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工作報告>辭職報告>

2022年互聯網發展趨勢報告

辭職報告 閲讀(1.69W)

2022年互聯網發展趨勢報告

互聯網始於1969年的美國,又稱因特網。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互聯網已經形成規模,互聯網應用走向多元化。下文是小編收集的關於20xx年互聯網趨勢發展報告,歡迎閲讀!

20xx年互聯網發展趨勢報告內容摘要

一、全球擁抱互聯網

(一)互聯網引領全球信息技術革命,各國積極推進戰略佈局

世界銀行《20xx年世界發展報告》指出:“隨着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我們正身處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信息技術革命進程之中,充分利用這一變革契機發揮數字紅利,建設更為繁華與包容的世界將成為可能”。繼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之後,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革命正席捲全球,加速向經濟社會各領域滲透融合,不斷催生新產品、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深刻改變着個人生活、企業生產、經濟運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互聯網的發展,也從消費領域持續向生產領域拓展,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驅動下,全球生產力正在經歷又一次質的飛躍。

互聯網成為拉動國家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早在20xx年,美國波士頓諮詢集團發表的《G20國家互聯網經濟》指出,20xx年G20國家的互聯網經濟平均佔GDP的4.1%,到20xx年這一比例將提升至5.3%。而據《G20國家互聯網發展研究報告》預測,20xx年英國、韓國、中國、歐盟、印度和美國的互聯網經濟1佔GDP比重將分別為12.4%、8%、6.9%、5.7%、5.6%和5.4%,在G20成員中居於前六位。而以互聯網經濟為重要組成部分與關鍵驅動要素的信息經濟,正成為拉動經濟增長和加速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動力,當前我國信息經濟尤為活躍。測算表明,20xx年中國信息經濟總量達到18.6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超過17.5%,顯着高於當年GDP增速,佔GDP的比重達到27.5%,同比提升1.4個百分點。中國信息經濟對GDP增長的貢獻不斷增加,20xx年中國信息經濟對GDP的貢獻已達到68.6%,接近甚至超越了某些發達國家的水平。

世界各國紛紛推出互聯網發展戰略,以釋放數字紅利。G20杭州會議上提出的《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明確指出,互聯網是支撐數字經濟的現代信息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先後發佈《聯邦雲計算戰略》、《支持數據驅動型創新的技術與政策》,及以接觸與合作為基調的互聯網國際戰略——《網絡空間戰略》等。德國出台《20xx-20xx數字化議程》旨在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強國,在變革中推動網絡普及、網絡安全和數字經濟發展。而美國提出的工業互聯網着力推進“互聯網+製造業”,德國提出的工業4.0着力推進“製造業+互聯網”,儘管二者路徑不同,但都以互聯網技術提高製造業發展水平為基本出發點。英國政府出台《20xx-20xx年數字經濟戰略》,旨在通過數字化創新來驅動社會經濟發展,聚焦實力並加速其在全球環境下的競爭力。墨西哥《國家數字化戰略20xx》目標定位是在20xx年將墨西哥發展成為拉美數字化的領先國家並達到OECD國家數字化平均水平。

中國政府高度注重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強調,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常態要有新動力,互聯網在這方面可以大有作為。20xx年以來,國務院發佈《“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明確了推進“互聯網+”,促進創業創新、協同製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務、高效物流、電子商務、便捷交通、綠色生態、人工智能等若干能形成新產業模式的重點領域發展目標任務,成為我國“互聯網+”頂層設計。

中國政府先後出台《關於深入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線上線下互動加快商貿流通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意見》、《關於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互聯網+便捷交通促進智能交通發展的實施意見》、《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開展信息惠民試點的實施方案》、《關於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等系列舉措,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中的優化配置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經濟社會各個領域之中,形成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二)互聯用户規模持續增長,普遍服務快速推進

全球互聯網進入中速發展期,互聯網用户規模實現平穩增長。縱觀全球互聯網發展歷程,總體可分為三個階段:20xx-20xx年發展迅猛,年增速保持在15%以上;20xx-20xx年快速增長,年增速降至10%以上;自20xx年之後,全球互聯網已進入中速增長期,年增速保持在7-9%3。據國際電聯統計,20xx年全球互聯網網民總規模已達34億,網絡滲透率達47.1%4。國際電聯提出的20xx年目標互聯網滲透率將要達到60%,仍存在較大發展空間。

寬帶接入成本明顯下降,互聯網普遍服務快速推進。全球互聯網發展呈三大梯隊,其中:北美、歐盟、澳大利亞為第一梯隊,拉丁美洲、中東地區為第二梯隊,亞洲和非洲暫居第三梯隊。為促進普遍、平等、可支付的互聯網服務發展,聯合國寬帶數字發展委員會將降低發展中國家寬帶接入成本、推進普遍服務確定為關鍵發展目標。目前全球共有140個國家發佈了國家寬帶戰略或行動計劃、推出普遍服務基金,並積極推進谷歌氣球、通信無人機、衞星通信等低成本廣覆蓋技術的成熟應用,全球寬帶接入價格持續明顯下降、網絡覆蓋大幅提升。全球移動寬帶接入價格在GNI的佔比由20xx年的9%下降至20xx年的5.5%5,其中欠發達國家地區最為突出,由20xx年的33%下降到20xx年的17%,固定寬帶接入價格約為移動寬帶的兩倍,GNI佔比保持同比持續下降。全球固定寬帶用户由20xx年的7.1億增長到20xx年的8.2億,移動寬帶用户由20xx年的19.5億增長到20xx年的32.3億。據國際電聯預計,今後四五年內將有約15億城市及遠郊地區人口受益於固定傳送設施的修建和移動網絡的覆蓋,享受到互聯網接入所帶來的便利。

(三)網絡流量保持高位增長,寬帶網絡部署提速

全球網絡流量迅猛增長,移動流量佔比持續提升。20xx年全球月數據流量已超過70EB,預計未來五年月數據流量將超過150EB,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3%。固定網絡流量在視頻等大流量業務牽引下保持穩步增長,年均複合增長率約20%。隨着LTE網絡在全球的加速部署,在視頻、直播等新興移動互聯網業務帶動下,源自移動終端的網絡流量增速預計將是源自固定終端數據流量的四倍,份額也將從20xx年的4%升至20xx年的14%,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50%。

全球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與光纖寬帶網絡覆蓋提速。

20xx年7月11日,聯合國寬帶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發表聲明,敦促全球政策制定者、私營部門和其他合作伙伴將寬帶基礎設施建設部署列為戰略之首,以加快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目前,全球共有140個國家發佈了國家寬帶戰略或行動計劃並加快實施。在寬帶戰略引導下,以LTE和光纖接入為引領的高速寬帶網絡發展迅猛。LTE成為歷史上部署最快的移動通信網絡,20xx年全球活躍4G網絡達428個,用户突破10億6,預計20xx年4G網絡市場份額將佔移動網絡的72%。固定寬帶接入技術中,光纖接入份額已迅速升至主導地位,20xx年第二季度佔比高達49.97%,市場份額持續加速上升,環比增幅達23%。

(四)產業發展路徑各具特色,領先者多領域佈局

美國聚焦技術與理念創新引領全球互聯網發展。在技術創新方面,美國長期引領核心技術研發,在集成電路、基礎軟件、智能終端、通信網絡、互聯網應用、信息處理挖掘等互聯網關鍵技術方面引領全球發展,先發優勢顯着,不斷掀起搜索引擎、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智能硬件、人工智能等領域創新技術浪潮。如人工智能方面,IBM早在1960年就持續投入研發力量,以人工智能下棋為重要標誌,其已完成從深藍到AlphaGo的能力躍升。操作系統方面,蘋果iOS引領終端產業全面進入多點觸控時代,並連同搭載其上的豐富移動應用開啟移動互聯網產業週期,谷歌Android開源創新則進一步緊密協同全球產業資源,引發移動互聯網產業爆炸性增長,並面向物聯網應用技術持續精簡升級。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先進技術領域,美國企業也均實現領先佈局。在產品創新方面,美國企業以理念創新引領產品創新,催生出社交應用、雲平台、UGC、分享經濟、浮空通信平台、無人汽車等互聯網領域幾乎全部關鍵平台型產品。以同類應用出現時間計算,美國在產品創新方面超越中國1-3年。

此外,美國巨頭企業積極多元拓展,快速搶佔技術產品先機。

美國企業通常在自有產品的基礎上,廣泛藉助研發、投資、收購等多種模式,快速佈局科技新興領域,搶佔技術創新制高點。如谷歌公司通過投資SpaceX、ExpectLabs、Jaunt、Airware等知名公司,同時收購Flextronics、Dropcam、Skybox等公司,快速構建產業服務生態,全面佈局人工智能、機器人、物聯網、VR/AR、空間技術、無人機等當前焦點科技創新領域。

中國互聯網企業聚焦“平台+生態”競爭,基於優勢平台型產品打造自有業務生態。一是以社交通信為核心的開放平台生態。如騰訊通過微信公眾平台、開放平台、微信支付等功能打造“微信生態體系”,着力人與服務的全面連接,構建以內容為主體的泛文娛產業生態。投資重點主要集中在泛文娛領域的遊戲和生活服務,並開始利用社交服務連接的排他性優勢逐步滲透各類商業和公共服務。二是以電商金融為核心的開放平台生態。如阿里巴巴以電商開放為中心,利用數據分享戰略、無線開放戰略等搭建“雲數據服務+電商+開發者”開放平台,積極向移動端應用發展,拓展金融、社交、物流、在線地圖、O2O等業務融合。投資圍繞泛文娛領域的文化娛樂體育方向、商業服務領域的電子商務及生活服務領域的本地生活和汽車交通等業務。三是以信息搜索為基礎的開放平台生態。如百度開放平台基於技術開放優勢,推動輕APP開放平台戰略和LBS平台化等戰略,依託搜索逐步形成應用分發、安全、金融、地圖、電商平台體系,着力打造以搜索為入口,流量為核心的閉環生態。投資主要集中在O2O和汽車交通領域,多數是為自家業務承載服務。此外,領先互聯網企業基於資金、技術、渠道優勢不斷拓展布局創新業務生態。

電商巨頭企業京東聚焦智能硬件創新,提供從資金、芯片、分發渠道、雲存儲到數據分析的一系列支撐,着力拓展新型業務生態。

與國際互聯網企業更注重通過技術創新與理念創新提升競爭優勢相比,中國互聯網企業在不斷夯實技術實力的同時,較多的聚焦於模式競爭,門檻相對較低,因而對通過概念炒作、營銷包裝、高額補貼等手段擴張用户方式用較大的依賴。在龐大互聯網用户規模的強力支撐下,中國互聯網企業躋身全球前列的數量不斷增加,其中市值目前在全球TOP20中的企業數量達到6個。

當前,全球互聯網領先企業基於優勢業務,持續推進產業垂直整合、跨界融合。一是延伸產業鏈控制能力,推進上下游垂直整合,打造協同業務體系。移動互聯網巨頭蘋果公司以iOS系統為核心,打造涵蓋應用服務、芯片設計、終端製造、雲平台等全要素產品體系。阿里巴巴着力電子商務業務,強化資金流、物流、數據流協同服務能力,佈局推出金融支付、菜鳥物流、阿里雲平台等創新業務,快速做大其產業實力。產業新貴樂視公司從其優勢在線視頻業務出發,研發推出智能電視、智能手機產品,並進一步向電影等內容產業進發,着力實現軟件、硬件、內容、服務一體化發展。二是發揮互聯網技術優勢,面向傳統產業加速跨界融合進程,拓展產業空間佈局。谷歌深度佈局互聯網汽車領域,其自動駕駛汽車已試行近百萬英里,變革汽車產業前景全球矚目。騰訊、阿里巴巴以數十億資金大規模補貼投入,全力搶佔互聯網交通出行業務領域,促成小桔科技與Uber中國合併。阿里巴巴推出阿里釘釘業務,聚焦企業市場服務企業辦工,同時研發推出淘工廠業務,服務中國眾多服務製造企業,高效助其發展柔性製造,精準滿足市場需求,推動智能製造快速落地。

(五)深度融合催生新模式,分享經濟成探索熱點

互聯網正加速向經濟社會各領域滲透融合,深刻改變基礎業務邏輯,不斷催生新產品、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

從技術創新層面看,互聯網以跨界融合突破為標誌,與製造、能源、材料、生物等技術加速交叉融合,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智能控制、人機交互、分佈式能源、生物芯片、生物傳感等領域交叉融合創新方興未艾,孕育工業互聯網、能源互聯網等新產品和新業態,引發多領域的系統性、羣體性突破。從應用創新層面看,互聯網使數據成為繼土地、資本、勞動之外的第四大生產要素,廣泛滲透到傳統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等各領域,促進產銷對接、優化產能利用。目前已衍生出柔性化生產、智能化製造、社會化營銷等新模式,湧現出互聯網金融、線上線下互動商務(O2O)、大數據應用等新服務,加速現代產業體系的演進重構。

分享經濟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資源,成為創新的新熱點。分享經濟的崛起催生了大量市場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根據調研公司CBInsights的數據,截至20xx年2月,全球價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私營公司有151家,其中有分享汽車的滴滴出行、Uber、Lyft、Olacabs、BlablaCar以及GrabTaxi,分享房屋的Airbnb、途家網,分享網絡存儲空間的Dropbox,分享開源軟件的Github,分享鄰里信息的Nextdoor,分享辦公空間的WeWork,分享醫生諮詢和預約的掛號網等。這些公司創業時間多數不到5年就達到上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的市場估值,而隨着分享領域的拓展以及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更多的巨無霸企業將接踵而來。據騰訊研究院統計,20xx年中國典型分享經濟初創企業數量達123家,私廚、股權眾籌分享逐步起步,C2C二手車平台、辦公共享快速增加,個人服務方面的分享經濟也大量湧現。

分享經濟正在快速向更廣闊領域擴展。汽車共享和房屋共享是分享經濟模式的兩大標杆,也是分享經濟最初的經濟模式。隨着分享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擴張,已經迅速滲透到金融、餐飲、空間、物流、教育、醫療、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和細分市場,並加速向農業、能源、生產、城市建設等更多領域擴張。Uber正將觸角伸向快遞行業,打造快遞服務平台,與時尚奢侈品、大型零售商合作運營,用户在完成網上購物下單後將由Uber提供配送服務。在美食共享方面,Eatwith聚焦祖傳美食的分享,Plenry推崇“以吃會友”,通過列出飯局主題和菜單,邀請陌生人來家裏聚會,以社交為主要目的。Feastly則是面向職業、半職業或者業餘愛好的廚師,列出菜單,讓客户付費享用家庭版的大餐。

二、移動應用步入平穩發展階段

(一)移動服務成為互聯網服務主體

傳統桌面互聯網應用服務已向移動互聯網全面遷移,從應用服務供給側數量看,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已漸成為主角。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移動應用監測平台數據顯示,截止20xx年10月全球主流應用商店移動應用累計數量7約為1234萬款,保持了年初以來每月新增約40萬款的增長勢頭。其中中國市場8中的移動應用累計數量超過887萬款,超越了在中國大陸註冊約472萬的網站數量,移動互聯網已成為互聯網業務提供的主角。

從應用服務消費側看,移動已成為重要業務領域的主流服務渠道。在電商領域,美國“黑色星期五”約36%的在線交易額來自移動端。中國阿里巴巴20xx年“雙11”促銷單日交易總額高達1207億元,其中無線交易額佔比高達81.87%。在搜索領域,20xx年穀歌在美國、日本等重要市場,用户通過移動端的搜索次數超過通過PC端服務。百度移動搜索月度活躍用户數達6.57億,移動地圖月度活躍用户數達3.02億,推動移動端營收佔比提升至53%。在社交領域,Facebook20xx年第一季度移動日活躍用户數量已達9.89億,同比上漲24%,移動端廣告營收已佔整體營收的79%。騰訊微信已快速發展為全球第二大移動即時通信應用,月活躍用户數約7億,移動端廣告營收佔比已達65%。

(二)全球移動互聯網增長步入平穩期

全球移動互聯網爆發式擴張浪潮退卻,驅動移動互聯網近年持續爆發式增長的全球人口紅利正快速消失,行業轉入平穩發展新階段。截止20xx年12月,全球手機用户規模接近71億人,佔總人口規模的98.3%10,移動用户基本已實現對全球人口的覆蓋,增速開始逼近人口自然增速。在20xx年全球34億互聯網用户中,移動互聯網用户約佔六成,至20xx年預計將僅以每年2%的增速增長,趨同於每年1.5%的人口自然增速。

移動智能終端出貨量增速大幅回落,全球進入個位數增長階段。全球移動智能終端出貨量在20xx、20xx連續兩年增長超過100%後快速回落。20xx年第一、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同比增長回落至0.2%左右,預計20xx全年出貨量達到15億部,同比增幅在5%左右12,成為首個智能手機出貨增幅為個位數的年份。中國20xx上半年國內手機市場累計出貨2.54億部,同比增長7.1%13,高於全球同期水平,但增速同樣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