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工作總結>教師工作總結>

教師個人考核表個人總結(精選4篇)

教師工作總結 閲讀(2.31W)

教師個人考核表個人總結 篇1

20xx年會考工作已經結束,經過老師的共同努力,圓滿順利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這學期是九年級年級的轉型期,老師們抓住這一特點,從思想和學習方面幫助學生真正轉向九年級,在複習內容、進程的安排上,更是努力領會市教研室和各位領導的指導意見,突現九年級語文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教師個人考核表個人總結(精選4篇)

一、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嚴格要求

九年級工作是學校的重頭戲,校長、書記以及各位主任等學校各級領導極為重視,每次月考結束,就召開一次工作會議,分析教學情況。根據本屆學生優生不優,中、差生面廣的現狀,制定相應的教學對策,實施培優補差的方法,以提高優生、縮小中、差之間的差距。特別是最後的衝刺階段,領導使學生和老師統一認識,重新制定計劃,以穩定的情緒迎接會考。

二、老師的集思廣益和團結協作

團結協作是做好任何一件事的關鍵。我們備課組只有兩位年輕老師,都只帶過一屆九年級,經驗不足;學生差生面大,普遍有“重理輕文”的心理。但是我們明白:面對以上情況,我們只有紮紮實實做好每一步,比別人更投入,更用心,才能實現目標。因此,我們積極參加各種教學教研活動,虛心向老教師求教,詳細制定從備課到複習的計劃、並踏踏實實落實,甚至連時間的分配都整體配合。本學期我們的工作雖然很辛苦,但我們相互間的合作是愉快的“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已成為我們兩位老師的工作目標。

三、努力地抓好複習和提高成績

九年級語文總複習階段,我們以素質教育為根本,結合應試教育的方法策略,做了以下工作:

(一) 滴水穿石,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的提高雖然有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但只要找準切入點,也並非高不可攀,歸結起來就兩個字--積累。我們讓學生閲讀《語文報》、《散文》、《讀者》、《萌芽》、《小小説》等優秀報刊。抄寫、背誦其中美文,名言警句,古詩詞等。引導學生模仿這些作品。對於語文尖子生,還要求他們嘗試評價這些作品,寫一點隨筆,或者從這些文章中自選題材寫一篇同題作文,教師每週批改。我們還增加作文的訓練量。除月考作文之外,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師全批全改,並及時反饋信息,表揚並誦讀優秀文章。雖然時間短暫,但通過全方位對學生語文素養和能力的薰陶和強化,使學生在聽、説、讀、寫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為會考打下一定基礎。

(二)多種訓練,提高學生應試能力

時間不等人,如何進行有針對性的備考,是提高學生成績的關鍵。為此我們有目的有層次地進行多鍾訓練。

第一輪 課本複習

認真分析近幾年會考考試説明及考試題,突出課文中的重點,如文言文、散文、詩歌的複習,力求貼近會考;同時又注重面的鋪展,使學生明確題在課本外,能力在課本內的道理,正確指導自己的複習。

第二輪 專題訓練

專題訓練是重點。對每個考點,老師先給學生以理論上的指導,然後精選部分習題,老師先做,以確保題目的典型性與規範性,最後擇取典型試題進行檢測,力爭使每個學生對每個知識點都能有較大的收穫。

第三輪 重點突破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在複習的最後階段,我們引導每個學生尋找自己的不足,然後針對他們各自的不足提出建議和意見,並進行鍼對性的突破重難點訓練,使學生在知識和技巧上能查漏補缺。

這就是我們的教學總結。

教師個人考核表個人總結 篇2

回顧前期的工作,主要成績如下:

一、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提高理論水平

一是深入學習教育部有關高職教育教師師德方面的法規,自覺修煉”師德”這門必修課;

二是自覺學習黨的十七報告,特別是其中有關教育的論述;

三是學習和收集國內外近一年來的新經濟理論和知識;

二、端正心態、求真務、認真搞好本質工作

擔任《商品學》、《廣告策劃與創意》兩門課教學任務,為了講好課,首先是認真備課,廣泛收集教學資源,其次是認真授課,發揮課堂效應,第三是認真批改作業和課後輔導,比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擔任市場營銷市場調查實訓課教學,充分發揮自己企業經歷,使這一實訓效果明顯,貼近實際。

三、開拓進取 敢於創新 堅持完成科研任務

擔任院級課題《高職院校教學模式的操練與創新》總執筆;撰寫《論高職學生核心競爭力模塊的構建》;主編《税收基礎》,計劃XX年上半年出版。在工作中也存在着缺點和不足:在教學中啟動學生積極性不夠;與學生互動不夠;教學中創新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不夠;不能保持恆久的積極向上的心態。今後在工作中要全力克服這些缺點,爭取較大的進步。

教師個人考核表個人總結 篇3

舞蹈是人類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它是人類傳情達意的產物,它符合人類身心需要的本質特徵,具有愉悦身心,健美肢體,聯絡情感和團結羣體等功能,成為人們生活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國小階段,學生經常參加生動、活潑的舞蹈教學活動,可以促進他們的智力發育,增長他們的體力,增強他們身體動作的協調性,同時陶冶學生的性情和品格,通過長期的舞蹈訓練,可使學生擁有勻稱的'體形、高雅的氣質,這對他們一生的發展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學期國小一(四)班的舞蹈活動課,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一是舞蹈基本訓練部分,

二是舞蹈教學部分。

現將本學期舞蹈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首先是舞蹈的基本訓練。

少兒舞蹈基本訓練一般分為地面訓練、把杆訓練、中間位置訓練。地面訓練的內容包括頭、頸、肩、肘活動,勾繃腳、卧姿踢腿、跪下腰練習,通過這些訓練,能使學生身體得到較自然、全面的活動,增強動作關節的靈活性。把杆訓練的內容包括繃腳擦地、蹲、小踢腿、腰、大踢腿,這部分活動量大,教師要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訓練效率。例如,在進行踢腿訓練時,有的學生怕踢腿疼,不捨得用勁,我就給學生講清楚踢腿練習的目的性,使學生逐步認識到只有腿的軟開度增強了,胯、膝、踝三部位的軟開度也隨之提高了,提高學生練習的自覺性。通過把杆上的訓練,能規範學生動作,提高動作的軟開度。中間位置訓練,主要是學習手位、腳位、手臂姿態、基本舞步、小跳等,通過學習能使學生了解身體各部位舞蹈動作的要點,使動作輕巧、敏捷、穩重、有持久力。例如我在教學生走步時,首先讓學生聽音樂走步,要合拍,能行進或原地走,然後隨着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動作水平的提高和方位知覺的發展,根據不同的音樂,表現不同的人物、不同情緒、不同節奏、不同特點走,如老爺爺走、小朋友走、輕快地走、雄壯的走等。為提高學生動作訓練的興趣,還可加入學生喜歡的動物世界中“小夥伴”的走。如鴨走、熊走、企鵝走,使學生在愉快的模仿動作過程中,達到走步訓練的目的。總之,基本訓練教學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句話,即:動作要領先講清,精講多練不放鬆,勉勵學生勤練功,循序漸進量力行。

其次是活動課中的舞蹈教學。

國小階段現行的舞蹈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律動、集體舞、表演舞。律動是指在音樂的伴奏下,根據音樂的性質、節拍、速度等變化做不同的律動性動作。律動可以單一動作重複練習。也可將幾個關聯動作組合練習。如,形象模仿動作:鳥飛、兔跳等。集體舞一般是在短小歌曲或樂曲的伴奏下,有組織、有規定的隊形、位置上做舞蹈動作,一般可以反覆進行,舞蹈時要求學生要有相互的感情交流,動作和諧一致。集體舞主要是用來培養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變換隊形,在音樂中整齊、協調的動作、樹立相互合作的集體主義觀念。表演舞一般是指體裁廣泛、主題突出、有特定的內容、情節、角色,有畫面和隊形的變化,舞蹈性比較強,是部分學生參加用於演出的舞蹈。不管是什麼類型的舞蹈,教師在排練舞蹈時,要給學生講清舞蹈中的故事情節、表演時應注意什麼。在教學過程要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教師的示範,並進行模仿,反覆練習,達到教師的要求。例如,在排練舞蹈《花兒向陽開》時,主要動作是學生雙手作動態開花狀,腳下做娃娃步和小碎步,初學時,學生動作做得較僵硬,我反覆示範,並用啟發式的語調告訴她們:“你們就是一朵含苞欲放的小花,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欣喜的開放。”學生理解了動作的含義,頭、眼、手、身段、表情的配合有了,動作也就做活了。總之,在排練舞蹈時,具體動作應由易到難,由分解到組合,精講多練,由基本動作到串聯,練習速度由稍慢過渡到原速。

在教學中,我們也嘗試創建了“欣賞—模擬—學創”式國小舞蹈課教學模式——國小舞蹈課教學模式的構成。

我們所構建的“欣賞—模擬—學創”式國小舞蹈課教學模式,是為教師在舞蹈課教學中提供的一個活動框架,它是依據教學過程發展規律而形成的一個正向的線性結構。該模式把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知識及能力發展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欣賞—模擬—學創。三個階段又包含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知及情感發展的不同的六個環節:欣賞包含“初步理解”和“情感陶冶”;模擬包含“基本掌握”和“情感激發”;學創包含“鞏固運用”和“情感發展”。

(1)欣賞。這是舞蹈教學模式中的第一個階段,它的目的是讓學生對舞蹈有一個初步的瞭解,為後面階段提供背景和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欣賞習慣,激發學生對舞蹈的興趣。

(2)“初步理解”是學生了解舞蹈知識的初始階段,其要點是認知激活、定向準備,即要使學生在此階段,從進入教學活動開始之時便處於認知活躍狀態,積極主動地去攝取知識,激發對舞蹈的興趣,從而達到對學習目標的理解。

(3)“情感陶冶”是通過欣賞優美的舞蹈動作,促進學生對美的認識和追求。其中美包括形象美、動作美、旋律美、服裝美等。學生通過對這些美的欣賞,對美產生直觀的、初步的印象,同時培養他們對音樂的感受能力,使他們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全身心地沉浸到情感交流和情緒體驗之中,從而受到春風化雨般的感染和陶冶。

(4)模擬。模擬階段是學生具體學習及掌握知識的階段,該階段主要是通過教師的教授及學生的模仿,使學生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通過模擬階段,使學生了解舞蹈的思想性、藝術性,讓學生的舞蹈想像力受到充分啟發,使其受到舞蹈藝術形象的感染;通過模擬舞蹈基本動作使學生在生理和形體上得到發展。

(5)學創。學創階段是充分發展學生個性,啟發他們想像力和創造力的重要階段。它是在舞蹈動作的掌握、有豐富的音樂感受和一定的舞蹈知識積累的基礎上,初步按歌曲或樂曲內容自編簡單的舞蹈動作並表演。

根據這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要上好舞蹈活動課,教師要做好以下幾點:第一,教師精選教材,難易適度,富有兒童情趣;第二,教師示範準確,富有感染力;第三,教師加強具體指導,及時糾正錯誤;第四,練習時間適度,動靜交替,形式多種多樣;第五,教師給學生創造表演的機會,增加舞台實踐經驗,提高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使之能持之以恆地學習下去。

彈指一揮四個月已毫無聲息的流逝,就在此時需要回頭總結之際才猛然間意識到日子的匆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充實而又忙碌的工作中,使我真正體會到作為一名文化工作者的辛苦和做一位舞蹈老師的樂趣以及責任,使我的教學經驗得到了一個質的飛躍, 。原先頗感忸怩的離開大學的圍城生活,現在已經漸漸變得順其自然了,回顧這幾個月的工作,既緊張,又新奇,收穫也很多。

教師個人考核表個人總結 篇4

舞蹈是一門形體藝術,是以人體為手段,以人體的動作、姿態為語彙,來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的動態的、表情的、表現性藝術。少兒舞蹈它包含青少兒的“童心”與“童趣”,藴含着孩子們對於“美”的感受與親和力.少兒舞蹈教育對少兒的智力發展、道德養成、意志品質的培養、身體素質的提高、審美能力的培養等,具有課堂教育所無法代替的積極作用.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現將這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以便今後更好的開展工作,彌補不足,精益求精。

一、舞蹈基礎訓練部分。

首先,從低年級的舞蹈基礎訓練課程開始就加進一些基礎練習元素和律動,降低部分訓練難度,使原本較為枯燥的基礎強化訓練變得更為輕鬆活潑,及更為實用也更方便學生的掌握。並在音樂上也採用一些少兒律動性較強的音樂,使學生對今後學習、編排幼兒舞蹈有一個整體的感受和理解。其次,為了從整體上訓練學生克服身體的自然狀態,獲得正確的直立感,發展舞姿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節奏感。在以往較為單一,更為注重學生動作完成質量的訓練基礎上,在組合中更多的加進一些方位、節奏變化的訓練,來強化學生的整體適應能力和表演能力。第三,為了強化學生的自學能力,加強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改變傳統授課模式中一個動作或一個組合正反方向都教的細化教學,在授課時只教動作或組合的一個方向,讓學生自己把反方向動作或組合做出來,使學生較快的掌握舞蹈規律。既提高學生的舞蹈實際接受能力,又增強了課堂的教學互動性。使教學效果有了明顯的提高。

二、民族民間舞部分。

有選擇的對幾種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間舞的基本動律及其民族韻律特點進行編排整理、組合,使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儘可能多的掌握舞蹈動作素材,拓寬舞蹈知識面,提高學生對舞蹈的表現力,為今後的舞蹈教學和幼兒舞蹈創編開闊思路。同時,除了注重民間舞課程難易和實用的選擇外,在對學生良好氣質的培養上也加進了對學生不同氣質舞蹈的訓練,通過學習感受具有不同氣質特徵和代表性的民族民間舞,如通過粗獷豪放的藏族和蒙族;細膩柔美的傣族;熱情奔放,歡快活潑的維吾爾族等不同舞蹈氣質特徵的學習、掌握,來改變自身氣質的不足一面。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所具有的潛能,使學生能有一個健康良好的氣質。

三、課後作業監督措施。

在本學期中,我採用了作業監督措施。比較注重監督學生複習的回課情況,要求她們課後要把我課上所講的舞蹈動作要領、重點要求和組合順序記成筆記,並熟練的掌握課堂作業,規定每星期全班同學的複習次數不能少於兩次。我在課堂上也會不定期進行抽查和小測,以此督促學生自覺的複習掌握每節課的教學進程。畢竟課堂的教學時間有限,學生掌握的熟練程度有限,需要學生課後花時間消化、練習。

因此這些教學措施的實施,使學生的舞蹈基礎較為紮實,舞蹈動作較為熟練規範,課堂的“教”與“學”相互促進,良性的循序漸進,收到了較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