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概念范文网>工作计划>工作计划精选>

国学经典计划总结(精选3篇)

工作计划精选 阅读(2.19W)

国学经典计划总结 篇1

一、目的与意义

国学经典计划总结(精选3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幼学生扩大了识字量,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二、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根据学生所处不同的学段,重点诵读内容为:一、二年级:教育部规定国小生必背的70首古诗、《弟子规》、《三字经》等。三至六年级:以课本《国学经典诵读》、《传统文化》为主,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可增设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经典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和《增广贤文》等。

三、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

(一)成立烟庄街道办事处中心国小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领导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

组长:

副组长:

主要实施成员:各班语文教师

(二)活动的开展:(9--11月份)

1、校园和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国学教育特色,每月的黑板报和橱窗要有一定的国学教育的内容;

2、各班每周四下午最后一节课为国学经典赏析课,对国学诵读进行分析指导。

3、每周一三五早读和二、四下午第一节诵读或背诵古诗词;

4、在每周学生练字时,将所吟诵的经典、古诗词、再通过书写加强记忆。

5、每天中午利用早到的时间进行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6、充分发挥语文、音乐、美术、品德、社会课,以及体育等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将国学经典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将其应用如:唱古诗词,办手抄报等等。

7、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四、成果展示(11月中下旬)

1、通过创新诵读形式,各班积极开展“经典诵读会”、“诵读擂台赛”、“情景剧表演”等。将经典诵读活动科学的融入游戏、节目表演、书法、绘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成绩优秀的推荐参加学校举办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和全县国小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并对表现突出的集体或个人予以表彰。

2、善于发现和总结,把一些好的、快乐的学习方法推广应用。如:表演背诵法、熟读成诵法、吟唱结合法等等。

国学经典计划总结 篇2

一、制定国学诵读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加强优秀文化熏陶,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二)、教育口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

(三)、主要负责人:语文教师、班主任、音、体、美学科教师

(四)、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

1、保证诵读时间。每天晨读和午自习各保证不低于10分钟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各班每周要固定一节课用于经典诵读的指导和检查。

2、各班指导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并且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科的特点给予学生不同形式的指导。

(1)语文教师: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对于一些典故,教师适当作一些指导。

(2)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经典诵唱,校园广播会配套跟上服务。

(3)体育教师:发挥孩子的创造力,利用体育课游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边诵唱边活动的指导。

(4)美术教师: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熏陶,把中国最有名的书画作品引入我们的校园,让孩子一饱眼福。

3、学校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布置诵读专业教室。

4、邀请专家来校为教师做两到三次“国学”讲座,一方面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提升教师对古诗文的鉴赏水平,另一方面辅导教师如何去上好“国学经典诵读”课。

5、学校要把听、评诵读课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评出优秀国学诵读课。

6、开展国学诵读展示活动(与六·一庆祝活动相结合),展示前要选拔诵、唱、演、画经典人才和各班的优秀节目。诵读主要由语文教师负责,唱经典由各班音乐教师负责,演经典由班主任和各班体育教师负责,画经典由各班美术老师负责。

7、评价体系:对于诵、唱、演、画经典较好的学生,各班在学期末给予一次性评价,评价从大到小按照古代科举制度的等级分为: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六个等级。以班级为单位,状元一个,榜眼两个,探花三个,进士、举人、秀才若干个。

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教育工程,也是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贵在坚持。

二、采取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既丰富了教师的国学知识,又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水平。

1、组织部分教师到授课现场听特级教师讲古诗

2、请国学专家来校讲国学

3、与学生同诵、同背

每天早上学生到校后,就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在“国学天天诵”的活动中,要求教师必须和学生一起读。要求学生会背的教师首先要会背。

4、开展校内的国学课研究活动

组织多次国学课的研究。在备课组里大家共同探讨不同学段的国学课应该怎么上,特色是什么,在要求上有什么区别。在共同备课的基础上,中、高年级组各推出一名教师在全校范围内上了一节国学课。课后,进行了充分的研讨。通过这样的多次教研活动,我们教师达成共识:国学诵读要以诵读为主,达到熟读成诵是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所感悟,尝试着学以致用。

5、明确备课要求

这学期,开学初要求每位国学课教师认真制定国学课教学计划,按要求备好国学课教案。

国学课各年级授课内容:

一年级:三字经

二年级:千字文

三年级:古代诗句选读古诗必读

四年级:弟子规二十四孝故事

五年级:声律启蒙大学中庸

六年级:论语孟子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掀起一个个国学诵读热潮

1、精心布置国学专业教室,创设国学氛围,达到环境熏陶、育人之功效。

2、开展“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3、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后,齐背《弟子规》

4、在“六·一”那天,隆重表彰评选出的国学诵读小状元、榜眼、探花。

5、在九月十日那天,我校召开了“万世师表吾爱吾师”庆祝教师节活动。

我们用这样的形式进行本学期国学经典诵读启动仪式,让队员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通过经典诵读学会做有理想追求的人、有生命精神的人、有高尚道德的人、有诗意情愫的人。

“唯有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校开展一系列的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是让经典伴随孩子们的学习时光,伴随他们成长。让师生在经典的海洋中直挂云帆,乘风破浪。

国学经典计划总结 篇3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 眼未来,引领广大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文化内容,感知古人的智慧,品鉴古人高尚,提高 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匡束学生的言行,教化学生人品。

二、情况分析

(一)本科教师情况分析:本组共有 8 位语文老师,每位老师都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在工作中能履职尽责, 能与教研组所有一起研讨,一起进步,共同完成教学工作。一直以来,所有都坚持“育人为 本,和谐发展”的顶层理念,务实创新,合作高效。在教学中每位老师能引经据典让学生得 到教育。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一共有476名学生,本组学生,已经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有更加 明确的学习目的,有较强的纪律意识,喜欢上学,学习热情比较高,肯动脑筋;大多数学生 喜欢课外阅读,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从课外阅读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材料,来丰富自己,提升自己,教育自己。因此在本学期,我们将致力于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经典中遨游, 受到经典熏陶。

三、教学目标

1、向学生与家长宣传阅读经典文学的重要性,使之了解学习经典文化的目的乃是培养学 生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培养他们为人处世的思维与方法,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知古人留下的精 髓,让学生受到相应的感染与教化。

2、复习全书内容,为毕业考试做好相关准备。

3、提高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积累知识。

四、工作要点

(一)诵读时间

1、早晨早读 10 分钟诵读,午读10分钟。

2、每周一节的国学经典诵读课。

3、每节语文课前的预备时间背诵古诗或古文。

4、课内向课外延伸,校内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大量积累与复 习国学经典。

(二)具体要求

1、六年级全体学生人人参加诵背活动,专时专用。

2、认真准备,上好每周一节的国学经典诵读课。

3、通过家长检查、同学互查、教师抽查来巩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与复习。

五、教学措施

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