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工作計劃>教學工作計劃>

部編版高中必修二《登高》教案(精選5篇)

教學工作計劃 閲讀(2.43W)

部編版高中必修二《登高》教案 篇1

知識與技能:

部編版高中必修二《登高》教案(精選5篇)

1.熟練的朗誦並背誦這首詩,注意詩歌的節奏和感情基調。

2.瞭解杜甫生平及本詩寫作背景。

過程與方法:

掌握詩歌鑑賞的基本方法,由意象品味詩歌意境的鑑賞技巧,賞析情景交融、氣象宏偉的藝術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和無盡的哀思以及作者心繫蒼生、憂國憂民和兼濟天下的博大胸懷。

04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品味鑑賞詩歌語言,瞭解此詩情景交融、氣象宏偉的藝術特點。

難點:

在朗讀背誦中,感受詩人悲涼的內心世界,領略詩人獨特的審美情趣。

05

教學方法

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法

詩歌貴在吟誦,通過反覆的朗讀,學生可以集中注意力,而美國著名學者皮爾斯曾經説過後現代時代最缺乏的是注意力,體會和領悟詩歌的音樂美。針對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可進行默讀,發揮自己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體會和把握詩歌的深層意藴。

粗讀和精讀相結合的方法

《五柳先生傳》説:“好讀書,不求甚解。”其實就是採取粗讀的方法,整體感知。但《登高》意藴極深,還應通過仔細揣摩、深入探究即精讀才能更好地走入文本、跳出文本。

06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所以重陽節又被稱為“老人節”。這一天全家都要一起登高“避災”以求長壽,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

提問:説到九月九日,大家會想起那首詩?

背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有關登高和祭祖的詩句。引導:一個人登到高處,看到眼前景象,心中必然會有千萬種感慨,尤其是在重陽佳節親人團聚的日子裏,那麼今天我們要學的杜甫的《登高》要表達作者什麼樣的思緒呢?又是如何表達的呢?帶着這些疑問我們走進杜甫的《登高》。(板書:登高 杜甫)

二、介紹作者生平、寫作背景.

提問:你對作者杜甫有哪些瞭解?説談你眼中的杜甫。

讓學生在回憶、表述中,加深對杜甫生平事蹟的記憶。

寫作背景: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杜甫的人生起伏。在生活的變化下,人的內心情感世界也會起起伏伏。這首詩是杜甫767年在四川夔州所作,當時國家動盪不安、內憂外患,作者四處漂泊。

三、誦讀感知

1、講授:今天我們學習的詩歌,那麼什麼是詩歌呢?在《禮記·樂記》記載:“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也就是在吟詠中表達自己的心志,變成了詩歌,所以説要想與作者進行對話,朗讀是根本。

2、指導:首先,我們聽遍泛讀,糾正字音,感受播放感受詩歌的整體感情基調。

學生在範讀過程中進行正音、體會詩歌感情基調。

接下來我們帶着自己的感情齊讀一遍這首詩。

四、描繪畫面、品讀意境

1、提問:大家讀完了,我想請問同學們,從情和景的角度來看這首詩,哪幾句寫景,哪幾句寫情?

2、總結:這首詩的一、二句寫景,三、四句寫情。(板書:景、情)

3、引導、提問:寫景,它就離不開對意象的應用。意象是滲透作者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那麼作者都選取了哪些意象呢?我們到詩中去尋找答案。

4、總結:有急風、高天、鳴猿、清渚、白沙、飛鳥、蕭蕭落木、滾滾長江。

(ppt:急風高天 鳴猿清渚

白沙飛鳥 落木江水 )

5、引導:其實這些意象單獨來看,就像一張被我們撕的七零八碎的畫布,我們將它們拼湊起來就是一幅完美的畫卷,中國畫之所以美,在於畫面為我們呈現出不同尋常、觸動人心靈的意境。那麼現在我們就展開自己的想象,在腦海中將這些七零八碎的意象拼合起來,品味其中的意境。

6、要求:現在請同學們將你們腦海中想象之景,用詩化的語言呈現出來, 並概括畫面營造出來的意境的特點。(板書:遼闊悲涼)

注:對於學生描繪出來的畫面,只要沒有太大認識上的偏差,都都給予鼓勵和肯定,尊重學生的思維創造力。

五、品味情感、分析手法

1、提問: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到“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為我們營造出這樣遼闊悲涼的意境,其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呢?

2、總結:作者營造這樣的畫面,其實是他內心世界的外在體現,悲涼的景其實是作者內心的悲涼的心境的折射。

3、提問:在景中我們已經品味出了作者內心的悲意,我們再來看描寫情感的詩句。你覺得哪些字能過表達作者的心境?(板書:悲苦恨獨)

提問:無論是寫景、還是寫情,作者都讓我們感覺到了詩中的悲。(板書:悲)那麼作者都悲什麼呢?到詩中去尋找,並結合作者的生平來回答這個問題。(ppt:萬里,悲離家之遠;秋,悲節令淒涼;作客,悲羈旅他鄉;常,悲漂泊之久;百年,悲年事已高;多病,悲年老多病;登台,悲倍思親人;獨登台.悲獨獨無依。艱難,悲國運衰微;繁霜鬢,悲青春易逝,韶華不再;新亭,悲年老多病。)

注:老師引導學生注意每個字詞所表達出的感情。

5、要求:我們來總結一下作者在詩中所表達的情感。(板書:國運衰微,羈旅之愁,漂泊之苦,壯志難酬)

6、提問:全詩借登高所見蕭瑟、悲涼秋景,抒發自己的悲情,作者用了什麼樣的抒情方式呢?(板書:情景交融)

六、拓展延伸、感悟人生

1、引導:從這首詩歌中我們品讀出了作者憂懷天下的情懷,從古至今人們從沒有忘記這位憂國憂民的大詩人,翻開歷史畫卷,我們不能忘記的還有屈原、魯迅等等,為什麼我們不能夠忘記他們呢?

魯迅先生曾説:“無限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我們學習古人的文章,不僅僅是學習他們的才華,更應該學習他們博大的胸懷,

這樣你的文章來更有更高的調。

六、課堂小結

通過這首詩的學習,我們要提高的能力有描繪畫面,總結意境的能力;通過詩歌語言、作者的人生經歷來品讀作者的情感;及情與景的抒情手法。

我們將作者的感情融入到詩歌中去,再次齊讀這首詩,讀出韻味,讀出感情。

七、作業設計

背誦《登高》

八、板書設計

登景 遼闊悲涼 國運衰微

羈旅之愁

高 悲 漂泊之苦 情景交融

杜 情 悲苦恨獨 壯志難酬

07

教學反思

在沒有預習的情況下要學生鑑賞,一方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詩歌閲讀能力。這樣,雖有好處但也不可避免的出現個別同學進入狀態慢。

在詩歌鑑賞教學中要允許學生個性化解讀,但教師一定要做好宏觀引導。

部編版高中必修二《登高》教案 篇2

設計理念:

古詩詞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極為重要的一個課題,不單是大學聯考必考題型之一,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古詩詞的學習中,通過審美體驗、評價等活動形式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與鑑賞品味。

在前面學過《秋興八首(其一)》和《詠懷古蹟》(其三)》的基礎上,再加上國中的《望嶽》《春望》《登岳陽樓》《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詩歌的學習,學生對杜甫的人生經歷與詩歌風格已有大致瞭解,那麼杜甫流浪夔州重陽登高而寫的《登高》一詩,就要繼續在單元教學目標“理解詩意,進入詩歌意境”的基礎上,在朗讀吟誦中提高對不同時期杜甫詩歌的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旨趣的感悟能力,從而進一步體味杜詩“沉鬱頓挫”的詩歌風格。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和對“急風”“哀猿”“落木”“長江”等意象的理解,疏通詩意,把握詩歌悲壯的情感基調。

2.通過深入吟誦和小組合作交流,體味杜詩“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追求,理解杜甫詩歌“沉鬱頓挫”的詩歌風格。

教學重難點:重點是揣摩詩歌意象,疏通詩意,把握情感基調,體味杜詩“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追求。難點是理解杜甫詩歌“沉鬱頓挫”的詩歌風格。

教學方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概括分析法

教學課時:40分鐘

教學流程: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前面我們學習了《秋興八首(其一)》和《詠懷古蹟》(其三)》的基礎上,我們知道杜甫晚年幾乎跑遍了唐朝所有的“不毛”之地。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本單元本課《杜甫詩三首》的第三首詩歌《登高》。明代學者胡應麟説,《登高》當為古今七言律詩第一;清代學者和楊倫也曾評價説《登高》是“杜集七言律詩第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登高》。

二、初讀文本, 共同感知

1.初讀:要求學生自由誦讀本詩。

2.悟讀:學生帶着情感體悟個讀。

3.嘗試為本詩劃分節奏,再讀。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起)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承)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轉)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合)

4.鑑賞詩歌,整體讀完後都會對詩歌的情感氛圍有一個把握,我們通常稱之為情感基調,這首詩的情感基調是怎樣的?

明確:悲壯。

5.律詩的常見結構為“起承轉合”,“轉”往往是在頷聯的基礎上進行語意宕轉,為尾聯蓄勢。那麼,在本詩的“轉”上, 詩歌內容發生了什麼變化?

明確:前兩聯寫詩人登高所見之景,後兩聯寫詩人登高所感。

三、細讀文本,品讀語言

1.下面我們細細讀一讀本詩的首聯和頷聯,也就是詩人登高所見,來品味其中的意象,並請大家談談你喜歡的景物描寫以及喜歡的理由。

明確:“急風”“哀猿”“落木”“長江”等意象,天高風急,秋氣肅殺,猿啼哀嘯,十分悲涼;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鷗鷺低空迴翔。落葉飄零,無邊無際,紛紛揚揚,蕭蕭而下;奔流不盡的長江,洶湧澎湃,滾滾奔騰而來。

2.請大家先看看課後“研討與練習”的第3題,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説過,《登高》的頸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含有八層意思,大家談談你的看法。

明確:宋代學者羅大經《鶴林玉露》析此聯雲:“萬里,地之遠也;悲秋,時之慘悽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處也;獨登台,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而對偶又極精確。”頸聯十四字呈現給讀者的並非是孤立的八層意思,而是一股感情的洪流,是悲歎暮年老病漂泊而兼具追憶平生的意味,不宜拆開來孤立理解,從而消解詩意。

3.結合最後兩聯,請大家談談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

明確:我萬里漂泊,常年客居他鄉,對此秋景,更覺傷悲;有生以來,疾病纏身,今日獨自登臨高台。時世艱難,生活困苦, 我常恨鬢如霜白;濁酒消愁,卻怎奈潦倒,以致需要停杯。

詩歌的後兩聯一下轉到詩人的個體命運上來,呈現出一個“潦倒”的、年老多病窮困憂愁的詩人形象。

4. 杜甫説過“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接下來請大家結合全詩談談。

(1)“落木”能否換成“落葉”?

明確:“落木”從屈原《湘夫人》的“木葉”轉變而來,更古雅, 更有體積感, 更能顯出悲秋的沉重心情。 (黃庭堅“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2)“蕭蕭”“滾滾”有何藝術效果?

明確: 不只寫出葉與水之“聲”,也寫出葉與水之“形”———“蕭蕭”顯出落葉眾多,“滾滾”顯出江水浩大;不僅寫出秋之“形”, 也寫出秋之“神”———既蕭颯蒼涼又寥廓壯大。在“落木”前面冠以“無邊”,在“長江”前面加上“不盡”, 又用“蕭蕭”“滾滾”兩個象聲詞分別形容落葉聲、流水聲, 這就使登高所見的秋景,十分寥廓, 且聲色俱現;而在景物中, 寄寓着作者對時局的憂慮, 對自己一生功業的失望, 對漂泊四方、寄食於人而又年邁體弱處境的無奈。

(3)有人説“無邊”“不盡”“萬里”“百年”等字是無用的“宂字”, 你怎麼看?

明確:這些字並不是宂字, 去掉這些字就喪失了闊大的時空感,並且喪失了悲涼感慨一唱三歎的意味。

四、體味“沉鬱頓挫”的詩歌風格

同學們,我們通過對詩歌的吟誦和細讀,疏通了詩意,把握了感情基調,也對杜詩“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追求有了深入的體味,也許對胡應麟和楊倫對《登高》的高度肯定有了些許瞭解。接下來,我們先請同學們自讀全詩,嘗試背誦,我們再進一步來體味詩人“沉鬱頓挫”的詩歌風格。

PPT呈現:“沉鬱頓挫”本是杜甫《進雕賦表》評揚雄、枚皋辭賦的詞語, 後人以之指杜詩的風格特色。

清人吳瞻泰説:“沉鬱者, 意也;頓挫者, 法也。” (《杜詩提要》) 一般認為, “沉鬱”, 主要指詩歌內容深廣, 意境雄渾, 感情深沉;“頓挫”, 主要指詩歌表情達意抑揚跌宕, 音調聲情起伏迭變。

請同學們暢所欲言,對杜甫詩歌《登高》“沉鬱頓挫”風格的理解。

板書設計

登高

杜甫

首聯頷聯 寫景

頸聯尾聯 抒情

作業設計:

1. 背誦全詩

2. 拓展閲讀杜甫的其它詩歌作品

部編版高中必修二《登高》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瞭解詩人杜甫的有關常識。

2.掌握由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的技巧。

3.賞析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和憂思。

導入

1200多年前,一個秋天,九月初九重陽節前後。夔州,長江邊。大風凜冽地吹,吹得江邊萬木凋零。樹葉在天空中飄飄灑灑,漫山遍地滿是衰敗、枯黃的樹葉。江水滾滾翻騰,急劇地向前衝擊。淒冷的風中,有幾隻孤鳥在盤旋。遠處還不時傳來幾聲猿的哀鳴。這時,一位老人踽踽獨行,朝山上走來。他衣衫襤褸,老眼渾濁,蓬頭垢面,步履蹣跚。面對萬里江天,面對孤獨的飛鳥,面對衰敗的枯樹,老人百感千愁湧上心頭……

作者介紹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國古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人稱“詩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杜甫三十五歲以前讀書與遊歷。天寶年間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衞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脱險後,授官左拾遺。乾元二年(七五九),他棄官西行,最後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

杜甫和李白齊名,世稱“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願做自我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着憂國憂民這條主線。

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杜詩風格,基本上是“沉鬱頓挫”,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於變化,講求煉字煉句。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範圍。作品有《杜工部集》。

“三吏”、“三別”是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傑作。它真實地描寫了特定環境下的縣吏、關吏、老婦、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動、語言,生動地反映了那個時期的社會現實和廣大勞動人民深重的災難和痛苦,展示給人們一幕幕悽慘的人生悲劇。在這些人生苦難的描述中,一方面,詩人對飽受苦難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對官吏給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惡痛絕;另一方面,他又擁護王朝的平亂戰爭,希望人民忍受苦難,與王朝合作平定叛亂。這種複雜、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面貌的。

解題:此詩是作者在代宗大曆二年(767)九月重陽節登高時所作。當時杜甫身居夔州,已經五十六歲,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鬱憂憤,致使詩人身患重病。重陽登高無心遊賞,觸景傷懷,抒發了自己的內心的感慨。

文本分析

讓我們來分析分析這首詩歌吧!

3.首聯和頷聯寫了幾種景物,分別有什麼特點?

答:風、天、猿、渚、沙、鳥、落木和長江。

特點是急風、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鳥、落木蕭蕭和長江滾滾。

4.我們把這些寄寓了作者情感的景物叫做“意象”。

接下來我們看看詩人是如何把自己的“悲愁”情感通過秋景體現出來的。

來吧,點擊字體就有分析!

答:急風,是説風很大,而且又是秋天的風,這樣的風更冷。急風凜冽,不僅吹在詩人身上,更是吹在詩人的心裏。

天高闊遠,在茫茫天地之間,詩人更覺自己的渺小,無限悲涼之情湧上詩人的心頭。

猿的啼叫是哀傷的。哀猿聲聲,使詩人悲涼的心境更添一層。

清渚和白沙,從色調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調,更顯環境的冷清和淒涼。詩人觸景生情,自然內心也倍感淒涼。

回鳥,這是一隻找不到食物的鳥,也可能是一隻找不到家的鳥,它到處盤旋,形單影隻。

落木即落葉,到了秋天,樹葉紛紛落下,意味着生命的終結。看到落葉詩人也感到自己到了生命的盡頭,內心無限淒涼。

滾滾長江東逝水,東逝的流水會讓人想到韶光易逝、人生苦短。

5.詩人的“悲”除了體現在首聯、頷聯描寫的秋景上之外,還體現在哪裏?

答:還集中體現在頸聯和尾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萬里悲秋常作客:詩人長年漂泊他鄉,壯志難酬,處境艱難。“萬里”寫出流浪之遠,“常”寫出流浪時間之長。

補充:安史之亂時,李白從48歲開始流浪,一直到58歲去世,11年來安無定所。

百年多病獨登台:詩人年老了又身纏重病。詩人孤身一人去登台,倍感淒涼。

補充:詩人這個時候已患肺結核、瘧疾和風濕病,一隻手不能動彈,處境堪憂。

6.如何理解尾聯中的“艱難”一詞?

答:“艱難”兼指國家命運和自身命運。國家動亂(安史之亂),詩人漂泊在外,生活艱難,壯志難酬。

補充:詩人自身處境艱難,還處處為國為民憂心,讓我們看到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品質。

7.“潦倒新停濁酒杯”一句是怎麼體現詩人內心愁苦的?

答:想借酒消愁,可是又患重病,不得不戒酒,本想一醉解千愁,終沒有遂願,心中萬千愁緒無法排解,真是愁上加愁。

8.總結:

這首詩以“悲”字為核心,貫穿全詩。詩人由內心傷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觸景生悲,由觸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全詩起於“悲”而終於“悲”,悲景起筆,悲情落筆。真是怎一個“悲”字了得啊!

練習

1.古人詩歌中寫到“高猿長嘯”,大都抒發文人的悲傷,你能舉幾個例子嗎?

如: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酈道元《水經注》。

2.毛澤東筆下也有一隻鳥: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請同學們想一想,毛澤東筆下的鳥與詩人筆下的有什麼不同?

答:這是一隻展翅高飛、壯志凌雲的鳥(鷹擊長空);而杜甫筆下的鳥是一隻無家可歸、低沉徘徊、孤獨哀傷的鳥(回鳥徘徊)。

3.請同學以詩中的某一聯為例,研討對仗工整的形式美。

如:首聯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還有句中對,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對仗極其工整。仔細玩味,全詩八句皆對,顯出工整有致的形式美。(供參考)

4.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國古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人稱“詩聖”。他的詩歌被譽為“詩史”杜詩風格,基本上是“沉鬱頓挫”,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於變化,講求煉字煉句。代表作有“三吏”“三別”等。

部編版高中必修二《登高》教案 篇4

1、高一上半學期是一個國中走入高中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最主要的目標是:積極適應各科老師的教學方法,迅速吸收新知識,同時穩住腳跟,一步一個腳印地進步。所以我這個學期的目標簡單來説就是四個字:適應、穩定。

2、高一下半學期是一個適應後的尋求及養成期期。這個時期由於對自己的學習態度、方法、能力有了一個比較客觀的認識,因此對各學科特點有了一定掌握。這個時期的主要目標是:重點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循序漸進地、有規律地學習,全面發展,形成自己的優勢學科。簡單來説就是:養成、規律。

3、高二上半學期是一個定位起飛期。此時,高中生活早已適應,學習方法、習慣已經成熟,所以,這個時期就要開始有所突破。這個時期最主要的目標是:進入一本梯隊。

4、高二下半學期是一個穩步發展期。有了高二上半學期的起飛和突破之後,又要開始穩住腳跟了,這時要全面地、客觀地看待自我和他人,畢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個時期最主要的目標是:穩定自我水平,基本確定自己在年級的學習地位。

5、高三上半學期是一個紮實複習期。經過高二的認知後,自己的學習地位也穩定下來,不再輕易後退。就要完全靜下心來穩紮穩打地複習。此時也要注意調整心態,擺正主觀態度。時刻保持新鮮的自信心、堅韌的性格。不要受客觀環境的影響,履行自己的計劃,做到步步為營。

6、高三下半學期是一個加速衝刺期。可以適當地做些拔高。要全面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問題,查缺補漏,掃除殘敵,不留後患。還有此時心理素質也很重要。時刻擺正心態,注意情緒的變化,做到自我及時調整,自我鼓勵和認定。就如愛迪生所説:“自行是成功的第一祕訣”。

部編版高中必修二《登高》教案 篇5

設計理念:新課標理念(任務型學習) 單篇設計教學。

教材分析:位於《唐宋八大家選讀》書信專題

主題:學半山説理,寫有理文章

情境:生活中每天都會發生各種不同的事件,而每件事註定都與“我”有關,如何看待?如何評判?

資源:重慶公交車墜江案始末、一則較流行的社會言論(佛系生活方式)

任務:清晰地表達自己對某件事的看法

活動:對各種社會事件的議論評判的寫作與交流

課時安排: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毛澤東研讀韓愈文章的故事。馬雲與金庸的故事。

我們可以從文學作品中汲取什麼?寫作技巧和人文精神

生活中每天都會發生各種不同的事件,而每件事註定都與“我”有關;正如魯迅所言: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這些事件,你如何評判?現狀是我們同學寫議論文,不會講理,往往是論據的堆砌。其實,講理有講理的方法,《答司馬諫議書》就是一篇完美的示範。今天,老師來給大家上一堂另類的文言文課。學半山説理,寫有理文章

探究説理方法:

王安石政論文突出的特點是:結構謹嚴, 説理清楚,行文一氣貫注,“如一筆書”。

研讀文本第二節,討論作者是如何説理的?(檢查預習)

(一)分層次

問題1:實施變法後,出現了怎樣的情形?司馬光認為出現這種情形的原因是什麼?(分別用原文和譯文回答)

問題2:王安石革新變法的理由是什麼?(分別用原文和譯文回答)

問題3:在王安石看來,司馬光反對變法的原因是什麼?(分別用原文和譯文回答)

(二) 如何説理?

1.定角度(辨名實,侵官、生事、徵利、拒諫與革新變法名實不明)

司馬光3400餘字,引經據典、恐嚇威脅、面廣量大,王安石從宏觀角度着眼,綜合分析,芟鋤枝蔓,敏鋭地弄清問題的實質,拎出要點,使得文意顯豁,是非判然。

其起也,或從髙遠處落墨,或直標題旨,或徑為斷案,或明揭要旨之定義與説,既善取勢,又極簡煉。--------陳祥耀先生

2.析原因(人---習於苟且;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於眾為善;上---乃欲變此)

3.究實質(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實踐活動一:

【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件始末回放】

10月28日上午10時08分,重慶萬州區長江二橋上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輛當地22路大巴車與一輛轎車相撞後,衝破護欄掉入長江。目前尚不清楚大巴車上乘客數量,傷亡情況不明。

接着部分媒體在跟進報道中提到“事故是小轎車逆行所致”及“疑似肇事女司機坐在路邊,腳穿高跟鞋”,於是網上廣泛流傳着“事故系一女司機駕駛的紅色私家車橋上逆行所致”的消息,部分網民開始對小轎車駕駛員進行“圍攻”,羣嘲女司機羣體。

11月2號《人民日報》權威發佈:經過官方數據恢復、調查走訪等多方確認,重慶萬州公交車事件原因系劉姓女乘客與司機激烈爭執互毆致車輛失控。

讀了上面這則材料,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選好角度,分析原因,探究實質。100字左右(只需寫提綱)

示例:

定角度:社會輿論(女司機被羣嘲,輿論失衡讓事件變形)

析原因:1.環境使然,2.懶惰及畏怯的心理,3.獨立思考的意識缺失導致盲從心理。

究實質:缺乏理性

定角度:當事人

析原因: 1.被快節奏裹挾、與“慢”生活漸行漸遠。不聽他人言語、不看他人情緒,受不了舒緩,等不及真相;2.矛盾疊加,公平公正一旦“照顧不周”,難免滋生各種負面情緒;3.網絡“哄客文化”添油加醋,髒言髒語更是漫天遍地。

究實質:戾氣重

定角度:乘客

析原因:1.主持正義太廉價,有可能會有慘重的代價;2. 明哲保身的“智慧”哲學(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究實質: 冷漠

實踐活動二:

佛系,網絡流行詞,該詞的含義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該詞最早來源於20__年日本的某雜誌,20__年12月,“佛系青年”詞條刷遍朋友圈,火遍網絡,並創造了一系列“佛系”衍生詞,“都行”“可以”“沒關係”是“佛系青年”的三大口頭禪。“無可無不可”,“隨遇而安”,“隨便都行”,“不求輸贏”……: 這似乎就是某些人追求的“佛系生活方式”

讀了上面這則材料,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選好角度,分析原因,探究實質。400字左右。

定角度: 不認可“佛系生活方式”

析原因:

1.慾望太多,行動太少,導致心理落差;

2.當今社會,生活壓力大、工作節奏快,青年人應對壓力的方法、信心、意志不足;

3.“階層固化説”讓青年人的奮鬥看上去效應不明顯;

4.網絡的傳播讓這種負面能量得以產生認同式的爆發。

究其原因與現在大多數車水馬龍的繁華有關。在一個大城市裏,人們被要求高效率工作,高效率生活,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效率要高,就得事事爭先,時時保持高昂的熱情和警覺的意識。可人終究是人,不是機器,時刻緊繃的大腦會疲憊,會痛苦。而“佛系”提倡的“隨它去”“無所謂”正契合人們一種嚮往的生活方式,不爭不搶,不急不躁,笑看庭前花開花落。

究實質:消極的生活態度(懶惰,不思進取)

佛系必然導致不求上進,漫無目的,沒有目標追求,不願揹負風險,不希望承擔責任,缺乏奮鬥、拼搏精神,這不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不要在可以努力的年紀選擇安逸,不要在本該鬥志昂揚的時刻選擇頹喪。珍愛生命,不要做佛系青年。

定角度: 認可“佛系生活方式”

析原因:1.代表的是心如止水的處事心態,能夠幫助青年直面困境、放棄執念,消解內心的糾結和不安,更好地向前走。2.較為隨便的生活態度,看似無所應對,其實是給自己築起了一道不高不低的圍牆,將自己保護在內,既不會將自己完全暴露在外,也不會完全與世隔離,擁有一定的保護,才能在社會這條滿是荊棘的道路上安穩地走下去。

究實質:體現的是一種平和、淡然的生活態度,並不是放棄生活,也不是毫無作為。

定角度: 辯證地看(生活上佛系,學習工作上非佛系)

析原因:1.佛代表的是放下自我,擺脱私心;2.學習或做事需要奮發進取、勇於擔當;3.對於名利要隨意超脱。

究實質: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

附:學案

《答司馬諫議書》學案

學半山説理,寫有理文章

思考題:

一、劃分第二節結構層次

問題1:實施變法後,出現了怎樣的情形?司馬光認為出現這種情形的原因是什麼?(分別用原文和譯文回答)

問題2:王安石革新變法的理由是什麼?(分別用原文和譯文回答)

問題3:在王安石看來,司馬光反對變法的原因是什麼?(分別用原文和譯文回答)

二、歸納總結第二節説理特點。

語言材料一:

【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件始末回放】

10月28日上午10時08分,重慶萬州區長江二橋上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輛當地22路大巴車與一輛轎車相撞後,衝破護欄掉入長江。目前尚不清楚大巴車上乘客數量,傷亡情況不明。

接着部分媒體在跟進報道中提到“事故是小轎車逆行所致”及“疑似肇事女司機坐在路邊,腳穿高跟鞋”,於是網上廣泛流傳着“事故系一女司機駕駛的紅色私家車橋上逆行所致”的消息,部分網民開始對小轎車駕駛員進行“圍攻”,羣嘲女司機羣體。

11月2號《人民日報》權威發佈:經過官方數據恢復、調查走訪等多方確認,重慶萬州公交車事件原因系劉姓女乘客與司機激烈爭執互毆致車輛失控。

讀了上面這則材料,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選好角度,分析原因,探究實質。100字左右(只需寫提綱)

語言材料二:

佛系,網絡流行詞,該詞的含義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該詞最早來源於20__年日本的某雜誌,20__年12月,“佛系青年”詞條刷遍朋友圈,火遍網絡,並創造了一系列“佛系”衍生詞,“都行”“可以”“沒關係”是“佛系青年”的三大口頭禪。“無可無不可”,“隨遇而安”,“隨便都行”,“不求輸贏”……: 這似乎就是某些人追求的“佛系生活方式”

讀了上面這則材料,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選好角度,分析原因,探究實質。不少於400字。

詞語來源

20__年,日本某雜誌介紹最近流行的一種男性新品種——“佛系男子”。

他們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但內心往往具有以下特點:自己的興趣愛好永遠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節奏去做。總是嫌談戀愛太麻煩,不想在上面費神費時間,也不想交什麼女朋友,就單純喜歡自己一個人,和女生在一起會感覺很累。

衍生詞語

20__年12月,因網絡傳播,“佛系”在又刷屏了。引申出來的詞語有“佛系買家”“佛系職員”“佛繫戀人”“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生活”“佛系追星”,也有人反對佛系,而提出“道系”“儒系”等詞。

佛系買家——據説是指這樣一羣消費者,在網上購物時,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絕不找賣家諮詢,買到東西后覺得不合適通常也懶得退換。買到假冒偽劣產品,氣憤地寫一個聲情並茂的差評,然後心情奇蹟般地平復了。

佛系職員——對工作喪失熱情,前已無通路,後不見歸途。索性放下執念,不喜不悲、不怒不嗔。老闆罵我,我説“哦知道了”;老闆表揚我,我説“哦謝謝”;工作量劇增,我説“哦好的”……心處於躺平狀態,活成了一個大寫的“哦”。

佛繫戀人——不作不矯情不強求。兩個人在一起待着舒服就湊合着過了,被傷害了也懶得一哭二鬧三上吊。分手之後一般會説聲拜拜然後大步走開,糾纏不休不如獨自飲酒。剪個頭、做個美甲、買幾身新衣服,就能恢復到無悲無喜的狀態中

吳豔,連雲港外國語學校,中學語文高級教師,連續16年從事高三教學工作,市“333工程”科研標兵,市教科研專家庫成員。獲市首屆專業研究能力大賽一等獎,曾多次獲省師陶杯、市五四杯教育教學論文一等獎,發表教學論文及散文近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