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書信>檢討書>

地球萬歲教學反思(精選14篇)

檢討書 閲讀(3.04W)

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1

《地球萬歲》設計思路源自孩子的關注、順着孩子的思路展開教學,培養孩子四自能力,即自定向、自運作、自評價、自激勵的能力。力求做到訓練到位、感悟到位、順利完成學習目標。但由於面面俱到,內容安排太多,使課堂過於形式化,教學未能達到預想的效果。

地球萬歲教學反思(精選14篇)

1、設計思路源自孩子的關注。

《地球萬歲》是一首十分優美的描寫地球的詩,它包含着對地球無私奉獻的讚美,更包含着對地球美好未來的企盼。對於這樣的詩歌,教師應善於創設情境,讓學生入境動情的朗讀,感受詩歌的韻律的美,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這也是我當初設計《地球萬歲》這一課的初衷。但在學生預習此課時,我發現同學們對這首詩的興趣很高,他們自己提出的學習目標中注重的不僅僅是詩歌的韻律的美,而是對這首詩所描繪的地球的美好,地球所遭受的人為破壞的現狀,及對未來地球的暢想投入極大的熱情,而極為關注。之所以如此關注這些,我想,是因為在他們通過查找資料、交流資料而得出的感悟。在教學設計中,我結合這一點,製作了多媒體課件,一組是展示精美的世界各地的風景圖片,讓學生盡情地欣賞、感受地球的美;第二組是人類破壞地球,使地球污濁不堪的圖片,讓學生清楚地看到人類破壞地球的醜惡行徑。強烈地感受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2、順着孩子的思路展開教學

在語文的學習中,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對於文章理解都有自己的偏愛與獨特的視角。在整體感知完《地球萬歲》這一首詩後,我尊重學生學習活動中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孩子們去選擇自己喜歡的篇章瞭解地球,關注地球,探究地球。

語文學習重在感悟,在學生選定喜歡的篇章時,我就讓各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然後彙報。在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我始終關注活動的進展,瞭解學生的活動情況。

在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暢想地球未來,對地球的未來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組認為地球的未來是美好的,另一組認為地球的未來是不美的。兩個小組的不同觀點,由此引起學生的討論,讓大家暢所欲言,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讓學生由關注地球的現狀引起對地球未來的關注,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們意識到肩負的綠色責任。為了和平、自由、友誼和愛,我們要反對侵略、反對戰爭、反對貪婪,讓大家一起來保護環境,讓地球充滿生機和活力。

由於對課題內涵理解不夠深入,學生平時的訓練不夠到位,所以課堂教學不盡人意,在自定向這個環節,應該圍繞學習內容自主認定學習目標、學習計劃、學習方法,應該挑明學習的過程。

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2

語文學習重在感悟,《地球萬歲》是一首獻給地球的詩,它包含着對地球無私奉獻的讚美,更包含着對地球美好未來的企盼。全詩包含這兩方面的內容:熱愛世界和平,反對侵略,讓人類享受平等與自由;保護地球生態環境,反對貪婪索取,讓地球充滿生機與活力。所以瞭解詩歌內容,理解世人對地球未來的企盼,體會詩歌藴含的情感是教學重點。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詩歌的意境,我讓各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然後進行彙報。我始終關注活動的進展,瞭解學生的活動情況。如:兩個小組學生暢想地球未來,有着不同的看法,一組認為未來是美好的,另一組認為是不美好的。據此,讓學生討論,引起思辨,由關注地球的現狀引起對地球未來的關注,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們意識到肩負的綠色責任。為了和平、自由、友誼和愛,我們要反對戰爭,反對貪婪,讓大家一起保護環境 ,讓地球充滿生機和活力。

不過,在進行此課教學時,我依然還能回味起當時王丹老師的這一課教學,孩子們對課文的感悟和老師的引導,向她學習。

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3

《地球萬歲》這是一首獻給地球的詩,這首詩以昂揚的筆調謳歌了地球對人類無私的奉獻,鞭撻了人類對地球環境的破壞,同時希望人類能永遠擁有地球上美好的一切,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期盼世界和平與自由,保護生態環境,讓地球永遠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情感。本課重點是通過有感情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學生談感悟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受到熱愛和平、人愛自然保護地球的教育。

在佈置學生預習此課時,我發現同學們對這首詩的興趣很高,他們不僅僅注重的是詩歌的韻律的美,而且對這首詩所描繪的地球的美好,地球所遭受的人為破壞的現狀,及對未來地球的暢想投入極大的熱情,而極為關注。之所以如此關注這些,我想,是因為在他們通過查找資料、交流資料而得出的感悟。在教學設計中,我結合這一點,讓學生通過網絡蒐集一些精美的世界各地的風景圖片,讓學生盡情地欣賞、感受地球的美;和一些人類破壞地球,使地球污濁不堪的圖片,讓學生清楚地看到人類破壞地球的醜惡行徑。強烈地感受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以讀為主,讀中感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我沒有逐句分析講解,主要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進行。我採取個別朗讀、表演朗讀、配樂朗讀的方式,將朗讀貫穿於教學的始終,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詩句的意思,在朗讀中熟記自己喜歡的詩句。採用讀讀——議議——再讀讀的方法,先讓學生朗讀幾遍這首詩,讀熟之後,再引導學生交流感受。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課後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談談今後的打算,使學生強烈地感受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4

《地球萬歲》這是一首獻給地球的詩,這首詩以昂揚的筆調謳歌了地球對人類無私的奉獻,鞭撻了人類對地球環境的破壞,同時希望人類能永遠擁有地球上美好的一切,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期盼世界和平與自由,保護生態環境,讓地球永遠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情感。

根據教材內容,我把學習目標定為:

1、理解地球與人類的密切關係,通過重點句段的品讀,喚起對地球的珍愛、保護意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歌熱愛和平、熱愛自然保護地球的主題思想。

在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這一新的教學思想。教學時,我抓住文中重點詩句: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給了人類,人類卻做過多少令自己慚愧的事情。引導學生讀課文,説一説地球把什麼都給了人類?人類又做了哪些令自己慚愧的事情?通過地球的無私、博大、親切和人類的無情、殘忍、自私的對比,喚起學生保護地球的意識。當學生在心底產生了珍愛地球的意識之後,我又引導學生朗讀第六小節,並説一説作者希望我們怎樣珍惜人類生存的家園,從而使學生懂得應該怎樣去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學生充分感悟課文之後,我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自然就讀的有感情。

反思這節課,還存在着許多不足,具體如下:

1、時間把握不夠準確,致使有的教學環節不得不刪掉。這也是造成對學生的訓練沒有達到預想效果的主要原因。

2、引導還不夠到位,致使學生思維不夠敏捷。問題提出後學生不能很快做出反應,課堂顯得沉悶,學生不夠活躍。我想這也是造成這節課沒有達到預想效果的一個原因。

總之,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讓我又一次總結了經驗,受到了教訓,找到了今後努力的方向,我堅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5

世界著名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指出,數學的學習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習的東西發現或創造出來。根據這個指導思想,我認為數學教學在關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生“親歷性”、落實教學“主體性”,關注學生“學數學”、“做數學”的過程。以上教學過程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整個過程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實際狀態出發,通過質疑、猜想、例證、觀察、交流、歸納,親歷了探究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這個數學問題的過程,從中體驗了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悦或失敗的情感。

1.注重教學目標的整合化。

根據時代的發展和要求,數學教學的價值目標取向不僅僅侷限於讓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瞭解數學的價值,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獲得數學的基本思想方法,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在教學中要處理好知識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平衡與和諧的整合,在知識獲得的過程中促進學生髮展,在發展過程中落實知識。

在“交換律”這節課中,教師在目標領域中設置了過程性目標,不僅和學生研究了“交換律”“是什麼”,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了數學問題的產生、碰到問題“怎麼辦”和“如何解決問題”。花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事情並提出疑問:這種交換位置、結果不變的現象在我們的數學知識中有沒有呢?激勵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結構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加以觀察、分析,主動獲得“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既獲得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又體驗了成功的情感。

2.注重教學內容的現實性。

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教學要求,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識出發進行調適,開展教學活動”。這為我們的教學改革在操作層面上指出了方向。“交換律”這節課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1)找準教學的起點。對學生學習起點的正確估計是設計適合每個學生自立學習的教學過程的基本點,它直接影響新知識的學習程度。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在浙教版國小數學教材中分別安排在第七冊和第八冊,而在過去的學習中,學生對加法和乘法交換律已有大量的感性認識,並能運用交換加數(因數)的位置來驗算加法(乘法),所以這節課教師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髮現並用數學語言表述數學規律和總結怎樣獲得規律的方法上,使學生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2)找到生活的原型。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的實質是交換位置,結果不變,這種數學思想在生活中到處存在。本節課教師首先引導學生用辨證的眼光觀察身邊的現象,滲透變與不變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然後採擷生活數學的實例:同桌兩位同學交換位置,結果不變。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這種交換位置結果不變的現象在我們的數學知識中有沒有呢?你能舉出一個或幾個例子來説明嗎?這樣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並不神祕,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

(3)改進材料的呈現方式。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學的基本內容、基本思路,教師應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有目的的選擇、補充和調整。本節課在教學材料的處理時,改變了把課本當作“聖經”的現象,讓學生參與教學材料的提供與組織,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創新和實踐的學習環境,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探究慾望,又使學生的身心得到了一種成功的體驗。另外在材料呈現的順序上,本節課改變了教材編排的順序:在第七冊教學加法交換律,在第八冊教學乘法交換律,而 是同時呈現,同時研究。因為當學生在已有認知結構中提取與新知相關的有效信息時,不可能像教材編排的有先後順序之分,而是同時反映,充分做到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

3、注重教學過程的探索性。

在“教學要求”中,增加了“通過觀察、操作、猜測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的內容;在“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中,專門把“重視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作為一個問題進行論述,要求教師“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理解數學問題的提出,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得,以及數學知識的應用”,“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交換律這節課中,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數學現實”理解情景,發現數學,打破封閉式的教學過程,構建“問題——探究——應用——新問題——再探究”的開放式學習過程,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

(1)創設生活情境,激勵探究慾望。本節課,首先引導學生用“變與不變”的眼光觀察身邊的教學環境,進而採擷現實生活中的一種有趣現象,讓學生初步感知問題,從而引起認知衝突,激發學生探究慾望。這樣安排,既幫助學生消除了思維上的心理障礙,為新知的獲得切實做好了心理和知識、能力的雙重準備,又達到了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引起注意期待、誘發學生參與意識的目的,使教學始終處於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之中。

(2)引導學生探索,開發創造潛能。教師巧妙地利用生活原型,激活與新知學習有關的舊知,引導學生從原來的知識庫中提取有效的信息,通過自組算式,整理、觀察、分類、交流,逐步抽象概括、形成結論,並進行應用。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學生探索與創造、觀察與分析、歸納與驗證、矯正與調換等一系列數學活動,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並從中認識到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3)反思探索過程,體驗成功情感。問題解決後,引導學生對探究學習的活動過程進行反思:面對一個實際問題,我們是怎樣來解決的?從中提煉出解決問題、獲得新知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並自覺地將思維指向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習策略上,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4)提倡教學相長,鼓勵開拓創新。在本節課的最後,教師有意識的空出一定時間讓學生來質疑問難。一方面讓學生對本節課不懂的知識提出疑問,在師生幫助下及時解決;另一方面,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既培養了學生提問題的能力,又能使學生的認知心理產生新的“不協調”,形成一個再探究的氛圍。

總之,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突出了知識的系統性,學生的親歷性,儘量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規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知識讓學生自己去獲得。課堂上給學生以充足的思考時間和活動空間,同時給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和成功的體驗,培養了學生的自我意識,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6

《秋思》是五年級上冊第5課《古詩詞三首》的第二首。這三首詩都是抒發作者思鄉之情的詩歌。通過前一首詩《泊船瓜洲》的學習,學生基本上已經掌握了理解詩句意思,體味詩中感情的方法,因此在進行這首詩的學習時,我放手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的形式,依靠自己的閲讀理解詩句的意思,而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想象詩境,體味詩情之上。

一、品讀

開始整首詩的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理解詩的意思。接着課中導讀,在理解了詩意的基礎上,在體會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在有了自己的個人獨特的見解後,再讓學生有感情地誦讀。最後熟讀成背。這樣一層一層地深入讀,讓學生在讀中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詩人的思想感情,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詩的味道。

二、想象

學生自讀,解疑後,我引導學生髮揮想像:作者客居洛陽城,見到了秋風,就是見到了什麼?學生由一“秋”字,聯想到蕭瑟的秋天來了。我進一步啟發學生“秋天來了,作者見到了秋風,還見到了什麼”?學生腦海中儲存的關於秋天的意象紛紛湧現出來。有的説詩人在洛陽城裏見到樹上的葉子有的變黃了,有的變紅了。秋風一吹,樹葉一片一片的落下來。有的説詩人在洛陽城裏見到白花謝了。還有的説詩人在洛陽城裏見到燕子飛到南方去了,大雁也排着整齊的隊伍往南南方去。這時,我進行小結:是啊,秋風使秋葉紛飛,落紅滿地;秋風帶來了淒涼和寂寞,客居他鄉的遊子,見到這一切,怎能不勾起對家鄉、親人的悠長思念呢?這時,他想寫一封家書給家鄉的親人。他會給哪些人寫信,寫些什麼呢?現在,你就是詩人,你就把你寫給親人的信,給大家念一唸吧!當學生的情緒被完全調動起來的時候,此時我説:詩人飽蘸深情寫好家書,封好後又做了件什麼事?詩人為什麼又拆開信封?拆開信封后他會做些什麼?想象一下,把這首詩改編成一個故事。

課後孩子們改寫的《秋思》都比較成功。

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7

《湖心亭看雪》的教學目標中我把重點定在:通過想象,感受雪後西湖凝靜蒼茫的意境之美,學習白描手法的運用。就是希望培養學生的文學感悟力,去品析雪後西湖的空靈靜謐之美。並在預習導案中設計了三個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

在課堂上學生也能品析出雪後西湖的蒼茫、寂靜之美,但因課堂前半部分學生對字詞疏通方面質疑太多,使得課堂前鬆後緊,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賞析,來品讀,讓教學重點沒有凸顯出來。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掌控,突出課堂的教學重點,體現學生主體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這個設計體現了四有:有目標,有自學,有討論,有讀寫;其次,三語(導語、過度語、結語)在備課的時候在考慮到了;同時整個環節基本符合:自學釋疑、整體趕製;訓練操作、合作探究;反饋矯正,讀寫鞏固;延伸遷移,聯繫實際。以上這些在上課時都體現到了,而且,在合作探究質疑環節,由於學生質疑的題目有一定的難度,我又適當加入了一個討論,自己感覺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效果。當然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在最後的結語處只強調了學生要選擇自己的痴事去追求,卻沒有強調追求的前提是痴事的正確性。

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8

在我國燦爛的藝術瑰寶中,《清明上河圖》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有人稱它為我國宋代的小百科全書。《一幅名揚中外的畫》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這幅古代繪畫作品。

由於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教學時,我把握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不求斟字酌句。"的原則設計以下兩大教學環節:

1,讓學生通讀課文,瞭解古畫的內容。我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張揚祖國燦爛文化的氛圍,讓學生融入其中。課的開始,我讓學生邊欣賞古畫邊聽課文朗讀,並配上優美古典的古箏樂曲,將學生帶入畫中美輪美奐的意境中,激發學生了解古畫的興趣。然後,我以"古畫到底畫了些什麼呢"這一個大問題指導學生自學課文二,三,四節。然後以朗讀的形式反饋自學情況。在反饋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適當的拓展,如:二,三段讓學生分角色讀"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讀完書上的內容後,我繼續指名引讀"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這時要求學生根據課文拓展讀,學生興趣濃厚,想象豐富。

2,抓住課文的題眼,引導學生了解古畫的價值。欣賞並瞭解了古畫的內容後,我讓學生再讀了一遍課文並讓他們思考為什麼它會成為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學生談到了畫面展現街市上的熱鬧場面及橋北頭的場景,他們從"五百多人""三百六十行"七個"有"等詞句讚歎畫家畫技的高超,有的還從畫面中找到了農民,商人等各種行業身份的人,還有的從畫中傳神地捕捉了生活情景而由衷感歎這幅畫確實名揚中外。這一教學過程在充分關注學生個體讀書感受的基上,真正瞭解了這幅畫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9

本篇課文最深刻的反思在於如何引導孩子比較《白公鵝》與《白鵝》在寫法上的異同。但寫法是個多麼抽象的概念啊!

在導入時,首先利用課文插圖有意識引導學生對比兩隻鵝的形象;在體會白公鵝的特點時,抓住兩篇課文相同的和不同的描寫重點進行比較;最後把重點落在比較兩篇課文的寫作方法上。

課堂氣氛調動起來後,我用蒸米飯和炒米飯的例子引出做法不同導致米飯的味道不同,然後過渡到寫作的方法。先補充了與課文相關的寫作方法的常識,幫助他們理清寫作方法和課文具體內容的區別。之後,請學生利用這些方法,逐條對課文內容做個比較。重點引導對中心句,過渡句,圍繞中心句的具體事例以及不同情感和語言風格的再感知。一些語文基礎紮實的同學,已經可以比較好的明白寫法和具體材料的關係了。此外,我督促孩子做筆記,留着以後在不斷練習的基礎上,逐漸弄清楚寫法的作用。

對於老師而言,不斷地反覆地播種也許是收穫成功的唯一捷徑。所以,我不奢望自己這次的效果,只求能引起孩子的重視和繼續探求的好奇心。

往往一篇題材相同的課文,我們都會自然而然地採取比較學習的方法來組織整課的教學。《白公鵝》這篇課文的教學也不例外。前篇課文《白鵝》,是從鵝的叫聲、步態、吃相三方面來寫鵝的高傲。而《白公鵝》一文則從叫聲、步態、玩相三方面來寫鵝的傲慢。教學中,列出了一個比較的表,填表的過程就是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之間穿插重點詞的理解,最後歸納兩隻鵝的特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手法。

課後,我總結了今天的教學,發現,在完成這種比較學習的課文教學時,我還有掌握不好的一方面,就是沒有給學生時間去讀課文,總是被教學計劃牽着走,認為讓學生了解了白公鵝的特點就解決了這一課的教學。但是忽略了朗讀對課文學習的重要性。這反映出在課堂教學中,我還是不能靜下心來,沉下來帶領學生認真品讀課文。

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10

“萬年牢”雖是一篇略讀課文,但課文的篇幅卻很長,要在一節課內將學文明理、領會方法都訓練到位,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課文的題目是“萬年牢”,文中也有三次提到“萬年牢”,如果能引領學生對這三處的“萬年牢”進行細細品味,體會它們的意思,再説説這中間的相互聯繫,那麼,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就達成了。因此,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就緊緊抓住“萬年牢”這條主線,通過文中三次出現的“萬年牢”來引導學生一步步進入課文的情境中,積極思考,感悟文章所藴含的做人道理。

上個星期得知要上教研課,心中便開始緊張起來,因為長時間沒上公開課了,心裏沒底。確定上課內容後,我便開始備課,寫好教學設計後,我又覺得不滿意,改了好幾回,直到今天上課我頭腦都有些亂了,匆忙中結束了課堂,心中不免有些失落。很感謝教研組成員毫無保留地點評,讓我在不足中又找到希望。我想今後應該好好研究教材,多學教學理論,以充實自己。

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11

翻到這篇教材時,反覆閲讀了好幾次,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我覺得這篇神話故事做完一篇單元結尾的略讀課文,最主要的是讓學生體會神話的神奇及夸父追求太陽表現的執着精神值得大家崇敬學習.有了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因此我把本篇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初讀課文,讀通課文,有所感受。2細讀課文,從讀夸父的神奇到感受夸父為追求光明,實現願望的決心和意志。

上完整堂課後,對課堂中印象較深的是:提問課文中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到了神奇呢?請同桌合作學習2——4小節,劃出句子好好讀讀。學生的反映很是積極,桌桌兩個小腦袋湊到了一起,在彙報交流時學生表現得很優秀,大部分學生都能用自己的話來表達自己從某些句子中體會到的神奇在哪?如:我體會到了夸父的腿很長,我們平常人不可能跑那麼快。我體會到了夸父的手特別長,他都能夠得着太陽。我體會到了夸父很能喝水,如果讓我們去喝,我們一瓶水都要喝個老半天,而夸父咕嘟咕嘟一下子就把兩條河的水喝乾了……簡直就是太神奇了。這一教學環節,每個學生都很吃驚地讀着,聽着同學老師嘴裏説出的不可思議的感受,每個學生幾乎都是瞪大眼睛讀着夸父的神奇。看來目標讓生體會神話故事的誇張、神奇、豐富的想像力的目標算是達成了。

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12

語文教師, 應把語文教學的着眼點放在引導學生熟悉世界上, 要由側重於語文知識的傳授轉變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點。不僅讓他們獲得聽説寫讀的知識能力, 還能通過實踐, 去體驗領悟語文之外的精神方面的信息, 從而主動地探索語文領域的奧祕, 培養學生解剖社會, 解剖世界的能力, 體現人生的價值。語文教學正如布魯納所強調的“教師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索的情境, 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要讓學生自己去思考, 參與知識獲得的過程”。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就是學生自始至終全部參與的過程,創新教育就是要求課堂教學努力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並獲得語文知識,與技能的時間和空間。

這篇課文講的是茅以升爺爺小時候的一則小故事。通過寫少年茅以升對走馬燈奧祕的探求,告訴我們,茅以升爺爺少年時代就很會觀察,並且喜歡在觀察中思考、探求科學道理。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樣發現走馬燈的奧祕的,讓學生説説茅以升小時候是怎樣的孩子。難點是:對走馬燈的構造及走馬燈轉動的原理的認識。生字教學我抓住多音字“轉”和“旋”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查字典理解字義並組詞。從課後反饋的信息看主要錯誤有“蠟”字“蟲”字旁寫為“火”字旁。“形”與“型”在組詞時分辨不清楚。在講解課文內容時,引導學生按“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思路進行分析。在朗讀指導時,反覆朗讀讓學生走進文本,並重點指導多音字“轉”在不同句子中反覆出現的不同讀音。 這篇課文淺顯易懂,孩子們很輕鬆地理解了走馬燈的構造及走馬燈轉動的原理。

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13

昨天,我備這一課時,看教參上的教案很空洞,看我收藏的課件傳達不出重要的內容,倍速還可以。

在8.2班上課時,我就領着大家看倍速中的名家批註(我一向認為看名家批註有利於培養學生寫作文和批改作文),然後課文結構、寫作特點、如何評價魯莊公這個人物、魯國以少勝多功在於誰?課後,我想學生是把知識掌握住了,但總有點“填鴨”的感覺。一套新的方案在我的大腦裏逐漸明晰起來。

在8.1班上課時,我就給學生時間自己看倍速,並把自己認為精彩的批註勾畫出來。學生看完倍速後,我問:“這篇文章裏的人物都有誰?”學生説:“有曹劌、魯莊公和鄉人。”我又問:“用一個字概括魯莊公這個人物形象,你會用那個字?”學生説:“鄙。”我追問:“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鄙,並簡析一下。”文中寫魯莊公鄙的地方很多,學生這個説了,那個説,課堂氣氛高漲起來。我的第二個大問題是:“用兩個字概括曹劌這個人物形象,你會用哪兩個字?”學生搶着説:“遠謀。”我又問:“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曹劌有遠謀?”學生這個説了,那個補充。但學生唯獨沒有提到曹劌和鄉人的對話。我説:“文中還有一個人物——鄉人,從他們的對話可以看出曹劌是怎樣一個人?”學生説:“由鄉人的不愛國反襯了曹劌的愛國。”還有的學生説:“也能看出曹劌有遠謀,因為曹劌知道決定戰爭勝負的條件是民心、勇氣和準確判斷敵情。”至此,人物形象就再現出來了:魯莊公是一個目光短淺的人;曹劌是一個愛國、愛民,有卓越軍事才能的人。我問:“作者為了塑造曹劌這個人物用了什麼手法?”同學們説:“用了對比,用魯莊公和鄉人反襯曹劌。”我又問:“作者為了塑造曹劌這個人物形象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同學很快答:“語言。”我問第二段中的“下、視、登、望”的詞性是什麼?同學們説:“是動詞。”這兒運用的描寫方法是什麼呢?“動作描寫。”同學們脱口而出。

我説:“同學們,課文的題目是《曹劌論戰》,曹劌都論了戰爭的哪些方面?”同學們説:“戰前準備、戰爭經過和勝利原因。”我問:“戰爭雙方投入了多少兵力?”同學們搖頭。“齊國的元帥是誰?”同學們又搖頭。“雙方兵力損失多少?”同學們仍搖頭。作者為什麼這樣安排?哦,原來是為了再現曹劌這個人物形象。

最後,我做了個小結:“《左傳》既善於運用對話描寫塑造人物,又善於描寫複雜的戰爭。至此,文章主要的知識架構就顯露出來了。

地球萬歲教學反思 篇14

第一次上一年級的美術課,剛拿到教材看到這課內容時,很是頭疼。因為本課是兒童進入國小學習繪畫的第一課。就要求學生集體合作,這對一年級的國小生來説是一個大問題,於是就想小組合作讓四人一小組圍坐在一起,根據一個主題展開想象、討論、分工、繪畫。可時這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會對某一主題進行展開繪畫嗎?不能。如果靠老師手把手地教,這麼多地小組根本指導不過來,而且也阻礙了學生的思維。再想如果放手讓學生自由繪畫,那麼學生在一節課中到底學到了些什麼呢?

於是打開教參看到上面的設計後,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難道我不能設計一種形式,既可以教會學生一些知識,又可以留給學生一些想象的空間去完成嗎?經過一番設計,我將它設計成一個遊戲活動,用各種美術教材和工具佈置出遊戲場景,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活動中,我鼓勵孩子們隨意選擇,大膽嘗試,説説:“你認識了哪種工具?怎樣畫更漂亮?”並分成小組,合作完成。讓孩子們在玩中自然而然地體驗到各種材料、工具使用的特點及不同組合的不同效果。最後要求孩子們在體驗後説出自己的想法。這樣,孩子們不僅自己得到鍛鍊,也在發言中得到交流,學到新的不相同的方法,最後就是想象力的解決了,我打開了幾幅畫,讓孩子繼續分析,我説水果能真的跑嗎?孩子就説不能啊。我就繼續發問那為什麼這些小朋友就這麼畫呢?孩子很自信的就説是用了想象力啊?那你會怎麼用想象力呢?讓他飛起來,給他建房子……孩子的想象力是無窮的。我又給他們介紹了集中適合集體作畫的主題。給學生觀察。學生們説的的很好,説出了用的各種材料,顏色等.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發現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想象力很豐富,作業完成的出乎我的預料。面對這樣的現象,我深感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性。好的教案設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在今後的教學中,自己還要不斷加強這方面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