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教育語文開題報告(通用3篇)

開題報告 閲讀(1.92W)

教育語文開題報告 篇1

課 題 名 稱:開頭中間結尾的作用

教育語文開題報告(通用3篇)

課 題 主 持 人:閆桂華 陳愛國 劉忠晶

主持人所在單位:寶泉嶺農場學校

(公章)

開 題 日 期: 20xx年9 月

黑龍江省寶泉嶺管理局寶泉嶺農場學校制

《國中語文開頭中間結尾的作用》課題的確立,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據。

建構主義理論被認為是目前最具前景的學習理論。它糾正了早期行為主義學習理論關於學習是通過強化建立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教育者的目的在於傳遞客觀世界的知識,學習者的目標是在這種傳遞過程中達到教育者所確定的目標,得到與教育者完全相同的理解的錯誤認識,重視學習者內部的認知過程,關心知識是如何被加工理解的,強調學習者頭腦中原有認知結構的作用,提出了有效的教學應該是引導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學習;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保持有效的互動過程;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建構提供學習材料、時間及空間的保證;使學習者形成對知識的真正理解;關注學習者對自己以及他人學習的反思;使學生獲得對該學科學習的積極體驗與情感。

建構主義理論所提出的以上觀點,是對《國中語文開頭中間結尾的作用》的充分的理論支持。《國中語文開頭中間結尾的作用》依據建構主義理論,吸收現代語言學和心理學科學成果,通過研究實踐,取得適應學生髮展需要的閲讀能力評價工具,與此同時,使學生的閲讀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段落的作用是指該段落在全文結構上所起到的作用(如總起、過渡、照應、總括)及表達情感態度方面的作用等。把握段落大意及分析段落作用,是會考現代文閲讀的一個比較細小的考點,但也是一個經常考查的知識點,所以不容忽視。把握段落大意就是用精練的語言概括某一段落的主要意思,如某段的主要故事情節,某段的主要説明方法,某段的主要觀點等,它主要考查考生的歸納和概括能力,而分析段落的作用就是讓考生把握某一段落在行文結構和思想內容等方面的作用,它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和分析評價的能力,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結構特點和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就近幾年全國各地的會考試題看,這個知識點的命題形式基本上都是主觀題,應該引起考生的重視。

記敍文開頭作用:

1、總領全文,點明主旨。

2、為下文作鋪墊。

3、設置懸念,吸引讀者閲讀興趣。

4、奠定全文感情基調。在文章開頭歸納起來就是:總提、總領全文、開啟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文章結尾的重要性不亞於開頭,常見的結尾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畫龍 點睛,點明主題 二、首尾相助,呼應全篇三、 總結全文,概括文意 四、含蓄凝練,言有盡而意無窮 五、戛然而止,發人深思

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掌握記敍文閲讀中句段的閲讀規律,能獨立、準確地閲讀篇幅較長的記敍文體,能把握其閲研究課改過程中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

1、提問什麼樣的段落是重點段落,學生回答。

2、出示經典段落,學生分析作用

3、學生自討論總結段落作用,教師找一名學生到黑板總結。

4、找學生評價後師出示段落作用,學生識記

首段——總領全文;引起下文;設懸,激趣,作鋪墊

尾段——總結全文;點明主旨;交代結局,引人深思,耐 人回味。 過渡段——承上啟下。

課題研究進度安排與具體措施

(一)研究的過程

1、準備階段(20xx.10—20xx.1)

(1)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分析該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2)組內專題座談。

(3)組織課題組教師進行所帶班級公開課教學。 (4)撰寫課題方案。

2、實施階段(20xx.3—20xx.6)

(1)訓練學生記敍文的開頭中間結尾的作用 (2)以課文為範文進行訓練 (3)實踐探索總結方法

(4)分階段召開課題研討會,交流階段性研究成果,對實驗操作及時調控,不定期請專家指導課題的研究。

3、彙總階段(20xx.7—20xx.12)

教育語文開題報告 篇2

課題名稱(小三,宋體):淺論閲讀中和欣賞品味的培養(四號,黑體,加粗)

1.本課題所涉及的問題在國內(外)的研究現狀綜述(小四,宋體,行間距1.5倍)

柏拉圖曾説過,真正的美並不在物中,而是在心中,我們的眼睛可以看到物的美,但看不到理念的美,看到理念的美是一種特殊的能力,這種特殊的能力便是審美能力。審美感受能力極為複雜,有先天的遺傳因素,如貝多芬的耳朵對音符、旋律特別敏感。但它更主要來源於後天學習和培養,如曹植七歲成詩正是因為建安時代人才濟濟、吟詩作斌的環境的薰陶感染,在生死搏鬥中磨鍊出的敏捷。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有助於他們形成高尚情操,愉悦精神,美化心靈和啟迪智慧,會讓他們獲得更多的幸福,達到更高的境界。學生將通過審美的新角度、新視野,去發現、開墾、超越自己,同時去發現、開墾、創造生活。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課程總目標第一點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地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以及第七點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就提出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欣賞品味。在這種迫切的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在語文閲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欣賞品位也顯得尤為重要和急切。

從樹娟在《審美性閲讀教學探索》中不僅闡述了開展審美性閲讀教學的以美促知、優化教學,以美引善、淨化心靈,以美創美、實現自我這三點意義,還把審美性閲讀教學的特徵概括為主體性、體驗性、對話性和構建性四點,為開展審美性閲讀教學找到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當然也在文中提出了進行審美性閲讀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而楊莉在《中學語文閲讀教學中的美育問題研究》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當前審美教學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解讀支離破碎,忽視整體感知;2.教師自主分析,學生被動接受;3.依賴多媒體教學,忽視文本解讀;4.重視做題要求,輕視讀書指導。她也提出了原因:1.升學的壓力對語文審美情感教育的影響;2.閲讀教學違背了審美感知具有整體性的特點;3.教師缺乏讓學生進行審美體驗的意識;4.體驗的視覺化扼殺了讀者的審美想象力;5.學生的閲讀取向遠離經典名著阻礙了語文閲讀美育的實施;6.教師自身審美教育能力有限制約了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極盡詳細闡述了自己獨特的觀點。秦春蓉老師就曾在《怎樣在閲讀中感受美》一文中提出審美感受力的前提在於發現美,而發現美就必須具有感受課文的靈敏性和統攝力。

美讀是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是獲得美感的主要途徑,也是學生進入作品、感受作者情感的橋樑和渠道,所以要提高閲讀審美感受還須加強美讀的訓練。文中表明在閲讀中把自然、社會、心靈的感受融為一體從而感受到美的的觀點詳盡地闡釋了閲讀中美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養審美能力的措施。在《語文閲讀教學與審美培養》中,印明鶴和王鳳舞對審美感知、審美鑑賞(分為審美聯想和想象、審美情感)、審美創造總共四個概念作了一個詳細定義。兩位學者對於如何在閲讀教學中進行美育給出了自己的意見:1.誦讀:讓學生品味作品的語言美;2.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3.析文:讓學生領悟作品的情感美;4.研習:引發學生的創造美。要在閲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欣賞品味,首先應遵循審美閲讀的心理規律,其次對閲讀教學中滲透美育的方法進行探討,這樣才能引導學生逐漸感知美、鑑賞美、創造美,最終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達到美育的目的,真正落實素質教育。

錢華在《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初探》中分析了當前閲讀教學中美育的缺失,也對於如何培養學生在閲讀中發現美、感知美的能力給出了自己的意見,可以概括為5點:

1.立足課文,體驗自然美;

2.把握形象,認知人物美;

3.自由聯想,拓展意境美;

4.品詞賞句,感悟語言美;

5.反覆朗讀,體會音韻美。通過講解分析課文,激發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在閲讀中接受美的薰陶,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對美的感知力與鑑賞能力,進而促進審美理想、審美情感的形成,是讓學生審美情趣和欣賞品味提高的有效訓練途徑。

在《閲讀教學美育的途徑和方法》中安春華認為在閲讀教學中實施美育的途徑有:

1.創設情景,培養審美感受力;

2.抓住文中的境,培養審美情趣;

3.以形象感染人,培養審美觀點;

4.抓住文中的理,提高理解美的能力等。而鄒海燕、熊輝兵也在《在閲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中認為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需要設置美感情境、調動生活經驗和淨化心靈等幾個技巧和方法。

然而長期以來,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重視智育輕視美育的情況普遍存在。一些語文教師只注重知識點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或將美育視作閲讀教學中智育的附庸。在這種教學思想指導下,相當數量的學生不知道什麼是美,不知道怎樣在閲讀中去發現美、感知美和欣賞美,當然就談不上培養審美情趣,抑或是提高審美能力了。這不能不説是語文教學的一大缺失。在課程改革的趨勢下,我們迫切需要探尋出在閲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欣賞品味的方法和途徑,彌補這一缺失。這也是本課題研究的意義、方向和內容所在。

2.本課題所要解決的問題和擬採用的研究方法

本課題所要解決的問題

在查閲了眾多文獻資料後,對在閲讀教學中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欣賞品味的意義、存在的問題和方法途徑等研究現狀有了較為全面的瞭解,對本課題所要解決的問題也有了一定的思路,現羅列如下:

1)明確閲讀教學中審美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探究出在閲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欣賞品味的正確有效的方法途徑前,首先我們要明白閲讀教學中美育存在什麼樣的問題,哪些方面存在問題,問題是否嚴重,屬於什麼樣的性質,深入徹底的瞭解所存在的問題,才能對症下藥,提出正確的方法有效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欣賞品味,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2)重點解決在閲讀教學中如何正確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欣賞品味的問題

長期以來,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重視智育,輕視美育的情況普遍存在。一些語文教師只注重知識點的傳授和讓學生考出高分,忽視了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或將美育視作閲讀教學中智育的附庸。在這種教學思想的指導下,相當數量的學生不知道什麼是美,沒有審美能力,導致對於文本解讀不夠深刻,無法感悟作者情感,失去了進一步提高學習水平、體會生活的能力。學生只是一個冰冷生硬的讀書機器,即使現在考到了好分數,但是在對社會、生活、生命的體悟上是零,是不及格的。所以為了避免我們的學生變成殘障人士,我們必須改變現狀,在閲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欣賞品味。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美育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的精神正直,良心純潔,情感和觀念端正。這一精闢的比喻恰如其分地闡釋了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它具有陶冶人們的性情,淨化人們的情感,美化人們的生活,使人們更加熱愛美,熱愛生活的作用。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以語言實踐活動為憑藉,在訓練語文能力的過程中滲透人文性,讓學生在感悟語言、理解語言、欣賞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的同時,受到情感的薰陶和美的陶冶,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這也是新課程標準所極力倡導的。

3)探尋閲讀教學中有效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欣賞品味方法途徑的理論依據

為什麼該課題研究提出的在閲讀教學中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欣賞品味的方法是正確有效地該課題研究所提出的觀點和解決方法可以有效解決當前閲讀教學

中審美教育存在的問題,解決美育被輕視或被視作閲讀教學中智育的附庸的問題,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欣賞品味,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情操、美麗的心靈和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個性,並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為使該課題研究提出的觀點能有效地用於實際教學並達到上述效果,我們必須提出可靠的理論依據作為支持,讓理論來指導實踐,指導教師在閲讀教學中實施該課題研究提出的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欣賞品味的方法途徑。讓理論和實際相聯繫,讓人信服,免於高談闊論,空口胡説。

擬採用的研究方法

在對在閲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欣賞品味的研究現狀有較為全面的瞭解和明確了本課題所準備要解決的問題的基礎上,對如何進行課題研究的方法做了一個初步的設想,現例舉如下:

1.調查法

利用調查和訪問的形式對當前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欣賞水平能力和周邊學校的美育情況進行了解和分析,掌握真實確切的實際資料,得出正確的研究結論。保證課題研究不偏失方向,才能夠順利進行課題研究。

2.經驗總結法

向在這方面有深入研究的教師討教經驗,並聯系自身支教實習和學生時期所遇到的情況。以此對當前美譽存在的問題和進行審美教育的方法途徑有深入瞭解,在前人的基礎上汲取教訓並借鑑,結合各方面的實際情況,然後提出自己的觀點。

3.文獻資料法

利用期刊、專著、報刊以及《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等等資料對本課題的觀點和所要研究的問題進行論證、歸納、總結和提出方法途徑。該方法有助於課題研究的方向和結論保持正確,併為該課題研究提出的觀點提供理論依據,真正做到理論和實際相結合。

4.個案法

利用在課堂上一些真實有針對性的典型案例來發現問題然後分析、總結,或者從中得出有效的美育方法。用對本課題研究有效用的結論來證明或解決課題所提出的觀點或問題,將這些案例作為一個實證來支持課題研究的理論觀點。

3.本課題需要重點研究的、關鍵的問題及解決的思路

本課題需要重點研究的關鍵問題

為保證該課題研究深入且對審美教育水平的提升有具體的實際意義,本人在上文已經例舉的本課題所要解決的問題中只選擇了一個作為本課題需要重點研究的、關鍵的問題。

本課題需要重點研究和探討的問題:如何正確有效讓學生在閲讀教學中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和欣賞品味。

語文是一門重要學科,其本身藴含的豐富的審美因素,對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欣賞品味有着重要作用。而語文閲讀教學恰恰是展現語文之美的重要環節。在閲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髮現課文的外在之美,還要帶領學生感受內涵之美,讓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內外之美的共同感召下進行美的創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欣賞品味。

然而長期以來,因為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重視智育,輕視美育的情況普遍存在。一些語文教師只注重知識點的傳授和讓學生考出高分,忽視了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或將審美教育視作閲讀教學中智育的附庸。在這種教學思想的指導下,相當數量的學生不知道什麼是美,不知道怎樣在閲讀中去發現美、感知美和欣賞美。美對於他們來説是撲朔迷離的,是天外之物,當然就談不上培養審美情趣,抑或是提高審美能力了。學生沒有審美能力,導致對文本解讀不夠深刻,無法感悟作者情感,失去了進一步提高學習水平、體會生活的能力。學生只是一個冰冷生硬的讀書機器,即使考到了好分數,但對社會、生活、生命的體悟上是零,是不及格的,對於社會沒有多大的貢獻。所以為了避免我們的學生變成殘障人士,我們必須改變現狀,在閲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欣賞品味。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美育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的精神正直,良心純潔,情感和觀念端正。這一精闢的比喻恰如其分地闡釋了美育的重要性,它具有陶冶人們的性情、淨化人們的情感、美化人們的生活,使人們更加熱愛美、熱愛生活的作用。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要以語言實踐活動為憑藉,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的,在訓練語文能力的過程中滲透人文性,讓學生在感悟語言、理解語言、欣賞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的同時,受到情感的薰陶和美的陶冶,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這也是新課程所極力倡導的。

解決的思路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人預設首先説明在閲讀教學中學生審美情趣和欣賞品味培養的背景,主要從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形勢和要求、時代的進步與發展的要求和現行語文教材及語文授課的要求三個方面來闡述,明確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欣賞品味的現實意義。其次明確審美情趣的涵義,同時揭示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欣賞品味的必要性。然後從當前教育教學中發現審美教育存在的問題,指明在閲讀教學中美育缺失的現狀,並在眾多的教學實例中找出問題存在的根源,對問題存在的原因進行解剖分析。接着也是最主要的,提出在閲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欣賞品味的方法途徑,從教師、學生以及所在的教學壞境等等方面來考慮應該如何調整、改變當前的的方法才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欣賞品味,並提出相應的理論依據來證實該方法對於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欣賞品味是正確且有良好的實際效用的。最後在論文的結尾,提出對我國今後審美教育發展、進步的展望,以及對學生審美能力提高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美好願望。

大致提綱如下:

1.在閲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欣賞品味的背景和現實意義

2.當前教學中美育缺失狀況的現狀及分析

1).當前中國小審美教育的現狀

2).當前審美教育缺失的分析

3.在閲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欣賞品味的方法途徑及理論依據

1).語文閲讀的作用和意義

2).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欣賞品味的方法途徑

a.從教師角度來説

b.從學生角度來説

c.從周邊教學環境來説

3).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方法途徑的理論依據

4).對我國今後美育進步的展望和對學生全面發展的美好願望

4.完成本課題所必須的工作條件(如工具書、實驗設備或實驗環境條件、某類市場調研、計算機輔助設計條件等等)及解決的辦法

完成本課題所必須的工作條件

為確保該課題研究能順利進行,所提出的觀點確實可行且有理論依據以及所引用的文獻資料真實準確,完成本課題所必須的工作條件如下:

1.工具書:

[1]錢華.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初探[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xx,(4):63-67

[2]鄒海燕,熊輝兵.在閲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N].宜春日報,20xx-12-24,第3版

[3]安春華.閲讀教學美育的途徑和方法[J].現代情報,20xx,(8):154-147

[4]秦春蓉.淺談怎樣在閲讀中感受美[J].綿陽師專學報,1996,(4):46-47

[5]印明鶴,王鳳舞.語文閲讀教學與審美培養[J].邊疆經濟與文化,20xx,(3):122-123

[6]楊莉.中學語文閲讀教學中的美育問題研究[D].雲南師範大學,20xx

[7]從樹娟.審美性閲讀教學探索[D].山東師範大學,20xx

[8]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2.計算機網絡

同方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等等

3.調查及訪問

對周邊地區學校的老師和學生進行訪問和調查

解決的辦法

為達到上述工作要求以期順利完成課題研究和畢業論文的撰寫,鑑於經濟能力和所能利用的現實條件,本人對解決辦法進行了如下思量:

1.自行購買相關書籍等資料

2.閲覽室、圖書館借閲

3.校園網絡期刊查詢

5.論文完成進度計劃

根據系裏對畢業論文的完成進度以及自身的實際情況,本人制作了一份畢業論文完成進度計劃表。

論文完成進度計劃如下:

1.20xx年9月4日-20xx年10月15日,確定選題。

挑選幾個較為感興趣的選題,然後查找相關資料,瞭解該選題當前的研究現狀,最後確定畢業論文選題。

2.20xx年10月16日-20xx年11月12日,撰寫開題報告。

根據選定的選題,在期刊、著作、報刊等等地方上查閲大量資料,並進行歸納總結,提煉可利用的資料,然後撰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因頂崗支教實習兩個月,所以遞交開題報告時間為12月17日)

3.20xx年12月18日-20xx年1月1日,撰寫論文初稿。

經過撰寫開題報告後,蒐集更多的文獻資料並細細閲讀、分析,然後再次明確論文的框架結構,在條理清晰的基礎上撰寫畢業論文初稿。

4.20xx年1月2日-20xx年3月30日,修改、裝訂畢業論文。

根據指導老師的批閲意見修改論文,最後論文通過後開始裝訂畢業論文。

5.20xx年3月31日-20xx年4月15日,進行論文答辯。

最後對論文中一些理論和觀點進行再次梳理,以期流利順暢地完成論文答辯。

教育語文開題報告 篇3

3、差異性原則。學生是有差異的,發展性教育理論認為“差異是一種資源”。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必須對作業量、作業難度、作業方式作適當調整,分層佈置。

4、趣味性原則。讓學生嘗試、實踐趣味性作業,不僅善於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研究策略

1、作業設計多樣化

教師要善於在學生活動中捕捉時機,設計靈活多樣的作業內容。新的作業設計應可寫、可讀、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讓每項活動增加目的性,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聽、説、讀、寫與演、唱、畫、做等多種形式相結合,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符合他們好奇、愛動、形象思維佔優勢的特點,把作業技能的培養與活動相貫穿,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參與學習。

2、作業設計興趣化

要讓學生有興趣,教師設計的作業就應該靈活新穎,富有情趣,吸引學生。

3、作業設計應層次化

學習能力先天有差異,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承認並尊重這種差異,是主體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對不同水平學生的要求應有所側重。

此外,年齡的差異對學生學習能力有着重要影響,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進行層次化作業設計。作業設計應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循序漸進提出不同要求。

5、作業設計綜合化

①課內外聯繫。課內必須與課外相結合,讓學生在課餘、課外通過豐富多彩的作業形式,鞏固、應用,深化所學的知識,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②學科間融合。把語文、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知識相結合,淡化學科之間的界限,淡化知識分割,儘可能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儘可能綜合學習並運用知識,使語文、數學與各科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③校內外溝通。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數學知識,生活中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資源。教師在佈置作業時,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佈置學生觀察,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讓學生聽廣播、看電視、上因特網,利用現代視聽手段拓展學生學習的渠道。

五、課題研究階段:

此項課題研究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2月)

這個階段所做的工作有:

1、申報課題,請求自治區教育廳教育教學成果評審領導小組審批立項。

2、學習有關理論,吃透國小語文、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學習國內外有關教育教學的的資料和成功經驗。

3、制定課題研究方案。請專家指導。

4、研討、修改課題研究方案。

5、培訓實驗教師,組織教師學理論,學方案。

6、申請開題。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12月)

這個階段所做的工作是:

1、召開課題研究開題會,請專家對參與研究的教師進行輔導。

2、根據研究方案實驗教師制定個人階段研究計劃,啟動課題研究。圍繞課題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確立子課題,紮實開展課題研究。

3、定期做好階段性小結,研究階段性成果,撰寫研究論文,形成文字性材料。調控實驗進程,完善操作過程。

4、優化作業設計的原則和策略;並做好課題的中期彙報工作。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這個階段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整理課題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深入分析研究,撰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報告。

2、課題組成員展示課題研究成果。

3、籌備召開結題會,聘請上級主觀部門和有關專家聽取課題的彙報,接受專家評估。

六、課題組人員結構及分工:

七、預設的研究結果

(一)文本成果

1、課題研究報告。

2、教師教學論文集、課題沙龍錄象光盤或照片。

3、學生優秀作業設計集。

(二)實踐成果

1、佈置層次性作業,讓每一個學生體會成功的快樂,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2、注重學生的心理感受,學生自信心和各種能力得到培養。

3、合理選擇作業,實現“減負增效”。

4、教師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安排彈性而有效的作業的能力得到提升。

八、保證措施

1、人員保證: 領導重視,學校校長親自擔任課題組負責人,負責協調,組織,包括指導工作。並直接參與研究,本課題組選用教學工作認真,對待教學工作能夠任勞任願的教師承擔此次課題研究任務

2、時間保證:建立定期學習制度和定期研討制度,每月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教育理論,積極探討課題研究中遇到的問題。

3、經費保證:學校領導對開展該課題的實踐研究非常重視,提供一切資金保障,確保課題順利進行。

最後,祝願我們的課題研究工作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和指導下,在課題組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成效,爭取圓滿結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