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心得體會>心得體會精選>

2023師範生下鄉支教心得體會(精選3篇)

心得體會精選 閲讀(2.27W)

2023師範生下鄉支教心得體會 篇1

為了提高農村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使農村孩子也能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日前,我校開展了送教下鄉活動,此次活動由趙建嶺校長親自帶隊,來到長葛市,我校送課教師是耿科老師,耿科老師上了一節“激發學生運動興趣”這一課,效果非常好,課後,上課教師與聽課教師還進行了廣泛的交流,通過學習、交流,聽課教師普遍感到開課教師在教材處理、課堂駕馭等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因而收益匪淺。會後,雙方還交換了今後聯繫的方式。

2023師範生下鄉支教心得體會(精選3篇)

通過這次送教下鄉活動,我談一下我個人的一些想法:

一、送什麼的問題。如果僅把送教下鄉活動理解為讓城鎮學校的一節優秀課到鄉村薄弱學校去演示一遍、並想以此來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話,那就送教下鄉活動的根本目的來説,一般是很難達到的。因為這種杯水車薪的行為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所以,我認為有效的送教下鄉活動,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送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關於教育基本問題的深層次本質和規律的觀念,是教育的靈魂和根本性的指導思想,對於教育全局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所以,向這些學校和教師傳遞先進的教育理念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這種社會發展趨勢下,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不僅是指文化知識,更包括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質、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善於與人共事的合作精神;教育的目標也將不再是為了學生傳承知識,而是為了激發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這些,無疑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順應這種社會發展的潮流,為了培養21世紀有用的人才,我們就必須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努力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有效改進教學方法。從而使教育理念成為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強大內驅力。

2、送教學經驗。教學經驗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得來的一種知識或技能,它往往需要有較長時間的積澱,是教師的寶貴財富。從我區目前一些在體育教學上比較薄弱的學校情況看,它們所最缺少的,也不是教學硬件上的投入,牽制學校前進的,恰恰是教師的教學水平不高,而這種水平的不高,也不單純是教師自身的學歷不高和素質不好,而是教學經驗的匱乏。他們也在鑽研教材,但最後不得要領;他們也在探索教法,但最終不夠科學;他們甚至付出了比城鎮學校教師更多的勞動,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所以在送教下鄉的活動中,向他們傳遞一些先進的數學課教學經驗,對於提高薄弱學校教師在數學課教學方面的整體教學水平,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送教學方法。如果把在送教下鄉活動中傳遞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經驗看作是一種理性的、抽象的行為,那麼教學方法的傳遞應該是感性和具體的了。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師教學活動的根本,也是教師教書育人的重要場所,教學方法是否先進、得當,將直接關係到教書育人的質量。所以,教學方法的傳遞是送教下鄉活動中的重頭戲。執教老師要借用課堂這個載體,運用現代教育理論,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直面聽課教師展示自己的教學過程,讓聽課教師從聽課的過程中得到啟發和感悟,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二、怎麼送的問題。為了提高信息技術學科送教下鄉活動的實效,在這個問題上,可以採用如下的幾個方法:

1、觀摩課。我們要選擇那些思想作風正派、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水平較高的教師承擔執教任務。就目前來説,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創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要把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作為教學的終極目標,把以傳承知識為目的的“接受性學習”變為以培養能力為目的的“研究性學習”,儘量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來增進其思考力和道德判斷力。

2、專題講座或評課。對於農村學校來説,觀摩課雖然具有直觀性和可摩仿性的特點,但它帶給聽課者的還只是停留在面上的一些感性認識,如果我們對課堂上的一些新方法,新理念不加以點明或提示,更會顯得是雲裏霧裏。所以,觀摩課配以專題講座或評課,將有助於教師對這些觀念和方法的內化,幫助他們把認識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但是,我們還必須注意具有針對性,即所講內容要和活動主題相吻合,使聽者感到所講內容是送教下鄉活動中的一個部份,是活動主題的提煉和濃縮;只有這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3、經驗介紹。教學經驗的傳遞對一些薄弱學校的教師來説,可能同目睹一堂優秀的觀摩課來得一樣重要。因為它能指明教師努力的方向,減少無效勞動,提高教學實效。而且來自第一線教師的經驗介紹,是説服力的,最易激起聽課教師情感上的共鳴。所以,如果我們在出國留學送教下鄉的活動中安排一定時間的經驗介紹,對於提高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送後的延續問題。就送教下鄉活動的時間來説,一般是很短暫的,它不可能一下子解決許多的問題。所以,要發揮送教下鄉活動的效益,還必須做好活動後的延續工作,如學校領導要組織教師對活動進行總結,讓大家談談參加活動後的體會和收穫,促使大家對活動精神的消化吸收,在此基礎上,還可組織有關教師上一些嘗試、創新課,把學到的、領悟到的東西進行具體實踐應用;今後要加強城鎮學校與農村薄弱學校的聯繫,如果做到這樣,就能有效地改變薄弱學校的面貌,真正達到了送教下鄉“送去一堂課,帶動一個面”的目的。

2023師範生下鄉支教心得體會 篇2

美術教育,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能力。新課程改革,不是照樣選科,更應該主動學習,並在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實踐。而農村教師更加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教材“特殊”處理,挖掘學生的潛質,使他們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

去年我到了偏遠的農村中學支教。在那裏,一個年級只有兩個班級,學生一部分是本地的,一部分是“小候鳥”,隨時都有可能“飛”走。更重要的是,學生本身具有的美術素質遠遠低於我的想象,並且參差不齊。一部分學生在國小的時候,無法像城裏的學生那樣接受正規的美術教育,因為很多村小都不具備專業的美術教師,課程的開設如同虛設。現狀如此,原來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合新的學生,如何改變過去的教學方法呢?經過一年的實踐,對於農村美術教學的思考,我有以下幾點探析:

從生活出發,表現熟悉的事物

大美相當於無術,我們不能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多少技能和技法,但必須讓學生對於美術這門課程產生興趣,使他們在原來的潛質上有所發展。

興趣從哪裏來?怎樣去培養?我國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創立了“生活即學校”和“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論體系。其“生活即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即生活和教育是同一過程,教育被包含在生活當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相結合才能發揮作用,而且“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啟蒙,進棺材才畢業”。

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生活習慣、風俗和生活經驗各有不同,但共鳴點相同——他們生活在同一個地方,擁有目前共同的學習和生活。我支教的地方是一個海邊小鎮的中學,距離學校100米就是碼頭。穿梭的輪船、樸實勤勞的漁民、編織而成的美麗魚網、蔚藍色的大海、白色的海鳥……這些都是學生眼中最平常不過的景物。而放學後到海灘上去撿自己喜歡的貝殼,也成了他們生活中最喜歡做的事情,這一切都可以成為以後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美術創作的基礎和源泉。

感知的主觀性是培養創造能力的起點。一些學生的家長出外打工,學生過着“留守生活”,往往覺得孤獨,而家長的生活習慣與娛樂方式,也讓他們感到無奈。那麼,教師就得充分利用現成的資源,注重教學和實際相結合,聯繫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的情景,以學生所熟悉的景和物、人和事、學習和生活為載體,構建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

在學習《宣傳畫》這一課時,除了教材提供的主題外,我刻意引導學生:生活中有沒有自己特別關注且願意表現的主題,或是讓自己“糾結”的問題?有一個學生的畫面傳達出了內心的吶喊。他用俯視的角度畫了一個學生在一張桌上做作業,桌角放了幾本書,而更多的空間則被凌亂的麻將牌所佔據。他很痛恨母親打麻將影響了他的學習,而母親卻熟視無睹。這樣的美術作業可以讓學生壓抑的心情得到發泄,也可以從中瞭解學生的生活現狀,便於教師與之溝通。可見,從自己的切身經歷出發所創作的宣傳畫,猶顯真實。

教材之外,實踐出真知

美術新課程標準在保證基本規定性的同時給了教師更大的教學空間,不同地區的老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活動,有所創新。面對這些農村的中學生,我不能按部就班地跟着教材走,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刪補。

七年級的美術課上,我為學生增加兒童畫或者線描。課前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到海邊撿貝殼,或螺,或蟶子。相對來説,七年級的學生生理年齡較小,兒童畫比較好操作,易出效果,也容易讓他們產生成就感。我希望學生把大海的氣息帶進教室,讓他們在親切的氛圍中進行兒童畫學習和創作。之後,我讓學生舉起自己的作業,教師在其中比較畫面物體的位置安排,從中進行引導。在比較中讓他們獲得合理構圖的信息,實踐出真知,記憶便會深刻。

抓住學生閃光點,給學生樹立信心的同時,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欣賞優秀的兒童畫作品,比較自己的畫面上缺少些什麼,而缺少的彌補會讓作品更加生動,教師可以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順勢引導學生創作。

在之前兒童畫學習的基礎上,還可以發掘出一些造型能力較好的學生,讓他們對作品進行再創作。那就是結合鄉土開發教材,再發掘自己的長處。我在學生寫生海鮮的作業中,挑選了幾幅優秀的作品,引導他們利用課餘的時間用工筆白描的方式把寫生的畫面重新表現。如此一來,學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時,也對中國畫的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也培養了他們耐心細緻、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以及預想設計的行為和習慣,同時也讓更多的同學明白:同一個題材的作品可以有多種表現形式。

學會讚賞,挖掘長處與個性

學生很敏感,因為是外來人口,家境的不富裕和對於本地環境的不熟悉,他們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教師要時刻提醒自己:學會讚賞,給予關愛。

有一位學生的媽媽離家出走,爸爸聾啞,在許多老師眼裏,他的成績只能排在“差生”一列。在他覺得自己“不想讀書”的時候,我特意帶着他到旁邊的田野走走。秋天的色彩豐富,我讓他記住看到的景色和位置,歸納成幾大色塊後,把田野、房子、樹木、蘆葦和小河等畫在小稿上,進行調整,然後採用了一種適合他操作的表現手法——紙漿畫。這種形式幾乎不要求學生有太多的造型能力,只要能夠靜下心來耐心畫完便可。作畫時,我與他聊聊家常,此時,他也會放下包袱,與我敞開心扉。他對於色彩的敏感程度讓我感到吃驚,我也慶幸自己的堅持沒有白費。

學生作品的展出,在校園文化中尤為重要。對於學生的課堂作業,每一次我都會精心挑選進行保留,儘量做到不重複個人。雖然課堂作業的質量及不上興趣小組的作業,但是它涉及的學生面廣,是對學生學習美術的最好認可,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興趣小組的作品追求大氣,表現材料的多樣性。我記得展出當天,學生都興奮地尋找自己的作品,也認出了其他同學的“風格”,每個人都有可取之處。

2023師範生下鄉支教心得體會 篇3

去年8月底,告別上海,告別親人,帶着神祕和嚮往、興奮和自豪,帶着家人和領導的囑託,我踏上了赴滇支教的征程,來到了全國縣名最長、少數民族自治最多的縣——雲南省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轉眼之間,一年的支教工作就要結束了,回顧自己在雲南的工作和生活,感慨頗多。

思想上:作為一名光榮的支教教師,我時刻牢記區教育局領導的囑託,在支教工作中,能夠以大局為重,有大局意識,將“我能為學校做什麼”作為自己支教工作的準則,堅決支持和配合支教組組長的工作,在各個方面努力體現一名上海教師的良好素質,力爭做一名溝通滬滇教育友好交流的使者。

軍訓工作:初到雲南雙江,就趕上學校進行為期5天的軍訓,沒想到我們也和其他教師一起參加。換上軍裝,彷彿又回到了20_年前的大學軍訓,頭頂烈日,咬牙堅持,雖然動作按照教官的要求做到了,但早已是汗流浹背了,心裏總是默默地念着:何時休息啊?何時休息啊?每次回到宿舍,就立刻倒在牀上,一動也不想動。由於我們的認真訓練,學校的校領導和教官在全校師生大會上不止一次地表揚我們上海支教教師,教官甚至説到:“我從大家的動作中就可以看得出哪些是上海教師!”5天的軍訓結束後,我們每個人的脖頸上都好像帶上了一個大“黑項圈”,這都是託這裏強烈的紫外線的“福”,幾天後就開始脱皮了。由於學校這樣的軍訓搞得也比較少,我和其他支教教師用帶來的相機拍攝了大量照片,搞了一個“軍訓圖片展”,成為校園裏一道靚麗的風景,同時,也為學校留下了寶貴的圖片資料。

教學上:我被安排教七年級(1)、(2)班的歷史課和擔任學校政史地組副組長。雖然已經很多年沒有教國中的歷史課,但我還是非常高興,因為這裏的老師有許多都是學非所教。我能夠精心備好每一節課,在教學中,努力克服年級、教材、語言和教學對象不同等方面的種.種障礙,認真地上好每節課。同時運用各種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給他們新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思維,在我的不斷努力下,我的歷史課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課之一。同時,和同組教師也經常進行相互交流,相互聽課,相互學習,我多次在學校開設了公開課,並於12月受縣一中邀請,給高三師生上了一節複習課,受到好評。還在雲南省的“三優”論文評選活動中,指導教師周平獲得了省二等獎,自己撰寫的的論文《歷史教學中防止負遷移的幾點嘗試》也獲得了二等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學期末的縣統測中,我所任教的班級平均分位居全縣第3,年級的平均分也位居全縣第4。我的教學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寒假回滬時,有的學生甚至説:“老師你要不回來,我下學期也不來讀書了……”此外,還在縣教研室何主任的帶領下,先後到雙江縣的邦丙、賀六、勐庫、大文、忙糯等鄉鎮中學,聽課、反饋、座談,在教學方法上相互交流。

教育上:剛到學校,就趕上支教學校要迎接雲南省的“普及實驗室教學”驗收和籌辦建校30週年校慶活動。在迎接“普實”驗收中,我積極參與,完成學校所教給的任務,並利用休息時間,打掃實驗室、懸掛標語、統計實驗儀器、藥品等等;在建校30週年的活動中,受學校領導的委託,從會場的佈置、活動的標語、胸牌的製作、展板的懸掛、照片的攝印、材料的打印、來賓的接待、禮品的發放、禮金的收取等方面,我都積極參與,並負責重要工作,有時甚至和組長周碩青老師一直工作到夜裏兩點多鐘,為沙河中學建校30週年慶典活動的成功舉行,發揮了較大的作用,受到了學校的肯定和好評。在第二學期,針對沙河中學教師計算機知識掌握較差的情況,支教組開設了計算機知識講座,我負責了EXCEL的教學工作,使廣大教師從中學到了基礎知識,方便了老師們的教育教學。

捐資助學:我所在的沙河中學,是一所農村初級中學,通過一年的支教工作,使我對滬滇兩地在教育上的差距有了更深人的瞭解。雖然近年來,雲南省各級政府在學校建設方面投入了較多的資金,學校有了較大的改善,但學校仍然面臨着諸多困難,如學生輟學現象嚴重、教學設備短缺等等,面對這些情況,我和支教組其他教師每人資助一名家庭困難、品學兼優的學生,並在寒假期間回上海學校發起了捐資助學活動,共籌集資金3萬餘元,建立了“上海支教學校獎學金”,專門用來獎勵那些家庭困難、品學兼優的學生。此外,還經常在學校老師和領導的帶領下,走村串寨,走訪困難學生,進行控綴保學工作,也親眼目睹了這裏學生家庭的貧困和知識的匱乏。看到學校體育器材短缺,結合當地實際,我聯繫自己所在學校,為沙河中學購買了價值1500元的籃球、足球,解決了學校體育器材短缺的燃眉之急。

生活上:能夠和支教組其他教師以及這裏的教師和睦相處。本組的5名支教教師,來自5所學校,素昧平生。在雲南的日子裏,能夠互相幫助,相互照顧。雲南的教師比較坦誠好客,我在最短的時間裏,很快地融人其中,和他們交朋友,也從中深深地體會到了作為一名雲南農村教師的敬業和艱辛。

此外,在做好本職工作之餘,還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計算機知識,幫助學校打印相關的文字材料,在期會考試結束之後,協助教務處做好學生的考試成績統計、排序等工作;還利用業餘時間幫助本年級組教師打印數學、語文測試卷、期會考試試卷等等。

當然,支教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雲南省各級政府、教育部門以及所在學校和教師對支教教師的深切關懷和無私幫助,也離不開我的上海工作單位領導和師生以及我的家人的大力支持,也讓我從中深深地體會到了滬滇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支教組長周碩青老師的領導和協調下,我們的支教工作取得了出色的成績,獲得了受援學校沙河中學以及雙江縣教育局的肯定和好評,閔行區教育局在20_年度考評中,破例為我們支教組5位教師均給予了“閔行區記功”的表彰,以資鼓勵。

總之,在一年的支教工作中,我能夠服從當地教育局和學校領導的安排,並能夠積極支持和配合支教組組長的工作,較好地完成了支教任務,自己也豐富了閲歷,增長了能力,鍛鍊了意志,令我終生難忘!

支教雲南,我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