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概念范文网>心得体会>学习心得体会>

欢庆春节心得体会(精选14篇)

学习心得体会 阅读(2.29W)

欢庆春节心得体会 篇1

小鸟依恋天空,因为天空给了小鸟无限的理想;蜜蜂依恋花朵,因为花朵给了蜜蜂蜜糖;鱼儿依恋河水,因为河水给了鱼儿希望。我喜欢过年,因为过年能让我成长,让我知道什么是幸福。

欢庆春节心得体会(精选14篇)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召唤着幸福的到来,驱赶了所有的坏心情辞旧迎新。热腾腾的饺子,红通通的对联,新艳艳的衣服,还有大把大把的压岁钱,无一不体现着春节的热情洋溢。

过年,是因为人们庆祝美好,向往美好。相传古代的时候,有一个靠海的村庄,每到那个时侯,一个叫作“夕”的怪兽就会从海中爬出来吃人和牲畜。所以,每到这个时候人们都到山上避难。一次,一个神仙来到村里,找到一个老太太,对她说,只要按照神仙说的那么做就可以消灾解难。那天晚上,老太太照神仙说的做了,把竹子放在火里烧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挂上了红绸子,贴上了红纸,把怪兽吓跑了。后来大家都那么做,就成了除夕夜。

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蕴含着人们对安定、幸福的渴望,对美好的向往。过年就是要美好。

好吃不如饺子。过年最重要的少不了吃饺子。“饺子”和“交子”谐音,意味着交好运。

过年,吃的是饺子,而看的是烟花。在夜空中绽开的烟花,带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向往,飞向夜空,呈现出人们心中的美丽色彩。那五彩缤纷的烟花,是人们的心灵之花在绽放,是美好生活画面的写照,是升上天空的美好的愿望和憧憬。那响彻云天的鞭炮。驱赶了人们心中的乌云,带来了新春的明媚阳光,响响快快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年三十晚上,当12点的钟声响起,我们晚辈就会带着诚意和感恩的心给长辈拜年,感谢这一年对我们的关爱和呵护,祝福长辈身体金康,精神愉快,长命百岁。然后,我们收下长辈给的压岁钱,感到长辈对我们充满了厚望,幸福更多,前途更好,责任也更大。

春节,最美好的节日,像一首华丽乐章,富含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向往,带着人们对过去一年的怀恋。春节交响曲在每个人心中奏响,那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美好的乐章。

欢庆春节心得体会 篇2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春节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人们贴对联、走亲访友、家家户户把房屋打扫的干干净净,每个人都穿新衣服,一家人过节的时候团聚在一起,还要做许多好吃的。

春节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节日,意味着严冬即将过去,意味着充满生机的春天即将即将到来。春节还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每到过年我和爸爸妈妈都要和爷爷奶奶一起过,在除夕的那一天,爷爷总是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谱挂在墙上,摆上供桌,供桌上有两个很大的蜡烛,蜡烛中间供着许多食物。我在旁边看,想不出爷爷为什么把这么多的好吃的放在这里。除夕的早上,天还没亮,我们就起来吃饭,我以前都是困得顾不上吃饭就匆忙下桌的,可是今年我却等到别人吃完我才下桌,爷爷还给了我和小妹压岁钱,吃完饭,大人们都收拾碗筷,我实在困,只好又去睡觉了。

到了晚上,大家都聚在一起,看春节晚会,我努力坚持到深夜,吃完饺子才去睡觉。转眼春节很快就过去了,代表着我又长大了一岁,在新的一年里,我一定要比去年更听话,不让妈妈操心,多帮妈妈做事情。

欢庆春节心得体会 篇3

过年的感觉真好,如同喝了蜜一样,甜在嘴里,也甜在心里,又像阳光照耀在我们的心房,舒服极了,还像一阵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团圆饭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项节目。夜幕降临了,亲戚朋友都陆续来到了奶奶家。团圆饭还没开始吃,亲戚朋友就已经开始谈论过去一年的收获了。菜都上齐了,开始吃饭了。我一看,哇,好多菜呀:有绿油油的青菜,又肥又大的鱼,油油的红烧肉……我拿起筷子,夹了一样又一样的菜。妈妈见我狼吞虎咽的样子,拍了拍我的背,说:“慢点吃,慢点吃,还有的。”我这才收敛了一点,抽出纸巾,擦了擦嘴。站在我一旁的舅公开口了:“我祝大人们在新的一年里生意兴隆,孩子们学习进步,老人们身体健康。”爸爸回敬道:“我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们的团圆饭吃得喜气洋洋的。看着一家人围着大圆桌说说笑笑,我觉得过年的感觉真好。

吃完团圆饭,爷爷奶奶把我拉到一边,从包里拿出一个红包对我说:“你要好好读书,长大以后孝敬父母。”说完,便把红包塞到我手里。手握着红包,我感觉它并不轻,这里有爷爷奶奶对我期望,是那么情意浓浓,拿压岁钱的感觉真好。

过年的感觉真好,我盼望我能在新的一年里克服困难,汲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学习成绩也蒸蒸日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欢庆春节心得体会 篇4

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才是一年节日中的重中之重,至少也在精神上忙碌起来。而这年三十的年夜饭,自然是少不了丰盛。

“你们看这桌上的菜,多丰盛啊,这要是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啊。”老爸点着一支烟,吸了一口,继续说,“在我小时候,过年能有肉吃,就是极大的满足啊。”老爸的话引起了我的沉思,在一派欢愉的气氛中,我不由得感到一丝感伤。

小时候吃年夜饭,无论是否对胃口,也会对满桌菜肴感到满心欢喜;过年穿的新衣服,不管款式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曾经的春节,给我带来无数欢快美好的记忆而现在的我们,味蕾早就对美味麻木了,添件新衣也是稀疏平常的事。春节不再会给我带来辞旧迎新的幸福感,不再让我憧憬自己又长大了一岁、见识多了一层的自豪感。更多的是年龄增长的压力与责任。泛泛祝贺一下,说几句辞旧迎新的吉利话,一家人一起吃一顿饭,聊得最多的也是学习工作,春节就过去了,这个被赋予了太多文化内涵的日子,只单单变成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多了聚会的一天,曾经的热闹,一点点的淡化。

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节日;不变的'是文化,变的是心态。越来越高的生活水平,反而让人们忽略了朴素的快乐。而那种淳朴的快乐,才是现代人所需要的。

欢庆春节心得体会 篇5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如:剪纸、陶瓷;欣赏到古老的民族艺术,如:喜剧、国画;还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不过我最喜欢春节。

春节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呢!每逢春节爸爸妈妈就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丝灰尘也不留下。他们还要买一些对联和窗花,把它们贴起来。听说贴对联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传说中,在一个阴森的山谷里,住着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年春节,年就到山下的村庄里偷村民的粮食。这年春节的清晨,村民准备到城里躲一躲。这时走来一位仙翁,他告诉大家年怕红色,也怕响声。村民听了,连忙买副对联和鞭炮。晚上,年又来了,它看见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着对联,以及远处突然传来的鞭炮声。吓得连忙跑了。

我喜欢鞭炮,因为它可以炸出火花来,非常好看。每逢春节,我就和我的姐姐出来放鞭炮。早上玩甩炮,晚上玩烟花。一个个烟花飞上天,像天上开了一朵朵小花。可是它们如昙花一现,一会儿就没了。

春节真是一个丰富多彩、热闹无比的节日,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我好想停留在这里。

欢庆春节心得体会 篇6

我们这里的春节主要集中在大年三十这一天。

早晨起来,老爸老妈便忙开了。先是做年饭。老爸做菜,煎炒烹炸,鸡鸭鱼肉的,凉拌热炒,一会就做好了满满一桌子菜,色香味兼美。接着老爸老妈一起包水饺。老爸做馅,他将大葱、芹菜、五花肉分别切成小块,然后逐一剁成细馅,放入盆中,加入十三香、味精、酱油的等作料后拌匀,馅料便做好了;老妈和面团,他把几勺面粉放入盆中的,倒入少量的水,反复的揉搓挤压的,不一会,便和成了一个大面团。然后分成一个个的小面丁,接着再把小面丁擀成圆圆的小面饼。老爸接过面饼,把馅料放在中心,几下就神奇般的包成了一个水饺的,老爸包得很快,不一会就包好了许多,好像一个个小沙发,被端端正正的放在托盘上,显得很精神!

等水饺排满托盘只等下锅煮来吃的时候,妈妈便吩咐老爸带上我去上坟了。上坟的意思是去请已故的祖先老人来家里过年。祖坟离我家没多远,四五站路,不一会儿便到了。老爸放鞭炮,烧纸钱,祭拜,最后还没忘念叨着请爷爷领着列祖列宗回家过年。老爸神色庄重,在我看来,一切都是那么有趣。

回到家来,老妈早已摆好了供品,老爸点燃了一束香,恭敬地插在祖先牌位前,拜过之后,我们便燃放鞭炮,开饭了。我胃口很好,吃嘛嘛香,尤其是水饺,一口咬下去,满口生香,我一下子就吃了一碗。

晚上,老爸老妈准备第二天的年饭,我看联欢会。窗外不时传来祝福和喜庆的鞭炮声,透窗望去,万家灯火,一束束烟花在空中燃放,如火树银花,把天空照耀的光彩夺目……

啊,快乐无忧的春节,幸福美满的生活!我知道这生活都来自父母艰辛的打拼,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这美好的生活。我也要像他们一样,长大了,用我的智慧和劳动,造福他人,造福社会!

欢庆春节心得体会 篇7

观灯,算得上是一件十分寻常的事情,但是,除夕之前观灯呢?这是可以看到新年的到来,所以,观灯可以说是十分不错的事。

前天晚上,我出去游荡,也就是说在玩。晚上,月格外的明亮。金黄金黄的,像银盘,璀璨的,悬挂在深蓝的夜空中,周围点缀着,一眨一眨像玲珑、晶亮的眼睛。月的周围朦朦胧胧的圈着一个巨大的风圈,缠缠绵绵的像飘摆的棉絮。

但刚走多久,我就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撼:只见道路两旁,灯火辉煌、流光溢彩,道路两旁的树木挂满了红灯笼,各种小彩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闪烁。

映入眼帘的那挂满树的彩灯和路灯上的“中国结”和“大红灯笼”,让人看后感觉到很美、很耀眼。树上挂的各色彩灯,高低错落有致的挂在上面或“螺旋升天”般的缠绕着。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景致。街上的人们攒动在花红柳绿路灯里。叫嚷着,喧闹着。

你再看那路灯上的“中国结”和“大红灯笼”,那大红色与那金黄色相互衬映,给人一股俨然已经是过年的感觉,气氛一瞬间就上来了,不再是那么单调乏味枯燥无趣的生活。多么美的灯海呀!它们不仅能让人欣赏,似乎也照亮了天,照亮了地,同时也照亮了整片区域!

观灯,十分尽兴,不仅仅是观了灯,还看到了新年的到来。所以,观灯让人们可以提前感知到年的气息,并提前进入到一股浓浓的年味之中,体会过年的那份美好时光。

欢庆春节心得体会 篇8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段时间,每户人家会根据当地的民风民俗来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又喜庆又热闹,我们家也不例外。太阳公公刚刚从东方露出笑脸,耳边响起了新年“交响乐”:嘭啪,嘭嘭啪,嘭嘭嘭啪……”好一首动听的歌曲,连爱睡觉的我都被叫醒了。可刚一起床却发现自己搞错哩:在梦中把烟花声当成了音乐。新年第一件事就让人哭笑不得,我不由得为自己感到好笑起来。穿完衣服走到楼下,看见客人都已经来齐了,就径直去厨房帮大人们的忙。奶奶把面揉好后,大家也不约而同地凑过来,开始动手包饺子。我不甘落后,就跟着他们有模有样地学起来。先拿起一张饺子皮,放了很多很多的馅,然后,用力地一捏。“啊”我大叫一声,双手黏乎乎的,原来是用力过度,太猛了,饺子馅也太多了,挤破了它的小肚皮,便冒了出来。大家看了我这副狼狈模样,捧腹大笑起来。我的脸一下子通红,挺不好意思的,刚才那股子高兴劲儿全没了。真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看来要想学会这包饺子还真不容易。

我正打算放弃了,奶奶把我拉到一边,耐心地教我包饺子的过程。让我的心中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我不再骄傲马虎了,而是虚心地请教奶奶,学会了技巧后,开始实践活动了:我轻轻地拿起饺子皮,平摊在掌心中间,放上适当的馅子,再把两边对折,从左往右捏出花边。成功了,大家也都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我的心里不再是自满时的得意洋洋了,而是努力后的欣慰以及兴奋。

经过几个小时的“折腾”,丰盛的大餐便出锅了。有红烧鸡块,栗子牛蛙,酸菜鱼,毛蟹炒年糕,德国猪蹄,老鸭煲,还有自制饺子……一边吃着奶奶亲手炒的菜,享受着亲人给予的温暖,一边欣赏着五颜六色的烟花,我的心中不禁感慨万分:辞去旧的一年,我们迎来了崭新的明天,我也长了一岁,应该更加懂事了,要帮大人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了,要更加努力学习,争取在毕业的时候取得好成绩,为自己小学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

欢庆春节心得体会 篇9

“春节到了,春节到了。”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春节就象一把刷子,刷去了去年的脏,环卫工人把街道打扫的干干净净,每家每户都把家里弄得整整齐齐,门口挂着红红的大灯笼,贴着喜庆的对联。

春节的时候我们要吃团年饭、包饺子、放鞭炮、收压岁钱……这些都是我最喜欢的事了。

放鞭炮的时候可美了,五颜六色的烟花象绽放的花朵挂在天空,美丽极了,地下全是孩子们的欢呼声;收压岁钱可以把钱攒起来给自己买喜欢的、需要的东西;吃团年饭最有意义了,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好吃的,一家人聚在一起,老人家看着自己儿孙满堂,一家人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晚辈会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随着鞭炮的响声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新年就是一支巨大的彩色笔,我要带着它创造更美好的明日。我要把天空画的更蓝,把草儿画的更绿,把鸟儿的歌声画的更动听,把人们的身体画的健健康康,把心情画的更加愉快,把孩子们画的更加活泼可爱……

欢庆春节心得体会 篇10

春节,历代以来都是中国各种传统节日之首,诗人们咏唱节日之时,先想到的就是春节了。其次才是重阳节,端午节等。正如王安石所说“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因为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很长,而且中国上下都过春节。所以,春节也是有着各种各样的过法。

我们天天称呼这个节日为过年,那么,“年”是什么呢?在古人眼中,年可不是什么“快乐,美好的事物”,而是一个可怕,邪恶的化身。它就是怪物“年”。它象征着霉运,厄运,会为人带来灾厄。而一年之末,同时也是一年之首,人们也要赶走这个“倒霉蛋”了。

春节一开始,人们对霉运的驱赶就开始了。孩子已经开始吃糖,买东西了,而大人们也开始买好,准备好除夕夜的一切了。这还不是重点呢!这只是一个序曲而已。大多数地区的春节,都是从腊月开始,在正月十五时结束。而且大多分为这几个部分,以除夕为分界线,有除夕前,除夕和除夕后。

现在,是重头戏了——除夕!大家可能会想:这重头戏就只有一天,岂不是虎头蛇尾吗?那你可大错特错,虽然除夕只有一天时间,但内容可丰富多彩了。光是“走流程”就多极了。早上,不管是谁,都要洗澡,换新衣。要干嘛呢?是的,“年”被“赶”走了。当然,也有地区开始办庙会了。到了晚上,也就是除夕夜,人们有的吃汤圆,有的吃饺子,还有的吃面。是的,这就是吃货的最爱了——年夜饭。并且晚上,烟花闪耀着,爆竹齐鸣,好不热闹!

除夕后,小孩忙的不亦乐乎——红包来了!人们开始休息,买鱼,渐渐恢复以往的样子。

春节,如此热闹,不愧是中国传统节日之首!

欢庆春节心得体会 篇11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概是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家里就开始“掸尘”,准备过年,这段时间可把家里人累得够呛,又是打扫卫生,又是杀鸡杀鸭,请猪头,用来祭神灵。小孩子最清闲了,什么事也不用做,只要到外面去,尽情地玩就行了。

好容易到了除夕,吃团圆饭了,一大家子围着桌子坐下,桌子上摆满了美味佳肴,什么清蒸蟹,油炸虾,糖醋排骨……小孩子早早坐下,忍不住想夹来吃,却又必须等人齐了才行,不然会被大人骂。吃完了也不能立刻离开桌子,必须等大人分完压岁钱后才能离开。这时,天已完全黑了,家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所有的灯,一盏不剩,全被打开。

晚上是孩子们的天地,特别是男孩子,拿出了珍藏已久的烟花爆竹,什么“双节炮”啊,“喷泉烟花”啊,“糖果炮”啊……有些大户人家不惜用成千上万块钱买烟火,只为过年助助兴。不计其数的烟花在天空飞舞,像流星一般美丽,又像流星一般短暂,稍纵即逝,黑漆漆的天空被照得如同白昼。

过年的时候,有些话是被禁止的,比如说“死”,任谁听见了都会说你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如果你将哭的话,大人会千方百计阻止你哭。因此,有些孩子常常装出不开心的样子,大人看见了,肯定会问什么缘故,只要不哭,你有什么要求都会得到满足。人人都希望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多多赚钱,怕这一哭,把新一年的财气福气好运气全哭没了。

我觉得过年什么都好,就是守岁不好,太痛苦了。一个晚上,都得睁着眼,刚眯了一会儿,又被母亲弄醒,这让我十分恼火,想睡觉都不让睡,不知道是哪个人想出的守岁,估计他是得了失眠症了吧。不过现在我知道了,守岁是为了为家人祈福。

时间过得真快,晃眼过了十二点。从这时开始,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新年的时间了,我终于可以睡了。过了除夕是春节,可又有得忙了,请客吃饭,走亲访眷,估计得忙到正月初十才算了。

欢庆春节心得体会 篇12

春节——是我国的一个盛大的节日,这个节日在不同的地方还有着不同的过法呢!这其中也蕴含着不同的民风民俗,现在,就由我来讲讲我国两个少数民族的春节吧!

火把节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尤其是在彝族中,火把节不仅盛况家前,而且被视为新年的开始。在每年正月十五日晚上,白马山寨里的男女老少排着火把的长龙,一路高呼着,弯弯曲曲地穿过山寨,走遍田野地角,他们要用火把驱除邪气,祈求吉祥幸福。在白马山寨,点燃第一支火把很有讲究,要依照农历年号属相,推举最年长的爷爷承担。届时,老阿尼最先点燃火把紧跟着。众人一边跑,一边高喊着:“喔一把”。若是两寨相邻,两队火把往往向中间靠拢,并行揉杂,然后旋成一圈儿,人们就在中间载歌载舞,欢呼雀跃。

彝族的春节如此盛大,壮族的春节同样也是非常热闹讲究的。壮族的春节从年三十至正月七年级、八年级,共三天。除夕,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叉烧肉等。晚餐的饭桌上要有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还要炖猪脚和炖整鸡。吃过丰盛的晚餐后,人们便围在火塘四周等待新年的到来,是为守岁。子时一到,人们焚香点烛,神台上供满了猪肉、整鸡、粽子、汤圆、米酒等祭品。孩子们则燃放鞭炮,不少地方的壮族妇女马上提着水桶或竹筒到泉眼、河边打“新水”,讨个吉利。男人则提着灯笼奔向庙社烧香化纸。春节期间,壮族人家家户户都是喜气洋洋的。

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不论在什么地方,都一定是热热闹闹,喜气洋溢的。

欢庆春节心得体会 篇13

春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新的一年的生活的开始。在这期间里,全家老少都一起“迎新春,除旧岁”,我们家也不例外。

除夕那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我早早地把写好的春联准备好,就等着爷爷的胶水了。对于贴春联,我可是个行家,家里春联每年都是我贴的。而且不只是春联,还有那个大大的“福”字。这“福”字必须要倒贴,寓意是“福”到了的意思,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福气满满。

接下来的一下午,可都是大人们的活儿啦,那就是包饺子。这个活儿看起来容易,学起来可就难多了。这不,这次我也想试试。首先,把馅铺在面皮儿上,再把面皮儿捏起来,这样一个饺子就完成了。我照着“口诀”捏了几个饺子,造型上都挺美观的,可实际上却不怎么样。可能是没捏紧的缘故吧,我包的那几个饺子一到锅里就全露馅了,无奈的我啊,只能吃着面皮喝汤了。

其实除夕的高潮啊是在晚上。我们早早地吃完饺子便下楼放鞭炮了。胆大点儿的毛头小子就放“炮仗”,女孩子则放烟花之类的。当鞭炮声响起来时,才发觉有了浓浓的年味,这才是春节的开始。除夕后一天就是大年七年级,是晚辈给老辈拜年的时候,这一天必须说吉祥的话,寓示着这一年吉祥如意。虽然年轻人不计较什么,但是还是要给爷爷奶奶拜年。穿上新衣服,脑袋里搜罗着各种吉祥话,可无非就是那套“万事如意,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的,只是老人们听着高兴,做晚辈的也跟着高兴。就这一句话,结束了大年七年级,跑断了脚后跟,也磨破了嘴皮子。

欢庆春节心得体会 篇14

今天,我怀着愉快的心情阅读了《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说作者用充满京味的语言来描述了一幅北京春节热闹的场景,表达出作者对北京过春节习俗的喜爱之情。北京的春节是热闹、喜庆而隆重的。

这篇课文紧紧围绕着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七年级和正月十五的相关场景。感受到春节习俗的丰富多彩和深刻的内涵。文中以“时间”为线索,理清了文章的思路。课文的最后一段以“承上启下”的作用写“一眨眼就到了残灯末庙。”同时,这一段与课文首句相呼应。

老舍爷爷在这篇文章中,各用了一句话来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作者以自己老家的风俗来写过年的场景。我们这一带地方的风俗就跟北京不怎么相同,我们这个的地方过新年不赶庙会,而北京就赶庙会。我们这个地方大部分都还是和北京相同的----贴对联,穿新衣,拜年,吃团圆饭,守岁等。我们这一带小孩也跟北京小孩过年差不多,都会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一些爆竹,买些玩具,还买些零七八碎而的东西。  北京的元宵节就跟春节差不多,都非常的热闹。而我们这一带不如北京热闹。过元宵节我们开始吃元宵,闹元宵。可高兴了

这篇课文给我留下影像最省的除夕前,孩子们要做的三件大事----买爆竹、买零七八碎儿的食品、买各种玩意儿。因为这些事情也是我们过年时喜欢做的。我从这篇课文中感受到了大家的幸福,团圆的美好愿望。那丰富多彩的名风名俗,写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