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概念范文网>行政公文>通报>

安徽手足口病疫情通报(精选5篇)

通报 阅读(1.75W)

安徽手足口病疫情通报 篇1

安徽省卫计委通报传染病疫情 多发季节注意防护

安徽手足口病疫情通报(精选5篇)

3月21日,安徽省卫计委通报今年2月全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当月,安徽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5种23770例。专家提醒,随着天气转暖,手足口病等已进入多发季节,市民要注意防护。

据统计,2月全省甲类传染病无发病、死亡报告。乙类传染病中除新生儿破伤风、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白喉等几类疾病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18种乙类传染病共报告12223例,死亡17例。丙类传染病中除丝虫病、黑热病、包虫病、斑疹伤寒等几类疾病无发病和死亡报告外,共报告7种11547例,死亡2例。

安徽省卫计委专家提醒,手足口病、麻疹等传染病已逐渐进入多发季节,广大市民要勤洗手,多通风,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安徽手足口病疫情通报 篇2

安徽手足口病疫情平稳 71天无死亡病例报告

省卫生厅7月21日通报安徽省手足口病(EV71感染) 防治工作进展,目前全省疫情平稳,连续71天没有死亡病例报告。

截至7月20日24时,全省当日报告手足口病82例,其中住院病人53例,当日治愈出院61例,无危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全省累计报告20667例,治愈19943例,仍在住院治疗的病人259例。其中,阜阳市7月20日24小时报告19例,亳州市24小时报告10例,仍在住院治疗的病人分别有47例和27例。

7、8月份仍是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我省卫生部门仍将坚持防控工作继续盯紧、抓实、不断巩固,防止疫情反弹的要求,继续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安徽手足口病疫情通报 篇3

卫生部通报安徽省阜阳市发生手足口病疫情的情况

今年3月份以来,安徽省阜阳市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手足口病疫情。截至5月1日24时,安徽阜阳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321例,其中22例死亡;有978例正在住院治疗,其中重症病例48人,病危10例;正在接受门诊治疗1209人;已治愈1112人。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当地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积极应对,采取了各种措施,全力救治患者,努力控制病死率,取得了初步成效。

手足口病是一种多年存在的传染病,在欧亚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患者以婴幼儿为主,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少数病例可发生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和肺炎等重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大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最为常见。

今年发生在安徽阜阳的疫情由EV71感染引起,主要经粪口途径和接触传播,传染性强,潜伏期为2-7天,病程一般为7-10天。EV71感染引起重症的比例高于其他类型肠道病毒,重症患儿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无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欧亚国家和地区先后发生较大规模EV71感染流行。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曾发生大规模EV71疫情,报告病例129106例,其中重症405例,死亡78例。

今年以来,在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手足口病疫情比去年同期明显上升。我国安徽以外部分省份的手足口病疫情较去年也有所上升。国内外资料显示,6-7月份是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期。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部分地区的手足口病疫情还可能上升。

安徽阜阳发生手足口病疫情后,当地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广大卫生工作者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紧急救治重症患儿。卫生部领导率队赴阜阳指导工作,并派出临床和疾病控制专家驻在当地指导临床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协助开展病因调查。4月23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确定引发本次疫情的病源为EV71。随即卫生部向世界卫生组织、港澳台地区通报疫情,并组织临床专家完善救治方案,加强重症病例的早期筛查,指定定点医院集中救治重症病例。当地卫生部门针对疫情防治需要,扩建儿科病房,紧急购置专门设备,提高救治能力,努力降低患儿病死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提高防治能力;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防病意识;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和饮食饮水卫生监督;加强托幼机构的预防指导和检查;及时发布疫情和防控工作信息,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为了指导全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卫生部已于4月底下发通知,指导各地完善防控工作方案,加大监测工作力度,加强重症病例临床救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公众健康教育,切实做好手足口病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并印发了手足口病的诊疗和防控技术指南,并对儿科专家组织进行手足口病诊疗技术培训。针对当前疫情,卫生部决定把手足口病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管理,实行网络疫情信息直报。卫生部正在总结国内外手足口病防控和临床救治经验,组织开展流行病学、病原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整治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对儿童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避免接触患儿;孩子家长和老师接触儿童前也要洗手。托幼机构和家长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疗、休息,避免交叉感染。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手足口病是可以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的。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

二〇xx年五月三日

安徽手足口病疫情通报 篇4

关于建立疫情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国卫办疾控发〔20xx〕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教育局,部属各高等院校:

多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方面的政策措施,结合本地实际,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近年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以下简称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些地方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较快,传播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播为主,部门间疫情信息沟通不畅,部分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不到位,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为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现通知如下。

一、建立学校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

各地要在健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机制基础上,建立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和定期工作会商机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至少每半年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通报辖区学校学生艾滋病疫情情况,共同分析疫情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防控工作的对策与措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在当地卫生计生和教育行政部门协调指导下,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通过会议、疫情通报等方式,定期向有关学校通报本校学生艾滋病疫情。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合作,共同采取防控措施,并及时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二、提高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针对性

各地要按照教育部、原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xx〕1号)要求,切实落实各项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措施,特别要认真落实国中学段6课时、高中学段4课时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时间,认真落实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新生入学时发放预防艾滋病教育处方、在入学教育中开展不少于1课时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教育等任务,确保高校每学年每个在校学生不少于1课时预防艾滋病专题讲座时间。

各地要将预防艾滋病教育与性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育、认知能力的性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将性道德、性责任、预防和拒绝不安全性行为作为教育重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效果。要注重发挥家长在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性观念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共同努力,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

高校、中等职业学校要建立教务、学生工作、共青团组织、校医院等部门共同推进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工作机制,要明确牵头单位,确保工作到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艾滋病防控工作的积极性,发挥青年志愿者作用,支持学生社团、大学生青年志愿者,通过同伴教育、健康咨询等形式,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要将学生参与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统筹纳入学生志愿者服务管理,在资金、场所等方面提供支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给予技术支持。

各省(区、市)要在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试点工作,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目标,通过典型案例,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探索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普及教育与针对有特殊需求学生的干预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教育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将选择部分高校开展试点工作。

三、加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和行为干预的服务工作

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合理设置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为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提供免费咨询检测服务,方便有意愿的学生寻求咨询检测。学校要向学生提供咨询检测点的分布和联系方式等信息,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有易感染艾滋病行为的学生主动寻求咨询检测服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在学校协助下,针对有男性同性性行为的学生开展行为干预工作,通过减低危害和同伴教育,降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对于发现的感染艾滋病学生,及时提供告知、心理咨询服务,加强随访管理,防止艾滋病进一步传播;对于符合治疗标准的学生艾滋病病人,医疗机构要提供规范化的治疗服务。

四、强化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保障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将学校预防艾滋病工作纳入本部门日常工作,建立学校艾滋病防控专家指导组,为学校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咨询服务。要落实防控责任,定期对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进行督查,及时通报考核和检查结果,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纳入当地艾滋病防治规划,给予指导和技术支持。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预防艾滋病教育及性健康教育等内容统筹纳入相关学科教师培训内容,强化其责任意识,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配备适宜教学材料,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开展提供支持。要发挥教学研究机构及行业学会的作用,多途径、多形式组织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的教研和宣传教育活动,制作教学用多媒体课件,提高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将对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

20xx年7月15日

安徽手足口病疫情通报 篇5

我市建立学校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

连续5年来,我市均有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病例报告,学校艾滋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近日,市卫计局下发通知,决定建立疫情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

上报疫情将明确职业分布

据介绍,近年来,东莞学校艾滋病疫情呈现上升趋势,5年来每年均有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病例报告,传播途径以男男同性性传播为主。

学校艾滋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为此,市卫计局联合教育、人力资源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各镇街(园区)卫生计生、教育、人力资源部门要高度重视学校的艾滋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控工作措施,切实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各镇街(园区)将建立健全学校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和定期工作会商制度,疫情通报要严格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不得通报个案信息。

市疾控中心将根据疫情情况,每半年向市卫计局报告全市学生艾滋病疫情情况,同时向疫情所在的镇街(园区)疾控中心通报疫情情况。镇街(园区)疾控制中心接报后,将尽快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向疫情所在的学校通报学生艾滋病疫情。在艾滋病疫情上报时,各部门应明确15—24岁年龄段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的职业分布,职业为“学生”的还应明确其所在的学校等相关信息。

国中学段需落实专题教育

根据要求,各镇街(园区)要认真落实国中学段6课时、高中学段4课时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时间,高校每学年不少于1课时预防艾滋病专题讲座时间。

为加强对学校艾滋病病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我市成立学校艾滋病病防控专家指导组,为学校提供政策宣讲,健康教育、防治技术指导和专业咨询服务,协助开展学校艾滋病病防控督查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