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導遊詞>江蘇導遊詞>

關於常州城市的導遊詞(精選5篇)

江蘇導遊詞 閲讀(2.28W)

關於常州城市的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們現在遊覽的就是高靜園,是一處微縮了的江南園林。  高靜園,位於市區四面環水的小島上。整個佈局,頗有蘇州園林的特色,是國家首批a級景點。  我先介紹一下高靜園的歷史。高靜園,原名“溧陽公園”,建於1930年,1987年更名為高靜園。大家肯定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會叫“高靜園”呢?只要您跨進這道大門,就一清二楚了。  各位遊客,在我們的正前方,你抬頭所看到的這塊石頭就是著名的高靜石。據溧陽地方誌記載:相傳是愛石成癖的宋徽宗之子—宋高宗親筆題字御賜給丞相趙癸(趙癸是我們溧陽人)三塊湖石,一塊是“蒼雲”,一塊是“高靜”,一塊是“忠義”。而“蒼雲”和“忠義”兩石於時代變遷中丟失,現只有“高靜”一石歷經滄桑,完好無損。它重11噸,高2.5米,寬5.3米。説到這,有不少遊客會問,湖石是怎樣的一種石頭?現在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江南園林所用的巖石材料,基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山石,一類是湖石。所謂山石,就是山上開採的多面多稜的巖石,江南所產的多為黃褐色,故一般統稱為“黃石”。所謂湖石,即有溶蝕空洞的石灰巖,以太湖、洞庭湖、庭西山所產的最負盛名。自古以來,人們就非常喜歡造型奇特的石頭,孫悟空是從石頭中蹦出來的,賈寶玉則是女媧補天所剩的頑石,其中太湖石最受推崇。  宋代書畫家米芾被人稱為“石痴”,他曾讓人給石頭穿上衣服,擺上香案,與石頭稱兄道弟,他將太湖石特點歸納為瘦、皺、漏、透。瘦是説石頭苗條長,多姿,風骨磊;7a64e4b893e5b19e皺指石身起伏不平,能看出有節奏的明暗變化;漏指石身裏邊有孔穴上下相通,脈絡連貫;透指玲瓏多孔穴,前後能透過光線,這只不過是這些石頭的外特徵。文人士大夫所以喜歡石頭,更是把人的情感賦予石頭,對石頭的要求實際上就是對人自身修養的要求。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明式建築“清瀨草堂”,請大家站在這個臨水平台上。不要小看這個平台的作用,在江南園林中,平台是全園的觀賞中心,是遊覽空間的焦點位置,正所謂“開門見山,湖山點點悠”。站在這裏,大家可以盡收全園的景點。  遊廊兩旁的樹木是有近百年曆史的重陽木和大葉黃楊,東側還有一座聽雨亭,每次暴雨過後,小瀑布從拱橋旁的石上潺潺而下,聲音非常悦耳。細心的遊客會奇怪了,明明瀑布在右邊,為什麼聽雨亭卻在左邊,正是這一點,恰恰體現了中國畫“似遠卻近”的意境,也是江南園林的特色之一。  有些遊客早已從漏窗中看到了裏面的風景。漏窗,多用於白粉牆上,其花式繁簡不同,各有妙趣,它是一個天然的取景框。我們説漏窗好,好就好在“隱隱可見”上。用《紅樓夢》中賈政的話説:“一進來,園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則有何趣?”大家一邊慢慢地走,一邊透過花窗往裏面看,你會隨着步子的移動,所看到的景色也在變化,這就叫“移步換景”或“一步一景”。並且,這樣的花窗還有通風、透光的功能。  又有人奇怪了,這漏窗下為什麼單單隻放一棵石筍,而不多放幾棵呢?其實在江南園林中,非常講究以少勝多,古代的文人墨客都以孤為美,因為這比較契合文人的精神氣質。  再看這個門,因為它不設門扇,所以在江南園林中稱為“洞門”。這個洞門的形狀象梅花,它是梅花式洞門,在江南園林中,洞門的形式有多種,諸如:如意式,葫蘆式,菱花式等等。江南園林的造園藝術,洞門作框景,漏窗作借景,在這裏發揮的是淋漓盡致。  我們走入門內,右側的是錦竇亭,所謂錦竇,就是繁花似錦的意思。再看看四周的樹木,春有白玉花,秋有金銀花和菊花,冬有梅花,果真與這個名字很相稱。值得一提的是,高靜園中共有桂花88棵,秋天桂花香飄十里。在江南園林中,植物不僅具有遮蔭的功能和豐富景色的作用,若干品種還被賦於了不同的品格,鬆、竹、梅瀟灑挺拔、傲霜立雪,而梅花為報春花,梅花之香,濃而不豔,冷而不淡,清幽宜人,它們被稱為“歲寒三友”。菊花呢?陶淵明寫過一首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從此以後,菊就成為雅、高傲的代名詞。這些樹木、花卉被廣泛種植在中國古典園林中,供遊人欣賞。與錦竇亭相通的盆景園,裏面有葡萄藤,睡蓮等植物,左側還有一個依壁半亭“晚香亭”。  亭子在江南園林中非常多見,許慎曾説:“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是可眺覽、休息、遮陽、避雨的點景建築,常與山、水、綠化結合起來組景。亭形式多樣,周圍空敞的亭稱為“涼亭”,周圍安裝隔扇的稱為“暖亭”,在庭院中,有時為了節約空間,而又有了半亭,還有專門為碑而設的亭。它的建造不僅為遊人提供休息,也為園內的景觀增色,便於遊人在此更好地欣賞園內的景色。  從月亮門沿台階下,我們將參觀的是太白樓。  唐代詩人李白,字太白,曾三次到溧陽。太白樓為一置於高靜園內最高點的唐式建築,為紀念李白而建。  唐天寶十五年,五十六歲的李白為避安祿山之亂,南下經溧陽,與草書名家張旭宴於當時的縣城,現舊縣的溧陽酒樓。酒酣興濃,即興吟出愛國詩篇《猛虎行》,其中有“溧陽酒樓三月春,楊花點點愁煞人”的詩句。後溧陽酒樓改為太白樓。  唐昭宗天覆三年,溧陽縣遷至今溧城鎮,原太白樓堙毀。溧陽人民為了紀念李白,康熙八年,在溧城鎮重建太白樓,並將《猛虎行》刻於樓旁。以後毀於太平天國戰火,清同治九年,樓又重建,又毀於日寇烽煙。溧陽人民為了恢復古蹟,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於1986年撥款重建太白樓,以表達當地人民對偉大詩人李白的敬仰之情。  太白樓廣場上有一個大水池,大家猜猜,它為什麼是六角形?六角形在我們生活中不多見,它指的是酒杯,也指“酒池”。池中矗立的石峯看來也醉了,成為“醉石”。再看看草坪中的一石馬,也等待醉酒的李白太久了,化成了“白馬魂”。這些形成了“醉石酒泉白馬魂,詩仙草聖共登樓”的意境。  高靜園雖小,卻讓我們領略了江南園林的魅力,太白樓讓我們耳邊又響起李白那蕩氣迴腸的千古詩句。  各位遊客,高靜園的遊覽到此結束了。謝謝!

關於常州城市的導遊詞(精選5篇)

關於常州城市的導遊詞 篇2

聊城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因位於古聊河西岸而得名, 有“ 水城 ”的美譽。 聊城市地處經濟發達的山東省,居魯西,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

聊城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從事農業生產。可以追溯到距今約六七千年的8座龍山文化城,它們是迄今為止全國發現的最大的龍山文化城。可見,古濟水西岸是當時一個極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夏商周時期,聊城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農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商初大臣伊尹曾“躬耕於有莘之野”,輔佐商湯滅夏桀,世稱賢相。周時有“二十四孝”之一的閔子騫。春秋時期,聊城為齊國西部重要城邑。有謀士計然。戰國時期,聊城為諸侯爭戰之地。時有著名兵家孫臏、名士魯仲連威名遠播。

明清兩代是聊城歷史上的輝煌時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樂九年(1411)間曾數次興工開通會通河,縱貫中國南北的大運河為聊城的發展繁榮帶來勃勃生機,臨清、聊城成為沿運九大商埠之一。聊城“廛市煙火之相望,不下十萬户”、商賈雲集、百業興隆、帆檣如林、舳艫相接、車馬絡繹、貨積如山。外籍商人會館傍河而立,有崇樓高閣、殿宇名剎,清康熙帝4次來聊,乾隆帝9次駐蹕聊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建立後,聊城人民繼承優秀歷史傳統,艱苦奮鬥、鋭意進取,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聊城古稱東昌,歷史悠久,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極為豐富。現有名勝古蹟446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風景如畫的東昌湖,面積達4.2平方公里,聊城古城座落在湖中央,形成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一體”的獨特的古城格局和風貌,是著名的中國北方水城,被譽為“東方威尼斯”。全市主要旅遊資源聊城山陝會館,臨清舍利塔、清真寺,東阿曹植墓,陽谷景陽岡等。

建於明代的光嶽樓,氣勢恢弘,“雖黃鶴、岳陽亦當望拜”。建於清初的山陝會館,雕刻精細,佈局嚴謹,是我國會館建築中不可多得的藝術傑作。被譽為“東昌三寶”之一的宋代鐵塔,古樸雄渾,蒼勁挺拔,是我國現存為數極少的鐵塔之一。清代四大私人藏書樓之一的海源閣,收藏之豐富“為海內之甲觀”。在市區周圍,還分佈着武松鬥西門慶的獅子樓、武松打虎的景陽岡、魚山腳下的曹植墓,以及古阿井、迷魂陣、鰲頭磯、舍利塔等一大批聞名遐邇的名勝古蹟。

聊城是人傑地靈的地方,是著名學者傅斯年、季羨林、國畫大師李苦禪、民族英雄張自忠和黨的好幹部孔繁森的故鄉。

關於常州城市的導遊詞 篇3

揚州這幾年的變化是舉目共睹的,來揚州旅遊的客人都誇揚州的變化日新月異,説揚州已從昔日的小家碧玉長成今日的大家之秀,變得更加成熟、端莊、秀麗、典雅,更加宜居。

有人説:“第一眼的揚州,讓你驚歎生態環境好,是一個生態城;第二眼的揚州,又讓人感到濃濃的書卷氣,越讀越有味道,像個文化城。”這句話精妙地詮釋瞭如今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如今給人的感覺。

每到一處,你都會真切的體會到揚州這座古城的巨大變化。走在城區,放眼望去,以前的臭水溝變成了清水河,兩旁的綠化帶成了人們散步的好去處,以前的舊房子改造成環境幽雅的小區,一條條馬路變得更加寬闊,一排排樓房更加整齊,一片片景觀綠化帶更加漂亮;夜晚的五顏六色的燈光,將揚州城區裝扮得更加美麗,人們多姿多彩的夜生活,更增添了城市的魅力。

走在水上,古運河風光帶兩岸你看到的已不再是那零亂、低矮、破舊的小屋與渾濁的河水,換之是整齊的駁岸、成片的綠化,現在的兩岸是一片桃紅柳綠,那昔日渾濁的河水,已是清波盪漾,滔滔的河水似乎告訴我們:現在環境變得越來越好了。泛舟水上,邊賞兩岸美景,邊嘗着揚州小吃,邊聽揚州小調,又怎不令人陶醉!

走在園中,萬花園的二期工程令我們讚歎不已,芳草如茵、百花盛開,彷彿是一個人間仙境,呈現出一幅天藍、地綠、水清、人和的景象,宛如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飄落人間,置身畫中,讓人流連忘返。如今揚州人假日遊玩的去處越來越多了,生活在這樣一個城市,你會覺得是一種幸福。

我覺得,想看揚州這幾年的變化,看交通變化,你最好去看潤揚大橋,看火車站,看川流不息的交通路況;看城市面貌變化,你可以看雙東老城區,看古運河風光帶,遊一下揚州主要景點,通過這一切你會更深刻感受到揚州的巨大變化。

可以説,如今的揚州在與時俱進,有着更大的發展空間,有更多的挑戰機遇,讓我們大家共同努力,與家鄉共成長,讓揚州變得更美好。

關於常州城市的導遊詞 篇4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各位遊客:這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千古絕句。此外杜甫、白居易、劉禹錫、杜牧等也曾將數百首歌頌揚州風光的詩歌留給了後人。今天,我們將去領略這座古老而美麗的城市風采。

遊客們:揚州地處長江下游北岸,江蘇中部,江淮平原南端,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通揚運河貫穿東西。境內有長江岸線80.5公里。揚州是蘇北重鎮之一,江淮地區水陸交通樞紐。轄廣陵、郊區2區,儀徵、高郵、江都3市和邗江、寶應2縣。全市總面積6658平方公里,總人口439萬,其中市區面積148平方公里,人口44萬。

揚州市境內地形西高東低,以儀徵境內的丘陵山區為最高,從西向東逐漸傾斜,高郵市、寶應縣與泰州市、興化市交界一帶最低,為淺水湖蕩地區。儀徵市、邗江縣和揚州市郊區的北部為丘陵。沿江和沿湖一帶為平原。境內主要湖泊有白馬湖、寶應湖、高郵湖和邵伯湖等。

揚州有2480多年文字可考的歷史。吳王夫差構築耶城是揚州建城的開始。楚懷王十年(公元前320xx年),楚國打敗了越國,在邢城基址上第二次築城,因城牆“廣被丘陵”,改稱“廣陵”。這是揚州定名廣陵的開始。秦漢之際,因廣陵縣城靠近長江,為一縣之都會,所以,又更名為江都。東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南來的移民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促進了長江下游一帶的生產發展和經濟繁榮。隋代統一中國後,才改稱揚州,據説大禹治水以後,把天下分為九州,揚州的改名取意於《禹貢》中的“淮海惟揚州”。

揚州的繁華,使身在北方的隋場帝楊廣不勝嚮往,他在夜間也“吾夢揚州好”。於是他徵調了數以萬計的民夫開挖了南起臨安(杭州),中經東都洛陽,北至琢郡(北京)的南北大運河,並在揚州蜀岡、雷塘一帶大建宮殿、苑囿。三次由洛陽乘龍舟南遊揚州,使當時的揚州成為擁有50萬人口的重要商港。唐時,揚州商業的繁榮,在全國範圍內居第一位,超過四川,有“揚一蜀二”之説,“雄富冠天下”之譽。這時的揚州還成為國際貿易港口,東南亞及西亞諸國的商船都來到揚州進行貿易。

唐天寶六年(747年),揚州人口達47萬,僅阿拉伯商人就有5000多人。來這裏學取真經和漢文化的日本遣唐僧人和留學生絡繹不絕。唐天寶十二年,大明寺高僧鑑真大師,由揚州出發東渡日本。元時意大利商人馬可·波羅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委任為東宣撫使,在揚州做了3年官。

清末以後,漕運不經運河,揚州也就逐漸衰落下來。到了抗日戰爭前,揚州人口只有12萬,只有唐朝繁榮時的五分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揚州市步入發展的新階段,逐步建立起現代工業,發展了傳統的工藝產品,修繕了園林古蹟,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它既是一座中型工業城市,又是一個旅遊勝地,中外遊客,絡繹不絕。

揚州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風向隨季節有明顯的變化。冬季偏長,達4個多月,夏季約3個月,春秋季較短,各為2個多月。年平均氣温15“C,與同緯度地區相比,冬冷夏熱較為突出。無霜期年平均222天。年平均降水量1030毫米,梅雨季節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颱風一般最早出現於6月,最遲11月,以8至9月居多。揚州市內的水路交通和陸路交通都很便利。境內的水陸交通網絡縱橫交錯,四通八達。長江流經揚州郊縣,在揚州境內與運河、淮水相連。瓜洲輪渡碼頭通宵服務,已經成為揚州客運、貨運中轉的咽喉。全市境內由數十條幹線和支線組成公路交通網,連結蘇南、皖北,呈放射狀通向蘇北腹地。以揚州為中心,東有寧通一級公路,南有揚瓜公路,西有寧揚一級公路,北有誰江公路、寧連一級公路,構成了一條條高效快捷的運輸網。建造揚州到鎮江的長江大橋已經經國務院批准並付諸實施,新建的南京祿口機場距揚州只有100多公里。

遊客們:揚州山好水好人更好。人文會本,風物佳麗,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古典園林歷史悠久。瘦西湖之美,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的美景脱穎而出。新建的二十四橋與湖中五亭橋互為呼應,更襯托了瘦西湖的秀逸。

揚州的園林既多且精,各具特色。如“個園”的疊石假山勢出春夏秋冬四季;“何園”中西合壁,而園中國的“片石山房”竟是清代大畫家石濤留下的惟一的園林傑作;其他如“小盤谷”、“卷石洞天”、“冶春園”等,且不説內中如何,就是看看這些名字也令人心痴神醉了。

江河奔湧,滄桑萬變,揚州是個説不完的故事。深情地讚美、祝福故鄉:“古城揚州是我的可愛的故鄉。祝願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青春。”是啊!揚州是中華大地上一顆琅琅的明珠,我們堅信:它不僅有美好的今天,更有燦爛的明天!

關於常州城市的導遊詞 篇5

揚州是一個文化古城。她美麗而又神祕,她迷人而又可愛,她的文化更是令人折服。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揚州,感受揚州。熟悉揚州的人們都知道,揚州以豐厚的文化底藴而文明世界。瘦西湖、個園、何園、大明寺等等都為揚州添上了絢麗的一筆。不光瘦西湖、個園、何園、大明寺等等都為揚州添上了絢麗的一筆,而且揚州雙博館已成為國際、國內頗有影響的藏品豐富、功能齊全、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綜合性博物館,收藏地方文物30000餘件(套)。

雙博館,顧名思義就是裏面記錄了揚州的光輝歷史。那麼就讓我們共同去探索揚州雙博館的奧祕吧!揚州雙博館建築造型獨特,外觀採用荷葉造型,使之融入緊鄰的湖濱地理環境,實現建築與自然的交融,反映了“和諧”的建築理念。自然流暢、沒有稜角的建築外觀線條抽象地反映了水的屬性,是揚州地方特色文化精神的提煉。雙博館它從春秋時代吳王夫差創建邗城開始;漢代繼以廣陵城;隋唐由於南北大運河的開通,揚州成為經濟發達的國際都市;明、清兩代,隨着漕運和鹽務的興盛,揚州再度出現令人眩目的繁華。

歷史上的揚州,雖有“池廢木喬”的悲愴,而更多的卻是“歌天沸海”的繁盛。陳列以實物、文獻為依據,再現了當年的歷史場景。整個展覽,猶如澎湃的海潮,波湧潮起,連綿不絕。從分隔巧妙的展廳一路走來,就像在揚州歷史的長河中徜徉,可藉以瞭解揚州城市發展的脈絡。置身館中不能不使人感到:揚州是一座“中華民族值得驕傲的城市。”看了以上的介紹,我想大家一定都對雙博館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其實在雙博館裏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揚州八怪”了。

揚州“八怪”為羅聘、李方膺、李鱓、金農、黃慎、鄭燮、高翔和汪士慎。 揚州八怪是一羣富有正義感的知識分子,他們生活在社會的中層,對官場的腐敗,富商的巧取豪奪,均有所瞭解。面對現實生活,結合自身的遭際,產生了對社會的強烈不滿。在貧富不均面前,他們對遭受苦難的人民,常寄予深切同情,不時代為發出憤怒之聲。但由於他們接受的是封建文化教育,當時清王朝又正處在所謂“盛世”,其感慨和不滿不可能突破封建思想的藩籬。出仕則期望能有所建樹,使百姓安居樂業,以維護封建秩序。絕意宦途或歸隱,則潔身自好,不苟同流俗,以清高自我標榜。然而,他們又不可能擺脱對地主官商的經濟依附,因而常處在思想矛盾的極端痛苦之中,在憤世疾俗之外,不得不妥協以求生存。

他們當中鄭燮可為代表,留下了較多的言論,可謂“八怪”的思想家。李鱓表現的矛盾痛苦最激烈,成為受攻擊的主要對象。從揚州“八怪”中我不僅體會到了揚州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還體會出了揚州“八怪”的正義與不敗的精神。相信揚州人都能像“八怪”那樣正義,那樣的不同流合污,與惡勢力作鬥爭。同時也讓我們的美好家園——揚州成為世界文明城市,那就讓我們懷着這美好的心願一起祝福揚州吧!放飛理想,展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