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工作報告>精選工作報告>

“國小語文作業設計的創新研究”課題開題報告(精選3篇)

精選工作報告 閲讀(3.04W)

國小語文作業設計的創新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篇1

一、課題名稱

“國小語文作業設計的創新研究”課題開題報告(精選3篇)

國小語文作業設計的創新研究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需要。

學生作業的設計是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文作業貫穿學生學習活動的始終,它是一種有目的、有指導、有組織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情況反饋的第一手書面材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載體,最能凸顯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最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不應忽視的形成性評價內容。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對課程改革的目標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要改變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學風,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要“促進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改革的主旨是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強調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學生作業這一環節如何體現,如何通過學生作業內容和形式的個性化設計改革來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不可迴避的問題。

2、《語文課程標準》實施的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業,要有啟發性,分量要適當,不要讓學生機械抄寫,以利於減輕學生負擔。”在新課改的指引下,我們語文教師應構建語文作業的新形式,講究作業設計策略,優化作業設計方法,體現學生的個性化特點,使每一個學生的語文素養都得到良好的發展。

3、解決教學中存在問題的需要

學生家庭作業繁重是中國基礎教育的沉痾,極大地阻礙了素質教育的推行,“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成為廣大家長和學生的共同呼聲。在現實教學中,我們的學生卻整天埋頭於“作業堆”中,作業形式簡單枯燥,訓練要求統一,浪費了學生大量的課外時間,忽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思維能力的訓練和提高,打消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甚至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導致厭學心理的產生,因而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我們的作業設計,雖然在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方面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對促進學生語文知識的形成,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語文的能力,發展綜合語文素質存在許多問題。致使部分學生的“等、靠”觀念很強,每個班總有或多或少的學生完成不了作業。

(二)研究現狀:

1、國內方面:

近幾年,國內教育者加大了對同類課題的研究力度,致力於此研究的老師也很多。特別是自從“減負”以後,很多學校對作業做了有益的改進嘗試,諸如“開放性作業”、“主體性作業”、“發展性作業”等創新設計也層出不窮,在豐富作業形式、激發學生作業興趣方面取得了不少寶貴經驗。

2、國外方面:

西方一些教育先進國家的課外作業形式改革,對我們很有啟發和借鑑的意義。如英國中國小生課外作業主要有四種類型:

一是實踐作業,即指有教師指導的各種實驗、獨立觀察、獨立完成美術作品及各種動手能力的測試;

二是書面作業,即指客觀性測試,其形式有回答簡答題、搶答題、寫隨筆、論文、觀察報告、評論、調查報告、科研項目等;

三是口頭、聽力作業;

四是表演作業。

再如美國教師經常設計一種貼近生活的課外作業,他們認為應當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當學生們意識到所學的知識很快能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實現自己所學知識的價值時,那麼,學生就會覺得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對他們來説特別顯得有意義。

二、研究的意義和目標

(一)課題的界定

“國小語文作業”指國小一、二、三學段的課內、課外作業,既有口頭的也有書面的;既有知識、能力,也有情感、態度、價值觀;既有單項的也有綜合的;既有教師設計的,也有學生自主創意的各種實踐形式。“發展性”即把長期以來重記憶、重技能、重傳承的傳統作業訓練轉變到自主探究、注重養成、創新實踐的軌道上來,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是本課題研究的核心,是靈魂,“發展”貫穿實驗研究全過程,在實踐中促進知識向能力的發展,促進學段之間的遞進發展,促進“三維”一體的互動發展,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起點的發展,促進每個學生的各種潛能的發展。

在這一實踐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素養也將獲得相應的發展。“評價”,語文作業評價是促進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體驗、語文素養養成的常規環節和重要手段之一。評價的診斷反饋功能、激勵功能、發展功能和評價的導向功能,貫串於識字與寫字、閲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的作業練習的全過程。研究的着力點是作業的輕負、高效,目的是促進人的發展、語文素養的養成。

(二)研究目標:

1、通過國小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研究,設計出具有趣味性、層次性、實踐性、綜合性、開放性的國小語文作業。

2、通過國小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研究,激發國小生對語文作業的興趣,培養國小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國小生的學習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樹立多元評價標準,構建符合其智能發展的學習活動,使兒童從小就享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體驗生命的魅力。

三、研究內容

1、學生作業內容、形式的創新。本方面內容的研究是學生積極並樂於完成作業的基礎。以情感認知為主線,通過自主、調查、討論、實踐體驗等途徑進行作業內容、形式的創新,使學生愛學、樂學、享受學習。

2、構築語文學科的基礎作業與開放作業相結合的新型作業設計與評價體系。本研究內容從作業的自主性、合作性、生活性、趣味性、實踐性等方面為研究導向,創設出新型的作業形式,並形成適合國小生特點的作業設計與評價體系。

3、突出情感,探索作業的多元化評價方式。此內容的研究意義重大,成功的評價方法可以促進學生做作業的興趣,提高學習熱情,充分體現出作業過程中學生的智慧、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因此,評價方式應多元化,不僅注重知識學習成果的評價,還應注重知識學習過程、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的評價,從而形成有效的激勵手段。

四、研究步驟

1、設計申報階段(20xx年5———20xx年8)成立課題組,擬定研究方案。完成對課題的內涵與目標研究。

2、實施階段(20xx年9—20xx年12)開題論證,明確目標,進入實質性研究。制定具體的研究計劃並實施。改變傳統的作業觀,作業評價由對純知識結果的關注轉向對學生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注,形成作業的多元評價體系,撰寫相關論文和調查報告。

3、中期論證階段(20xx年1——20xx年3)進行階段檢查和總結,調整和改進下階段研究工作,撰寫中期研究報告,接受領導專家中期評估驗收。完成中期研究報告、研究論文、課堂教學展示,形成語文作業的多元評價體系。

4、結題鑑定階段(20xx年4—20xx年6)撰寫課題終端研究報告,形成新課程體系下的語文作業發展性評價體系。

五、研究方法

1、調查法:

在研究前、後期採用問卷、談話、比賽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2、文獻研究法:

蒐集和查閲有關文獻資料,為課題研究提供科學的論證資料和研究方法,對新教材有關有效作業設計的內容和方法進行挖掘、分析和歸類。

3、行動研究法:

在研究中,不斷進行新的課外作業內容及樣式的嘗試,探索出既能激發和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又能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作業設計有效策略及反饋評價的有效策略。

4、經驗總結法:

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進行歸納、提煉,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確定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方法。

5、案例研究法:

通過實踐探索與研究,不斷總結學生在活動中道德素質提高的典型案例,進行不斷的反思、驗證,形成新的道德建設措施,以利於進一步的推廣應用。

六、預設研究結果

1、作業內容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

“生活即教育”,語文從根本上是與生活密切聯繫的,作為課堂教學的外延,也應該是生活的外延。因此,佈置作業應該把語文學習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讓作業成為連接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的紐帶,讓作業生活化,社會化。

2、作業內容要積極培養學生的思維

在佈置作業時,設計一些語文個性化練習,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充分發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個性,讓作業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園地。

具體如下:

1、理論學習材料集(包括理論學習文章、書籍、學習筆記、心得等)。

2、論文集(包括本課題研究的課題報告、總結、論文、師生髮生變化的相關案例、反思等專輯)。

3、完成課題結題報告。

4、學生課外作業優秀作品集

“國小語文作業設計的創新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篇2

國小語文作業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它與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一起構成了完整國小教學體系,是對課堂教學的鞏固和運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隨着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和新《語文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人們在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方面已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現實教學中,學生的作業多機械重複,少創造活動;多抄抄寫寫,少思維訓練;學生厭煩,教師頭疼。反覆的聽、讀、寫、練,雖然能夠識記大量語文課文知識,但難以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實踐能力,更難以孕育實踐意識和創新精神,應試訓練色彩濃厚,造成了作業失去發揮創造性、探究性的作用。如今,相關的教輔材料到處都是,《課課練》、《一課一練》、《全優訓練》、《五洲導學》等練習書籍和各類試卷被許多教師或家長加壓在學生的身上,造成了語文學習過程中,有許多學生常常為作業而傷腦筋。很多學生將不要佈置太多的作業,少寫作文和日記等作為對語文老師最大的希望。

有研究表明:當學生對其所學知道的東西仍感不足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才最有效。適量、適當的作業和要求,能有效地幫助學生體會成功地喜悦,樹立信心。對優生是如此,對後進生更是如此。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難度的作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層次的作業上得到相應的知識,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不同的收穫,。本課題針對學生作業單調、枯燥,量多而脱離實踐,與新課程的理念顯得格格不入的現狀,我們將積極嘗試,努力創新,從作業形式、

內容和評價等方面着手,在形式上追求活潑多樣,內容上體現個性化、生活化和社會化,在評價上倡導參與、激勵,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性,使他們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並運用新課程關於作業設計的理論依據、素質教育的理論和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優化”的理論為依據實施本課題的研究。

(一)研究目標:

通過優化國小語文作業內容、形式和評價的實踐探索,加強作業設計內容的應用性開發,形成作業設計的新概念,減輕學生學習上過重、不適當的學業和心理負擔,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主動性、自主性、積極性和他們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發揮作業對學生成長的教育發展功能。

(二)研究內容:

1、調查本校學生語文作業量、作業形式和教師作業設計的現狀及本校學生對語文作業和心理負擔的現狀。

2、探索優化國小語文作業個性化設計的原則。

3、探索優化國小語文作業設計創新的幾種類型。

4、探索國小語文作業多樣性評價形式。

(1)對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的分析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已在教學中廣泛生根,語文作業的設計也充分地體現出尊重學生的個性,能較好地

抓住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由被動作業到主動作業,由討厭作業到喜歡作業的心態變化。但在欣喜的背後,也存在着許多誤區,如果不加以重視,必將失去作業的功效。

語文作業貫穿學生學習活動的始終。它是一種有目的、有指導、有組織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的第一手書面材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載體,最能凸顯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最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不應忽視的形成性評價內容。語文教學心理學告訴我們,作業是教科書這個外因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這一內因的重要途徑,也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基本途徑。因此充分發揮作業的最佳效能,已成為提高語文訓練效率的重要環節。語文作業設計要反映課文的教學要求,體現課文的特點、難點,併力求做到內容和形式生動活潑、豐富多彩,使之引導學生自覺地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

《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不但要求我們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都是必須富有人文色彩,同樣也要求我們的語文作業設計要富有人文性、個性化和最優化的色彩。

(2)本課題預計有哪些突破

通過課題研究,使國小語文作業個性化設計科學化、生活化和最優化,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發揮作業對學生成長的教育發展公民功能。構建適應素質教育的新課程理念下國小語文作業設計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概念。

我校領導有很強的科研意識,經常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教師的科研能力得到了不斷提高。特別是學校多次加大了教育科研方面的獎勵力度,因此本課題的研究更有現實意義和推動作用。

本課題有長期從事在教學第一線的國小語文高級教師領銜實施研究工作,由學校教學管理的行政領導和骨幹教師參與研究,有較強的科研教科研能力,具備了一定的研究基礎,相信本課題的研究會順利完成。

本課題的研究得到了學校領導的重視與大力支持,在研究經費和研究時間上會有相應的保證。

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通過計算機網絡、圖書資料的查閲,瞭解國內相關指導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進展狀況,為本課題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調查研究法:

通過座談、問卷等方法,分析本校學生語文作用量、作用形式和教師作業設計的現狀,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實施依據。

3、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貫穿於整個課題研究的

“國小語文作業設計的創新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篇3

一、課題名稱

對我校20xx級國中學生歷史學習現狀的跟蹤調查——兼談對國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國中歷史教學是提高素質教育的必要部分,是培養學生個人價值觀的關鍵。同時國中課改已進行好幾年了,而且大部分老師都能夠採用新課程理念進行教學,但是,國中歷史教學的現狀卻令人堪憂。本課題試圖通過對國中學生歷史學習現狀的調查和分析,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相關對策

對本校20xx級國中學生歷史學習現狀的跟蹤調查研究,目的在於瞭解國中學生對歷史學習、對教材、對教學方法、對考試以及作業佈置的看法,瞭解他們歷史學習的質量以及對歷史教師的要求,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力求為我校國中歷史教學和改革實踐提出適合校情和學情的可供參考的依據和建議,並進一步提高我校國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三、該課題研究的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本課題組成員通過資料查詢和網上搜索,發現對這方面的研究很多,也有一定的經驗可以借鑑,但大多隻是理論上的論證,泛泛而談,而且調查範圍也很廣,缺乏實際的操作性和針對性。近些年人們也發現了這方面的問題,開始走校本教研的路子。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本課題符合當前的教學理論,通過校本教研,促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充分發揮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用,努力提高我校學生歷史學習的整體水平。我們的教育目的就是讓學生走向獨立,走向終身學習的道路,只有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被培養起來,學生才有可能走向自覺學習,才能實現教育從傳統教學的“三個中心”(即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向新課程標準要求的“三個為本”(即以學生為本,以能力發展為本,以自主學習為本)的轉變,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樂於學服務。

五、課題研究目標、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方法

研究目標:本課題試圖通過對國中學生歷史學習現狀的調查和分析,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相關對策。以期使得我校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研究內容:通過調查瞭解學生對歷史學習、對教材、對教學方法、對考試和作業的看法,瞭解他們歷史學習的質量以及對歷史教師的要求,找到具體原因,採取相應的對策,提高教學效果。

研究方法:

⑴調查研究法。從我校20__級學生歷史學習現狀調查研究入手,廣泛開展問卷調查、典型訪談和專題調研,獲取有效的信息與分析問題的數據。

⑵統計分析研究法。即從學生中獲取的大量第一手資料進行整理,並做成統計圖表進行分析,從而獲得解釋性理解的研究結論與改進意見。

⑶經驗總結法。在研究過程中,及時分析教學現象、教學問題,及時總結實驗的經驗和亮點,及時提出進一步改進和加強課改實驗的工作意見和具體對策。

六、研究工作的步驟、課題參加人員的分工時間內容

第一階段:20xx.3~20xx.7準備階段:搜索收集相關資料進行學習、交流、討論,瞭解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狀況,確定研究課題,確立課題組負責人和實驗教師,撰寫實施方案,申報課題。

第二階段:20xx.8~20xx.2實施階段:

(1)精心製作和完善調查問卷。

(2)確定每班歷史成績不同等次的學生做訪談的對象;

(3)做好調查問卷的統計和分析。

(4)做好受訪學生的書面記錄並分析。

第三階段:20xx.3~20xx.7總結、結題階段:彙總、整理課題實驗材料,撰寫研究報告,申請結題鑑定。

七、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通過論文、調查報告等形式呈現研究的理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