当前位置:概念范文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大学本科会计学开题报告模版

开题报告 阅读(7.66K)

1.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大学本科会计学开题报告模版

目的及意义: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经过对资产的测试,判断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的其账面价值而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准备所确认的相应损失。资产减值会计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谨慎性。然而,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起点是“决策有用观”,其目的在于向现实的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未来现金流入或流出等决策相关的信息,而不在于向所有者报告受托责任,显然,资产减值会计更注重信息的相关性,从而影响信息的可靠性。企业所有的资产在发生减值时,原则上对所发生的减值损失及时加以确认和计量。但是,资产特性不同,其减值会计处理也有所差别,因而所适用的具体准则也不尽相同。由于资产减值计提标准存在多重性,企业出于不同的目的和动机,在对资产减值进行确认时会选择利于本企业的准则和会计处理方法,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可比性等。另外,虽然新准则规定禁止长期资产减值损失转回,仍不能完全避免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的问题。

资产作为企业经营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对其会计处理加以规范有助于推动整个会计工作的进行。规范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处理方法和完善相关会计信息披露,利于在保证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同时增强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为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财务预算、财务核算及财务分析,制定经营或投资决策提供更加可靠有效的依据。除此之外,资产减值会计信息质量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会计信息失真方面,加强对资产减值会计进行规范,也有助于增强企业责任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本文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分析企业在计提的过程选择利于本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动机和目的,以及对会计信息一致性、可靠性、可比性等影响,从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在此基础上分析准则规定中关于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计量与披露,企业责任和会计人员的素质多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探讨以规范会计政策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从而最终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加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936年,美国会计学会执行委员会在《影响公司报告的会计原则初探》中提出了可回收金额的概念,这是资产减值会计理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在20世纪80-90年代,所有涉及长期资产的国际会计准则已对资产减值作了规定。XX年3月iasb发布了有关改进现有国际会计准则的一份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对ias36中关于资产减值内部指标和使用价值确定做几项主要变动的建议。此后,各国在其会计准则中对关于资产减值损失的规定又作了一系列更变。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起步比较晚。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尚处于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对存货、固定资产等生产物资进行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物价,企业完全由国家掌控,并不计较盈余亏损。因此,根本不需要考虑资产是否减值的问题。所以在1992年第三次会计改革前,在会计法、会计制度中都没有提到资产减值准备这一概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府逐渐把企业推向市场,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实体。经济体制的变革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企业的存货、投资、固定资产等频繁地发生减值现象,客观上也要求企业对这种潜在的减值进行确认。1992年。不管是财政部首先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还是随后陆续开始实施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都要求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步完善以及会计改革的进一步深入,1998年1月财政部颁发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一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要求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和在境内发行外资股公司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时计提四项减值准备,即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跌价准备。XX年l2月29 日在我国颁布了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明确提出“资产减值”概念,并在原来对四项资产计提减值的基础上,将资产减值计提范围扩大到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委托贷款、在建工程八项资产。并把资产减值明细表纳入报表体系,作为资产负债表的第一附表。这一制度在当时的环境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XX年2月5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这一准则比较具体地规范了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增强了实务中的可操作性。这一准则也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并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协调和趋同,是我国会计改革和会计准则建设中的一项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将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至此,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执行从自愿性到强制性,减值的范围从单一项目到八项减值制度的完善,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不断的强化,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稳健性。

我国财政部颁布的新准则在与国际会计准则高度趋同的同时在资产减值准则、企业合并准则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异。我国在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应注意强化证券市场监督;正确看待差异;提高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资产减值的不断规范也使得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可靠、谨慎。但是,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使得资产减值会计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需要继续研究和发展。

2.本课题的任务、重点内容、实现途径

任务:

认真学习掌握我国关于资产减值损失的企业会计准则,然后在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分析企业选择不同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准则和会计处理方法的目的和动机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靠性、可比性的影响。探讨以规范会计政策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从而最终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加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具体任务如下:

1、搜集毕业论文文献资料。根据论文资料撰写不少于XX字论文综述,文献综述中须引用的中外文资料不少于12篇。

2、撰写毕业论文大纲和详细提纲。论文提纲应分为几个部分或几个层次。写明论文的中心、重点、主要观点、结论等。

3、撰写开题报告,并及时交由指导教师审定开题报告。

4、撰写论文,反复修改。写作过程中要继续搜集、补充资料,写作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观点明确,论证有理有据,具有说服能力。文章的文字要简洁、通顺、流畅、无错别字。凡引用文字、数据注明出处,以期达到学校要求的规范论文格式及内容要求。正文一般不少于1.2万字。

5、按要求进行外文译文翻译

6、根据论文的内容写一份300字左右的中文论文内容提要,并将其翻为英文译文,作为英文摘要。

7、将论文按规定格式打印定稿,递交指导教师。并积极准备参加毕业答辩。

重点内容:

指出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中关于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计量与披露,企业责任和会计人员的素质多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分析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提出以规范会计政策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实现途径:

1.利用学校图书馆藏书以及网上图书馆的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有关资产减值和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文献和信息,并筛选、整理最新且具有代表性的信息,了解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2.通过去企业进行关于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方法,对资产减值的会计信息披露,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变更前后的会计信息访问、咨询进行社会调查,为进行问题分析提供素材和依据。

3.在实习过程中,加强与同事的交流,并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查阅所在公司的会计信息资料,了解实习所在企业有关资产减值损失处理情况以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对企业的动机和目的进行深入分析。

4.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经常性交流,遇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步完成课题任务。

3.完成本课题所需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实验、调研等)及解决办法

所需工作条件:

1.需要在计算机环境下进行,并利用网络、图书管专业书籍和网络数据库资源对课题——资产减值以及会计信息相关的内容进行收集整理,并需要了解国内外关于资产减值的会计准则;

2.需要在图书馆的专业英语词典和相关资料,把所搜集的的英文文献资料准确无误的翻译成中文;

3.需要对企业实行调查,通过了解企业关于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会计政策选择动和与其相关披露情况,为分析资产减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提出改进对策提供参考;

4.需要与指导老师及时沟通交流,得到老师的指导。解决办法:

1.计算机是现代研究工作的必备工具,毕业论文的要求字数为一万两千字以上,完成该论文,计算机的作用是很大的,下载文献,修改文档等工作都离不开它,作者有个人电脑,可以利用的自己计算机的各种功能和网络资源搜集关于资产减值会计信息方面的文献资料,通过现代网络中各种交流工具,如:论坛、博客等,整理出最新最具代表性观点信息,更方便快捷,有效率的完成论文撰写工作。然后搜集整理关于资产减值会计和会计信息方面的文献资料,整理出最新最具代表性观点信息,查阅我国XX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iasb发布的国际企业会计准则;

2.利用学校图书馆,尤其是网上图书馆的维普、万方等数据库等进查询和修改论文所需要的资料,并且仔细阅读,搜集整理出最新最具代表性的观点,通过查询专业英语词典和网络翻译功能将英文文献译成中文;

3.去企业进行访问、咨询进行实地调查和通过财经网、证券报等公共渠道搜集包括企关于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方法,对资产减值的会计信息披露,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变更前后的会计信息;

4.利用毕业实习来到企业行调查访问,通过与单位的同事、领导的交流,查阅单位历年相关的会计资料,获取单位在会计信息披露上的资料,并对单位的操作方法进行合理的分析,得出对本课题有帮助的论点与发现的问题,然后结合权威部门发布的我资产减值会计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得出自己的观点与解决方法。

5. 需要与指导老师及时沟通交流,得到老师的指导。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保持与指导老师的沟通交流,以便能及时和指导老师讨论课题内容,得到老师的指点。

指导教师意见:(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对设计结果的预测,并明确是否可以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