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工作報告>調查報告>

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的調查

調查報告 閲讀(2.26W)

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真做好新形勢下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大”精神、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八榮八恥”以及科學發展觀,推動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的落實,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證。如何做好新時期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真正把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落實到農民羣眾中去,實踐告訴我們,必須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必須要有新思想、新方法和新對策。現將我市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情況報告如下:

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的調查

一、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情況現狀

為保證農村各項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我市不斷增強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一是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工作貼近羣眾生活,做到了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羣眾,想羣眾所想,急羣眾所急,把實事做到羣眾的心坎上。二是有一支高素質的農村基層幹部隊伍隊伍,鎮村充分利用鄉鎮黨校和村街兩室,加強對農村基層幹部培訓的力度,組織農民經常學習黨的農村政策、法律知識、經濟知識等。三是注重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大力提高了農民的素質,使廣大羣眾增強了法制觀念,學會了依法辦事。四是把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了羣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活動中,從而把滿足羣眾的文化需求與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融為了一體。

二、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的經驗和做法

適應新形勢的發展,我市對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進行了認真的改進和創新。從而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一是堅持正面教育,用理論武裝農民。教育好農民羣眾,必須武裝好鎮村兩級幹部的頭腦。為了教育和培養出一支高素質的基層幹部隊伍,各鎮狠抓鎮村兩級幹部理論學習培訓工作,這就為做好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對農民羣眾的正面教育上,採取多種形式進行黨的“xx大”、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的宣傳教育,真正達到了教育羣眾、武裝羣眾、發動羣眾、鼓舞羣眾的目的。

二是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發揮思想文化陣地作用。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時人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全市農村普遍加強了農村文化建設,許多農村建立了村民活動中心,掀起了農民參加文體活動的熱潮。這樣既豐富了農民的文化生活,同時又對農民有效地進行了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形成了良好的民風。

三是思想工作向服務型轉化,積極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廣大基層幹部把思想政治工作轉化為解決羣眾疾苦,替代了簡單的説服教育,從而取得了農民羣眾的信任。我市從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入手,為農民羣眾打井、辦電、通水、修路、建幼兒園,改造學校危房等,這些好事實事使羣眾讚不絕口,為農民生產生活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既融洽了幹羣關係,也極大地增強了黨在農民心中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三、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存在問題及原因

我市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仍然存在着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農民的整體素質較低,特別是科學文化素質更低;二是農民的法制觀念意識有些淡薄;三是農民受社會的多元化和各層次的價值取向影響,思想不統一;四是農村集體經濟薄弱,文化設施以及公共事業服務能力低。

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是:隨着新形勢的發展,農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新的變化。改革開放以來,廣大農民的整體生活水平普遍得到很大提高,農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了很大發展。但是,在物質生活條件比較充裕的情況下,農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也在呈現一定的複雜化。少數黨員幹部黨風不正,幹羣關係緊張;在一些地方,滅跡多年的封建迷信活動十分猖獗;某些村街光顧發展經濟,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究其原因,是由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這裏面既有歷史因素的積澱,也有現實生活中觀念碰撞所致;既有客觀因素的制約,也存在着主觀上的人為因素等。當前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變化明確地告訴我們,不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將會給農村的三個文明建設造成不可估量的嚴重後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從這個高度上説,加強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是黨的事業的需要,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

四、加強農村基層思想和文化建設的建議

做好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應做到講“三情”、防止“五種傾向”、力求“五加強”。

講“三情”,即:一是講感情,正確認識問題。在工作中要時時處處抱着對農民的滿腔熱情去認識問題,尤其是在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問題上,更要設身處地為農民着想,自覺地在決策和工作中增強執政為民的政治意識和為羣眾排擾解難的責任意識;二是棄私情,公正對待問題。在工作中必須從農民的情感要求出發,排除一切私心和雜念,公正、公平、公開地去想問題、辦事情。當前基層很多工作棘手,其深層次原因,往往是一些鄉村幹部優親厚友、處事不公造成的。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從抓黨員、抓幹部入手,解決了幹部的問題,許多難點棘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三是察民情,認真解決問題。廣大幹部必須重心下移,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眾的原則,深入基層,融入羣眾,傾聽羣眾的呼聲,從中確定為基層該幹什麼、先幹什麼、後幹什麼,以此找準開展工作與實現羣眾利益的結合點。抓住了這個點,也就抓住了羣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各項工作才能順利開展、高效完成。

防止“五種傾向”,即:一是防止“一陣風”傾向。抓一陣,停一陣,缺乏深入細緻的持久性和常抓不懈的連續性。上面撥撥,下面動動,滿足於上傳下達,做做樣子,只要宣講過、佈置過、檢查過就算完成任務,不知道“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二是防止“一刀切”傾向。在安排農村思想政治工作進度上,缺乏開拓創新的時效性;在內容方式上搞“一刀切”,缺乏對症下藥的針對性,照本宣科,與本地的實際嚴重脱節,收效甚微。三是防止“一鍋煮”傾向。做農民思想政治工作,集中體現在做人的工作。可是,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卻不看對象,不問青紅皂白,也無論問題大小、責任輕重和先進與後進,統統“一鍋煮”,不加區別地把人們的思想動態、情緒表現以及文化層次和認識層次,都視為同等程度。四是防止“一言堂”傾向。一人講話眾人聽,忽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自我教育、互相教育等行之有效的方法,缺少民主氣息,缺乏靈活性和多樣性,其結果往往使一些農民羣眾口服心不服。五是防止“一點論”傾向。對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顧全大局的政治敏鋭性和分析問題的全面性,常常出現片面性,不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認識問題,影響了思想政治工作所發揮的積極作用。

力求 “五強化”,即:一是強化服務性。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服從和服務於農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因此,必須在思想上牢固樹立起為促進農村經濟服務的意識,使思想政治教育與發展農村經濟有機融合,同時在措施上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滲透到農村經濟工作之中,為發展經濟排除思想障礙,從而樹立“兩手抓、兩手硬”的思想,為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和智力支持。二是強化針對性。做好新形勢下的農村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根據時代特點,增強針對性。今後一個時期,廣大農村 應着力加強形勢教育、現代科技教育、黨風黨紀教育、“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無神論教育等,真正體現貼近羣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起到釋疑解惑、平衡心理、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作用。三是強化創造性。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在於不斷適應新形勢、把握新特色、發現新問題、總結新經驗、探索新路子。要在繼續運用好座談會、形勢報告會、文娛活動等傳統教育方法的同時,大力開展羣眾性精神文明的聯建、共建活動,發揮共建、聯建的優勢,形成社會治安聯防、公益事業共建、環境建設聯手、文明成果共享的格局。四是強化保障性。加強新形勢下的農村思想政治工作,要把着眼點放在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基層幹部思想作風建設和加快發展農村經濟上,大力開展創建“五好”黨支部活動,,狠抓基層幹部隊伍的思想作風建設,提高農村幹部羣眾的親和力,擴大黨的工作的影響力。同時,不斷髮展壯大集體經濟,增強村級組織的凝聚力。只有農村經濟發展了,農民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取得物質上的保證,也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五是強化規範性。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要有一套規範的制度建設。①加強陣地建設,形成以鎮黨校、黨員活動室、農村文化中心等為骨幹的思想教育陣地。②建立責任制度,建立黨委主要抓、分管領導親自抓、行政領導配合抓、職能部門具體抓的黨政工團婦齊抓共管格局。③加大投入力度,購置一些現代化教育工具和羣眾文化娛樂設施。④堅持長效管理,專人負責,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