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概念范文网>实习>实习总结>

新闻专业电视台实习工作总结(精选5篇)

实习总结 阅读(3.03W)

新闻专业电视台实习工作总结 篇1

20xx年x月底到9月底,我在包头日报社实习了两个月。

新闻专业电视台实习工作总结(精选5篇)

第一次进晚报的时候,赵永峰老师作为我的指导老师,向我简单介绍了晚报的一些情况。他的随和,慢慢让我不再那么紧张,我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位好记者、好老师。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又到日报实习,日报的李岸老师、李丹老师都带过我。在实习过程中,不管是在新闻业务上,还是在与人交往中,抑或是自己的个人生活上,这三位老师都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

因为甲型H1N1流感的原因,实习在9月23号结束。两个月的实习中,有酸甜、有苦辣,有过绝望、又充满希望,犹豫过、也坚持着。两个月的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关于知识

实习期间,我写的第一篇稿子是《借卖鸡蛋换假钱 老汉损失200元》。很短的一则小消息,只需把事情说清楚就可以。但是我在写的时候,由于心里充满了对骗子的憎恨和对那位老人的同情,不由自主地就在文章末尾发表了一下看法,抒了一下情。后来经过赵老师的批改,我才记起消息就应该是纯粹的消息,而不应该加入自己的主观评价。其实这些以前在课本上是学过的,而且是最基础的知识,但是用的时候,就早已把课本抛诸脑后了。只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写,肯定是要出错的。

所以在以后的实习中,我常常想起课堂上老师讲过的知识,虽然并不一定能用到,但要用的时候,至少可以出现在脑海中。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们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所在。

关于细心

实习教会我,光勤快是不行的,还得细心、负责。有一次给李老师扫描东西,由于之前没问好,我误以为他着急要,扫描完后看也没看就从系统里直接传给了他。但事实证明我错了,我应该先检查一遍,至少把错字改正过来再传给他,可是我就扫描只扫描,不只是不细心,还是态度不严谨的表现。这样的错你可以犯一次,但不能犯第二次,更决不能犯第三次,几次这样的错误下来,就不会再有老师愿意让你帮忙,不让你帮忙了,你还指望自己能从他那学到什么?持着这样的态度,你还指望自己能学到更多吗?

有一次接热线,是一起交通事故。挂了电话之后便接着写了篇稿子。拿给赵老师看的时候,他皱起了眉头,问了我很多细节,关于受害人躺在路的什么位置、受伤情况,事故发生的路段状况等,我都不知道,赵老师又打电话过去问,并一一核实我的文字,最后才定稿。我才忽然发现,在事件新闻里,细节如此重要,它才是你这篇文章的眼睛。而要写出一篇好文章,记者的细心是如此重要。

关于感悟

实习中,让我感悟很大的两句话是“不要太看重自己”和“一定要看重自己”,听起来似乎明显很矛盾的两句话,其实并不矛盾。

从我理解的来看,“不要太看重自己”是说在跟指导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当你因错而受到批评时,不要觉得丢了面子,失去了自尊,把自己看的那么重要。对于你实习的那个单位来说,你只是一个小实习生,没有什么了不起, 因错而受到批评,是理所应当,难道还要像在家、在学校时那样,处处养尊处优,处处让人家说你有能耐?要知道,出去了,你就是踏上了社会。你就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人。因被批就自暴自弃,怨天尤人,甚至觉得全世界的人都不给你面子,都在和你作对,那么,你错了。你只是个实习生,始终都记住这么句话:“不要太看重自己”。另外,在你单独出去采访某位领导的时候,这两句话都可以用到。假如你的采访涉及甚至危害到被采访单位的利益,那么他拒绝你的采访就很正常,这种拒绝也许是客气的,至少他会用别的话来搪塞你;但有的时候却不那么地道,他会直接把你从门里推到门外,甚至嘴里说着脏话,骂着你这个当记者的。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做?首先,“不要太看重自己”,假如你因对方的态度而暴躁而生气的话,那么你是自己在惩罚自己,给自己找罪受,没必要。要知道,他骂的不是你,任何人去采访,都会受到同样的待遇,不要把他的脏话当一回事,假装自己的耳朵被堵上了,听不到任何难听的声音,

假设自己又一次见识了如此这般之人。其次,就是“一定要看重自己”,不要因为自己只是个实习生,看起来像个孩子,而失去了原本该有的勇气和信心。采访的时候,你就是记者,他说脏话,他拒绝采访,你也还是记者,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记者”上,不管被采访者是任何人,不管被采访者是什么样的行为态度,你都要先自己看重自己,自己都轻视自己,怎能引起别人的重视?在此还值得一提的是,当你的采访对象是高官领导时,你要“看重自己”,不能在他面前畏缩,觉得低人一等;而当你的采访对象是一般的普通市民时,则要“看低自己”,不能自高自大,自以为是,以平和亲近的态度去接近她,才能问得你想要的答案。

关于机会

有一次,刘编辑打算派一个姓付的实习生去参加在包铝举行的“科学发展大讲坛”宣讲活动,恰巧被叫的那位女生没去报社,而恰巧我就在旁边。刘编辑问:“一个人怕吗?不怕就去,怕就换别人去。”其实当时还真是有点害怕,但我还是很坚定地告诉她:“不怕!让我去吧。”这是刘编辑给我的一个机会,也是我自己给我的一个机会。事实证明,我是可以的。那天早上,我早早地到市政府等候,给一位市纪委的赵老师打电话告诉她我是日报派来的记者,然后等车,然后再一起去包铝。唯一有些遗憾的,是“没问”。一开始刘编辑给我的纸条上是写清了去包铝的,但我根本没注意到,只知道是最后要去的那个地方,就抱着去哪无所谓的态度,反正是跟着别人。虽然并未因没看到“包铝”而误事,但是从住处到市政府,的确是走了很长一段路,如果我事先知道是去包铝的话,就可以少走不少弯路。所以,不清楚、不确定的时候,就多问,给自己一个“问”的机会,没人会因为你的多问而厌烦生气,哪怕问的问题真的很憋人,引起别人的不满,也要问,因为这总比你做错事情的好。

关于采访

关于采访,我们的不少专业书里都有着详细而系统的描述。新闻书上将采访步骤一一罗列,告诉你第一步要怎么样做,第二步要怎么样做,但真正实践起来,好像并不是按部就班就万事大吉的,它需要的是很多人性的东西。

总结了很多采访,包括会议性新闻,发现其中的规律,那就是关键人物的关键话语和批评报道性语言,是一定要记录下来的。在文章中如何引用被采访人的话语,如何把采访的信息变成背景,如何对第一、第三人称进行正确的转换,是有很大学问的。

尤其像我,几乎是第一次真正的实习,很好的一个方法就是把要说的话都写在笔记本上,像开场白中的自我介绍及采访意图。有时走在路上的时候嘴里就开始念叨,念叨到时怎样介绍自己,怎样开场,怎样提问题,并假设他会怎么回答,从不同的回答中又能否找出不同的问题和亮点,尽量不让口误、忘词出现在采访过程中,这也是缓解紧张的一个好方法。每次进门前,我也都会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不要紧张,自己一定可以。每当一次采访成功结束时,我出了门便会大大地松一口气,给自己一点夸奖,一点鼓励。 赵老师还教给我如何把握循序渐进的发问节奏,那就是最重要的问题尽可能不要放在第一道。如此安排,是因为记者会在采访前做好准备,但被采访者往往是毫无预警的“被突击”。所以在采访刚开始的时候,先给被采访者一个缓冲的时间,先用一些简单问题让其先“热身”,制造时机让采访渐入佳境。而在问题的设置上,也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至难、由小到大的方式推进。这些在课本上都可以找到,只是用的时候,要灵活多变,根据被采访者的回答发现新的亮点。

另外,在完成采访后,要尽快完成稿件的撰写,以保证稿件内容的真实与准确,不至于过了段时间再写,还要问自己“这是什么意思?当时被采访者是怎么说来着?”。而且尽快完成工作,不但能让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更会为自己高效的工作状态感到骄傲,累积自信。

一个人出去采访的时候,因为只知道采访对象的大体位置,总是会提前一些时候到,宁愿找到后在门外等一会,也一定不会错过了约定的时间。印象比较深刻的采访,有就“南宁‘训练营’邓森山的死亡”对著名心理学家李红霞老师进行的采访,有就活禽经营市场的管理对工商局王科长进行的电话采访,因为在采访之前我都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所以采访的时候还感觉有话可说,并能从他们的回答中再发现新的亮点,采访前的准备,必不可少。《网络中的迷失与同归》《活禽摊点 亟待整治》也成为我认为比较好的

文章,因为那里包含着我的心血。

关于思路

很多同学都知道,一篇好的文章,肯定是既有其闪光点,又深入民心,且文章叙事角度丰富,像讲故事一样。但我们又是怎样去采访的呢?是不是在得到采访任务后,跟着老师外出,一边观摩一边记录采访内容,回到报社把听到的语句敲入电脑,就算完成了采访工作。事实上这种行径是不可取的,既浪费了与采访对象交流的机会,又忽略了与指导老师的及时沟通,不能表达你自己的观点,久而久之,就变得沉闷,变得随波逐流。

一篇好的文章,其结构和思路应该在你去采访前就有一个框架,而不是依据你的材料来定写作的框架。这个框架就是叙事的结构,是你对新闻主题报道的最主要的表现,只有先确定好了这个总的逻辑,你才能在采访的时候获得你最想要的东西,否则你就会发现,采访做得很深入,但到时真正能用的,却没有多少。在采访的过程中,一定要让被采访者在这个逻辑框架中去谈问题,这样才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才能使写出来的文章有血有肉有骨头。

关于网络

我们常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如果真能够抄好了,也不能不说是你的能耐。然而我们要抄的,决不是人家的内容,而是学习人家写作的形式,学人家怎样谋篇布局。尤其是我们实习生,刚接触媒体不久,对于怎样布局一篇文章也许并没有很大的把握,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在搜索网站上搜寻与采访主题相关的资讯,学习其报道方式,也可以建立文件夹存档,已备后来之用。然而我在实习的过程中,由于机房本身机子少,而且编辑要用,所以没有很好地利用网络,没有重视资讯的搜集,这是我在实习中很大的一个缺陷。多看看其他媒体对同类事件的报道,不但能让你明确采访意图,还能丰富你对新闻事件的看法,从而引出更多的疑问。

结束,亦是开始

人生是一条有无限多岔口的长路,永远在不停地做选择。最小的选择,往往是选择往右走、往左走,选择说不一样的话,选择在不同的时间出发、不同的时间到达,选择去不同的地方吃饭,每一个选择都很小,然而每一个选择又都决定着你的命运,决定着下一刻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生命不可承受之情,就在于没有重来的机会。你是不是常说,如果当初如何如何,现在就不会怎样怎样生命中哪有那么多的如果。其实每一个岔口的选择并没有真正的好与坏,只要把人生看成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作,就不会频频回首那当初所作出的决定。

两个月的实习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流逝,大学四年生活也已接近尾声,离开大学的围城生活,已渐渐变得顺其自然,我们即将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真的就要真枪实弹地干起来,而不是小打小闹,和同学间所谓的矛盾,也立刻变得那么微不足道。

新闻专业电视台实习工作总结 篇2

7月至9月这四个月期间,我在《安徽工人日报》实习。这是我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全面接触新闻编辑业务,从处理地方记者稿件,参与选稿排版,到最后找总编签版,开始与在学校时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实习结束回到学校,回想起在报社实习的那段日子,心里还是有诸多感触。

一,初到报社——半是懵懂半是新鲜我跟其他三个同学一起到安徽工人日报社去报到,人事部的主任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因为是第一次到报社去,里面的人又一个都不认识,我们几个都不敢多说话,虽然有心理准备还是无可避免的紧张起来,几个人站成一排规规矩矩的一声不吭,像接受检阅的士兵。主任阅人无数,很快就看出了我们的拘谨和不自在,他跟我们开玩笑说:“你们是自愿过来实习的,可不是我们强迫的哟,看你们的样子,好像我们抓的壮丁啊。”听了他的话,我们都笑了,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实习手续办得很顺利,我听从报社地安排,跟着王编辑做新闻编辑工作,主管周三和周六的两个版面。令我高兴的是,我和我的同学分到了同一个办公室,我们可以相互有个照应,心里感觉踏实多了。当我第一次跟王老师到她的办公室去的时候,我在心里告诉自:你的实习生活开始了,你要好好努力,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关乎与安徽警官学院新闻专业的声誉。

二,实习生活初期——与实习老师良好的交流沟通最重要办完实习手续我们当天就回到了学校,实习老师交代我们第二天早上要按时到报社上班。第二天一大早,冬日的早晨六点钟还是漆黑一片,我们就到校门口去赶首班车了,由于时间尚早,面包店没有开门,我们只好饿着肚子往报社赶,下了公交车,走在街上吹着冷风,我直在心里叫苦,真是饥寒交迫啊。到了办公室,打开门看到实习老师还没有到,心里总算舒了一口气,看了看时间,离上班时间还有十分钟。利用剩下的十分钟时间,我和我的同学打扫了办公室的卫生。从那天起,提前到办公室打扫卫生成了我和她每天必做的一门功课。刚开始,我总觉得跟实习老师很陌生,仿佛我们中间隔着什么,正因如此,我那拘谨不争气的性格出来捣乱了,只要老师不主动跟我说话,我也不吭声,一个人坐在她旁边看报纸。老师看我那样,本来有工作要交给我做,也就做罢了。就这样过了两三天,同办公室的白老师实在看不下去了,他私下告诉我要主动跟老师沟通交流,不要总等着老师主动开口。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自然改了很多,老师看到我的变化非常高兴,我们之间的交流顺畅多了。很快,她跟我讲了编辑工作所要注意的要点,以及编辑工作的一系列流程,而且还把她电脑的密码告诉了我,这一切充分说明,她已经不再把我当旁观者了,开始引领我参与到她所负责的编辑工作中。

从以上两件事上我认识到,有些工作不要等老师安排,我们作为实习生,为老师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理所应当的,比如说每天打扫办公室的卫生。还有,我们应该主动跟实习老师交流沟通,不要自视清高,应该时时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真正地去尊重自己的老师,多向在新闻一线工作多年的实习老师请教。事件过的很快,通过努力,不久我就发表了第一篇稿件,当时自己高兴的不得了,但是后来再发稿占大多数的心理是害怕。怕哪句话写的不对,给自己惹官司上身。因为这种事见得太多了,有时和各种媒体的前辈们聊天,他们对这点也很无奈。但只要报道的是事实,公正、客观,不带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哪怕得罪了某些人,也不畏惧,做新闻的,这点勇气还是要有的。通过实习发现,自己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包括文化知识的欠缺,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学习涉及的面太窄,学到的知识太单一,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体系。联系实际的能力太差,将学到的知识不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没有一个知识储备体系,用到哪学到哪。在采访中,还容易犯一些低级的错误,一些先进的现代设备的熟练运用能力还不够,普通话水平不高。在今后的学习中还需要在各方面去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尽可能完善自己。

新闻专业电视台实习工作总结 篇3

实习对于我们这来说,是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察,是一个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新闻实践联系结合起来的机会;是我们走进生活,接触社会,学会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是一次毕业之前最为重要的励炼。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们都希望通过实习来提高自己的实地采访能力和写作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我是5月19号进入三秦都市报体育部实习的,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体育新闻很少,甚至在19号到22号,体育,娱乐版全部停刊,在那几天里,我一直埋怨自己选错了部门,要是在社会部那该多好,现在在肯定会很忙碌的,这时带我的刘志强老师就跟我说:“其实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虽然现在体育新闻不多,但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看一些体育方面的书,充实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在过一段时间就是欧洲杯了,但你对欧洲杯却不了解,也刚好可以借此机会恶补一下,到时采写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些。”

一个月的实习时间,让人感觉既漫长又短暂,而这次实习的经历也是既难忘又充实。回顾走过的点点滴滴,让我亲身体会到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艰辛,也让我对新闻工作者有了新的认识。实习不仅增长了我的社会阅历,拓宽了我的社会实践面,也提高我的新闻采编和采写能力。在此,我想谈谈我对此次实习的一些体会和自身的一些不足的地方。

●我的体会:

第一,勤劳+勤学。

要到的最早走的最晚。赶在老师之前先去领当天的报纸,然后可以打扫一下办公室的卫生,之后再看看当天的报纸,看看和老师昨天一起采写,当天见报稿子,看看编辑做了哪些修改,对于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笔记本上作记录,然后请教老师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写,;并找出其它报社的同源新闻,仔细对比一下,看哪个写的比较好,到底是好在那里的。这样也可以了解自己在这方面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对比才有发现。还有就是要主动与老师交流,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对于不懂的问题和知识及时的问老师,或者查资料。这样才便于自己更快的进步。“腿勤、嘴勤、耳朵长,是当记者的基本素质”。因为我是实习生,我是来学习的。所以我就必须要勤快和勤学。

第二,做好采访计划和采访笔记。

访前准备和采访计划是一个采访进行前不能不重视的重要部分。无论是哪个记者老师,在出访前必定会通过各种手段了解采访对象,只有这样,我们和采访对象才会有更多的交流,也才有可能挖到独家和更深层次的报道。如果一点都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就可能遇到想不到的一些困难。举个例子来说,那次,王军霞来西安领跑__年安利健康跑,因为我是临时接到的通知,很匆忙的赶了过去,也没有准备,所以就失掉了依次很好的提问机会,直到现在对我而言着还是一个遗憾。

对于刚刚才开始实习的我们来说,采访中的记录也是很重要的,或许老师在采访中不会记太多的笔记,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有着很丰富的经验,而对于刚刚起步的我们来说,笔记对于后来的写作是大有作用的。

第三,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和认真的态度。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真的很对。就体育新闻而言,首先要懂得一定的专业术语,其次,对于各种的体育活动也得有所了解。最近一段时间刚好是欧洲杯,所以在此之前,我就做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准备:关于足球的比赛规则,以前欧洲杯的一些资料……(因为在这之前我对足球是一无所知),在比赛的那段时间,我经常凌晨起来观看比赛,仔细听解说员的解说,对于不明白的地方就做记录,第二天再问老师,就这样,慢慢的就感觉进入正轨了。让我感觉兴奋的是,6月21号德国和葡萄牙那场球赛的稿子,老师只改动了几个关联词和几处用词不太恰当的地方,就刊发了,还有荷兰和俄罗斯的前瞻也如此。虽然和老师的稿件相比,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明显要比刚开始看比赛写稿子要好的多了,这也让我更加有了信心!

第四,写作时要先思考再下笔。

刚开始的这个阶段,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学习采访技巧和老师们对新闻的理解和对体育赛事的见解,得向老师多提问题,也要多听听他们那些比赛的看法,看看他们是从哪个方面和角度报道的,在下笔之前,要想清楚自己这篇报道的主题是什么,只有确定了主题,理顺了思路,写稿子时自然会很快很流畅。

●不足之处:

知识上的缺乏,尤其是体育赛事方面的知识。因为这次是在体育部,以前对体育赛事不是特别的关注,导致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是无从下手,后来一端时间,通过看比赛,翻阅书籍和老师的指导,才慢慢的了解和积累了一些知识。我觉得在以后应该对于各个方面都要关注,不能仅凭自己的喜好,知识是要在平时生活中慢慢积累的。

一,采访技巧和提问技巧的不成熟,在采访中,常会感觉自己的问题很直白,好象不会转弯一样,有时甚至感觉很生硬,所以,在提问的技巧上面,我觉得我还是应该多下功夫。

二,文章的深度不够,尤其是评论性的文章。

三,理论和实践出现脱节。感觉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时不能很好的运用到实际的采写中去。同时也能明显的感受到,学校里面学的新闻理论还是很有用处的。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自己大学期间学习到的新闻理念和新闻业务有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认识,在三秦都市报体育部短短一个月的实习,让我更清晰认识到记者的工作和媒体工作概况。从实习的开始到实习的深入,再到实习的结束,我也对自己有了进一步了解,有了自己的一个理想定位,一个回校后现实的计划和打算:

1、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课业外大量扩充知识面,提高自己作为一个准媒体人的素质和涵养。因为无论是采访,还是采访前和采访对象的寒暄,都需要一定的知识和对该行业知识的了解。虽然临时准备很重要,但是也绝对不能忽视平时准备这样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平时多看些书,丰富一下自己的知识。学校的图书馆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知识资源,所以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起来,扩展一下自己的知识面。

3、树立信心,抓住机会锻炼自己的胆量。平时感觉自己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但在采访中,我感觉很多时候自己还是有点放不开,不敢大胆主动的提问,也不敢将自己不同的见解说出来。所以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也要抓住机会,好好锻炼自己!

4、注意动手能力的培养,尝试多写一些新闻稿子,多思考,多练习。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度。

5、要不怕吃苦。千淘万漉虽辛苦,但也要摩拳擦掌”

新闻专业电视台实习工作总结 篇4

今年暑假我来到__日报—__周末新闻采编中心实习,实习了半个多月,了解到一份报纸要制作出来所需的采编制作等一系列的程序,并切身实践了新闻的采访与写作。在这期间学到了不少知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相信这些收获能为以后的学习带来好处。下面来详细分享下我的实习情况:

7月14日,我独自来到__日报,这个我从未到过的地方,看到办公大楼的那一刹那,我惊呆了,原以为只是有几间小小的办公室,原本有的自信一下子没了,却多了几分紧张。门口保卫处的叔叔不让我进去,听到我说是来应聘实习生,直接说了一句“回去吧!已经招满了。”我手足无措,没有里面任何人的联系方式,我怎么进去?迟疑了几分钟,我又鼓起勇气,问到了办公室的号码,几经周折最后见到了董主任,起初听到我是大一的,立刻叫我回去明年再来,可能是我真诚的样子感动了他,最后他答应了,把我介绍给一位记者姐姐,要她以后出去采访都带着我。原本沉重忧虑的心情一下子豁然开朗了,是的,我找到了实习单位。我不用再为这次暑期实习焦虑,之后的学习中,我很认真、也积极主动的请教,我的表现让老师们比较满意,更可喜的是我还结实了几个实习朋友。

现在想想,我从第一天进入报社的茫然不知所措到熟练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实习任务,整个过程,我学到了很多,做事的,为人的。真的很感谢这次实习,虽然有苦,却也乐在其中。

实习了16天,除了周末几乎每天都有采访,这让我感到很充实和兴奋,看到自己写的稿子发到报纸上,偶尔也会有小小的满足和得意。第一天,刚到就跟着朱丽老师出去采访,或许是因为__是个小城市的缘故,报社的,电视台的,电台的,新闻网的记者竟然一块儿出发。这次是调查采访国小生们的暑期生活,先后去了4所培训类的艺术院校,校长、老师都很热情的招呼我们,孩子们则露出惊奇的目光。我学到一些采访中提问的技巧,和与人沟通的方式,还知道了电视台的拍摄与录制。第一次写稿子出现了很多问题,而通过对修改前后的稿子进行比较后也发现了一些自己的不足:

1、我写的太细了,我把被采访者的话,都一一陈述出来,而记者的则是总结他们的语言,从而得出结论。

2、我把采访过的学校名字都一一写上,后来才知道其实不用那样,只需要说明是什么类学校就好。

3、我还有很多知识不懂

a如新闻标题的拟定,我的显得太平凡,且不能概括其大意,显得太幼稚。

b不知道什么专业术语,更别说运用。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除了不断看报学习来提高新闻写作水平,还分别采访了在小 平故居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日全食、三星级公厕的开放、__赛区的篮球联赛(为期九天,每天都得跟踪报道)每次采访后我都立即写稿,然后叫指导老师帮我修改,总共发了8篇,对这个结果不是很满意,因为我错过了一些好的新闻,比如晚上逛超市见到在附近居住的市民都坐在休息区吹空调,本来很好奇,很想知道营业员对此的看法和态度,却没有去采访,一天后这个新闻就出来了。对于这样的,总会觉得很遗憾,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对新闻的敏感性我还很缺乏,也或许我还缺少去采访的勇气。这些毛病都需要克服,不然怎么能当好记者呢?我认为当一名好记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因为记者要时常与人打交道。

2、好记者需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当有紧急事件发生时,如果你的节奏很慢,那么当你到达现场也许已经人去楼空,一无所获。

3、在实习时要给自己定好位。在实习中,态度要端正,虚心请教;在做新闻时,一定要把自己当成报社一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并要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让就的各方面素质真正得到提高。

4、以后的学习中要拓展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由于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的知识也需要十分全面,光有专业的新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想,多读,多学,为将来投身新闻业做好准备。

5、作为记者,要永远都保持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和一颗敏感的心。

除了出去采访,之后写稿子,就是坐在办公室学习了,看报是每天必做的事。看久了,会犯困,然后总想出去走走,想挖掘些新闻线索,偶尔也会感叹抱怨这里地方太小。

我想:记者与公众间有一种默契,记者得尽力为读者、观众和听众提供事实真相,公众相信记者的报道公正、完整、准确。这个默契很重要,因为人们是依据他们读到的和听到的来采取行动的。很喜欢看记者姐姐改稿子,学习他们的措辞与表达技巧。通过学习,我明白了:

1、写新闻稿时,每件事情都要用某种一定的方式来叙述,只能按事件本身的特点写;

2、要简明扼要,不能过于冗长,故事的核心人物最好放进导语里面;

3、稿子中不要忘记回答读者可能产生的任何一个问题,不要在你的报道中留下任何漏洞。

4、新闻稿还要具有地方色彩,语言尽量显得贴切易懂。

采访时也有很多讲究,比如观察被采访人的态度,记者提问时的措辞,聆听的态度等。要想得到最真实的回答,就得让一切显得自然,轻松。相信这些都能体现一个记者的素质与能力!

实习中,常常会联想到一些专业理论知识,验证了一些理论的正确性。例如在传播学中学到的:沉默的螺旋、拟态环境、使用与满足理论、人民的选择假说、把关人等,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对应,让我对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以致用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吧!

“新闻是跑出来的”一点也不错!记者必须及时的赶到事故现场,尤其是对图片的拍摄,更得抓紧时间。篮球联赛中,他们拍了好多精彩的图片,如灌篮,防守,对手摔倒,裁判果断吹哨,休息时擦汗等这些精彩的瞬间。

作为未来的记者,首先要有好奇心,要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事,以及这件事的第一手资料。还要有能看到准确细节的眼力。要有勇气面对事实,勇于正视报道了与自己的信仰相矛盾的东西产生的而后果。要有勇气在竞争的并施加压力的局面中坚守自己的信念。必须掌握事实,并且在收集事实时敢作敢为。记者的工作是艰苦的,花体力、动感情、费脑筋,报酬也不一定丰厚,但我想他们一定是受到工作的鼓舞而继续工作着。

要做一个合格的记者,我还差得很远,目前能做的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多到图书馆学习,不断增加文化底蕴和知识积累。上网学习关注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多看报刊杂志、电视节目,学习专业技巧。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新闻专业电视台实习工作总结 篇5

这半年一直在奔波中。从央视到世界新闻报,再到深圳电视台,再回到北京来。打一枪换个地方,在各种战壕间匆忙游走却到哪里都无所适从。在大学生活进入倒计时阶段,任何回顾性的文字都难免要带上一些个有气无力的喃喃自语,以此给自己一点慰藉并作吓唬低年级的小辈们。这种唬人的念头其实很多人都在酝酿,只不过最后大多在我很卖命实习很圆满中收场。我无意于用这种方式浪费看客的感情,不过借这个机会,静下心来好好梳理下半年来自己的轨迹。一半是例行差事,一半是发泄。

新闻系毕业的学生在工作后多年,大多会有种走上不归路的自我放逐感。当然,前提是他还在媒体圈子里混。我这人并没有多少*远瞩,连当初进新闻系也是在阴差阳错的恍惚中完成。不过在这个准圈子里混了三年,自然也沾染了一些圈子里好大喜功的习气。20xx年七月,在教二那个明亮教室的讲台上,雷蔚真老师负责代表学院向台下二十五个懒散且孩子气十足的学生宣布你们的实习开始了。我的位置距离雷老师不是很远,在这个重要时刻,雷老的表情被我很不小心但很忠实地记录下来。这是一种复杂的表情,一种过来人的故作镇定和一丝狡诘。台下这批学生的实习以及以后的命运,似乎早已在他的意念之中至少看起来是这样的。对于实习,台下的学生看起来有很多选择,不过实际上就两种:决定工作的,去央视新闻中心实习,为的是毕业时能在那里留下几个;想考研的,自己找个地方弄份实习鉴定有大红公章就行。我当时就知道这是新闻人的试行放逐,为了见识一下我泱泱大国第一大台的风范,我没多想就选择了前者。于是在七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被告知我的发配接收地是央视新闻中心编辑部时段一组。

所谓时段一组,就是早间组。所谓早间组,就是夜班。夜班组三班倒,也就是说干一天休息两天。这个待遇很是不错,搞得我上铺的小C很是艳羡。我得以将夜猫子的习性在夜间央视方楼二层发挥得淋漓尽致,白天则回到宿舍蒙头睡觉。现在回想起来,这种生活实在有悖人性。我现在回忆那段时光,马上感觉有千万个苍蝇瓮地冲进脑袋并将其吞食。人说睫毛长的人爱睡觉,我睫毛长,但根据多年生活经验,我了解自己并不是很嗜睡的人,我能一次性熬个48小时不睡觉,但我却始终没法适应没48小时就要倒一次生物钟的生活。我没有熬过几个班就开始疲倦并开始怠工。到最后虽然我的怠工并没有影响我留下的可能,但几个月下来我欠下的睡眠帐最终让我选择离去。

在早间组值夜班,所谓长夜漫漫,无心睡眠。其实我是有心睡眠而身不由己啊。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地方台用卫星传送过来的稿子放到对编机上重新编辑一下。这个工作没什么挑战性,因此我的斗志在无用武之地的情境下开始休养生息。说到这里要提醒诸位看官:想做事的兄弟,就找点挑战性的工作,不然斗志会很快消磨光,等哪天你想振作一下都找不到感觉了。我就在那里无意识地消磨着我的斗志。看看HBO的电影,翻翻栏目组的杂志自得其乐。每每自感无聊之时,就开始做起未来的春秋大梦来。我开始规划自己毕业后的生活:钱多,活少,逍遥,有自己时间可以搞点私活。按照这个标准看,央视编辑部的日子也是过得的。只是最终我实在没法忍受那万恶的夜班,只得拜拜了。

在这期间,我还跟CRI的《世界新闻报》有过一段短暂的邂逅。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她的招聘启事就投了份简历。后来就被通知笔试,然后面试。很轻松的搞定了一切,然后过去上班。主编对我也是颇为照顾,他安排我跟他做头版。在MSN上我跟他说前辈您要多多照顾我,他回话说没问题你很有灵气。现在想起来,在一个新环境中领导这种赏识还是相当难得的。以后我还碰到过一些领导就没那么好了。于是我又得出个结论:在别人瞧得起你的时候,千万别瞧不起人家,等到你之后被另外的人家瞧不起时,你会很怀念被人瞧得起的时光。这结论对于找工作的人来说很是重要,遗憾的是我当时竟以为有央视的夜班在手,工作便不用发愁,参加CRI的招聘只是练练兵而已。当然,报纸本身有它自己的局限,我知道这个事情做不大。于是带着半分糊涂和半分理智,我向主编提出我要回去考研。主编有些愕然,他肯定明白这是个托辞。当然我也知道在他看来,这无意于一种背叛。在我留下工作证走出CRI的大门一刹那,我有些莫名的怅然,又有点莫名的释然。

这种不痛不痒的日子一晃就是半年,我逐渐从央视夜班的迷梦中苏醒过来。这里只会不定时地发一些钱,没有三保一金且不解决户口。工作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并没什么感受,难道就是央视三天一倒的夜班?这不是我想要的。我必须要从头开始找工作。我*开始照相,做简历,去招聘会,到处乱撞。这届毕业生找工作的形势并不好,同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我和所有人一样感到彷徨,绝望。而实际上我到底要找什么样的工作,我心里并没底。直到深圳电视台的出现。我现在已经记不得是怎么得知深圳台招人信息的。在一个阳光有些刺眼的下午,我去中关村陪一个朋友看笔记本,顺便去了趟北大。在一个古色古香的木楼里,我漫不经心地填写了他们发给我的报名表。之后的第二天傍晚,他们通知我去深圳大厦参加笔试面试。我去了,依然是有些漫不经心。试的题很空,什么记者应具备哪些素质,媒体应该怎么有竞争力之类,都是博士论文的题目。我答起来竟毫无感觉,四道大题竟只用千把字答完了。接着就是面试,HR问我喜欢做哪类新闻,我说做时政类,他说做民生类你干不干。民生?我只在南方周末上看见有个民生版,似乎也有些深度,做起来也应该不难。于是我马上表示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我了解下层人民生活疾苦云云。HR略略点头,跟他旁边两位同伴说还需不需要问其他的,另两位均表示没有问题。临走告别时,一位副考官冲我笑了笑,我知道这应该是个好兆头。

十二月底的笔试面试,等到一月中还没结果。同考的人曾打电话过去询问,那边说集团正在高层换血,需要缓一缓。我已托人买好了回家的车票,一月十九号。就在我准备收拾东西准备回家的时候,深圳电视台给实习消息了。一个年轻的声音通知我在三十一号之前赶过去报到并开始实习,时间是一月十七日上午十时二十分。

在家过了一个礼拜神仙的日子,二十七号,离过年还有十天,我却不得不坐上南下的火车。到达深圳后找电视台还颇费了一番周折。深圳电视台,现在全名叫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在深圳却有着三处办公地点。我的住处,电视台的招待所,在深圳东面的罗湖区,而工作的广电大厦,却在深圳西头的福田。这样,我每天都在要坐着大巴穿越这个城市的东西。我是厌恶坐公交车的,但这是生活,由不得我的,只能忍忍了。不过等真正开始实习之后,才知道这原来只是个很小的case。

我被告知分到了都市频道的《第一现场》。去频道报到,总监说了很多,大意就是年轻人要多下基层锻炼之类。不过有句话我印象很深,她说新人必须要在一周之内上手。这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我毕竟是科班出身。不过说实话我在学校确实没怎么动过机器的,我指的是摄像机。至于对编机,我在央视已经玩了半年,早已不是问题。但这里的人告诉我,他们已不再用对编,在他们的节目生产线上,已经普及了索贝非编系统。这套系统我在央视时曾接触过,在那里的最后一个班我还用它编过片子。我认为这并不是这玩意有多么先进,很多的bug,跟adobe的premiere比起来简直差远了。原本我认为这是个垃圾软件,不想中央台用了,地方台便一窝蜂地跟着用。后来一个主编告诉我,一个领导一拍脑袋,深圳台便成了中国第一个实现硬盘播出的电视台。几亿元人民币的投入,并没有收到多少立竿见影的效果。由于这套系统太不成熟,加上硬件上的瓶颈,硬盘直播只能是水月镜花罢了。

所谓第一现场,实际上是全国各城市兴起民生新闻风的产物。这类节目,多是反映老百姓生活冷暖,投诉纠纷,因此节目多为曝光新闻为主。现在比较知名的有《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等等。这类节目收视率高,但成本很大。需要大量的人力整日奔波于城市的大街小巷。《第一现场》的采编一共有五十多人。按照领导的安排,我加入了这支庞大的采编队伍。

很快便来玩真的了。第三天我便被派往关外去做一个不幸家庭的采访。*二人在深圳打工,丈夫患上了尿毒症,*没法通过膀胱排出,肚子鼓得像只气球。现在丈夫的父亲想把自己的肾捐出来,这样可以将尿毒症根治。但这个手术费需要十万,小*俩现在穷得家徒四壁,还有个九岁的女儿要上学。只得向媒体求助。这是我第一次出来做采访,大约花了一个小时时间搞定。回来之后片子也很快编出来了。我认为还是比较客观地报道了这个事,但主编看了过后认为稿子写得太正,煽情不足。这是我的软肋,我向来不滥情,但如今为了救人必须要我必须要牺牲本性。等到片子播出后,果然没见到什么反响,我有些沮丧。不过十多天后那对*打电话给我们说,节目播出后,有个国小决定无偿赞助他们的女儿读完九年义务教育。这个有些迟到的消息多少还是给了我一点安慰。

这样温情的料并不是每天都能遇上的。后来我跟同事又合作做了几个片子,都是些......我也忘了。乱七八糟的,民工街头讨薪被打,老乞丐街头受冻,东门贩卖*,如此等等。我一个北人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我是个中部人,把中国地图上下对折,我老家就在这折线上。但因为人文地理学家们并没有提出中部人的说法,其结果便是这批人到了北方像南方人,而到了南方,便成了北方人。于是我在这里便以北人自居,操着一口带些京腔的普通话穿梭于一群南人之中我一个北人,早已习惯了不紧不慢、伸屈自如的北京,面对这个大街上充斥着挟着大小公文包匆忙奔波人流的城市,多少会显得有些不适。

接下来便是一系列的暗访,街头聚众赌博,亲历关外黑诊所,深大西街*女当街叫卖追踪。我虽然讨厌这让人不死不活的工作,但这种体验式的暗访却让人给人不少意想不到的刺激。去清水河商业街抓赌一节,我们被当地马仔盯上,倘不是报警在先,恐怕就难以脱身。深大西街抓*,我们没被窑子的马仔*,却被第二天当地派出所的压惊酒灌倒。最搞笑的是在黑诊所中,我的三位同事都被那里的医生诊断得了性病,并一口咬定他们肯定出去*过。当我们回台后,所有人见着我们都在坏笑:你个性病。

写到这里,我突然被告知本届学生将不用上交实习报告。于是这个流水账的帖子也该就此打住。那些抓*抓赌的细节,以后有空再说吧。

我以回京写论文的理由在月底撤离了这个城市。如今我坐在电脑前,悠闲的敲打着熟悉的键盘,本想完成当初院里定下来的任务,现在看来不必了。那就谨以此笔流水账对我此半年来作一了结吧。那天在QQ上跟第一现场的老记者说,深圳此行,我有两个收获。一是老天赐与我几个不错的朋友,他们比我大六七岁。他们老练,但不世故。为人真诚,却不失于意气。我们因生活来到了深圳,又因理想走到了一起。其二,在城市的草根深处行走,让我拥有了真正面对现实的勇气。那记者回复:

其实现实社会没有什么可怕,到最后始终是要面对的,大学毕业只是又拿到了社会大学的录取通知而已,而且这个大学永远没有毕业的时候,不用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