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心得體會>經驗交流材料>

班主任德育經驗文章

經驗交流材料 閲讀(3.13K)

作為班集體的教育者和組織者,班主任有責任抓好道德教育工作。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收集班主任德育經驗文章的例文,供大家學習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班主任德育經驗文章

班主任德育經驗文章篇一

近年來,伴隨着道德教育呼聲的高漲,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紛紛投入到探討如何做好德育工作上來,並提出“育人為本,德育為首,注重實效”的教育理念。的確,把道德教育擺在素質教育的首位,讓德育貫穿於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是培養學生,乃至影響學生一生的重中之重。然而,就目前國中生的道德教育現狀來看,情況並不樂觀。為此,作為班集體的教育者和組織者,班主任有責任抓好道德教育工作。

德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着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生接觸最多,是學生效仿、學習的直接對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德育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內容,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證

我們知道《中學生守則》是對學生日常言行最基本的規範,但它畢竟是書面規則,班主任應在此基礎上把道德精神和理念傳達給學生,做好德育工作,筆者認為這是一項協同工作,需要學生、教師、家長和必要的社會活動參與。

一、班主任應做好道德榜樣,提高自身德育素質

由於班主任是班級的教育和管理者,是經常與學生在一起的人。因此,班主任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道德品質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習、生活態度。國中生正處於對新鮮事物充滿熱情與好奇的年齡,價值評價體系並不成熟,缺乏對事物的評判能力,常常“有樣學樣”。基於此因,班主任作為學生的“影響源”要充分認識到自己行為舉止得體的重要性,即所謂“言傳終於身教”。另外,教師也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質。東北師範大學榮譽教授王逢賢指出:“德育素質的內涵是隨着德育觀念和德育實體的不斷完善、德育經驗的不斷豐富、德育理論成果的科學化,不斷呈現擴展和嚴謹的趨勢”。因此,班主任應隨時代發展加強德育理念的學習,及時鞏固既有的經驗成果,並能科學的運用於實際德育工作中。國中德育工作仍處於薄弱環節,班主任可以通過定期研討、培訓更新教育理念及鞏固教學方法,真正發揮“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方針。

二、德育與心理學的融合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學生進入國中階段學習,同樣是邁向人生的轉折期。這段時期的青少年思維逐步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但不滿足於簡單的説教和現成的結論,由於還不成熟,所以容易固執和偏激。因此,單純的道德説教顯然是不明智也不科學的。

中學生正處於思想逐步成型的基礎教育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心理多變,情緒不穩,思想活躍,既容易接受良好思想道德的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醜惡現象的侵蝕和危害。因此,無論家庭、學校還是社會,都要針對青少年成長不同階段的不同特點,採取多種多樣、易於為青少年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方法,把傳授知識同陶冶情操、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結合起來,把個人成才同國家前途、社會需要結合起來,把思想道德教育同歷史教育和形勢教育結合起來,使廣大青少年感同身受在家庭、學校、社會的良好教育環境中,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

這時候的德育工作要靈活,掌握好“無聲”與“有聲”方法的運用。在處理某些事情時班主任並不必須要施以言教,無言的關愛也許更合適,更能讓學生感受到温情。此外,由於國中生身體急劇變化,第二性徵凸顯出來,會讓不少學生產生羞澀感,同時也讓學生感到自己已長為成人,並開始用評判的視角審視周遭,一部分學生還會對教師和家長產生抵制情緒,即所謂的“叛逆期”。由此,作為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主力的班主任對待學生要投入更多的關愛與耐心。班主任實則也是學生的“心理諮詢師”,對有心理遇挫的學生班主任應憑藉其敏鋭的觀察力及早發現,並選擇合適的地點和時機與學生誠懇的談心。用教師自身積極樂觀的心態去感染學生,讓學生樹立起自信心,並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與此同時,不同年齡段的班主任應充分發揮其年齡的優勢,展現友情、親情的關照。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自己被成人尊重及體驗到情感的歸屬。總之,教師德化教育要在充分尊重學生思想的基礎上進行,儘管這一階段的學生心智並不成熟但身為“心理諮詢師”的教師應秉持一份耐心與智慧,靈活應變學生的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環境。

三、家訪或與學生家庭保持溝通是必不可少的

學生的德育工作需要老師、家長共同的參與。但很大一部分學生極其厭煩班主任家訪的,怕班主任“打小報告”,也有的怕班主任看到自己是單親家庭或貧困家庭。因在上文中已提到成長中的學生會產生強烈的自尊心,由此面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變換與學生家長溝通的方式,逐漸地通過師長雙方的感染,樹立起學生的信心,敢於坦然面對現實,並在此基礎上樹立良好的道德價值取向。

四、必要的社會生活的參與是提高學生道德水平的重要環節

班主任要充分發掘現有的社會資源,積極開展各項活動。例如組織學生參與募捐活動、照顧孤寡老人、做環保倡議等等。最後根據每週一次的主題班會上學生們的發言討論作出科學的德育評估,以便教師能合理地安排接下來的德育工作。每學期組織一次大型社會實踐活動。主要形式有:走進福利院,慰問孤寡老人;走進蔬菜大棚,接受勞動教育;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魅力;祭掃烈士陵園,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這些活動的開展拓展了德育教育空間,深化了德育教育的內涵,將學校與家庭、社會緊密地系起來,充分發揮了德育網絡的教育功能。

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家庭、學校的“齊心協力、齊抓共管”,不能“單打獨鬥”;重在堅持、重在落實,不能搞形式主義;要從小抓起,從基本的行為習慣抓起;才能達到應有教育效果。

作為學校及家長的委託,班主任與其説是扮演管理者的角色,不如説是起着引導者的作用。作為一名班主任,其首要工作就是抓好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通過對學生的引導,完善學生的道德教育,為培養具備綜合素質的學生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班主任德育經驗文章篇二

從教幾年來一直擔任國小班主任工作。我深知自己面臨的工作的繁雜,但我更清楚肩負的責任。就因為心中有對他們如對自己孩子一樣的愛,再累,我總能看到希望,所以工作中我感覺到了從未有過的愉快。也是在對孩子們的付出中,我第一次對工作着並快樂着有了深深的體會。

一、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三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自控力差,紀律渙散。我從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入手,利用早讀課,思品課甚至專門抽出時間繼續鞏固。根據學生的表現在學生中樹立榜樣,在日常學習中,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逐漸養成認真聽課,認真作業.下課好好休息,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

三、加強與家長的聯繫

教育不僅僅是教師的事情,它本身就是由社會、家庭、學校三方面來完成的。社會機制尚未啟動,作為老師,我們能啟動的也只有家長了。只有喚起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讓他們與我們同步,我們的工作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經常與家長聯繫,尤其是一些表現不太好的同學,我更是注意.我常和他們談心,鼓勵他們.一旦發現他們在學習上,身體上,思想上有什麼特殊情況,我總是及時、主動地和家長聯繫,向他們瞭解情況。

四、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

我通過教材,生活中的瑣事、閲讀、班會等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讓學生學會感恩。教育他們在感受到家人、老師、同學對自己愛得同時學會去愛別人。讓他們明白“果子大家吃才香甜!一個人好不叫好,大家都好了才叫好!”的道理。這種教育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被學生髮揮得淋漓盡致:小組值日時總有同學主動來幫忙;優等生主動與學困生結對子;優異成績的取得是同學們平時互幫互助的結果,也足以説明愛的教育已經在班裏開花結果了。以上幾點我認為是我做得比較成功的地方,説出來與大家切磋切磋。當然我的工作中也存在不足之處,相信在學習了大家寶貴的經驗後一定會有所改善。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再接再厲,爭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班主任德育經驗文章篇三

時光飛逝,轉眼一學期又已結束,而在這一學期裏我又一次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班主任工作的艱辛與瑣碎,特別是德育工作,讓我感觸頗深。

隨着年齡的不斷增長,學生的心理結構也隨之發展、變化。高年級學生自尊心的外在表現更加強烈,同時影響着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因此作為五年級的班主任,我在慶幸高段學生班務方面可以幫我分擔一些的同時,也在承受他們時不時出現的有關心理上以及行為上的問題所帶來的煩惱。

五年級的孩子正處於似懂非懂的階段,但他們卻又覺得自己什麼都懂,他們渴望被理解、被重視,而他們卻又覺得老師和家長們卻又不夠理解,不夠重視他們,因此他們就想出各種方式想引起大家的注意,甚至去挑釁老師的威嚴。

我班有一位男生,很聰明,學習成績也很好,在我接這個班之前一直是這個班級的班長,後來經過新學期的重新投票,他沒被當選班長,而成了一個副班長。我當了這個班級的班主任之後,我發現他並沒有一個前任班長該有的風範,他愛惡作劇,愛欺負女孩子,有時還愛和任課老師頂嘴。終於有一天,他和一位任課老師吵起來了,原因是他認為老師冤枉他沒寫作業,最後事情在我和家長的調節和疏導下,他去向那位老師道歉了。但事情並未結束,接着他接二連三的在其他任課老師的課上搗亂,使任課老師怨聲連連。此時,我奇怪了,納悶了,以前的一個一班之長,難道會是這樣的嗎?我想得找個機會和他談談。

終於有一天,其他同學都上信息技術課了,教室裏就只剩他一人,我想這正是一個談話的好機會(因為據我瞭解,他是非常好面子的一個孩子,他認為被老師叫辦公室是非常丟臉的)。於是,我不動聲色的從他身邊坐下,問:“怎麼沒去上信息技術課?”他警覺的説:“我有點不舒服,所以向老師請假了。”“哦。”我表示知道了。接着我稍微停頓了一下,然後用非常真誠的語氣説道:“小k,其實老師很早就想和你好好談談了,我相信這段時間你心裏肯定非常不好受,你不是一個會故意和老師作對的孩子,否則,以前的老師絕對不會選你當班長,你説,是嗎?”也許是我的一席話打動了他,又或許他真的需要找個人來傾訴傾訴,於是他向我説明了最近為什麼愛和老師作對,為什麼愛欺負同學的原因,原來這一切都是為了填空心中的那份失落,因為一直以來他都是班長,而突然同學們卻不再選他了,他覺得不能接受,所以他要引起大家的注意。於是,我告訴他要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很容易,但關鍵是起的作用到底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呢,如果是反面的話,大家只能會離你越來越遠,因此,要想重新樹立你在同學們心中的地位,那就要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你自己的能力。經過這次的談話,小k果然改變了很多。而作為班主任的我,經過了這件事後,也使我明白了許多。

的確,作為一名班主任,如果你對學生不瞭解,那你該如何開展學生的德育工作,學生又能如何信任你呢?對於心理正在逐漸發展的少年兒童,如果為師者不能多一點理解,多一些關懷、寬容,他們的心理又怎麼能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