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心得體會>教師心得體會>

國小教師崗位培訓心得體會(通用3篇)

教師心得體會 閲讀(2.09W)

國小教師崗位培訓心得體會 篇1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規定》和通榆縣教育局《關於新教師崗位培訓的意見》和通榆縣《關於中國小教師崗位培訓實施方案》,為深化我校教師繼續教育工作,開展新教師崗位培訓,現結合我校教師崗位培訓的實際情況將新教師培訓工作總結如下:

國小教師崗位培訓心得體會(通用3篇)

一、培訓的基本情況:

新教師崗位培訓本着“以終身教師教育為指導,以教師專業發展為目標”,利用校本研修採取“自學和集中學”的方式進行了規範性培訓。在參訓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二、明確培訓目標任務,專題內容針對性強。

第一、制定培訓計劃,明確目標。

根據縣教育局新教師崗位培訓文件精神,對培訓的指導思想、對象、內容、時間安排做了明確的要求。學校也制定了實施方案,對培訓工作的組織管理、考核辦法做了具體安排,並列出了詳細的培訓時間安排表。

第二、確定培訓專題,明確內容。

新教師崗位培訓堅持“面向新教師、突出骨幹、傾斜新課改”的方針,以“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和師德教育”為重點,以全面提升教師的師德水平和業務素質為目標,精心設計了課程計劃,合理安排了的培訓內容。具體培訓內容為以下五個模塊( 模塊一:教師職業道德;模塊二:新理念;專題三:新技能;專題四:新技術;專題五:新知識)寫學習筆記10000字左右,教學案例和教學反思各1篇。筆記記錄認真詳細。

三、精心準備,統籌安排,培訓組織管理嚴謹。

1、抓好基地和校本的集中培訓,突出培訓管理和筆記的檢查;

2、要求做好校本培訓的研討,加強教師的學習、反思、合作與交流;

3、認真組織好參培教師的考核,要求參培教師撰寫一篇所教學科的教學心得體會

4、材料裝入個人檔案備案

四、經驗與思考

由於培訓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強,要求明確具體,方案切實可行,因此培訓成效顯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教師專業化成長和教育教學的認識上有了較大的提高;二是教育教學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得到了提升;三是對相應的法律、法規的瞭解更明確了;四是培訓的形式和培訓的質量獲得了普遍認可。

國小教師崗位培訓心得體會 篇2

11月24日至27日連續四天的時間中,我參加了沂南縣教育教體局組織的新教師培訓。四天的時間裏,我們學習了《沂南縣教職工管理規定》、《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中國小班主任工作暫行規定》,聽取了徐以山主任給我們所講的《構築精神大廈,成就教育人生》、張玉慶主任所講的《做一名稱職的老師》、高澤良主任所講的《現代教育技術》,還向歷屆優秀教師學習了他們的寶貴經驗,例如薛克傳校長的《校長視角下教師教育行為建構的策略》、李秀建老師的《用心經營,收穫快樂》、李霞老師的《用心澆花花更紅》、王緒堂老師的《永愛和責任點亮孩子們心靈的火把》等等,這些學習都使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內涵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幾位領導的講座的講話也為我將來的工作初步地指明瞭方向,使我明白教師這個職業的沉重份量,對我日後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意義。並且我們還身臨其境聽取了極為優秀教師的現場示範課,更是我們獲益匪淺。面對我們這些剛剛上崗的新教師,領導為我們考慮的非常周全。從專業教育到專業成長,從師德學習到班主任培訓,從教師教學工作,到學生學習常規,面面俱到,細緻入微,在各方面對我們加以培訓。讓我們樹立起師德觀念,規範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從而邁好第一步。

通過對幾種教育法規的學習,我瞭解作為一名教師最基本的義務——教書育人。教師應無私地將知識傳授給自己的學生,維護自己的學生,並關愛他們,以自己高尚的品行為學生樹立起榜樣。面對後進的學生,不能採用暴力或體罰等行為,而是應該用加倍的愛去幫助他們進步,這不僅是從職業角度,更是從法律角度對教師的義務作出了規定。教育不僅是教,更是教與學互動的一個過程。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書本知識只是一個教書匠的水平。只有通過在教育中不斷學習,在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教學有所創新,才能逐漸提高教學水平。

每一項職業都要求具備一定的職業道德。但是對於教師這個職業而言,就顯得尤為重要,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為作為一名教師,一言一行都是學生眼中的榜樣和標準。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在某種年齡階段,教師的形象之高大甚至超過他們的父母。所以,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和關係到學生未來的品德發展。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這一點非常重要。

我覺得教師的職業道德,集中體現在教育責任感,關愛學生和工作效率上。教育事業關係着下一代的身心發展,關係着祖國建設的明天,是中國建設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教師的工作責任感應該是極其強烈的,只有強烈的責任感才能帶動起工作的熱情和動力,才能真正意識到自己職業的重要性而投入全部的精力。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並留意學生的反應和變化,為學生樹立好的榜樣,改正不良的習慣都是教師的基本責任。如果缺乏對學生負責的心態,又如何將工作熱情融入自己的工作中呢?更別談兢兢業業地為學生服務了。

在教學中光有責任感還是不夠的,教師不應只成為學生的導師和幫手,更應該是學生的朋友。所以關心、愛護學生是一個好教師最起碼的道德,是強烈責任感的體現和昇華。關愛學生首先應當是對學生人格的尊重,以公平客觀的眼光去看待和評價每一個學生,不能以偏見、片面的態度對待他們。除了關心他們的學習以外,還應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引導他們向着積極、樂觀、上進的方向發展。除了關心他們在校的行為,還應瞭解他們課堂以外的生活,以便及時、適當、全面地幫助和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培訓內容中,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這部分內容我也有很多感受。到底什麼是師德師風?師德,是教師職業道德、師風,是教師的行為規範。師德師風對一個教師特別重要。因為,教師是學生行動的標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隨令不行。”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這些都是師德師風的體現。

短短的幾天的培訓學習,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可以説是我未來教學生涯中,一次難忘的學習交流。在學校這些勤懇敬業老師的發言中沒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 有多少華麗的辭藻,卻流露出大光華人的那種樸實真誠、謙虛好學,勤奮敬業的工作態度,讓我在這次學習中受益匪淺,百聽不厭,百學不倦。

教育是全社會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師身上。時代在變,對人才的要求也在變,教師必須認清終身學習對自身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自覺地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以適應現代的教育需要。

首先,要加強政治思想方面的學習。我國素質教育堅持“五育並舉,德育為首”的原則,教師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觀點對教育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正確的教育觀可以造就人才,錯誤的教育思想則會摧殘人才。教師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質、教育觀、世界觀和人身觀對學生起直接影響作用。

其次,要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課程走向綜合化是基礎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身為一名中青年教師,又奮鬥在課程改革實驗的最前沿,更應當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無論是教育家,還是中外名師,他們都具備較深的文化底藴,這與經常學習是分不開的。隨着課改如火如荼的展開,我們教師要有一種強烈的資源意識,克服“一支粉筆教下去,一本教案講過來”的人生惰性,自覺拓展自己的思維空間和知識結構,以便更好的為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服務。知識的更新換代讓我們的學生接觸了更多的新生事物,廣闊的課內課外學習資源為他們知識的積累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我們在學校學習的那點知識,已經遠遠不夠傳授了。要想成為研究型教師、專家型教師,不學習怎麼可以,怎麼能勝任更多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工作?生活是一個廣闊的學習的課堂,有很多東西是我們所不瞭解的,為了使自己不被社會所淘汰,只有加緊學習的步伐!一個優秀教師應該抓緊一切時間增加知識儲備,只有這樣才能用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和學生共同發展。

隨着時代的進步,教育的改革,當今的形勢向每一位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此,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在師一日,便不可荒廢半日。通過學習不斷獲取新知識,增長自身的才幹,適應當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勢。為了無愧於教師這一職業,也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後的工作中,我定會更加努力,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完善自己,書寫出燦爛美好的未來。

國小教師崗位培訓心得體會 篇3

三日的時光若白駒過隙,培訓其實是一種福利,這是作為年輕教師的我在自己工作的學校所感受到的一種精神。所以,從參加培訓伊始,便不曾以學分為原始目的,當看到課程安排更生出幾分期許之心。不難發現,課程的設置和主講人的安排都經過主辦方的精心規劃。沈建軍、沈麗萍老師均是久仰大名卻一直無緣受教,而任茹文教授則是我大學頗為喜愛的老師,能在工作後再次聆聽教誨已算是意外之喜。

整個培訓從中國文化與教育開談,文化傳承上的危機着實令人擔憂,語文教師當是最應該擔當起這份責任的,但在現實環境下又着實存在諸多困難與迷惘。不禁想起參訪中國台灣學校時,看到當地中學分設了國文和國學兩門課程,有專門的老師分別教授兩門課程,這無疑能讓教學目標更明確,在教學設計上更有的放矢。而放眼當下,想擴展一番國學類或者其他方面的文化知識,着實捉襟見肘,語文課的空間被壓縮得太小……深諳中國文化的語文教師想來不少,但如何傳遞這份真知,我們都在路上。

無獨有偶,閲讀教學尤其是經典文學作品的教授同樣面對着“明知是誤區卻偏向誤區行”的狀況。從旁的聽講教師半認真半玩笑地迴應着唯分數論時,想來更多的是辛酸和無奈。或許是閲歷尚淺,力有不逮,幹老師所提及的孫紹振、餘映潮、王尚文等語文名家的著作亦算涉獵不少,均算得是大開眼界、醍醐灌頂之論,但很多時候如何將之落實於實際教學,或從自我的理解具化為可操作的教學方法,我着實不乏拔劍四顧心茫然的窘狀。而幹老師從誤區到文本特質(誦讀型、主題型、思辨型、拓展型)的縱談,亦不免有些紙上談兵的影子,文本特質的定位本就是一個見仁見智的話題,好的文本更可能高度複合了各型,至於何型為西瓜,何型為芝麻,則又當別論了。但必須承認,幹老師的列舉,對於聽講的每一位老師而言都是再一次警醒,面對這個知易行難的問題,同志仍需努力……

誠如干老師所言,開課再開講,當真需要一定的底氣,而第三日沈麗萍老師則説過“底藴決定底氣。”沈建軍老師願為當下語文教學中老大難的寫作教學作此有益嘗試,着實是令人感佩的。而當其將己對寫作教學的思考娓娓道來時,我們無疑感受到了其深刻的底藴,亦讓我對人教版的教材和閲讀教學目標有了新的積極的認識。“寫作是可以教的!”一語既振奮人心,又令人倍感壓力,沈老師極具可借鑑性及操作性的介紹,在很大程度上為我們指明瞭方向,願我躬行此事時能不負沈老師之教誨。

最後一日沈麗萍老師的講座過後,竟讓我生出對培訓的流連之情。若能多聽幾日,稚嫩的自己不知又能長進多少啊!宛若武俠世界中,大師將其內力灌入,將任督二脈打通……不由開始期待下一期的培訓學習,享受這無形更無價的福利!誠如講座題《在本色中求厚實》,沈麗萍老師的講座很本色,且很厚實,用自己實際教學過的課例説話,其匠心別具的設計和反覆強調的育人“敲打”,還有讓學生下課“愣”在那裏瀟灑離去的英姿,着實令人驚歎甚至豔羨,想來“本色”、“厚實”二詞,或許能在很大程度上為我們解決中國文化的傳承和文本特質的挖掘提供積極的幫助。由此不禁感歎,語文老師當真是一罈需久釀的好酒,愈久愈醇香四溢,令人心醉。衷心期待已然告老的沈老師,能偶從屬於她的田園世界歸來,多來敲打敲打吾等晚生。

最後一場講座落實於魯迅作品的閲讀教學,可謂用心良苦。民間流傳的“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恐所言非虛,如何把握魯迅作品豐富的思想內涵,同時落實於中學語文教學,這當真是一個大問題。讓魯迅連線當下諸多限制的中學語文教學,該話題本身的講演難度亦可想而知。任老師是寧大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的任課教授,是我上大學時喜愛的老師,能夠重品其本色且動人的講課風采,於我而言,是本次培訓一個美麗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