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工作計劃>教學工作計劃>

七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精選3篇)

教學工作計劃 閲讀(3.11K)

七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 篇1

音樂藝術有着豐富的內涵與外延,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藝術形式。由於年齡特徵、個性差異、知識層次等因素的制約,學生對音樂的喜好千差萬別。在教學中,教師不應將音樂教育只侷限在於“知識”、“學科”等狹窄的範疇內來理解,而應把“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獲得充分發展”的價值視為根本,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素質教育的思想。丟掉傳統教育中教師的絕對權威,洞悉學生的興趣愛好,瞭解他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並針對他們的興趣愛好找準教學的切入口,因勢利導。

七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精選3篇)

一、學生現狀的分析

努力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讓全校的學生,對音樂感興趣,素質較好的佔很大一部分,但是有不少學生對音樂不感興趣,上課精為不集中,面對這樣的情況,作為教師一定要發揮藝術學科的優勢,使學生參與進來。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七年級教材內容為歌曲演唱——《渴望春天》、《國歌》、《關三疊》、《江河萬古流》、《鄉村花園》、《送別》;欣賞各方面的相關音樂內容;同時能主動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並進行簡單評價。

七年級級,以唱歌為主,輔以欣賞,分六個單元,其中複習考試2課時,機動1課時,實際授課16課時。

三、教學目標分析

1、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指導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教育和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之中。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

2、啟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意識,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3、增強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具有獨立視唱簡單樂譜的能力。

4、瞭解我國各民族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激發學生熱愛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瞭解外國優秀音樂作品,擴大視野,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音樂鑑賞的能力。

四、 全學期教學的總目標

1、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樂於參與音樂活動。

2、培養音樂感受與鑑賞能力。

3、培養表現音樂的能力。

4、培養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

5、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五、教學措施

1、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

2、注意音樂教學各領域只的有機聯繫。

3、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

4、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係。

5、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6、因地制宜實施《標準》。

六、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 2課時

第二單元 2課時

第三單元 3課時

第四單元 3課時

第五單元 2課時

第六單元 2課時

機動與考試 2課時

全學期共16課時。

七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 篇2

七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國中的音樂學習有了一定的瞭解,加深了他們對音樂的濃厚興趣,而且他們樂於參與各項音樂活動,特別是一些動手、需要合作完成的音樂內容會比較感興趣,但由於他們年紀小,對音樂內容的理解還需要加強。因此,對七年級的學生應該使他們對音樂的興趣繼續保持,同時引導他們加強音樂思維,體驗音樂帶來的美感。

第一單元:進行曲是學生自幼接觸最多的重要的音樂體裁之一,進行曲以及具有進行曲風格的音樂,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學生易於接受並因此而增長學習興趣。本單元一共用三課時,第一課時學唱歌曲《一二三四歌》,第二課時複習歌曲《一二三四歌》,欣賞《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拉德茨基進行曲》,瞭解進行曲的特點,第三課時《婚禮進行曲》《葬禮進行曲》瞭解作曲家瓦格納和肖邦,進行單元複習。

第二單元:當今,電視電影與人們的文化生活緊密相連。本單元所精選的都是近三十年間在本國或世界上獲得很高獎勵項的中外影視作品。本單元一共用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學唱《長江之歌》學習音樂知識——旋律,完成實踐與創造第一題和學習評價第一題,第二課時欣賞《辛德勒的名單》《伴隨着你》完成實踐與創造二三四題。第三課時欣賞《穿越竹林》完成實踐與創造第五題。

第三單元:繼七年級上冊《草原牧歌》單元介紹蒙古族民間音樂,特別是長調音樂之後,本單元將集中介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音樂文化。本單元一共用三課時。第一課時學唱歌曲《青春舞曲》,結合實踐與創造的第一題及“學習評價”第一組學習活動。第二課欣賞《我的金色阿勒泰》和《賽乃姆》結合實踐與創造二三題組織學習活動。第三課時欣賞《陽光照耀着塔什庫爾幹》,結合實踐與創造第五題組織學習活動。

第四單元:美洲音樂是世界民族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單元的選編內容是學習、感受、體驗美洲音樂,重點是美國以南直到美洲最南端的廣大地區。本單元一共用三課時。第一課時學唱歌曲《紅河谷》,完成實踐與創造第一題及學習評價第一題,第二課時欣賞歌曲《拉庫卡拉查》,學習變奏曲式。第三課時欣賞《凱皮拉的小火車》和《化裝舞會》學習自然小調音階。

第五單元:繼七年級上冊勞動號子的學習之後,本單元將繼續介紹《無錫景》、《沂蒙山小調》、《小放牛》等四首適合中學生學習的小調歌曲。本單元一共用三課時。第一課時學唱歌曲《無錫景》、《沂蒙山小調》學習小調知識。第二課時欣賞《一根竹杆容易彎》,完成實踐與創造第二四題。

七年級下冊音樂教學計劃 篇3

一、 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剛剛跨進中學的校門,在課前準備、課堂學習、課後複習等方面都沒有充分的認識,音樂知識、技能技巧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如:部分學生仍然不能按要求準備好上課用的物品,個別學生上課不帶豎笛;演唱歌曲時表現力不夠;不會用正確的方法演唱歌曲;識別音樂作品的能力較差;個別學生不會演奏豎笛等等。這些方面在本學期都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二、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主要有以下特點:

1、 歌曲的選編力求着眼於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和風格的多樣化。

3、 欣賞內容豐富,覆蓋面廣,基本按體裁形式編排。 音樂知識的使用為原則,對某些樂理知識的概念和用法力求採用更加明瞭易懂的解釋。

4、 思考和練習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啟發學生的參與意識。

三、 教學措施

1、 唱歌教學是培養學生音樂興趣與音樂表現能力的有效

手段。在唱歌教學方面,首先要對學生進行藝術形象的感染,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情操的陶冶。其次,要抓住學生的歌唱技巧,讓學生學會用氣息支持發聲的歌唱方法。

2、 欣賞教學是培養學生音樂感受,欣賞和審美能力的有效手段。欣賞教學應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良好的欣賞習慣,逐步掌握欣賞音樂的方法。教學中要以聽賞為主,教師的講解提示力求簡明、準確 富餘啟發性。

3、 器樂教學是學生學習音樂的途徑之一,教學中要體現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注意同唱歌、欣賞、識譜等內容的配合。

4、 識譜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知識融入音樂實踐中學習,既要避免單純的知識教學,機械的技能訓練,又要適當注意自身體系的循序漸進內容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