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導遊詞>甘肅導遊詞>

甘肅的熱門導遊詞精選

甘肅導遊詞 閲讀(5.11K)

甘肅是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的省份之一,礦業開發已成為甘肅的重要經濟支柱。希望你們喜歡小編的分享,供大家參考學習。

甘肅的熱門導遊詞精選

甘肅嘉峪關文物景區導遊詞

長城文化遺產“萬里長城——嘉峪關”: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地名錄》,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也是明代萬里長城沿線保存最為完好、規模最為壯觀的古代軍事城堡,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美譽。“萬里長城——嘉峪關”初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嘉峪關長城由西長城、東長城和北長城三部分組成,全長約 60公里。長城內外城台、墩台、堡城星羅棋佈,共同構成了嘉峪關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嘉峪關遊擊將軍府:也稱遊擊衙門,初建於明隆慶年間,是明清兩代鎮守嘉峪關的遊擊處理軍機政務的場所。嘉峪關遊擊將軍府陳列分為兩個部分。前院以議事廳為中心,着重展示古代遊擊將軍及文武官員指揮禦敵、簽發關文等情景。後院是遊擊將軍及家眷生活的場所,生動形象地表現了遊擊將軍及其眷屬的生活場面。陳列形式既樸實又具有一定的觀賞性、趣味性。長城第一墩:古稱討賴河墩。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它是明代萬里長城自西向東的第一座墩台,是明代長城的西端起點。墩台北距關城7.5公里,矗立於討賴河邊近56 米高的懸崖邊上,可謂:“天下第一險墩”。依託古墩台興建的文物景區,東臨酒泉,西連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連。景區包括討賴河墩、地下谷、觀景平台、滑索、吊橋、“醉卧沙場”雕塑羣、“中華龍林”等功能區。景區以長城文化和絲綢之路文化為內涵,以戈壁風光和西北民俗風情為基礎,是一處觀光、探險、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懸壁長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此段長城從關城東閘門邊的角墩起向北延伸至黑山山腰,全長7.5公里。山腰長城約750米,陡峭直長,氣勢雄偉,垂若懸臂,故有“西部八達嶺”之稱。

古代巖畫石關峽是嘉峪關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這裏是中國古代絲綢古道興亡更替的見證。石關峽內的黑山巖畫是我國西北地區的摩崖淺石刻畫,其時代為戰國,它是我國北方地區時代最早、距離城市最近的巖畫,是1989年甘肅省人民政府公佈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嘉峪關的一處重要的文物古蹟。巖畫主要分佈在西北距嘉峪關市14公里處的黑山之中,共有巖畫150餘幅。巖畫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有動物、狩獵、舞蹈、操練、廟宇、古文字等,黑山巖畫對於研究西北地區遠古社會的民族、宗教、生態、自然環境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是中國西部地區巖畫的代表之一。

古墓葬文化“果園——新城魏晉墓羣”是20xx年國務院公佈的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峪關魏晉磚壁畫墓是 “果園——新城魏晉墓羣”的一部分,位於嘉峪關市區東約18公里的新城鎮,在這裏分佈着魏晉時期的古墓葬千餘座,素有“地下畫廊”之稱。古墓葬出土的 660餘幅彩繪磚壁畫,真實描繪了中國魏晉時期河西走廊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諸方面的狀況,其內容包括牧畜、農耕、兵屯、狩獵、營壘、出行、驛傳、宴樂、舞蹈等。這些磚壁畫是研究魏晉時期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民俗等的實物資料。繪畫筆法簡練,畫技高超,其繪畫內容在美術領域填補了我國魏晉時期繪畫史上的空白。

甘肅中文導遊詞敦煌市榆林窟簡介導遊詞

榆林窟,俗稱萬佛峽,位於安西縣城西南75公里的榆林河(亦名踏實河)畔,現存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洞窟42個,分佈在榆林河東、西兩岸的懸崖峭壁上,東崖31個、西崖11個、壁畫4200平方米,彩塑259身。由於自然和人為的原因,榆林窟的彩塑原作已所剩無幾,現存彩塑多為後代重修或重塑。

作為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其內容、藝術風格以及彩塑、壁畫的製作等方面,都與莫高窟有着密切的聯繫或相同之處,但在許多方面又存在着明顯的差異,並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現存最早的洞窟,建於初唐的17、28、39窟,雖然都是中心柱窟,但與莫高窟北魏時期盛行的中心塔柱窟有着明顯的不同。

唐前期第6窟23米高的大佛窟的型制與莫高窟的大佛窟也不盡相同,顯示了榆林窟初創時期的個性特徵。唐中期的第25窟是一個顯密結合的大乘淨土窟、壁畫保存得非常完好,技藝精湛、藝術手法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莫高窟此時期洞窟中尚無可以與之相比的作品。榆林窟西夏、元時期的洞窟尤為精彩。西夏第3窟的千手千眼觀音手中所持物件多達140件,其中有冶鐵、釀酒、鏟、鋸、雙尾船等,還首次出現了拉絃樂器的鼻祖胡琴。文殊、普賢經變中的山水畫一改以往背境裝飾的陪襯作用而具有了明顯的獨立性、畫面所氣勢磅礴、意境深遠,是十分罕見的古代山水壁畫精品。西夏第2窟的水月觀音線描精緻、設色富麗、意境高雅,令人賞心悦目、遐思神往。

元代第4窟藏密曼荼羅和多種度母、觀音、文殊、普賢均以外來技法繪製、造型嚴謹,準確,色彩對比強烈、氣氛神祕。特別是榆林窟和所屬的東千佛明顯繪製的6幅玄奘取經圖,十分珍貴。除此之外,榆林窟西夏、元時期的供養人畫像和裝飾圖案也有十分明顯的民族特徵。裝飾圖案除流行的花草、鳥獸、幾何型外,還有以"天""王"等字變化成的圖案,極富創意。

總之,榆林窟具有自身獨特的藝術體系。特別是五代以後,莫高窟藝術呈顯出明顯的衰落趨勢,而榆林窟無論從內容、繪畫風格,還是藝術水準方面,都顯示出其時代特徵和獨到的藝術魅力,從而更加充實了這座寶庫的內涵。

1961年,榆林窟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劃歸敦煌文物研究所管轄。

甘肅西漢酒泉勝蹟導遊詞

公園前120xx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西征匈奴,與匈奴打了一場著名的河西之戰,大獲全勝,武帝從長安賜御酒一罈犒勞徵霍去病將軍,霍將軍認為功勞屬於全軍將士,於是將酒倒入泉中,與將士取而共飲,所以 “ 酒泉 ” 的美名便傳承至今。古酒泉流淌至今已有 2100 多年的歷史,它是漢王朝鑿空西域、開疆擴土的歷史見證。享有塞上江南、瀚海明珠之美譽。是酒泉地方文化的核心和載體。

西漢酒泉勝蹟位於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城東 1.9 公里 處,佔地面積 27 萬平方米,其中有天然湖泊 5 萬平方米 。是一座源於西漢史實、表現大漢雄風、融合江南靈秀的古典園林。是河西走廊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漢式園林,迄今已有20xx多年的歷史。園內有泉有湖,有山有石,建有酒泉勝蹟、月洞金珠、西漢勝境、祁連澄波、煙雲深處、曲苑餐秀、花月雙清、蘆伴晚舟八大景區。古樹名木,參天蔽日;亭台樓閣,雕樑畫棟,素有"塞外江南"、"瀚海明珠"之美譽。如今,這裏已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AAAA級旅遊景點。

矗立在面前的仿漢闕式門樓建築,是酒泉公園的南門,也是公園的正門。主體由子、母闕構成,風格古樸自然,氣勢恢宏雄壯。中堂上懸掛的兩塊牌匾,揭示了酒泉公園的獨特風光和深厚的歷史內涵。其中,"瀚海明珠"是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張道興所題,"泉湖勝景"是曹無所題。匾額的上方鑲嵌着一幅牛頭浮雕,是採用祁連山深處特有的花崗巖石精雕而成的。相傳明末清初時,酒泉城中經常洪水氾濫,據説有妖魔鬼怪在作祟,人們就在鐘鼓樓的西北角和西南角各建了一座寺廟來鎮邪。因為兩座寺廟與鐘鼓樓形成一個牛頭的形狀,所以人們又把酒泉城叫做"卧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