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心得體會>工作心得體會>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精選21篇)

工作心得體會 閲讀(7.81K)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 篇1

魏書生是一個真正在實踐教育理論的教育實踐家。他點子多,辦法新穎,有實效。他工作的思路清晰,方法科學,這得益於他深厚的理論功底,並且他敢於做試驗,遇到困難不退縮,想辦法去克服和改進。教育就是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的推陳出新。作為剛剛有幾年教齡的我,就更應該在接納前人的優秀教學手段和思想,不斷的`夯實基礎的同時,一定要勤于思考,敢於實踐,勇於克服困難。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精選21篇)

每個學生都是天使,都有閃光點,老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魏書生就是這樣一個老師,一個不平凡的教育家,他以學生為根本,以育人為宗旨的教育思想主要體現:他一靠民主,二靠科學兩大法寶上——所謂民主就是千方百計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幫助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所謂科學,即是從管理的角度組織教學。他靠這兩件法寶建構了卓着的實踐績效和精深的理論造詣。他突出了一個“育人”和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從時間上,突出“事事有時做,時時有事做”,從空間上,突出“班級的事,事事有人幹;班級的人,人人有事幹”。這和我們學校推行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如出一轍,使學生這一主體的各方面得以全面發展。

學無止境,教育的魅力也無止境。雖然我並不從事班主任的工作,但讀了《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之後,我卻真正感受到了老師的教育魅力何在。一個教師,他的勝利青春是不能保持的,但是它可以保持職業青春。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 篇2

“如果你把學生當成天使,那你每天生活在天堂裏;如果你把學生看成魔鬼,那你將每天生活在地獄中”。翻到第一篇,篇首是這樣寫的:“有兩個全校最差的學生進了我的班。我説,你們先做一件事,每人找到自己的優點。他們説自己沒有優點。我説,不可能,我都已替你找出兩條了…後進生對批評往往能非常鎮靜的對付,你給他説優點,他反倒臉紅了。有個學生説,老師,我學不好的,只考了8分。我説,你一上課不聽講,二不寫作業,三又不看書,還能考8分,這是天賦哪!”面對這樣的老師學生能不好好學習嗎?這也是令我很感動的地方。

對於我們老師,面對的.是一羣養尊處優、以自我為中心、優越感極強的學生,教育起來可謂困難重重。但如果我們把那些瑣事天天記掛在心上,舊的煩惱還沒去,新的煩惱又接踵而來,那隻會是愁上加愁,這對我們的身體也是極大的損傷。其實,“生活中不是缺少歡樂,而是我們缺少發現歡樂的能力。”人的一生沒有一帆風順,而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是在自尋煩惱,杞人憂天,被自己精神枷鎖所束縛。

所以人要學會適應環境,學會開朗樂觀、積極進取,勇敢面對。魏老師建議我們學習阿Q精神,帶着鐐銬還能繼續快樂的跳舞。如果我們改變不了環境,我們就試圖改變一下自己,換個角度考慮問題。只有這樣才會讓自己變得成熟起來,經驗豐富起來,同時輕鬆快樂起來。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 篇3

今天該我上晚自習,手中拿着《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看到其中一篇《提高學生記憶力》,正好學生已經寫完作業,我説給大家讀篇文章如何?學生高呼。

我覺得這篇給我的最大啟示是:學生知道記憶力越練越好,用進廢退,認識到記憶力真像肌肉一樣,越練越用就越強健有力。長期不用不動,強健有力的肌肉也會變得鬆弛有力。學生聽完,覺得很有道理。我説,那我們就用他的方法試試如何?

“行!”學生異口同聲。

“拿出語文課本,翻到第122頁。學了沒有?”

“沒有。”

“行,就用它來試試!”

“一分鐘,開始!”

一聲令下,所有的學生大聲讀起來,那架勢就像百米衝刺,誰也不讓誰。“停!”一分鐘到了,學生還閒短。我説那不行,就看一分鐘誰記住的多。“把你記住的寫下來。”

這次嘗試,學生記住的並不多,但是積極性很高。這時,放學鈴聲響了,我們只好放學了。學生都説,以後我們天天練行不行?我向他們承諾只要有時間我們就進行這個比賽。學生又是一陣歡呼。

我覺得魏書生之所以那麼出色,最重要的是他的思考比我多,遇到問題放手讓學生解決的`時候多。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多想魏老師學習,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把班級管理好,教學效果才會好。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 篇4

魏書生,一個教育界的神話,一個令千萬教育工作者無比崇拜的人物。他創造了教育史上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到底他的身上有着怎樣的魔力,把我們看來枯燥的教學工作經營的詩意盎然呢?懷中無比敬仰的心情,我幾乎是一口氣讀完了他的《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這本書。彷彿是在燥熱的夏天吹來一股清風,給我飢渴的心靈帶來一絲滋潤,給我煩躁的心境帶來一份涼爽和愜意。掩卷沉思,感慨良多,不覺隨手在鍵盤上敲下一些雜亂的感言。

一、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

已不知看過多少教育名家名師關於“師愛”的論述。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早就説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可是,真正對“師愛”有了深刻的認識還是這一次從魏書生老師身上體會到的。因為前人的論述只是停留在口頭上的、理論上的。而魏書生對教育的摯愛、對學生的關心卻是實實在在的、具體可感的。你想,一個正值青春創業大好年華的人,竟然一再辭掉優越的工作,拋棄仕途的誘惑,一心一意要去當“孩子王”。如果沒有對教育、對學生深厚的愛,怎會有這種別人看來似乎是傻帽的舉動。更重要的是,魏書生是幾十年來一直堅持在教學第一線,看他的教育實踐、教學理念和做法,有一種實實在在的親切感和認同感。

魏老師對學生的愛,體現在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魏老師認為“教與學之間的關係,絕不是教師居高臨下,我講你聽,我管理你服從的關係,而應該是互助的平等的關係”。我們大多數老師也知道這個道理,可在工作中不知不覺就會擺起“師道尊嚴”的架子,我想這其中的根本原因或許就在於一個是“育人”,而我們卻只是在“教書”吧!正因為魏老師事事從“育人”的角度出發,他才能做到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其實,“教書”和“育人”並不矛盾。仔細看一下我們的周圍,那些教語文成績好的教師,實際上都很善於做學生的思想工作,都很善於“育人”。所以,為了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就讓我們從“育人”開始吧!即使僅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我們也必須育人。“育人”更是語文教師的分內之事!

二、習慣,決定未來

好習慣,能讓人受益一生。所以讓學生在學齡時期 養成一系列的好習慣就直接決定着一個人能否成才。在這一點上,我深為魏老師對學生的習慣培養的嚴格要求而震撼。育人的關鍵在於使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而道德品質的形成靠在道德認識的支配下,實踐道德行為,養成道德習慣,習慣成自然,最終形成道德品質。

我們都羨慕魏書生這個語文教師、這個班主任當得真輕鬆。那是因為魏老師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上下了一番大工夫。魏老師的做法是,先帶領學生共同制定學習計劃,讓每位學生明確每天、每節課的任務,然後嚴格落實。起初是每天、每一週、每一個月都採取多種形式檢查同學們的學習任務的落實情況。一旦發現不完成者,就讓他們及時補上。即使等到每一學期結束時,還要檢查一學期的作業保留情況,缺多少,補多少,絕不姑息遷就。真是因為有了這樣嚴格的要求,學生的自覺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也逐漸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習慣成自然”的時候,也就到了輕輕鬆鬆教書的時候。因為學生無需老師去佈置任務、區督促學習、去檢查作業,這樣當老師能不輕鬆嘛。我們老師們也知道習慣的重要性,也曾經不止一次地去嘗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結果卻總不能令人滿意,我想從魏老師的身上我們可以借鑑兩點:其一,師生共同制定學習計劃,讓學生知道幹什麼。二是制定了計劃就要嚴格落實。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曾經看到過一本書上所説,“什麼每個班級都有不按老師要求做作業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髮現不做作業老師對他們也沒有辦法”。這的確該給我們一些啟示。

三、用科研的眼光面對教學中的難題。

教師是一個在平凡不過的職業。既沒有舒適的工作環境和優厚的報酬,也沒有極高的社會地位,而且還要整日面對瑣碎的教學工作,處理問題不斷地班級事務。對此大部分老師都是抱着埋怨沮喪的態度來面對。其結果只能是用黃金般的光陰,換來一大堆無用的指責埋怨,對現實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改變。而魏書生老師卻是用一種“科研的眼光”來面對工作中的“難題。把遇到的教學中的一個個難題看做是一個個的科研小課題,這樣既讓自己心平氣順了,還在一個個的“研究”中提高了自己的業務能力,真可謂是一舉多得。我把魏老師的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天氣太惡劣,常常是我們抵抗力太弱了;埋怨學生難教育,常常是我們自己方法太少。

教育家的事蹟深深地吸引着我;教育家的魅力深深地薰陶着我,我將竭盡自己所能,沿着大師的足跡在教育的百花園中播種屬於自己的那一粒種子。相信將來終有一天,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 篇5

莎士比亞曾説過:“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像天空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讀書,對於一個教育工作者來説,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因此我們要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進而豐富自己的課堂。今年我有幸拜讀了魏書生老師的《教學工作漫談》,從中真切地感受到魏老師那哲學家的頭腦、改革家的氣魄。尤其是他那出神入化的教書育人藝術,民主科學的管理經驗。下面是我讀後的點滴感觸。帶來和大家一塊分享和共勉:

一、做一個“科學”的教師,學會“教”好書。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面對的是一羣求知的學生,因此我們不但要有豐富的知識,更要有豐富的知識教育技巧,要有駕馭,靈活運用教育規律的能力。讀了魏老師的教育理論之後,我覺得魏老師的許多做法就值得我們仔細得揣摩體會和運用,從他的“課堂激發學生興趣十法”中我進一步肯定有智慧的教育,確實我們自己在課堂教學中也能體會得到,比如課前一句富有哲理或飽含激情的導語,能很快的把學生帶入課堂,引入教學,有時可能還能帶動學生整節課的學習興趣。記得在講《老王》一課時,我在上課之前給同學們播放了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讓世界充滿愛》,然後讓學生暢談生活中你所看到或感受到的愛的事例,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一時間學生融入了一種愛的氛圍之中,課中對文章主題理解也就在不知覺中加深了。在講《説“屏”》一課時,因為對於“屏”有的同學可能比較陌生,於是我先給學生展示了一些古今屏的圖片讓學生去欣賞,古典精美的屏畫學

生很感興趣,對“屏”也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陌生的《説“屏” 》一文學生學習也就不再感到那麼枯燥了。又如課堂中我們一個誇張的動作,姿態或表情,也能使學生在愉悦歡樂的氛圍中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同樣一句真誠的鼓勵,可能會使一個滑入深淵的學生能夠回心轉意跟上集體的步伐。其實這些都是教師智慧的體現,只要我們細細的揣摩運用,一定會受到很好的效果。

二、做一個“民主”的教師,教學生學會“學習”

魏書生是中國教育界的一個奇蹟,他沒有出眾的外表,沒有過人的智慧,甚至沒接受過正規的師範教育,然而他卻達到了別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我覺得魏書生老師取得成功的最大奧祕就在於他的民主、科學的教育思想。無論他的班級管理,還是他的課堂教學無不滲透着民主的教育思想:班級怎樣管理,老師課堂教什麼,怎麼教;學生學什麼,怎麼學;佈置作業,佈置多少……他都跟學生商量,在他的一切教育活動中都能看到學生主動參與的身影。所以我覺得,只有民主才是教育的真諦,只有民主才能讓學生真正地學會學習,學有所得。這一點我覺得感觸比較深,拿佈置作業來説,我認為千篇一律的作業效果並不好,佈置難了吧基礎差的不會做,容易了的掌握得好的同學做的沒意義,也沒動力,因此今年的作業我們都改為各小組安排,我設定一個初步範圍,各小組根據具體情況去安排,但基礎內容是必完成的,掌握好的同學可直接完成提升內容,作為我們語文來説作業比較靈活,因此作為成績突出的同學也可直接進行課外練習或寫作練習,這樣各個階段的學生都能有所提高,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當然督促檢查是必不可少的,並且各個小組之間階段性的的評比使每個小組,各個階段的學生都有了壓力和動力,感覺效果還是不錯。

另外一點值得欣賞的是魏老師的教學活動中,始終貫穿能力的培養,如在書中提到的觀察力,記憶力寫作能力及自學能力等等。其中給我感觸最深的是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書中有兩個章節講到這個內容。確實我們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感觸,學生不會學習,不會運用。我認為這與學生自學能力不足有很大的關係,現在我們正大力倡導“學案導學,小組合作,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模式,學案的運用其實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自學,合作探究的能力,如果很好的利用,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應該有很大的幫助。記得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對學案很陌生,學生顯得很無助,再加上學生基礎比較差。根本不知如何去預習,學習。更談不上提問題。學案似乎只是一種形式,學生也不在意學案的存在,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先詢問了一些有經驗的老師的做法,然後我們幾個人商量,學生不會預習,我們可以先給他們設計,給他一個枴杖,於是我們就把學案分兩部分設計。第一部分是預習指南,這部分包括背景資料,作者簡介,文體知識,字詞積累,和關於文章整體把握的一兩個問題,這些問題比較明確,即使基礎較差的學生基本上也能依據課文來完成。同時在下面我們還設計了一個空缺板塊,可以填你疑惑的問題,只要有相關的問題就行,雖然問題參差不齊,有時也可能不合理。但最起碼他們有了這樣一種思路和意識,能夠形成一種好的習慣。基礎較好的同學可以完成第二部分的合作探究和拓展延伸部分。這樣不同學生都能有事可做。雖然我們問題的設計也有一定弊端,限制了個別學生同學的思維,但對於基礎比較差的狀況來説,利可能要大一些,時間長了,習慣形成了我們可以進行適時的調整。

三、做一個“合格”的教師,教學生學會“做人”

教育家陶行知曾説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學習能力、智力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我們的教學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提高能力,還要讓他們學會做人,步入社會後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不被社會淘汰。就拿平日裏對於學生犯錯,我們大部分都是火冒三丈、大發雷霆,寫下保證書,叫家長。有時不但達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產生厭學現象。我們不但沒有成就一個人才,反而耽誤一個人前途。我曾經帶過這樣一個男生,他頭腦很靈活,但貪玩不愛學習,課上做小動作,課下不完成作業,導致成績很差,家長也被班主任請來了好幾次,不但沒效果,次數多了,無所謂了,對家長老師的批評也習以為常,甚至還責怪家長為何就是逼迫來上學。家長很無奈,我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一味的批評已不是方法,後來我們轉變了方法,不批評而是找他交談,分析厭學的原因,討論學習的重要性,慢慢轉變他對學習的認識,同時給他安排了一定的班級任務,樹立他在班級中的威信,讓他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此外,我們也和家長聯繫,要家長和孩子多溝通,瞭解孩子的困難和要求,儘量的去幫助他們而不要一味的壓迫。造成孩子的抵抗情緒,半學期後,學生有了明顯的轉變,正所謂書魏老師提到的和家長共同教育效果會更好。但我們要把握好的教育方法。此外魏老師的一些做法也很獨特。犯了錯誤,便要做一件好事來彌補自己的錯誤;“犯錯誤,寫説明書” “犯錯誤,唱歌”……但無論是和家長教育還是獨立教育,前提一定要建立在保護孩子的自尊,有利於孩子發展前提下進行。也就是一定要建立在愛學生的基礎上。因為這樣學生才能自覺去改正錯誤,更重要的是還培養了他們健全的人格。其實我們平時常説,把每一個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可是真正面對孩子犯錯時,就算是自己的孩子,我們也會氣急敗壞,更不會冷靜地想出這些辦法。所以,在這方面,我們都值得好好地反思。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老師真誠的愛,讓他們懂得(學會)做人的真正道理,這樣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學生。

總有這樣的感覺,覺得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有時煩躁起來也不免有點兒牢騷。現在細細地思量,剛開始工作時時面對的壓力來自於對工作的一無所知,需要自己通過學習、摸索去適應。而幾年後的今天,環境已經不再陌生,工作也摸到了一點兒門道,但是自身的需要,自身專業發展的需要,不斷自我更新的需要得壓力越來越大。我們的社會在不斷地發展,個體沒有發展的話就只有被社會淘汰。社會壓力、行業壓力構成了我們學習奮鬥的巨大動力,向更高的難度不斷地挑戰,不斷地戰勝“舊我”,成就“新我”。

教育是一門科學,育人成才是一種精雕細刻的藝術,在工作中只有講科學、講創新、講藝術,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人才來。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多學習先進經驗。,不斷改進提高,積極探索,善於總結,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斷提高。這是我讀魏書生的一點感悟。當然他的精神遠不止這些,還需要我們從教育生活中去認真領會他。把魏書生老師的精神發揚光大。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 篇6

早就聽説過,北有“魏書生”,南有“李鎮西”。最近,我有幸拜讀了《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這本書讓我走進了魏書生的世界,翻開書的每一頁都是收穫,學習書中的每一點知識都是快樂。讀着魏老師樸實的文字,感受到了他對教育事業的一片赤誠,看到了魏老師教育路上堅定的步伐。他以驕人的教育科研成果向我們展示了他獨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雖然説魏老師的有此做法對於我們學校的學生來説可能並不是很適用,但是教育都是相通的,他的教育精神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讀了以後,我由衷地感到魏書生真不愧為中國教育界的一個奇蹟,這也讓我對教師的認識和教學工作的認識又有了進一步的思考:

其一,用愛心教育學生。

魏老師有着大海一樣寬闊的胸襟,他能夠理解學生所犯下的錯誤,從不打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他有自己獨特的“懲罰”孩子的方式,就像用做好事來改正錯誤。對此,我也有了一些體會,我班有個經常不按時完成做業的學生,對他,我沒有過份的批評,只是告訴他,最近班上的衞生太差了,請他協助管理衞生。結果,他每天早早到校,對班內衞生做一個檢查,不過關的地方親自出馬,正因為他的努力,我們的衞生情況有了明顯好轉,我表揚了他。奇怪的事兒發生了,他的作業也按時交了,這是不是説明他能夠做到自律了?是不是有了一份責任感?那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用了聲東擊西的方式,既懲罰了學生,又讓他在學習上有所提高。

魏老師的心裏時刻都裝着學生,學生就是他的一切。他讓學生在充滿愛的教育中,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存在的意義。學生尊敬他,崇拜他,信任他,能主動認識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魏老師深知,教書的目的並不是造就一批會做題的機器,而是培養和造就一批適應社會發展的德智體全面發

展的新型人才,如培養學生的效率感、學習高效日、當日事當日畢等具體的做法都是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人文素養。在此,我也學習運用了一些,例如,我也曾讓學生制定一些計劃,既有周計劃,又有月計劃,更有學期計劃。也就是説處於中學階段的學生更應經常注重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將德育融入每一科的教學中,為學生一生的長遠發展負責。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老師真誠的愛,這樣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學生,讓他們懂得做人的真正道理。

其二、在快樂中做教育。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把學生當成天使,那你每天生活在天堂裏;如果你把學生看成魔鬼,那你將每天生活在地獄中”。對於我們老師,面對的是一羣養尊處優、以自我為中心、優越感極強的學生,教育起來可謂困難重重。但如果我們把那些瑣事天天記掛在心上,舊的煩惱還沒去,新的煩惱又接踵而來,那隻會是愁上加愁,這對我們的身體也是極大的損傷。

尤其是我們今年所遇到的這一特殊學情,學生特別聽話,讓做什麼就做什麼,但在課堂上就是不出聲,這可急壞了我們幾個年經教師,一下課,我們就湊在一起想方法,為了活躍課堂氣氛,一改死氣沉沉的狀態,最終,我們決定巧用魏老師的一些方法,那就是——犯錯誤唱歌,我們是這樣操作的,在課堂上進行小組知識比賽,或是整排間的比賽,輸的小組進行懲罰,那就是唱歌。

這種方法,我在課堂上也用過,那就是在朗讀課文的時候,學生往往讀一遍就沒興趣讀第二遍了,其實對內容是一知半解,在新授課上並不能

出現很好的反映,不能高效的完成課堂任務,對此,我在新授以前,對課文的朗讀質量進行提高,就是進行整排間的比賽,一排間自由分工,但是每個同學都要參加,如果出現反覆讀、添字、漏字現象,視為錯讀,總評出出錯最多的一排,進行唱歌,做為懲罰。針對他們的心理:寧可多用功,多讀幾遍,也不課堂上唱歌的想法。還真的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們在快樂中學到了知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實,“生活中不是缺少歡樂,而是我們缺少發現歡樂的能力。”人的一生沒有一帆風順,而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是在自尋煩惱,杞人憂天,被自己精神枷鎖所束縛。所以人要學會適應環境,學會開朗樂觀、積極進取,勇敢面對。魏老師建議我們學習阿Q精神,帶着鐐銬還能繼續快樂的跳舞。如果我們改變不了環境,我們就試圖改變一下自己,換個角度考慮問題。只有這樣才會讓自己變得成熟起來,經驗豐富起來,同時輕鬆快樂起來。

其三、還學生自主

21世紀的學校教育,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怎樣才能讓這一主體真正的去自主學習呢?這是我們一直苦苦思索的問題,我想情景模擬法也許不錯,我在講《心聲》一文中就用到了,在學生讀過課文之後,將文章的情景再現,讓學生們體會主人公的心情,也讓學生站在老師的位置上體會程老師的想法,這時,學生一改常態,積極發言,課堂氣氛極其活躍。這對學生多方位的思考,和為人處事都有一定的幫助,既學習了知識,又讓他們學會了做人的道理,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課程就是教師幫助學生經歷、體驗轉變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同事、夥伴、協作者的關係,像這節課上,我寫錯了一個字,學生立即給

我主動的指了出來,這點小事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平時的課堂上學生和教師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那是一種感情非常融洽的同事和朋友之間的關係,它已經成為習慣,再這樣既寬鬆、自由又很民主、感情很融洽的氛圍之下,學生才敢於指出老師的過錯,這也正説明了學生處於一種很有安全感的心理狀態之中。我們的課堂就要達到這樣的狀態:學生敢想、敢説,願意想、願意説。只有這樣的狀態下才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再者,要有寬鬆的氛圍。所謂寬鬆,我想就是允許學生説錯話,説真話,把它自己的經驗、最個性化的東西充分表達了出來。日本的一所學校流行一種這樣的理念,他們認為“教室就是讓孩子出差錯的地方”。在日本,離開了學校你就不能犯錯誤,但是學生在學校是允許犯錯誤的。我個人的理解,犯錯誤就是讓學生打開心窗,把他心裏想到的、碰到的經驗和體會充分地表露出來,一時我們的教學真正進入孩子的心理。我們的課程,如果不能夠將孩子的經驗、孩子的認識真正整合起來,那麼孩子的經驗就無法完成再構,形成新的體驗,更談不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轉變。

其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

魏老師在教學中也從不同層面運用了合作學習,其實對於我們國中學生來説,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建構對事物的理解,由於已有的經驗、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學生對事物的理解會各不相同。合作學習能使學生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對自己和他人的觀點進行反思或批判,從而建構起新的和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也增強了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就像在《詞五首》一課中,我請同學們合作找出,哪幾首詞意境想近,並理解詞文的大意,找出不理解的地方,進行組與組間的交流。通過小組交流,所有問

題迎刃而解。當然,我們也要注意到運用合作學習時碰到的“部分學生因依賴別人而導致自己獨立思考能力的下降”這一問題,我們也要“弄清什麼情況下合作學習才更有效。”以解決小組合作探究中存在的小組合作濫用或合作流於形式沒有解決實質的問題,將合作探究用在刀刃上,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同學間相互彌補、借鑑,相互啟發、形成立體的交互思維網絡,以產生1+1>2的效果。

其五、做一個善於反思和創新的老師。

魏書生是一個真正在實踐教育理論的教育實踐家。他點子多,辦法新穎,有實效。他工作的思路清晰,方法科學,這得益於他深厚的理論功底,並且他敢於做試驗,遇到困難不退縮,想辦法去克服和改進。教育就是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的推陳出新。作為剛剛有幾年教齡的我,就更應該在接納前人的優秀教學手段和思想,不斷的夯實基礎的同時,一定要勤于思考,敢於實踐,,勇於克服困難。因此,在啃讀他的著作的同時,在每次有感悟的時候就寫下一點點兒的體會,以備迷茫時得到指引。

學無止境,教育的魅力也無止境。雖然我並不從事班主任的工作,但讀了《魏書生教育工作漫談》之後,我卻真正感受到了老師的教育魅力之所在。一個教師,他的勝利青春是不能保持的,但是它可以保持職業青春。

教師應該像一個有能源支持的火炬,或者像一個有生命的蠟燭,一邊燃燒,一邊又在生長。我願做教育界中,一個堅如磐石的耕耘者,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的豐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燒值,更高的照亮度,這樣才有可能在有限的從教生涯中,為祖國,為民族的教育事業,為千百萬人的成長做出一份自己的貢獻。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 篇7

讀書,對於一個教育工作者來説,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因此我們要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進而豐富自己的課堂。今年我有幸拜讀了魏書生老師的《教學工作漫談》,從中真切地感受到魏老師那哲學家的頭腦、改革家的氣魄。尤其是他那出神入化的教書育人藝術,民主科學的管理經驗。下面是我讀後的點滴感觸。帶來和大家一塊分享和共勉:

一.做一個“科學”的教師,學會“教”好書。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面對的是一羣求知的學生,因此我們不但要有豐富的知識,更要有豐富的知識教育技巧,要有駕馭,靈活運用教育規律的能力。讀了魏老師的教育理論之後,我覺得魏老師的許多做法就值得我們仔細得揣摩體會和運用,從他的“課堂激發學生興趣十法”中我進一步肯定有智慧的教育,確實我們自己在課堂教學中也能體會得到,比如課前一句富有哲理或飽含激情的導語,能很快的把學生帶入課堂,引入教學,有時可能還能帶動學生整節課的學習興趣。記得在講《老王》一課時,我在上課之前給同學們播放了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讓世界充滿愛》,然後讓學生暢談生活中你所看到或感受到的愛的事例,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一時間學生融入了一種愛的氛圍之中,課中對文章主題理解也就在不知覺中加深了。在講《説“屏”》一課時,因為對於“屏”有的同學可能比較陌生,於是我先給學生展示了一些古今屏的圖片讓學生去欣賞,古典精美的屏畫學生很感興趣,對“屏”也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陌生的《説“屏” 》一文學生學習也就不再感到那麼枯燥了。又如課堂中我們一個誇張的動作,姿態或表情,也能使學生在愉悦歡樂的氛圍中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同樣一句真誠的鼓勵,可能會使一個滑入深淵的學生能夠回心轉意跟上集體的步伐。其實這些都是教師智慧的體現,只要我們細細的揣摩運用,一定會受到很好的效果。

二.做一個“民主”的教師,教學生學會“學習”。

魏書生是中國教育界的一個奇蹟,他沒有出眾的外表,沒有過人的智慧,甚至沒接受過正規的師範教育,然而他卻達到了別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我覺得魏書生老師取得成功的最大奧祕就在於他的民主、科學的教育思想。無論他的班級管理,還是他的課堂教學無不滲透着民主的教育思想:班級怎樣管理,老師課堂教什麼,怎麼教;學生學什麼,怎麼學;布臵作業,布臵多少……他都跟學生商量,在他的一切教育活動中都能看到學生主動參與的身影。所以我覺得,只有民主才是教育的真諦,只有民主才能讓學生真正地學會學習,學有所得。這一點我覺得感觸比較深,拿布臵作業來説,我認為千篇一律的作業效果並不好,布臵難了吧基礎差的不會做,容易了的掌握得好的同學做的沒意義,也沒動力,因此今年的作業我們都改為各小組安排,我設定一個初步範圍,各小組根據具體情況去安排,但基礎內容是必完成的,掌握好的同學可直接完成提升內容,作為我們語文來説作業比較靈活,因此作為成績突出的同學也可直接進行課外練習或寫作練習,這樣各個階段的學生都能有所提高,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當然督促檢查是必不可少的,並且各個小組之間階段性的的評比使每個小組,各

個階段的學生都有了壓力和動力,感覺效果還是不錯。

另外一點值得欣賞的是魏老師的教學活動中,始終貫穿能力的培養,如在書中提到的觀察力,記憶力寫作能力及自學能力等等。其中給我感觸最深的是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書中有兩個章節講到這個內容。確實我們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感觸,學生不會學習,不會運用。我認為這與學生自學能力不足有很大的關係,現在我們正大力倡導“學案導學,小組合作,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模式,學案的運用其實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自學,合作探究的能力,如果很好的利用,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應該有很大的幫助。記得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對學案很陌生,學生顯得很無助,再加上學生基礎比較差。根本不知如何去預習,學習。更談不上提問題。學案似乎只是一種形式,學生也不在意學案的存在,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先詢問了一些有經驗的老師的做法,然後我們幾個人商量,學生不會預習,我們可以先給他們設計,給他一個枴杖,於是我們就把學案分兩部分設計。第一部分是預習指南,這部分包括背景資料,作者簡介,文體知識,字詞積累,和關於文章整體把握的一兩個問題,這些問題比較明確,即使基礎較差的學生基本上也能依據課文來完成。同時在下面我們還設計了一個空缺板塊,可以填你疑惑的問題,只要有相關的問題就行,雖然問題參差不齊,有時也可能不合理。但最起碼他們有了這樣一種思路和意識,能夠形成一種好的習慣。基礎較好的同學可以完成第二部分的合作探究和拓展延伸部分。這樣不同學生都能有事可做。雖然我們問題的設計也有一定弊端,限制了個別學生同學的思維,但對於基礎比較差的狀況來説,利可能要大一些,時間長了,習慣形成了我們可以進行適時的調整。

三.做一個“合格”的教師,教學生學會“做人”。

教育家陶行知曾説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學習能力、智力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我們的教學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提高能力,還要讓他們學會做人,步入社會後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不被社會淘汰。就拿平日裏對於學生犯錯,我們大部分都是火冒三丈、大發雷霆,寫下保證書,叫家長。有時不但達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產生厭學現象。我們不但沒有成就一個人才,反而耽誤一個人前途。我曾經帶過這樣一個男生,他頭腦很靈活,但貪玩不愛學習,課上做小動作,課下不完成作業,導致成績很差,家長也被班主任請來了好幾次,不但沒效果,次數多了,無所謂了,對家長老師的批評也習以為常,甚至還責怪家長為何就是逼迫來上學。家長很無奈,我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一味的批評已不是方法,後來我們轉變了方法,不批評而是找他交談,分析厭學的原因,討論學習的重要性,慢慢轉變他對學習的認識,同時給他安排了一定的班級任務,樹立他在班級中的威信,讓他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此外,我們也和家長聯繫,要家長和孩子多溝通,瞭解孩子的困難和要求,儘量的去幫助他們而不要一味的壓迫。造成孩子的抵抗情緒,半學期後,學生有了明顯的轉變,正所謂書魏老師提到的和家長共同教育效果會更好。但我們要把握好的教育方法。此外魏老師的一些做法也很獨特。犯了錯誤,便要做一件好事來彌補自己的錯誤; “犯錯誤,寫説明書” “犯錯誤,唱歌”……但無論是和家長教育還是獨立教育,前提一定要建立在保護孩子的自尊,有利於孩子發展前提下進行。也就是一定要建立在愛學生的基礎上。因為這樣學生才能自覺去改正錯誤,更重要的是還培養了他們健全的人格。其實我們平時常説,把每一個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可是真正面對孩子犯錯時,就算是自己的孩子,我們也會氣急敗壞,更不會冷靜地想出這些辦法。所以,在這方面,我們都值得好好地反思。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老師真誠的愛,讓他們懂得(學會)做人的真正道理,這樣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學生,。

總有這樣的感覺,覺得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有時煩躁起來也不免有點兒牢騷。現在細細地思量,剛開始工作時時面對的壓力來自於對工作的一無所知,需要自己通過學習、摸索去適應。而幾年後的今天,環境已經不再陌生,工作也摸到了一點兒門道,但是自身的需要,自身專業發展的需要,不斷自我更新的需要得壓力越來越大。我們的社會在不斷地發展,個體沒有發展的話就只有被社會淘汰。社會壓力、行業壓力構成了我們學習奮鬥的巨大動力,向更高的難度不斷地挑戰,不斷地戰勝“舊我”,成就“新我”。

教育是一門科學,育人成才是一種精雕細刻的藝術,在工作中只有講科學、講創新、講藝術,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人才來。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多學習先進經驗。,不斷改進提高,積極探索,善於總結,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斷提高。這是我讀魏書生的一點感悟。當然他的精神遠不止這些,還需要我們從教育生活中去認真領會他。把魏書生老師的精神發揚光大。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 篇8

莎士比亞曾説過:“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像天空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讀書,對於一個教育工作者來説,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因此我們要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進而豐富自己的課堂。今年我有幸拜讀了魏書生老師的《教學工作漫談》,從中真切地感受到魏老師那哲學家的頭腦、改革家的氣魄。尤其是他那出神入化的教書育人藝術,民主科學的管理經驗。下面是我讀後的點滴感觸。帶來和大家一塊分享和共勉:

一、做一個“科學”的教師,學會“教”好書。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面對的是一羣求知的學生,因此我們不但要有豐富的知識,更要有豐富的知識教育技巧,要有駕馭,靈活運用教育規律的能力。讀了魏老師的教育理論之後,我覺得魏老師的許多做法就值得我們仔細得揣摩體會和運用,從他的“課堂激發學生興趣十法”中我進一步肯定有智慧的教育,確實我們自己在課堂教學中也能體會得到,比如課前一句富有哲理或飽含激情的導語,能很快的把學生帶入課堂,引入教學,有時可能還能帶動學生整節課的學習興趣。

二、做一個“民主”的教師,教學生學會“學習”

魏書生是中國教育界的一個奇蹟,他沒有出眾的外表,沒有過人的智慧,甚至沒接受過正規的師範教育,然而他卻達到了別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我覺得魏書生老師取得成功的最大奧祕就在於他的民主、科學的教育思想。無論他的班級管理,還是他的課堂教學無不滲透着民主的教育思想:班級怎樣管理,老師課堂教什麼,怎麼教;學生學什麼,怎麼學;佈置作業,佈置多少他都跟學生商量,在他的一切教育活動中都能看到學生主動參與的身影。所以我覺得,只有民主才是教育的真諦,只有民主才能讓學生真正地學會學習,學有所得。這一點我覺得感觸比較深,拿佈置作業來説,我認為千篇一律的作業效果並不好,佈置難了吧基礎差的不會做,容易了的掌握得好的同學做的沒意義,也沒動力,因此今年的作業我們都改為各小組安排,我設定一個初步範圍,各小組根據具體情況去安排。

三、做一個“合格”的教師,教學生學會“做人”

教育家陶行知曾説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學習能力、智力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我們的教學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提高能力,還要讓他們學會做人,步入社會後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不被社會淘汰。就拿平日裏對於學生犯錯,我們大部分都是火冒三丈、大發雷霆,寫下保證書,叫家長。有時不但達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產生厭學現象。我們不但沒有成就一個人才,反而耽誤一個人前途。我曾經帶過這樣一個男生,他頭腦很靈活,但貪玩不愛學習,課上做小動作,課下不完成作業,導致成績很差,家長也被班主任請來了好幾次,不但沒效果,次數多了,無所謂了,對家長老師的批評也習以為常,甚至還責怪家長為何就是逼迫來上學。家長很無奈,我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一味的批評已不是方法,後來我們轉變了方法,不批評而是找他交談,分析厭學的原因,討論學習的重要性,慢慢轉變他對學習的認識,同時給他安排了一定的班級任務,樹立他在班級中的威信,讓他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此外,我們也和家長聯繫,要家長和孩子多溝通,瞭解孩子的困難和要求,儘量的去幫助他們而不要一味的壓迫。造成孩子的抵抗情緒,半學期後,學生有了明顯的轉變,正所謂書魏老師提到的和家長共同教育效果會更好。但我們要把握好的教育方法。此外魏老師的一些做法也很獨特。犯了錯誤,便要做一件好事來彌補自己的錯誤;“犯錯誤,寫説明書” “犯錯誤,唱歌”但無論是和家長教育還是獨立教育,前提一定要建立在保護孩子的自尊,有利於孩子發展前提下進行。也就是一定要建立在愛學生的基礎上。因為這樣學生才能自覺去改正錯誤,更重要的是還培養了他們健全的人格。其實我們平時常説,把每一個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可是真正面對孩子犯錯時,就算是自己的孩子,我們也會氣急敗壞,更不會冷靜地想出這些辦法。所以,在這方面,我們都值得好好地反思。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老師真誠的愛,讓他們懂得(學會)做人的真正道理,這樣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學生,。

總有這樣的感覺,覺得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有時煩躁起來也不免有點兒牢騷。現在細細地思量,畢竟剛開始工作時時面對的壓力來自於對工作的一無所知,需要自己通過學習、摸索去適應。我們的社會在不斷地發展,個體沒有發展的話就只有被社會淘汰。社會壓力、行業壓力構成了我們學習奮鬥的巨大動力,向更高的難度不斷地挑戰,不斷地戰勝“舊我”,成就“新我”。

教育是一門科學,育人成才是一種精雕細刻的藝術,在工作中只有講科學、講創新、講藝術,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人才來。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多學習先進經驗,不斷改進提高,積極探索,善於總結,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斷提高。這是我讀魏書生的一點感悟。當然他的精神遠不止這些,還需要我們從教育生活中去認真領會他。把魏書生老師的精神發揚光大。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 篇9

學校讓利用假期品讀名師的書籍,學習他們先進的教學理念,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魏書生的著作。之所以選擇魏先生的書,那是因為以前曾看過他的報告,深深地被他的睿智、幽默、新穎的教學理念所吸引。到書城購買時,我問店員有無魏書生的書籍,她竟然不知道魏書生是誰,我暗笑:真是隔行如隔山呀!於是選中教育專欄,仔細搜索,好不容易才從書海中淘出來,真是如獲珍寶。書名是《教學工作漫談》。回到家,便迫不及待地看起來,不放過任何一個字,並細細地、反覆地品味他説的每一句令人深思的話,真是受益匪淺。

這本書書從教書篇、育人篇、修身篇、管理篇等四大方面的100多種實際情況展開家教漫談,涵蓋了以教書育人為主題的全方位教育、教學、管理的策略和實施方法。整本書,魏書生以大量生動感人的事例,全面闡述了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經驗,內容豐富具體,富有故事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藴含深刻的哲理,字裏行間閃耀着智慧的光芒。作為一名老師在看書的同時,我也在進行自我剖析、自我反省,進而使心靈得到了淨化。也由衷地感到魏老師真不愧為中國教育界的一個奇蹟:教學二十多年,無論什麼樣的班級,經過他的點化,學生快樂健康,綜合素質高,班風積極向上,考試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他的教改嚴整而科學,他的教育理念極具前瞻性。十幾年前他有互動教學、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育方式,民主科學的管理指導思想,已成為新一輪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

這本書的內容很豐富,我最喜歡的就是讀魏老師的《課堂六步教學法》。課堂教學方法很多,討論法、實踐法、練習法、答疑法、問讀法……課堂是藝術園地,這一園地應該百花齊放,甚至千花萬花齊放。

作為一線老師,要緊的不是忙着用這種教學方法否定那種教學方法,也不是去證明許多教法的沒道理,更不是糊里糊塗地照搬一種教法到自己的課堂上,不加任何改變就用。而應當像蜜蜂一樣,在教學的百花園裏,到處採集於自己有用的花粉,回來以後,釀造自己課堂教學的蜜。集各家教法所長,結合自己的素質、性格特點以及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方法。

魏老師喜歡用六步課堂教學法,即定向、自學、討論、答疑、自測、自結。由此我聯想到了“三勤四環節”教學法,我認為他們之間有相似之處:魏老師的定向即“三勤四環節”教學法中的定向誘導;自學即“三勤四環節”教學法中的自學探究,討論、答疑即“三勤四環節”教學法中的討論解疑,自測、自結即“三勤四環節”教學法中的反饋總結。

這兩種方法打破了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更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經過自學,大部分難點可以解決,不能解決的,自己記下來。分組討論,研究自學過程中各自遇到的疑難問題。分組討論仍沒解決的,則提交全班同學,學生如果會,則由學生解答,學生不會,則由教師解答。

教學中,如果老師滔滔不絕地講解,你會覺得很累,你也會發現學生很累,他們呈現的狀態可能是疲憊。學生能自己學會的要講,聽不懂的更是一遍一遍地講,彷彿離開教師的講解學生就學不會。其實,我們是在剝奪孩子的探知過程,你大包大攬了,孩子就沒有實踐的空間,日子一久,一些能力就會退化,不利於孩子的發展和成長。讓我們做一個“懶老師”,培養更多“勤學生”吧,我們的任務是引導,而不是干涉。

探索課堂教學方法,確立課堂教學類型,都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不應該非把自己框定在某一模式裏,可根據自己與學生的實際確立一種教學模式,並不斷創新。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睿智的教師。

《經常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歡樂》一文讓我記憶猶新。我們都知道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是緊密聯繫的,一些差生之所以煩學習,並不是他從來沒有過學習的興趣,而是因為他們成績差,屢戰屢敗。只有失敗的痛苦,沒有成功的歡樂,以致使興趣之火熄滅了,視學習為虎,談虎則色變。

為了使學生體驗成功的歡樂,魏老師先引導他們科學地對待成績。班級經常搞各種競賽,目的不是非讓差生追上尖子生不可,而是希望通過競賽使每個學生都學會自我競賽。每個人都記住自己前次競賽的基數,比如一名差生記憶力比賽中,5分鐘只記住了51個字,這次5分鐘達到52個字,對這名學生來説就是勝利,就是進步。班級輿論經常這樣評價學生,就使優等生不驕傲,差生不自卑,都能享受到競賽勝利的歡樂。

上課比較淺顯文章的層次、中心,淺顯的文言文翻譯,魏老師都讓差生向全班同學講自己的看法,這樣他們也由衷地感受到了自學的歡樂。

以上所談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有利於激發暫時的學習興趣,要使學生保持持久的學習興趣,還必須培養學生明確而強有力的學習動機。

在我們的教學中,我們也要多關注差生,尋求合理有效的方法,提高轉差工作。

回顧自己的教學歷程,想一想自己對學生的態度,看來數學教學也不是簡單的對和錯,更需要鼓勵和鼓舞,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上樹立起自信的風帆,還應該多一點,再多一點的表揚,多一次鼓勵的眼神,多一個翹起的大拇指,這些,對學生來説可能都是一個老師的表揚。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説:“從兒童進入學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於看到並不斷鞏固和發展他們身上所有好的東西”。在我們所教的學生當中,有些孩子並非一無是處,關鍵是要了解學生,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加以肯定,哪怕只是小小的優點,加以充分肯定與鼓勵後,學生的表現就會有所不同,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總之,“不能奢望在學生荒蕪的心田上撒幾粒種子,淌幾滴汗水,就能收穫豐碩的自我教育的果實。只有日日夜夜、點點滴滴地堅持下去,學生自我教育的步子才會越走越堅實”。如魏老師所説,只要我們用心去愛事業,愛學生,愛平凡的小事,愛平凡的課堂,用心去研究我們的教育教學,去反思我們的教學,“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相信我們的教育教學終會見證奇蹟。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 篇10

眾所周知,魏書生先生是中國教育界傳奇一樣的人物,當我看到這本書時,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它。雖然魏老是教語文的,但是教書育人是相通的,書中更多地講他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方法,還有處事態度,拜讀以後,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

一.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

魏書生書中寫道: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自己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天氣太惡劣,常常是我們抵抗力太弱;埋怨學生難教育,常常是我們自己方法少。作為一名教師,我也反思自己,在抱怨學生笨、指責學生的時候,不如想辦法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指責學生為什麼不會訂正錯題時,不如心平氣和地問問學生哪裏不理解?在埋怨學生課上不認真聽課時,不如問問自己是不是教學方法不適合他們。在期末複習時,我發現學生聽課時目光呆滯、無精打采,我想他們肯定是長時間複習比較疲憊和麻木了,於是我想辦法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上來講題,我發現不少學生很樂意上來講,聽的學生也打起了精神。讀過魏老師的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這一章後,我深深懂得:在遇到問題時要變換角度思考問題,選擇積極的角色進入生活,不能一味地要求學生來適應老師,而是要去改變自己來適應學生。

二.教書必須育人

魏書生教學二十多年,無論什麼樣的班級,經過他的點化,學生快樂健康,班風積極向上,考試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有人問他:你是靠什麼方法,使各類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學習的?他的回答是:育人。比如我們學校,有一部分學生認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升學,認為升學無望的學生,自然覺得無需讀書,想讓不願學習的學生忠實於自己,認真學習,就得育人,就得做思想工作,增強他們學習的責任感、義務感,提高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刻苦勤奮的'學習精神,這是育人的範疇,是每個學科教師的工作。領悟到此,我想在接下來的教育工作中,我會更加註重育人的部分,不僅是提高數學成績的需要,也是我自身成長的好機會。

三.正確關愛後進生

面對差生是我們教師最頭疼的事,怎麼教都教不會,這些學生普遍沒有學習動力和學習目標,整天痛苦的坐在教室裏聽着聽不懂的課。魏老師卻能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這些學生,他説: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課聽不懂,還要硬着頭皮聽,不懂裝懂,裝模作樣,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給他們一些關愛,幫助他們進步也應該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當然,我們許多教師也為差生付出了很多,課後輔導,課下追蹤,可是效果不佳。讀了魏老師的書,啟發我思考,我在幫助學生時,是不是太想讓他進步而忽略了學生的壓力,我的方式和用語會不會無形中在給學生施加壓力等。他教育學生的時候,不會站在學生的對立面,讓學生怎樣,或者不讓學生怎樣,或訓斥學生,而是站在學生真善美的那面,站在學生積極的一面,提出:我們需要怎樣,我們怎樣做能更好。這樣學生會感到不是在批評指責他,而是在幫助他,關愛他。魏老師的做法值得我去借鑑和思考。

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學生,需要不斷的學習才能有助於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 篇11

“為師當學魏書生,從教當學魏書生”同是三尺講台,魏老師卻能做得這樣有聲有色,有滋有味,並以高尚的人格、崇高的師德成為當代教師學習的楷模。他以豐厚的人生積澱、深厚的文化底藴、豐富的教學經驗、精湛的教學藝術深深折服了我,更以對學生細緻入微的關愛深深感染啟迪着我,促使我不斷地去學習,去揣摸:

作為年輕教師的我,讀魏書生的書,與其説是學習,不如説是享受,不由得我不感動,不由得我不佩服,不由得我不深思。那流暢的筆觸、那樸實的語言、那發自內心的感想,流露的是一種深情,一種對教育的深情,一種對學生的深情,一種毫不掩飾的歡樂和幸福,如果問我,這些書讓我學到了什麼,最大的收穫——它們促進了我的成長。

一、“商量商量”

魏書生不只一次地説過“也許我其他方面不如一般人,但有一條是勝過他們的,就是遇事商量。”他有一句口頭禪就是:“商量商量”。的確,這“商量商量”,就是一般人可以想到但卻難以做到的。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做領導的,總是命令下屬去完成什麼,做教師的,總是指揮學生去從事什麼,做家長的,總是強求子女去服從什麼。命令也好,指揮也好,強求也好,其中不乏正確的因素,但殊不如人這個萬物之靈的心理是複雜異常的,弄得不好,你命令,他要抗命,你指揮,他要逆行,你強求,他要反抗,但是,如果我們改換一下工作方式,對人平等,遇事商量,於是,上下級之間,師生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心的琴絃就會和鳴,情的聲波就會共振。由此看來,“商量商量”的確是一種很好的工作方法。

為什麼“商量商量”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商量就是平等、商量就是尊重、商量就是溝通。

看了魏書生與學生商量的案例後,我也嘗試着遇事與學生商量。出乎我的意料,商量這一方法的結果比以往的“獨裁製”效果好很多,商量讓我擁有了8位得力的班委,他們也在的我帶動下學會了與彼此商量,處理在班主任不在的情況下比較棘手的問題;商量讓我獲得了很多“搗蛋包”學生的信任,在與他們的商量中他們自己找到了自己進步的起點,看到了老師對他們的信任,尋到了自己進步的理由。

商量應該是師生之間的情感潤滑劑,會讓教師的脾氣不再暴躁,會讓學生與教師的距離慢慢拉近,會讓班級的管理越來越井然有序。

二、“道德長跑”

青年教育家魏書生老師所教的學生沒有作文本,他也從來不批改作文,而是利用日記,領着學生開展“道德長跑”,這條經驗實在是值得借鑑的。

關於“道德長跑”,還是魏書生老師論述精闢。他説:“一個人堅持長跑,數年如一日,身體一定健康。能不能有那樣一件事,數年如一日地去做,使得心靈上也逐漸健康起來呢?我覺得寫日記就有這種作用,絕大部分心理正常的人寫日記時都説心裏話,説真話,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絕大部分人寫日記一般都勸自己上進,助人改過。絕大部分都在日記中鍼砭假惡醜,讚揚真善美。歌頌心靈美的人,歌頌美好的事,這便起到了教人愛美的作用。”

而在我們的現實教學中天天要學生寫日記卻從某種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作業負擔,幾乎很少學生可以有時間寫教師布臵的日記,而對自己的總結又是必須的,為此,我們班建立了“隨意本”,每兩個星期讓學生對自己本兩週的各方面進行總評,肯定自己的努力,承認自己的不足,除此,學生可以在裏面自由的書寫,內容隨意,字數隨意。這樣我也有時間在這個本子裏與學生很好的溝通,與他們探討學習的意義,生活的真諦,以及與家人、同學怎樣相處等他們需要指點的問題。慢慢的,我發現,學生的書寫內容越來越廣,字數越來越多,語言也越來越親近。我想我會把這個隨意本一直延續到他們畢業,這應該可以做為一本最好的同學錄,也是他們的成長記錄。

三、“心理病歷”

魏書生與學生之間的故事,讓我堅定了一個認識,雖然班級管理的對象是學生,然而我們不能把學生當作沒有思想、沒有情感的被動的受管理者,而應該把他們當作有思想、有情感的主動發展個體,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們的意願,尊重他們的人格,把他們當作實實在在的“人”,而不是馴服物。

以前,我很少讓學生寫檢查,認為那是徒勞,總是按自己的意願去説服教育學生,後來,我效仿魏書生的方法,讓學生以病歷或作文的形式寫檢查,讓學生對所犯錯誤進行自主分析、點評,並附之以努力方向,對寫的好的還可以全班範讀,對其分析能力、文筆大加讚賞,這個方法尊重的學生的人格、尊重了學生的意願,讓學生在犯錯之時不僅認識到問題的所在,還得到老師的認可,使其在快樂中主動進步,何樂而不為呢?

四、嚴慈並施

我也深知:“嚴師出高徒”,所以我對學生也有自己一定的要求,其實,在我家訪時、開家長會時,學生家長總是一再叮囑,對其子女教育要嚴格些。 “嚴”是一門學問,它是建立在愛心的基礎上的;“嚴”是一種技巧,它是一種恰到好處的教育方法;“嚴”是一種則任,它是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嚴”是一道警戒線,它明確劃定教師不可逾越的鴻溝;“嚴”是一種管理手段,它使你的教育有條不紊;“嚴”是教師的一顆愛心,它時刻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所以,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沒有嚴就沒有愛,但是如果嚴過了頭,就會適得其反。只要我們“捧着一顆心來”,當一名有愛心、有則任的心“嚴”師,我們的“嚴”才能培養出一大批“高徒”。讀魏書生的書,不一定非得照搬他的具體做法和措施,我敢説,如果照搬他的方法,效果不一定好,而且失敗的可能性很大,因為時間不同,環境不同,個人魅力也不同,讀他的書,讓我學到的更多的是精神,他給予每一位學生的關懷是永遠值得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們學習和效仿的,這讓我慢慢感悟到了教師職業的根本道德,從而漸漸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

書,總是給人許多的啟迪和感悟。我們真正要做的,絕非只是感悟而已。教育,單靠魏書生老師一個人的聲音是遠遠不夠的,但願做為教師的我們都能夠多讀一些書,讓更多的人從書中受益,更讓我們的學生受益!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 篇12

我看了魏書生老師的《教學工作漫談》。我感到魏老師是這樣的一位老師。他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善於總結自己在工作中的得失,敢於實踐,敢於將新思想,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運用於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當中。從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位教師應當:博學百家卻不拘泥於書本中的教條,而是善於吸收書中有用的知識為他所用;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具有敏鋭的觀察力和洞察力,並能夠有針對性地制定有效地教育教學策略,做到因材施教。

從魏書生老師的身上我發現一個好老師要會和學生相處。

俗語謂:嚴師出高徒。嚴厲的老師永遠板着一副面孔。與學生相處久了總是感覺在樓道里學生遠遠的看見老師就會低頭跑進教室,然後正襟危坐等待老師的到來。在學生看來,老師總是高高在上的,於是學生對老師產生了畏懼心理。反過來看,如果一個老師和學生相處和和睦睦,和學生做朋友,如朋友一般勉勵,那麼他就是一個好教師。荀子曰:“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我想這樣的學生一定會出自一位好教師之教導下。很顯然,魏書生老師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他和學生那種親密又嚴厲的關係是我所羨慕的。

一位優秀的老師對於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學習經歷,不同的知識儲備的學生有一套獨特的教育教學方法。

魏老師對他的學生,就好像一位優秀的雕刻家面對那些形態各異尚未雕刻的璞玉一樣,決不把他們千篇一律地打磨成一個形狀,而是順應其原有的紋理,縝密構思,精雕細琢,揚其長而避其短,善於抓住問題的本質所在,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科學方法,來培養每一個學生;魏老師瞭解每個學生細微的特點,循循善誘地把每個學生都培養成可塑的有用之材,這才是一位優秀的老師必須具備的內在素質和施教魅力。所以我認為魏老師“朽木也會雕”!魏老師在課堂上善於將自己所學到的各個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於對學生的語文知識的教學上使學生對語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優秀的學生學習更上一層樓;甚至一度對學習失去信心的學生也愛上了閲讀,連平時不善言辭的幾個學生也能在課堂上積極地舉手。

當我捧着《教學工作漫談》靜心閲讀的時候,魏老師説的一句話,我一直記在腦海裏。“我們不能把學生當做沒有思想、沒有情感的被動的受管理者,而應把他們當做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動發展的個體。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們的意願,尊重他們的人格,把他們當做是實在在的人,而不是馴服物。”班裏學生能力差異很大,天賦秉性各不相同,有的好動,有的好靜,有的調皮淘氣,有的乖巧伶俐,有的能説會道,有的聰明能幹。作為教師的我們認為每一個孩子都很棒,他們都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天堂,有着美好的心靈,有自己的思想、意志、情感。只有認識清楚了每個學生的特點,才能有針對性的去教育每一個學生。

一個好教師要有一雙善於認識學生的慧眼,有了這雙眼睛,就不會被表象所迷惑,就會發現孩子美好的內心。

“思想是行動的帆,思想是生命的舵。思想是人師不竭的魅力。”

讓我們不斷地向書本學習,用知識指導我們不斷地開拓自己的事業,努力地尋求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使自己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地完善,進而形成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成為學生心中不可磨滅的“明師”。讓我們向名師學習以其為榜樣勤於學習,善於學習,善於思考,勇於實踐。做一個知行合一的老師,推動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芝麻開花節節高。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 篇13

魏書生老師是中國教育界的一個奇蹟,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教學幾十年,無論什麼樣的班級,經過他的點化,學生快樂健康,綜合素質高,班風積極向上,考試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他的教改嚴整而科學,他的教育理念極具前瞻性。十幾年前他有互動教學、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育方式,民主科學的管理指導思想,已成為新一輪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

本書從教書篇、育人篇、修身篇、管理篇等四大方面的100多種實際情況展開家教漫談,涵蓋了以教書育人為主題的全方位教育、教學、管理的策略和實施方法。從教師自身定位、以學生為主體到發展綜合素質、科學民主的管理措施,從指導思想到工作細節,全面、科學、實在又實用,是我們廣大教師的必讀教科書。

本書風格平實,以大量生動感人的實例,全面闡述了自己的教學工作經驗,內容豐富、具體,富於故事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藴含深刻的哲理,閃耀智慧的光芒,令人心悦誠服。內容很特別,沒有深奧的理論,而是樸素的語言,更有真理的存在。

是呀,老師太辛苦了,而我們的學生也太累太累。讀了魏老師的教學工作漫談,我們是不是該停下疲憊的腳步,平靜一下自己浮躁的心?抬頭看看前方的路,選好了方向,看準了目標,甩下包袱,輕裝上陣,讀後感《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也許一路的風景會讓我們忘記疲勞,輕鬆愉快而又快捷地到達目的地

一、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魏老讓學生去自學並不是讓學生漫無目的的自學,而是引導讓學生畫語文知識樹、定目標等具體做法,讓學生在自學時既有據可循又有目標。然而要制定出適合學生自學的一個完整的自學體系,教師必須對教材有遊刃有餘的把握和對學生年齡、心理特徵的分析,以及深厚的專業水平和不斷研究的創新精神,這樣才能讓制定出的目標符合學生的實際,對重點的把握才能恰到好處,我想這才是我應該學習的。只有對教材嫻熟的把握和吃透才能讓你的每一堂課更符合學生的實際,讓學生更喜歡你的課,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成為可能,真正做到“授之以漁”。

二、教書與育人同步進行

魏老師深知教書的目的並不是造就一批會做題的機器,而是培養和造就一批適應社會發展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如培養學生的效率感、學習高效日、當日事當日畢等具體的做法都是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人文素養。而在我們國小階段應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將德育融入每一科的教學中,為學生一生長遠發展負責。

三、少埋怨環境、多改變自己。

在教學中碰到類似情況我們總喜歡找客觀原因,很少去找自己的主觀原因。然而讀了魏老的教學法工作漫談後我深感這句話的真諦:“埋怨環境不好,是因為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別人狹隘,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學生難教育,是因為我們方法太少。”是啊,遇事我們如果能不斷地找自己的原因,並以此來不斷的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並選擇積極的角色進入生活,相信臉上會多一份笑容,工作會多一份快樂,少一份埋怨。

四、我個人而言做的很不夠的是就是“當日事當日畢”,目標不明。

在工作上,如學生的作業我能要求學生當日事當日畢,而且要求學生高效完成;但是工作之餘,尤其是對自己自己充電等方面有時是能拖則拖,有些事往往是3分鐘熱度,因此也增加了我的惰性。看了魏老師的“當日事當日畢,白天事白天畢”這種持之以恆的做法,有學習的衝動,但願這次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持之以恆”。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 篇14

暑假期間,我有幸拜讀了《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這本書讓我走進了魏書生的世界,翻開書的每一頁都是收穫,學習書中的每一點知識都是快樂。讀着魏老師樸實的文字,感受到了他對教育事業的一片赤誠,看到了魏老師教育路上堅定的步伐。他以驕人的教育科研成果向我們展示了他獨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雖然説魏老師的種種具體做法對於我們國小階段的學生來説可能並不是很適用,但是教育都是相通的,他的教育精神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書中從教書篇、育人篇、修身篇、管理篇等四大方面展開漫談,涵蓋了以教書育人為主題的全方位教育、教學、管理的策略和實施方法。讀了以後由衷地感到魏書生真不愧為中國教育界的一個奇蹟,這也讓我對教師的認識和教學工作的認識又有了進一步的思考:

一、教書先育人。

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説: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學習能力、智力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學生智力發展的前提是首先學會做人。平日裏對於學生犯錯,我們大部分教師都是火冒三丈、大發雷霆,可是魏老師有着大海一樣寬闊的胸襟,他能夠理解學生所犯下的錯誤,從不打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他有自己獨特的“懲罰”孩子的方式,讓學生用唱歌或做件好事來改正錯誤。那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用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方式,既罰了學生,又讓學生在學習上有所提高。他的心裏時刻都裝着學生,學生就是他的一切。他讓學生在充滿愛的教育中,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存在的意義。學生尊敬他,崇拜他,信任他,能主動認識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是啊,我們要幫孩子糾正錯誤,懲罰孩子都要建立在愛孩子的基礎上,更何況使用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方式,既罰了學生又在學習上有所提高(當然不是呆板地罰抄課文或詞語)。“犯錯誤,做好事”學生犯了錯誤,便要做一件好事來彌補自己的錯誤;“犯錯誤,寫説明書”幫孩子糾正自己的錯誤,認識自己的錯誤;“犯錯誤,唱歌”在活動課上,讓違紀的、上課遲到的學生唱歌這些新式的“招”,都是建立在保護孩子的自尊,有利於孩子發展的前提下。我們平時常説,把每一個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可是真正面對孩子犯錯時,就算是自己的孩子,我們也會氣急敗壞,更不會冷靜地想出這些辦法。所以,在這方面,很多老師都值得好好地反思。

魏老師深知教書的目的並不是造就一批會做題的機器,而是培養和造就一批適應社會發展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如培養學生的效率感、學習高效日、當日事當日畢等具體的做法都是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人文素養。而在我們國小階段就更應經常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將德育融入每一科的教學中,為學生一生的長遠發展負責。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老師真誠的愛,這樣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學生,讓他們懂得做人的真正道理。

二、快樂做教育。

書中魏老師曾經説過:“如果你把學生當成天使,那你每天生活在天堂裏;如果你把學生看成魔鬼,那你將每天生活在地獄中”。對於我們老師,面對的是一羣養尊處優、以自我為中心、優越感極強的學生,教育起來可謂困難重重。但如果我們把那些瑣事天天記掛在心上,舊的煩惱還沒去,新的煩惱又接踵而來,那隻會是愁上加愁,這對我們的身體也是極大的損傷。魏書生日記裏寫道:“改變自我,天高地闊;埋怨環境,天昏地暗。與其將希望寄託在客觀條件的改變上,不如將希望寄託於挖掘自身潛能上。”從這句話我們不難看出他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而且在他文選裏《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提高笑對人生的能力》、《選擇積極角色進入生活》、《多搶挑重擔,少推卸責任》也體現了這點。其實,反觀自己,與魏書生老師相比,我們的辦公條件、環境要比他優越,時間要比他充足,工作要比他少許多,但我們的工作成績遠不如他,不如他輕鬆。我想這主要是自己的工作態度不如他。正像魏老師書中寫的那樣:“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天氣太惡劣,常常是我們抵抗力太弱;埋怨學生難教育,常常是我們自己方法少。”細緻的工作態度魏書生老師一直堅持“以法制班”,全班同學根據本班實際制訂了一系列的班規班法,然後在檢查監督系統的保證下貫徹執行,確實做到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書中摘錄了崗位責任制、各種常規,確實是人人有事做。班上每個同學都有事做,細緻到班級的粉筆、水桶、每個桌椅上的緊固螺釘都有人管,這是班上固定財產的承包責任制。而且在思想方面、學習方面、紀律齋、體育衞生方面也有專門的負責人,如王磊(負責檢查作業,可定期檢查,亦可抽查,未完成者立即補上,打水一桶);趙偉(負責監督不懂裝懂的同學,不懂裝懂,打水三桶);宋君(對捱了批評,只顧流眼淚者,每滴眼淚,收)從這些班規可以看出,魏老師善於研究學生,瞭解學生心理及容易出現的善,而且制定出這麼嚴格細緻的班規,學生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此以來,常規怎麼能不好?

其實,“生活中不是缺少歡樂,而是我們缺少發現歡樂的能力。”人的一生沒有一帆風順,而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是在自尋煩惱,杞人憂天,被自己精神枷鎖所束縛。所以人要學會適應環境,學會開朗樂觀、積極進取,勇敢面對。魏老師建議我們學習阿Q精神,帶着鐐銬還能繼續快樂的跳舞。如果我們改變不了環境,我們就試圖改變一下自己,換個角度考慮問題。只有這樣才會讓自己變得成熟起來,經驗豐富起來,同時輕鬆快樂起來。

三、做一個善於反思和創新的老師。

魏書生是一個真正在實踐教育理論的教育實踐家。他點子多,辦法新穎,有實效。他工作的思路清晰,方法科學,這得益於他深厚的理論功底,並且他敢於做試驗,遇到困難不退縮,想辦法去克服和改進。教育就是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的推陳出新。

我們來反思一下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是不是一天又一天在做着重複的勞動,工作平淡沉悶,產生的新問題可能還是以前的老毛病。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要想更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不僅要有方法教育學生,最重要的是調節自身情緒,精神飽滿地去上每一堂課。有時,課堂發生意外事件的時候,我總會火冒三丈,讀了《教學工作漫談》後,知道了教師要命令自己先不要發火,設法用巧妙的方法解決突發事件,這樣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促進教學。而且會使自己提高笑對人生的能力。

教師要努力改變自我,塑造良好的形象,擁有較高的素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萬事即成,面面發展,當你在某一點上發力,擦出火花,你可能就刷亮了別人的眼睛。作為剛剛有一年教齡的我,就更應該在接納前人的優秀教學手段和思想,不斷的夯實基礎的同時,一定要勤于思考,敢於實踐,勇於克服困難,應在工作中認真地學,不斷總結-----反思、實踐、創新。

讀完這本書,我明晰瞭如何做一個行動上有追求的教師。魏書生不僅是一個理論深厚的老師,更是一個在行動上敢於實踐、善於反思和總結的老師,他在語文教學上有自己獨特的一套,但我認為他最大的功績在於德育踐行方面,他的任何的教學行為都忠於“要教書先育人”這句教育警言,並且他在實踐中做到了這一點。這一點是任何理論套套、沒有草根基礎的偽專家所無法比擬的。

學無止境,教育的魅力也無止境。雖然我並不從事班主任的工作,但讀了《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之後,我卻真正感受到了老師的教育魅力何在。一個教師,他的勝利青春是不能保持的,但是它可以保持職業青春。

教師應該像一個有能源支持的火炬,或者像一個有生命的蠟燭,一邊燃燒,一邊又在生長。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的豐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燒值,更高的照亮度,這樣才有可能在有限的從教生涯中,為祖國,為民族的教育事業,為千百萬人的成長做出一份自己的貢獻。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 篇15

初次聽到魏書生是從同事們的談論中模糊的知道——他從不批改作業,不改作文,但他教的兩個班的語文成績名列前茅,讓我覺得對這個魏書生是不是是不是有些誇大其事,讓人難以致信。最近學校推薦我們讀《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這本書,讀了以後可以説句句都讓我震驚。雖然説魏老的種種具體做法對於我們國小階段的學生來説可能並不是很適用,但是這樁樁件件背後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魏書生老師那高超駕馭、靈活運用教育規律的能力真的需要我們認真地體會並運用於教學實踐。一個人,要想征服另一個人或更多的人,需要的是心與心的碰撞,情與情的交融。魏書生的言語,真誠樸實催人奮進;讓所讀者都會有所悟,有所思,有所想,從而有所為。

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魏老師讓學生去自學並不是讓學生漫無目的的自學,而是引導讓學生畫語文知識樹、定目標等具體做法,讓學生在自學時既有據可循又有目標。然而要制定出適合學生自學的一個完整的自學體系,教師必須對教材有遊刃有餘的把握和對學生年齡、心理特徵的分析,以及深厚的專業水平和不斷研究的創新精神,這樣才能讓制定出的目標符合學生的實際,對重點的把握才能恰到好處,我想這才是我應該學習的。只有對教材嫌熟的把握和吃透才能讓你的每一堂課更符合學生的實際,讓學生更喜歡你的課,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成為可能,真正做到“授之以漁”。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是馬克思主義正確的認知方式,可以説是放之四海而皆準。寫字課教學,要多給學生練習和實踐的機會。學而時習之。吾日三省吾身!

中國人都會騎自行車,但是沒有一個人是通過別人教會的,都是自己琢磨出來的,雖道不出,但是我會騎車。寫字課着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臨寫、創作和審美的能力,只有讓學生充分的到實踐中,才能更好的培養能力,實踐是廣闊天地!

二、教書與育人同步進行

魏老師深知教書的目的並不是造就一批會做題的機器,而是培養和造就一批適應社會發展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如培養學生的效率感、學習高效日、當日事當日畢等具體的做法都是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人文素養。而在我們國小階段應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將德育融入每一科的教學中,為學生一生長遠的打算負責。在寫字教學中,我就融入了魏老師“教書與育人同步進行”的方法:寫字如做人,認真做人,認真寫字;合體字的兩部分的關係就像兩個並排站立的人,要互相揖讓等等。

三、“當日事當日畢”,目標明確

在工作上,如學生的作業我能要求學生當日事當日畢,而且要求學生高效完成;但是工作之餘,尤其是對自己自己充電等方面有時是能拖則拖,有些事往往是3分鐘熱度,因此也增加了我的惰性。看了魏老的“當日事當日畢,白天事白天畢”這種持之以恆的做法,有學習的衝動,但願這次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持之以恆”。

我真的應該像魏老師那樣,在教育我們的學生時,善待他們,多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就會發現他們的長處,找尋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我這裏找到自信。

四、少埋怨環境、多改變自己

在教學中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碰到類似情況我們總喜歡找客觀原因,很少去找自己的主觀原因。然而讀了魏老師的教學法工作漫談後我深感這句話的真諦:“埋怨環境不好,是因為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別人狹隘,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學生難教育,是因為我們方法太少。”是啊,遇事我們如果能不斷地找自己的原因,並以此來不斷的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並選擇積極的角色進入生活,相信臉上會多一份笑容,工作會多一份快樂,少一份埋怨。讓我們快樂的工作與生活吧!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 篇16

早就聽説過,北有“魏書生”,南有“李鎮西”。最近,我有幸拜讀了《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這本書讓我走進了魏書生的世界,翻開書的每一頁都是收穫,學習書中的每一點知識都是快樂。讀着魏老師樸實的文字,感受到了他對教育事業的一片赤誠,看到了魏老師教育路上堅定的步伐。他以驕人的教育科研成果向我們展示了他獨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雖然説魏老師的有此做法對於我們學校的學生來説可能並不是很適用,但是教育都是相通的,他的教育精神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讀了以後,我由衷地感到魏書生真不愧為中國教育界的一個奇蹟,這也讓我對教師的認識和教學工作的認識又有了進一步的思考:

其一,用愛心教育學生。

魏老師有着大海一樣寬闊的胸襟,他能夠理解學生所犯下的錯誤,從不打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他有自己獨特的“懲罰”孩子的方式,就像用做好事來改正錯誤。對此,我也有了一些體會,我班有個經常不按時完成做業的學生,對他,我沒有過份的批評,只是告訴他,最近班上的衞生太差了,請他協助管理衞生。結果,他每天早早到校,對班內衞生做一個檢查,不過關的地方親自出馬,正因為他的努力,我們的衞生情況有了明顯好轉,我表揚了他。奇怪的事兒發生了,他的作業也按時交了,這是不是説明他能夠做到自律了?是不是有了一份責任感? 那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用了聲東擊西的方式,既懲罰了學生,又讓他在學習上有所提高。

魏老師的心裏時刻都裝着學生,學生就是他的一切。他讓學生在充滿愛的教育中,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存在的意義。學生尊敬他,崇拜他,信任他,能主動認識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魏老師深知,教書的目的並不是造就一批會做題的機器,而是培養和造就一批適應社會發展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如培養學生的效率感、學習高效日、當日事當日畢等具體的做法都是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人文素養。在此,我也學習運用了一些,例如,我也曾讓學生制定一些計劃,既有周計劃,又有月計劃,更有學期計劃。也就是説處於中學階段的學生更應經常注重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將德育融入每一科的教學中,為學生一生的長遠發展負責。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老師真誠的愛,這樣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學生,讓他們懂得做人的真正道理。

其二、在快樂中做教育。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把學生當成天使,那你每天生活在天堂裏;如果你把學生看成魔鬼,那你將每天生活在地獄中”。對於我們老師,面對的是一羣養尊處優、以自我為中心、優越感極強的學生,教育起來可謂困難重重。但如果我們把那些瑣事天天記掛在心上,舊的煩惱還沒去,新的煩惱又接踵而來,那隻會是愁上加愁,這對我們的身體也是極大的損傷。

尤其是我們今年所遇到的這一特殊學情,學生特別聽話,讓做什麼就做什麼,但在課堂上就是不出聲,這可急壞了我們幾個年經教師,一下課,我們就湊在一起想方法,為了活躍課堂氣氛,一改死氣沉沉的狀態,最終,我們決定巧用魏老師的一些方法,那就是——犯錯誤唱歌,我們是這樣操作的,在課堂上進行小組知識比賽,或是整排間的比賽,輸的小組進行懲罰,那就是唱歌。

這種方法,我在課堂上也用過,那就是在朗讀課文的時候,學生往往讀一遍就沒興趣讀第二遍了,其實對內容是一知半解,在新授課上並不能出現很好的反映,不能高效的完成課堂任務,對此,我在新授以前,對課文的朗讀質量進行提高,就是進行整排間的比賽,一排間自由分工,但是每個同學都要參加,如果出現反覆讀、添字、漏字現象,視為錯讀,總評出出錯最多的一排,進行唱歌,做為懲罰。針對他們的心理:寧可多用功,多讀幾遍,也不課堂上唱歌的想法。還真的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們在快樂中學到了知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實,“生活中不是缺少歡樂,而是我們缺少發現歡樂的能力。”人的一生沒有一帆風順,而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是在自尋煩惱,杞人憂天,被自己精神枷鎖所束縛。所以人要學會適應環境,學會開朗樂觀、積極進取,勇敢面對。魏老師建議我們學習阿Q精神,帶着鐐銬還能繼續快樂的跳舞。如果我們改變不了環境,我們就試圖改變一下自己,換個角度考慮問題。只有這樣才會讓自己變得成熟起來,經驗豐富起來,同時輕鬆快樂起來。

其三、還學生自主

21世紀的學校教育,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怎樣才能讓這一主體真正的去自主學習呢?這是我們一直苦苦思索的問題,我想情景模擬法也許不錯,我在講《心聲》一文中就用到了,在學生讀過課文之後,將文章的情景再現,讓學生們體會主人公的心情,也讓學生站在老師的位臵上體會程老師的想法,這時,學生一改常態,積極發言,課堂氣氛極其活躍。這對學生多方位的思考,和為人處事都有一定的幫助,既學習了知識,又讓他們學會了做人的道理,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課程就是教師幫助學生經歷、體驗轉變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同事、夥伴、協作者的關係,像這節課上,我寫錯了一個字,學生立即給我主動的指了出來,這點小事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平時的課堂上學生和教師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那是一種感情非常融洽的同事和朋友之間的關係,它已經成為習慣,再這樣既寬鬆、自由又很民主、感情很融洽的氛圍之下,學生才敢於指出老師的過錯,這也正説明了學生處於一種很有安全感的心理狀態之中。我們的課堂就要達到這樣的狀態:學生敢想、敢説,願意想、願意説。只有這樣的狀態下才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再者,要有寬鬆的氛圍。所謂寬鬆,我想就是允許學生説錯話,説真話,把它自己的經驗、最個性化的東西充分表達了出來。日本的一所學校流行一種這樣的理念,他們認為“教室就是讓孩子出差錯的地方”。在日本,離開了學校你就不能犯錯誤,但是學生在學校是允許犯錯誤的。我個人的理解,犯錯誤就是讓學生打開心窗,把他心裏想到的、碰到的經驗和體會充分地表露出來,一時我們的教學真正進入孩子的心理。我們的課程,如果不能夠將孩子的經驗、孩子的認識真正整合起來,那麼孩子的經驗就無法完成再構,形成新的體驗,更談不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轉變。

其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

魏老師在教學中也從不同層面運用了合作學習,其實對於我們國中學生來説,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建構對事物的理解,由於已有的經驗、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學生對事物的理解會各不相同。合作學習能使學生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對自己和他人的觀點進行反思或批判,從而建構起新的和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也增強了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就像在《詞五首》一課中,我請同學們合作找出,哪幾首詞意境想近,並理解詞文的大意,找出不理解的地方,進行組與組間的交流。通過小組交流,所有問題迎刃而解。當然,我們也要注意到運用合作學習時碰到的“部分學生因依賴別人而導致自己獨立思考能力的下降”這一問題,我們也要“弄清什麼情況下合作學習才更有效。”以解決小組合作探究中存在的小組合作濫用或合作流於形式沒有解決實質的問題,將合作探究用在刀刃上,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同學間相互彌補、借鑑,相互啟發、形成立體的交互思維網絡,以產生1+1>2的效果。

其五、做一個善於反思和創新的老師。

魏書生是一個真正在實踐教育理論的教育實踐家。他點子多,辦法新穎,有實效。他工作的思路清晰,方法科學,這得益於他深厚的理論功底,並且他敢於做試驗,遇到困難不退縮,想辦法去克服和改進。教育就是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的推陳出新。作為剛剛有幾年教齡的我,就更應該在接納前人的優秀教學手段和思想,不斷的夯實基礎的同時,一定要勤于思考,敢於實踐,,勇於克服困難。因此,在啃讀他的著作的同時,在每次有感悟的時候就寫下一點點兒的體會,以備迷茫時得到指引。

學無止境,教育的魅力也無止境。雖然我並不從事班主任的工作,但讀了《魏書生教育工作漫談》之後,我卻真正感受到了老師的教育魅力之所在。一個教師,他的勝利青春是不能保持的,但是它可以保持職業青春。

教師應該像一個有能源支持的火炬,或者像一個有生命的蠟燭,一邊燃燒,一邊又在生長。我願做教育界中,一個堅如磐石的耕耘者,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的豐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燒值,更高的照亮度,這樣才有可能在有限的從教生涯中,為祖國,為民族的教育事業,做貢獻。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 篇17

坐在開着空調、鴉雀無聲的圖書館裏,我又打開了魏老師的《教學工作漫談》一書。翻翻目錄,我選擇了他寫的育人篇。

靜靜地讀完魏老師的“教書必須育人”、“培養怎樣的學生”、“育人重在培養良好習慣”、“每天做100次仰卧起坐、俯卧撐”、“變?為!”、“課前陶醉在一支歌裏”、“輪流教唱歌”,我被魏老師的做法折服了,我也被魏老師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這是一個心中只有學生的老師,一個心中只為學生而活的老師!他讓我懂得了:

(一)要想教師當的輕鬆,學生學的輕鬆,首要一點必須要先學會育人,培養學生從小做正直、善良、勤勞、無私,願為祖國、人民多做事情的人。魏老師的教書育人的經驗有人肯定,也有人對此不懈一顧,可魏老師卻説這無關緊要。魏老師,你是多麼大度!你自始自終堅信,教書是為了育人,如果能為這個世界多教育出一個好人,或者能讓學生多一點真善美的品質,那就是一種幸福。你不為名不為利,僅僅想的是學生,讓他們學會做人。

(二)遵守自己許下的諾言,才能加深與學生之間心靈的溝通,才能與學生建立深厚的感情。魏老師外出開會回來,又與學生一起活動,放學時,又與學生一起做仰卧起坐。當他做到60次時,他已汗流浹背,胳膊發軟,但他硬是堅持到了100個。因為他們規定每次必須做100個。魏老師遵守了自己許下的諾言。可當他想站起來時,卻沒有聽到學生喊“停”,直到做到120個時,學生才喊“停”。魏老師不解,學生告訴他,他已“離家”20天了。為什麼他的學生與他如此親密?因為他處處想着學生,有事總是與學生商量,一起做決定,他心中裝着學生;因為他信守自己的諾言,嚴守“家規”,做學生的表率;因為他已與學生心靈溝通,親如一家人。

(三)要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就要放手讓學生自己管理班級,管好自己的“家”。在“課前陶醉在一支歌裏”、“輪流教唱歌”篇中,魏老師讓學生輪流教全班唱歌,校園歌曲、流行歌曲等什麼歌曲都可教,但必須由負責的班幹部把關,批准方行。即使有學生告狀到他那兒,他也僅發表個人的意見,具體行不行,還得那負責的學生説了算。這科學、民主的班級管理,真正培養了學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團結一致的思想。

(四)要時時處處關心學生的身體健康。強鍵的體魄是取得優異成績的前提,沒有一級棒的身體,成績再優秀將來也無用武之地。魏老師無論是教自己的學生,還是出外上課,如果看到有學生坐姿不正了,隨即説:“請把?拉直,變?號為!號。”他那幽默的話語不但給溜號的學生留了面子,達到了讓他集中精力學習的目的,而且提醒學生注意保護自己的視力,關心自己的身體!

粗粗看上去,魏老師做的每一件事,説的每一句話都極為平常,但細細想一想,這平常卻極為不平常。如果魏老師沒有365天如一日地去做到開學初與學生一起制定的“家規”,那一百多個學生能聽他的話嗎?能在“家”呆着嗎?能在“家”呆好嗎?

我想,一個教師,如若要教好書,必須先育人,須與學生心靈溝通,達成默契,那麼成功就離你不遙遠!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 篇18

“為師當學魏書生,從教當學魏書生”同是三尺講台,魏老師卻能做得這樣有聲有色,有滋有味,並以高尚的人格、崇高的師德成為當代教師學習的楷模。他以豐厚的人生積澱、深厚的文化底藴、豐富的教學經驗、精湛的教學藝術深深折服了我,更以對學生細緻入微的關愛深深感染啟迪着我,促使我不斷地去學習,去揣摸:

作為年輕教師的我,讀魏書生的書,與其説是學習,不如説是享受,不由得我不感動,不由得我不佩服,不由得我不深思。那流暢的筆觸、那樸實的語言、那發自內心的感想,流露的是一種深情,一種對教育的深情,一種對學生的深情,一種毫不掩飾的歡樂和幸福,如果問我,這些書讓我學到了什麼,最大的收穫——它們促進了我的成長。

一、“商量商量”

魏書生不只一次地説過“也許我其他方面不如一般人,但有一條是勝過他們的,就是遇事商量。”他有一句口頭禪就是:“商量商量”。的確,這“商量商量”,就是一般人可以想到但卻難以做到的。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做領導的,總是命令下屬去完成什麼,做教師的,總是指揮學生去從事什麼,做家長的,總是強求子女去服從什麼。命令也好,指揮也好,強求也好,其中不乏正確的因素,但殊不如人這個萬物之靈的心理是複雜異常的,弄得不好,你命令,他要抗命,你指揮,他要逆行,你強求,他要反抗,但是,如果我們改換一下工作方式,對人平等,遇事商量,於是,上下級之間,師生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

心的琴絃就會和鳴,情的聲波就會共振。由此看來,“商量商量”的確是一種很好的工作方法。

為什麼“商量商量”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商量就是平等、商量就是尊重、商量就是溝通。

看了魏書生與學生商量的案例後,我也嘗試着遇事與學生商量。出乎我的意料,商量這一方法的結果比以往的“獨裁製”效果好很多,商量讓我擁有了8位得力的班委,他們也在的我帶動下學會了與彼此商量,處理在班主任不在的情況下比較棘手的問題;商量讓我獲得了很多“搗蛋包”學生的信任,在與他們的商量中他們自己找到了自己進步的起點,看到了老師對他們的信任,尋到了自己進步的理由。

商量應該是師生之間的情感潤滑劑,會讓教師的脾氣不再暴躁,會讓學生與教師的距離慢慢拉近,會讓班級的管理越來越井然有序。

二、“道德長跑”

青年教育家魏書生老師所教的學生沒有作文本,他也從來不批改作文,而是利用日記,領着學生開展“道德長跑”,這條經驗實在是值得借鑑的。

關於“道德長跑”,還是魏書生老師論述精闢。他説:“一個人堅持長跑,數年如一日,身體一定健康。能不能有那樣一件事,數年如一日地去做,使得心靈上也逐漸健康起來呢?我覺得寫日記就有這種作用,絕大部分心理正常的人寫日記時都説心裏話,説真話,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絕大部分人寫日記一般都勸自己上進,助人改過。絕大部分都在日記中鍼砭假惡醜,讚揚真善美。歌頌心靈美的人,歌頌美好的事,這便起到了教人愛美的作用。”

而在我們的現實教學中天天要學生寫日記卻從某種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作業負擔,幾乎很少學生可以有時間寫教師佈置的日記,而對自己的總結又是必須的,為此,我們班建立了“隨意本”,每兩個星期讓學生對自己本兩週的各方面進行總評,肯定自己的努力,承認自己的不足,除此,學生可以在裏面自由的書寫,內容隨意,字數隨意。這樣我也有時間在這個本子裏與學生很好的溝通,與他們探討學習的意義,生活的真諦,以及與家人、同學怎樣相處等他們需要指點的問題。慢慢的,我發現,學生的書寫內容越來越廣,字數越來越多,語言也越來越親近。我想我會把這個隨意本一直延續到他們畢業,這應該可以做為一本最好的同學錄,也是他們的成長記錄。

三、“心理病歷”

魏書生與學生之間的故事,讓我堅定了一個認識,雖然班級管理的對象是學生,然而我們不能把學生當作沒有思想、沒有情感的被動的受管理者,而應該把他們當作有思想、有情感的主動發展個體,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們的意願,尊重他們的人格,把他們當作實實在在的“人”,而不是馴服物。

以前,我很少讓學生寫檢查,認為那是徒勞,總是按自己的意願去説服教育學生,後來,我效仿魏書生的方法,讓學生以病歷或作文的形式寫檢查,讓學生對所犯錯誤進行自主分析、點評,並附之以努力方向,對寫的好的還可以全班範讀,對其分析能力、文筆大加讚賞,這個方法尊重的學生的人格、尊重了學生的意願,讓學生在犯錯之時不僅認識到問題的所在,還得到老師的認可,使其在快樂中主動進步,何樂而不為呢?

四、嚴慈並施

我也深知:“嚴師出高徒”,所以我對學生也有自己一定的要求,其實,在我家訪時、開家長會時,學生家長總是一再叮囑,對其子女教育要嚴格些。 “嚴”是一門學問,它是建立在愛心的基礎上的;“嚴”是一種技巧,它是一種恰到好處的教育方法;“嚴”是一種則任,它是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嚴”是一道警戒線,它明確劃定教師不可逾越的鴻溝;“嚴”是一種管理手段,它使你的教育有條不紊;“嚴”是教師的一顆愛心,它時刻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所以,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沒有嚴就沒有愛,但是如果嚴過了頭,就會適得其反。只要我們“捧着一顆心來”,當一名有愛心、有則任的心“嚴”師,我們的“嚴”才能培養出一大批“高徒”。讀魏書生的書,不一定非得照搬他的具體做法和措施,我敢説,如果照搬他的方法,效果不一定好,而且失敗的可能性很大,因為時間不同,環境不同,個人魅力也不同,讀他的書,讓我學到的更多的是精神,他給予每一位學生的關懷是永遠值得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們學習和效仿的,這讓我慢慢感悟到了教師職業的根本道德,從而漸漸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

書,總是給人許多的啟迪和感悟。我們真正要做的,絕非只是感悟而已。教育,單靠魏書生老師一個人的聲音是遠遠不夠的,但願做為教師的我們都能夠多讀一些書,讓更多的人從書中受益,更讓我們的學生受益!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 篇19

現在社會對教師的諸多負面報導,嚴重扭曲教師形象,也使我們教師在工作中多了些不盡人意的事情,多了些的抱怨、牢騷,可有什麼用呢?近段時間,再次拜讀了魏書生的《教學工作漫談》,感悟良多,是啊,人生中能有幾件事情是自己改變得了的,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的心態,就是保持一顆平常心,少生氣,少抱怨,快快樂樂的去面對,努力去適應環境、適應社會。

我們工作量,工作壓力大,這種辛苦是別的行業的人所無法體會的,然而,我們的付出與回報卻永遠不成正比,教師的社會地位還日漸降低。可過多的抱怨只能傷害自己的身心健康,應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做到?眼睛向內,敬業樂業,提高素質,超越自我。

我們常説,要學生愛你,要教師先愛學生,可以怎麼樣去愛呢?魏書生對待學生的愛是實實在在的,民主科學的,有血有肉的。他認為不僅要教給學生以眼前的知識,更要培養學生有利於未來、有利於人類的個性。

他愛學生,是以博大的胸懷,真摯的愛心去愛;是日復一日、點點滴滴、鍥而不捨地去愛;是實現目中有“人”、心中有“人”、教中有“人”地去愛;是容理解、尊重、關懷、信任地去愛;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地去愛;是愛一切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愛。

在魏書生的眼中也有差生,但他的差生觀是這樣的:“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課聽不懂,還要硬着頭皮聽,不懂裝懂,裝模作樣,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給他們一些關愛,幫助他們進步也應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許多老師也“愛”差生,可是他們的愛就愛在一味抓學生的成績,一味給學生壓擔子,一味為學生補課,甚至一味指責其父母和埋怨學生。以至把學生“愛”上了絕路。魏書生卻説?咱們不要埋怨學生難教,教師埋怨學生難教,就象醫生埋怨患者難治一樣,醫生埋怨患者得的病太重,就不給治了,那他的醫療水平不會高。醫生的醫療水平是在治療疑難雜症的過程中提高的。教師的教育水平也是在把難教的學生教好的過程中提高的。他教育學生的時候,是不站在學生的對立面的,讓學生怎樣,或不讓學生怎樣,或訓斥學生,而是站在學生的心裏,站在學生真善美的那面,站在學生積極的一面,提出:我們需要怎樣,我們怎樣做能更好。這樣學生會感到不是在批評指責他,而是在幫助他,關愛他。這樣的愛應該説是非常獨特而又實實在在的,它沒有半點虛偽。

魏書生對於犯了錯誤的學生,不是簡單地加以訓斥了事,而是通過讓學生寫心理病歷和説明書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對於較為嚴重的錯誤,魏書生讓學生寫心理病歷,包括疾病名稱、發病時間、發病原因、治療方法、幾個療程這五個部分,然後通過這份心理病歷,在老師和其他同學的監督之下,一個療程、一個療程地逐步地改正自己的錯誤或毛病。對於一般性的錯誤,魏書生則讓學生寫説明書,使用心理描寫的方法,描繪出自己心理活動的三張照片,讓兩種思想在照片上曝光。第一張照片,犯錯誤前兩種思想是怎麼爭論的;第二張照片,犯錯誤時兩種思想是怎麼交戰的;第三張照片,犯錯誤後兩種思想作何感想。通過寫心理病歷和説明書,學生學會了認識自己,分析自己、完善自己、不僅改正了錯誤,還提高了書面表達能力。

魏書生是用愛去澆灌每一棵“幼苗”,但願我們每一個正在三尺講台的耕耘者,都能象他那樣為教育工作奉獻出愛。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 篇20

讀書,對於一個教育工作者來説,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因此我們要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進而豐富自己的課堂。今年我有幸拜讀了魏書生老師的《教學工作漫談》,從中真切地感受到魏老師那哲學家的頭腦、改革家的氣魄。尤其是他那出神入化的教書育人藝術,民主科學的管理經驗。下面是我讀後的點滴感觸。帶來和大家一塊分享和共勉:

一.做一個“科學”的教師,學會“教”好書。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面對的是一羣求知的學生,因此我們不但要有豐富的知識,更要有豐富的知識教育技巧,要有駕馭,靈活運用教育規律的能力。讀了魏老師的教育理論之後,我覺得魏老師的許多做法就值得我們仔細得揣摩體會和運用,從他的“課堂激發學生興趣十法”中我進一步肯定有智慧的教育,確實我們自己在課堂教學中也能體會得到,比如課前一句富有哲理或飽含激情的導語,能很快的把學生帶入課堂,引入教學,有時可能還能帶動學生整節課的學習興趣。記得在講《老王》一課時,我在上課之前給同學們播放了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讓世界充滿愛》,然後讓學生暢談生活中你所看到或感受到的愛的事例,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一時間學生融入了一種愛的氛圍之中,課中對文章主題理解也就在不知覺中加深了。在講《説“屏”》一課時,因為對於“屏”有的同學可能比較陌生,於是我先給學生展示了一些古今屏的圖片讓學生去欣賞,古典精美的屏畫學生很感興趣,對“屏”也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陌生的《説“屏” 》一文學生學習也就不再感到那麼枯燥了。又如課堂中我們一個誇張的動作,姿態或表情,也能使學生在愉悦歡樂的氛圍中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同樣一句真誠的鼓勵,可能會使一個滑入深淵的學生能夠回心轉意跟上集體的步伐。其實這些都是教師智慧的體現,只要我們細細的揣摩運用,一定會受到很好的效果。

二.做一個“民主”的教師,教學生學會“學習”

魏書生是中國教育界的一個奇蹟,他沒有出眾的外表,沒有過人的智慧,甚至沒接受過正規的師範教育,然而他卻達到了別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我覺得魏書生老師取得成功的最大奧祕就在於他的民主、科學的教育思想。無論他的班級管理,還是他的課堂教學無不滲透着民主的教育思想:班級怎樣管理,老師課堂教什麼,怎麼教;學生學什麼,怎麼學;布臵作業,布臵多少……他都跟學生商量,在他的一切教育活動中都能看到學生主動參與的身影。所以我覺得,只有民主才是教育的真諦,只有民主才能讓學生真正地學會學習,學有所得。這一點我覺得感觸比較深,拿布臵作業來説,我認為千篇一律的作業效果並不好,布臵難了吧基礎差的不會做,容易了的掌握得好的同學做的沒意義,也沒動力,因此今年的作業我們都改為各小組安排,我設定一個初步範圍,各小組根據具體情況去安排,但基礎內容是必完成的,掌握好的同學可直接完成提升內容,作為我們語文來説作業比較靈活,因此作為成績突出的同學也可直接進行課外練習或寫作練習,這樣各個階段的學生都能有所提高,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當然督促檢查是必不可少的,並且各個小組之間階段性的的評比使每個小組,各

個階段的學生都有了壓力和動力,感覺效果還是不錯。

另外一點值得欣賞的是魏老師的教學活動中,始終貫穿能力的培養,如在書中提到的觀察力,記憶力寫作能力及自學能力等等。其中給我感觸最深的是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書中有兩個章節講到這個內容。確實我們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感觸,學生不會學習,不會運用。我認為這與學生自學能力不足有很大的關係,現在我們正大力倡導“學案導學,小組合作,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模式,學案的運用其實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自學,合作探究的能力,如果很好的利用,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應該有很大的幫助。記得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對學案很陌生,學生顯得很無助,再加上學生基礎比較差。根本不知如何去預習,學習。更談不上提問題。學案似乎只是一種形式,學生也不在意學案的存在,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先詢問了一些有經驗的老師的做法,然後我們幾個人商量,學生不會預習,我們可以先給他們設計,給他一個枴杖,於是我們就把學案分兩部分設計。第一部分是預習指南,這部分包括背景資料,作者簡介,文體知識,字詞積累,和關於文章整體把握的一兩個問題,這些問題比較明確,即使基礎較差的學生基本上也能依據課文來完成。同時在下面我們還設計了一個空缺板塊,可以填你疑惑的問題,只要有相關的問題就行,雖然問題參差不齊,有時也可能不合理。但最起碼他們有了這樣一種思路和意識,能夠形成一種好的習慣。基礎較好的同學可以完成第二部分的合作探究和拓展延伸部分。這樣不同學生都能有事可做。雖然我們問題的設計也有一定弊端,限制了個別學生同學的思維,但對於基礎比較差的狀況來説,利可能要大一些,時間長了,習慣形成了我們可以進行適時的調整。

三.做一個“合格”的教師, 教學生學會“做人”

教育家陶行知曾説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學習能力、智力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我們的教學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提高能力,還要讓他們學會做人,步入社會後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不被社會淘汰。就拿平日裏對於學生犯錯,我們大部分都是火冒三丈、大發雷霆,寫下保證書,叫家長。有時不但達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產生厭學現象。我們不但沒有成就一個人才,反而耽誤一個人前途。我曾經帶過這樣一個男生,他頭腦很靈活,但貪玩不愛學習,課上做小動作,課下不完成作業,導致成績很差,家長也被班主任請來了好幾次,不但沒效果,次數多了,無所謂了,對家長老師的批評也習以為常,甚至還責怪家長為何就是逼迫來上學。家長很無奈,我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一味的批評已不是方法,後來我們轉變了方法,不批評而是找他交談,分析厭學的原因,討論學習的重要性,慢慢轉變他對學習的認識,同時給他安排了一定的班級任務,樹立他在班級中的威信,讓他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此外,我們也和家長聯繫,要家長和孩子多溝通,瞭解孩子的困難和要求,儘量的去幫助他們而不要一味的壓迫。造成孩子的抵抗情緒,半學期後,學生有了明顯的轉變,正所謂書魏老師提到的和家長共同教育效果會更好。但我們要把握好的教育方法。此外魏老師的一些做法也很獨特。犯了錯誤,便要做一件好事來彌補自己的錯誤; “犯錯誤,寫説明書” “犯錯誤,唱歌”……但無論是和家長教育還是獨立教育,前提一定要建立在保護孩子的自尊,有利於孩子發展前提下進行。也就是一定要建立在愛學生的基礎上。因為這樣學生才能自覺去改正錯誤,更重要的是還培養了他們健全的人格。其實我們平時常説,把每一個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可是真正面對孩子犯錯時,就算是自己的孩子,我們也會氣急敗壞,更不會冷靜地想出這些辦法。所以,在這方面,我們都值得好好地反思。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老師真誠的愛,讓他們懂得(學會)做人的真正道理,這樣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學生,。

總有這樣的感覺,覺得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有時煩躁起來也不免有點兒牢騷。現在細細地思量,剛開始工作時時面對的壓力來自於對工作的一無所知,需要自己通過學習、摸索去適應。而幾年後的今天,環境已經不再陌生,工作也摸到了一點兒門道,但是自身的需要,自身專業發展的需要,不斷自我更新的需要得壓力越來越大。我們的社會在不斷地發展,個體沒有發展的話就只有被社會淘汰。社會壓力、行業壓力構成了我們學習奮鬥的巨大動力,向更高的難度不斷地挑戰,不斷地戰勝“舊我”,成就“新我”。

教育是一門科學,育人成才是一種精雕細刻的藝術,在工作中只有講科學、講創新、講藝術,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人才來。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多學習先進經驗。,不斷改進提高,積極探索,善於總結,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斷提高。這是我讀魏書生的一點感悟。當然他的精神遠不止這些,還需要我們從教育生活中去認真領會他。把魏書生老師的精神發揚光大。

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讀後感 篇21

自從聽了魏書生老師的講座後,一直想借他的書來看。今天終於得到了這本夢寐以求的書,看着封面上那熟悉的像,感覺是那樣親切。他就像你的一位同事,在和你閒聊工作上的事情,又像你的鄰居,在和你拉家常。迫不及待地翻開書本,看着那些文字,猶如又聽到了魏老師那親切的聲音。認認真真的讀完這本書,真的是受益匪淺!讀完之後,才發覺自己當班主任知識面是那麼膚淺,很多東西都是自己沒有見到過的;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經歷過但又無從下手的。讀這本書,感覺就像魏老師在和我侃侃而談,讓我懂得了作為班主任該怎樣去做。

這本書共八章,第一章是班主任要努力改變自我;第二章是學生應是自身的主人讀每一章節都有不同的感受,以下就是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

我們都會面臨着一個又一個不盡如人意的環境,是埋怨,是悲觀,是失望呢?失望過了,悲觀過了,又能怎麼樣呢?我以前也有過這樣的經歷。但人不能讓環境適應自己,只能讓自己適應環境。只有先適應環境,才能改變環境。人應該學會自我更新。今天的我應該比昨天的我有新的認識、新的發展、新的能力。只有自己不斷提高了,才會發現事物都是新的。

二、怎樣對待後進生

通過對這一章節的學習,魏老師的方法真是多得數不可數,有這麼多的方法去對待後進生,難怪會有這麼好的效果。縱觀自己的方法,多是訓斥一頓,有時也好言相勸、講道理,但效果不大,於是就會放棄或置之不理。今天魏老師的這些方法無疑是我怎樣對待後進生的一盞明燈。如果根據實際情況運用不同的方法去處理,我相信會有收穫的。條條大路通羅馬,這15種方法總會有它適用的地方。

三、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

我們的教學,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讓他們學會做人。但提高學習的效率都有哪些方法呢?魏老師為我們指出了很多方法,以前我也試過一些,但效果不明顯自己也就放棄了。其實,我自己也有懶散、拖拉、猶豫這些壞習慣,學生有這些習慣也就不足為奇了。所以要想讓學生有改變,必須先改變自己。針對這些情況,我教會學生學會利用“邊角塗料”,這種方法對於詩句、格言、要求背誦的課文都很有效,而且抽一定的時間去檢驗,同學們的興趣都很高。我就不用發愁詩句、格言等內容。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

四、和學生一起接近大自然

當讀到魏老師和他的學生一起到雙台河去尋找春天的足跡、一起開荒種地、一起到河邊去摸魚的時候,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幅歡樂的畫面,耳邊響起了一曲曲動聽歌聲。彷彿自己也身臨其境。是啊!回顧我們現在,根本不敢帶學生去玩,一宗宗安全事故、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數字讓我們望而卻步,即使面對學生渴求的目光,我們也會找

出千百種理由去説服他們。於是,在千百種理由下,同學們不在用渴求的目光去探尋美妙的大自然,用那種近乎呆板的神情看着那令他們心煩的課本。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今天的這個局面?是那一條條生硬的規章制度、是那一宗宗血的事例。曾記得我們讀書時,每到春天,百花盛開的時候,老師都會帶我們去領略大自然的美景、去追逐春天的腳步,到河邊去傾聽小魚兒的談話。而這些美好的記憶永遠珍藏在心靈的深處,讓我不時回味。現在的學生,他們沒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去親近大自然、一起領略兒時的快樂。曾記得一位老師説過,連彈珠珠都不讓學生玩,學生的童年還有什麼樂趣可言?我真的希望能帶着學生一起去玩。

讀完這本書,我才發現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很多很多,讀書原來也是一種樂趣,讓你沉醉在書香裏;讓你在炎炎夏日中感受到絲絲涼意、讓你在寒冬臘月裏感受温暖。讀書,像是在品味一杯咖啡;讀書,像是在欣賞一首動聽的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