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概念范文网>讲话稿>思想宣传讲话稿>

坚守与开创的关系思想宣传范文(通用5篇)

思想宣传讲话稿 阅读(1.66W)

坚守与开创的关系思想宣传范文 篇1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同时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科学把握这种“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才能在新时代更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坚守与开创的关系思想宣传范文(通用5篇)

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明白中国的特殊的国情,“这是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由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了中国基本国情,才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也有一个认清国情的问题。经过艰辛探索,我们党作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实践证明,只有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才能把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向前进。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急于求成干超越现实、超越阶段的事。

我们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绝不是说这个过程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这一过程必然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局部变化到整体变化的过程,要经历若干具体发展阶段,在不同时期会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就是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生了阶段性变化,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一方面,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从生产方面来讲,已经不能再用“落后的社会生产”来概括。另一方面,从需求方面来讲,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可见,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社会现实的深刻把握、对人民需求变化的敏锐回应。

在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方面,“美好生活需要”是“物质文化需要”的升级版,是人民需要内涵的丰富和层次的提升,表明人民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另一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意味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已经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那样一种局面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差距,还存在大而不强问题。可以说,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一种量的提升和部分质的变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因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实践中,我们要把握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变”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的辩证统一。看到“不变”,要求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增强战略定力,不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看到“变”,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坚守与开创的关系思想宣传范文 篇2

政治上的先进性是我们党的突出特点和优势。“红船精神”是党的先进性之源,它所蕴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历久弥新,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宝贵财富。

1、“红船精神”勉励我们坚持崇高的政治理想

在党的初创时期,全国只有几十名党员。经过长期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在同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早期的革命先驱不顾个人安危、在白色恐怖中完成建党伟业,靠的就是崇高的政治理想。97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未放弃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要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强调,在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进行伟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克服这些困难,更加需要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需要指出的是,实现崇高的政治理想,是以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为物质前提的。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就无从谈起,崇高的政治理想就会变成空中楼阁。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弘扬“红船精神”,坚定理想、艰苦奋斗,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2、“红船精神”鞭策我们坚守高尚的政治追求

具有高尚的政治追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治力量的显著标志。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作文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这种为大多数人工作的政治追求,同样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重要内容。1920xx年夏,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先进分子从上海辗转嘉兴,召开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他们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了一起。这个目标不是个人的私利,而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他们所创建的党在自己的章程中庄严宣告: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才能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并勇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

我们今天弘扬“红船精神”,要牢记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只有坚守高尚的政治追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才能成为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政治先进性才能得以彰显。

3、“红船精神”激励我们保持纯洁的政治品质

从红船起航,一批批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不愧为民族的脊梁。在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敏锐地觉察到,革命胜利后,“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并对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告诫。这时刻警醒我们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用不到7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与此同时,一些人没能抵制住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有的精神缺“钙”,理想信念缺失;有的跟党组织讨价还价,阳奉阴违;有的搞团团伙伙,信奉“圈子文化”。他们忘记了共产党员该有的修养,丧失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在新时代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需要切实发挥包括“红船精神”在内的革命精神在涵养政治生态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全党同志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确保党永不变质、永不变色。

4、“红船精神”要求我们恪守严明的政治纪律

从红船开始,我们党就认识到了严明纪律的重要性。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就作出了党员保守秘密的纪律要求。党的二大制定第一部党章,专设一章对党的纪律作出详细规定。我们党带领的红军早期组织性、纪律性不强,时常出现一些侵占百姓财物的现象。对此,毛泽东同志先后提出了“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等纪律要求。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这些纪律不断完善和充实,最终形成了广为传唱的“红色经典第一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正是这些铁的纪律,助力我们党在残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

今天,我们党已经从只有几十位党员的小党,成长为拥有近9000万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建党初期相比,面临的环境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严明纪律方面,要求是一样的,甚至比以前还要严格。今日中国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在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前所未有。从内部看,改革进入深水区,一系列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亟须破解。从外部看,世界格局深度调整,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抬头,“黑天鹅”“灰犀牛”不时冒头。应对这些挑战,亟须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确保中央令行禁止,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在新时代,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最核心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只有用铁的纪律组织起来,我们党才会有无坚不摧的战斗力。

坚守与开创的关系思想宣传范文 篇3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同时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科学把握这种“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才能在新时代更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明白中国的特殊的国情,“这是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由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了中国基本国情,才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也有一个认清国情的问题。经过艰辛探索,我们党作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实践证明,只有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才能把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向前进。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急于求成干超越现实、超越阶段的事。

我们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绝不是说这个过程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这一过程必然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局部变化到整体变化的过程,要经历若干具体发展阶段,在不同时期会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就是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生了阶段性变化,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一方面,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从生产方面来讲,已经不能再用“落后的社会生产”来概括。另一方面,从需求方面来讲,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可见,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社会现实的深刻把握、对人民需求变化的敏锐回应。

在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方面,“美好生活需要”是“物质文化需要”的升级版,是人民需要内涵的丰富和层次的提升,表明人民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另一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意味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已经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那样一种局面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差距,还存在大而不强问题。可以说,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一种量的提升和部分质的变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因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实践中,我们要把握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变”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的辩证统一。看到“不变”,要求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增强战略定力,不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看到“变”,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坚守与开创的关系思想宣传范文 篇4

当前,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从困难因素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投资者信心指数下降,致使引进资金、技术受到限制和影响;伴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企业再投资扩张的愿望减弱;国家实行严格的产业和土地政策,提高了外资进入的门槛。这些都是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现实困难,但我们要在困难中看到希望,要化“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

一方面,要清醒认识宏观形势带来的大好机遇。尽管当前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招商引资形势,但是我们也面临很多难得的机遇。第一,从历史上几次金融危机看,每一次危机都是产业布局重新洗牌的时候,也是发展成本最低的时候。当前的危机已迫使境内外发达地区一些产业加速转移,一些企业正在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对于我们后发地区而言,正是招商引资、推进项目的大好时机。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能招引到抗风险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只要我们认真分析,科学把握,就能在新一轮产业重新布局中争取到更多产业和份额。第二,当前处于外需紧缩、内需扩张、政策趋活的有利时期,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我们争资金、上项目、招客商,形成新的招商热点。第三,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我们初步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结交了一大批客商和朋友,为更有成效、更大规模的招商引资奠定了基础。总的来说,如今看似经济发展的“冬天”,实则是招商引资的“春天”。机遇就在眼前,关键是看谁抓得早、抓得紧、抓得牢。能否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对我们而言,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各镇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真正把招商引资当作“要务中的要务、重点上的重点、中心里的中心”来抓,奋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另一方面,要客观分析我县抢抓机遇的主要优势。机遇弥足珍贵。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既需要战略眼光,更需要战略优势。从县情实际看,我们具备良好的招商引资的优势和条件。一是有特别的政策优势。《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明确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开辟了促进珠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广阔空间。肇庆作为珠三角九大城市之一,作为山区县,我们争取政策、资金、项目的空间将会更大。二是有坚实的平台优势。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日益增强。交通网络方面,我县紧邻广佛经济圈,是面向珠三角背靠大西南的门户重镇。正在加快建设的二广高速、贵广铁路能有效地凸现我县的交通优势。二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我县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和高新产业园已开发出待用地20xx多亩,完全可以满足近期招商引资办工业的需要。全县已形成以220千伏、110千伏为主输电网,35千伏线路遍布城乡的大规模电网,全年供电量达2.2亿千瓦时,完全可以满足产业发展的电力需要。三是有良好的人缘优势。县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在外出务工人员有12万余人,很多乡亲人脉广,号召力强,热心家乡发展,这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通过广大乡亲和各地商会,能邀请更多的客商来我县投资创业。同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积累了丰富的招商引资经验,培育了大批招商专业人才,与各地客商建立了良好的投资合作关系。这为我县扩大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坚守与开创的关系思想宣传范文 篇5

xx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国家提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要把立德树人体现在各科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到社团活动、管理评价、日常生活等各个环节,延伸到家庭、社会和网络活动的方方面面,建立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体系。与此相适应,还要完善德育体系、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改革管理评价机制,要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这些措施都非常重要、非常必要,也一定是行之有效的。“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加深认识,才能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变为行动。

一、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战略转型

何为“根本”任务?根就是树根,“木下曰本”,本也是根,根本就是最本质、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一贯重视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明明德”、“修身”就是为学之道、为人之本。《大学》还直截了当地地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学校教育都过于注重知识、能力、升学、就业、收入这些“才”或“财”,而没有对“德”予以足够的重视,甚至可以说是本末倒置。如今国家提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可以说是正本清源、回归正道。

立德树人也是新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如今的中国已经从站起来、富起来正走向“强起来”的时代,而这种“强”决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强大,更重要的是人民内在精神的强大。老子说:“知人者智,自胜者强”,真正的强者,是能战胜各种外在诱惑和人性弱点的内心强大的人。主席说: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如何才能强起来?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庶、富、教”的思想,克服“后富裕社会”可能带来的各种新问题,避免贪欲、空虚、懈怠和“软骨病”,都需要真正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育。所以,从培养偏重知识能力的“智者”到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强者”,也是新时代教育的重大战略转型。

二、立德树人是追求人生幸福的内在需求

美德是事业的基础,是幸福的源泉。《说文解字》说:“德者,得也,外得于人,内得于己”;《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中庸》说:“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孟子更进一步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幸福不在心外,而在心中,通过诚于良知、不断提升道德品质和心灵境界,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内心的安定和幸福。所以,立德树人不应该只是对学生的外在要求,而应该是学生、教师、家长以及每个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内在需求和根本动力;立德树人不只是对教师育人的外来任务,而应该是每个人的内在愿望。立己德,立己人,得己福,只有基于这样的认识,立德树人才能落实到每一个人,才能转化为自觉行动。

外因是条件,内因守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确实需国家政策、措施、资源的支持和外部环境的改善,但更不能忽视的是每个人的“自修”。中国传统文化一贯强调反求诸己、内省自修。《中庸》指出:“修道之谓教”,孟子教导我们:“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思想道德修养,归根到底要靠自己的修和悟,而自修自悟的关键在于“诚于己”,在于“慎独”,只有每个人时时刻刻、随事随处觉察反省、知善知恶、为善去恶,才能真正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立德树人。

三、立德树人要立志为先、以孝为本、依道而行

王阳明说:“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立德树人同样不可能。立志不是指从事怎样的职业、成就怎样的事业,而是要确定人生的志向,即成为一个有怎样心灵品质和道德境界的人。“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志是诸多德行的统帅,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立志对于修德有纲举目张之效,明确坚定的志向也是修己成人的根本动力源泉。正因为如此,党中央领导人反复强调立志和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应该把学生、教师、家长公开立志、不断励志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予以高度重视。德有百千种,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谦、和、慈、恕、诚,这些都逝人一贯强调的重要的、基本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在众多的美德中,孝又是更基本、更需要优先培养的德,《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孟子甚至认为:“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进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利天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智慧。从每一个家庭开始,从孝亲敬长开始,也是立德树人最有效的切入点和着力处。

立德树人应追求“立大德、树大人”。德有大小,即使是孝也有大小之分,“小孝孝身,中孝孝心,大孝孝志”,在忠孝不能两全时,要舍小节而取大义。只有立大德,才能成大业。因此,党中央领导人教导我们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这才是大德,只有这样才可望成为栋梁之才、成就伟大事业。

立大德、树大人应该循大道。《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世间的所有德行规范应源自天道、符合天理。“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易经》也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大道是利益万物之和谐共生。由此可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就是大德、大道,但凡“立大德、树大人”都必须以此作为根本原则和终身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