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彙報體會>工作彙報>

扶貧辦農民工轉移培訓情況彙報大綱

工作彙報 閲讀(1.24W)

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開展農民工轉移培訓工作,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關鍵所在,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扶貧辦農民工轉移培訓情況彙報,歡迎大家閲讀。

扶貧辦農民工轉移培訓情況彙報大綱

扶貧辦農民工轉移培訓情況彙報一

根據蒙府辦明電[20xx]89號文件要求,**縣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xx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社會經濟發展大局,按照**縣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以“培養新農民、新農村”為己任,堅持體制和機制創新,緊緊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充分挖掘和利用職教資源,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全民創業為目標,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農民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和促進我縣農村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我辦農民工轉移培訓基地建於**縣農廣校,於xx年起每年承擔400名培訓任務,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以提高農民工就業能力為宗旨,以信息為導向,以服務為保障,以就業為目的,以政策創新為動力。充分發揮師資、設備、教材優勢,真抓實幹,認真實施農民工轉移培訓項目。20xx年共培訓農民工458名,超額完成州扶貧辦下達任務數400名的114.5%。其中,製鞋針車工27名,磨礦工175名,築路工90名,餐廳賓館服務員120名,大棚蔬菜栽培46名。轉移401名。獲得職業技能資格證書124名。省外輸出22名,省內輸出379名。轉移就業率達87.6%,實現勞務收入382萬元。分別輸送到福建省泉州正原製鞋有限公司、**縣礦冶公司、雲南省路橋蒙新高速公路指揮部、**縣奔牛酒店、**縣美時美客餐廳、**縣草壩鎮果蔬協會,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

20xx年培訓目標是:培訓農民工800人,其中引導性培訓300人,職業技能培訓500人。轉移就業750人以上。截止6月10日,共組織農民工培訓1期,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62人,為目標任務800人的0.78%,轉移就業53人,轉移就業率為85.5%。培訓專業主要是客房服務、餐廳服務等專業,培訓人員安置在**源鴻酒店、啊羅烤雞店等。

二、主要做法

1、成立培訓部。抽調工作經驗豐富的教師成立培訓部,農廣校校長親自抓,具體負責農民工轉移培訓工作。形成了工作有專人負責、部門相互協調配合,齊抓共管的局面。

2、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開展農民工轉移培訓工作,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關鍵所在,是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將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農民增收、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我們必須從貫徹“xxxx”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政治高度,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加強農民工轉移培訓工作,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重要性。為了統一廣大教師的思想,提高認識,認真學習了中央、省、州、縣有關文件及會議精神,進一步統一思想,為今後全面開展農民工轉移培訓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落實目標,明確責任。根據《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實施方案》等文件的要求,結合實際情況,將每年的轉移培訓任務分解落實到每位教師聯糸的鄉鎮農技服務中心,實行專人負責制,確保農民工培訓順利進行。

4、廣泛宣傳,形成輿論。利用光碟、各種會議、羣團組織廣泛宣傳農民工轉移培訓政策、措施,進行了正確引導,既讓全縣中青年農民知道參加農民工轉移培訓的好處,推薦就業的安全性,又瞭解農民工轉移培訓的崗位、就業去向,激發了農村青年自願參加學習,勇於外出創業,增收致富。

5、切實為農村剩餘勞動力排憂解難。積極建立初級職業技能培訓點,解決他們的交通食宿問題,方便羣眾參加培訓,免收培訓費,補助生活費及路費。

6、採取訂單式培訓。**縣農廣校先後與福建泉州正原製鞋有限公司、助樂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的一些企業等簽訂協議,根據企業的用工需求,輸送培訓合格的員工到廠工作.

7、整合力量,狠抓培訓。通過多種方式,加大對農民工轉移培訓力度。學校與企業聯合,圍繞培訓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做好文章,科學設置專業,開辦不同崗位的培訓班,大力開展農民工轉移培訓。

扶貧辦農民工轉移培訓情況彙報二

近年來,我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按照中央和市的要求,堅持正確領導,狠抓部門配合,狠抓責任落實,同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短期職業技能培訓為重點,明確工作目標,制定工作措施,強化基地認定,實行培訓就業一條龍服務,大力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努力提高農民工轉崗就業率,使農民務工收入穩步增加。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農村智力更新情況

(一)基本情況:我縣位於四川盆地東南部,××市西部,距××110公里,境內資源豐富,是全國著名的“生態示範縣”、國家級旅遊縣、國家級產糧大縣,素有“××之鄉”、“××之鄉”的美譽。全縣設24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轄242個行政村,幅員面積1389.4平方公里。總人口92萬,其中農業人口76萬人,農村勞動力40.2萬人,耕地面積42488公頃。近年來,我縣大力實施科教興縣戰略,不斷提升科技在農業經濟中的支撐作用,先後曾開展了綠色證書培訓、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農業人才知識更新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農業科技入户、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等工程,着重對農村勞動力進行技能、技術培訓,依靠科技,培育特色,農業農村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20xx年,實現農業增加值13.7億元,比上年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3483元,增長11.7%,糧食總產量達47.3萬噸,農業科技貢獻率達48.8%。

(二)文化結構:我縣農村人口76萬人,其中男性41.8萬人,女性35.2萬人,男女性別比約為1.2:1;大專以上學歷3026人,佔農村勞動力的0.8%;中專及高中學歷55074人,佔13.7%;國中文化218286人,佔54.3%;國小及以下文化125614人,佔31.2%;開展綠色證書培訓工程培訓人、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120xx人、農業人才知識更新培訓1620、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20686人、實施農業科技入户20xx户、新型農民科技培訓5000人。

(三)年齡結構:我縣農村勞動力16歲-30歲12.9萬人,佔32.1%;31-45歲15萬人,佔37.4%;45歲以上12.3萬人,佔30.5%。

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情況

(一)項目實施情況

1.勞動力資源狀況

我縣總人口92萬人,農業人口76萬,農村勞動力40.2萬人。至目前止,我縣通過內轉外輸共轉移就業農村勞動力20.8萬人,佔農村總勞力的51.8%。留在農業的勞動力19.4萬人,佔總勞力的48.2%。而留在農業的19.4萬勞動力中扣除直接從事農業生產所需勞動力,我縣還有約10萬人亟待轉移就業。

2.項目完成情況

到目前止我縣已轉移農村勞動力20.8萬人,培訓農村勞動力20686人,轉移就業19774人,轉移就業率95.6%,其中20xx年培訓10744人,轉移就業10421人;20xx年培訓農村勞動力9946人,轉移就業9353人。我縣通過公平公正的招標方式認定定點培訓機構35所,兩年來共舉辦培訓班371期,培訓專業有:汽車駕駛員、焊工、車工、縫紉工、採礦工、計算機操作員等25個專業。

(二)主要做法

按照“抓培訓、強素質,重輸出、增收入”的思路,堅持“政府推動、市場運作、部門服務、農民受益”的原則,提高轉移意識,優化就業環境,實行積極的轉移就業政策,推動農村勞動力多渠道、大規模轉移,實現多層次、寬領域就業,推進農村勞動力就業結構調整,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1.強化組織領導、部門聯動

我縣縣委、政府十分重視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把它作為全縣“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從領導、政策、資金、項目加大力度,成立了大足縣勞務開發領導小組,由縣長親自掛帥,農業局、財政局、農辦、勞動保障局、教委、科技局、建設局等為成員單位,下設辦公室於農業局。各街鎮鄉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班子和工作機構,配備得力人員,負責此項工作。同時,在村上設立了信息聯絡點,負責信息收集和反饋,初步建立了縣、鎮、村三級聯動的組織機構網絡,為項目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同時,將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納入了年度目標考核。形成了政府調控,農業部門牽頭,縣直相關部門參與,各街鎮鄉具體實施的“勞務經濟”產業鏈條,建立了“上下互動、責任共負、合力攻堅、風險共擔、各記其功”的運行機制。逐步改變了過去外出務工主要靠“親帶親,鄰帶鄰”或者是靠血緣、人緣、地緣關係的打工方式,使外出務工由零星鬆散型向有序化、規模化輸出轉變。

2.嚴格基地認定、整合資源

建立健全培訓機構。以優惠的政策鼓勵和引導各培訓機構實現資源重組、優化,實行多層次、全方位的培訓。我縣勞務辦、陽光辦按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認定辦法》的要求,由培訓機構報名申請,本着公開、公正、公平的認定原則,採取招投標及申報審核認定的方式擇優認定了縣勞動就業培訓中心等11所職業學校和24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為我縣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有效整合了全縣教育資源。同時,積極引進外部辦學機構聯合辦學,提高辦學質量。

3.強化培訓、促進就業

我縣各定點培訓機構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抓好“訂單式”的培訓,為使務工人員“輸得出、留得住、掙得錢”,積極整合縣內外培訓市場,把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和勞動力輸出工作結合起來,探索出了一條經濟有效的路子。按照“先培訓、後就業”的原則,採取長短結合、分散與集中結合、隨招隨訓相結合等培訓方式,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崗前教育,重點從政策法規、職業道德、社會知識等方面進行培訓;按照“以需定供,定向就業”的路子,開展家政服務、汽車駕駛、計算機、縫紉、家電維修等方面的技能培訓項目,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綜合素質,向企業輸出合格技術人才。

4.特色引路、樹立品牌

我縣是全國甲級旅遊開放縣,大足石刻及龍水小五金馳名中外,在勞務輸出上力求因地制宜,結合實際,突出品牌,講求效益。在課程設置上單設了石雕石刻、五金工藝品製作等,“石刻工藝師”、“五金巧匠”等品牌勞務已初俱模型,逐漸走俏於勞務市場。

5.規範操作、嚴格監管

一是全程監管。為保證培訓轉移學員的真實性,縣勞務辦嚴格按照《大足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實施辦法》執行,制定了培訓轉移全過程服務監管程序。二是嚴格資金管理。我縣嚴格按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財政補助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的要求,採取免費培訓、降低收費標準和收費培訓三種形式,採用直補學員和直補培訓機構緊密結合的方式。各培訓機構也嚴格按照專項資金管理要求,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建立專帳專户,實行專款專用。培訓補助資金的使用去向縣勞務辦、財政局經常採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確保培訓補助資金到人頭,農民受益得實惠,獎勵資金到學校。如:我縣在對農村汽車駕駛員採取直補的方式,將縣內符合條件的汽車駕駛學員統一到縣勞務辦,由勞務辦核對學員身份,財政部門負責現場發放補助資金到學員手中(汽車駕駛員培訓補助標準:a照補助500元,b照補助400元,c照補助350元)。三是規範檔案管理。縣勞務辦專門將檔案資料建設要求及所需資料明細納入《大足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項目實施辦法》之中,形成一種格式化的檔案資料。同時建立了培訓轉移學員資源信息庫檔案。

6.典型引路,擴大規模

通過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報道農民工培訓中湧現的先進典型,樹立政府職能部門的良好外部形象,形成廣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良好氛圍。我縣對部分培訓專業採取直補的方式,現場發放財政補助資金到培訓學員手中,極大的激發了廣大農村學員的參加培訓的積極性。

(三)取得的成效

我縣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不僅直接增加了農民收入,帶動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而且為推動農村城鎮化、農業產業化、農村工業化作出了巨大貢獻,促進了整個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主要效果表現在:

一是農村勞動力務工收入已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勞務收入已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20xx年,我縣勞動力轉移就業收入11.8億元,佔gdp的17%,佔農業產值的50%,農民務工收入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7%,人均增收145元。二是推進了農村城鎮化進程。通過農民工的流動,大量富餘農民由農村向城鎮聚集,由農業向非農產業流動,由農民變成了產業工人,一部分農民在城市裏有了穩定的收入和固定的居所,變成了城市居民。三是推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隨着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科技轉化能力的提升,農業集約化生產規模加大,大量農村勞動力從農業中釋放出來,通過勞動力的轉移就業,不僅提升了農民的商品意識和效益觀念,還有效開發和利用了農村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推進了農村耕地資源優化配置,促使傳統農業向規模農業、高效農業和現代農業發展。

(四)體會

1.搞好宣傳發動是農村勞動力轉移項目順利實施的前提

我縣農村富餘勞動力多,達10餘萬人,佔全縣總人數的11%,已成為我縣農民快速增收的“瓶頸”。大力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讓更多的農民由農村向城鎮聚集,向非農業流動,培養成為合格的產業大軍,是新階段調整結構,減少農民、富裕農民最直接的渠道和最現實的手段。促使更多的農民轉變思想,樹立新的擇業觀、就業觀,引導農民積極參加引導性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實現有序轉移就業。我縣勞務辦、陽光辦通過召開會議做宣傳、進村入户做工作和充分利用兩社、兩網、一報等新聞媒介,科技趕場,召開院壩會,深入田間地頭髮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加大轉移就業各項政策的宣傳,讓百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程真正深入農村、深入基層,做到家喻户曉。20xx年,全縣共發放宣傳資料30000份,諮詢人數2800人次,出動人員320餘人次,車輛34車次,電視報道7次,報紙12次,張貼掛圖105張、標語415條、橫幅42幅,舉辦座談、培訓會65次。

2.抓好教育培訓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成功實施的關鍵

一是提升培訓質量。結合農村勞動力素質普遍偏低的實際,我縣相關定點培訓機構有針對性的聘請市裏專家、教授、企業老總等,採取現場觀摩、現場指導、親身示範等方式對農村勞動力進行培訓,提高培訓實效。二是開展多層次培訓。圍繞建築、縫紉、紡織、機械、電子、園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實行校—校、校—企或校—場(廠)聯合辦學,大力開展“訂單”培訓、定點培訓、定向培訓,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培訓新機制。同時結合我縣特色產業,開展了五金加工、摩配、石雕藝術、採礦等特色專業培訓,確保了培訓轉移的質量。

3.提高服務質量,優化輸出環境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實施的有力保障

一是優化轉移環境。切實落實了培訓補助、收費減免、輸出獎勵、回鄉創業、維權保障等政策。聯合司法、工商、勞動保障等部門做好農民工工資清欠問題,使農民工做到就業能安心、生活可放心、致富有信心。二是強化信息服務。構建資源調查體系,摸清勞動力資源狀況,暢通信息渠道,為農民與用工單位架起溝通的橋樑。

4.採取有效措施,打通輸出渠道、實現農民工有效轉移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最終目的

我縣通過各級勞務開發機構、職業培訓基地、勞務中介組織、積極加強與市內外農村勞務服務組織、中介組織、經紀人的銜接,互通用工信息,切實搞好傳、幫、帶工作,培育壯大有地域特點和親鄰關係的勞動力轉移羣體,努力擴大勞動力在農業內部,農村內部和農村外部的轉移空間,促進勞務輸出良性循環。重點是打通縣內和縣外輸出兩個渠道。在外輸方面,主要開拓沿海各大中城市的勞動力就業市場,包括家政服務、縫紉、旅遊配套服務產業等,同時,加強與縣外公司的合作,加大向縣外輸出勞務開發工作力度。在內轉方面,重在開源。充分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上崗培訓。由於我縣是全國甲級旅遊開放縣,旅遊服務及五金製作勞動力需求空間大,同時,隨着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和我縣優質糧油、瘦肉型豬、枇杷、筍竹、冬菜調味品五大產業的發展,農村勞動力進入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工人行業的比重逐漸增大。

(四)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1.存在的問題

(1)我縣現有農村富餘勞動力基數大、素質低,轉移就業困難。全縣還有約10萬人亟待轉移就業。這些人大部份文化程度低、年齡偏大,沒有一技之長,轉移就業非常困難。

(2)農民工輸出存在盲目性。大多數農民外出採取的主渠道仍是親幫親、鄰幫鄰,投親靠友或自主外出打散工的方式,有的一時找不到工作而滯留於城市裏,為社會的穩定帶來了隱患。

(3)培訓經費和工作經費不足。一是培訓經費:市裏下達我縣培訓5000人的任務,按每人300元標準補助,總的補助資金控制在150萬元內,而我縣今年實際培訓了9946人,扣除像汽車加駕駛等技術性強的培訓專業(標準按a照補助500元,b照補助400元,c照補助350元)補助的費用外,實際其它工種培訓補助標準按剩餘資金平攤到每個學員頭上,補助金額人平不足200元。而農民要學好一門專業技術,培訓費用一般都在1000元左右,剩下的費用農民自己承受不起。二是工作經費:由於上級部門沒有配套的工作經費,縣勞務辦的工作經費主要由縣財政撥付,而我縣是一個吃飯財政,撥付經費完全不能滿足勞務開發工作的需要。

2.建議

(1)建議上級部門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任務不作指令性安排,由各實施縣(區、市)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自行安排培訓,實行培訓一個補助一個,凡是符合培訓補助條件的均納入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避免有的地方為完成任務而弄虛作假,有的能夠超額完成任務而無資金補助的現象

(2)建議市裏出台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專業(工種)分類(分a、b、c、d類),並按工種分類出台相應的財政補助標準,形成全市統一的補助標準,以便各區縣勞務辦執行。

(3)建議要加強管理,積極維護務工者的權益。政府在勞動力轉移中主要職責是維護經濟秩序,保護務工者的權益。當前,應着力抓好兩點:一是按照“有序輸出,規範管理”的原則,加大管理力度,把好用工考察、培訓、規範用工合同等關口,在務工人員集中的地區建立服務組織,維護務工人員的權益。二是嚴厲打擊黑中介和坑騙務工人員的行為,規範勞動力市場秩序,切實保護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

(4)建議上級配套一定的工作經費,以利勞務開發工作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