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畢業論文>論文格式>

職院寫作課改分析優秀論文

論文格式 閲讀(2.57W)

一、高職應用寫作教學效果的現狀

職院寫作課改分析優秀論文

能力本位課程模式是職業教育中提出較早、應用較廣泛的課程模式,它以職業能力為教學基礎、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以強調加大實踐動手能力、實行“定單式”培養模式為前提,以滿足工廠企業對教育對象的要求為基本原則,打破了以學科為中心來確定教學課程和學時安排的傳統思路,指導思想總體上與職教的目標和功能相適應。然而對於高職教育“重技能,重操作”的培養方式的過份強調,直接導致了學校在課程設置上的重專業教育、輕人文素養,應用寫作也隨之“邊緣化”。學時短,學分低,教學模式僵化,教學手段單一,理論講得多,實際練得少,學習程式化,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堪虞。目前,高職生在應用寫作訓練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集中表現為:一是不能靈活運用各種文體的格式,更遑論技巧;二是隻會機械模仿行文格式,而行文內容缺乏深度,流於膚淺;三是語言貧乏,思路狹窄,應用文語感薄弱。

二、高職學生寫作能力欠缺原因透析

當代高職學生寫作能力現狀不容樂觀,究其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活在各方面都發生了極大變化,科技對社會發展作用的凸顯,使人們對科技產生崇拜感,似乎全人類所面臨的各種問題都可以憑藉科學技術來解決,社會和高等教育也因此聚焦科技,人文教育的地位受到嚴重挑戰:其一、市場導向作用的深入展開對傳統價值觀念提出挑戰;其二、社會關係的發展變化使人們對道德、傳統文化的原有內容提出了修正和完善的要求,使脱離社會生活實際的高校人文教育難以起到影響大學生人格形成和完善的作用,進而懷疑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偏頗

高等職業教育是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到了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工程師人才分化為兩部分人才的結果,是一個國家經濟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標誌。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起源於改革開放初期。按照《國際教育標準分類》的定義,高等職業教育是面向實際分具體職業的,主要是使學生獲得從事某個職業或行業所需要的實際技能和知識的教育。高職教育應培養適應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高級技術性實用型人才,但學生一跨進校門就開始忙考證,出現了所謂的“考證”熱。我們應看到,科學技術飛速發展,職業技能的掌握,決不可能是一勞永逸。誠然,職業專門技術能力是做事能力,而職業關鍵能力則是做人的能力。沒有專門能力做不成事,缺乏關鍵能力做不好人,二者不可偏廢,缺一不可。高職學生必須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才能在職業大變動中以不變應萬變。

3。高職生源的特殊性

高職學生由五部分組成,即五年制高職學生來源於國中生學(一定範圍內可免試入學),三年制高職學生則來源於中專、技校、職業高中和普通高中畢業生。從生源現狀看,在高等教育層次中素質偏低,而且不同生源又各有其特點,表現出參差不齊:五年制高職生是國中畢業生,他們年齡小,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階段;三年制學生中,中專、技校、職高的畢業生程度較低,世界觀開始成型;普通高中畢業生高中苦讀三年,而後進入高職院校,他們當中相當一部分心理不平衡。

從文化素質上説,五年制高職生,九年義務制教育給予他們的文化知識相對比較膚淺、貧乏。中專、技校和職高畢業生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後,直接接受職業技術教育,這一階段人文科學課程的開設比中國小更少,而且因專業的差異,有關人文、寫作課程的開設也有差異。通過大學聯考錄取的普高生,他們的情況要好一些,但一部分理科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較弱。從心理素質上來説,高職學生也有其特點:其一,五年制學生年齡小,教育界把這一年齡段的教育叫特殊教育期,表現為逆反心理強,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弱,部分學生渾渾噩噩,懵懵懂懂,需要重點呵護;其二,我們的學生普遍存在矛盾的心理,他們在同齡人中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一方面自命不凡,另一方面又內心脆弱,表現自卑。

三、對應用寫作課程改革的幾點建議

第一,打破課程體制,開設包納通用知識、人文知識、寫作訓練、口才與演講等多門課程在內的“大語文”。高職教育是我國目前職業教育的最高形式,任何一種職業都以行業為背景,具有行業特點。行業的發展變化,直接影響到職業的發展。以學生未來職業生涯、職業能力為價值取向,針對其專業特點,確定教學重點,專業知識與寫作基本技巧並重方能彰顯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基礎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根據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的特性,在高職學院開設包括應用寫作在內的人文素質課程也應以行業、職業分析為原則,依照不同專業的不同需求設置和調整授課內容,將職業技術能力的培養與職業關鍵能力的培養緊密結合,將人文知識內化為個人修為,使學生既掌握做事的能力,又學會做人的本領;既有迅速上崗的能力,又有面向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第二,建立公共基礎課教師下企業掛職進修的長效機制,研探企業文化與職業教育相結合的新路。公共基礎課要為專業課服務,教師必須深入行業企業,跟蹤辦公,實踐學習,將企業文化納入教師教研範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校企深度融合。企業關心職業院校能否培養出現代企業所需要的人,而職業院校關心企業發展需要什麼樣的人。職業教育與企業文化是校企聯合發展的道路上的一個重要結合點。加強校企聯合,把企業文化教育置於職業學校教育中的重要位置是必然的選擇。

第三,打破固有模式,創造情境,採取多種教學手段。應用寫作教學的開放在於活動,是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到實踐中去,讓學生通過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中去學知識。在這種開放互動的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提供豐富的、準確的、典型的資料,虛擬不同角色、不同崗位,引發學生層層深入,寫出與交際目的、交際對象及交際環境相對應的應用文體。如讓學生做市場調查,就鼓勵他們深入實際,進行社會走訪,整理信息資料,寫出調查報告、經濟活動分析材料,而不再是讓他們坐在教室裏憑空想象,閉門造車。這種開放式教學教師不僅要把學生領進教材,更要讓學生自己從教材中走出來,給學生創造自由的空間,讓學生積極地思維、發現、比較、分析、判斷、總結。這種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綜合分析判斷表達能力正是寫作的基礎。

第四,從各行業吸納外聘教師,優化教師結構。目前,就應用寫作師資隊伍看,存在着與教學實際需要不相適應的問題。一是教授應用寫作的老師多為中文專業畢業,對經濟、法律、科技等專業知識不甚瞭解,這就勢必造成在講解專用類文書時不得要領;二是許多老師只有書本知識,而無實踐經歷,講課難免從理論到理論,不能給學生提供切實具體的經驗。鑑於應用寫作課程的開放性和實用性特點,建議學校從各行業聘請專業人才,以更生動直觀的教學帶領學生由虛入實,開拓視野。

綜上所述,針對高職院校應用寫作課程存在的種種弊端,應在教學改革中注重建立健全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教學途徑,初步建構具有高職特色的應用寫作教學內容體系與教學訓練模式,最終完成寫作課向“現代、科學、高效型”教學的轉變,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技能、學會創新以適應當前社會對高職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