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工作總結>個人工作總結>

國小科學教師培訓工作總結(精選5篇)

個人工作總結 閲讀(3.05W)

國小科學教師培訓工作總結 篇1

在這兩天的學習培訓中,我有幸觀看了陳大偉教授的報告,還有六位老師的真實課堂,外加十二位教研員的評課,使我感悟頗多。陳大偉教授的報告,帶給我的不僅是知識上的收穫,更是能力的補充。六位教師飽含激情的課堂,使我認識到,一個充滿自信、藴含知識的老師,必會帶動一片知識的渴求。一堂成功的課必有一個氣氛和諧的課堂。師生、生生互動,學習熱情高漲。十二位教研員的精彩點評,讓我眼界大開,有如沐春風的感覺。更讓我感到每一次的評課,必是一個進步的開端。

國小科學教師培訓工作總結(精選5篇)

作為一線老師,我有真實的感受,很多時候我們在努力追求良好課堂效果的同時,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致使課堂變成我展示的舞台。六位老師執教的課卻不同,他們帶給我們一個開放的課堂,從課堂中我得到許多:

1、學生思維活躍,能積極主動參與活動,師生平等,氣氛融洽。

2、教師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就像張萍老師在教授誰的本領大時把所有材料以調查表格的形式出示,使問題形象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

3、注意面向全體,密切聯繫實際,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隨機表揚,予以充分的肯定,激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通過今昔對比呈現的反差,引起學生強烈的情感體驗,從而使教學效果自然生成。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習慣、信心對等非智力因素。

4、合理、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獨具匠心的課件,教師的激情演繹,把學生的熱情一點一點推向高潮。教學過程思路清晰,課堂結構嚴謹,重難點突破的自然,教學情境科學合理。

5、教師基本功紮實,教態自然、端莊大方,語言有親和力,師生關係和諧。無論是飽含激情的李老師,還是潤物無聲的謝士芹老師都有屬於自己的不同的`教學風格,顯示出高超的駕馭課堂的能力。

6,、豐富的知識儲備。

“語言是花苞,行動是果實,”有了深刻的體會,就要把它付諸於行動。在以後的課堂實踐中我努力做到使課堂“迴歸生活和社會”立足於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主體性思想;立足於課內外結合,課堂與生活、與社會聯繫,促進知情意行統一的整體性思想;立足於學生社會活動的實踐性思想的合理教學思路。力求教學目標、教育內容的選擇與組織實施符合學生的生活邏輯,建立在學生生活經驗基礎上的,根據學生生理、心理髮展的內在規律安排教育活動的開放性教學。使國小常識課真正成為一切學生喜歡的、真實有效的生活課程。

國小科學教師培訓工作總結 篇2

作為一個走上教學崗位才4年的年輕老師,更需要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能。在這次的培訓活動中,我結識了一批走在職業教育改革前沿的一線優秀教師;接觸到了最新的職業教育教學理念;提升了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參與了科學課程試驗和實習階段的練習。通過學習和實踐,增強了教學基礎理論,更新了職業教育的理念,使自己從單純的理論或實踐教學逐步轉向更成熟的綜合實踐教學。在此,我對自己參加這次國小科學培訓學習作如下的彙報總結:

一、提高教師素質就必須更新專業知識

作為教師,實踐經驗是財富,同時也可能是羈伴。因為缺乏知識的教師,僅靠點舊有的教學經驗,自然會導致各種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這時舊有的教學經驗就成了阻礙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和提高的障礙。所以,對於這種學習、培訓,對於一個教師來説,是很有必要的,是很有價值的。課堂是教師工作的主要場所,教師的一行一動一招一式都體現着自己的教育理念。通過觀摩譚祥老師、張海老師播放的錄像課,學員之間激烈的討論、反思自我,貫徹新的教育理念,提高參與課程改革的主觀能動性,做到理論聯繫實際。

二、教師當好教學組織者,更新教育理念是前題。

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信任學生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應變把機會交給學生,俯下身子看學生的生活,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為此,教師要多給學生做、説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這樣,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也就會高起來,他們的才智就會得到大大的提高和發展。

三、積極深化課程改革,做課程改革的實踐者

經過兩天的培訓,認識到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探究學習中去,不做旁觀者,而應去推動它朝正確方向發展,做一個教學的積極實施者。我想只有經過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探究型教學方式就會遍地生根、遍地開花、遍地結果。這樣中華民族將會是一個富有創新能力的民族,並會永葆青春、永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總之,這次培訓內容豐富,使我們開闊了眼界。雖不能説通過短短兩天的培訓就會立竿見影,但卻也有許多頓悟。在這裏,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就要不斷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這就需要今後自己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勇於到課堂中去實踐,相信只要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會有所收穫,有所感悟。

國小科學教師培訓工作總結 篇3

20xx年11月7日,我有幸參加了臨沂市國小科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培訓班的學習,我感到非常幸運。短短兩天的學習,充實而有樂趣。每一位參加講課的老師都是各縣區中出類拔萃的老師,每一位老師的課堂設計都有自己獨特的亮點。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在科學的隊伍裏,我才剛剛起步,對科學課堂教學認識膚淺,只能説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所收穫。學習結束後,我對科學這一門學科有了新的認識,下面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明確課堂框架

從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最大的感受是每位老師都準備的相當充分,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觀摩平台,幫助我們重新梳理了科學課堂的教學策略。從導入新課到課外拓展,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恰到好處,每一個設計都呈現出不同的亮點。

其中,臨沭的薛慧霞老師執教的《我從哪兒來》為我們呈現了科學討論課鮮活的課例,通過“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明確目標,討論問題交流總結,形成共識應用拓展,課外實踐”等步驟,以此展開教學。我們都知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從哪兒來》這堂課以動物圖片導入新課,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圖片中提出問題:“人是不是哺乳動物?”引入第二環節。再次藉助圖片與材料,薛老師在這一環節以學生討論為主,在個人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圍繞目標展開討論,並出示討論要求,形成小組意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深化討論的問題。在討論的基礎上,老師融於學生隊伍中,對每一個討論問題進行再次辯證地分析、歸納、總結。最後以視頻《胎兒的生長過程》結束此環節,加深學生對於新知識的理解與鞏固。當學生知道了胎兒是如何在母體中生長時,藉此延伸,體會母親的辛苦。整堂課,帶給我們一種很舒暢的感覺,感覺水到渠成,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到了知識。另外,蒼山的李英老師執教的《白天與黑夜》為我們提供了科學邏輯推理課的課例,從呈現事實到提出問題、假設,再到設計實驗方案,進行模擬驗證,從事實與驗證中逐個推翻之前的猜測,這些環節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一開始不知道一堂科學課的各個環節到現在對教學策略的清晰認識,我覺得有了較大的收穫。

二、注重聯繫生活

科學的教學離不開實驗,離不開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在他們的課堂上,不僅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知識與自己形影不離、無處不在,就連聽課的老師都為之動容。這六節課,充分利用圖片、實物、投影和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教學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活躍學生的思維。每一節都有很多為切實解決實際問題而設計的小實驗,小探究,有趣而有意義。令我印象較深的有楊少華老師執教的《聲音的產生》這一課,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驗材料,並以學生為主體,制定有效地實施方案,學生既動手動腦,又準確地落實了新知識的學習。而翟正鬆老師以“硬幣消失”的小魔術導入新課,更是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李英老師在講授《白天與黑夜》時,充分利用實驗道具手電筒、蠟燭等,把原本比較抽象的知識變得簡單易懂這些課堂中的細節,都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在教學中從學生熟悉的事例出發,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的加以引導。聯繫得越緊密越巧妙,學生感受亦越深,越能體會到學習科學的樂趣。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進一步領會了學科的教學策略和具體實施的方法。我會盡快把所學的教學策略轉化為具體的課堂教學行為。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向文本學習,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逐漸豐富自身的實踐經驗。

國小科學教師培訓工作總結 篇4

今年3月份與7月份,我參加了平陽縣90學時的課程培訓學習。通過這次科學的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在感受專家和專家型教師淵博的學識的同時,體會到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培訓中,我們接受了從教學理論與研究、科學教學研究的新趨向、教學案例、教學設計與上課評課活動,讓我們從學到用。不僅在理論上豐富了我們的知識儲備,同時也在實踐操作上給了我們訓練的機會。從一次次討論中我深深體會到自己已經荒廢了很多大好的青春年華,體會到教材的編寫意圖,讓自己的教學能真正對學生的一生有所影響,提高學生學習科學,認識科學的興趣,讓學生形成真正的科學素養,參與並能自己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在學習中,我既為那些一線的科學教學“專家們”對教材的理解、教學的研究感到深深地折服,同樣是兼職科學教師,自己花在教學、教研上的`時間要少得可憐,在教學、教研上的努力顯得是那麼渺小,也讓我對同行們的豐富的知識感歎。很多老師是從常識、語文、數學、體育轉到國小科學行業中,有些甚至和我一樣兼顧着其他的課程教學,但是他們能真正與學生一起研究科學、學習科學,這讓我這個一直自詡是科學教師資格的人感到慚愧。今後自己一定要好好研讀教材,做好課程資源的研究,真正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會探究的樂趣,與學生共成長。

國小科學教師培訓工作總結 篇5

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是這場課程改革取得成功的關鍵。我首先認識到自身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作用。明確新課程的內容和基本框架,瞭解教材的編寫思路,對新課標有更深的理解。我在這種方式的指導下,也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在深入把握科學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對照自身的實際情況,提高教學水平。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教師要注意利用種種方法向學生展示科學的奧祕,使學生產生研究問題的興趣,在探求大自然奧祕的過程中閃耀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新課程《標準》指出:“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學生經歷典型的科學探究活動、經歷探究的過程,使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表面看到的知識,而且在過程,方法、感情、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都得到了發展,真正體現了 “ 重過程,輕結果”的理念。

二、鼓勵發散思維

教師要注意為學生創造獨立的思考情景,讓他們體會創造、發現的自豪和愉悦。教師應該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觀察、試驗、測量、記錄、統計,讓他們去進行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去發現新知。教師應注意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做多種假設和預測。課標要求準確把握科學學習,以探究為核心的教學理念,有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態度、科學的價值觀。

我想,只要每個科學教師,從我做起,從每節課做起,從每個孩子身上做起,不斷地積累和創造,引領學生走進生機盎然的`科學殿堂,點燃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讓孩子們投入到真實的情景中,在親自動手操作,動手試驗,自行探究的實踐中學習科學,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對學生的積極態度,必將有利於國小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並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最後,我想用一句話來總結我的認識:“教育是科學,但更是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