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禮儀>禮儀知識>

護士應具備的心理素質及培養方法

禮儀知識 閲讀(1.01W)

作為一名合格的護理工作者,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技術,還需具備基本的心理素質。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護士應具備的心理素質及培養方法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護士應具備的心理素質及培養方法
護士應具備的心理素質及培養方法

敏鋭的觀察力

護理人員不單純是用專業知識和技術為病人解除疾病痛苦,還要有敏鋭的觀察能力,這樣才能根據病人的表現推斷其內心世界,並採取相應的有效措施,及時解決,使病人得到心理安慰,很好的接受治療,加速疾病的康復。

要培養這種能力,就要學習心理學,有關護理社會學、營養學、人際學等,理論聯繫實際,多接觸病人,逐漸積累經驗,探索出一套病人的心理活動的規律,弄清不同類型的病人會有不同的心理變化,護理人員要正確瞭解病人的很多心理活動,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

儘快和病人溝通思想的能力

所有病人進入醫院都會感到陌生,甚至產生恐懼感,這是一種具有共性的心理活動。不同疾病、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病人以及個人家庭情況不同,都會有不同性質的心理活動,因此,護理人員應儘快與病人溝通思想,及時掌握情況,仔細分析、認真研究,並給予解決,才能使病人相信醫院,消除顧慮,產生安全感,安心接受治療,使疾病儘快康復。

語言溝通:同樣一句話,如果説話時表情或者音調不同,就會引起病人不同的心理反應,甚至產生相反的效果,這就要求護士要注意語言的培養,説話時不僅要內容具體、切實、生動活潑,並聯系病人的心理實際,針對不同層次,採用不同的説話方式,而且態度要親切、關懷、誠懇、和藹,體現出“良言一句三冬暖”的效果。

非語言溝通:病人許多心理活動,常通過語氣、語調、眼神、面部表情、手勢等表現出來,所以護士應細心的觀察,比如癌症晚期的患者對生命喪失信心,不配合治療,我們在查房、治療或者巡視病房時,與他(她)握握手,給他(她)一個鼓勵的眼神,都會使他們感受到人間的真情與温暖,能積極的配合治療。

護理人員儘快地與病人溝通思想,是及時獲得病人的心理活動信息很重要的一環。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要使病人有説話的機會,只有啟發病人訴説,才能使病人有所瞭解。護士應該努力做到自己就像病人家庭中的一員,如同老人的兒女,孩子的母親,同志的手足,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境地,這樣彼此之間的思想也就容易溝通,病人的心理活動就會毫不掩飾地暴露出來,這時若抓住時機,做一些心理治療,將起到藥物治療所起不到的作用。

沉着、鎮靜、理智

有些病人就醫時情緒不穩定,感情脆弱,一個人離開他熟悉的家庭,中斷工作,改變生活習慣,進入陌生的環境,遭受疾病的折磨,有些人還要面臨手術、死亡的威脅,心理上恐懼焦慮和不安,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護理人員要正確處理妥善解決所面臨的許多複雜問題,當然有時護理人員自己的心情也不好,這就要求我們要鎮靜自己的情緒,運用理智、沉着正確地對待病人,應從職業道德出發,並保持高昂的情緒,樂觀的態度,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決不能將自己的喜、怒、哀、樂施加於病人,對每個病人應一視同仁,不能感情用事,使每個病人都感到護理工作者對他們的關心和體貼。

這就要求護士要熱愛自己的專業,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努力提高心理素質、職業素質和道德修養。

注意自身對病人的影響

一種是通過護理活動,如操作熟練、動作輕巧、細緻、利落、有條不紊,病人才會感到放心,願意接受治療和護理。因此,要求護士必須要有過硬的本領,紮實的理論基礎與實際操作能力,讓病人信賴。

另一種是護士的生活範例作用,即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音容笑貌等。這就要求護士行為大方、舉止莊重、衣着清潔整齊、語言和藹可親,這樣才能從無意識的影響中,使病人產生信賴感。

護士應具備的心理素質的培養方法

塑造身心健康的自我,主宰自己

心理健康的十條標準:充分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作適當的評價;生活的目標能切合實際;與現實環境能保持接觸;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適度的情緒表達及控制;在不違背團體要求的前提下,能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要;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前提下,能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在護理工作中,許多護士不滿意於自己的工作,抱怨工作太累,工資太少,抱怨社會、領導、同事和病人,對周圍一切似乎都感到厭倦和不滿,這是一種消極的心態。抱怨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相反,埋怨或壓抑的情緒對心理健康有害無益。其實,人生的幸福美滿是人的一種感覺,一個人是欣喜還是喪氣,這主要由我們的心理、個體的態度來支配,事物本身並不能直接影響我們的心情。面對護理工作中種種不如人意,護理人員只有選擇積極情緒和積極的生活動力,才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覺得工作是美好的。

珍愛自己,無須得到他人的讚許

工作要求我們愛病人,但大家似乎忘記了一點--愛自己。意識到自己是重要、美麗而有價值的。不必依賴別人提高自己的價值,也不會強求別人的言行符合自己的想法,只要自己接受自己便足夠了。一個人要愛別人,首先要學會愛自己,並通過幫助自己,關心自己來幫助別人,同時認識到幫助別人不是為了博得他人的感謝或獎賞,而是因為可以從幫助別人或愛別人之中享受到真正的快樂。

長期以來,由於社會的偏見,護士為病人付出的辛勤勞動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與承認,再加上職稱評定、經濟收人等問題上的不合理,她們不能從工作中充分體驗自我價值實現的滿足,許多護士有一種“失落感”,感到“自己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人”,這是一種自我否定,這些護土是根據外部成就和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確定自己的價值。

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與尊重,期望獲得種種榮譽。讚許能令人精神上受到撫慰,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但是,如果尋求讚許的心理成了一個人生活的需要,需要通過他人的讚許來確定自我價值,這就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它會導致各種自我挫敗行為,會因得不到讚許而悶悶不樂,甚至行為異常。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護士要學會珍愛世界上最美麗、最有活力、最富有價值的人--自己,珍愛自己,時時保持精神愉快,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無須通過他人的愛或讚許來確定自己的價值。

擺脱舊的自我,衝破世俗的束縛,探索未知世界

傳統的護理模式及傳統的管理方式束縛了護理學的發展,使護理工作的科學性、專業性日漸降低,護士的專業知識不能有效的發揮,導致護士知識更新缺乏應有的動力,晨晚間護理和打針發藥不再是護士的全部工作內容。醫生和護士不再是主、助關係,而是共同為恢復病人健康而工作的合作關係。因此,傳統的護理觀念需要更新,傳統的管理方式需要進行改進,新業務、新技術需要去學習,許多的護理課題需要護理工作者去探索、去研究。

護理學科的發展,需要護理人員“異想天開”,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以上這一切對護士綜合性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求護士具有較好的人文學科修養,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及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還要求護士敢於衝破傳統的束縛,勇於接受新的挑戰,去探索未知世界,面對新的要求,我們不妨審視一下自己,給自己作一個評價,將積極情緒保留下來,將那些負面不良情緒,在生活中下決心逐步加以改變,逐步完善自己。擺脱舊的自我,樹立一個全新的自我,大膽創新,以適應現代護理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