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讀後感>讀後感>

長征故事讀後感

讀後感 閲讀(3.06W)

長征故事讀後感 共有三篇範文

長征故事讀後感

範文一:

還記得毛澤東寫的那首氣勢磅礴的“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前山只等閒……”是啊,整整二萬五千裏的長征。漫長的征途,我們的紅軍戰士又要經歷何等的艱難困苦呢?誠然,廣大紅軍基層指戰員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一路上披荊斬棘,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用自己的血和淚譜寫了這二萬五千裏的動人篇章。

面對山高鄰禿,朔風凜冽,冰雪覆蓋的高山,戰士們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艱辛為部隊探索出一條前進的道路。這不僅僅是一條磨鍊意志的艱難之路,也是一條生命之路。遇到開闊美麗的草原,本以為有了希望,誰又能想到裏面藴藏着意想不到的困難。很多戰士就這樣倒下了,沒有一句怨言。當他們把自己交給黨的時候,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然而,面對糧食的短缺,環境的惡劣,戰士們又何嘗不是風雨前進,風餐露宿呢?

也許,我們只能從書中或電視上了解這些感人的事蹟,但完全可以想象的到他們互相幫助,互相鼓勵的階級友愛。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不得不被紅軍的頑強,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打動。然而我們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困難面前決不低頭。用科技強國,以人才壯國。同學們,我們要卧薪嚐膽,急起直追,用民族的偉大智慧迎接挑戰,以祖國的興衰為己任,為祖國的強盛奮鬥不息。我們絲毫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創造的業績中了,而是要自強、自立,創造二十一世紀的偉業。這是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夠做到的!當然,這需要頑強拼搏的精神。

頑強拼搏的精神並不是生來就有的,也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具備的。而是需要經過持久的刻苦磨鍊,才能逐步形成。奧斯特洛夫斯基説的好:勇敢產生在鬥爭中,勇氣是在每天對困難的頑強抵抗中養成的。想要連跑帶跳地把過去的一切文化遺產都得着,那是辦不到的,這需要有堅定的頑強性和艱苦的勞動。我們青少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頑強、堅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礙。

我們的祖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那些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許多國家對我們國家虎視眈眈,想把我們擠兑下去,害怕我們的強大,甚至有些地方想搞分裂,搞獨立。在他們進行這種醜惡行經的同時,我們更要勇敢面對。以極大的信心和毅力來面對挑戰。祖國的命運和個人的命運血肉一般不可分割。我們在學習科學文化的同時,要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用長征精神充實自己。以先進的科學技術,增強國防,提高國家的實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顯示中國的世界地位,讓世界人看看中國的強大,不讓外敵有機可乘。

同學們,老師們。我們從紅軍長征中收穫了堅強、智慧、勇敢、自信、頑強、團結……那麼,我們就要將這些品德付諸於祖國建設中去。把自己的成長、成材同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地聯繫起來。立愛國之志,成報國之材。我們的國家將成為世界的強國,我們的民族將成為宇宙的驕子,讓我們攜起手來,書寫嶄新的歷史,奏響未來更有力的強音!

附:鮮為人知的長征故事

戰地女傑:賀子珍的身體裏嵌入17塊彈片

在悲壯的二萬五千里長徵中,活躍着一羣特殊身影,她們中有中央領導同志的夫人、有女幹部,也有普通女兵。飢餓、疾病、血戰、死亡,沒有什麼能阻擋住她們前進的腳步,這一羣可親可敬的巾幗英雄在瀰漫的硝煙中一路穿行。

作者常敬竹説,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區的大街小巷,苦苦尋找當年參加過長征的女紅軍。那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耗費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他們依舊樂此不疲,因為每一個採訪對象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驚喜,一種久違的精神在召喚着他們、激勵着他們、感動着他們。

儘管,當年風華正茂、叱吒風雲的紅軍女戰士大多已經告別人世,而女紅軍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麗故事依然那樣蕩氣迴腸、動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個晚上,女紅軍們剛拖着疲倦的身體趕到貴州盤縣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一羣敵機嗡嗡地叫着突然從山後飛過來,其中一架快速俯衝下來,一陣激烈的機槍子彈迎頭掃射,三枚炸彈投向休息營地。戰士們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溝裏、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勢把一些人遮蔽起來,但要命的是一些紅軍傷員躺在擔架上根本動不了。

賀子珍本來是隱蔽在路邊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顧個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擔架,這時,一枚炸彈投了下來,在她身邊頓時騰起一股煙塵……

敵機飛走了,槍聲、爆炸聲停止了,硝煙和塵土漸漸消散開去。賀子珍的身體裏嵌滿了彈片,鮮血把軍衣浸染得殷紅。

一場緊張的搶救開始了。警衞員騎馬去總衞生部請來李芝醫生,為賀子珍救治。李芝先為賀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針,然後做了全身檢查,發現在她的頭部、上身、四肢共有17塊大小不一、深淺不同的彈片,在沒有實施任何麻醉的情況下,手術開始了。賀子珍疼得渾身大汗淋漓,眼裏噙滿淚花,卻堅持一聲不吭。身體淺層的彈片終於被一塊塊取出,而深入體內的彈片卻難以取出,成為戰爭留給她的一份永久紀念。

永恆情誼:劉伯承與彝族頭領歃血為盟

在長征中,中國工農紅軍縱橫十幾個省,不僅斬關奪隘、搶險飛渡,與敵人進行激烈的戰鬥,而且還要做好少數民族的工作,取得他們對紅軍的支持。

作者苗曉平介紹,紅軍在長征中有90%的路程行進在少數民族地區,先後經過了苗、瑤、侗、壯、水、布依、納西、彝、藏、羌、東鄉等少數民族雜居或聚居地區。在紅軍到達這些地方之前,國民黨反動派就對紅軍進行造謠污衊,並和當地反動的封建地主勾結,強迫當地羣眾燒糧、燒房,脅迫羣眾上山躲藏,不準給紅軍帶路當通司(翻譯),企圖置紅軍於絕境。

在這些困難面前,紅軍每經過一個少數民族地區都大力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寧可自己捱餓,也不動少數民族羣眾的一粒糧食;寧可在外受凍,也不擅自進老鄉家門。通過廣大紅軍的實際行動,一些受矇蔽的少數民族羣眾漸漸認識了紅軍,他們不僅熱情款待紅軍,還從方方面面幫助紅軍,在短暫的時間裏,留下了一個個令人難忘、感人至深的故事。

1935年5月,在紅一、三、五軍團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後,來到四川會理,準備向北穿過彝族地區,強渡大渡河,紅軍先遣隊司令劉伯承接受了任務。

由於彝族地區羣眾長期受反動統治者和地方軍閥的民族壓迫,造成彝漢民族間嚴重對立,但另一方面,那裏的社會矛盾極為尖鋭,如果處理得當,就可以發動彝族同胞與紅軍共同對敵。而要做到這一點,惟一的武器就是黨的民族政策。想到這裏,劉伯承覺得,做好這項工作比打一場硬仗還困難。

5月22日上午,劉伯承帶着隊伍前進了,他讓肖華領導的工作團走在隊伍最前面。突然,山林中傳來“嗚嗬、嗚嗬”的喊叫聲,只見山路上站着幾百名彝族青壯年,他們手持棍棒、槍支、石塊、長矛和弓箭,不停地呼喊着、奔跑着。這時,肖華和通司走上前去,向一個身材高大的中年彝族人耐心地解説紅軍的宗旨和借道北上的目的,並表示願意和他們友好合作,並説紅軍劉司令願意與彝族首領結盟修好。很快,紅軍得到回話,彝族沽基家首領小葉丹願與紅軍結盟。

當天下午,劉伯承與小葉丹在肖華的安排下見面。小葉丹見眼前這位司令戴着眼鏡,態度和藹,連忙摘下頭帕,按照彝族最虔誠的禮儀下跪行禮。劉伯承急忙把小葉丹扶起來,親切地説:“紅軍是保護窮人利益的,我們打仗的目的就是要把壓迫百姓的人消滅,我們應該結為兄弟,聯合起來打土豪,不要自己打自己。”一席話,説得小葉丹心裏熱乎乎的,他忽然站起來説:“劉司令,你的話句句説到俺心窩裏去了。按照俺們的傳統習慣,我們今天歃血為盟,兄弟相稱。”劉伯承爽快地同意了。

小葉丹喊了一聲,幾個彝族人跑上來,手裏提着一隻羽毛十分美麗的大公雞,端着兩碗清清的水。小葉丹左手抓雞,右手握着大鐮刀,口裏念道:“5月22日,劉司令、小葉丹結義為兄弟。”説完舉刀割斷雞喉,鮮紅的雞血滴進碗裏,劉伯承也舉碗發誓,説罷,兩人舉碗一飲而盡,靜靜的山谷頓時一片歡騰。

東方魅力:外籍將軍親歷長征兩萬五

長征之所以獨具東方魅力,是因為長征與外國人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在《東方魅力——長征與外國人》一書中記述了李德作為紅軍總部的外籍“太上皇”,從莫斯科“神祕旅行”到上海,繼而入主紅軍總部“獨立房子”的全過程;記述了薄復禮等西方傳教士,在“冷眼”旁觀的過程中,不僅解了紅軍的燃眉之急,而且屈而無怨,被長征壯舉所折服,抱病著書,率先向西方介紹紅軍真實情況。同時,令人感動的還有來自越南的洪水,作為紅軍鐵流中的外籍勇士,全程親歷了長征。

洪水,1908年出生在越南,20歲考入當時的名牌學校河內師範學校。後來,受河內人民抗法鬥爭的影響投身共產主義運動,1924年來到中國,1927年祕密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洪水開始了在毛澤東、朱德領導下的武裝革命鬥爭生涯。

1932年底,洪水與李伯釗和紅軍俱樂部主任趙品三等人,創辦了紅軍歷史上第一個劇社——工農劇社,洪水任社長。工農劇社一成立,洪水便以滿腔的熱情和創造性勞動從事根據地的文化工作,他經常與錢壯飛、李伯釗、張愛萍等一起編劇演劇,受到根據地廣大軍民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讚揚。

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徵,在長征隊伍裏,原工農劇社社長洪水跑前跑後,精神飽滿、鬥志昂揚地進行着長征途中的宣傳鼓動工作。1935年遵義會議期間,洪水以黨的政治工作者和紅色宣傳員的高度責任感,帶領戰士四處宣傳,一會兒在街頭演説,一會兒在廣場表演。一時間,大街小巷到處可聽到他們寫下的革命標語,城內城外可聽到他們教唱的紅軍新歌。聽了他們的宣傳,看了他們的表演,紅軍指戰員一掃往日的疑慮和不滿情緒,個個稱快,同聲贊好,軍心大振,士氣高昂。當地羣眾耳聞目睹,認定“紅軍根本不是赤匪”,大批受苦工農和進步青年,踴躍報名參加紅軍。

長征故事讀後感 範文二:

利用暑假的時間,我認真讀了“長征的故事”。對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

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兩年中,中國工農紅軍離開了原來的根據地,開始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徵。長征中,紅軍破關奪卡,搶險飛渡,殺退了千萬追兵阻敵,翻越了高聳入雲的雪山,跋涉了渺無人煙的草原,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説的:“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兩年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查轟炸,底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着了數不盡的艱難險阻,而我們的紅軍戰士靠兩隻腿,長驅二萬餘里,縱橫中國十一個省。最後,勝利衝出了敵人的重重包圍,保存了紅軍的有生力量,取得了戰略性的偉大勝利。

在長征中,紅軍所表現出來的英勇艱苦的精神和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無比頑強的生命力,表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無堅不摧的強大戰鬥力量。……

長征故事讀後感 範文三:

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是中國工農紅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不畏艱險,不怕犧牲,拼搏團結,前赴後繼的英雄氣概,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一篇光輝奇特的史詩,樹立起了一座無與倫比的偉大豐碑.

本書精心挑選了幾十個故事,在回顧歷史的同時激勵我們青少年從中獲得領悟,努力做一個合格的接班人. 我看後也感慨良多.

比如"光榮的任務"中的一段 .

二十七日清晨,我團從安順場出發,沿大渡河西岸,奔向瀘定橋.全程三百二十里,命令規定三天趕到,路,是婉蜒曲折,忽起忽伏的單邊羊腸小路,左邊是高入雲霄刀劈一樣的峭壁,山腰上是終年不化的積雪,銀光耀眼,寒氣襲人;右邊是深達數丈,波濤洶湧的大渡河,稍不小心就有掉下去的危險.但大家並沒有把這危險放在心上,只有一個想法:加速前進,快些拿下滬定橋.

大概走了三十多里路的光景,河對岸的敵軍便開始向我們射擊了.為了避免無謂傷亡,只得繞路爬山,繞出十多裏.這樣花費了不少時間.

走了約六十里路,前面隆起了一座大山.先頭連忽然和敵人一個連遭遇,勇土們好象猛虎見了羣羊,只一個錳衝,就把敵人打垮了.這山有十多裏高,翻過山是一條小河,橋已被敵人毀掉了.河雖然不寬,但很深,徒涉不能過去.一營立刻組織部隊砍樹架橋.

打了勝仗,跑路更有勁了.我們迎着零星的槍聲,繼續爬山.突然,偵察員飛奔回來報告:在我左前方的一個大山場裏,發現約有一個營的敵人把守,堵住了我們的去路.我和團長王開湘同志領着幹部跑步前進,去偵察地形.這座山中間只有一條小路,陡得象座天梯,仰頭向上看,這帽子都要掉下來.山頂和隘口上,築了碉堡.右邊靠河,無路可繞.看樣子,正面和右面是無論如何衝不上去的.左面也是凌空直立的懸崖,崖壁上稀落地長着一些小樹和荊棘.崖頂連接着更高的山峯.經過仔細偵察後斷定:爬上左面的懸崖定可抄到敵人的側背,從敵人的屁股後面襲取這個隘口.我們立即命令三營長曾慶林和總支書記羅華生同志帶一個連堅決從左邊爬上去,並組織其他兩個連從正面佯攻.

敵人瘋狂地打着機槍,封鎖着路口.不到一個鐘頭,就從敵人後面傳來了槍聲.我們乘勢從正面發起猛攻,前後來擊,敵人很快便被打下去了.接着一個猛追,敵人三個連完全被消滅在山崖腳下,活捉營,連長各一,俘虜二百多人.敵人本想憑險堅守,阻擋我們前進,但我們發起猛追以後,前進的速度反而加快了.

又如"一天二百四十里"中的片段.

第二天,我們比原來命令規定的時間提前一小時吃飯,五點鐘就出發了.才走了幾裏地,軍委又來了命令,限我們二十九日奪下瀘定橋.

"二十九號!"二十九號就是明天!從這裏到瀘定橋還有二百四十里,也就是説兩天的路我們必須一天走完.誰也沒料到任務會變得這樣緊急二百四十里路就是一個大難題!路,是要人走的,少一步都不行啊!而且還要突破敵人的重重堵擊.但這關係全軍的重大任務,一定要堅決執行,不容許一分鐘,一秒鐘的遲疑.

瀘定橋那裏,本來有敵人兩個團防守,現在又有兩個旅正向瀘定橋增援.他們以一部兵力阻止我紅一師前進,大部分沿河東岸北上,跟我們隔河齊頭前進.如果我們比敵人早到瀘定橋,勝利就有希望,不然,要想通過瀘定橋就很困難,甚至不可能了.我們要和敵人搶時間!要和敵人賽跑!我們邊行軍邊召集營,連幹部和司令部,政治處幹部,共同研究怎樣完成這一緊急任務.我們提出的動員口號是:"紅四團有光榮的戰鬥歷史,堅決完成這一光榮任務,保持光榮傳統!""向奪取安順場的紅一團學習,和紅一團比賽,堅決拿下瀘定橋!""任務是光榮的,又是十分艱鉅的,我們要經得起考驗!"要求部隊在明天六時前趕到瀘定橋.會後,大家便分頭深入連隊進行動員.

我和總支書記羅華生同志,飛跑到行軍隊伍的最前頭,站在一個小土墩上,向急行軍的隊伍進行政治鼓動.隊伍象一陣風一樣迎面捲來,又象一陣風一樣從我們身邊刮過去.但每一張臉,每一雙眼睛,我都看得非常清楚.在走過的隊伍中,"堅決完成任務,拿下瀘定橋"的口號聲,此伏彼起.這聲音壓倒了大渡河的怒濤,震撼山嶽.隊伍前進的速度更快了.

在行軍縱隊中,忽然一族人湊攏在一起:這羣人剛散開,接着出現了更多人羣,他們一面跑,一面在激動地説着什麼.這是連隊的黨支部委員會和黨小組在一邊行軍,一邊開會啊!時間逼得我們不可能停下來開會,必須在急行軍中來討論怎樣完成黨的任務了.

緊急任務的動員工作剛做完,部隊已接近猛虎崗.

猛虎崗是一座上三,四十里下三,四十里的險惡高山,右傍大渡河,左面是更高酌山峯,中間只有一條羊腸小道.這是從安順場到滬定橋的咽喉,山頂的隘口上有一個營的敵人扼守.這時候,正是大霧迷濛,五步以外什麼也看不見.敵人看不清我們在哪裏,只是在工事裏恐慌地,盲目地向我們前進方向亂放槍.我們利用大霧掩護着,組織部隊摸上山去,並命令他們:不許放一槍,接近敵人後,用刺刀,手榴彈解決敵人.不多時,只聽得"轟隆,轟隆……"一連串的手榴彈爆炸聲,接着便殺聲四起.嚇破了膽的敵人,只好向後潰逃了.我先頭營即向潰敵猛追,一直追擊到接近摩西面村時,又同駐在該村的敵人一個營和一個團部遭遇.在我勝利矛頭的衝擊下,又把敵人打垮了,我們又佔領了摩西面村.可惡的敵人又將村東河上的大橋破壞了,這使我們的行動增加了新的困難,耽誤了兩小時才架起橋.繼續前進,一口氣又跑了四,五十里.等我們趕到大渡河岸一個約有十多户人家的村子時,已是傍晚七點了.從這裏到瀘定橋還有一百一十里.

困難一個接一個地來了.天不由人,突然大雨傾盆,電閃雷鳴,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部隊一天沒有吃上飯,肚子餓得實難支持.道路泥濘,更是走不快,牲口,行李都跟不上.在下猛虎崗的時候,我們已清楚地看見對岸的敵人仍然還和我們並肩前進.

困難越是嚴重,越需要加強政治工作.我們向黨支部,向所有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積極分子説明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切困難,也説明了必須爭取明天六時前趕到瀘定橋.號召每人準備一個枴杖,走不動的扶着枴杖走;來不及做飯了,要大家嚼生米,喝涼水充飢.這號召,象一把火點燃起部隊熾烈的戰鬥情緒.看樣子,哪怕前面盡是刀山,他們都可以闖過去.然而,在這伸手不見掌的黑夜裏,怎能走完這泥濘油滑的一百一十里路呢 這個問題象一塊千斤重石壓在我的心頭.

忽然,對岸山坳上出現了幾點火光,剎那間變成了一長串的火炬.是敵人在點着火把趕路.敵人的火把給了我們啟示."我們也點火把走",我腦子裏閃出這樣的想法,打算立即去同團長,參謀長,總支書記研究,但又一轉念"敵我僅一河之隔, 如果敵人向我們聯絡,暴露了我們是紅軍,跟我們幹起來,如何是好 "

"事到萬難須放膽",我們決定利用今昨兩天被消滅和打垮的三個營敵人的番號偽裝自己,欺騙敵人.立即命令部隊將全村老鄉家的籬笆全部買下,每人綁一個火把,一班點一個,不許浪費,爭取每小時走十里以上;並佈置司號員先熟悉繳獲的敵人的聯絡信號,準備在必要時同敵人"聯絡";故人的部隊都是四川人,我們也選出四川籍的同志和剛捉來的俘虜,準備來回答敵人的問話.為了加快行軍速度,把所有牲口,行李,重武器連同團長和我的乘馬在內,一律留下,由管理處長何敬之,副官鄧光漢帶一個排掩護,隨後跟進.

當時,我腿上的傷口還沒有全好,走路有些不大方便,同志們——特別是團長都勸我騎着馬走.這正是需要幹部起模範作用的時候,哪能再騎馬 我以挑戰的口吻向大家説:"同志們,咱們一塊走吧!看看論走的快!誰先走到瀘定橋!"

部隊興高采烈地高舉火把向前挺進.兩岸敵我的火把,交相輝映,遠遠望去,象兩條飛舞的火龍把大渡河的河水映得通紅.透過大渡河的波濤聲,從對岸傳來了清脆的軍號聲和微弱的喊聲."啥子部隊啊!"敵人在向我們聯絡了.我們的司號員按敵人的聯絡信號,吹起了嘹亮的軍號;四川籍的同志和俘虜也吊起嗓子大聲作答.蠢豬似的敵人萬想不到,大搖大擺地跟他們並排走的,就是他們所日夜夢想着要消滅的英雄紅軍,糊里糊塗地同我們一道走了二,三十里.後來,雨下的更大,到深夜十二點鐘,對岸的那條火龍不見了,他們大概是怕苦不走了.這一情況立刻傳遍全團,同志們紛紛議論着:抓緊好機會啊!快走,快走啊!一個跟着一個拼命地向前趕路.

暴雨衝打着戰士,山洪從峯頂宜瀉大渡河,本來已經難走的羊腸小道,此刻被雨水沖洗得象澆上了一層油,滑的實在厲害.枴杖也不靈了,一不留神就來個倒栽葱,真説得上是三步一摔,五步一跌,隊伍簡直是在滾進.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不斷有人打瞪睡.有的人走着走着就站住了,後面的推他:"走呀!前面的走遠了!"這才恍然驚醒,又趕快跟上去.後來,大家乾脆解下了綁腿,一條一條的接起來,前後拉着走.

經過整夜的急行軍,在第二天早晨六點多鐘勝利地趕到了瀘定橋,並佔領了西岸及西橋頭.這一天,除了打仗,架橋外整整趕了二百四十里路,真是飛毛腿呀!

本書細緻入微的描寫了紅軍長征的過程.描繪了紅軍英雄們以他們的智慧與勇敢和敵人生死搏鬥.最終取得二萬五千里長徵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