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工作計劃>教師工作計劃>

跟崗教師返崗實踐計劃(精選3篇)

教師工作計劃 閲讀(1.72W)

跟崗教師返崗實踐計劃 篇1

20xx年7月16日至25日,我滿懷熱情的來到了有美麗的海濱城市,來到了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xx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熱情的期望與渴盼,欣喜的加入到20xx年山東省高職高專骨幹教師培訓班的學習生活中來。雖然只有九天的培訓,但也正是因為這短短几天,讓我深感收穫巨大,受益終身,感受到了自身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自覺地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以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的需要。

跟崗教師返崗實踐計劃(精選3篇)

此次我們的學習地點是xx職業技術學院,現有西校區(xx市黃島區)、南校區(xx市市南區)和中校區(xx市市北區)三個校區,佔地54萬平方米,教職工749人,全日制高職在校生9690人,每年完成各類培訓近20萬人時。設有海爾學院(機電學院)、軟件與服務外包學院(信息學院)、生物與化工學院(藍色工程學院)、旅遊學院、商學院、教育學院、藝術學院7個二級學院。與海爾集團等201家知名企業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216個。在新加坡、韓國、日本開闢20個海外實訓基地。擁有法國、新加坡、日本、韓國、新西蘭5個海外校友會。經過近幾年的艱苦創業和改革創新,xx職業學院在xx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先後成為山東省骨幹示範性職業技術學院、首屆“中國職業教育傑出校長”獲得院校、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首批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榮獲第六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國家級二等獎2項,省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學校優美的環境,以及學校為了此次培訓也做出了巨大的付出,這也才使得我們有了很好的條件能好好接受和吸納知識。此次培訓主要以專題講座、交流探討等多種形式進行,老師們淵博的知識、精湛的技能水平、嚴謹的治學態度,深深感染了我們每一位學員,激勵着我們往更高的知識水平努力進發。通過大師們的言傳身教,我瞭解了很多本專業領域的新理念新知識,開拓了眼界,也很好的提高了自身的專業水平。

學習期間,天氣一直較為涼爽,為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一回想這段時間裏能聆聽各位專家、教授的報告,專業教師的講解,以及這幾天的點點滴滴,讓我感受到了專業知識和團隊協作的的重要性。學習期間分別聽取了孟憲思,王澤輝,嶽曉泉等專家的不同風格、別具精彩的報告,收益頗多。可以説,每一天都聽到不同類型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的啟迪。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受益匪淺、感想頗深。他們的講座為我今後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現根據幾天的學習感悟,總結如下:

一、 教育觀念的更新

第一天,是孟憲思院長關於職業教育的新理念及改革發展趨勢的精彩報告,在報告中給我們傳播了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使我們耳目一新。我意識到了職業教育課堂改革必要性,要打破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觀念,現在的課堂設計要以工作過程為主線,讓學生置身於工作流程中,提前適應將來的工作崗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的作用,突出學生技能的培養。此次培訓更新了我的教育思想,為我以後的教學工作起到了一個很好的指導作用,但也促進我不斷的思考:作為職業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對我們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尤其是自身頂崗工作能力的提高方面,我們要下大辛苦去做的事還有很多!

二、 專業技能的`提高

九天的時間,我們主要學習了用3d軟件製作室內效果圖的方法和利用軟件製作動畫的技術。幾位專業課老師精彩到位的講解、耐心細緻的輔導,都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們無論在專業知識和技能上都有了巨大的提高。尤其是曹磊老師將他個人豐富的實戰經驗恰當的融入教學中,使我們從工作流程角度有了清晰的認識,再配合上對軟件基礎操作的詳細介紹,幫助我們從縱深和橫向兩個維度建立了飽滿的知識體系,在此要再一次對他們一個月的全心付出表示感謝!

三、 同行交流

這次參加培訓的老師們都是來自全省各市的一線骨幹教師,九天共同的學習生活,已經使我們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學校不但為我們提供了好的學習環境,也為我們學員之間交流討論提供了很多寶貴的機會。課程其中,穿插了一下午的拓展訓練,班車帶我們到達讓人嚮往的金沙灘,拓展訓練讓我們彼此間由陌生到熟悉,由沉默到微笑示意,由孤立無援到成羣結隊,甚至有了默契,或者友誼。便感謝這樣的海邊陽光,讓我們放下原來的自己,全新的環境好像讓每個人更容易放鬆,更容易呼吸。

通過交流和討論活動,我們獲得了很多教育教學管理方面的成功經驗,拓寬了自己的視野!通過學校組織的拓展訓練,使我們更深刻的理解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將在藝術設計學院和兄弟學校學到的新理念、好方法帶回學校,及時地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出謀獻策。

很感謝學院給我這次培訓的機會,也感謝xx職業技術學院以及諸位優秀的老師,讓我這一趟培訓收穫滿載。“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作為骨幹教師培訓對象,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做一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使自己具有所教學科知識方面的前瞻性。這樣,才能培養出新時期“發現型、發明型、創造型、創新型”的學生。學習是我自身提高政治思想素質、補充更新專業知識的最好途徑,我將用終身學習來引領自己的專業成長,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實際上我想這次學習帶給我的影響與體會絕不是這短短的兩頁紙可以涵蓋的,有更多的東西是需要我抓緊時間去整理、去體會,然後用最快的速度付諸行動,更好的幫助學生學習好專業知識。 我想這才是對學校、對老師最好的回報!

跟崗教師返崗實踐計劃 篇2

為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發揮先進典型示範帶動作用,樹立一批師德高尚、敬業愛生、樂於奉獻的先進人物,激發廣大教職工立足崗位,爭創一流業績的工作熱情,推進我校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經學校黨政工聯席會議研究,決定在今年教師節期間,開展對20__-20__學年度的優秀團隊和先進個人表彰等系列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表彰類型

1、先進個人: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崗位能手、教科研先進個人

2、優秀團隊:教學管理系部、學生管理系部、招生就業管理系部、綜合管理系部、優秀教學團隊

二、推薦方式

1、個人表彰:

(1)優秀教育工作者:由教學系部、__大學、__路校區、行政與後勤部門分別根據教職工德、能、勤、績情況擇優推薦(推薦比例為5%)。

(2)優秀班主任:由學生科根據班主任教師本人工作業績情況擇優推薦(全日制在校班級推薦比例10%;實習、社區、開放大學班級推薦比例為5%)。

(江寧區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推薦人選由學校在上述被推薦人選中遴選產生)

(3)教科研先進個人:由教研科根據教師本人工作業績情況擇優推薦(根據教科研先進個人評比標準推薦,推薦人數≤10)。

(3)崗位能手:由雙創中心、教務科、學生科根據20__-20__學年教師本人或輔導學生參加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信息化大賽、教學大賽、班主任基本功大賽獲得省級二等獎及以上情況推薦。(按獲獎實際人數推薦)(雙創中心牽頭組織)

2、團隊表彰:

(1)教學管理、學生管理、招生與就業系部分別由教務科、學生科、招就科對系部情況進行考核排名後推薦;綜合管理系部由學校督導室牽頭,根據系部考核綜合排名情況確定。

(2)優秀教學團隊:由教務科組織各學科(專業)中心組或教研組根據學校優秀教學團隊標準自主申報,學校組織集中評審後確定。

三、上報要求

1、上報時間:各相關部門優秀團隊和個人推薦情況、優秀教學團隊申報材料在20__年6月22日前將報黨政辦502室。

2、材料要求:

(1)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申報表及申報人員彙總表由學校統一提供,申報者須提供1000左右的先進事蹟材料;其他表彰類型的申報表和申報情況彙總表由牽頭部門自行設計、填寫,申報表和申報彙總表設計時一定要能反映申報者的業績。

(2)各類型表彰申報材料紙質稿、電子稿須同時上報。

跟崗教師返崗實踐計劃 篇3

做好學生家訪工作,是每一位教師更好掌握學生情況,進行雙向管理,開展班務工作,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所在。因此每學期我都利用空餘時間,對學生進行家訪活動。

今年,在家訪中,我要堅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目的明確。

家訪內容真實具體。我所教的一、一班,及時向家長反映學生情況,爭取家長的配合,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得以結合起來,搞好教育工作。

第二,注重過程。

首先,選擇適當的家訪時間。比如學生生病在家,學生取得成績時,後進生稍有進步時,學校家長遇到困難時,以及學生犯了嚴重錯誤時進行家訪。

其次,全面瞭解學生。對學生要推心置腹,相互理解,及時注意信息反饋。家訪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要注意家訪的持續性。同時,家訪的學生對象要分為重點和一般兩種,根據情況適當掌握、區分。

最後,家長、教師、學生在一種温和、平等、輕鬆的氣氛中“三方對話”,使學生接受教育,既可增強師生之間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慮,同時可以給學生講話的機會,有利於消除消極因素,保證意見的準確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實性。

第三,注重實際

加強自我約束,做到言出必行。家訪時的內容必須要體現在實際的工作中,確保家訪的真實性,切實可行性,真正實現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結合,使兩者得以配合協調。同時,及時總結,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樹立榜樣,真正做到言傳身教,為人師表。

第四、注意問題

在家訪中,不告狀出氣,不諷刺挖苦學生,不為己徇私,不訪後了事,家訪後,及時瞭解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分析學生反應,掌握好再教育的時機。當學生在學習或其它方面有了成績後,及時進行回訪。

家訪是一項社會性的工作,如何更好地做好家訪工作將成為新時期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將不斷根據實際的需要,想方設法,在工作中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真正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實現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