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書信>檢討書>

日月明的教學反思(精選14篇)

檢討書 閲讀(3.05W)

日月明的教學反思 篇1

識字二第四課《日月明》主要是讓學生瞭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字的喜愛,並掌握一些識記漢字的方法。

日月明的教學反思(精選14篇)

備課時,我考慮到本課課文沒有情節,不知學生會不會感到枯燥?雖然課文短小、琅琅上口,但是學生會不會掌握後就對他不感興趣了?要怎樣使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對課文感興趣,並能主動地學習,更能以課文為“磚”,拋磚引玉,激發學生喜歡識字,在課外更主動地學習漢字。

於是我設計了教學過程:

我先出示字卡“日、月、魚、羊、小、土、大”等已學過的獨體字。然後,我把字卡“日”“月”拿在手上,故作驕傲地説:“我能把這兩個字合成一個字…….”我故意拖長聲音,靈活的學生馬上接上:“明!”我因勢利導:“‘明’是什麼意思呢?”“是光明的意思,太陽和月亮都有光亮,合起來就是明。”我表揚這位學生,並乘機激勵學生自主要求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其餘的內容。於是我放手讓學生小組學習,我到各小組中指導,和他們一起討論。

彙報時,鈺欣搶先舉手:“老師我知道‘一’就像一張浸水的被子,蓋在‘火’上,火就‘滅’了。”他還運用了消防知識。有的説:“手放在眼上就是看。”還把手放在眼前,邊説邊比劃着。……大家七嘴八舌地將這把自己想到地説出來,唯獨沒人説“休”字。我因勢利導:“人幹活累了,靠在樹邊在幹什麼?”“休息!”大家不約而同地説。哲宇舉手説:“老師,我發現了一個祕密。明是左右結構,塵是上下結構。”我乘機表揚了他:“哲宇真聰明,能積極動腦筋,發現了別人沒發現的祕密。”並擁抱了他,學生們羨慕不已,又對學生進行了一次創新意識、認真觀察品質的教育。

這節課上得很輕鬆,我基本上是在做一個“旁觀者”,只是時不時給學生們點撥一下。課堂主要交給了學習的主人——學生們,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體現了輕鬆愉快、自主探知。

日月明的教學反思 篇2

《日月明》一課共有13個生字,其中11個生字是會意字,所編排的韻文也朗朗上口,易讀易記,所以在備課時我最初認為學習會很容易的。但在實際上課時,學生的表現距離我預期的效果有很大差距。細分析,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首先,因為本課都是一些會意字,在備課時認為學生藉助韻文在讀書過程中就能明白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所以對於本課的生字並沒有進行詳細的講解高估了學生的實際水平。

其次,在處理本課生字上與以往相比過於倉促,學生認讀時間短、形式單一,以至於拿出某個生字,還有部分學生不認識。

鑑於以上不足,再來教學這樣的會意字,我會做好以下工作

1、首先結合韻文讓學生明白會意字的構字特點,:以“明”為例,先引導學生了解“日”、“月”所表達的事物,再進一步引導太陽也好,月亮也好,它們都會發光,給人帶來光明,所以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就成了“明”。

2、結合漢字字形“表意”的特點進行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會意字最大的特點就是字形表意,例如:“休”字,一人靠在樹上歇歇腳,就是“休”字。聯繫字義識記和分辨字形這種方法比較簡便,經過一段時間的示範引導,學生就能基本掌握。學生掌握了這種方法,他們就能自主識字,提高識字能力。

3、拓展延伸。漢字是非常有意思的,但對孩子來説,卻是非常抽象的,如何將抽象的字符變得有意思起來,在結合漢字的構字特點、基本規律的同時,增強識記的趣味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日月明》這一課,學完文中的會意字,還可以拓展想一想:自己認識的、熟悉的還有哪些類似的字。如:三口品,三日晶等等。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於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我想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於識字,主動識字。

日月明的教學反思 篇3

中國的漢字非常有意思,很多都是由兩個字合起來的,本篇課文就根據漢字構字規律所編寫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兒歌,讀來朗朗上口。在教學設計中,我們必 須徹底摒棄單調的認讀、繁瑣的分析,巧妙地藉助教材這一載體,精心設計多種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朗讀中自主識字,在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

一、創設情境、快樂識字

《日 月明》這一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會意字的特點幫助學生識字。教這課時,教可將這些漢字畫成一幅圖畫,做成課件。如:教“明”,課件先演示出“紅日圖”,及 漢字“日”,提示學生注意“紅日高照,光芒四射,非常明亮。”然後演示“明月圖”,及漢字“月”,提示學生注意“明月皎潔”,日月交相輝映,讓學生看着課 件中的圖畫,説出明字的由來。這樣,學不僅記住了字形而且還理解了字義。又如教“休”字,課件演示“一棵大樹”,然後出現一個人靠在大樹上休息,讓學生説 説“休”字的由來。然後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認識其他生字,同時看課件中的其它圖畫,想想這麼記住這些字。學生自學完後,讓學生做小老師,彙報自學情況。學生 可能會説:“尖”上面小下面大就表示“尖”。“從”一人跟隨在別人後面表示從。“看”用手搭在眼睛上表示看等等。讓學生在寬鬆、自然的狀態下進入情境,進 入課文,去發現構字規律,掌握漢字結構,從而感悟漢字文化,積累語言文字。

二、小組合作探究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 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 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上,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以獨立或隨機組合的方式組成學習小組,去了解字的組成,猜想字的意思,在小夥伴中進行交 流,形成人人爭當小老師的局面。這樣,同學之間互幫互學,深化了對知識的認識;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還給學生,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難看出:孩 子的潛能是巨大的。只要給他們機會、時間,孩子會發現很多很多。他們的團體合作意識會被調動起來,從而充分體驗合作的愉快。

三、舉一反三,聞一知十

在 教學《日月明》時,我以課文為憑藉,由淺入深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經驗,模仿課文中的句式,進行語文訓練,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豐富 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開啟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靈活地處理教材,能較好地拓展語文教學的空間,有利於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中學語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這也 是在努力實踐着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對話,也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樣枯燥的漢字學習為有趣的遊戲和生動的故事,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識字興趣。還 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找一找有趣的漢字,並試着用畫畫、出字謎等方式將漢字的有趣之處表現出來,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同時注重拓展延伸。學生把自己在 生活中看見的會意字説了出來。如,“苗、災、採、掰”;品字形結構的“鑫、淼、晶、磊”。

教學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在指導孩子們朗讀課文上還需要下功夫。

日月明的教學反思 篇4

中國的漢字非常有意思,很多都是由兩個字合起來的,本篇課文就根據漢字構字規律所編寫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兒歌,讀來朗朗上口。在教學設計中,我們必 須徹底摒棄單調的認讀、繁瑣的分析,巧妙地藉助教材這一載體,精心設計多種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朗讀中自主識字,在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

一、創設情境、快樂識字

《日 月明》這一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會意字的特點幫助學生識字。教這課時,教可將這些漢字畫成一幅圖畫,做成課件。如:教“明”,課件先演示出“紅日圖”,及 漢字“日”,提示學生注意“紅日高照,光芒四射,非常明亮。”然後演示“明月圖”,及漢字“月”,提示學生注意“明月皎潔”,日月交相輝映,讓學生看着課 件中的圖畫,説出明字的由來。這樣,學不僅記住了字形而且還理解了字義。又如教“休”字,課件演示“一棵大樹”,然後出現一個人靠在大樹上休息,讓學生説 説“休”字的由來。然後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認識其他生字,同時看課件中的其它圖畫,想想這麼記住這些字。學生自學完後,讓學生做小老師,彙報自學情況。學生 可能會説:“尖”上面小下面大就表示“尖”。“從”一人跟隨在別人後面表示從。“看”用手搭在眼睛上表示看等等。讓學生在寬鬆、自然的狀態下進入情境,進 入課文,去發現構字規律,掌握漢字結構,從而感悟漢字文化,積累語言文字。

二、小組合作探究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 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 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上,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以獨立或隨機組合的方式組成學習小組,去了解字的組成,猜想字的意思,在小夥伴中進行交 流,形成人人爭當小老師的局面。這樣,同學之間互幫互學,深化了對知識的認識;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還給學生,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難看出:孩 子的潛能是巨大的。只要給他們機會、時間,孩子會發現很多很多。他們的團體合作意識會被調動起來,從而充分體驗合作的愉快。

三、舉一反三,聞一知十

在 教學《日月明》時,我以課文為憑藉,由淺入深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經驗,模仿課文中的句式,進行語文訓練,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豐富 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開啟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靈活地處理教材,能較好地拓展語文教學的空間,有利於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中學語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這也 是在努力實踐着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對話,也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樣枯燥的漢字學習為有趣的遊戲和生動的故事,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識字興趣。還 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找一找有趣的漢字,並試着用畫畫、出字謎等方式將漢字的有趣之處表現出來,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同時注重拓展延伸。學生把自己在 生活中看見的會意字説了出來。如,“苗、災、採、掰”;品字形結構的“鑫、淼、晶、磊”。

教學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在指導孩子們朗讀課文上還需要下功夫。

日月明的教學反思 篇5

《日月明》是一篇語言簡潔、節奏明快、音韻和諧,十分適合兒童朗讀的韻文。讀着這樣的文字似乎能聽到稚嫩的童音,那麼動聽、那麼美妙。短短的韻文,揭示了 會意字的構字特點。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不僅瞭解了許多漢字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漢字組成的,而且知道它的意思就是這幾個漢字意思的組合。對於這樣的會意 字,學生非常感興趣,在學習中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課堂上,我先出示生字讓學生認讀,再出示圖片讓學生猜意思,這樣學生很快理解了字的 意思。不過,這裏如果先出示圖片讓學生猜字再説意思,學生的積極性會更高。在學習韻文時,我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組成學習小組,在小夥伴中交 流自己的發現,自己也試着編一編。這樣,同學之間互幫互學,深化了對知識的認識;大膽交流,提高了交往能力。他們的團體合作意識被調動起來了,從而充分體 驗合作的愉快。靈活地處理教材,能較好地拓展語文教學的空間,有利於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中學語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這也是在努力實踐着讓學生與文本進行 深層次的對話,也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日月明的教學反思 篇6

中國的漢字非常有意思,很多都是由兩個字合起來的,本篇課文就根據漢字構字規律所編寫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兒歌,讀來朗朗上口。在教學設計中,我們必須徹底摒棄單調的認讀、繁瑣的分析,巧妙地藉助教材這一載體,精心設計多種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朗讀中自主識字,在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

1、創設情境愉悦識字《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識字寫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因此,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力求做到入情入境,牢牢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徵,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我通過看圖、遊戲等一系列識字活動,讓學生在寬鬆、自然的狀態下進入情境,進入課文,去發現構字規律,掌握漢字結構,從而感悟漢字文化,積累語言文字。

2、以讀為本讀中感悟閲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教學中,我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主動地去讀,讀準生字、讀通課文、讀懂意思;興致勃勃地去讀,讀出情感。以達到在多種形式的反覆朗讀中認識漢字,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3、小組交流合作探究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上,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以獨立或隨機組合的方式組成學習小組,選擇自己已經知道或者含糊不清的一些生字的意思,在小夥伴中進行交流,形成人人爭當小老師的局面。這樣,同學之間互幫互學,深化了對知識的認識;大膽交流,提高了交往能力。他們的團體合作意識被調動起來了,從而充分體驗合作的愉快。

4、提煉生活仿作創新提煉生活,想象模仿,是實現學生與文本對話的保證。教學《日月明》之前,我引導學生當一回“小小調查員”,通過電腦、電視、畫報、兒歌等多種途徑去了解漢字的特點,讓他們在學習課文之前,就對課文內容有個初步的瞭解,巧妙地架設起文本與生活的橋樑。在教學《日月明》時,我以課文為憑藉,由淺入深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經驗,模仿課文中的句式,進行語文訓練,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豐富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開啟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靈活地處理教材,能較好地拓展語文教學的空間,有利於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中學語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這也是在努力實踐着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層次的對話,也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日月明的教學反思 篇7

一、深入研究教材

歌曲的旋律運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排序遊戲解決,這充分抓住了孩子們的童心,使他們的學習情緒驟然高漲,並且這種新穎的學習方法,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使學生輕鬆愉快的就掌握了歌曲的旋律。

二、如何理解音樂作品

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國小階段的孩子具有強烈的表現慾望。而音樂藝術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只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孩子們的年齡還小,生活經驗很少,單憑老師的口頭講述,而沒有親自參與和體驗,讓他們來理解音樂作品是很難的。我在學生熟練掌握歌曲之後,加入動作來幫助學生理解歌曲的情緒,這樣,既幫助了他們理解歌曲,又符合了他們好奇、好動的心理。

不足: 在音樂課堂上,要注重培養孩子聽、記、視唱的能力,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要運用較好的方式訓練學生演唱旋律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只讓學生唱會歌。

日月明的教學反思 篇8

在三年級教材中開設了國畫教學,我認為國小生學習畫國畫,首先還是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用筆、用墨方法、執筆方法、運腕方法,但既然本課安排的內容是以遊戲的形式來讓學生認識彩墨的,教學中,我注意不將《彩墨遊戲》一課上成專業技法課,而是儘量加強“遊戲”口味,從以下三方面培養和提高學生作畫的興趣和質量:

瞭解中國畫的水墨之妙,增強學習興趣:如以故事的形式講解畫家齊白石筆下自由嬉戲的蝦,以及他的繪畫藝術之路,來激勵學生認真學畫的信心和決心。

注重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少一些繪畫技巧的要求:我每次教授學生接觸中國畫時,看到他們的作品總有眼高手低的現象:理論上知道用筆用墨的方法,但實際操作中卻很難一下掌握水墨濃、淡、幹、濕的變化,但是他們大膽的線條,鮮豔的色塊,包含着豐富的想象潛能,於是我就鼓勵學生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畫出有個性的中國畫。

挖掘生活題材,激發創作熱情:藝術來源於生活。在國畫創作中,我以學生常見的線條、蔬菜、水果、動植物和生活中人和事為繪畫題材,這樣既有利於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又利於他們對這些常見的人和事進行觀察。

事實證明:學生對這種“遊戲”類的課程較感興趣,多數人的作品創作隨意,無拘無束,在練習筆墨的同時,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融入作品之中。

日月明的教學反思 篇9

對除法的知識學生在生活中到底有沒有了解和知道呢?這是我上課時最想知道的。在教學設計時也考慮到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學習除法會感到困難,所以整個教學過程要努力使學生參與到學習中,讓學生親自去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所以在在新課開始,就出示“除法”兩字,瞭解學生對除法的掌握程度,當然學生也從不同的角度去描述了他們心中的“除法”,這樣就激活了學生最近的認知區域,從而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更瞭解了學生的知識起點。

1、那麼除法是怎麼來的呢?學生一時是説不清楚的,現在就請你們來把6個桃子分一分,你會怎麼分?讓學生分組動手實踐,引導學生動手動腦,聯繫實際生活經驗的擺弄,這樣的教學既讓學生動腦思考分的方法,又讓學生在實踐中思考,我把桃子這樣分和那樣分有什麼不同?把一些物體分成兩份,可以每份分得同樣多,也可以每份不一樣多。而平均分從其分的過程看,又存在兩種不同的分法:一是先確定每一份是多少再分,二是確定平均分的份數再分,但從其分的結果來看是完全一致的,都是把一些物體分成相等的幾份。學生只有在動手實踐後才能建立表象,從自己的主動學習中感受“同樣多”的概念。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也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平均分,教學從現實情境入手,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繫,使學生明白生活中有數學,數學課中也有分東西的生活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2、數學是一種過程,在教學中以學生的知識感悟為切入點,把知識層層展開,充分重視學生對知識的吸收過程,學生從動手感悟平均分到形成豐富的表象,從動手操作中幫助學生建立平均分與除法之間的聯繫,學生對平均分的活動有了較為豐富的表象後,從平均分的活動中抽象出除法運算,明確除法就是平均分活動的數學概括,只有讓學生體會和了解了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才有利於學生最終去理解除法的含義。並讓學生經歷這一抽象過程,從中初步理解並體會除法的含義,學生能有序地、有條理、完整地表述除法的含義,這正是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完善的過程。

日月明的教學反思 篇10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的轉變》是我校的一個省級課題,因此學校對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也為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實踐這些新的理念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條件。轉變教學方式,重新定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位置,重新審視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形式,一直是我們教學中思考、實踐和反思的話題。

古代散文教學是語文傳承古代文化的主要載體,但是傳統的古文教學在教師的教學方式、評價形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有很多不適應時代發展的地方。因此探索在新課程背景下的古文教學是我們在省級課題之下的一個子課題。如何走出一條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文化素養的古文教學之路?本文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嘗試以宋代美文《赤壁賦》為載體,通過研究性學習,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帶領學生進入快樂的古文學習園地。

日月明的教學反思 篇11

一、注重培養學生學生語感和在朗讀中感悟的能力。

讀 是語文學習的一個基本途徑,是語文課堂的主題活動。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在學習第三自然段中,我抓住 除了、都、欺負、討厭、孤單 等詞語重點理解,他們能更深刻感受醜小鴨的悲慘命運,更好地把握課文內容,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讓他們聲情並茂地朗讀。教學中採用自由朗讀、範讀、指讀、齊讀等各種形式的朗讀 以讀促講 ,讓學生在情景中朗讀,在讀中思,在讀中悟,領悟課文的主旨內容。

二、給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注重學生個人情感與課文情感的統一。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提出問題 大家在欺負他的時候會怎麼説?怎麼做? 讓學生想象並用自己的語言和肢體語言來表達,從而融入課文情境; 醜小鴨在樹林裏還會受到誰的欺負?在你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情景? 引導他們展開想象,孩子們設身處地地去想象當時的情景,去想象醜小鴨的心情,去想象醜小鴨當時那種孤獨的境遇之後,他們的心與醜小鴨貼得更近了;在讀完第五自然段時,老師動情地説: 面對昏倒在冰湖上的醜小鴨,如果你就在他身邊,你會怎麼説,又會怎麼做呢? 孩子們的心顯[然被深深打動了,有的説醜小鴨太可憐了,如果我看見了,我一定收留他,有的大聲鼓勵醜小鴨堅強。學生們純真的心靈與 醜小鴨 的美好心靈產生了共鳴,他們體會到了文章的情感,初步體驗到了人生的真諦。

在教學快結束的時候,我這樣引導: 面對種種困難,醜小鴨堅持不放棄,艱難地活了下來,最終變成了一隻美麗的天鵝。學完這一課,你一定有許多話對課文中的人物説,你想對課文中的誰説些什麼? 這一開放性問題,再一次撥動了孩子們心靈的琴絃。有的孩子對欺負過醜小鴨的人説: 你們不應該看不起別人,説不定,以後別人比你更出色呢! 有的對農夫説: 謝謝你救了醜小鴨,我以後也會像你一樣幫助別人的。 等。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使他們的情感得到了昇華,再一次與教學目標相吻合。.

三、 教學知識缺乏橫向聯繫

在第二自然段,我讓學生找出描寫醜小鴨醜的詞語 又大又醜、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 ,在第七自然段,我也讓學生畫出描寫天鵝的詞語 湖面映出一個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長長的脖子,美麗極了! 但我沒有做到前後照應,把醜小鴨變化前後相對比,應該讓學生把醜小鴨變化前後的詞句放在一起對比後多讀兩遍。在讀中更好的理解,加深印象。

日月明的教學反思 篇12

《夜歸鹿門歌》是《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鑑賞》第二單元自主賞析的首篇。該單元要求教會學生“置身詩境,緣景明情”(把握詩歌的意境)。即要教會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和聯想,調動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官,儘量構想詩人描繪的奇幻世界,從而獲得對人生、自然的新認識。從而推想詩人的情感。

同時《夜歸鹿門歌》這首詩將山寺的鳴鐘、月照的鹿門、夜歸的世人、月、煙樹、巖扉、鬆徑等景物(意象)順次組合,於喧鬧的紅塵之外,另創出一個和諧的、寧靜幽美的隱逸勝境來,抒發了詩人歸隱後清閒淡素的情懷志趣,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格。 典型的意象、獨特的意境、獨有的情感。

鑑於以上兩點,這節課的重點就是教會學生用“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方法鑑賞詩歌。先通過解題、朗讀,對詩歌有一個整體感知,在此基礎上直奔重點。讓學生找出詩歌中的意象,根據初步感知,以時間和地點為分界概括兩幅畫面:黃昏江邊景、月夜山中景。

然後啟發引導學生品味意象,概括景物特點,揣摩詩人情感。景物特點一旦體悟到位,領悟情感也就輕鬆自然。在此基礎上,趁熱打鐵,讓學生自主欣賞王維的《歸嵩山作》效果很好。學生已基本掌握這種賞析方法,對詩歌意境情感領悟比較到位。

反思這節課,我再一次認識到,一節課一個重點即可,不宜貪多;對於詩歌,景物是核心,引導學生體會景物特點是理解詩歌的關鍵;

需要改進的幾處:1、第一幅畫面賞析,忽略了“爭”的點撥。

2、最後兩句的賞析中,還應從知人論世層面略作探究。

日月明的教學反思 篇13

一、設計意圖

本課是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自讀説明文。我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特點,設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1、瞭解本文説明的主要內容;2、學習本文的説明順序和説明方法;3、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並在研讀文本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關注生態環境,培養其科學的興趣和精神。在具體教學實施中,我採取“初讀課文,理清順序”、“細讀課文,掌握方法”、“精讀課文,深入思考”三個步驟循序漸進,希望引領學生把握文本、鑽研文本、吃透文本。

本節課我合理運用教學媒體,整合教學,在導入新課之後,我安排了一個環節,取名為“你認識我嗎”?其中展示了文中提到的生物,請同學們認出來,這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調動了課堂氣氛,在此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效果不錯。由於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多次接觸説明文,對説明文的特質有了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學中我不是告訴學生們,這節課我要教給你們什麼,而是讓學生自己思索,這篇課文我可以學到什麼。事實證明,大部分學生已經理解了説明文學習的精髓,即説明內容、方法和順序。

考慮到本文是一篇説明文,內容不易激起學生的體驗與感受。所以在教學中,我設計了本地視頻新聞鏈接《剷除“一枝黃花”,當下正是時候》的導入和展示了實物“一枝黃花”。其目的就在於使課堂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生活,讓知識講授變得更加鮮活直觀,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與參與性。

二、存在問題

1、學情掌握不足。學生在課堂中明顯表現出對文本不夠熟悉,對課文信息的搜尋概括能力較為薄弱。我在設計課堂問題時沒有充分考慮到這點,導致課堂被動。

2、 由於時間關係,課堂上容量很大,但無形中也產生了腳步匆匆地感覺,像體驗反思部分,假如時間允許,同學們的討論可以更充分些。

3、學生參與不足。本堂課學生參與情況實難讓人滿意,這其中有師生生疏的的因素、有學生緊張的原因,但很重要一點是我未能很好地調動組織學生、激起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課堂上,我雖也採取了小組討論、代表發言的方法,希望能夠發動學生參與進課堂。但在實施中,學生討論小組的組織不力,各個學生的責任不明,導致討論小組名不副實,班級學生依然各自為戰,課堂之上缺少了思維火花的撞擊。

4、課堂機智不足。囿於課堂教學經驗的缺乏,也因為教學過程中的緊張情緒,我在本課的教學中缺少對突發情況的機智應對。在學生情況變化和課堂生成的情況下,我欠缺對教學目標和內容的必要變化調整。我在教學語言上也比較生硬,少了臨場的發揮,沒有起到調動學生情緒、調節課堂氣氛的作用。

5、教學設計與學生的表現和理想相距仍有一段距離,自己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難以出現,這説明教師自身應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己的教育機智。

三、反思感想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現在想來,如果能對學情的把握更充分一些、與學生的應變更靈活一些、在課堂的教學更輕鬆機智一些,這一堂課我一定能夠上得更加出色。教學的根本在於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讓他們在對文本的研讀中獲得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與創造力。

總之,聯繫《生物入侵者》這篇課文的教學,學生面對這篇課文只是一個文本,其意義是多樣的,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的責職並不在於對教材、教參或某種觀點的詮釋,關鍵在於引導學生從繼承性學習轉向到創新性學習,引導學生從自己的情感體驗出發去實現與文本的視角融合,獲得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從而激發創新慾望。我真心地希望經過探究和剖析,發現不足,並在日後的教學中使自己更上一層樓。

日月明的教學反思 篇14

這是一首外國的兒童詩,讀時琅琅上口,同時又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全詩4個小節,短小精悍卻富有哲理。作者以形象的比喻,簡明的語言,介紹了書給人們帶來了樂趣,謳歌了書的神奇、書的美麗與魅力。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朗讀是理解詩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節課我把閲讀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設計了自由大聲朗讀、自由讀、默讀、齊讀、同桌合作讀、接讀、比賽讀等各種形式的讀,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領悟了思想感情。

在教學第一、二小節後,指導學生仿照前兩段寫一寫。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雖説孩子們的語言還很稚嫩,但是表達了他們的心聲,體現了孩子們對詩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