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概念范文网>职场指南>办公室交际>

白领们为何走上拳击场

办公室交际 阅读(1.83W)


 ft专栏作者 桑盛姆·桑赫拉(sathnam sanghera)
拳击迎合了人类需要打击东西的天然本性(侵犯性是遗传特征,如果人类不具有这种遗传特性,就会被老虎或毛虫吃掉);拳击给人一种独特的心理挑战(它和象棋一样,不同的是:要付出血的代价)

白领们为何走上拳击场

上周这个时候,我打了一生中惟一打过的两个人:一位名叫尼
古拉斯的幼儿园男孩,他觉得打掉我的锡克教头巾很好玩;还有一位名叫查尔斯的中学生,他也觉得打掉我的锡克教头巾很好玩。

现在我的打人名单上出现了第三个人:艾伦·莱西,他是来自伦敦北部的一位活动组织者。这一次倒不涉及宗教头巾。事实是,这位健壮的52岁男子要我在一次拳击训练中打他,安排这场活动就是为了让我亲身体验一下伦敦城最时髦的活动:白领拳击。

“这不是直拳,是右勾拳”,我在伦敦中心区某体育馆拳击台上蹩脚的第一记用力出击,惹得他大声对我嚷道,“我的意思是左手直拳。来吧,小伙子,别害羞。举起手,再高点。太低了。你想不想认真打?!不认真小心我揍你!快点!”

5分钟过后,我彻底精疲力尽了,莱西对我的表现并不满意。他是拥有约4000名英国成员的白领拳击组织“拳击俱乐部”的创始人。“要我告诉你怎么回事吗,小子?”他碰了碰我,“你的体格不行。不过,不用担心,只需6个月你的体格就足以跟一个会计或银行家在拳击场同台竞技。”

当然,我的头脑中会浮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或者其他任何头脑健全的白领人士)想要在6个月后和一名会计或银行家同台竞技?其实,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于是,在小憩片刻后,我重新上阵力拼莱西,希望能够找到某种答案。

“我会告诉你有关拳击的一些事情,小伙子”,他在我连续出拳猛击时说,“你不需要发达的二头肌,打击力来自你转移体重的能力。告诉我:你的体重有多少?11英石?”是的,我撒谎说,“我的判断误差一般不超过1磅。相信我,如果你能学会利用你11英石的体重发拳,就可以一拳击倒大多数人。”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多大量的训练?“你看起来还挺健壮。”真的吗?

“你差不多有10磅的脂肪。”噢,天哪:听上去脂肪很多。“确实很多。你现在可以算作次重量级选手。但经过五到六个月的定期培训,我们很有可能使你成为中量级选手。”

说到这里,莱西让我停了下来,他扶住我的肩膀并凝视着我的眼睛,庄重地说道:“拳击手和教练之间处好关系很重要,小伙子。你看过《百万宝贝》吗?喔,我就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你就是希拉里·斯旺克。”他得意地一笑。

如此类比不是特别令人高兴,于是我问莱西是否有什么办法让我看起来更阳刚一些,没准儿能像史泰龙那样,岂不比希拉里·斯旺克要强?要不起个更野的绰号会管用?“这个,是的,我们确实鼓励那样做。我在拳击圈里的绰号是‘老牛’。你看,这就需要在自己的名字上有所引申,或通过某种方式暗示你的性格。”

叫“香肠”如何?香肠是我最喜欢吃的食物,这样我名字的开头字母就是三个“s”了。“嗯,叫‘香肠’有点有失庄重。你需要在接近对手时让他感到恐惧,而不是让他发笑。”

我们重新开始出拳,这一次莱西击中了我几次,暴露出我的防守弱点。最后,他确定我确已精疲力竭,于是拉响令人愉快的“叮叮”声,以示该次训练结束。我们比原来打算停止训练的时间早一些停了下来,但这种体验确有教益。比如,它使我回忆起从学校毕业后就已经遗忘的两个重要教训:第一个是被人打的确很疼,第二个是打别人自己也很疼。

在离开拳击场时,我反复思考着白领拳击的魅力,这个纽约的舶来品已被媒体评为“新高尔夫运动”。坦白说,我没觉得观赏这种白领拳击赛有什么意思:专业拳击手之所以如此吸引人,在于他们常常通过该运动度过其可怕的经济难关。我们应该面对这样的事实:如果迈克·泰森当初开始从事拳击运动时是一位人力资源主管,人们对他的兴趣恐怕连现在的一半都达不到。

但我能理解白领一族为何练习拳击的可能的原因。莱西每年组织约10至15场白领拳击秀,他能在其俱乐部成员中叫出某大型投资银行副董事长的名字。他列举了两个原因:拳击迎合了人类需要打击东西的天然本性(侵犯性是遗传特征,如果人类不具有这种遗传特性,就会被老虎或毛虫吃掉);拳击给人一种独特的心理挑战(它和象棋一样,不同的是:要付出血的代价)。

其他玩拳击的白领人士也提供了另外一些理由,他们说,该运动项目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要求练习者自律和专注,因为它能导致练习者在赛场内形成良好的战友之情,也因为拳击提供了一个舞台,令男人回归本性,让进攻性和其它在家庭和办公室里不得不压抑的雄性特质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然而,虽然我确信这些的确是推动很多人参加拳击运动的原因,但我怀疑主要原因仍是老一套。当我回到拳击俱乐部与隔壁传统的健身房共用更衣室时,我突然意识到,白领拳击之所以有如此魅力,主要在于这种身体锻炼方式,远比在一个播放肥皂剧《东伦敦人》的电视屏幕前,每周三次、每次蹬一个小时脚踏车要有趣得多。 (编辑:王杨 中国国家人才网)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