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概念范文网>心得体会>经验交流材料>

国外垃圾分类经验

经验交流材料 阅读(2.34W)

国外发达国家通过妥善处理,并利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现能源的多次利用与环境治理。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国外垃圾分类经验的范文,欢迎阅读!

国外垃圾分类经验
国外垃圾分类经验篇一

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产生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不断产生的垃圾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安全。人们必须不断地提高处理垃圾的能力,才能避免与垃圾为伍的日子。

一、国外垃圾处理经验

1.日本: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 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垃圾生产量最少的国家,每年只有410公斤;同时,也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日本进行了20xx年的全民教育,年年讲,月月讲,还通过学校环境教育,用小学生来教育大人。一个社区新入住的居民,一般在第一天就会收到有关垃圾分类的说明和扔垃圾时间表,上面还有中、日、韩、英四种文字说明和彩色漫画图示。 从1980年开始,日本逐步建立起一套近乎苛刻的垃圾分类制度。每年12月份,日本的每一家住户都会收到一张来年的特殊“年历”:每月的日期都用黄、绿等不同的颜色来标注,每一种颜色代表哪一天可以扔哪种垃圾。比如,厨房垃圾,每周三和周五才能扔。“年历”上还配有各种垃圾的漫画,告诉人们不可回收的垃圾包括哪些,可回收的垃圾包括哪些。如果不严格照规程分类操作、按规定时间扔到指定地点的话,将面临巨额罚款。日本的垃圾分类标准严格而细致,包括资源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危险垃圾、塑料垃圾、金属垃圾和粗大垃圾等等。

日本人捡垃圾的习惯不得不说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在幼稚园里,每个小朋友最开始学会的都是如何区分垃圾。每次午餐过后的餐盘,牛奶瓶都是由小朋友自己收拾干净。例如剩菜剩饭要与其他的垃圾分开,牛奶瓶的盖子要集中放在一个小篮子里,盖子附近的绳子或者橡皮筋要另外区分放好,更不要说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这两大类区分,从小就开始培育小朋友区分垃圾的能力。除了从小培养的捡垃圾习惯外,日本当局设立了许多关于垃圾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国人的环境卫生意识。在1970年,日本就出台了首部关于垃圾处理的法律,其中日本《废弃物处理法》就对随意丢弃垃圾制定了20多种程度不一的惩罚标准。轻者,将被处以最高3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1万元)的罚款;重者, 将被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最高达1000万日元(约合71万元)的罚款。

最重的惩罚主要针对“废弃物非法投放罪”,除了将被处以5年以下徒刑外,还将被课以最高1亿日元(约合710万元)的罚款。除了《废弃物处理法》, 日本还有各种各样限制垃圾回收和分类的法律,比如《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循环利用法》、《家用电器循环利用法》、《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法》、《食品循环利用法》、《汽车循环利用法》。

在《家电回收法》里规定,舍弃一台中型家电(如电视机、洗衣机)需要支付3000日元(约合人民币180元)的回收费,冰箱则要支付5000日元(约合人民币300元)。而且,每台家电在出售时都记录了购买者的个人信息,想“神不知鬼不觉”偷偷扔掉的话,后果可不堪设想。

2.瑞典:先进的垃圾处理系统

有一个说法,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换个角度说,让一件商品从被生产开始,经使用到回收,一直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也即是确保“宝贝”不至于变成“垃圾”的重要手段。

每一个来瑞典的游客,都会有一个印象,不论是人流繁忙的机场、火车站,或者偏远的乡村小道,总是特别干净。

在瑞典,在你要生产销售电子产品之前,你必须有完善的回收处理流程和设备,并在产品的说明上详细标注如何在使用后将此产品回收——生产者负责,这也正是欧盟针对电子产品回收制订的环保指令《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的指令》(WEEE)的核心内容。

WEEE指令规定,生产企业对废旧家电有回收和再利用的义务。规定包含的电子产品范围很广,从自动售货机、冰箱、洗衣机这种大件产品到荧光灯管和MP3这样的小家电一应俱全,并要求在20xx年底前完成人均每年回收4公斤以上的目标。

瑞典早在WEEE规定之前就建设了完备的生产者责任回收体系,20xx年瑞典人均回收17.4公斤的电子废弃物,是欧盟规定的4倍还多。

垃圾分类回收是瑞典垃圾收集的另一大特色。瑞典每户人家都有好多个垃圾筒,对应的是不同的垃圾分类。瑞典人在垃圾分类上面认真得可爱,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生活垃圾、金属、电池、纸张、塑料这些基本分类以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废弃物的利用效率,更有很多细分小类。

譬如同样是纸,在垃圾回收的时候,平时看的报纸、打印用纸是一类,而牛奶、果汁的纸包装则是另外一类。如果把这两类纸混在一个垃圾袋里,等到扔垃圾的时候就会犯难。因为大多数生活小区的垃圾房都把这两类“纸”分成两个不同的垃圾箱,开始归类的时候不注意,到时候还必须在垃圾房里把这两样东西分拣开来。

瑞典的小区垃圾房起码有8-10个不同的箱子,每个垃圾箱上都有清楚的标识。如果有一件商品你觉得不再需要了,但是可能对其他人有用,不管是自行车还是微波炉,你都可以放到一个公用的“交流废物间”里,一个居住小区有一个这样的公用的小屋子,这样的交流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物尽其用”。

瑞典对待废弃物的另一个办法是,通过不断提高废弃物处理技术,来减少污染,提高回收效率。瑞典处理废弃物有四个层次,首先考虑回收再利用;回收再利用有困难的,尝试生物技术处理;生物技术处理不了的,焚烧处理;如果确实不适合焚烧的,再掩埋。由于在废弃物回收、生物处理、垃圾焚烧领域都科技先进,最后填埋处理的比例不高,而且逐年下降,20xx年的时候瑞典还有9.1%的垃圾需要填埋,到20xx年,这一数据降至3.0%。

3.台湾:垃圾不落地政策

80年代,台湾面临“垃圾围城”危机。1983年,台北多次因为垃圾沼气自燃引发大火,垃圾山多次“坍方”,来年只好新辟福德坑垃圾掩埋场,但这不能一劳永逸,因为福德坑寿命只有20xx年。 20xx年台北市改为垃圾费“随袋征收”,配合垃圾分类、垃圾不落地政策以及严惩制度。台北市民都很清楚,家户垃圾丢路边垃圾桶要罚6000元台币。

20xx年起,台湾全面实施垃圾强制分类,来年全台垃圾回收率已达38.70%,超越美、英等先进国家和地区。

居民必须在家里对垃圾进行粗分类:

(1)家庭生活垃圾三分类;分为一般垃圾、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回收垃圾包括塑料瓶子,各种玻璃罐子,纸质饮料盒子、铝铁和泡沫塑料,厨余垃圾包括生垃圾、熟垃圾。以台北为例,台北实施“垃圾不落地”及“资源回收计划”,小区内不设垃圾桶、垃圾箱、密闭式清洁站等生活垃圾暂存和中转设施,居民必须在家里对垃圾进行粗分类,不分类则拒收或处罚。

(2)收运时间和方式:每天分别在晚上5:15和7:00将垃圾直接交给垃圾车收运。一到时间点,附近的居民拎着专用垃圾袋,走到停车收运点,三辆垃圾车伴着音乐声,接踵而至,厨余垃圾车分为熟厨余垃圾车和生厨余垃圾车,还有一般垃圾运输车。记者估算了一下,前后仅仅花了3分钟时间,就完成投放和收集。

(3)垃圾分类处臵:在八里区环卫队,可回收资源、厨余垃圾都送到此处,分门别类堆放,比如电池类、旧家电、塑料瓶类等等。而一般垃圾则被直接送到焚化场。除了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直接收运处理外,新北市有物业的小区通常采取由物业公司或其签约委托的专业公司负责收集居民的分类垃圾,再将一般垃圾交与焚烧厂处理,而可回收部分产生的盈利用于日常开支。

垃圾分类奖罚措施:

一般垃圾不用专用袋,要罚3000新台币。台北和新北两市垃圾分类处理费“随袋征收”。台北垃圾专用塑料袋分为4个规格,5公升售价2.5新台币;最大的120公升,售价60新台币。1公升装分类袋售价0.42新台币,一般10只一包装,在超市都可以买到。据实际使用情况看,3公升装分类袋一般居民家庭可以用两天,14公升的可以用一周。

未使用专用袋,要罚款1200至6000新台币。一般垃圾必须用上述指定的垃圾袋进行装袋,如果市民用非专用袋装一般垃圾,被查实将被处以3000新台币(1人民币元=4.7558新台币)罚款。伪造专用垃圾袋,将被罚款3万至10万新台币,举报市民可以获得两成罚款的奖金。

除了政令宣传,台湾还有许多宗教团体和民间单位推动垃圾分类和回收再利用,例如废食用油做肥皂、二手衣、二手家具工厂等等,这也符合台湾人惜福爱物精神;学校纳入环保教育,教导学生回收纸类、瓶罐等;便利商店也加入收废电池。垃圾分类在台湾已经成为全民习惯。

二、杭州垃圾分类知识 上世纪80年代,杭州产生了生活垃圾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人工合成的工业废物,大量混杂到普通垃圾中,使有机垃圾难以自然降解、自然消亡,垃圾围城、白色污染等垃圾问题随之产生。

蓝色:可回收垃圾。再生利用价值较高,能进入废品回收渠道的垃圾。主要包括:纸类(报纸、传单、杂志、旧书、纸板箱及其他未受污染的纸制品等)、金属(铁、铜、铝等制品)、玻璃(玻璃瓶罐、平板玻璃及其他玻璃制品)、除塑料袋外的塑料制品(泡沫塑料、塑料瓶、硬塑料等)、橡胶及橡胶制品、牛奶盒等利乐包装、饮料瓶(可乐罐、塑料饮料瓶、啤酒瓶等)等。

绿色:厨房垃圾。厨房产生的食物类垃圾以及果皮等。主要包括:剩菜剩饭与西餐糕点等食物残余、菜梗菜叶、动物骨骼内脏、茶叶渣、水果残余、果壳瓜皮、盆景等植物的残枝落叶、废

弃食用油等。

红色:有害垃圾。含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垃圾。主要包括:电池(蓄电池、纽扣电池等)、废旧灯管灯泡、过期药品、过期日用化妆用品、染发剂、杀虫剂容器、除草剂容器、废弃水银温度计、废旧小家电、废打印机墨盒、硒鼓等。

橘黄色:其他垃圾。除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房垃圾之外的所有垃圾的总称。主要包括: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张(纸杯、照片、复写纸、压敏纸、收据用纸、明星片、相册、卫生纸、尿片等)、受污染或其他不可回收的玻璃、塑料袋与其他受污染的塑料制品、废旧衣物与其他纺织品、破旧陶瓷品、妇女卫生用品、一次性餐具、贝壳、烟头、灰土等。

国外垃圾分类经验篇二

国际上通常把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分为粗分类和细分类。粗分类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主要是大类粗分,路边回收。即将生活垃圾简单的分类为办公垃圾(纸张废品比较多),餐饮垃圾(有机垃圾比较多)、居民垃圾等,由居民分类收集送至路边分类投放。专业公司从路边收集点统一收集后,集中采用机械化再次分拣。细分类以日本为代表,推崇循环经济和源头减量理念,依靠立法强制推动,制定实施了完备的垃圾分类法规体系。日本的垃圾分类从回收到最终处理几乎完全由政府负责,垃圾细分类多达几十种,而且要求全民参与,居民按标准细分,采用定时、定点和定类的方式由专业公司分类收集利用。

各国垃圾分类大多具有以下特点:(1)法制健全,管理科学。各国重视垃圾分类立法。基本上做到了对各种垃圾分类具有严格明晰的规定和指引,同时对违反垃圾分类的行为处罚相当严格。政府在垃圾分类中的主导作用十分明显,社会参与程度非常高。(2)设施完善,投放方便。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设施比较完备,而且布点合理,具备人性化的特点。如在日本,垃圾分类设施配备到各个小区,种类达几十种,同时严格要求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在超市等大型公共场所专门设立废弃物等回收点。(3)垃圾资源化产业成熟完备。在发达国家,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在国家政策的刺激下形成企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垃圾产业体系,有的城市甚至已实现了垃圾的零排放。(4)重视宣传教育。国外大多数国家把垃圾分类处理的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从国小开始就开展全民普及教育。垃圾分类手册发放到户,各种宣传资料在公众场所随处可见。

两市基本是按照源头粗分原则分“可回收物”“餐厨垃圾”“其它垃圾”三类。两市都在大力推广居住小区的垃圾分类,并鼓励社区和机团安装厨余垃圾机就地单独处理餐饮垃圾。目前上海有450个小区、北京有1827个居住区推行了垃圾分类。广州的垃圾分类工作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完善的市场体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三、今后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

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紧紧围绕建设“首善之区”的任务,抓好生活垃圾的源头减量,以街道(社区)为中心,规范物资回收系统的建设和管理,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市场化运作、法制化监管”的管理机制,建设“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垃圾循环利用模式,在全社会推行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主要目标: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体系,力争到20xx年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80%以上,资源回收率达到30%。用2年左右在学校、社区,5年左右在全市普及生活垃圾分类。

一是建立指导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机构。垃圾分类是城市管理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配合协作。建议市政府成立生活垃圾减量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领导任组长,由环卫、经贸委、供销社、环保、法制、城管、教育、共青团、宣传、规划、国土、工商、税务、公安、消防等部门组成。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组织管理工作。 二是做好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从源头抓好垃圾分类、减量,是世界各国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实现节能减排,切实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总量,是当务之急。这项工作需要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参与,但必须由政府来主导,由强制性的法规制度保障实施,并由政府研究出台相关的奖励措施。

三是建立和规范废品回收体系。废品回收是当前最具广州特色、也是行之有效的垃圾分类方式,推进垃圾分类必须抓好废品回收系统的规范建设。建议采用“行业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以所在街(镇)为主,并联合城管、工商、环保、环卫、公安、消防等部门加强行业整顿,建设一批规范的废品回收站(点),逐步淘汰不符合条件的回收站(点),力争5年内完成回收站(点)的规划布点建设,建立起以街道社区的网格化的废品回收体系。 四是积极推进街道、社区的垃圾分类普及工作。要在现有试点基础上,总结推广经验,创新分类方式,推动实施垃圾分类全民行动计划,在各区(县级市)、街(镇)和社区普及垃圾分类。 同时,应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市市容环卫局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牵头协调,负责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规划及全民行动实施方案,建立垃圾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将垃圾分类纳入城市管理目标。积极筹建餐厨垃圾回收处理厂。加强对余泥渣土的综合利用。

国外垃圾分类经验篇三

从源头上分类投放垃圾,最大限度地变废为宝和回收再利用,是解决垃圾“围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最佳出路。当我们为垃圾分类试点寻找解决办法时,国外在垃圾分类方面的做法,有不少值得借鉴。

商品包装盒上注明 所属垃圾类别

初到日本的外国人,都会对其叹为观止的垃圾分类所折服:日本有些地方的生活垃圾分类多达23种。

外国人到日本后,要到居住地政府进行登记,这时往往就会领到当地有关扔垃圾的规定。当你入住出租房时,房东也许在交付钥匙的同时就一并交予扔垃圾规定。有的行政区年底会给居民送上来年的日历,上面一些日期上标有黄、绿、蓝等颜色,下方说明每一颜色代表哪天可以扔何种垃圾。

扔桌子、衣柜等大件垃圾是需要花钱的,居民要到便利店、超市等处购买一种处理券,把券贴到大件垃圾上,然后在指定日期搬运到指定地点。

在公园、高速公路休息站等公共场所,则通常会设置一大排垃圾箱,分别收集生鲜垃圾、瓶子和罐头、塑料饮料瓶、报纸、不可燃垃圾以及其他垃圾等。在这些地方,经常可以看到人们用餐后拎着一袋垃圾站在垃圾箱前,从袋中一件件地掏出垃圾,经确认后分门别类地扔入垃圾箱。

日本垃圾袋是半透明的,所以扔了什么垃圾基本一目了然。如果想“偷懒”,很可能被人指责。

分类垃圾被专人回收后,报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很多日本人以名片上印有“使用再生纸”为荣;饮料容器被分别送到相关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废弃电器被送到专门公司分解处理;可燃垃圾燃烧后可作为肥料;不可燃垃圾经过压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

日本商品的包装盒上就已注明了其属于哪类垃圾,牛奶盒上甚至还有这样的提示: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

玻璃垃圾分有色无色 塑料垃圾要分软、硬北欧国家瑞典一直以环境整洁、优美而闻名于世,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益于该国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瑞典街边的垃圾桶就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家里面的垃圾分类比较细,主要有:残食类、报纸类、硬纸板类、金属类、透明玻璃类、有色玻璃类、硬塑料类、软塑料类。

瑞典的超市在垃圾处理系统中也占据很重要的一环,瑞典所有的中大型超市都设有回收站。这里会分门别类摆放着许多垃圾箱,上面标明专门盛装某种垃圾。有的回收金属类包装盒,有的回收报纸杂志,有的回收塑料包装瓶和罐子,就连玻璃制品也要分为有色的和无色的分开放。

为减少垃圾数量,这里家家户户都在厨房的水池下或抽屉中放置不同的垃圾收纳容器,分别收集玻璃瓶、金属、纸张、塑料和厨房垃圾等;每条街边都设有不同分类的大垃圾箱,每家每户附近都有一个垃圾回收中心,专门收集分类后的垃圾。

一位瑞典家庭主妇说:“吃完饭后,我们把吃剩的食物放进食物垃圾纸袋。我通常在早晨骑车上班时,顺便把这些纸袋扔进食物垃圾箱里。这样做起来很方便,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的生活习惯。”

更为先进的是,有些居民的厨房水槽里还装有食物垃圾粉碎机,垃圾可被搅碎后直接冲到地下水桶,再由垃圾运输车直接送往沼气场,连收拾都省了。

丢错垃圾政府发函警告

王女士20xx年去美国探望儿子,说起在当地的生活,她直言“丢垃圾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得要学习一阵子。”

“儿子的公寓楼附近摆放着绿色和黄色两个垃圾箱,绿色的用来装可回收垃圾,黄色的装不可回收垃圾。有一次,我没注意将废纸和剩菜放在了一起,环卫部门竟向儿子发了信函提醒说:"你们家生活垃圾放错了地方,如果下次再违规,我们会进行罚款处理。"”

在美国,不同地区垃圾分类不同。比如旧金山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和普通垃圾;洛杉矶将垃圾分为三类:可回收垃圾、植物垃圾和普通垃圾。

纽约是垃圾分类做得最好的城市。市政府统一规定,垃圾桶分蓝色和绿色。纸类垃圾放在蓝色桶中,瓶子罐头等则放绿桶里。秋季的落叶和冬季的圣诞树则由专人回收。

政府也为垃圾分类提供了各种便利的条件,除了在街道两旁设立分类垃圾桶以外,每个社区都定期派专人负责清运各户分类理出的垃圾。

有机垃圾当肥料埋在自家花园

德国早在1920xx年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至今已有100多年。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而合理的体系。

通常情况下,每栋住宅楼都有3至4个垃圾箱,分别存放各种包装物、不可回收垃圾、纸制品以及玻璃瓶。垃圾公司根据住宅楼的住户密度,决定垃圾箱的大小,确定住户需要缴纳的垃圾处理费用。

家电、电池、家具等垃圾则采取定点收集处理。

与垃圾分类相伴的就是德国统一、标准化的垃圾箱设计及其简洁清楚的标志,如德国各地投放玻璃的垃圾箱就被漆成白色、绿色和棕色,分别用于投放透明、绿色和棕色的玻璃瓶。又如,在投放不可回收垃圾的垃圾箱上都有橙色标志;投放包装物的垃圾箱则为黄色。

在家庭垃圾方面,德国人处理非常仔细。日常生活中制造的垃圾大部分都是有机垃圾。若是有自家花园的,他们就将这些有机垃圾当作肥料自行掩埋。比如酸奶的罐子,他们都要用水将罐子里酸奶的残留物清洗干净,再把罐子扔掉。家里的报纸和纸张类是积攒到一起再扔到专门的纸张类的垃圾桶;对于啤酒瓶子等专门的玻璃制品,也有专门的垃圾桶。

为将这套复杂的分类系统传给下一代,德国学校的老师和父母们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垃圾分类意识。上国小时,老师也会专门教学生如何扔垃圾。

用可回收垃圾换食物

在巴西的库里蒂巴市,有一个计“树”牌,上面不断刷新的数字表明:我们通过回收垃圾,相当于又少砍了多少棵树。为了鼓励市民分类回收垃圾,政府资助50%的成本实施“垃圾购买项目”,垃圾回收车一周两次来社区,后面还跟着一辆满载食品的车,市民用2公斤的可回收垃圾可换回1公斤的食物,或者公共汽车票、文具,甚至圣诞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