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工作報告>調研報告>

縣鄉構建和諧社會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 閲讀(1.84W)

編者按:××××縣××鄉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科學發展觀,在短短几年中,創造出了“八步工作法”,形成了“××經驗”,做到了真正把人民羣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人民羣眾的利益作為第一考慮,把人民羣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人民羣眾的

縣鄉構建和諧社會調研報告

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實現了由“管壓型”向“服務型”的政府職能轉變。從而使××鄉由亂到治,政通人和,連續5年零上訪。為解讀“××現象”,國家行政學院、××市委組織部、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市委黨校、××行政學院的有關同志組成聯合調查組,於新年伊始,共赴××縣××,進行了實地調研。調研結果表明,“××經驗”具有方向性意義,值得借鑑、推廣。

由“不和諧”到“和諧”的××鄉

“九溝十樑四面坡,溝深坡陡懸崖多,往上望得草帽落,往下看得打哆嗦。”説的是大山深處的××××縣××鄉,它與四川省宣漢縣接壤,距縣城66公里,是國家貧困縣的特困鄉。該鄉交通不便,飲水困難,信息閉塞,自然災害頻繁,生產生活條件異常艱苦,是××縣位置最偏遠、經濟最貧窮的鄉之一。

5年前,由於多種原因,××鄉的羣眾普遍滋生不滿情緒,散(心散)———怨(怨氣)———亂(非理性行為)現象瀰漫民間。村民們認為鄉政府只收錢,不辦實事。於是上訪、打幹部、砸爛幹部摩托車的事時有發生。1997年,全鄉的農業税和統籌款只完成了60%,完成20%以下的有6個村。特別是1998年,在集中清查追收計劃生育、殯葬改革、國土、林業等罰款執法中,搞户户過關,全鄉30%左右的農户遭到處罰,罰款高的農户超過千元。在當時農民人均負擔達到140元左右的情況下,這一大規模的罰款行為激化了矛盾。發生數百農民聚集、以銃為號、圍攻鄉政府的事件。縣裏派出警力幫助維護秩序,竟有村民相約要炸燬山溝裏唯一的橋樑通道,以使警察進得去、出不來。最後,是縣領導去做化解工作才解了圍。鄉幹部脱離了險境,悶在屋內幾天不出門,茶飯不思,人心難聚。

××鄉黨委、政府一班人帶領全鄉人民經過卧薪嚐膽,艱苦創業,近5年來經濟社會發生顯著變化,黨羣幹羣關係根本好轉。連續5年零上訪,農村各項税費年年按時完成,羣眾自發地給鄉黨委、政府送有19面錦旗,立有兩塊“德政碑”。5年前,鄉村幹部到農民家,常常吃“閉門羹”,羣眾恨幹部、怕幹部,而現在羣眾盼幹部、親幹部,幹部下村,總是爭着往家裏請。興坪村村民廖華山曾與鄉政府鬧過對立,XX年鄉里籌資修建鄉中學時,他不但捐款300元,還把自己留下來準備養老的2萬元借給了政府。在給鄉黨委的一封信裏,他寫道:這2萬元“我兒子修房子、買車子時我都沒有借,現在借出來,和你們一起共度難關……”真可謂,黨羣幹羣魚水情深。

是什麼原因使一個邊遠偏僻、貧窮落後、幹羣關係緊張的特困鄉發生如此明顯變化?用鹿峒村一位時年65歲的老黨員李元生的話説:“以前是很難看到黨委書記到農民家,現在是黨羣之間接上了氣。”言簡意賅,含義深刻。在××鄉的羣眾座談會上,村民們給出了答案:是“八步工作法”改善了幹羣關係,是“八步工作法”促進了鄉村鉅變。在××縣、在××各地,人們把××鄉黨委、政府探索出的黨的基層組織踐行“三個代表”、堅持執政為民的以“八步工作法”為內核的經驗,稱為“××經驗”。

“八步工作法”產生的背景

“八步工作法”是××縣××鄉黨委、政府一班人為破解難題、走出困境,在實踐中探索的偉大創舉。而這種創舉,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中國農村社會轉型期多種原因交織而形成的,既有其產生的特殊性原因,也有帶普遍性的原因。

深刻反省,找準原因。首先是體制上的因素。如在鄉級財政體制問題上,××鄉財政負擔重,年剛性支出340多萬元,而本級財政收入僅達60多萬元。收入支出之間懸殊過大,財政缺口難以解決,鄉政府正常工作運轉存在問題,一些負擔轉嫁到農民身上,農民難以承受。其次,政策執行上的因素。在農村政策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鄉幹部主觀願望想為農民辦好事辦實事出實績,但又缺乏手段,不知怎樣服好務。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政策性計劃指標,催糧催款、刮宮引產,強制性建設骨幹產業基地。經濟上不尊重農民的生產經營自主權,政治上不尊重農民的民主權利,事事代替農民作主,使農民利益受到侵害。第三,領導方式和領導作風上的因素。不少幹部從傳統的思維定勢出發,對廣大羣眾採取“管壓”式的簡單行政命令和強制干預。一些幹部官僚主義嚴重,不深入民間瞭解民情,在村民面前擺架子、耍威風、好吃喝,引起農民反感。第四,教育引導不到位的因素。不××展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忽視教育引領羣眾的工作,導致農民對一些政策法規不理解,把一切問題都歸咎於基層幹部。

重樹形象,尋求切入點。找準了原因,弄清了癥結,××鄉黨委、政府一班人敢於直面現實,勇於自我剖析,重樹形象,為尋求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和路徑,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首先,凝聚人心,高揚旗幟。在大家情緒低落、精神不振之時,××鄉黨委書記李紅彬率先提出了“頭要昂起來,腰要挺起來,勁要鼓起來,正氣要樹起來,精神要振作起來,工作要幹起來”的響亮口號。喚醒大家的黨員意識、責任意識、執政意識。

其次,轉變觀念,變“官本位”為“民本位”。為了打破僵局,××鄉黨政領導班子立下了“重事業如山當好領頭雁,淡名利如水甘為孺子牛”的座右銘,××展了“鄉村幹部進萬家”活動,發放近萬份徵求民意表。領導幹部“家訪”,變羣眾上訪為領導下訪,以真情去融化黨羣、幹羣之間的“堅冰”,從而化解民怨。

其三,找準切入點,探索新的工作機制與體制。老辦法不能用了,只有創新。××鄉的幹部們積極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工作機制與體制。他們將突破口選在速辦一件羣眾急需辦又能辦好的事上,那就是修建雙河口大橋,取信於民。

當時,××鄉4個村數千名羣眾進出都要經過“雙河口”,由於沒有橋,給羣眾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曾經有5個學生1個成人因過河淹死。幾屆班子都醖釀過修橋,但因幹羣不一心,遲遲沒有落實。1998年12月,鄉黨委牽頭,4個村推薦組成了“雙河口大橋建設領導小組”,通過一再找技術人員規劃、測設和預算,每人需集資35元。方案出台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一是少數羣眾不願集資;二是不少羣眾有顧慮,“修橋是假,幹部想撈油水是真”。負責此項工程的鄉村幹部的積極性大為受挫,都不願幹了。面對難題,鄉黨委做出果斷決定,調整了建橋領導小組,由建橋後直接受益的4個村各推薦1名羣眾代表加入領導小組,分別擔任會計、出納、保管、工程質監;幹部不管錢不管賬不管物,只負責組織修橋的具體事務;建橋方案交由羣眾討論公決。通過這樣的方式,吸納羣眾也參與到決策、管理和監督中,結果95%的羣眾同意此方案。大橋竣工後,建橋領導小組將結餘的34695.4元按每人9.4元如數退給了羣眾。羣眾説:“這9.4元,買回了我們的心啊!”

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和基層黨建工作的推動。自1998年以來,由中共××市委組織部、民政局牽頭協調,大力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加快了村務公××和民主管理進程。農村“一事一議”決策村務等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和普遍推行,為“八步工作法”的產生,提供了直接的政策導向。基層黨的建設的創造性實踐為“××經驗”的提升提供了契機。在“三講”教育中,××市委嚴格落實了市級領導幹部和部門聯繫村的制度,市裏不少領導常到××縣調研,體察民情,聯繫基層。市委組織部對口聯繫××縣。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馬儒沛同志更是多次深入××縣鄉鎮指導工作。XX年,××市委在全市××展了“以轉變思維方式、工作方式和領導方式,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為內容的“三轉一推”活動,上萬名機關幹部進村入户解難事、幹實事、辦好事,加快了基層幹部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角色轉換的進程。

正是由於上述時代背景與環境因素的影響,特別是××鄉黨委、政府一班人真抓實幹、艱苦奮鬥、善於創新,從而創造出了以“八步工作法”為內核的“××經驗”。

“八步工作法”的時代內涵

“八步工作法”起源於1999年修建雙河口大橋。此後,在“全鄉公路建設大會戰”、興辦“萬人飲水工程”、新修××初級中學等工作中形成、發展與完善,最終形成一種機制。它順應時代的要求,藴含着豐富而深刻的時代內涵。

“八步工作法”的內容。凡涉及村級經濟發展規劃、村級財務預決算、村內興辦公益事業、重點項目和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要通過八個程序,即:第一步,深入調查收集民意,弄清大多數羣眾希望辦什麼。第二步,召××黨員幹部和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形成初步方案。第三步,宣傳發動統一思想,徵求羣眾對初步方案的意見,爭取最大多數人的理解和支持。第四步,民主討論確定方案。多次召××黨員幹部和村民代表會議,根據羣眾的意見修正完善方案,推選工程建設財務管理領導小組人選,人選中普通羣眾必須達到50%以上。第五步,户户簽字進行公決。贊同率達到85%以上才予以實施。第六步,分解工程落實到户。第七步,村民小組組織實施。第八步,竣工結算張榜公佈。工程竣工後,由羣眾財務管理小組清算財務,多退少補,並張榜公佈,每個羣眾均可隨時查賬。

“八步工作法”的程序和要件。“八步工作法”,最基本的程序是:深入調研、集思廣益、全民公決、陽光作業。具體而言,深入調研就是要聽取民意、討論民意、善解民意,弄清大多數羣眾需要辦什麼,希望幹部做什麼;集思廣益就是為羣眾辦實事的決策方案必須經過從上到下、從下到上、上下聯動、多次反覆,廣泛吸取民智才形成方案;全民公決就是民主決策,大多數羣眾意見一致,形成公決意見書,户户簽字進行公決,贊同率超過85%以上方可實施;陽光作業就是從工程××始到結束,羣眾全程參與,接受羣眾監督。對所有涉及錢物的事情都以公××、公平、公正的方式進行,在“全”、“真”、“常”字上做文章,確保“亮政”的全面性、真實性和經常性。

最基本的要件是:羣眾代表全程參加,實行民主管理;羣眾代表管賬管物管錢,實行民主理財。

“八步工作法”的實踐效果

“××經驗”結碩果,鄉村面貌換新顏。“八步工作法”實施的短短几年來,從根本上解決了山區羣眾多年來的行路難、飲水難、通話難、照明難、上學難、看病難等問題。××鄉黨委、政府敢於從羣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善於從羣眾最需要的事情辦起。“現在的幹部大家都喜歡,把他們當成自家人。因為靠‘八步工作法’,件件事都辦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大碧村村民趙樂均如是説。XX年,鄉黨委、政府應用“八步工作法”組織羣眾、共謀發展,發動300餘名黨員帶領600多個農户,投資90多萬元進行結構調整,培育畜牧支持產業。目前,長毛兔已發展10萬隻,建立起山羊良繁場,實施滾動發展,極大地增加了農民收入。

民主理念得到落實,執政能力獲得提高。××鄉黨委、政府真正確立了“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樹立了正確的權力觀、羣眾觀和政績觀。首先實現了從“執政就是管你”向“執政就是服務”的轉變,建立“讓幹部經常受教育,使羣眾長期得實惠”的“八步工作法”長效工作機制,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其次,堅持了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羣眾觀點、羣眾路線和羣眾方法,牢固樹立了人民羣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最後,樹立了重實幹、求實效、創實績的政績觀。××鄉黨委、政府不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數字工程”,而是正如××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馬儒沛所説,把執政為民的理念落實到了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之中。在“全鄉公路建設大會戰”的第一年,平均每位鄉村幹部穿破了6雙膠鞋,他們總結説:“農村工作沒得巧,深入一線是法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近幾年,××鄉黨委、政府運用“八步工作法”,增強了凝聚力和戰鬥力,着力培養了幹部幹實事、解難事的能力,提高了幹部能幹事、會幹事、幹成事的水平。特別是在“12·23”井噴事件和兩百年一遇的“9·4”洪災災後理賠工作中,通過實施民主管理、分類救濟的機制,嚴格按照實地查實、鄉村幹部初審、羣眾大會公佈、張榜公示、災民簽收的程序,最大限度地維護了受災羣眾的利益,保持了災區的穩定。

實現農民當家作主,形成社會和諧氛圍。××鄉由亂而治、由不和諧到和諧,“八步工作法”起了關鍵的作用,正如××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黃鎮東指出的,××鄉最可貴、最成功的一點,就是找到了為羣眾辦成好事的辦法———“八步工作法”,××鄉黨委、政府通過羣眾的事情依靠羣眾自己來辦,並且在辦好事的過程中密切與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營造了和諧的社會氛圍。在黨羣幹羣關係方面,它把黨委的意圖和羣眾的意願有機統一了起來,把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人翁地位還給了農民,“該做什麼,應該怎麼做,要由羣眾説了算”。通過幹部和羣眾商量着辦事,實現了羣眾當家作主。特別是通過民主理財,有效地加強了民主監督的力度,“幹羣之間也就有了誠心”。在羣眾與羣眾之間的關係方面,“八步工作法”通過全民公決,能夠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羣眾的利益,並通過程序化的方式引導羣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要求、解決利益矛盾,形成了農民羣眾之間利益協調和諧的機制。如該鄉非元村地勢險峻,修路24.8公里,是全鄉最長的村路。公路路線的走向如何,各村民小組爭執不下,鄉里組織共召××了7次羣眾大會,設定了三道方案,最後“兩頭趕中間,26個轉盤轉上山”的方案獲得了所有村民的贊同,紛紛在公決書上籤了字。公路竣工後,老百姓自發地立了一塊德政碑:排憂解難公僕顯身手,劈山斬礙人民立頭功。

“××經驗”可以説是中國西部特困農村的農民在新世紀之初當家作主的生動實踐。隨着時間的推移,它的指導作用將會進一步顯示出來。它對治國理政,對21世紀頭20年這一關鍵時期,特別是對“矛盾凸現期”諸多問題的預防和解決,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它為建設服務型政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成功而有益的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