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模板>

關於大學生畢業論文範文

畢業論文模板 閲讀(2.05W)

下文是大學生畢業論文範文

關於大學生畢業論文範文

1 引言

馬克·吐温的兩部兒童歷險小説《湯姆·索耶歷險記》和《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在美國通常被直接稱為“boy novels”(“男孩小説”)。在《湯姆·索耶歷險記》小引子中馬克·吐温這樣説道:“我寫這本小説主要是為了娛樂孩子們,可是我希望成年人並不因此而不看它,此外,我還試圖想讓那些成年人從書中想起當年的他們,那時的情感、思想、言談以及他們有時候幹些什麼稀奇古怪的冒險事情。”[1] 兩部小説自誕生以來,在美國既受到孩子們又受到成年人的喜愛,並且一直被看作是美國文學的經典之作。

作家自己對《湯姆·沙耶歷險記》比較偏愛,認為它比《哈克貝利·芬歷險記》偉大。但一般的評論和看法卻和作家不一樣,例如《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只是説《湯姆》一書“為他贏得了持久的聲譽”,而《哈克》一書乃是“他名垂青史之作”。要想知道評論界與作者之間的矛盾就應該先從兩部著作本身着手。[2]

2 《湯姆》與《哈克》

《湯姆·索耶歷險記》這部長篇小説是馬克·吐温所有作品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擁有最廣泛讀者的作品之一。它描寫了渴望建功立業的湯姆和哈克怎樣衝破家庭、宗教和陳腐刻板的教育制度的束縛,從遊戲和冒險中尋找他們在生活中找不到的自由和浪漫的故事。主人公湯姆在很多方面帶有作者童年的影子。馬克·吐温以豐富深厚的激情,把少年兒童的內心世界和一舉一動描寫得細緻入微,活靈活現。此外,作者還運用幽默手法巧妙地諷刺了當時的社會陋俗、社會機構和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鞭撻了社會上的一些醜惡現象。作者諷刺與幽默的語言特色在這部小説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則通過黑人奴隸吉姆為擺脱被奴役,被出賣的命運,從奴隸主那裏逃跑出來流浪的故事,表現了作者對於處在奴隸地位的黑人們的不幸遭遇和悲慘生活的無限同情,同時,也譴責了白人奴隸主的滅絕人性的兇殘和罪惡的種族歧視。

主人公哈克貝利是個天真浪漫的白種男孩,他純樸,善良,勇敢而富有心計。由於討厭資產階級的虛偽客套和假仁假義,經常遭到酒鬼父親的暴力毒打。為此,他逃了出來,想去過一種浪漫自由的冒險生活。在路上,他遇到從奴隸主那裏逃跑出來的黑人奴隸吉姆,按照當時美國憲法規定,白人發現逃跑的黑人奴隸,應該告發,哈克沒有告發吉姆。但是他內心還是十分矛盾,經常像其他白人那樣歧視、戲弄對方。後來在與吉姆相處的過程中他發現了吉姆誠摯忠厚、勇敢地追求自由生活,於是他同吉姆成了知心朋友,還主動幫助吉姆逃跑。在哈克與吉姆身上體現了一種真誠的友誼,哈克經過思想鬥爭,最終成為一個具有“健康心靈”的不論種族、膚色,主張人人平等的有民主思想的人。

另一個重要人物吉姆也是一個勤勞善良、純樸忠厚的黑人奴隸。他不安於被奴役的命運,逃出了奴隸主的桎梏;他不畏艱險,勇敢而堅強,他嚮往自由,始終保持獨立自由的思想。當然由於作者看不到種族壓迫的階級本質,所以在小説中對黑人奴隸的解放採取了道德感化的階級調和的態度。

3 小説內容的共同點——作者兒時生活的復活

從內容看,這兩部兒童小説具有許多共同點。它們都是以作者熟悉的環境為背景,許多情節都是根據作者的親身經歷而創作的。作者在《湯姆·索耶歷險記》的序言中寫道:“這本書裏所描繪的冒險故事大多都實有其事,其中的一兩件是我的親身經歷,其餘的是我兒時夥伴們的故事”。《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是《湯姆·索耶歷險記》的延伸,延續了《湯姆·索耶歷險記》的故事及其寫實風格。作者在本書一開始就談到了這一點:“如果你沒有讀過《湯姆·索耶歷險記》,就不會知道我是誰,不過那也無關緊要,這本書是馬克·吐温先生寫的,他説的基本都是實事,也有些事情是他杜撰的,但大部分還是真事”。實際上,這兩部小説復活了作者兒時的生活。兩部小説的主人公在兩部作品裏交叉出現:湯姆在《哈克貝利·芬歷險記》的開頭和結尾處出現過,而哈克也在《湯姆·索耶歷險記》中露過面。

4 不同的主題——“最受歡迎”與“不朽”之別

然而從小説創作的主題來看,兩部小説有很大的不同,《湯姆·索耶歷險記》是一部完全為孩子們寫的小説,它充分表現了兒童時期所特有的歡樂、恐懼、追求刺激的特點,對兒童天真、活潑、自由的性格作了非常細緻的描寫,語言生動,惟妙惟肖,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純兒童小説,沒有多少單調的道德説教,寓意過於簡單,所以創作主題不夠鮮明,缺乏深度,它的娛樂性要強於思想性。另外,這部小説從頭到尾幾乎完全是敍事,一個故事接着一個故事,故事之間幾乎沒有什麼聯繫,所以在結構上顯得不夠連貫,沒有什麼貫穿整部小説的情節。從藝術上看這是它的缺點,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説是它的優點,因為這種結構十分適合孩子們閲讀,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湯姆·索耶歷險記》自出版後一直是兒童小説中最受歡迎的作品。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在創作主題上有着質的不同。雖説前者是後者的姐妹篇,但它有着自己鮮明的主題——反對蓄奴制,讚美為自由而鬥爭。小説通過哈克與吉姆深厚友誼的描寫,旨在闡明為自由而鬥爭,並不單是黑奴的事,也是一切被壓迫人民共同的目標。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既是一部成功的現實主義小説,也是一部出色的兒童小説。它主題深刻,不迴避社會的陰暗面,如它描寫了羅賓遜醫生被謀殺、強盜船船沉人亡等血腥場面。小説在人物刻畫上也是十分成功的。哈克與湯姆完全不同:湯姆是個傳統意義上的天真、活潑、頑皮但可愛的孩子,可是哈克則是一個全新的形象,他很少有傳統的浪漫色彩,身上總是髒兮兮的,幾乎沒有什麼文化,不受文明社會的束縛,説話直來直去,滿口髒話,但做事精明,注重實際。如果説湯姆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浪漫主義者,那麼哈克卻是一個精明的現實主義者。《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的成功之處在於作者把現實主義的真實描寫與浪漫主義的抒情幻想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把細微的兒童心理分析、詼諧的諷刺和犀利的政論有機地結合並統一起來,使藝術與説理的結合達到了完美的境地。在敍事手法上,小説採用的是第一人稱,通過“我(哈克)”來講述故事,給人親切感;同時,他在講述故事時巧妙地運用大量方言口語和成語,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對美國文學語言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美國小説的語言帶來意義深遠的變化,奠定了美國文學口語化風格的基礎。它文筆清新,不事雕琢,詞彙和句法簡單樸素,語言直接、準確、簡明,頗有渾然天成的意味;長句極其少見,句子多為簡單句或並列複合句,有時甚至不合語法規則。而且字句和結構重複出現,使文字生動活潑,獲得迴旋復沓、藴涵幽深的效果。“他是美國第一位以創意運用方言,故意破壞英語幽雅的文學風格的作家。此書中同時使用了幾種美國南方方言,黑人吉姆的話則是使用黑人口語。”[3] 馬克·吐温的風格開創了美國小説語言口語化的先河,對後世作家產生了巨大影響。著名小説家如舍伍德·安德森、歐內斯特·海明威、威廉·福克納和傑·大·塞林傑等,都是馬克·吐温的後繼人。t. s. 埃略特與埃茲拉·龐德等人的詩歌語言也表現出明顯的口語化特點,不能説同馬克·吐温的文風無關。[4]

中國千百年來的文學傳統以温柔敦厚見長,現代則以熱情抒發見長,因而中國讀者對《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中活潑潑的幽默,由於審美習慣反差的原因,感受反倒會特別敏鋭,也能得到特別強烈的審美享受。書一打開,就讀到哈克、湯姆等這些孩子結成“強盜幫”,寫了血書,效法羅賓漢這類英雄好漢,敢於“攔路搶劫”,敢於“殺人”。可是最終“既沒有搶人,也沒有殺人,只是當作那樣罷了。”[5]可這“當作那樣”的幽默,既是孩子們的心態的真實寫照,又閃耀着當年開拓者的孩子們粗獷、豪邁的心靈世界,多麼使人神往。

馬克·吐温對歷史真實的描繪通過一幅精彩的畫面而表現了出來,其對於時代生活的細節的極端重視使人驚歎,跟我們心目中的傑克遜時代的美國非常吻合。哈克是放在現實主義的天地中加以描繪的,這個天地充滿歷史感,是歷史真實的現實主義描寫,寫的是十九世紀第二個二十五年的美國。那個時代的美國人的理想,他們的希望及其潛在的夢想,可以從我們傳統的英雄哈克的性格中窺見一般。[6]

因此,《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之所以“不朽”,正因為它通過對14歲孩子的描寫,在幽默逗笑聲中酣暢淋漓地寫出了一個民族的生活與靈魂。馬克·吐温説得好:“一個外國人可以複製一個民族的外貌……任何一個外國人都不能理解它的內在內容——它的靈魂、生活、語言、思想……只有一個專門家,他具有足以理解人民的靈魂與生活,並把它原原本本地描述出來的資格——這就是民族小説家。”

從內容上看,兩本書是姊妹篇。看得出《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是《湯姆·索耶歷險記》的續。從情節上看《湯姆·索耶歷險記》一書更為輕鬆活潑,結局兩個小男孩大發橫財是一個皆大歡喜的收筆。而《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一書中的哈克顯然對“死”這一話題極為敏感。哈克在寡婦家時睡覺前感到“只覺得寂寞孤單,真是恨不得死去的好”。全書中多次描寫到肅殺荒涼的景象(如密西西比河兩岸的荒原),以及慘無人道的場面(如兩家紳士射殺私奔子女)。都讓人覺得《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超越了孩子的故事,也不光是給孩子看的書了。它是密西西比河上的《奧德修記》,還塑造了一個機智勇敢的逃亡“黑奴”形象。作家視他為一個真正的人。《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將《湯姆·索耶歷險記》一書中的反種族歧視觀念進一步加強深化了。因此《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比《湯姆·索耶歷險記》更加偉大。

5 結語

馬克·吐温在《湯姆·索耶歷險記》中明顯傾注了他對童年的深情懷念。就像哈克在《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開頭就説:“你要是沒有看過一本叫做《湯姆·索耶歷險記》的書,你就不會知道我這個人。不過這沒有什麼。那本書是馬克·吐温先生寫的,他大體上講的是實話。有些事是他生髮開來的,不過大體上,他講的是實話。不過,實話不實話算不了什麼。我沒有見過從來沒有撒過一回謊的人……”如果馬克·吐温先生的初衷是寫一部童年回憶錄的話,他一定不希望自己童年紀事中有《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中的殘酷情節。這也許就是馬克·吐温先生偏愛《湯姆·索耶歷險記》的原因之一吧。如果説《湯姆·索耶歷險記》充滿了對現實生活的浪漫主義,《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則是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完美結合,浪漫與現實,交相生輝。

上文是大學生畢業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