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演講稿>愛國演講稿>

響應時代召喚,弘揚民族精神演講稿(精選19篇)

愛國演講稿 閲讀(3.03W)

響應時代召喚,弘揚民族精神演講稿 篇1

同學們,老師們,大家好!

響應時代召喚,弘揚民族精神演講稿(精選19篇)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民族精神

什麼是祖國?祖國就是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們,是每一箇中國公民,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祖國是我們大家的家。祖國在那裏?祖國就在我們面前,就在我們的教室裏,就在我們的校園裏,就是我們每天面對的同學、老師、家人。祖國的興亡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是我們每個人每天的行為積累起來的。

民族精神是什麼?詩人艾青寫道“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着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我認為這是對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釋,那就是熱愛自己的祖國——愛國主義。作為我們新紀元的中學生來説,我們熱愛祖國,那我們需要做什麼呢?我認為就是勤學和好問,因為我們要做學問。錐刺股是先秦縱橫家蘇秦好學的故事。蘇秦為吸取廣博知識,夜以繼日發憤苦讀,當睏乏時,以錐子刺腿,用來振奮精神,堅持學習。 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蘇軾的“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都説明勤學的道理。讀書光好學還不夠,還需善疑好問。孔子從小入太廟“每事問”。他主張“疑思問”,“不恥下問”。荀子把“不知則問”和“不能則學”相提並論。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學不行,不問不知”。他們都把學和問聯在一起。不學不問怎能成為學問家,學貴在問,這樣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中華文明蜿蜒奔騰了五千年,讓我們在這裏回顧、反思、警醒。我們要弘揚民族精神,要讓我們的祖國經過我們的努力,變得更加繁榮,更加勃發!敬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大釗曾説過:“我不主張兒子對自己行孝,可是我疼愛自己的老人,因為他撫養了我,教育了我,為我付出過很大的心血,疼愛自己的老人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長傳統美德更應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範。

“虛左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衝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説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 ,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文明禮貌在我們身上不能丟失,那是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真正體現。

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一所學校必須要有自己的學風。我們學校幾年來延續下來的勤學、好問 、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學風。

同學們,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讓我們為擁有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裏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範!

謝謝大家!

響應時代召喚,弘揚民族精神演講稿 篇2

歲月,五千年的歲月,消散了春秋戰國時飛揚的塵土;暗淡了三國兩晉時的劍影刀光;模糊了唐宋時繁榮的街市;剝蝕了明清殿前浮誇的琉璃。留下的,是一個個英雄的名字,是他們,挺起了中國人脊樑,凝聚了偉大的民族精神。

自古以來,無數仁人志士以愛國為崇高之志,以報國為終生之責。有“精忠報國”的岳飛,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俺,有“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有以“警世救國”自箴自策,三易其志的魯迅,也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從孫中山到陳獨秀,從李大釗到mzd,從林覺民到秋謹,為了中華的崛起,為了雪恥報國,為了振興華夏,為了騰飛於世界,我們的前輩發奮努力,克己奉公,凝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它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的積澱,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動着中華民族的前進、發展。 正是靠着這種精神,億萬中華兒女迎來了嶄新的一天。這一天,中國向世人發出了最雄壯的聲音,宣告了新中國的成立,開啟了新的歷史篇章。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了,使中國社會發生了最深刻的變革;改革開放成效顯著,使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居世界首位,令億萬中國人信心倍增;我國申奧成功,又使無數中華兒女為之驕傲、自豪。也正是靠着這種精神,中國迎來了航天史上的最光輝的篇章。20xx年10月15日,一個永遠值得記住的日子,我國宇航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在繞地飛行14圈後成功返回。它是我國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它使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能獨立發射載人航天器的國家。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

時代在前進,歷史在發展,我國已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時期。新的時代在呼喚着青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需要青年為之奮鬥。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需要一批具有民族精神的高素質人才。而我們青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生力軍。祖國的繁榮昌盛需要我們的建設,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我們的努力。這個時代在召喚着我們,召喚我們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添磚加瓦。

如今,我們已是一名高中生了,在學習中,從悠久的歷史和偉大的現實中,我們領略到了我們國家偉大的民族精神,我們也明白了肩頭擔負的重擔。我們要勤勞勇敢,我們要發奮圖強,我們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去學習,去積蓄力量。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翱翔,在理想的天空中搏擊,用科學文化知識豐滿羽翼,武裝自己,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好準備。

讓我們弘揚民族精神,響應時代的召喚,做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合格接班人。

響應時代召喚,弘揚民族精神演講稿 篇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六安二中高二文(一)班的李冉。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中華文化,汲取榜樣力量》。

歲歲年年花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在時光的浩瀚長河裏,每一種聲音,每一段歷史,每一個王朝都被堅定而莊嚴的記錄在上面,無論興盛還是衰敗,無論光榮還是恥辱,這些渺小如塵埃,卻又璀燦如星辰的歷史片段,彼此交織,纏繞,勾勒出中華文化五千年的精神風貌,向我們温柔訴説着我們所依賴的這個東方巨人,有着怎樣動人心魄的靈魂。

我十分慶幸和驕傲,我是一箇中國人,一個有着完整成長曆程的偉大民族的族人。我的先輩們,我們所深深敬仰着的那些英雄們,都同我們呼吸過同一片天空的空氣,都同我們腳踏在同樣的國土上。我們都一樣,在這個國家出生和老去,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作墨,為中華民族的歷史再添一筆輝煌。

中華文化的優秀和經典,來源於這樣的一個個人,一代代人的努力在。那些過去的黑暗時間裏,他們化作一盞盞明燈,點亮了整個民族的未來,指引着後人前行的路。如果沒有兩千多年前屈原的《離_》的漫漫求索,那麼後世的無數優秀詩篇也將不復存在;如果沒有曹雪芹半生《紅樓夢》的精美編織,那麼一段珍貴璀璨的世家文化將被俗世永遠的湮沒;如果沒有魏源的《海國圖志》,沒有_的工農武裝割據的戰略方針,沒有鄧小平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那麼中國又哪裏是如今這個讓人驚歎讓人自豪的中國呢?

讀史使人明智。讀好那些歷史中的盞盞明燈,讀好那些時代的榜樣,更能使人醍醐灌頂,如清晨聞鍾,如當頭一棒。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民族精神,首先要做的,可能便是在奔跑前進的道路上,不忘尋找一下歷史的明燈。因為前人永遠是後人的啟明之星。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響應時代召喚,弘揚民族精神演講稿 篇4

那條路從歷史書中

一直蜿蜒出來

比黃河還要曲折十倍

一支穿草鞋的隊伍

沿着那條路

終於走進了鏗鏘的國歌

那條路有巨大的根系

那根系深埋在

一些回憶錄裏

許多老人多皺紋的臉上

爬滿了那些根系的痕跡

那些根系是被草鞋踩出來的

那些草鞋把雪山都踩化了

把草地也踩成了公園

把華夏的版圖一塊塊踩紅

在那根系最狹窄的地方

便有一種強大的思想

從鐵索上緩緩過渡

一些槍聲成為種子

響亮地埋藏在那些思想的周圍

無數生命如樹葉

在那根系上發綠

無數鮮血如花朵

從那根系的底部冒出地面

無數頭顱如果實

懸掛於那根系的頂梢

順着那繁茂的根系

我熟悉了那些果實

我咀嚼着那些果實

便漸漸悟出

一些小米怎樣營養一個政黨

幾條步槍怎樣支撐一個軍隊

我是從電影裏才聽到

那個偉人在紅樓上朗誦那句話的

那是個真正的詩人

那個詩人的那句詩

使許多眼淚果核般落地

於是

那紅樓下的旗杆

就成了許多根系中

最筆直的一根

那條路算不上那詩人

最長的一首詩

那條路其實是一枚針

把整個民族的堅毅和頑強

緊緊地縫在了一起

響應時代召喚,弘揚民族精神演講稿 篇5

中國魂,民族魂

在五千年的歷史中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從來就沒有中斷過。靠的是什麼?是千百年形成的民族精神。

中國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眾多的民族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他們一勤勞勇敢、艱苦奮鬥著稱於世。“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總結出來的。他們有着尊老愛幼的高尚品質,遇到困難從不低頭屈服,這就是中華的精神。

從古至今,中國出現了無數愛國者,他們把祖國、民族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把個人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緊的聯繫在一起。收復中國台灣的鄭成功、品德楷模雷鋒、中國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無數仁人志士以鐵的事實敍述了一首又一首的愛國長歌,他們甚至用生命來呼籲人們心中的愛國精神。愛國,就是對養育和哺育自己成長的祖國和人民無比熱愛的情懷和忠誠。這樣的愛國情懷和忠誠是為國分憂,為國奉獻和報效祖國的力量源泉。弘揚愛國精神就是要進一步增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增強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和鬥志。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屹立於世界,則國屹立於世界。雖然今天的我們不需要經歷戰火的洗禮不需要擔心國土的淪陷,但是,我們有責任去弘揚民族精神,為祖國的一切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自己做起,響應時代的召喚,讓民族精神傳統的火炬一代一代的傳下去吧!

響應時代召喚,弘揚民族精神演講稿 篇6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國旗下的講話的題目是《弘揚民族精神 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持。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於民族之林。

從古至今,中華民族湧現了數不勝數的弘揚民放精神的感人事例。其實,這一精神,同樣貫穿着我們整個學習和生活。對於同學們來説,就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見到老師問聲好,不管是不是認識的老師,都應該面帶微笑停下腳步,給每位老師帶來親切的問候。相信在帶給老師暖意的同時,你也會獲得相同的的回報,與同學相處時要少些唯我獨尊的霸氣,多些關懷與幫助,爭做老師和同學們眼中的紳士與淑女,繼承併發揚自古以來尊師重道、善待他人的民族精神。

下課後,能自覺保持學校優良的學習環境。走廊上、樓梯口、操場上,少些喧鬧和追逐奔跑的身影,多些朗朗的讀書聲,多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讓學校成為學習交流的寶地。勤奮學習、沉穩善思也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

民族精神也體現在勤儉節約上,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家中用餐,千萬不能任性妄為,傾倒大量的飯菜,浪費糧食。要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上凝聚着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不能因挑食,愛吃零食等不良習慣而讓自己的健康與美德隨着飯菜的流失而消失殆盡。

弘揚民族精神,展示中華民族的風采,其實很簡單,只要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講文明、講衞生、講科學,刻苦學習、努力拼搏,打好一切基礎,長大後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同學們,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吧!

響應時代召喚,弘揚民族精神演講稿 篇7

弘揚民族精神: 爭做當代學生

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開闊了我們的觀測範圍,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但對於外來文化,不能照抄照搬,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因此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精神,使我們責無旁貸的歷史責任。

所謂“民族精神”就是指一個民族的核心品質,我們中國的精神就是“剛強”/“友愛”。

回顧歷史,中國的今天得來的多不容易:從鴉片戰爭到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再到北伐戰爭。九一八等等都給我們的國家帶來了不小的災難。

但現在,中國人卻站起來,逐步走向小康了,因為中國人的骨子裏就帶着“血漢”,”剛強之氣。達到了,不灰心,不氣餒,還彙集於敵人迎頭痛擊,正是有這一特點,中國才有今天。

“友愛”是一個民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一個國家缺少了“友愛”,缺少了人與人之間的温暖那麼就算這個國家再富有,再強大終究會落到國破民亡的下場。

還記得20__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發生的那一場驚心動魄的大地震吧?!我們忘不了那一幕幕觸目驚心殘垣斷壁的畫面,更忘不了那一場場感人致深的事件。人們一聽到這一件事,沒有人組織也沒有人命令都無私地為災區捐款捐物,此時的我心裏好温暖好感動,為我能生在中國這一“有情”、“有義”、“有愛”的民族中而自豪!

所以,做為中學生的我們應該拉起手來團結友愛,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發揚傳統精神。

一起來弘揚民族精神,爭做當代中學生!

響應時代召喚,弘揚民族精神演講稿 篇8

十月裏來秋風涼,

中央紅軍遠征忙,

星夜渡過雩都河,

古陂新田打勝仗。

十一月裏來走湖南,

宣臨蘭道一齊佔

衝破兩道封鎖線,

赫得何鍵狗膽寒。

十二月裏來過汀江,

廣西軍閥大恐慌,

四道封鎖線都突破,

勢如破竹誰敢擋。

一月裏來梅花香,

打進貴州過烏江,

連佔黔北十數縣,

紅軍威名天下揚。

二月裏來到扎西,

部隊改編好整齊

發展川南遊擊隊,

擴大紅軍三千幾。

三月打回貴州省,

二次佔領遵義城,

打坍王家烈八個團,

消滅薛吳兩師兵。

四月裏來向南進,

打了貴陽打昆明

巧妙渡過金沙江,

浩浩蕩蕩蜀中行。

五月裏來瀘定橋,

劉文輝打得如飛跑,

大渡河天險從容過,

十七個英雄姓名標

六月裏來天氣熱,

夾金山上還積雪

一四兩個方面軍,

懋功取得大會合。

七月進入川西北,

艱苦奮鬥為那個,

為了抗日救中國。

八月繼續向前進,

草地行軍不怕冷,

草地從來無人過,

無堅不摧是紅軍。

月出發潘州城,

陝甘支隊東北行,

臘子口渭河安然過,

打了步兵打騎兵。

二萬五長征到陝北,

南北紅軍大會合,

粉碎敵人新“圍剿”,

統一人民救中國!

響應時代召喚,弘揚民族精神演講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我是六二班的___,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弘揚民族精神,爭做好少年》。

“中國”,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裏都是一個神聖的字眼,“祖國”在每一箇中華兒女的心中都是一個親切的詞彙。我們的祖國在漫長的歲月裏,孕育了長青的山川,長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萬萬的中國人。作為一箇中國人,可堪自豪的事實在是太多了。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熱愛祖國,是中華民族生命之源泉、情感之歸宿、奮鬥之動力。千百年來,我們中華民族歷經無數次危機,是什麼力量使其維繫不墜?是什麼力量把56個兄弟民族緊緊地團結在一起,披荊斬棘,一往無前?——是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愛國主義傳統,是中華兒女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列寧説:“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説是集中地體現了中華民族氣節。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決定了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在前進道路上的努力方向。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為維護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在愛國和氣節方面為後人作出了榜樣。諸如卓有見識的林則徐,血染吳淞口的陳化成,維新被殺的譚嗣同,橫眉冷對的魯迅,抗日獻身的張自忠都體現了這一民族愛國精神,他們是中華民族之魂。

我們是新世紀的學生,浴血奮戰、硝煙瀰漫的戰火已離我們久遠;但是,國旗,這新中國的象徵;國歌,這一中國人心中最激越的旋律,穿越時空,延續着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傳統,凝聚着新中國的豪情壯志。

同學們,北京奧運會和殘運會還剛剛結束。我們不會忘記,當國歌奏響、國旗升起時,那滿含淚花的凝視裏,那自豪激昂的“起來”聲中,那挺直腰桿、溢滿喜悦的容顏上,流露的是作為一箇中國人的自豪!那“起來、起來”的吶喊,鼓舞着我們中華民族的新一代不斷創新,激勵着每一個炎黃子孫自強不息。

同學們,今天,我們又一次面對莊嚴的五星紅旗,你的心底一定湧動着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壯志豪情。有志者事竟成。但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國家民族為出發點、為歸屬,才符合傳統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十九歲的周恩來所作“大江歌罷掉頭東”也體現了他改造舊中國的遠大志向。可謂少年壯志凌雲。

奮發立志既要從大處着眼,更要從小處着手,從自我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在人生途中不斷地砥礪操行,完成大志。這就要求我們胸懷鴻鵠之志,奮發圖強。

為進一步在廣大少年兒童中弘揚和培育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全國少工委號召我們進一步深入開展“民族精神代代傳”活動。結合我校的情況,我們各中隊要積極開展系列活動,如可以講述愛國故事或進行愛國主義演講,觀看愛國影片等。

老師、同學們,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我們的先輩用血,用汗,用寶貴的生命鑄就了東方大地上不屈的中華魂!讓我們高揚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旗幟,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鬥志去刻苦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祖國,爭做弘揚民族精神的好少年!!

響應時代召喚,弘揚民族精神演講稿 篇10

自古以來,我們中國人有着悠久、光榮的中華民族精神,那麼,什麼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呢?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為團結捍衞國家主權,維護民族尊嚴,我們的祖先進行了堅決的鬥爭。精忠報國的抗金英雄岳飛;“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渾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抗倭名將戚繼光、收復中國台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等都是為捍衞國家統一,民族利益,英勇抗擊外族侵略,被後人世代傳誦和敬仰的民族英雄。這也是我們先輩們的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展現,值得我們後人敬仰和弘揚。

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精神:首先要弘揚民族精神。所謂弘揚民族精神,就是要樹立愛國主義理想信念,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我們現在是國小生,也是中國未來的建設者,肩負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我們應該熱愛祖國,愛好和平,珍惜祖國的今天,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像民族英雄那樣,把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地位,自強不息,學好各種本領,將來更好地建設我們的國家!20xx年8月8日在我國舉行的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更是現代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

中國奧運精神內涵豐富,首先它是最深厚,最基本的愛國主義精神。1932年,在愛國將領張學良的資助下,劉長春隻身漂泊海上21天,到達洛杉機。在男子一百米預賽中,一路領先,然而疲憊不堪的劉長春,還是被遺憾淘汰,1936年柏林奧運會,進入撐杆跳決賽的中國運動員竟買不起比賽用杆,1948年,倫敦奧運會中國代表團是參賽團中唯一住不起奧運村的。這不堪回首的一頁,已被我們翻過。到了1979年,中國恢復了在國際奧委會上的合法席位。1984年7月29日,許海峯的一聲槍響實現了中國奧運金牌零的突破。正是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人民的愛國之情,強國之夢與體育如此密不可分。愛國之情鑄就偉大成果,終於20xx年奧林匹克盛會選擇了中國北京,這也是對深愛着祖國的中華兒女最高的獎賞。20xx年奧運會,中國奧運健兒通過頑強拼搏,取得了51金,21銀,28銅的優異成績,在金牌數排行榜名列前茅,令全世界刮目相看,這更體現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奧運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強”。支撐和造就“更快、更高、更強”的是什麼?是“自信、自強、自尊”。我們為我們的奧運健兒取得的優異成績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他們頑強拼搏的中華民族精神值得我們發揚光大。

同學們,快快行動起來吧!我們要弘揚奧運的拼搏精神。我們要像奧運健兒一樣,在成長過程中,不怕困難,不怕挫折。積極進取。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地學習,用豐富的知識充實自己。用優異的成績向祖國彙報。讀一本書,講一個故事,瞭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畫一幅畫,寫一篇文章,表達我們的愛國之情!為把我們的民族精神代代傳下去,時時刻刻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響應時代召喚,弘揚民族精神演講稿 篇11

如果春天沒有七彩的陽光,就不會有蝶兒的温山翻飛;如果人間沒有誠信,那將是個蒼涼荒蕪的世界。誠信待人,付出的是真誠和信任,贏得的是友誼和尊重。有了它,生活就有了芳香,有了它,人生就有了追求!

樹高千丈,靠的是土裏的根,河流萬里,憑是的源頭的水。國運昌盛,唯誠信也。這才是中華魂!缺失誠信,失我國魂!缺失誠信,國將不國!中國呼喚誠信,中國必須誠信!它是中國的魂!

正因為有了梁山伯、祝英台的山盟海誓,才譜寫出化蝶共舞的纏綿絕唱。正因為有劉、關、張的桃園結義,才銘記得出生死與共的兄弟情深。正因為有了中國劍俠的一諾千金,才鑄造就出豪壯闊的千古不朽。漢王充報着一顆誠信的心,道出千古名句“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道出了多少仁人志士的心聲,喚醒了後世後代多少莘莘學子的意志。唐有李白歎到:“海嶽尚可傾,口諾頓終不移”,元有關卿主張“去食去兵,不可去信”,昔有尾生抱柱而亡的執着,今有錢學森毅然歸國的堅定,蔡振華重振國球的誓言。自古有商鞅立木樹信的佳話,也有失信而自食其果的峯火戲諸候。唐代魏徵把誠説為“過之大綱”。孔子曾説:“人無信不立”。在足食,足兵,民信這三項中,他選擇了民信,他解釋到,沒有糧食,沒有兵力,不過就是死亡,自古以來人難免一死,而人民對政府失去了信任,政府就無法立足。可見“信”關係過國家的興亡,是從正政之寶,社會之基,治國之本!

誠信,中國悠悠五千年永恆的旋律;誠信,中國漫漫路永恆的話題;誠信,中國泱泱大國文化史永恆的內涵;誠信,永恆的中華魂!

響應時代召喚,弘揚民族精神演講稿 篇12

同學們,老師們,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民族精神》。

什麼是祖國?祖國就是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們,是每一箇中國公民,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祖國是我們大家的家。祖國在那裏?祖國就在我們面前,就在我們的教室裏,就在我們的校園裏,就是我們每天面對的同學、老師、家人。祖國的興亡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是我們每個人每天的行為積累起來的。

民族精神是什麼?詩人艾青寫道“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着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我認為這是對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釋,那就是熱愛自己的祖國——愛國主義。作為我們新紀元的中學生來説,我們熱愛祖國,那我們需要做什麼呢?我認為就是勤學和好問,因為我們要做學問。錐刺股是先秦縱橫家蘇秦好學的故事。蘇秦為吸取廣博知識,夜以繼日發憤苦讀,當睏乏時,以錐子刺腿,用來振奮精神,堅持學習。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蘇軾的“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都説明勤學的道理。讀書光好學還不夠,還需善疑好問。孔子從小入太廟“每事問”。他主張“疑思問”,“不恥下問”。荀子把“不知則問”和“不能則學”相提並論。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學不行,不問不知”。他們都把學和問聯在一起。不學不問怎能成為學問家,學貴在問,這樣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中華文明蜿蜒奔騰了五千年,讓我們在這裏回顧、反思、警醒。我們要弘揚民族精神,要讓我們的祖國經過我們的努力,變得更加繁榮,更加勃發!敬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大釗曾説過:“我不主張兒子對自己行孝,可是我疼愛自己的老人,因為他撫養了我,教育了我,為我付出過很大的心血,疼愛自己的老人這是人之常情”。而今天敬長傳統美德更應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範。

“虛左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衝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説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文明禮貌在我們身上不能丟失,那是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真正體現。

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一所學校必須要有自己的學風。我們學校幾年來延續下來的勤學、好問、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學風。

同學們,承繼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讓我們為擁有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裏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範!

謝謝大家!

響應時代召喚,弘揚民族精神演講稿 篇1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二(一)班的李冉。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中華文化,汲取榜樣力量》。

歲歲年年花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在時光的浩瀚長河裏,每一種聲音,每一段歷史,每一個王朝都被堅定而莊嚴的記錄在上面,無論興盛還是衰敗,無論光榮還是恥辱,這些渺小如塵埃,卻又璀燦如星辰的歷史片段,彼此交織,纏繞,勾勒出中華文化五千年的精神風貌,向我們温柔訴説着我們所依賴的這個東方巨人,有着怎樣動人心魄的靈魂。

我十分慶幸和驕傲,我是一箇中國人,一個有着完整成長曆程的偉大民族的族人。我的先輩們,我們所深深敬仰着的那些英雄們,都同我們呼吸過同一片天空的空氣,都同我們腳踏在同樣的國土上。我們都一樣,在這個國家出生和老去,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作墨,為中華民族的歷史再添一筆輝煌。

中華文化的優秀和經典,來源於這樣的一個個人,一代代人的努力在。那些過去的黑暗時間裏,他們化作一盞盞明燈,點亮了整個民族的未來,指引着後人前行的路。如果沒有兩千多年前屈原的《離~》的漫漫求索,那麼後世的無數優秀詩篇也將不復存在;如果沒有曹雪芹半生《紅樓夢》的精美編織,那麼一段珍貴璀璨的世家文化將被俗世永遠的湮沒;如果沒有魏源的《海國圖志》,沒有~的工農武裝割據的戰略方針,沒有~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那麼中國又哪裏是如今這個讓人驚歎讓人自豪的中國呢?

讀史使人明智。讀好那些歷史中的盞盞明燈,讀好那些時代的榜樣,更能使人醍醐灌頂,如清晨聞鍾,如當頭一棒。

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民族精神,首先要做的,可能便是在奔跑前進的道路上,不忘尋找一下歷史的明燈。因為前人永遠是後人的啟明之星。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響應時代召喚,弘揚民族精神演講稿 篇14

尊敬的各位朋友們:

您們好!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端午亦稱端五,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説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説法,諸如:紀念屈原説;吳越民族圖騰祭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説。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説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懸艾葉菖蒲:民諺説:“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衞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

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消息説“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須懷有敬畏之心。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響應時代召喚,弘揚民族精神演講稿 篇15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民族精神,樹立遠大理想》。

近幾年來,我國遭受了不少自然災害的挑戰,西南乾旱、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災害……然而面對這些殘酷的挑戰,我們中華兒女並未退縮,而是表現出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精神,向世界詮釋了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真諦!

我們的民族精神是在歷史的長河中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從革命時期的長征精神、井崗山精神到現代化建設時期的雷鋒精神,再到改革開放時期的抗震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我們的民族精神逐漸豐富,與時俱進,同時也湧現很多典型人物,如雷鋒,焦裕祿,鄧稼先等。其中令我最為感動的是幾個勇敢的大學生。他們縱身一躍,劃出了人生壯麗的弧線,他們奮力一舉,綻放出生命尚的光芒。他們用青春傳承了見義勇為,用無畏譜寫了一曲英雄的讚歌。

他們將民族精神詮釋的淋漓盡致,而民族精神確實應該在我們這一代繼續傳承併發揚光大。有的同學會認為,只有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才是具有民族精神的表現。其實不然,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樂於助人、遇到困難不退縮,熱愛集體……這些都是民族精神的表現。

同時有了民族精神這塊堅強的後盾,我們還應該樹立遠大理想,這樣我們的人生價值才能得到實現。我現在是一名九年級的學生,即將面臨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階段——會考。我目前的理想就是考上理想中的高中,而我也正在為之努力。我相信,只要真的用心做了,就一定有回報,哪怕是輸了也無怨無悔。所以,九年級的同學們,為着你的理想奮鬥吧,別讓將來的自己後悔!七年級八年級的學弟學妹們,未來會因你們的理想而光明,更會因你們的努力而精彩!

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民族精神是我們中華兒女始終堅持不移的,理想也是牢固堅定的目標,作為當代的青少年,我們要傳承好民族精神,樹立起自己的遠大理想併為之奮鬥,勝利的歌聲會在不遠處為我們奏響。

聽!(此時奏響國歌)國歌嘹亮,它激勵着我們傳承艱苦奮鬥的民族精神,為着理想,前進!前進!

謝謝大家!

響應時代召喚,弘揚民族精神演講稿 篇16

同學們,老師們,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民族精神

什麼是祖國?祖國就是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們,是每一箇中國公民,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祖國是我們大家的家。祖國在那裏?祖國就在我們面前,就在我們的教室裏,就在我們的校園裏,就是我們每天面對的同學、老師、家人。祖國的興亡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是我們每個人每天的行為積累起來的。

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互相融合成為偉大的中華民族,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為全人類的發展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偉大的民族必定有偉大的民族精神,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什麼?詩人艾青寫道“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着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我認為這是對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釋,那就是熱愛自己的祖國——愛國主義。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的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有着注重團結的悠久歷史和優秀傳統。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各民族人民之間相互融合,和睦相處,同舟共濟,共同進步,孕育、培養和形成了一種崇高而樸實的民族團結意識。正是這種民族團結意識,使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始終沒有解體,始終沒有屈服,始終傲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是幾千年來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這種共同願望,決定了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方向。依靠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民族團結意識,中華民族無所畏懼地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排除了一個又一個障礙,勇往直前。堅持民族團結意識,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繁榮、昌盛的根本保證。

中華文明蜿蜒奔騰了五千年,讓我們在這裏回顧、反思、警醒。我們要弘揚民族精神,要讓我們的祖國經過我們的努力,變得更加繁榮,更加勃發!

每當五星紅旗升起,每當《義勇軍進行曲》奏響,我們中華民族的每一個人,都會感到自己同莊嚴站在一起,同偉大站在一起,同勝利站在一起,同太陽站在一起!

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我的祖國,我為你驕傲!

謝謝大家!

響應時代召喚,弘揚民族精神演講稿 篇17

尊敬的各位朋友們:

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到來,在此佳節來臨之際,我祝所有朋友們節日快樂,閤家幸福!

端午節節日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在每年的固定日,共同舉行的儀式或慶典。全民認同並參與,一年一度,周而復始。

我國的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源遠流長,藴涵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影響廣及東方,乃至世界。中國的節日文化,具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

中國節日,從元日到除夕,計十四個,其中最盛大的節日是端午、中秋、年(春節)三節。

端午節起源,傳説多種。五月正值仲夏,“端”即“初”,端午既初五,古人“俗重五日”。又當“夏至”,漢初定五月五為節日,為逐疫辟邪。唐宋時稱為“端午”(“五”“午”相通),別稱端陽節、重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成為端午節中國兩大民俗。

五月五日又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殉國之日。每逢此日,屈原家鄉人民以竹筒盛糯米,投江中紀念屈原。後演變用竹葉或葦葉代替竹筒並系以彩繩,即“粽子”。於是,端午節包粽子紀念屈原,為廣大人民所認同,兩千年來,代代相傳,延續至今。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任楚國左徒,世稱三閭大夫。他對內主張舉賢任能,改革弊政;對外主張聯齊抗秦,興邦強國。因遭讒臣嫉謗,被楚懷王蔬遠,後又放逐湘沅,雖輾轉艱辛,仍憂國憂民。聞秦軍攻破郢都,憂憤交加,投淚羅江以殉國難。 屈原心繫國運民生,是愛國愛民的賢臣,又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詩人。一生寫下《離騷》、《九章》、《九歌》等二十餘篇詩歌。屈原詩歌表現出強烈愛國精神,具有巨大藝術魅力,是高度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統一,是中國古典文學遺產中的瑰寶。屈原和他的學生作品結集《楚辭》。《楚辭》與《詩經》並稱中演講稿國古典詩歌璀燦星空中“雙子星座”。

屈原代表作《離騷》,是中國第一首長篇抒情詩,表達詩人憂國憂民眷戀故土的深摯感情和忠誠正直追求光明的高尚品質。《離騷》詩句優美,想象豐富,開中國古典詩歌浪漫主義創作手法之先河。詩如其人,屈原的崇高精神和屈原詩歌的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哺育着中國一代又一代詩人和文學家。

屈原熱愛祖國,關懷人民,忠誠正直,信守芳潔,追求光明,捨生取義。他的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屈原精神就是表率萬世、積厚流光的中華民族精神。

古往今來,端午節紀念屈原,弘揚民族精神,抒發愛國情懷,已成華海內外華夏兒女的共識,這就賦予端午節愛國主義情結,既“端午情結”。

我們永遠紀念中華民族之魂,不斷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響應時代召喚,弘揚民族精神演講稿 篇18

各位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中華民族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明,幾千年來一直激盪着中華兒女的豪情。且不説遠古的禪讓,秦漢的輝煌;也不必説唐宋的繁榮,元明的鼎盛;單是四大發明就足以讓我們自豪!

但是,歷史畢竟已經過去,我們不能永遠沉湎於過去的輝煌。我們也不要忘記我們民族歷史上的痛。自鴉片戰爭開始,我們的民族就陷入到捱打和被侮辱的深淵。我們引以自豪的建築被焚燬,我們的國寶被擺放在別人的博物館裏,我們的國土被侵略者肆意踐踏。一百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暫一瞬。但是,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卻是永久的傷痛。我們要記住這段歷史,勿忘曾經的恥辱!我們要以此激發我們的鬥志,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在中國五千年文明發展的道路上,中華民族從來就不缺愛國的民族精魂。有因亡國而投江的屈原,寧死不屈的文天祥,精忠報國的岳飛;也有收復中國台灣的鄭成功,撞敵沉海的鄧世昌,食草抗日的楊靖宇;更有“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周總理,“兩彈一星”之父的錢學森,夢想禾下乘涼的袁隆平……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樑,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座標和燈塔,引領着我們走向民族復興之路。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華復興已經起步,我們就不懼前進道路上的坎坷和荊棘,我們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歷史的使命將會落在我們的肩上。我們,90後的青少年,雖然現在,我們還很稚嫩,但是,是海燕,總有一天會在大海上飛翔;是雄鷹,總有一天會在天空中翱翔!我們一定會擔當起復興中華的責任的,因為我們沒有退路可走。

也許你要説,我是一個小小的中學生,成績也不夠好,何以擔當復興中華的重任?泱泱中華十三億人也不缺我一個。我要説,同學你錯了,而且錯的離譜!中國十三億人不正是由你、我、他組成的嗎?缺了“你”就不是一個完整的集體。用成績不好來推卸責任,那是弱者的表現。我們可以不偉大,但不可以渺小;我們可以是一個平凡者,但我們不可以不擔當!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敢於負責,敢於擔當,把自己的學習搞好,不做課堂上睡大覺的“靚哥”、“靚妹”!

復興中華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夢想,同樣也是你的和我的夢想。有了夢想不去努力,夢想是不會實現的。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把復興中華的夢想落實到每一天每一個行動中去,時刻牢記我們的使命,我們就不會懈怠,就不怕任何艱難困苦。孟子説,天欲絳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復興中華,責任在肩,同學們,你們準備好了嗎?(準備好了!)

謝謝大家!

響應時代召喚,弘揚民族精神演講稿 篇19

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雲蒸霞蔚,輝煌燦爛;它,四季常青,永垂不朽.它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精神是幾千年來的仁人志士,英雄豪傑的結晶,他們把各種思想精華播撒在黃河上下,長江兩岸,成為了幾千年來主導華夏民族思想的源泉.我們要將我們的民族精神發揚光大,讓它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民族精神首先表現為一種愛國精神.在五千年的歷史舞台上,無數愛國人士相繼登場.他們為了祖國的安寧,國家的社稷,民族的統一,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獻出自己的生命.因為愛國,他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我們難以忘記嶽將軍背上的"精忠報國",難以忘記周的"為中華的崛起而讀書",難以忘記槍炮轟鳴,煙火瀰漫的戰場上勇往直前的戰士.就因為這一愛國精神,在上世紀大敵當前,民族存亡的危難關頭,全體民族的同仇敵愾,團結對外的力量就爆發了出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屹立與世界的東方,與一種愛國的精神是分不開的.

民族精神,也表現為一種自立,自強,自尊,自信的精神.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在遭遇坎坷,挫折時,也要坦然面對,相信自己一定能撥開烏雲,走想成功.在歷史的軌道上,正式由於無數滿懷希望的自信者,才推動了歷史車輪的前進.沒有自信,大禹有怎能治水,諸葛亮的空城計又怎能勝利,魏徵的諫書又怎能交到太宗手裏,神州飛船又怎能發射成功?自信,就像一把鋒利的匕首,使許多問題迎刃而解.自信,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民族的發展. 民族精神,也是一種忠,真誠,知恩的精神.這種精神代代流傳,輩輩傳頌.我們記得仲卿與蘭芝的"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記得元稹在聽到白居易被貶後的"垂死病中驚坐起",記得汪倫與李白的情誼深比桃花潭水......這種精神,使的我們更懂得做人的道理.

民族精神,還是一種團結的精神,是全國人民團結起來振興中華;是一種寬容的精神,是蘇東坡的"一蓑煙雨任平生";是一種勇猛的精神,是飛將軍勇擊匈奴的赫赫功勛;是一種淡泊名利的精神,是王柳先生的不為五斗米折腰.

民族精神的表現的何等的多,而我也只能是攫取了浩瀚長河中的幾多浪花,截取了雄壯樂章中的幾個片段,拾掇滿地黃花中的幾片花瓣而已.我們要高舉我們的民族精神,將它發揚光大.

“一撮歷史渣滓,玷污純潔清白,留下鐵的罪證,教育後人認識,江山如此多嬌,原沃一腔碧血,善惡終已了報,勿忘過去歲月。”這首詩讓我們知道歷史給我們留下“鐵一般的罪證”,讓我們後人認識和了解史事,讓我們知道關於更多的弘揚民族精神,發展中華兒女們的傳統美德的故事。

古代不朽之神,美麗、偉大而聖潔之父。乞求降臨塵世以彰顯自己,讓受人矚目的英雄在這大抵蒼穹中,作為你的榮耀見證,請照亮跑道與投擲項目,這些全力以赴的崇高競賽,頒贈優勝者常青樹編成的花冠,塑造出鋼鐵般的軀幹、溪谷、山嶽、海洋與你相輝映,有如一白色斑瀾的巖石造成這巨大神殿,膜拜你,啊!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你們是我們的驕傲。

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抗金民族英雄岳飛… …他們獻出了自己的身軀,維護了民族尊嚴,我們以他們為榜樣而自豪。

弘揚民族精神,發展民族傳統美德應該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其實,現在我們身邊依然存在着許多民族英雄,那就是我們的老師,老師培養了一批又一批人才,難道説老師不是民族英雄嗎?市,他們是的,老師默默的敬業奉獻,發放出他們一生的青春年華,他們為了讓我們的將來會更加美好每天都傳授我們知識,教導我們學習,讓我們長大後都能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把我們共同的家園建設得更美好。

僅僅不只是我們的老師,還有在奧運會上屢次奪魁,為國增光的奧運健兒,在那跑道上的一剎那間,東出一匹黑色的”馬”,,他奔赴衝刺,跑到世界各地,弘揚民族精神,發展民族傳統美德。此時此刻,富國強民的志向一一出現在我們面前,為了弘揚民族精神、發揚民族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

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從我做起,從此刻做起,響應時代的召喚,弘揚民族精神,挺起我們民族的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