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節日慶典>重陽節>

描寫家鄉的重陽節作文500字 家鄉的習俗(精選3篇)

重陽節 閲讀(2.54W)

描寫家鄉的重陽節作文500字 家鄉的習俗 篇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也是老人們的節日,於是學校就組織了去福利院慰問老人的活動。

描寫家鄉的重陽節作文500字 家鄉的習俗(精選3篇)

我們帶着慰問品來到了福利院。只見這裏的環境真優美,一幢幢樓房撥地而起,綠樹成蔭,花草遍地,不亞於上海的居民樓。我們先是慰問表演,同學們個個生龍活虎,極為賣力,把老人引得哈哈大笑。就在這時,我突然發現在窗簾後面藏着一個老爺爺的臉。我想:其他老人都出來了,為什麼這位老爺爺不出來呢“下面是問候交談,請同學們和老人們拉拉家常。”主持人的話打斷了我的思緒。

好奇心促使我去那個老爺爺的房間。我輕輕推開門,老爺爺一看是我們來了便熱情地招待我們。我看了看老爺爺,只見他的頭髮全白了,眼睛深陷在眼窩裏。我們替他捶背的時候,他雙手緊緊握住我們的手説:“好孩子,你們有這份心就夠了,你們這些孩子都不嫌棄我們,真好!”我們又為老爺爺整理了房間,老爺爺連聲説謝謝。他小心翼翼地從一個隱蔽的地方拿出幾塊糖説:“這是我的一點心意,你們拿着吃吧。”我好奇地問:“老爺爺,您為什麼剛才不出去呢”老爺爺苦笑着説:“我發燒38℃,不能出去。”“噢,原來是這樣。”我恍然大悟。我們又問了老人許多問題,知道了他姓樊,今年78歲。直到老師叫集合時,我們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

今天我知道了尊老愛幼的重要性,更明白了作為21世紀的小學生,更應該尊重老人,關心老人不嫌棄老人。啊!充實的一天!

描寫家鄉的重陽節作文500字 家鄉的習俗 篇2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現在的重陽節,我們的爺爺奶奶們都能在家享受天倫之樂。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也不免會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我們村的村長每年在這個佳節裏,都會組織村莊上的一些少年兒童去敬老院開展送温暖活動,這已成了我們村的一個光榮傳統。

記得去年重陽節,我也很榮幸地參加了這次送温暖活動。那天,太陽公公早早地露出了笑臉,小鳥在枝頭歡唱,我們排着浩浩蕩蕩的隊伍,帶着用自己平時積攢下來的零花錢買的一些水果等禮品出發了。一路上,微風輕拂着我們可愛的臉龐,鮮豔的紅領巾在胸前跳動。我們像快樂的小鳥,蹦啊,跳啊,唱着《快樂的節日》這首歌,不知不覺就到了敬老院。

敬老院風景優美。院子周圍的樹木高大挺拔,長得鬱鬱葱葱,花壇裏菊花欣然怒放,空氣清新甜潤,院子後面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我們歡歡喜喜地來到爺爺奶奶的面前,獻上我們帶來的禮品。爺爺奶奶們一邊吃着香甜可口的水果,一邊欣賞我們精心準備的精彩節目,他們的臉上一個個都洋溢着幸福甜美的微笑。節目表演結束,我們又分頭行動,幫爺爺奶奶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有的打掃衞生,有的洗衣服,有的幫爺爺奶奶捶背、按摩,有的幫奶奶梳頭……

我想:爺爺奶奶們辛苦了一輩子,我應該幫爺爺奶奶洗洗腳。説幹就幹,我迅速找來一個腳盆,來到他們的廚房,裝了一些熱水,又摻和了一點冷水,用小手試試温度,正好合適。我就彎着腰,弓着背,端着一腳盆水,邁着八字步,一搖一晃地來到一位爺爺跟前。儘管我非常小心,一路還是灑下許多“珍珠”,兩隻褲腿也被水濺濕了。我忙請爺爺坐下,幫他挽起褲腳,脱下鞋襪,這時我發現爺爺的皮膚很粗糙,腳背上一條條青筋,就像一條條蚯蚓。我小心翼翼地把爺爺的一雙腳一邊浸泡在熱水裏,一邊按摩着。幾分鐘過去了,我又學着媽媽平時給我洗腳的方法,先洗比較髒的腳趾之間,再洗腳板,我摸着爺爺硬硬的腳板禁不住問:“爺爺,你的腳板咋怎麼硬呀!”爺爺笑呵呵地説:“孩子,這叫腳繭。”“那我的腳板為什麼那麼軟而沒有腳繭呢?”我好奇地追問道。爺爺認真地告訴我説:“因為爺爺為了生活,一生到處奔波,走的路多了,也便有了厚厚的腳繭”。我聽後,心裏非常感動。

洗完腳,我用毛巾幫爺爺把水擦乾。爺爺用枯樹枝一般的手撫摸着我的頭連連稱讚我是一個孝順的孩子。我心裏比吃了蜜還要甜呢!我想:我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讓更多的老人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家鄉的重陽節是多麼難忘啊!

描寫家鄉的重陽節作文500字 家鄉的習俗 篇3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裏,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