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文祕>個人寫作>

數學週記六年級(通用16篇)

個人寫作 閲讀(2.2W)

數學週記六年級 篇1

星期二的數學課你知道是誰給我們上的嗎?哈哈,告訴你吧,那是我們學校大名鼎鼎、集温和與親切於一身的陳校長!

數學週記六年級(通用16篇)

在那天,何老師生病了,一般來説是由語文老師邱老師代課,但陳校長卻自告奮勇地來到我們班上課,全班同學都為之一震,要知道校長親自上課可是很少的機會,我不禁興奮夾雜些緊張起來。

開始上課了,陳校長先問了我們幾個關於小數的問題,最難的就是那道45。00是不是小數的問題。這可把我們難住了,幾乎沒有同學堅定地回答。陳校長樂呵呵地看着我們,詳細地解釋道:“這是一種特殊的`小數,也是一個整數。”這讓我們對陳校長更敬佩了。他繼續給我們講解着小數的加減法,其中還加入風趣幽默的語言。我們也隨之融入這歡樂的數學安樂死。我們紛紛舉起自信的小手,等待着陳校長的表揚。

數學週記六年級 篇2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們上了一節有趣的數學公開課。上課鈴一響,就陸續進來了許多老師,其中有我認識的,也有教過我的。看着這麼多老師,我心裏像在打鼓,心撲通撲通跳個不停,所以,這堂課一定要更加認真專注。

一開始,老師就提出了問題,讓我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還好不難,我幾次舉手,老師都沒喊到我,不過沒關係,我已經認真思考了。在導學單上有一題:三面塗色,兩面塗色,一面塗色的正方體所在的位置和個數分別有什麼規律?把你的發現在小組內進行交流。這道題看起來似乎並不難,但是在討論時卻遇到了問題。位置很簡單,三面塗色的小正方體在大正方體的頂點處,兩面塗色的小正方體在大正方體稜的中間,一面塗色的小正方體在大正方體每個面的中間。但是個數有什麼規律就不知道了。於是我仔細觀察起來,大正方體的稜被平均分成兩份,三面塗色的小正方體有8個;分成三份,還是8個;分成四份、五份,依然是八個。由此得出結論:無論大正方體的稜長被平均分成多少份,三面塗色的小正方體的個數都是8個,因為正方體都只有八個頂點。大正方體的稜長平均分成兩份,兩面塗色的小正方體的個數為0;分成三份為12個;分成四份為24個,五份為36個……因為兩面塗色的個數都是先求出一條稜上的個數,再乘12,所以都是12的倍數。大正方體的稜長平均分成兩份,一面塗色的小正方體的個數為0;三份為6個;四份為24個;五份為54個……因為一面塗色的個數都是先求出一個面中的個數再乘6,所以都是6的倍數。

由上面分析,我們可以列出公式:用n表示把大正方體的稜長平均分成的份數,用a、b分別表示兩面塗色和一面塗色的小正方體的個數。a=(n-2)2 ×12,b=(n-2)2×6.在課上老師還留了一道思考題:沒有塗色的小正方體的所在位置和個數分別有什麼共同的規律?我想了兩種方法。第一種,先求出大正方體一共可以分成的小正方體的總個數,減去一面塗色的、兩面塗色的、三面塗色的個數,就等於沒有塗色的小正方體的個數。還有一種方法,用(n-2)3,即稜長平均分成的份數減2就等於沒有塗色的`小正方體一排的個數,也就是裏面的沒有塗色的小正方體組成的大正方體的稜長,稜長的立方就是裏面的正方體的體積,也就是沒有塗色的小正方體的個數。

看來數學裏的奧祕還真不少!

數學週記六年級 篇3

生活中與許許多多的數學信息,我們每時每刻也離不開數學!

説到離不開數學我今天就發生了一件有趣的數學問題。

今天等寬帶連接的時候我坐下來拿起媽媽給我買的加菲貓的幸福生活,看到了加菲貓的簡介,加菲貓20xx年登上大屏幕時是它26歲生日我把這句話給媽媽説了,媽媽問我那現在是20xx年,那加菲貓現在多大呢?我一聽是一個不錯的問題,於是我開始一年一年的算20xx年26歲,20xx年就是27歲,20xx年28歲,20xx年29歲,20xx年30歲,20xx年31歲,20xx年32歲,20xx年33歲,20xx年34歲,那加菲貓今年34歲,他也可是動物界的文學家了呀!但是我這樣算太麻煩,我便思索起來05年到13年中間相差多少?我能用13減5就知道中間相差多少了13減5等於8,8年,我在用這8年加他現在的26歲不就知道他現在多少歲了嗎!8加26等於34,加菲貓今年34歲了,我知道怎樣算歲數了。

數學週記六年級 篇4

在現代社會的學習中,創建了許許多多的科目,如信息技術、美術、體育等。這些科目都非常有趣。但是,我仍對數學情有獨鍾。

數學是由一些有趣的運算與奇妙的公式組成。我自從開始學習數學,便酷愛這奇妙的科目。它的魅力與學習它而得到的成就使我產生學習數學的動力。

記得國小一年級,我開始接受教育。最初,我只學習語文與數學。當初的語文雖然簡單至極,單以我當初的'知識,也不能得到滿分。而數學,我大多數測驗都能的滿分。因此,我的老師向我投來讚許的目光,同學們都向我發出羨慕的讚歎。這使我更加努力學習數學。

升上二年級,我的老師開始教授我奧林匹克數學的知識,我當初認為數學只不過是一些簡單的計算。然而它的難度,它的奧妙,使我更想去攻破它。我經過學習,終於解出了一道又一道難題,使我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到了三年級,我對數學的喜愛與我努力學習,使我的數學已超出三年級的水平。這時,我的老師推薦我去參加市級比賽,我也不負所望取得了一等獎。這是我第一次在數學中取得獎項。為此,我十分高興,我感受到數學給我帶來的榮譽。

到了四年級,我仍參加比賽,我從沒在數學中遇到搓折。但是這一次,我尤如被利劍插傷我竟然沒有取得名次。經歷這次失敗,我並沒有灰心喪氣,而是更加努力學習。終於在五年級與六年級的競賽中再次登上領獎台。

眨眼就到了七年級,我到了優秀的學校讀書。在這,我又遇到了挫折——我沒被選上去參加“希望杯”數學競賽。但我並沒有放棄,我主動去爭取,我的行動終於感動了我的老師。我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並在這次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數學已伴隨我七年的學習生活,它使我變的堅強,變的成熟。時間在流逝,我對數學的心永遠不變,我將來定要登上數學界的高峯,成為數學界的頂尖人物。

數學週記六年級 篇5

5月6日 星期四 晴

開學已經3周了,我們已經把第一單元――比例的知識學完了。經過這3周的學習,我明白了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明白了圖上:實際=比例尺;明白了求比例中的未知數叫做比例;明白了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着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比值必須,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正比例關係;明白了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着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比值必須,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反比例關係。

學習了比例的資料,我覺的很搞笑。

數學週記六年級 篇6

在日常生活中,做每件事情都離不開數學,可見數學與我們的關係是多麼的密切呀。

暑假裏我跟爸媽到表姐家玩,路上口渴了,爸爸只好到附近雜貨店買礦泉水喝。雜貨店有個規定:買3瓶礦泉水可以換一瓶礦泉水,一瓶礦泉水賣價1元錢,爸爸見了掏出10元錢給雜貨店老闆,説:“老闆買10瓶水”,水拿到了,我如飢似渴的喝了起來,一會兒就喝掉了二瓶。還沒等我回過神,已經有好幾個空瓶了。爸爸問我:“靈靈,我們用10元錢能換多少瓶礦泉水?”我想:10瓶水喝完,拿9個空瓶子換了3瓶礦泉水,3個空瓶又換了1瓶礦泉水……還剩下兩個空瓶子。我高興地對爸爸説:“爸爸,我算出來了,是14瓶礦泉水,還餘下2個空瓶子。”爸爸笑了,説:“你再想一想!”我若有所思:“我們可以再向雜貨店老闆借一個空瓶子,喝完後再把空瓶還給老闆,噢!我們可以喝15瓶礦泉水。”爸爸點頭稱讚。

數學就是要靈活運用,理論聯繫實際,只有掌握了數學知識,才能更好的讓數學服務於我們。所以我們要學好數學,讓數學成為我們學習生活中的好幫手。

數學週記六年級 篇7

同學們,在你們的數學學習中是否和我一樣,有一些不經意的發現?現在我就來介紹我的幾個發現。

如果要你算一個多位數乘5,你是不是準備列豎式?我卻可以口算,因為我發現一個小訣竅。想知道嗎?讓我來告訴你:算48532×5的積,先找到這個數485320,再把它除以2,你會口算嗎?242660這就是48532×5的積了。知道為什麼嗎?我把原來的數先擴大10倍,再縮小2倍,是不是相當於擴大5倍呀?你掌握這個小竅門了嗎?

同樣的發現我還有:一個數乘1·5只要用它本身加上它的一半就可以了。(想想為什麼?)一個數乘15呢?用剛才的方法再加一步——你已經想到了吧,再擴大10倍就好了!

我還發現一個多位數,末兩位符合這個要求:十位上十奇數,個位上是5,用它乘5,積的末兩位肯定是75。我想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多位數的個位與5相乘得25,積的個位是5,向十位進2,而十位的奇數與5相乘的到的是幾十五,這個5應該和個位進上來的5相加寫在十位上,所以這個積的十位上肯定是7,個位上肯定是5。同樣的道理,你不難推出,一個多位數十位上是偶數,個位上是5,它與5相乘,積的末兩位肯定是25。

這個發現能用我前面所説的一個數乘5的巧妙算法來解釋嗎?想想看,它們是一致的,因為這個數擴大10倍後,末兩位是50,再除以2,可能百位上有餘數1,與50合起來150÷2=75是末兩位上的數字,也可能百位上沒有餘1,那麼50÷2的商就是末兩位上的數字。

同學們,我的這個小發現是不是很微不足道?但我很自豪,這是我自己動腦筋觀察和思考的結果。偉大的發現不是由這點點滴滴組成的嗎?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勤于思考、善於發現的人吧!

數學週記六年級 篇8

生活中到處離不開數學!

今天,我在家裏做了一個事情,就是量一元硬幣。

工具是:一套尺子,一個一元硬幣,一隻彩筆。

先用彩筆畫出一元硬幣的直徑,它的直徑是2.5釐米,要想算出圓的周長,再用2.5乘3.14等於7.85釐米如果知道圓的半徑,在求圓的周長,應是:圓的半徑乘3.14乘2。

我還知道: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直徑,一般用字母R來表示。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心的線段,叫做半徑,一般用字母D來表示。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校

今天,我在家裏沒事幹,就找到了一個以前四驅車的輪子。我就開始測量它的周長。找不着圓點是一個難事,於是我借用個課堂上的幾個方法,由於這個輪子是安到這裏的,所以很不好測量,最後我還是按照車輪的大小在紙上畫出了一個圓。

測出了直徑。3.14×2.5=7.85(釐米)。

這可真是一次有趣的測量啊!

數學週記六年級 篇9

今天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在大街上閒逛,突然看到不遠處有很多人圍在一起。我跑過去一年,原來是抓獎遊戲。“哼,抓獎有什麼好玩的。”我厭煩地説旁邊的人一聽,連忙説:“抓獎雖不好玩,但有重獎,可吸引人了。”我急切地問:“是什麼呀!”“50元錢。”那人噔大眼睛説。一聽這話,我可來勁了,“這麼誘人的的獎品,説什麼,我也得試試。”説完,我便問店主怎麼抓法。店主説:“這是24個麻將,麻將下寫着12個5,12個10,每次只可抓12個麻將,如果12個麻將標的數總和為60,那麼你便可得50元大獎。”我聽了也沒多捲起了袖子,從兜裏掏出5元錢給了店主。

儘管,這可以抓10次,但那份大獎我還是沒有拿到。

回到家之後,我想了想,感覺有點不對勁。我想,抓60分,那必須抓得那12個麻將必須都標5,最好的情況就是第1次抓到1個5,第2次抓2個5,第3次抓3個5……第12次抓12個5至少得花去6元錢。但萬一抓得那些麻將標的數是10或有的`總和是相同的,那麼得抓多少次花多少錢。

最後經過一番考慮,終於把問題弄清了,我抓緊到街上找那算帳,可已經跑得無影無蹤。

數學週記六年級 篇10

愉快的暑假結束了,這周是新學期的第一週,這周我們學習的是第一單元:位置。

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也學過“位置”,這方面的知識。原來我們通常會這樣説:我在某某前面;在某某後面;在某某左面;在某某右面。這周我們又學了一種新的方法:用兩個數據來確定物體的位置,也叫數對。我要提醒大家一下,在做這一類題時,如果需要寫數對,不要忘記列數在前面,行數在後面。

在這周的學習中,我還知道了現在的圍棋盤上,分別用1--19和一--十九路命名縱線和橫線,這樣可以幫助確定棋子的位置。我不僅瞭解到了這些棋盤上的知識,我還知道了通過地球上的經線和緯線,人們可以確定一個地點在地球上的位置。例如:北京的地理位置是北緯39度9分,東經116度4分。

這周我們學習的內容雖然很少,但是這些知識都非常實用。這周我的收穫真大。

數學週記六年級 篇11

今天我在做數學作業時,發現有一道題有點難,我想了好長時間才想出來。題目是這樣子的——

小明一家和小東一起去郊遊,返程時遇到一座小橋。由於天已經黑了,所以他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過橋。幸好他們帶了一隻還能用來照明的燈。

現在已知小明過橋要1秒(難道小明是超人),小利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媽媽要8秒,小東要12秒。並且每次此橋最多可過兩個人,而過橋的速度是根據過橋最慢者而定的,並且燈在點燃30秒後就會熄滅。

他們如何才能順利的過橋呢?

小朋友們,當我們遇到這種題時,可以這樣來解答:

第一步,小明和小利過橋,然後小明回來,耗時4秒;第二步,小明和爸爸過橋,小利回來,耗時9秒;第三步,小明的媽媽和小東過橋,小明回來,耗時13秒;最後,小明和小利過橋,耗時4秒,總共耗時4+9+13+4=30(秒)。

這樣,這道題就成功的解決了!

數學週記六年級 篇12

每逢清明節,巨山上便會人山人海,於是一些騙子便想出了一些騙人的把戲來騙人,比如:像圓盤賭物。

道具非常簡單,在一塊木板上畫一個大圓,大圓中心用釘子固定一根可以轉動的指針。大圓被分成24個相等的格,格內的針可以轉,格內分別寫着1—24個相等的數,在單數格中沒有值錢的,而雙數中差不多都是值錢的。

玩法也很簡單,把指針先撥到1,然後你撥動指針,指針就開始旋轉,最後停在某個格內,接着再按着指針所在的格上標的數,再把指針撥動,N-1格,N是格子上所標的數。

這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數學遊戲,其實你無論撥到哪格,只能吃虧,不能得利。因為當指針轉到奇數格上,撥動的格數便是奇數-1=偶數,奇數+偶數只等於奇數,所以不可能轉到偶數格上,就得不到值錢的東西,假如指針轉到偶數格上,撥動的格數便是偶數-1=奇數,奇數+偶數=奇數,還不能得到值錢的東西。

數學週記六年級 篇13

以前,我一直以為學習“求最小公倍數”這種知識枯燥無味,整天與”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數”類似這樣的問題打交道,真是煩死人,總覺得學習這些知識在生活中沒有什麼用處。然而,有一件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爺爺和我一起乘坐公共汽車去青少年宮。我們爺倆坐的是3路車,快要出發的時候,1路車正好也和我們同時出發。

此時爺爺看着這兩路車,突然笑着對我説:”小溦,爺爺出個問題考考你,好不好?”

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

那你聽好了,如果1路車每3分鐘發車一次,3路車每5分鐘發車一次。這兩路車至少再過多少分鐘後又能同時發車呢?”

稍停片刻,我説:”爺爺你出的這道題不能解答。”爺爺疑惑地看着我:”哦,是嗎?”

“這道題還缺一個條件:1路車和3路車的起點站是同一個地方。”爺爺聽了我的話,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自個聰明禿頂的腦袋,笑着説:”我這個‘數學博士‘也有糊塗的時候,出的題不夠嚴密,還是小溦想得周全。”我和爺爺開心地哈哈地大笑起來。

此時爺爺説:”那好,現在假設是同一個起點站,你説説用什麼方法來解答?”我想了想,脱口而出:”再過15分鐘。

因為3和5是互質數,求互質數的最小公倍數就等於這兩個數的乘積(3х5=15),所以15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也就是兩路車至少再過15分鐘能同時發車。”爺爺聽了誇我:”答案正確!100分。”

“耶!”聽了爺爺的話,我高興地舉起雙手。

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啊。

數學週記六年級 篇14

9月8日 星期二 晴

在日常生活中,做每件事情都離不開數學,可見數學與我們的關係是多麼的密切呀。

暑假裏我跟爸媽到表姐家玩,路上口渴了,爸爸只好到附近雜貨店買礦泉水喝。雜貨店有個規定:買3瓶礦泉水能夠換一瓶礦泉水,一瓶礦泉水賣價1元錢,爸爸見了掏出10元錢給雜貨店老闆,説:“老闆買10瓶水”,水拿到了,我如飢似渴的喝了起來,一會兒就喝掉了二瓶。還沒等我回過神,已經有好幾個空瓶了。爸爸問我:“靈靈,我們用10元錢能換多少瓶礦泉水?”我想:10瓶水喝完,拿9個空瓶子換了3瓶礦泉水,3個空瓶又換了1瓶礦泉水……還剩下兩個空瓶子。我高興地對爸爸説:“爸爸,我算出來了,是14瓶礦泉水,還餘下2個空瓶子。”爸爸笑了,説:“你再想一想!”我若有所思:“我們能夠再向雜貨店老闆借一個空瓶子,喝完後再把空瓶還給老闆,噢!我們能夠喝15瓶礦泉水。”爸爸點頭稱讚。

數學就是要靈活運用,理論聯繫實際,只有掌握了數學知識,才能更好的讓數學服務於我們。所以我們要學好數學,讓數學成為我們學習生活中的好幫手。

數學週記六年級 篇15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寒假作業。寫着寫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後。這道題是這樣的: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釐米,並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的面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麼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媽媽來了。媽媽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於是,媽媽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着我們開始排除,然後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稜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另外一條稜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於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後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解出這道題後,我心裏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祕,等待着我們去探求。

數學週記六年級 篇16

今天我閒着沒事幹,就想去幫阿姨買菜。我就想這樣也好我也能完成數學日記了。

一來到菜市場,熱鬧非凡。喧鬧聲,讓人感到好煩。我馬上就去買我的最愛的雞腿吃了,剛到那一股香氣讓我迫不及待的過去。我馬上問老闆幾元一隻,老闆回答説:“4.5元一隻:”我掏出10元錢給了他,他給了我錢我就走了。當時我沒注意就跑了。我準備在去買東西時卻發現少了5毛錢準備去換了,當時我真糊塗馬上來到了當時來買雞的地方去換。我真的很馬虎怎麼沒注意看呢?那位老闆也是個熱心的人他沒説什麼就給了我錢我羞愧的低下頭説了聲:“謝謝”就走了。

我接着又去買了很多東西算也算不了我決定耐心的數,終於數出來了。結果算出了答案:45.3元。爸爸給了我50元怎麼只剩下了4元了,怎麼辦呢?少了7毛錢怎麼説呢?

一回家我來到爸爸面前説:“爸爸對不起我算錯錢了,”爸爸笑了笑説:“沒關係,在生活上肯定有馬虎錯誤的。”這次我原諒下次不能犯了。我聽見了説什麼。所以説一般數學不能犯馬虎錯誤,一犯馬虎就吃虧了。後來我去買菜不會犯了。懂得上次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