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概念范文网>节日庆典>节日习俗>

小寒节气养生重在防寒养肾大纲

节日习俗 阅读(2.03W)

明天就是小寒了。小寒是24个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在1月5-7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85°。下面是xx小编收集的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寒节气养生重在防寒养肾大纲

今年的小寒是6日。小寒是与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相比较而言,“寒”即寒冷的意思,表明已进入一年中的寒冷季节,古人认为,此时天气寒冷,但还未到达极点。今年的小寒过后第三天(9日)即进入最为寒冷的“三九天”。岛城中医专家叶正祥提醒,小寒应“养肾防寒”。

顺四时而适寒暑

《黄帝内经灵枢》言:“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叶正祥解析:一个聪明的人是一个懂得养生的人,其养生首要必须是顺应春夏秋冬气候的变化。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讲的“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所以人是天地造化的产物,是天地之灵。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多留意一下天气的变化,慢慢感应和捕捉到自己身体微小的讯号,并知道自己的身体是否会与天时不配合后,找出相应的方法调养治疗,这才是中医的精华所在;如果在春天的时候身体还停留在冬天,或者已经早一步去了夏天等现象无所察觉,等到疾病来临时才临阵磨枪,那只能是养病而不是养生了。

叶正祥说,唐代学者王冰注疏《黄帝内经》说“养生者必敬顺天时”,养生如能符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时序规律,方能有利于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养生就是顺天时,过好每一天,也就活好一辈子了。

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寒天应保暖防病

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俗话说“冷在三九”。而今年的“三九”开始是本周六即9日。

叶正祥说,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三候 “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觉到阳气的生长而鸣叫。进入小寒后宜“养肾防寒”。 《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民间有“冷在三九”之说,而今年“三九”在小寒节气三天后,可见小寒之冷,因此又有“小寒胜大寒”之说。

“小寒时节之所以寒冷,是因为强冷空气及寒潮活动频繁,容易造成气压、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人们往往难以适应而感染呼吸道疾病等病症。”

叶正祥说,面对极寒天气,日常养生保健工作绝不容忽视。中医认为,冬季时节应养阴养肾、防寒平阳。

“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天气寒冷,则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

叶正祥强调,小寒节气期间,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对于老人家,则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冬季活动要慢行,每天早睡晚起,尤其不要忽冷忽热等,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食物补肾正当时

《黄帝内经》中谈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所以小寒节气后,更要注意养肾。

药食同源,食物补肾不可或缺。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我们平时所食用的食物有很多实际上也是中药,比如山药、枸杞、核桃、芝麻等。平时也可以多食一些炖羊肉、鸡汤、鸭肉等一类温肾补肾的食物。”

中医养生还认为五谷可以补肾,历代养生家一直提倡健康的饮食,需要以“五谷为充,五果为养”,也就是说人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主食和蔬菜水果。

叶正祥说,主食摄入不足,容易导致气血亏虚,肾气不足;五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因可生吃可获得更多的营养成分,所以经常食用,可辅助五谷使人体获得更全面的营养。因此,平时适当摄入一些益肾、养血的食物,对处于亚健康状态下的人们是大有裨益的。

可以适当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防寒,如牛肉、羊肉、韭菜、大枣、鱼肉、豆制品和鸡肉等。晚上可以用陈皮、生姜等煮热水泡脚,也有助于抵御冬寒对人体的侵袭。小寒节气后的进补应以温补为宜。不能毫无章法地乱补,合理进补才能及时补充气血、防寒保暖,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