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導遊詞>河北導遊詞>

河北的景點導遊詞(通用6篇)

河北導遊詞 閲讀(3.17W)

河北的景點導遊詞 篇1

白洋澱是中國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於河北省中部。舊稱白羊澱,又稱西澱。因電影《小兵張嘎》而馳名中外。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沖積扇交匯處的扇緣窪地上匯水形成。現有大小澱泊143個,其中以白洋澱較大,總稱白洋澱。面積336平方千米。水產資源豐富,淡水魚有50多種,白洋澱由堤防圍護,澱內壕溝縱橫,河澱相通,田園交錯,水村掩映。澱上波光盪漾,水鳥啁啾,蘆葦婆娑,荷香暗送,構成了一幅生態美景。素有華北明珠之稱、亦有“北國江南、北地西湖”之譽。20_年,保定市白洋澱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旅遊景區。

河北的景點導遊詞(通用6篇)

白洋澱,又名西澱,古稱掘鯉。

白洋澱上游接納海河水系中大清河上源唐河、瀦龍河來水,下游由大清河排出。湖區水產豐富,蘆葦分佈面積廣。環湖窪地大多已改為稻田。

白洋澱是國家級5A景區白洋澱在河北安新縣境,地處京、津、石腹地,各距離150公里左右,總面積366平方公里,這裏古有“北地西湖”之稱,今有“華北明珠”之譽,詩讚“北國江南”,歌詠“魚米之鄉”,是帝王巡幸之所,“荷花澱派”誕生之地,雁翎神兵揚威之處,“小兵張嘎”造就之域。

白洋澱水域遼闊,煙波浩淼,勢連天際,總面積366平方公里,澱區被39個村落、3700條溝壕、12萬畝蘆葦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143個澱泊。

白洋澱氣候宜人,風景絕美,四季競秀,妙趣天成。春光降臨,蘆芽競出,滿澱碧翠;每至盛夏,“蒲綠荷紅”,岸柳如煙;時逢金秋,蘆蕩飛雪,稻俗飄香;隆冬時節,堅冰似玉,坦蕩無垠。

白洋澱是典型的北方濕地,自古以來就以物產豐富著稱。它是鳥的王國、魚的樂園、多種水生植的博物館,有着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白洋澱遊區分六大景區,即鴛鴦島民俗文化景區、荷花觀賞景區、生態遊樂景區、休閒娛樂景區、碼頭觀光景區、民俗村觀光景區。每個景區各具特色,它們集吃、住、行、遊、購、娛為一體,使所有的客人遊得盡興,玩得開心、吃得爽意,住得温馨。

白洋澱是中國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於河北省中部。舊稱白羊澱華北明珠——白洋澱區域圖。

西澱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沖積扇交匯處的扇緣窪地上匯水形成。現有大小澱泊143個,其中以白洋澱、燒車澱、羊角澱、池魚澱、後塘澱等較大,總稱白洋澱。面積336平方千米。從北、西、南三面接納瀑河、唐河、漕河、瀦龍河等河流。平均蓄水量13.2億立方米。為控制湖區水位,在白洋澱東部自然泄水處建有棗林莊大閘,引入大清河北支的南拒馬河,擴大水源。由於南拒馬河含泥沙量大,淤積嚴重,湖泊面積和容積有不斷縮小的趨勢。

這裏水產資源豐富,淡水魚有50多種,並以大面積的蘆葦蕩和千畝連片的荷花澱而聞名,素有華北明珠之稱。抗日戰爭時期水上游擊隊——雁翎隊的故事膾炙人口。1982年乾涸。1988年大雨使白洋澱湖區恢復,成為旅遊勝地。20_年5月8日,保定市安新白洋澱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旅遊景區。

河北的景點導遊詞 篇2

壩上草原位於河北省北部豐寧縣境內,地處內蒙高原,是馳名京城的天然草原避暑勝地。這裏牧場廣闊,水草繁茂,牛羊成羣,駿馬奔騰,自古以來就是蒙古族的遊牧區。近年被國家旅遊局列為京北黃金旅遊線,又因距北京較近,故亦稱“京北第一草原”。

壩上原本是個泛泛的稱謂,在華北平原和蒙古高原交界的地方陡然升高,成台階狀,故名“壩上”。它西起張北,中挾豐寧,東止於圍場,其中圍場壩上的風景最為美麗。

圍場壩上位於河北省圍場縣最北端和內蒙古克什騰旗交界處,全稱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也叫木蘭圍場,據説是清朝歷代皇帝圍捕、狩獵的地方,它包括機械林場、御道口牧場和紅山軍馬場等地。機械林場是杉樹和松樹林,御道口牧場和紅山軍馬場則是一望無際的草原、丘陵和白樺樹林。這裏湖泊眾多,牛羊成羣。當地人把湖泊叫泡子,什麼“將軍泡子”“西大泡子”等都是點綴在草原上的美麗湖泊的名字。湖上的常客是野鴨,它們時而成羣結夥,時而出雙入對,自在地遊在如鏡的湖面。每年六、七月間,滿山一片葱蘢,野花爭奇鬥豔,有火紅的野罌慄花,嬌黃的油菜花,藍色的倒掛金鐘,粉色的乾枝梅……散落在綠色的草甸上,不時能看到被驚起的田鼠,還有天空中翱翔的鷹,湖邊全身碧綠沒有一絲雜色的青蛙,灌木叢中被驚飛、但飛不高也飛不遠的山雞,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遠離了城市的暑熱和喧囂,來到這一望無際的草原,羊羣和白雲在地平線處連成了一片,呼吸着草原特有的沁人心脾的空氣,猶如雲野鶴般自在的生活。到了九月,這裏的草變黃了,樹葉變黃了,只有白樺樹的樹皮還是那麼的白。秋天的圍場一天一個樣,不親自來過又怎能體會到大自然的美妙呢!夏秋季節正是騎馬的好時候,翻身一躍騎上蒙古駿馬,抖抖韁繩,馬兒小跑起來,再提絲韁,雙腿夾緊馬凳,駿馬撒開步子開始在曠野飛奔,疾風撲面,鑾鈴叮噹。“十.一”一過,這裏的初雪就已來臨了,白茫茫的細雪給還未來得及褪去黃衫的白樺和落葉松又披上了一層厚厚的白色外套,但一陣秋風吹過,在漫天的雪屑中,銀白色的世界又會露出一點嬌黃。

河北的景點導遊詞 篇3

山海關是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存的山海關關城和附近長城、城堡、墩台都是明代建築。據歷史記載,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將軍魏國公徐達見這裏“襟山枕海,實遼薊咽喉,乃移關於此”,建關設衞。“山海關”因關在山海之間而得名。

山海關位於秦皇島市東北部,北依燕山,東臨渤海,地扼東北通向華北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平時,這裏是關內外經濟、文化交流的要道,戰時,則是兵家必爭之地。前人曾以“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的詩句,來形容其險要。把它比作燕京(北京)、盛京(瀋陽)之間的“鎖”是恰如其分的。山海關之所以又稱為“天下第一關”,乃極言其地勢險要,修築精巧,作用重大。當年,山海關關城周長8裏多,外有寬5丈、深2.5丈的護城河,城高4.1丈。城的四面各有一個關門,其東門曰“鎮東”,即“天下第一關”門。

在關城的東西各築羅城,關城南北各築翼城,以駐軍隊,互為犄角。關城東數裏外又築威遠城、烽火台、敵台等附屬工程。以上這些建築,好像眾星捧月般拱衞着主體建築山海關關城,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起着長城東首要害重鎮的作用,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建築藝術和軍事才能。

山海關東門城樓上懸掛着“天下第一關”匾額,這五個字每字高達1.6米,筆力頓挫凝重,雄勁渾厚。其中“一”字一筆,不顯淡薄;繁體“關”字筆畫雖多,不顯臃繁。匾額的藝術風格與關山險隘的建築格局十分諧調,使整個城樓顯得更加奇偉俊秀。它是明朝當地進士肖顯書寫的。現在,原匾收藏在箭樓內,樓外懸掛的是公元1920年摹刻的。

登上“天下第一關”城樓,南眺渤海,白浪滔天,煙波浩渺;北望長城,蜿蜒起伏,氣勢磅礴。在那連綿起伏的城牆上,每隔半里或一里,就有敵台高聳,台上的箭窗宛如一隻只睜大的眼睛,注視着祖國的山河和原野。在城樓上,俯瞰附近座座敵樓、烽火台,凝視樓內兵器盔甲和青龍偃月刀的寒光,頓時感到關高城重,壁壘森嚴,彷彿置身於古代戰場。面對這一幅壯麗圖景,人們會想到,古代勞動人民為了建築如此浩大的工程,曾經付出了多麼巨大的犧牲。

長城自關城蜿蜒南下,在南海口急驟轉折與海岸平行,在距山海關4公里的渤海入海。長城入海的端頭部分,俗稱“老龍頭”。如果把萬里長城比作一條巨龍,那麼長城入海的部分,就宛如這條巨龍在引頸戲水,“老龍頭”正是這條巨龍之首。伸入渤海的這段長城,築於渤海之濱,伏在燕山支脈松嶺高地之上,長674米,牆體沿海岸線自然彎曲延伸。“老龍頭”素來享有“中華之魂”的盛譽,它英姿勃發,每日迎風擊浪,形成了海濱長城的獨特風貌,稱為萬里長城中的一絕。

河北的景點導遊詞 篇4

祖山距秦皇島市區48.5公里。是一處以雄險的山景為主體特色並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的山嶽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祖山,大約是一億年前燕山造山運動的花崗巖侵入體,經過多年提升、斷裂、風化、剝蝕等地質地理過程形成的一座獨立山體,因燕山東段,渤海以北諸峯皆以此山分支盤撥,意羣山之祖而得名。由於渤海以北、燕山以東諸峯都是由它的分支綿延而成,故以“羣山之祖”命名。其最高峯天女峯,海拔1424米,略遜於泰山。登上天女峯,東觀日出,南追帆影,西望長城,北俯羣山,美景盡收眼底。

祖山,山勢跌宕,峯巒陡峻。以山、水、石、洞、花五奇著稱,是一處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的山嶽型自然風景區。春季繁花似錦,百鳥爭鳴;夏季風涼氣爽,雲蒸霞蔚;秋季紅葉滿山,野果飄香等病症季銀粧素裹,玉樹瓊花,被譽為“塞北小黃山”。

山勢雄偉,羣峯林立。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峯達二十多座。主峯天女峯,海拔1428米,是秦皇島港顯著的航標;奇樂峯(響山),海拔1360米,四周懸崖峭壁,山體裂縫縱橫,山風掠過如管絃,奏出悦耳的樂章;香瓜峯(香瓜頂),海拔1200餘米,南坡是百畝天在草甸,東坡是天然次生林帶。此山坡緩頂圓,如同“香瓜”;背牛頂,四周絕壁,高不可攀;八仙峯(八仙頂),懸崖怪石環繞,在雲海的湧下如林海蓬萊。

石奇谷幽,姿態萬千。祖山山體在長期風化剝蝕和流水侵蝕下,形成許多絕壁幽谷和象形奇石。“情人谷”,溪水常流,瀑布成羣,碧潭珠串。兩壁時而峭壁凌空,時而坡緩林密,時而幽暗深邃,時而袒胸露懷。穿林入谷,曲徑通幽;“畫廊谷”,北岸奇險,崖頂怪石林立;南岸鬱鬱葱葱,藤蔓纏繞,繁花似錦;溝底巨石疊卧,清溪繞流,遊人步行其上如鳥越石,俗稱“三千六百跳”。

河北的景點導遊詞 篇5

親愛的遊客朋友,我們現在到達的是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我們知道,抗日戰爭時期,狼牙山是著名的抗日根據地。1941年9月,晉察冀一分區區的五位戰士為了掩護主力部隊轉移,牽着2500人的日本侵略軍上了狼牙山。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和戰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5人,發揚自我犧牲精神,把敵人引到懸崖絕路。在戰鬥中他們的子彈打光了、手榴彈也只剩一個,最後他們堅持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大部隊已經安全轉移之後,他們也到了狼牙山的頂峯,面對黑壓壓的一片日軍,他們扔下了最後一顆手榴彈,隨後他們砸爛了槍支,挺胸走向懸崖絕壁,縱身跳下懸崖。這就是著名的狼牙山五勇士。五勇士跳崖後,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為國捐軀,壯烈犧牲,葛振林、宋學義被懸崖上的樹枝掛住而得救。

1942年1月,抗日戰爭尚未結束,晉察冀一分區決定在棋盤坨頂峯五勇士跳崖的地方修建紀念塔。三層樓高的“三烈士紀念塔”於當年9月底便基本建成。然而在1943年9月,在日本帝國主義再次大掃蕩中,“三烈士紀念塔”因遭到敵人山炮的轟擊而被毀。為了紀念五勇士的英雄功績,傳承他們寧死不屈的精神,1959年易縣人民重修紀念塔,聶榮臻(zhēn)親自題寫了"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的塔名。但由於"_"和地震的破壞,六十年代末再次遭到毀壞。

紀念塔兩次修建、兩次被毀,但毀不掉人民對五勇士的懷念。1986年第三次修建“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新塔便是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座。這座塔有5層,呈正五邊形,塔頂設有涼亭式黃琉璃的瓦塔帽,塔身正面還嵌着聶榮臻題寫的“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9個金黃色大字。現在歷史的動盪已然過去許久,我們處在一個沒有戰爭,沒有內亂的新興時代、富強國家。正是這些無懼無畏的英雄給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我想,我們現在應該做的,是秉承着他們的精神和信念建設祖國更美好的未來。

河北的景點導遊詞 篇6

各位遊客你們好。今天的第一站我們將要參觀柏林禪寺。本站點將由我陪伴大家一起度過,我姓李,大家叫我小李就可以。柏林禪寺距石家莊南45公里處,下面我用一點時間向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柏林禪寺的歷史。柏林禪寺坐落在河北省趙縣縣城(古稱趙州)東南角,與“天下第一橋”趙州橋遙遙相望。它最早建於東漢末年,迄今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全寺佔地80畝、建築面積達15000平方米.這些建築,紅牆黃瓦,雕樑畫棟,古樸莊重,氣勢宏大.在過去古稱觀音院,南宋稱為永安院,金代稱為柏林禪院,到了元朝,在一份皇帝給寺院的聖旨中,"柏林禪寺"這一名稱才開始出現,那時候寺院柏樹成林,所以有"柏林"一名。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座古剎雖幾經興衰,卻仍然香火綿延,高僧輩出。據僧傳記載,著名的譯經大師玄奘法師在西行印度取經之前,曾來此從道深法師研習《成實論》。晚唐時,禪宗巨匠從諗禪師在此駐錫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響深遠的“趙州門風”,柏林禪寺因此成為中國禪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

金代,這裏一度改為律宗道場,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揚戒律達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詮宗律師。金朝末年,法傳臨濟正宗的歸雲志宣禪師主持法席,柏林禪寺由此革律為禪,宗風大振;元代,這裏先後有圓明月溪禪師、魯雲行興禪師行化,柏林禪寺由茲氣象恢宏,成為燕趙一帶的佛教中心;明清兩朝,中央朝廷管理趙州地區佛教事務的機構——僧正司設在柏林禪寺。當時柏林禪寺的住持往往同時兼任僧正司僧正。近百年來,柏林禪寺卻屢遭劫難,到1988 年這裏重新進駐僧人時,殿堂、經像已經蕩然無存,只有趙州禪師舍利塔及二十餘株唐朝古柏,依稀屹立,一片淒涼,昭示世人這裏曾是一處佛教古剎。

1988 年,柏林禪寺開放為佛教活動場所,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淨慧大和尚親自主持柏林禪寺

修復工作,在各界人士大力護持下: 1992年,普光明殿落成;隨後,鐘鼓樓、觀音殿、藏經樓、禪堂、懷雲樓、開山樓、會賢樓、指月樓、雲水樓、香積樓、古佛庵、關房、佛學院、茶香樓、文殊閣、普賢閣、萬佛樓相繼建成;20_ 年 9 月 6 日,巍峨雄偉的萬佛樓舉行落成暨佛像開光大典,標誌着趙州祖庭的中興大業取得重大成果。一處佔地 90餘畝,殿堂樓閣鱗次櫛比、莊嚴整肅的千年古剎重煥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