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概念范文网>工作总结>个人工作总结>

幼儿园游戏工作总结(通用19篇)

个人工作总结 阅读(2.71W)

幼儿园游戏工作总结 篇1

游戏是为了寻求愉快而自愿参加 的一种运动,但幼儿游戏决不是纯真感到上的愉快,而是伴有生命充足感的愉快。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运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不是在外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的运动。幼儿游戏的类型许多,本学期我们班创设了角色 游戏和晨间自选运动,其中包孕奶茶屋、小超市、医院、跳房子、踩高跷等游戏。下面对我们班本学期的游戏运动作一总结。

幼儿园游戏工作总结(通用19篇)

一、角色游戏

角色 游戏突破了传统教导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 ,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 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收,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情况特别是各类运动资料,让幼儿在和情况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获得成长。

本学期,我们创设了"小超市"、"人民医院"、"七彩奶茶屋"等,幼儿在游戏历程中,体验到了售货员、医生、病人、顾客等等不合 角色 ,在角色 的饰演历程中,幼儿开脱对本班先生,熟悉情况的依赖性,有了更广阔 的想象、发明和创造 的空间。幼儿间的合作交往 更为主动、积极,探索息争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很年夜的提高。

二、晨间自选运动

除了角色 游戏,晨间自选运动也是幼儿在园游戏的一部分 。它是幼儿园一日教导教授教化 运动的开端,因而要精心组织每日的晨间运动,做到有目的、有筹划,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愉快地参加 ,每天都有新收获。为了让幼儿轻松愉快的进行晨间运动,我们采取 了让幼儿自由组合、自由选择。如:有的幼儿喜欢跳格子、有点喜欢拍球,都可以让她自由选择。

三、游戏评价

岂论是角色 游戏照样晨间自选运动,我们都邑在运动停止落后行总结评价。评价的方法有许多,有时是全班进行,有时是分组讨论,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评价,由先生指点迷津等。幼儿的自主评价主要是勉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触感染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换分享,如:以教师的勉励性言语来勉励幼儿的"你搭建的楼房可真高,可以向年夜家介绍一下你的搭建经验吗?"由幼儿主动评价的"我发明了什么问题?为了以后玩得更好,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又如:以教师的全面评价为主的"今天哪一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等等。

当然,在本学期的游戏运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注意和改良。如幼儿人数少、游戏相对集中、游戏的角色 分派较少等。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是游戏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增长了幼儿的生活知识。在以后的游戏运动中,我们会增强对幼儿游戏的指导,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成长和学习。

幼儿园游戏工作总结 篇2

20xx学年上学期已接近尾声,作为年级组长,严格按校园的规章制度办事,在校领导的关心和本年级组老师的支持下,尽自己所能把本职工作做好。尽可能地发挥年级组的作用,配合做好校园分配的的各项工作,个性是及时做好上情下达工作。为校园教学这一中心工作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尽的努力。

一、协助抓好年级教师建设

1、加强师德建设,使教师素质和职业道德有了新的提高。本学年开学初,我们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认真学习校园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校园及各部门的工作计划,不仅仅提高了教师的思想认识,并且付诸教学实践,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在教学工作中,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心推进素质教育,用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和科学创新的思维意识武装学生的头脑。

2、注重营造办公室的学习氛围。

3、校园的安全教育永久放第一位,因为学生的生命是无价的,出了安全故校园的声誉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为了杜绝校园内的安全隐患,反复强调安全,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个性是室外课安全。提醒班主任及担任室外课的老师,时刻牢记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本年组在本学期中没有发生一例重大安全事故。

二、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把领导的每一条指示,做好传达工作。对于教师的心声及合理的推荐和意见及时向上反映。同时,记录好本学期的年级组长工作记载。如果发现某位老师有情结就及时做好思想工作。

当然,我的工作中还确实存在不足和问题。我们相信,有校园的正确领导,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工作定能迈向更高的台阶。

幼儿园游戏工作总结 篇3

棋类游戏是游戏的一大分支,它在给幼儿带来快乐、丰富幼儿游戏生活的同时能促进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良好个性及意志品质等的发展。在棋类活动中的民间少儿棋类游戏更是在少年儿童中广泛流传。它以大地作为棋盘,以小石子、小树枝、土块作为棋子,图形简易、规则简单、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只要闲来有空,两三个人划地为"方"、拾枝为"棋",便能使幼儿玩得不亦乐乎。

一、棋类游戏的特点

其一、取材简便。在户外,"棋盘"是大地,"棋子"是石子、土块、树枝或树叶,这些材料到处都是,根本不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寻找和买取。在家里,也可用废纸画棋盘,用碎石子、玉米子、豌豆或蚕豆等材料作棋子;在幼儿园里,可以用雪花片或积木块等玩具当棋子,而这些材料都不用专门购买,只是让原来的材料多了一项功能而已,既经济又方便。

其二、随机性强。两三个人围蹲在一起即可进行少儿棋类游戏,棋类游戏不受时间、空间、人数和年龄等条件的限制,它没有特定的时间,不要求场地的大小,两个人即可进行,无论小孩和大人都可以参加,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想玩就可以在教室、操场、活动区域、走廊和家里利用空余时间自由地开展。

其三、容易学习和传播。民间少儿棋类和自制棋类游戏是人们自己创编的,它的棋盘小、棋子少,规则也简单易懂,简单易会,加上幼儿们感兴趣,也容易成为孩子喜欢的游戏。

其四、趣味性和娱乐性。棋类游戏是一种智力游戏,也正因为它是游戏,才使得让幼儿们深深迷恋,小棋局因不同人的思维有各种各样的变化,再加上多种棋的不同玩法,更增添了它的趣味性,它虽然存在着竞争与输赢,但它是游戏,是一种娱乐活动。

二、棋类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棋类游戏由于它自身具有的优势得以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且深深地吸引着人们,不难发现:一个小棋盘、几颗小棋子看似很简单的它想要胜出并不是那么的简单,它需要专注的观察、快速的思考等智力因素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配合。

(一)棋类游戏对幼儿智力发展的意义

1、促进幼儿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发展。

幼儿天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特别是我们选取的民间少儿棋类和自制棋类游戏的同时我们还把迷宫渗透其中,相对简单,幼儿易学、易会,这就增强了幼儿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专注地去做,去下棋;其次,棋局千变万化,稍分心就会输,这使得幼儿不得不聚精会神地注意棋局变化;再次,幼儿的好胜心很强,不分胜负不肯罢休,慢慢地,幼儿注意的时间越来越长,注意也越来越集中。在棋类活动的探索中大大锻炼了注意力和观察力。

2、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幼儿的思维往往是浅性的、单一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我向思维",表现为"我觉得怎样就是怎样",很少从对方的立场、角度去思考。而下棋能弥补这一不足,民棋类游戏对幼儿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具有明显作用的。

(二)少儿棋类游戏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意义

想要赢棋,光靠智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一些非智力因素,比如:自制力、独立性、坚持性、抗挫能力等,少儿棋类游戏虽然简单,但它具有棋的性质和特点,它对幼儿的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三、具体的做法:

1.强化园本研训——以园本培训活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师资队伍。

(1)拜师学艺——利用园内熟悉棋类的教师或门卫师傅指导老师们下棋,同时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

(2)家长助教活动弥补了教师在专业领域的不足。通过调查等充分挖掘家长的资源,我们一是利用家长开放日,二是利用家长助教活动,三是入离园在区域活动时间邀请家长帮助指导幼儿下棋,家长助教这一新颖形式,幼儿特别乐意接受,在愉快的氛围中提升了棋艺。

(3)专家引领——打算聘请县内知名的棋类老师来园组织教师培训学习等,为教师释疑解惑,提供帮助,提高教师的园本棋类课程开发能力。

(4)同伴互助——坚持每学期两次的“棋文化教育园本研究”活动:园本研讨课、交流会、教工棋艺比赛等,目前已经组织了棋类指导交流活动与棋艺比赛两项活动,希望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园本课程开发研讨活动,让教师积极参与棋类活动的开发实践,提升教师的实践研究能力。

2.坚持求实创新——利用多种途径,努力拓展棋文化的资源。

(1)利用本园教师、家长资源搜集民间棋。

现在我们已经搜集整理了12种民间棋,打印成册发放给大班的老师和家长,指导大班的老师和家长带领幼儿进行民间棋类游戏。

(2)利用老师、家长、幼儿资源开发自制棋。

一是让孩子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简单的棋盘和棋子,例如在废弃的纸板上用彩笔画出棋盘,用小石块或者小型积木做棋子;二是让孩子回家请教家长还有那些大人们小时候玩的棋类游戏,就这样孩子们又从家长那里学到了鸡狗鹅鸭棋、老虎棋等等棋类游戏;三是在下棋的过程中告诉孩子可以不拘泥于游戏规则,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力来进行游戏,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棋谱中设置了有关图形、颜色、排序等数学知识的内容,既增加了游戏活动的知识性,又增加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拓展了棋类游戏多元化。

(3)利用市场资源,购买适合孩子的商品棋。

如:“斗兽棋”、“飞行棋”、“五子棋”、“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等。

3.推进家园互动——让幼儿进入家庭,进入社区,感受乡土民间传统艺术文化。

家庭也是幼儿游戏的场所,父母是幼儿的玩伴、朋友。茶余饭后,纸画棋盘,亲子对弈,这样的下棋不用花费任何金钱,但家人的参与会让幼儿心里很温暖,感情自然而然加深。

一是召开家长会,在会上与家长交流下棋的好处,同时教给家长一些与孩子下棋的方法:如父母很占优势的话可以偶尔故意输给幼儿,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也可给予引导和提示,让幼儿获得更大进步。

二是通过家长信的方式倡议家长每天抽出半小时与孩子进行棋类活动。

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在社区中带动棋类活动,这是我们现在正在思考的问题,开展“民间棋在我心中”的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区向老人虚心学习、求教,收集民间棋,品味民间传统艺术那浓浓的乡土气息,到底怎么做,如何收到效果,这也是一个难题,请在座的专家能给予指导。

4.依托活动展示——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让充满地方特色的民间棋活动强化幼儿的素养。

(1)将棋类游戏运用于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和自由游戏环节中。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相对自由的环节,例如入园、户外自由活动时、餐后吃完饭的孩子可以自由在走廊上下棋,晚点和离园活动时都会允许让孩子自由组合下棋, 值得一提的是,下棋的时候,孩子们自己选择棋谱,自己结伴游戏,有时候还自定规则,无形中又培养了他们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2)将棋类游戏运用在区角活动中。少儿棋类游戏属于智力活动,不受空间的限制,不占位置,在益智区投放各种棋的棋盘、棋子的相关材料,爱好棋类的幼儿即可自由选择到该区域下棋,这样既可以满足幼儿们的兴趣,丰富幼儿们的生活,同时也丰富了区域活动。

(3)将棋类游戏运用于户外活动中。我们自制了部分可移动到户外的迷宫或棋盘,每周三下午,打破全园界线,我们放手让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在公共场地上找到其他班的小朋友下棋,这可扩大幼儿的交往面,也可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同时我们也打算在明年天气转暖时在户外开辟棋盘专区,让孩子们在户外随地而座就可以下棋。

(4)定期举行棋类游戏比赛。

一是组织了全园自制棋比赛。

二是举行了棋类比拼活动。

5、创设交流平台——搭建下棋感受交流平台。

棋艺交流平台设在三楼的开放活动区,家长与家长,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孩子,孩子与孩子,老师与孩子都会在适宜的时间下棋,提供棋艺交流、学习与较量的机会。

下步打算:

“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之棋类游戏实验扎实推进。

如何推进“棋游戏”常态化实施,我们将在这方面下力气、订措施、落实课题实施,努力将《棋文化》 “进行到底”,重点工作如下:

(一)提高教师指导棋类游戏的能力:

一是继续加强园本培训;

二是聘请知名专家来园指导;

三是进一步落实课题方案,责任到人;

四是加大奖励力度。

(二)融合主题教育内容,拓展棋类活动多元化。

开展棋类游戏课题研究活动中,如何把我们主题教育活动和日常教育活动融合到其中,既增加棋类游戏活动的知识性,又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来拓展棋类游戏多元化将是一个重点研究的课题,在这方面也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

(三)把握游戏内容深度,增强棋类活动操作性

我们在设计棋类游戏的时候,强调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小班年龄小,理解能力不强,选择内容和设计棋面时要做到直观、形象、有趣,选择幼儿有一定感性经验的、常见的内容,如水果、蔬菜或已经掌握的几种简单的图形宝宝,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适当加了半圆形,这样开展游戏活动时幼儿才感兴趣,才会跟着思路走棋。在大班棋类游戏适当增加得到更多的信息。教师们在设计游戏内容时要注意内容选择的深度,更有利于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享受游戏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同时也让游戏富有一定思索和挑战。

(四) 利用家园合作资源,扩大棋类活动的空间。

虽然教师年轻有一定的创新,对棋类游戏特别是民间棋类游戏的资源优势还是不足,那么如何有效开发自用家长资源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同时我们会根据搜集的、自制的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棋类游戏整理成册,成为指导棋类活动的依据。

小棋盘,大智慧。棋类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对棋类游戏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将棋类游戏更多地运用到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尽可能的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条件,让幼儿乐在其中又得以发展。

幼儿园游戏工作总结 篇4

小孩子最喜欢蹦蹦跳跳,因为了蹦蹦跳跳能够锻炼孩子们双腿的弹跳潜力和身体协调潜力,为了给幼儿创造一个简单愉快活动氛围,我们设计了户外游戏《小白兔采蘑菇》,本次活动采用游戏的方式,创设情景,让小朋友模仿小白兔。在活动中,尽情地玩耍,大胆地表现。透过本次活动,孩子们练习了双脚向前跳跃的动作,发展了身体的协调潜力,培养了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习双脚并拢向前跳跃,。锻炼腿部力量。

2、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户外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快乐。

3、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活动准备:

开阔平坦的场地、蘑菇卡片若干、小兔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老师双手举起,伸出两个手指,扮作小白兔跳几下,问: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幼儿:小白兔

师:小白兔怎样走路?

幼儿“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

请幼儿尝试跳。

老师示范:我也来学学看(小脚并并拢,膝盖弯弯,轻轻向前跳。)

请幼儿再次尝试跳,并能一边念儿歌、一边跳,以了解跳的技能。

小白兔爱吃什么?

幼儿:萝卜和青菜。

小白兔还爱吃什么?

引导幼儿说:蘑菇

老师头带"小白兔头饰"激发幼儿的兴趣,“我是兔妈妈,你们是我的兔宝宝,宝宝们这天天气真好,我们出去采蘑菇吧。”

兔妈妈带领幼儿到游戏场地

二、游戏:小兔采蘑菇。

(1)老师讲解游戏规则:蘑菇地就在那边,请兔宝宝们用我们刚刚学到的"小脚并并拢,膝盖弯一弯,轻轻向前跳"的方法一个个跟着兔妈妈去采蘑菇。采到蘑菇以后,把蘑菇放在腿之间夹着,跳回来,并把蘑菇放进筐中。五分钟后,数一数,你采了几个蘑菇是什么颜色的比一比,看看谁采得蘑菇多。

(2)放松运动:兔宝宝们真能干,把蘑菇地里的蘑菇都采完了,妈妈采的好累啊,你们累么那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引导幼儿揉腿、做放松运动

活动反思:

幼儿喜欢游戏,并且能很快进入主角,所以活动一开始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跳着采了一个蘑菇又一个蘑菇,乐此不疲,很有成就感。活动中注意动静交替,幼儿的体能不仅仅得到了限度的锻炼,而且不感觉到累!

幼儿园游戏工作总结 篇5

童年如画,定格着无数精彩的瞬间,童年的游戏更是弥足珍贵,带给孩子们无限快乐和美好回忆。结合学前教育宣传月“游戏D点亮快乐童年”这一主题,春华幼儿园开展了游戏开放日活动,全园百余位家长以及姐妹园教师参加了活动。

此次活动,分为两个场次进行,小班组为“户外游戏乐翻天”幼儿自主游戏专场,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和兴趣选择游戏内容,开展了《蚂蚁搬豆豆》、《快乐的小青蛙》、《揪尾巴》等

情境性游戏,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快乐玩耍,尽情享受游戏的快乐。中、大班则开展了突出本班特色的室内主题游戏,通过《巧手编结》、《漂亮的扎染》、《韵味水墨》、《魅力社区搭建》等一系列活动,使家长体验到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性。她们纷纷表示,在家时也要多陪孩子游戏,让游戏回归幼儿的生活,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通过本次活动,让家长们了解了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意义和目的,以游戏为载体,以关爱为纽带,以期待为动力,与孩子共同成长,点亮孩子快乐童年,从而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相互配合,为孩子的精彩人生积淀亮丽的底色。

幼儿园游戏工作总结 篇6

我园这次的亲子活动进行的很顺利,计划很久的亲子活动效果很好,这次的活动是孩子跟家长们促进感情的活动,平时或许会有部分的家长会跟孩子们缺乏交流这一次是好机会,户外爬山活动,这次孩子们有和母亲一起的,也有和父亲一起的,每一个家长都按时参加了活动,这次亲子活动的意义就是让孩子们懂得坚持不懈,在一个就是促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期间也有一些小游戏,让活动不是那么枯燥乏味,一天的时间下来家长们对这次户外活动表示满意,这也是活动的收获,为孩子跟家长创造这么一个机会我也感觉很有成就。

活动是需要孩子们配合的,全班的孩子们都比较配合,部分的孩子还是有抗拒的需要加以沟通,这次户外活动由李教师带头,组织一切的活动事物,包括活动的游戏什么的,活动在附近一处景点爬山,因为是爬山这次爬山是不允许家长背孩子的,主要是让孩子学会坚持,当天的天气不是很热,爬山也很适合,开始的时候还有,孩子们相互嬉闹,时间一久了就出现了孩子坚持不住,欣慰的是大家都在鼓励他们,孩子们的团结意识很强,一有人说不行了就给予帮忙,还有家长,借助了这次活动跟孩子们的关系进了一步,大家都在这么一个过程中加深了交流。

在爬山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游戏,就是孩子跟家长一起跑,谁先到了指定的地点就赢,当然也是有奖励的这是为了让孩子们有动力,游戏的前提就是孩子跟家长要同时到指定地点,不许帮忙孩子,这个过程比较就,中途也会有孩子坚持不住,家长们一向在鼓励,为自己的海珠打气,很是配合活动,活动的进程很顺利,让我意外的是小朋友全程都在坚持,没有说到放弃,还有一部分向小朋友的都在不断的坚持,一向到了山顶终点的时候,才松懈下来。

这次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讲是一次身心的锻炼,对于家长们来讲也看到了自己孩子们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整个过程中孩子们跟自己的家长在紧密交流,虽然活动是比较成功的,还有部分的小朋友表现十分好,这也让其它的小朋友有了学习的榜样,自己心里也有了不服输的精神,这次的活动不足之处就是在时间没有安排的到位,本来计划着午时四点结束,因为在活动过程中一些事情没有意料到,午时五点多才结束,时间上还是有待改善,结束之后大家对这次的活动还是表示满意的,让我们这次策划活动的教师还是挺欣慰的,部分的家长表示还期望有下一次。

幼儿园游戏工作总结 篇7

幼儿表现:

上学期我班就投放了“小超市”区角游戏资料,创设游戏的最终目的为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既能够根据物品的类型进行分类摆放,又能够进行相互之间的主角交往。但在对游戏过程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孩子存在着几种现象:

1、学期初我们发现幼儿物品的摆放漫无目的,随意的摆放,虽然投放只有(水果、蔬菜)两种货物,但幼儿在摆放时并不会根据货物的类型进行分类摆放,于是我们在货筐里贴上了货物的图片,让幼儿能够有目的的进行一一对应的摆放。经过观察我们又发现让幼儿单单根据图片进行摆放,好像对于部分幼儿并没有难度,很快就能把所有的货物都分完。

2、娃娃家的幼儿喜欢到超市购物,并会买回一大筐的食物,教师试问:这是什么?买回去干什么?幼儿都回答不出。于是,我们创设了买菜购物单,让幼儿手持购物单去购物,让幼儿购物成为有目的性的行为。但观察后我们又发现了新的状况:娃娃家的幼儿一向热衷于买菜,一会儿出来买一次,一会儿又来一次,虽然在买菜的过程中幼儿语言进行了交往,也透过交往使幼儿明白了这些物品的名称,初步建立了目标意识。但买回家的菜一大堆,孩子并不会去烧成一桌的菜,而只会堆放在一边。

现场指导:

根据幼儿的表现适时调整材料及给与幼儿进一步的指导

反思与调整:

当我观察了幼儿活动的过程,我认为就应根据幼儿的认知潜力和情感需求,设计适合不同层次的游戏场景,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上或起到用心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调整策略如下:

1、原有层次为按筐内图片放入相应的材料,对部分幼儿没有挑战,现增加相应的难度,一种增设货品:荤菜,为幼儿摆放创设障碍;另一种创设摆放图,溶入了数字配对、颜色配对、图片配对的难度,让幼儿挑战更高层次。

2、解决第二种现象:

(1)制定相关游戏规则:引导娃娃家的人员先做些自家的事情,然后等超市营业员摆放好货物后超市开张了,才能够进行购物。

(2)超市内适当摆放真实的货物,购物单进行相应的调整,顾客购物后能够根据买回的菜进行再加工,如:切丝、切块等,把幼儿的兴趣点转换到另一个资料让,从而减少一向买菜的现象。

幼儿园游戏工作总结 篇8

区域活动中,教师是否能在正确理解活动的基础上将教育观念融于教育技巧,真正发挥教育的价值,为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关于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材料玩具是幼儿活动和操作的物质对象,幼儿是否对活动区感兴趣,是否能够顺利地开展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和玩具的提供。应做到:

①材料玩具多样化:教师应当在各个活动区内提供足够的材料和玩具,使幼儿在其中快乐地操作、探索和扮演。材料的种类应当适合不同孩子的能力和经验。如在益智区中提供的拼图玩具,其难度和复杂度应该有区别,在操作区中提供大小不等的串珠活动等,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其中找到适合其能力和经验的材料。材料既可以是成型的,也可以是未成型的,以激发幼儿创造力。材料可以是现成的,也可以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既提供幼儿单独玩的游戏材料,如拼图,也提供合作的游戏材料,如玩水、玩沙等,满足幼儿独自探索和与人交往的不同要求。

②材料玩具摆放清楚明确:多样化的玩具和材料应当有系统地分类放在开放性的、低矮的架子上,或者用透明的容器分类摆放,如筐、篮子、盘子等。同时也要用文字或图案来表示物品存放的位置。通过上述方式即帮助幼儿轻松顺利地取拿和收拾物品,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便于教师管理。

2、关于活动区的合理布置:教师在具体规划和合理布置众多的区域时需要考虑下述几点:

①各个活动区之间的界限性:在划分界,除了考虑美观、漂亮之外,更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可通过地面不同的颜色,图案或质地来划分不同的区域。如在娃娃家里的地面刷上温暖的红色,在积木区的地面铺上地毯等,让孩子看了一目了然,很快就会记住了不同的区域。划分立体界限。运用架子、柜子或其他物体隔离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形成封闭或开放的空间。悬挂张贴不同的标牌或装饰物以示区别。可以用写有相关活动区的文字、图片或装饰物帮助幼儿认识区别各个区域。

在清楚划分各区域的同时,各个区域之间还要留出足够的便于幼儿进出的通道,保证活动区活动的顺利开展。

②各活动区之间的'相容性: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尽量把性质相类似的活动区放在相邻的位置,如把以安静的阅读活动为主的图书区和以动脑为主的数学区放在一起,把操作活动为主的积木区和娃娃家放在一起等。同时还要考虑:需要用水的活动区应当靠近盥洗间或取水处;自然区和图书区等需要明亮光线的区域应靠近窗户等。

③各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在考虑划分各个区域的同时,也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将一个活动区内的活动延伸转换至其他活动区的需要。如,幼儿在娃娃家的角色游戏活动,可能会延伸至积木区;幼儿在自然区的活动可能会延伸至美工区,如某位幼儿在自然区观察了金鱼以后,可能就想把金鱼在水里游的情景画出来。应该预见幼儿可能出现的延伸活动,在活动区的设置上满足幼儿的这一需求。同时密切观察幼儿在各个活动区的活动,细心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及时调整活动区的种类和数量。

④特别要注意的是:同一内容各年龄班制定的活动目标各不相同,幼儿园各年龄班现有的活动能力和活动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同一种活动区域的同一种活动内容在各年龄班活动的目标往往是不同的。同样是科学区的充气玩具,小班幼儿的活动目标就要制定的简单易于操作,如气球:小班只是让幼儿通过玩气球,知道气球是充气玩具,掌握它们的玩法;中班制定目标时就要考虑气力与充气玩具瘪、满的关系;大班幼儿根据年龄和自己的需要就要让他们去探索如何充气。另外还可根据同一年龄段幼儿发展的不同情况,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比如:大班的服装设计区,就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指导他们去设计新颖的款式,能力稍弱些的幼儿可以引导他们去装饰设计好的服装;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参与到材料的整理、清洗、分类上。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探索渴望,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教育功能。

综上所述,作为幼儿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活动的创设是幼儿园活动能否成功开展的第一步。它并不简单地依赖于教师的美工技能,而主要凭借教师对于活动区的正确理解、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创设活动区的教育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游戏情景,使幼儿在和同伴之间、和成人之间、和各种玩具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发现、获得实际经验,认识周围世界,进而获得身心和谐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的乐园”。

幼儿园游戏工作总结 篇9

一、问题的提出区域活动,就是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

考虑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划分一些不同的活动区域,如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在其中投放一些适合的活动材料,制定活动规定,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它以其自主性、创造性和趣味性深得幼儿的喜爱,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了知识,开发了智力。而游戏是一种自由自发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序的活动,游戏的有序性一旦被破坏,游戏将无法很好地进行下去。区域游戏活动因其自由、自主、教师间接指导等特点,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规则比较难建立。再加上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在入园前由于自己的长辈包办代替,导致自身的自理能力差,随拿随放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充分暴露了这一点,活动结束后一片狼藉,杂乱堆放,整理材料成为了老师的一种负担。此现象造成了两种结果:一是无奈无休止的整理,二是活动时间的短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幼儿园的班级是一个大家庭,同样,班级内也要有规则的约束,这是幼儿一日生活有序开展的保障。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良好规则意识的建立有助幼儿养成受益一生的素质和习惯。

二、存在问题分析。

小班幼儿犹如刚出壳的小鸡,来到幼儿园这个浓缩的"小社会"一切都是那么地新奇,摩拳擦掌跃跃一试,看似破坏性的探索让她们试图了解新环境,获取新知识,这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对幼儿来说,区域就是一个有玩具的地方,像自己家的小房间,可以尽情地玩,玩好后可以随手摆放,反正爷爷奶奶会帮他整理,没有顾忌、没有任务,没有任何规则。而且绝大多数幼儿自理能力相对较差,没有收拾整理的经验。

场景一:刚到游戏的时间,教室、走廊就变成了热闹的菜市场。赵宇航和李子涵这俩位好兄弟正忙着把建构区的积木从里面搬到了超市,然后又从超市把自己买的东西放到了教室的角落里。

场景二:徐何、母智文、时晨棪这几个男孩子总是在建筑区玩枪战游戏,搞的建筑区乱七八糟,一片狼藉,不时的还发出"砰砰"的声音,等到结束音乐响起来后,几个小家伙把积木往垫子上一扔穿好鞋子赶紧跑进了教室。

场景三:教室里还不间断的冒出争执:"这个不能放这里的,我不准你放这里。这是我的!这是我的!老师!他打我!他碰我!"相对于集体活动,区域游戏活动更需要幼儿形成强烈的规则感,如何选择区域,如何取放材料,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情、如何和同伴合作游戏、如何尽可能控制自己的音量来保持教室的安静、如何向老师求助等等。小班幼儿第一次进入区域,由于缺乏对规则的了解,如"超市"的场面自然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给幼儿规则,只能很多规则来约束和控制幼儿,但它只能对某些幼儿起作用或者只是在短暂的时间内有效果。如何给小班幼儿创设一个安静、有序、富有吸引力的环节让幼儿自觉的遵守游戏规则呢?我们必须重视细节处理,内化规则意识,巧妙制定区域活动规则在区域游戏活动中玩出规矩来。

三、区域活动规则建立的方法。

如何在区域活动开展初期做好应对工作,让幼儿顺利地接触并玩好区域活动,让区域活动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同时让教师敢于放开手脚让幼儿尽情地玩区域活动,使幼儿玩得开心、教师带得省心,优化区域规则,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重视开始环节,先行活动"前"规则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指出:二到四岁幼儿要重点发展个性的自主性。小班幼儿符合这个年龄阶段,因此对其进行自主性教育势在必行,而自主并不等同于放任,还需教师适时适地指导,让游戏活动的价值体现出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功能。所以对小班幼儿的区域活动规则的有效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该让幼儿意识到区域活动有自主性外、更要有的是秩序性和规则性。在正式的区域活动开始前,规则意识应在幼儿的心中逐步建立,规则建立了,有规则地开展区域活动才能算是正式的区域活动,规则先行,为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那么如何建立规则呢?

在区域活动开展前,教师把幼儿带到各区前,一一讲解这是什么区,玩具的名字叫什么?猜猜可以怎么玩?让幼儿对材料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激发了孩子尝试的欲望。接着介绍玩具应该怎么摆放,逐渐增加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在幼儿的概念中形成在幼儿园有"可以"也有一些"不可以"。作为老师不要认为对孩子说"不可以"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这些可以和不可以就是规则。对孩子讲规则时,并不是粗暴地制止而是委婉地拒绝和适时地引导。当然规则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除了活动前亮出规则外,活动中、活动后重新提规则至关重要,需要教师不断地刺激,不断地帮助幼儿巩固,规则才能牢固建立。

这里所讲的规则更侧重的是摆放规则,如:不随意移动固定放置的物品,一个区的物品不能移到别的区,(有交往需要的例外)每个玩具都有自己的"家"玩好后要送它"回家"等等,有了摆放规则,给幼儿自己和老师的整理工作提供了方便。当然还有在自选的区域坚持玩到最后等规则也是需要强调和巩固的。

区域游戏活动的制定,只是为区域活动的高质量提供一种"可依的法",而要让这个"法"发挥其作用,关键还在于"有法可依",否则,活动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在实践中,我们根据不同规则的性质,主要运用四种方法来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和遵守活动的规则。

(1)暗示法所谓暗示法,是指将区域活动规则蕴含在环境之中,让"环境说话",让区域中的环境来告诉幼儿该区域的活动规则。

如关于进区人数的限定问题,我们采用进门挂牌、贴名字控制椅子数、投放适量同类材料等方法,来提醒幼儿遵守该活动的规则。如小舞台,我们通过投放适量的椅子,让幼儿形成一种规则;当椅子坐满的时候,先到其他区域去玩,等椅子空了再来,避免一个区域因为认识过多而引发纠纷。再比如建构区,我们投入一定数量的操纵材料,暗示没有足够的材料的幼儿就要去别的区域玩,等等。

(2)图示法规则的掌握与遵守不能只是依靠环境暗示,有些规则还可以通过图画加文字的方式形象地表示,并贴在相对显眼的位置,提醒幼儿遵守。比如,我们在娃娃家入口处的地板上贴上几双小脚印,鞋跟朝着娃娃家的地方(因幼儿进区时比较从容,离开区域是比较匆忙,这样放鞋子方便幼儿穿),我们将一双整齐的鞋(左右脚正确)画成两张相向而笑的人脸,提醒幼儿,当你的鞋子放成一对好朋友姿势时,左右脚便不会穿错。这样,鞋印不仅仅是娃娃家满额人数的标志,同时又成为了训练小班幼儿生活技能的无言之师。

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将图示法应用于有关操作材料的使用和收拾的规则。在收拾玩具材料中,我们用不同的区域的材料归类摆放,每一类都有相应的标志,如一把剪刀的图形告诉幼儿这是放剪刀之处,贴着积木的筐子表示这是积木的家,贴着几何图形的表示几何图形应放的位置。这样幼儿在收拾玩具的材料是还可以渗透对应、分类学习。

(3)提醒法小班幼儿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在活动中常常会因忘记规则而影响了自己或别人的操作活动。像这样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提醒法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提醒。可以是教师对幼儿的提醒,也可以是幼儿对幼儿的提醒。

教师可将幼儿部分规则隐含在环境中,帮助幼儿建立秩序感。如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当幼儿声音过响时,教师轻轻地提醒:"我听不到好听的音乐了,你们能安静一些吗?"当幼儿由于不懂规则而无法活动时,如在娃娃家中,教师看到娃娃被妈妈放在一旁,就走过去抱起娃娃,摸着娃娃的额头:"哎呀,娃娃怎么发烧了?一定是着凉了,爸爸妈妈们,快送娃娃去医院吧。"这种"介入式"的提醒,既纠正了妈妈忽略娃娃的现象,又丰富了游戏情节。

(4)趣味法要使幼儿在区域活动时专注, 就必须让他们喜欢区域,愿意长时间操作。针对幼儿喜欢模拟、情绪容易受感染等特点,教师在设计区域材料要非常注意情趣性。如在娃娃家,让幼儿学习用勺子舀各种东西来喂娃娃。在超市里,摆设各种丰富的小吃,生活用品,让幼儿身临其境的融入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2.逐区开展,材料递增,细化、完善规则(1)逐区开展,细化规则小班幼儿的认识水平低,接受能力弱,如果一下子让各区全面铺开地玩,不光幼儿会显得手忙脚乱,带给老师的也同样是焦头烂额。所以在组织活动时,可先带领幼儿参观活动区,帮助幼儿认识区域的名称、内容和材料。之后采用逐区开放的方式进行。逐区开放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帮助加强幼儿的行为目标,为全面开展作储备。

幼儿来到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所看到的接触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他们想去玩、想去探索,这是孩子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此时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天性,不能有太多的限制。而且为了稳定孩子们的情绪,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让他们适时适度地 "为所欲为"非常有必要。

(2)材料递增,完善规则逐区开放,让幼儿全面深入了解了各区的规则,材料有序的递增是完善规则得要点。如:娃娃家,在材料的提供上既要满足人数需求,又要顾到幼儿的收拾技能,所以材料遵循品种少,数量多的原则,等幼儿的兴趣逐渐减退,幼儿知晓简单的规则后,教师方可逐一丰富,丰富材料的目的是为了激起幼儿的再度兴趣,以开展正式的、完整的区域活动。

3.关注结束环节,建立活动"后"规则区域活动结束后,幼儿不会整理,教师替幼儿整理材料变得理所当然。如果教师抓一抓结束环节,建立良好的活动"后"规则,这样的状况就会逐渐改变。小班幼儿认知水平还很低,个体之间的差异也很大,让幼儿按类摆放似乎有点困难,但事实证明只要老师把好前面两道关,孩子们能做到,当然这其中需要老师的不断地鼓励、引导和督促。前面说到规则先行时提到摆放规则,有了摆放规则的建立,幼儿在整理时能按老师的要求摆放,别看孩子年龄小,但他们的记忆力强,能理会老师的意图,大部分幼儿知道怎么放才是正确的,谁放错了还会帮忙纠正,初步懂得了分类摆放。随着材料的逐步增加,遇到种类多又相似的区域材料,教师张贴形象的图标帮助孩子们理解材料和位置的对应。(也有小部分幼儿还不会按要求摆放,但我相信在这么一个洁净整洁的大环境下,在大部分幼儿的影响下这部分幼儿迟早会被同化)。

习惯的建立是一个长久的、逐步稳定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内化,是一种行为倾向。所以日常活动中的物归原处的规则要求不能松懈,如:晨间桌面活动的玩具、晨间锻炼器械材料等收放规则很重要,它和区域活动的取放规则应要求一致,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同时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家园一致要求对习惯的养成也至关重要。活动结束环节的自我整理规则是必定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强调参加该区域的幼儿一起动手全部整理干净,方可离开区域。这不仅能帮助幼儿建立主动整理的良好习惯,还培养了幼儿的责任心。这时候的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观察者与引导者,而不是无助的整理者,整理工作大部分交给了孩子,不仅解放了教师,还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游戏习惯,对幼儿一生的习惯养成有利。

幼儿园游戏工作总结 篇10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加强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和领会,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活动,更好地实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快乐成长。6月6日,虎林市教育实验幼儿园小班开展“游戏——点亮快乐童年”家长半日开放活动。

活动开始,园长曹明利向家长解读游戏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让家长充分认识游戏是幼儿特有的生活和学习方式,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效果。老师们根据孩子年龄特点设计了:大脚踩小脚、快乐运球、亲子搭建、排山倒海、不倒森林等游戏项目。在活动现场,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兴高采烈地投入到游戏中,尽情张扬着活泼的天性,家长们积极认真、乐此不彼地完成每个项目。

本次活动的开展,孩子们不仅在游戏中获得了欢乐,也获取了知识,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运动能力,同时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让家长也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帮助家长进一步认识幼儿游戏的价值和内涵,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快乐陪伴、高度重视、对我园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游戏工作总结 篇11

我园办园时间短,转岗教师多,虽然教育教学经验非常丰富,但幼儿教育知识匮乏。教师习惯沿用传统国小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习惯运用分科教学为主的集体活动形式,导致整个活动缺乏适应幼儿年龄特征的整体构思和编排,常常出现将“上课”与“游戏”割裂的现象。幼儿园的课程出现教学与游戏分离现象,导致教育教学难于贯彻“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教育原则。

经过近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讨,我园创设的主题性游戏活动能打破教师分科教学的局限,转变教师教育思想,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那么,教师该如何有效开展主题游戏活动呢?

一、在了解幼儿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确定主题方案

选择主题性游戏时,应始终把幼儿的发展和需要放在首位,题材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且能引起幼儿学习兴趣,能有效激发幼儿参与热情和积极表现,并能结合幼儿园和家长现有的资源进行选择,如:我园大二班开展主题系列活动“特别的我”,就来源于老师对幼儿的细心观察。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很在乎别人对自已的评价,如何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自已,接受自已便显得很重要。通过开展《特别的我》的主题活动后,孩子学会了欣赏自已与他人的技巧,为其今后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前制定主题网格图,做到生成与预设相结合。

主题网格图是教师要围绕主题开展的课程蓝图,它整合了多种的游戏活动,为幼儿开展活动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主题网格图的编制技能和方法。一般主题网格图由预设和生成两部分组成。在预设主题时,教师应基于对总体教学目标的理解,以及对幼儿已有经验、能力水平的了解和对孩子潜在水平、兴趣的预测,对主题提出一系列的假设。可以说,它融合了教师的理论知识、教学经验与教师对幼儿已有的观察和认识。如大一班班的主题活动“旋转世界”通过老师预设在“自制旋转飞盘”游戏活动中,幼儿懂得借助人力旋转的原理。在“我用陀螺来画画”的游戏中,幼儿运用陀螺旋转原理进行绘画,初步懂得了台风和陀螺的行进轨迹,认识了台风和陀螺相似性的原理,激发幼儿探索旋转原理的欲望。主题网格图的创建一开始不要求很完备,但要随着游戏的发展变化逐步增加和修改。

三、创设与主题活动相适应的游戏环境。

有准备的游戏环境对主题游戏活动的开展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主题游戏确定后,各班教师首先应充分利用各班版面,展示出与主题相适应的主题墙饰,使孩子对本阶段活动的主题能一目了然。其次,要收集制作与主题活动相关的有关材料,为幼儿与主题环境互动创设良好的条件。如:中一班开展“中国娃”主题活动,创设“全国人民是一家”、“中国地图”、“长城”等墙饰,引导幼儿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制长城城堡,利用色彩丰富颜色鲜艳的泡沫塑料,让幼儿在地图上对不同省份粘贴上不同颜色,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知道全国有几个省份。游戏环境的创设,不但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记录下孩子们的成长,而且是幼儿感受成功和喜悦最好的表现形式。

四、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孩子相关的经验

生活经验是孩子游戏的基础。因此,在确定主题内容后,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来丰富孩子的相关经验,可以寻找与主题有关的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籍、图片来丰富孩子的知识,可以组织幼儿走出校园去接触社会、去实践。如:可以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感受春天,到超市去认识各种糖果、日常用品,到村庄去感受家乡的变化。

五、合理利用园舍空间,利用各种废旧物品丰富孩子游戏材料

我园园舍和活动面积有限,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活动空间,影响着主题性游戏活动开展的效果。如中三班教师巧妙利用空间。在二楼楼道拐角处放置木偶表演架、道具,幼儿可结合主题性游戏的内容,随时玩“木偶剧”游戏。又如,大一班、大二班、中二班在楼道的墙上粘贴牛奶盒,巧设问题栏,让幼儿用自已的表达形式,记录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并放在自已相应的盒子里,老师针对孩子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并为游戏主题的拓展和生成提供依据。

玩具材料是幼儿游戏时必备的物质,在幼儿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展主题性游戏时,应重视玩具材料的收集和利用。如将废旧轮胎涂上色彩鲜艳的颜色,让幼儿玩滚轮胎游戏,在玩中认识滚的原理。用各种盒子制成百宝箱让幼儿认识数、找同类、排序。用可乐瓶制成小推车,用来训练幼儿的推拉能力等,这些材料制成的玩具耐用好玩,幼儿玩得开心愉快。

幼儿园游戏工作总结 篇12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年又过去了。回顾这一学期来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年级组长这个工作好似“夹心饼干”,上压下挤真得有点心理承受潜力才行。工作这么多年,我深深体会到:作为年级组长就应宽容大度,让大家团结合作,同心协力,十分重要。

一、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替别人着想

换位思考能够使我们更好地去理解别人。用一种宽容的态度待人。每当同事间发生矛盾,我总是心平气和地给她们分析原因,启发她们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一下,将矛盾平息。另外我们级部今年来了几位新教师,由于刚来到一个新环境,她们有些慌乱,不适应。我总是能体会她们的情绪,耐心地指导她们,使她们能很快地适应那里新的工作环境。在这次幼儿园开展的“人人一堂好课”活动中。上课前,她们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她们主动要求试上课,我总是耐心地听完她们每一次试上课并和她们一齐分析修改教案。由于她们的认真钻研和我的耐心指导,几位老师的课堂教育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并获得了同事、领导的一致好评,从而也进一步增强了她们溶入我们这个群众的信心。

二、把同事当“领导”多征求并听取她们的意见

虽然年级组长是一组之长,但我们不是以一种领导的姿态自居。碰到问题我主动向同班各位老师征询意见,如:在开展家园亲子活动时,我便和教师一齐商量,搞怎样的活动比较好,最后在大多数教师的推荐下,我们开展了“让家长带废旧材料来园和孩子一齐制作玩具”并利用制作的玩具开展亲子体育游戏。由于是老师共同协商的统一意见,集中后大家一致觉得可行,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们也能十分投入地去搞,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三、真诚待人,把同事当朋友

平时同事有困难时,我便主动去帮忙她们,同事在工作上、生活上受挫时总是主动为她们分忧。如:有同事请假了,另外一个老师一个人,我总是主动帮忙做些保育工作。有的同事在生活上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当她们向我倾诉时,我总是耐心地开导她们。有的同事在教学上遇到了困难向我求助时,我总是真诚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帮忙她们。作为一班之长,我总是用真诚之心去对待每一位老师,真诚地赞扬同组老师,对她们工作上的不足之处,当面指出并主动帮忙其改正。用真诚无私去感动同事,让别人感到我的诚意,从不居高临下地指责。

作为年级组长,我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让别人信服自己。多看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营造团结宽松的班组氛围,让大家觉得在这个班组里,情绪愉快干劲十足。确实团结就是力量。

幼儿园游戏工作总结 篇13

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园区域活动是针对孩子爱玩的天性让孩子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为了让我园的区域游戏活动开展的更加丰富多彩,10月14日傍晚,进行了“区域游戏”活动评比活动。

活动中,各位老师都细心介绍了各种材料及玩具的操作方法。

老师们对本次活动的开展进行了交流研讨,励志,她们各抒己见,给我们提出了宝贵意见及建议。

区域游戏活动将成为我们教育的起点。今后我们将在如何创造一个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如何进一步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更好地为幼儿的主动发展服务等方面,做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

区域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感恩所有家长们!

幼儿园游戏工作总结 篇14

一、指导思想

以本园的《保育员的职业守则》为基础,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为目标,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严格遵守认真学习保育知识,不时提高保育质量。积极参与园里举行的各种保育学习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主要工作

坚持每天的消毒工作,教室、寝室、用具、玩具用84消毒液消毒,床上用品勤洗换,保证被褥都晒足够阳光。使孩子在整洁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为幼儿营造通风、干净、温馨的学习环境是责任和义务。

为了避免近期流行甲型h1n1流感病的发生,除每天用84消毒液消毒外,还定时对教室和寝室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同时做好常有关方面流感病的预防措施,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三、工作态度

我在保育员岗位上做了很多年,我慢慢地在保育员这个岗位上琢磨出了门道,那就是要“勤”,比如:勤开窗户、勤打扫、勤消毒、勤晒棉被等等,除了手脚要勤快利落外,脑子也要勤快,要经常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今天这件事我做的对不对“等等,常常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改进,不断进步。

四、团结奋进

在一个单位里工作团结是最重要的,做为保育员,与老师之间的团结奋进,密切合作那是更不可缺少的。所以,教师和保育两者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经常沟通,一同探讨保教工作方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互相关心每一个幼儿,使孩子健康生长。

五、不足之处

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我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在工作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急躁情绪,在完成一些工作的时候有些散漫的态度,虽然之自己领悟到“勤”的道理,但有时心里的“惰”确在作祟。所以有些工作常常会出现个种漏洞,这也也让我受到了园领导的不少批评。

错不怕,能改就好,所以我决心改正以上缺点,并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进步。

以上是我的个人工作总结,请领导和同事们批评指正。

幼儿园游戏工作总结 篇15

一、创设互动的墙面环境

教师的墙面是孩子每天看到最多的地方,是吸引孩子注意力最有效的手段。墙面环境的创设随着教师的观念不断转变而悄然变化着,不像以前过多地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也不像以前那样是幼儿思维和行为依附于教师的思维和行为。而今,墙面环境从内容来源、主题的产生等多方面生动、直观、真实地再现了师幼之间零距离的对话、幼儿与教师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感情氛围。

①环境与教学互动

新教材的学习活动内容都是以主题形式出现的。我们认为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应该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设计主题环境,这样的环境对幼儿来说具有更深的教育意义。大班新教材中有一个主题“大自然的语言”,根据这一主题,幼儿又生成了许多小主题,如:“小水滴旅行”“眼睛里的春天”“天气剧场”等。幼儿经过热烈的讨论,决定通过画、剪、贴、记录的方式,分工合作来完成该主题活动。在“小水滴旅行”主题中,幼儿画了小水滴手舞足蹈旅行的快乐样子,并把自己比喻成小水滴,请同伴来猜一猜,小水滴到哪里去旅行,非常的有趣、幽默,幼儿完全是按自己的绘画语言来表达。

②环境与师生互动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他自身的感知和活动来形成的,所以,教室环境建设为幼儿通过主动活动获得知识经验,提高能力创造条件。同时,幼儿的活动表现又为教室环境的再建设提供了依据。

例如:中班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学习,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产生了把活动室变成“家”的愿望。孩子们与教师商量后,决定把半间教室变成一个“家”。教师和孩子搬来了五颜六色的积木,共同拚搭,终于完成了一个厅、卧室、厨房、厕所齐全的小“家”。

二、创设开放性为主的游戏环境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实现的,而游戏是幼儿自主、自发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情境活动,所以游戏环境就成为影响幼儿游戏行为的最直接因素之一。因此,我园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引发幼儿多种经验、有利于幼儿与之互动的开放性游戏环境。

①游戏形式的多样化

我园走廊较多,空间较大,根据这一特点,在二楼、三楼、四楼创设了艺术长廊、科学长廊、乐器长廊、建筑长廊,打破了以往幼儿在规定时间才可以游戏的常规,尝试了孩子来园、离园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游戏的方式,使所有的空间都成了幼儿游戏的场所。全体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愿望和需要自由的选择游戏的内容。这一方式使我们进一步拓宽了游戏的空间,充分体现了游戏的自主性、独立性,扩大了幼儿的交往面,提高了幼儿的交往技能,从而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②游戏材料的多元化

在投放材料时,我们考虑到:仅为幼儿提供现在的操作材料是远远不够的。操作材料的多元化,材料的摆放位置也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小班阶段,我们注重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在提供游戏材料时还创设具有吸引力的趣味性情景,由此来激发幼儿参加游戏的愿望。

例如:为了锻炼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性,练习用“小勺”的技能,设计了“喂喂动物宝宝”游戏场景,根据动物的特征,制作了动物宝宝,张着大大的嘴巴想吃东西的模样。幼儿看到后都非常喜欢,马上拿起“小勺”,选用了不同的食物,送到了动物宝宝的嘴里。由于教师创设了生活化的环境,使幼儿不感到厌烦,动手能力在游戏中得以练习和巩固。

中大班阶段,我们则多提供各种类型的低结构材料,以环境来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如:在表现表达区制作“昆虫的一家”时,教师考虑到幼儿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为他们提供的材料十分的丰富,有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回形针、牙签、牛奶盒、一次性圆盘、即时贴、各种颜料的纸等,允许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表现方法,在教师创设的自主环境中,幼儿探索、想象的需要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满足。

三、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心理环境的创设比物质环境的创设更为重要。良好的师幼关系和生生关系应成为心理环境创设的主要内容。首先,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由传统的权威转化为与幼儿平等的伙伴式;其次,教师的指导方式由指挥式、命令式转化为与幼儿的交谈式与商榷式;再次,教师的教导行为也由直接干涉与介入转化为心理暗示与启发。只有当教师的观念转化为行为,才能自觉地创设高度心理自由的环境。如:大班主题活动“自然测量”中,幼儿可以从小木桥、棉签棒、游戏棒、绳子、积木、雪花片等各种材料中自由选择对正方形的椅面、长方形的桌面和不能用肉眼马上辨认出形状的东西进行测量。从幼儿选择的测量材料、运用的测量方法、记录方法的不同,可以发现幼儿都有自己的想法。活动中,教师不依据幼儿运用的方法合适与否进行评价,而是将评价目标定位在幼儿活动中是否积极思考、深入探究;是否能用独有的思维方式寻求答案;是否能与同伴经常交流并对问题提出合理的解答;能否在集体交流时大胆表达等等。

在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幼儿需要时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更应以共同探究者的身份出现,去倾听、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最大限度地缩小与幼儿的距离。活动中,教师始终要以开放的心态,鼓励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幼儿,积极引导幼儿建立平等融洽的同伴关系,并时刻作出表率,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幼儿,不指责、不偏爱、不歧视、不放弃,让每位幼儿从心底里感到自己是受同伴和教师欢迎的,这样才能在幼儿群体中营造一种互相尊重、相互理解、乐于倾听、共同成长的良好心理氛围。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是环境创设中不可缺少的两大方面。物质环境的创设离不开对心理因素的把握,而心理环境的创设中,有时物质环境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只有把两者有机整合,这样的环境才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深远而有意义的影响。在今天的工作中,我们仍将遵循“以儿童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创设更能适应幼儿发展和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新环境。

幼儿园游戏工作总结 篇16

本学期我们针对体育游戏课进行了观摩示范活动,本次活动已经圆满结束,关于本次活动总结经验,共同分享:

1、教师对观摩活动认真对待,积极准备,有的老师甚至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反复的整理教案,找同伴说课,认真查阅资料,制作教具。

2、老师们都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和组织活动,并根据幼儿的特点,将枯燥的教学活动融入到游戏活动中,比如:音乐课上利用图片和动作表演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有助于孩子很好的领会和接受;语言课上,运用图片或字卡游戏结合的方法帮助孩子理解、记忆诗歌和认识生字,创设情境引领孩子更投入地学习,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等,让孩子在有趣的游戏和情境中轻松达到学中玩,玩中学的教育效果。

3、大部分老师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和突破。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尽管每节课上完后,大家都能发现问题,找出不足,但每位老师课中都能找出亮点和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例如::张岚老师的《小动物找家》教态自然,语言和蔼亲切。李粉老师的《小兔子真能干》活泼大方,教学态度,课堂教学师生融洽。朱老师的英语口语,师生游戏互动环节。路老师亲切自然的教态,富有感染力的律动卫老师《狐口脱险》目标具体,明确,幼儿思维活跃,积极参与,主动操作。罗老师《谁跳的远》中温柔、亲切的教态,幼儿大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李亚娇老师《好玩的绳》教态自然、大方,师生互动气氛活跃。刘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设计流程。马慧老师教学与游戏的结合,师生互动环节。,但每位老师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希望大家都能够多看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4,大家都能够利用课后或放学时间集中参与评课,评课时能踊跃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相信在这样真诚交流、相互学习的园风带动下,每个人都能完善自己,不断进步,成长的更快!

通过听课、交流,我们也认识到大家共性存在的不足之处,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1、教师板书、课前准备有待提高。在给孩子示范唱、示范诵、示范练、示范画和讲述故事时一定要做到声情并茂,让孩子们学会欣赏美,能充分吸引和感染孩子。

2、课上少说废话,进行有效提问和沟通。一定要做到语言精练,引导语到位。多学习富有童趣的语言,语调抑扬顿挫,充分调动孩子的能动性。

3、在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情况,灵活处理和回应突发事件,及时调整自己的方法,提高课堂应变能力。

总之,此次观摩活动收获很大,但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们明白了无论是幼儿还是老师,做任何事情都要勇于尝试,因为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才能收获,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对于我们的专业成长都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要把不足之处作为我们不断提高的动力,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做到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语言生动活泼,简洁流畅,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多探索、多发现、多思考、更好地融入活动情境,放开自己,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幼儿园游戏工作总结 篇17

“抓子游戏”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锻炼反应能力及判断能力的一项有趣的民间体育游戏,具体玩法为:先用单手将五粒小石子(可用围棋子代替)握于手中向地上散开,由对方指定一粒子,将该子捡起并向上抛出,同时将地上的子一粒一粒捡起(每次只能捡一粒,捡起后必须接住抛出的子,捡起的子放到一边),为抓一;每次同时捡两粒为抓二;直到抓三。

今天的民间游戏便是抓子游戏,因考虑到幼儿的安全意识还较差,我把石子改成了质量差不多的积木,孩子们之前没接触过此类游戏,因此我决定先给每个孩子两子。我先示范了最简单的一步:一子放桌上,一子拿手中抛起、抓子、接住,如此讲解并示范过后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没成功,再让幼儿自己尝试抛、抓、接系列动作,顿时教室里东西都四散乱掉,根本没有孩子成功的。刚开始还会捡起来再尝试几次,到后来由于没成功,许多孩子便失去了耐性,不再练习。

出现上面情况的原因第一,幼儿年纪小,手部动作协调性发展还不够,不能很好控制手部动作和力量;第二,把子抛出后,孩子不能把手及时翻过来抓,抓了再要反过来接住,抛-抓-接这一系列连贯动作对于5、6岁幼儿来说,身体机能还尚未发展到这一步。这次活动让我对如何组织好幼儿民间游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许多游戏不能直接拿到班上来用,应仔细分析班内幼儿的身体机能发展状况,选择难度适宜的游戏或者对游戏进行加工改编,从而保证游戏在班内的顺利、持续开展。

2、教师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应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通过材料的选择来降低或增加游戏难度,丰富游戏内涵。如刚开始训练时,选择了石子大小的积木,但是积木由于形状不规则,有时不太好抓捏,可以考虑换成石子大小,重量也差不多的蚕豆。材料选择合理,幼儿也能接受,游戏就能顺利进行下去。

3、循序渐进,关注个体差异。“抓子游戏”需要孩子有很好的抛接能力,有孩子甚至不能顺利接住高高抛起的物体,怎么让他完成如此复杂的动作,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利用雪花片练习抛起用手背接住的技能,先训练将物体抛起然后迅速将手反过来接物的技能,在体验到成功后再逐步加大难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幼儿逐渐掌握游戏。这一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技能,还可以培养幼儿毅力,在学会游戏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游戏工作总结 篇18

1、旋转木马

准备用具:无。

游戏解析:幼儿排队跟着教师走并说本课所学句子,师说“stop”,幼儿需立即蹲下,否则淘汰。

2、我说你做

准备用具:无。

游戏解析:全班站起来,教师任意发一个命令,幼儿做出指定的动作。

注意事项:在教学时需要先将每个单词或句子设计好动作练习。

游戏延伸:可改为我做你说。

3、找搭档

准备用具:两组相同的闪卡。

游戏解析:分成两组进行对抗,先将两组相同的闪卡放在地上,教师问问题,答对的幼儿分别字两组卡片中翻卡,若能配成对,并正确念出闪卡单词者,则可保留卡片,无法配对者,则将卡片重新放回原位,拥有卡片越多的组别就算获胜。

注意事项:也可以是字卡配对、图片与字卡的配对等。

4、井字游戏

准备用具:无。

游戏解析:将全班分成两组(一组是O,一组是X),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井字游戏格,将单词或是闪卡放入格子内,先猜拳决定答题的优先权,每组轮流念出一个空格,念对的就在该格画出O或是X,最快练成一线的组就算获胜。

5、向左向右看

准备用具:闪卡。

游戏解析:将闪卡贴在班级扮不同的位置,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转身面向闪卡,并再次读出闪卡内容。

注意事项:此游戏可全班进行。

6、高人矮人

准备用具:闪卡。

游戏解析:幼儿手拿闪卡片开始绕圈走并说“walk,walk,walk”,师念1个单词,所有幼儿念该单词并继续绕圈走,拿相应闪卡的幼儿则需半蹲着走,直到师说下一个单词方可站起,换另外的幼儿半蹲着走。

游戏延伸:可将蹲下改为跳之类的其它动作。

7、向左向右走

准备用具:无。

游戏解析:若干幼儿排队绕圈走并说本课所学句子,师说“stop”,幼儿需掉转方向继续走,反应慢的则淘汰。

注意事项:适宜中大班幼儿。

幼儿园游戏工作总结 篇19

回顾大班这一个学期中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开展情况,就游戏的自主性、游戏主题的目的性、游戏材料的使用、人际交往、游戏常规、创造力表现、与主题的联系等方面作一回顾、总结。

一、游戏区域的创设

设了"幼儿园"、"医院"、"娃娃家"、"银行"、"理发店"、"菜场"、"点心店"、"小舞台"等社会化区域游戏活动,和"美工区"、"建构区"、"阅读区"、"表演区"、"益智区"、"数学区"等几个学习化区域游戏。其中"幼儿园"游戏是结合"走进国小"主题活动而开设的,在游戏过程中随着孩子游戏自主能力的增强,他们还增设了"学做国小生"的小主题,丰富了"幼儿园"游戏的主题内容;"小舞台"的游戏是结合"走进国小"主题活动中的"小小才艺展"而开设的,是当前孩子们游戏中的热点。

在学习化区域游戏中,本学期的重点是棋类游戏,深受男小朋友的喜爱,在餐后的安静游戏中,孩子们也会自发地下五子棋、斗兽棋、飞行棋等;而"表演区"则是女小朋友喜爱的天地,"节目主持人"是她们最喜爱的角色,也有一些男小朋友参与进来,扮演起小演员,为大家献歌献舞,小小的一角充分展示了孩子活跃的个性。

二、游戏的自主性与主题的目的性

进入大班,幼儿都能独立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进行游戏,受别人影响而干扰选择的情况出现较少。在游戏中目的性较强,角色意识比较强烈,有一定的角色责任心,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态度大都能符合角色的要求,如"点心房"里的点心师傅会很负责地设计出各种各样的点心,服务员则很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个顾客等,还能随着游戏的展开自主增加了"小礼仪员"的角色。大部分幼儿都能专注地投入到某个游戏角色中,直至游戏结束,游戏中幼儿扮演角色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在选择游戏角色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孩子都喜欢扮演一些对游戏道具具有直接使用权利、或者是在游戏中具有指挥权的参与者,如"点心店"的厨师、"医院"的医生、"幼儿园"的老师等,而对于顾客、学生、病人等角色,幼儿的兴趣就比较小,很多孩子宁可去玩积木,也不愿扮演这些角色,说明游戏中的道具对于幼儿来说是作用非常大的。

三、游戏材料的使用

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我们也会及时增减游戏材料,如在"图书馆"游戏的开展过程中,针对幼儿频繁换图书的现象我们请孩子们自己设计了"借书卡",并以次来规范对图书的正确阅读,从而帮助幼儿树立起良好的'游戏常规。对于材料的使用,幼儿已经不在停留在对材料本身的兴趣了,他们不仅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常规玩法,还能以物代物,一物多用。如"医院"中医生要给病人开刀,就以记号笔来代替手术刀;当病人太多体温计不够用时,记号笔又成了体温计,虽然游戏的材料非常简单,却在幼儿的手下千变万化,其乐无穷!

在游戏过程中,我们还注重提供给幼儿一些半成品供幼儿自制游戏材料用。如在"点心房"游戏中我们设置了一个"百宝箱",收集了许多废旧材料、各种手工活动中用剩的彩纸等,提供给点心师们制作各种丰富的点心;在"小舞台"游戏中我们还发动幼儿收集家中的一些废旧物品,如家中妈妈不用的丝巾、废旧话筒、零食包装盒等,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游戏材料,同时又使幼儿养成了废物利用的思维习惯。

四、角色交往及社会参与性

在游戏中,大部分孩子都能和同伴友好相处,愿意和同伴分享玩具,许多幼儿都能与同伴互相谦让。游戏中出现了冲突时,如在角色的分配问题上意见不一时,几个人都想扮演同一角色时等等,大部分孩子会用语言与同伴协商解决。

游戏中出现了比较多的礼貌用语,如"请你帮我"、"我想和你一起玩,可以吗?谢谢对不起欢迎光临欢迎下次光临"等,一些消极的交往方式,如独占、排斥、干扰、破坏、退缩、攻击、对抗等,在幼儿中出现的情况比较少,但也在个别幼儿身上出现出来,如樊博非在游戏过程中常常会故意捣乱同伴的游戏,因而受到了其他幼儿的排斥,在游戏评价中也总是听到幼儿对他进行投诉,因此在今后的游戏中还要对他加强重点的个别教育,帮助其提高学会和同伴友好协作游戏的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加,幼儿游戏中的交往日益增多,很少见到有独自游戏的情况出现,他们喜欢和同伴一起游戏,游戏中经常是欢声笑语接连不断。不仅同一游戏中幼儿之间的交往增多了,各个平行游戏之间也开始出现了比较合理的联系,如"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会带着宝宝去"小舞台"看戏,会送宝宝去"幼儿园"上课;"点心店"的师傅会去"幼儿园"里送点心;"建构区"的小朋友搭好公园之后会邀请"幼儿园"中的小朋友参观公园;"图书馆"的管理员会去"幼儿园"给小朋友送图书看,等等,这些都反映出幼儿之间的交往水平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台阶。

五、对游戏常规的遵守情况

幼儿在游戏中是自由的,但自由与规则又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规则约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只有在一定规则约束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幼儿的游戏常规相对期初有了很大的进步:大部分幼儿在游戏中都能遵守游戏规则,爱护游戏玩具,玩时轻拿轻放玩具;在游戏中都能专注于游戏活动,很少出现追逐打闹或者频繁出入各个游戏等现象,游戏也很少因为幼儿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出现无法正常展开的现象;游戏结束时能主动将游戏材料放到指定的地方,收拾整理材料的秩序有了很大的提高。

六、创造力表现

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幼儿的游戏也经常擦出一些创造的火花,主要表现在游戏情节的丰富、创新及对材料运用的独创上。如在玩"小舞台"游戏时根据演员的要求幼儿又生成了新的小主题"服装店",以满足演员演出时穿的服装的要求;在"幼儿园"游戏中幼儿从模仿老师给小朋友上课,进而发展到模仿国小校里老师给国小生上课、批改作业、做眼保健操等,游戏的情节愈加丰富;"小舞台"上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演出服装,还制作装饰了小演员演出的号码牌……这些都是幼儿创造力萌芽的表现。

七、游戏与当前教学主题之间的联系

根据纲要精神:"探索游戏主题与当前教学主题之间的联系,力求主题内容能融入到游戏中去,体现课程与游戏的整合",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努力做到目标与实践相一致。结合本学期开展的"走进国小"、"相反国"、"我想飞"、"我会旋转"、"不一样的我"等主题,我们的游戏中就相应地出现了一些与主题相关联的内容,如"科学区"中提供了各种运动的物体,让幼儿来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美工区"的设计食谱、和别人的不同等,"小舞台"上表演的"才艺秀"等游戏,力求体现课程与游戏的整合。

在本学期开展的自主游戏中,我们注重幼儿的自主选择,教师更多的是间接地指导、督促等方法,影响幼儿的行为,如在对某一游戏区的游戏成果讲评时,说:"我喜欢做事认真的小朋友……",使行为不当的幼儿及时纠正自己;采用幼儿评价同伴的行为等方法,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判别是非的能力等,并通过同伴的影响使幼儿各方面能力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