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導遊詞>貴州導遊詞>

貴州導遊詞400字左右

貴州導遊詞 閲讀(3.19W)

貴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説。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導遊詞,希望對你們有幫助。謝謝支持。

貴州導遊詞400字左右

侗寨鼓樓導遊詞

侗寨鼓樓羣分多柱和獨柱兩類:多柱即四根主柱十二根襯柱;獨柱即由一根中柱支撐,直立於鼓樓中央,直伸頂端,底層四根襯柱。不論何種建築 形式,其頂層均置放齊心鼓,故人們稱之為鼓樓。鼓樓是由侗族自己的能工巧匠自行設計,沒有圖紙,數百根樑、柱、仿的盡寸全憑心中黔算。整體全系木質結構,以杉木鑿榷銜接,不用一釘一鉚,上下吻合,採用柱杆原理,層層支撐而上。鼓樓造形 有三層、五層、七層、九層乃至十餘層不等。一般分上、中、下三個 部分。上部為頂尖部,由一根鐵柱立於頂蓋中央,套上陶瓷寶珠,呈葫蘆型,猶如落尖,凌空而立。頂蓋多為傘型,有四角、六角、八角形狀。中部為層層疊樓,形似寶塔樓身。樓植有四角、六角、八角,每方糖角均為翹角,並雕塑禽獸,神形兼備,校期如生。翹角層層疊疊,重棺而上。從上而下,一層比一層大,極為壯觀。植板上繪有龍鳳鳥獸、古今人物、花草魚蟲以及侗族生活風俗畫,玲攏雅緻,五彩絞紛。底部多為正方形,樓四周設有木質長凳,供人歇坐,中間是圓形大火塘。鼓樓建築獨特,引起了國內外有關專家學者的關注。聯合國機構一官員稱讚説:“別具一格的侗族鼓樓建築藝術,不僅是中國建築藝術的瑰寶,而且是世界建築藝術的瑰寶”。鼓樓是侗寨團結吉祥的象徵,興旺的標誌,齊心的表現。因此,有侗寨即有鼓樓,或以房族修建,或幾個姓氏合建。全縣共有鼓樓321座。肇興侗寨的五座鼓樓,最為集中,人們稱之為“侗寨 鼓樓羣”;壩寨鄉青寨鼓樓是縣境內現存歷史最久的鼓樓:巖洞鄉述洞村的獨柱鼓樓,是目前僅發現且保存較完整的奇特鼓樓;肇興鄉紀堂村兩座鼓樓,造型最美,1982年2月13日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且紀堂建樓高師最負盛名,凱里金泉湖八據、八 角、十七層、高三十三米的鼓樓和北京中華民族園、上海中華民族大觀園的鼓樓,都出自陸文禮等建樓高師之手。鼓樓多建在寨中央,與戲台、歌坪相結合,是集會、議事、文化娛樂的好場所。鼓樓雄偉壯觀,裴聲中外,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黎平 侗鄉風景名勝旅遊生活中最温馨的一章。它含着深情的微笑,代表 着一個民族,屹立在錦秀中華的大地之上。

安順市概況

貴州省中西部城市安順,建於明代,地處滇黔要道,素有“滇之喉、黔之腹”之稱,且“商業之盛,甲於全省”,自古為黔中商業重鎮,1985年國務院批准為甲類開放城市。安順歷史悠久,文化發達,交通便利,商業繁榮,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安順旅遊服務中心、購物中心、娛樂中心、旅遊商品生產基地和交通樞紐。

安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仡佬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習俗。民族民俗風情點遍佈各地,有安順市婁家莊、平壩馬場鄉爛壩村、安順蔡官等十餘個,古補原始、熱情奔放的表演使你領略到高原少數民族的生活氣息。由石瓦、石牆、石門窗構成的石頭村落比比皆是,與高原風光融為一體,充滿異域情調。民族頭飾、服飾做工精佃、色彩斑斕,蠟染、刺繡、挑花等傳統工藝圖案精美,工藝獨特。民族節日豐富多彩,古風猶存。布依族的賽馬、趕表,苗族的跳花、對歌等表現出特別的民族情趣。還有被稱為“戲劇活化石”的地戲,明代以來經久不衰,造型奇特的彩繪木雕面具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古樸粗獷的地戲表演格外精彩,在法國巴黎和西班牙馬德里登上大雅之堂,應邀到台灣巡迴演出,受到島上同胞的讚譽。

安順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温為14一16℃,夏季最高月平均氣温26℃,冬季月平均氣温4℃,四季適宜旅遊,是避寒避暑勝地。

安順地處西南地區地程中心位置,交通便利。貴昆鐵路貫穿全境,旅遊專列“黃果樹”號每日往返於貴陽和安順之間,通過貴陽、川黔、湘黔、黔桂鐵路與省外各地相連,空中航線通往全國各主要城市。貴陽到香港直航專機開通,西南第一條高等級公路從貴陽經安順直達黃果樹,給旅遊者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條件。

安順的接待條件在不斷的建設改造中日臻完善,賓館、飯店服務設施齊全,通訊設備先進,系統外多家賓館都具備接待旅遊團隊條件。旅遊車輛70台,總座位有600個,車輛種類多,車況好,安全舒適。旅遊系統現有從業人員千餘人,年輕而訓練有素,生機勃勃,充滿朝氣。

安順瀑布成羣,洞穴成串,真山真水,奇特壯觀,山水洞瀑渾然一體的整體美、形象美、色彩美突出地表現了安順旅遊資源的特色,濃郁的民族風情,眾多的文物古蹟給這片土地增添了無窮的生命力。國家規劃院在對貴州作了詳盡的勘測之後得出結論“以安順為中心的貴州西線必將成為西南旅遊的中心”。全國旅遊“八五”規劃確定,加速貴州西線旅遊的配套建設,與雲南聯面網絡,建成我國新的旅遊熱點地區。

{貴州導遊詞 ·貴州黃果樹瀑布導遊詞 ·織金洞導遊詞·香爐山導遊詞

由於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不斷加速開發建設,時時以嶄新的面貌吸引着眾多的國內外遊人。

貴陽青巖古鎮概況導遊詞

青巖古鎮位於貴陽市的南郊,距市區約29公里。這是貴州非常著名的文化古鎮之一,遊客來到這裏,立即就會感悟到悠悠古韻。

青巖古鎮歷史悠久,自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設青巖堡至今已有600多年了。明初,中央王朝為了控制西南邊陲,於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貴州衞指揮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驛道,因青巖位於廣西入貴陽門户的貴(陽)番(定番,今惠水縣)主驛道之中段,在驛道上設傳遞公文日"鋪"和傳遞軍情的"塘"。駐軍於雙獅峯下驛道旁建屯,史稱"青巖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尢大軍遠征滇黔,大批軍隊進入黔中腹地後駐下屯田?quot;屯"逐漸發展成軍民同駐的村寨,"青巖屯"演變為"青巖堡"。天啟四年至七年(公元1624-1620xx年)時領青巖土守備,領72寨,控制八番十二司的班麟貴在離青巖堡約1公里的"四隻把"坡(地名)建土城,時人稱為"王城"音譯漢語為"兵城"或"營盤"之意,這是今青巖城的雛形。土城居高踞險,原青巖堡內寨民為避兵禍,多搬入土城居住,使土城漸具規模,成了南下定番(今惠水),此上貴陽,西入平壩(縣),東走龍裏(縣)的十字交通要寨。經數百年曆史滄桑,多次整修擴建,由土城而至石砌城牆、石砌街巷。於今青巖城成了一卒座明清風格的文化古鎮。

作為貴州省歷史文化古鎮,青巖的文物點多達百處,其中23處已收入<<中國文物地圖集.貴州分冊>>。在那亙古不變的獅子山下,古鎮勝蹟隨處可見。交錯密佈於鎮內的明清古建築,計有九寺、八廟、五閣、三洞、二祠、一宮、一院等共37處,其中8座石碑坊現存3坊。這些古建築都是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佳作,如慈雲寺的石雕、壽佛寺的木雕藝術均為貴陽市僅見的精品。寺廟、樓閣無不畫棟雕樑、飛角重檐相間,雖年久失修,大部分仍風韻猶存。

青巖鎮的鎮容佈局沿襲明、清格局,至今仍存完好的朝門、腰門以及陳舊古老的石櫃台和木櫃台,總給人以悠悠古韻。新建的古鎮商業街更使古鎮遺風韻味得以弘揚。

青巖還有自身特有而遠近馳名的土特產品。玫瑰糖(原名"麻片糖")閭鸝煽冢系平正寬家?874年首户生產傳承至今的百年老字號。青巖雙花醋也有百歲高齡,至今不衰,其醋液濃稠持碗,色如醬油黑中帶紅,酸味適中,曲香回味悠長而略甜,"老貴陽"們對它頗為偏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