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書信>檢討書>

《鉛筆有多長》反思小結(精選3篇)

檢討書 閲讀(1.41W)

《鉛筆有多長》反思小結 篇1

在 教學《鉛筆有多長》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回憶一年級學習過的米和釐米這兩個長度單位。讓他們説一説米和釐米分別用什麼英文字母表示,並用手勢表示1米和1 釐米的長度,再説一説米與釐米之間的關係。然後創設了估計、測量鉛筆長度的情境,引出分米這個長度單位及米、分米、釐米之間的關係。我課前已經準備了4根 長約10釐米的鉛筆,讓他們在小組內先估計鉛筆的長度,再進行實際測量,小組彙報,這也是本節課的第一個合作點。當學生説出測量的結果是10釐米時,我就 直接告訴他們,10釐米就是1分米,讓他們看一看1分米到底有多長,再讓學生用手勢表示一下1分米的長度,用鉛筆畫一畫1分米的長度,然後讓學生閉上眼睛 想一想1分米有多長,從而使學生逐步建立“分米”這個概念。最後通過學生已有的知識:1米=100釐米,推出1米=10分米。

《鉛筆有多長》反思小結(精選3篇)

這一課的第 二個合作點是認識1毫米有多長這個知識點。我也是讓學生在小組內先估計,再進行測量橡皮有多長。當學生測量出橡皮有6釐米多一點時,我説:“多一點,你們 能不能用一個具體數字來表示呢?”“能!”學生們搶着回答,此時,我乘機引導學生觀察1釐米中間有幾個小格,當學生説是10小格時,我給學生介紹每個小格 就是1毫米,從而可以得出1釐米=10毫米。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認識了毫米,掌握了釐米和毫米之間的關係。

《鉛筆有多長》反思小結 篇2

一、創造性使用教材。

新課標要求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創造的使用教材,本課教材通過兩次測量鉛筆的長度引出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但 在實際教學中要準備大量長一分米的鉛筆太費時,而且學生在測量的時候容易產生誤差。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讓孩子通過在紙條剪出一分米和兩分米和測量磁卡的寬 兩個活動自然的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二、從學生的已有認知出發進行認知

教學前許多孩子對分米和毫米已有初步的瞭解,在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的已有認知為基礎,讓學生自己説出要學生的知識,即尊重肯定了學生的認知,而且激發了孩子的求知慾,使其熱情高漲的進入下一步的探究活動之中。較之教師的直間灌輸教學效果要好,同時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需要。

三、在活動中充分感知體念所學知識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於讓學生充分的體驗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教學中通過比一比,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説一説,找一找等大量的活動,讓學生感知1dm和1mm有多長。

四、教學環節緊湊,知識出現自然流暢

通過思考“書桌高約7”,使學生產生認知衝突,導入長度單位分米。在老是和學生猜磁卡的寬是多長的爭論中,學生通過測量驗證從而引出毫米的概念。教學過程環環相扣,流暢自然。

五、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

教學活動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比如讓學生猜猜衣架和筷子的長度,使學生感覺到非常親切自然,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六、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

利用同桌估測比賽,小組比賽找一找,説一説活動以及小組之間的互評互助培養孩子的分工合作,團結協作。

《鉛筆有多長》反思小結 篇3

這是國小階段 的一個重要的基礎,併為學習千米作準備。同時這部分知識對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來説也是個難點,不容易建立直觀概念。上完這節課後,我對本課進行了深刻的反 思,使我深深認識到數學教學活動中小組的合作學習非常重要。

《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靠單純的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因此,在教學《鉛筆有多 長》這一課時,我努力為學生提供他們所熟悉的情境,把測量與學生的實踐活動緊密聯繫在一起,讓學生在做中學。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和他們所熟悉的事 物組織教學,讓生活實際成為數學知識的源頭,使學習數學真正為學生生活中的需要;同時拓寬應用數學知識的渠道,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