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概念范文网>心得体会>学习心得体会>

命好题学习心得体会2篇

学习心得体会 阅读(1.71W)

“命好题”对教师“教”的过程与方法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性的要求,下面是关于命好题学习心得体会3篇,欢迎阅读!

命好题学习心得体会2篇

范文一

命好题是检测教师教学能力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课上的好的老师不见得能命好题。因为命题能力必须是在学习、探索和实践中才能具有并不断提高的。命好题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比较大的能力提升过程。

一、关注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现代教育评价旨在建立一个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现代理念下的学生学习评价,不仅仅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关注过程和方法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技能等方面以及学科学习的情感和态度。为了较好地实施过程性评价和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1、注重对学生学科学习过程的评价。2、恰当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二、学业评价的测试题设计与编排的基本思路和技巧

在国小学业评价的测试题的设计与编排中,必须符合测试的目标和要求,满足导向性、科学性、全面性和适应性原则。要做到:1、命题的内容不能超出课程标准的要求;2、测试题涉及的知识结构合理;3、测试题的难易比例搭配恰当;4、测试题的文字、语言表达、图形、序号、标点符号等要准确无误;5、题型的设计要符合测试的目标和要求。众所周知,国小学科课程教学主张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并举,因此,学科题型的设计、选择和编排,必须处理好“双基”与各种能力之间的关系。同时为了区分考生学科能力和一般能力的强弱、大小,还应在能力考查的综合程度和深浅层次上做出划分,统筹兼顾,设计好整卷的布局。无论是整卷还是单题,都应以能力为主线进行题型设计。

三、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将爱心洒向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向“下次我一定能行”方向发展。

命题的过程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一份好的试题绝不是在短时间内生拼硬造出来的,同时,命题的过程又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会促使你更加认真地去了解学情和钻研教材。命题过程也是一个研究过程,你所命的题就是你的研究成果。通常情况下,老师们被动应对考试的多,主动驾驭考试来改进教学的少。目前我们校推行的命题、审题方式目的是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到其中,促使我们每个老师都去认真学习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去关注考试说明,去研究优秀试题,从而提高我们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能力,提高我们的整体教学水平。

当然,考试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还要注重对考试结果的分析,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认真思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理清教学思路,调整平时的教学重点与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育的有效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知道美术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等方面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它是情感与技法的融合,多样性、丰富性、表达形式的差异性,情感的独特性,都需要通过作业实践来检验教学的效果。而且,作业实践过程对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学习习惯也是最最有效的。为此,在美术教学中,作业的设计尤其重要。

首先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班级学生的差异,设计适合不同基础学生需要的多层次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消。可以以“作业超市”的形式建立作业库,让学生像逛超市一样,自主选择作业的难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作业设计要符合人文化要求。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不仅要有专业技能的表现,且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美术课程也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在作业设计时应考虑作业的人文性,力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既能增长技能,又能陶冶情操。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程设计凸显了美术教学的多样化。教师可根据教材,设置一些跨学科的作业,使我们的美术课堂展现无穷的吸引力。要想体现一个学生在一节课中到底学到了些什么呢?我认为,美术课堂上能最快速反映学生学习所得,体现教学有效性和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就是学生的课堂作业。学生课堂作业的效果和质量是反映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快而明显的途径。反思传统美术教学下学生的作业,对比新课程下的美术作业评价标准,我发现以前学生作业明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作业公式化,缺乏创新精神。学生完成作业时完全根据教师的作业要求去套,或者直接临摹书中范作。教师常常根据时间收放学生思维,整一节课学生的思维往往只处于小幅的波动面,最后往往使学生作业缺乏创新,内容单一。

2、 学生因为能力差异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不同。基础好的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作业要求能很快完成作业,基础一般的同学根据提出的要求完成作业往往要半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这样就造成基础好的学生有十多分钟时间无事可做,他们的能力在这节课不但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反而制约了其他能力的发展。基础差的学生往往也受基础好的学生地影响不能用心去完成作业,而去赶时间应付老师作业。

要改变现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应付式的态度,我们除了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外,还必须从作业设置上入手,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从生活出发去创造性地为学生设计课堂作业,让学生能选择自己有兴趣完成并力所能及的命题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做到作业设计自主化,作业设计趣味化,作业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总之,绘画构成的形式是多样的,方法是多变的。学生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以及他们各自特有的语言和个人创作方式,当然我觉得这种学生创作的“自由度”仍是需要我们教师把握好的。如何把三维目标较好的体现在作业设计中,需要我不断尝试、体验,改进,并且经常保一种持积极主动的创新工作学习的状态

范文二

命好题应该也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如果说“上好课”是对一个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那么能够“命好题”则是一个教师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因为命好题不仅要求教师有很强的学科基本功,对教材能够有全方位的把握;还要求:(一)命题人对学情有较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这样才能命制出既适合学生“胃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好题”;(二)命题人有很强的学科联系的自觉意识和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敏感性,这样才能命制出既能“入得其中”,又能“出得其外”的好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自身的意识。如我在上《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时就结合七(上)《思品》第三章第二节《师生情谊》的内容,让学生就文中的师生关系谈自己的感悟,并形成书面作业;还让一些留守学生谈如何克服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等等。命制这类作业的时候,我就想到让学生学会学科联系,并且把课堂适当向家庭、社会延伸,从而让学生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所学用于解决自己思想和实践中“难题”,把教师的“上好课”、“命好题”和学生的“做好人”结合起来。

每一份命题都要传达给试题(或作业题)的应答者一个考点,一个要求,而且这个要求应该是清晰而不模糊的,考点的指向性的明确排除了学年、学期或章节考察内容的重复,对提大学联考点覆盖面,从而全面考察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非常有利,也就杜绝了学生在作业或应试时会“利用试卷做试卷”的小聪明的做法,例如上完《岳阳楼记》这一课后,我设置了一份作业,包含了文中字、词的释义和句子的翻译这样一些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当堂独立完成。如下: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属予作文以记之 2、前人之述备矣 3、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4、锦鳞游泳 5、把酒临风 6、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微斯人,吾谁与归?

初看这些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这篇名作除了要求学生背诵外,字、词、句的翻译都要过关,一般的老师可能要求学生首先把课文注释全部记取,然后全文翻附贴在课本中。而我命制的这份作业,非但考虑到这篇文章的字、词、句的重点,而且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像字词释义,就既有实词,又有虚词;既有通假字,又有异义词;既有一词多义,又有单词含修辞手法。这样,让学生通过一份作业就让学生掌握了“类”的知识,触类旁通,今后遇到相似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而涉及到句子的翻译,除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关系文章主旨的句子外(后来出到关于文章理解的题目时会有涉及,为了避免重复,这里就不作要求),几乎文中的特殊句式都涵盖到了。虽然语法知识在国中阶段已有弱化,但并非说学生完全不需要这种感性的理解,所以教师在命制作业题或试题的时候,这种考点的意识还是要有的。对于学生来说,善于把握题目的考点、抓住题目的要求,能够充分利用题目中所给的各种显性或隐性的条件,是一种应试技巧;而全面概括且有条理地写出正确答案,则是一种能力。但对于老师,善于把握考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能力要求了。

无论命制的题目是应用于作业还是测试,目前来说,大都是以纸笔检测方式较多。作业设置要关注大多数同学的感受和能力,也就是说,作为命题人,我们所编制的课堂作业要让学生对绝大多数题目都能“有处下手”,都能从解答中获得一种成就感来。这样,作业的设置无疑应该重在基础知识这一目标的实现,一般以检测当堂教学效果为目的。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适用层次管理原则,当然不排除可以编制一些附加题或者选做题。试题设置重在此基础上的拓展延伸,以检测学生整体把握,学以致用,学科联系,综合感悟等。在班级内学生学科程度有参差的情况下,拓展延伸类的试题多作为一份试卷的所谓“压轴题”出现,以升学、选拔为目的的考试中经常把这类的试题出成试卷的亮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家知道: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是两回事,迁移能力又是一回事,而创新能力更是另外一回事。在基础知识的所谓全面考查以外,我们很能利用这一类的考题发现和培养学生的自由学习、自由表达的能力,因为学生学习中所必须的自由精神、创新精神除了在作文中能得以体现之外,他们就只有在这类的题目中一展所能了。作为命题人,我们实在没有理由不给他们提供这一方小小的舞台。

虽然我们从来不反对记诵甚至是抢记,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同学,记忆能力特强,教师讲解传授的知识点,他都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但是考试总难得到令人满意的成绩,究其原因,我们教师往往会说这个同学学得“太死”,也就是不会灵活运用,不会知识迁移。而事实上,我们的课堂教学,平时习题编制又何尝“生龙活虎”过呢?所以,如果说“上好课”对学生是“天降甘霖”,那么“命好题”对老师就是“沉淀变清”;而“答好题”则是学生的“泉流汩汩”,“评好题”又是老师的“新一轮灌溉”了。

“命好题”对教师“教”的过程与方法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性的要求,因为平常意义上针对学生的考试不仅仅是考学生的“学”,测量“学”的成果;而且也是检验教师教学过程、考量其教学效果,促进其改进教学方式的有效方法之一,过去那种“以考促学”的观点现在看来显得单一化了,“以考促教”已经严峻地摆在了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案前。于是“命好题”就成了教师主动发现自己“教之不足”的方法之一:一份份试卷仿佛一张张自我调查的问卷,最后都集中到教师自己手中,通过综合分析,教师最终就知道了:学生的不足,就是我的不足;学生的要求,就是我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命好题”的功用其实很大,千万不可小觑。

举例说明:我曾经在给某届九年级学生上《曹刿论战》时命制了两个拓展延伸的题目:

1、结合课文,你认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从课文中概括出一个恰当的观点,运用事实或道理来证明你的观点。

结果从收来的作业看,我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作业不讲层次,条理性差;二是学生根本不明白提炼观点是怎么一回事,分不清事实和道理论证这两种方法,更谈不上运用它们来进行论证。于是我及时调整自己上课的重点,加强学生对这些薄弱点的训练。当年会考,我所授班级的学生语文成绩果然不负我望。所以,“命好题”的确能够帮助老师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并取得自己所希望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