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讀後感>國中生讀後感>

七年級讀後感:野火集讀後的感想

國中生讀後感 閲讀(3.15W)

在一口氣讀完有燎原之勢的《野火集》後,我肚中那潭遲疑與忐忑的苦水漸漸上漲,眼看漫過心臟,直抵脖頸,終於噴湧而出成了濃黑濃黑的墨水。而胸腔中藏着的那垛乾柴因為受潮也無法因“野火”而熊熊燃燒。

七年級讀後感:野火集讀後的感想

我不由得感到愧疚與自責,二十年前,《野火集》在台灣出版,創造了二十一天內再版二十四次的空前盛況。青年學生儼然人手一本,讀罷無不熱血沸騰。此去廿年,我問到的同齡人中讀過《野火集》的早就寥寥無幾。而我自己作為一個偶然讀到此書的青年學生,也再也沒有當年人彷彿嚐到了興奮劑的反應,筆尖流露的滿是苦楚與酸澀。

這大概是很不應該的,作為一名青年學生,甚至是一名新聞系的青年學生。但這恰恰正是原因所在。若你也是當代中國大陸有心學習新聞的一名青年學生,你會知道這種反應有多真實,一把二十年前白紙黑字做的“野火”根本逼不退你心中漲勢兇猛的惶惑的苦水。

那麼惶惑的苦水來自哪裏?來自於現實,更來自於理想。

這份理想就是不過剛纏繞了我一年的新聞理想。我記得接觸伊始,它分明讓我覺得“甜得穩妥”。新聞理想追求的“公平與正義比太陽還有光輝”;新聞理想讓你口不僅是你口,而是人民喉舌,讓你筆不再是你筆,而是社會公器;新聞理想讓整個社會越來越貼近自然,貼近真相,貼近人性與良知。我彷彿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實現人生價值的方向感與歸屬感,覺得幸福。

然而一年過去了,那穩妥的甜早已悄然變味。正如我的一名同學毅然對我説,大學畢業後就去美國,而且不會再選擇新聞了。當初正是我和她剛進新聞系便一起着手拆遷和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新聞調查,隨着調查日漸深入,她的家人頻繁來電警誡她不要再做下去了,“在中國做新聞調查下去就是死路一條”,這番説辭當然是錯的,新聞記者理所當然會承擔一定的職業風險,但還靠自己拿捏分寸。雖然諸如此類的話夠駭人聽聞,但我想這並不是促使她放棄新聞的原因。

龍應台在二十年前的台灣企圖用一把“野火”點亮新聞自由之路,而今天的中國依然存在難以驅逐的黑暗。於是有多少人的理想在所向披靡的現實面前虛弱了?有多少人在還未歷經黑暗之前因為惶惑而硬生生地把心頭那一星野火摁滅了?

最後,她告訴我,她是徹頭徹尾的悲觀主義者,或許新聞這條路不適合她,她沒有像我一樣崇高的追求,只求做到最真的自己就足夠了。但我想説,對自由、民主、公平、正義、的追求不是樂觀主義者或悲觀主義者的特權,而是人權。柏楊也説自己是徹頭徹尾的悲觀主義者,但他依然嬉笑怒罵。亦無關適合,權看夠不夠思想覺悟,有沒有種。新聞理想或許不像音樂理想那樣來源於興趣與天賦,而是來源於良知與責任。

於是又有人説,如果在這樣的現實中堅持理想,連生命和温飽都不能保障,那所謂的追求讓人情何以堪?我也不否認理想應該建立在生命與温飽之上,但你們為什麼不去相信這都會有的併為此奮鬥呢?

至於崇高,我是一點也沒有。我只有一腔還點不燃的理想。

我感到痛心與惶惑。我會等到苦水退盡。但願乾柴不會在其中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