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心得體會>教師心得體會>

教師教學技能心得體會簡短範文(精選8篇)

教師心得體會 閲讀(1.93W)

教師教學技能心得體會簡短範文 篇1

目前的中國小教學存在着一個普遍的問題,那就是:教師教的很辛苦,學生學的也很痛苦,而我們的學生也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而新課程改革要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那麼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能不作為重中之重的問題來思考。通過學習《教師的教學技能》,深有感觸,覺得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鬆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必須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創設情境,形成問題,使學生願學。情境的創設關鍵在於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導入新課,形成問題。提出的問題要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不但能對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裏的學習效率。學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激發起來,萌芽學習興趣,認知系統開始運轉。

教師教學技能心得體會簡短範文(精選8篇)

學地理,用地理,讓學生對它始終有興趣。這就要求地理教師體現出良好的教學技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地理教學中重要的一環,從教學心理學角度上講,如果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教學將有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興趣能激發大腦組織加工,有利於發現事物的新線索,並進行探索創造,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對學習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維活動是最積極最有效,學習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地理學科由於涉及面廣,所須記憶的地點、現象、事件紛繁複雜,所以給人的感覺是教起來枯燥,學起來無味,考起來難。為避免陷入此局面,在教學中儘量運用知識性、趣味性、現實性相結合的原則。

知識性是要求學生掌握教科書上地理知識,這也是教學的主要目的。為此教師自己吃透教材,凡要求學生讀背的知識教師事先全部掌握(包括圖)。趣味性則是為避免課堂教學的單調枯燥,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進行的。活動作為現今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運用得體,便可激發學生思考地理問題的興趣,積極去探索,去學習。在地理課中,要把地理知識的學習和地理技能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活動帶動知識學習和技能培養,讓學生動起來。例如在學習《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這一節時,讓學生回答“如何幫助非洲擺脱貧困”的建議,把全班分為六個小組討論,然後分別讓六個小組代表發言,大家評判,好的建議鼓掌鼓勵,回答不理想的小組出個節目,這種方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而且培養了學生互助合作能力、勇於探究人文的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提出的問題和現象,並自行設計或補充一些學生較熟悉和感興趣的地理問題和現象,以展示地理課內容的豐富多彩和智力價值,初步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比如在講述《印度》一課時,先讓學生唱《西遊記》歌曲,提問《西遊記》中唐僧到西天取經,當時的“西天”是指現在的什麼地方——印度。那麼你想了解印度嗎?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俗話説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足夠的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探索慾望和飽滿的情緒狀態,才會自發地調動全部感觀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中去。才會使他們產生無窮地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熱情。,因而在教學中要學會適時地進行興趣的激發和積極情緒的調動,促使每位學生都被你深深吸引,促使他們自始至終處於和諧融洽、興趣盎然地探究氛圍。

總之,學生要在地理教師的指導下,自己主動積極的學習,,教師要有意識的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學技能,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順利掌握知識,體驗成功後的樂趣,使學生樂於學習地理,體會學習地理的無窮樂趣,達到理想的效果。

教師教學技能心得體會簡短範文 篇2

教師是教育事業發展的第一資源。教育信息化和新一輪課程教材改革需要有更多的教學技能水平高的教師發揮骨幹作用,完成新時期教育改革的任務;教育技術、信息化教學環境、設備和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應用,要求教育事業的從業人員有更高的教學技能;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方法,更需要教師將先進的教學設備和個人的教學技能有機的融為一體,運用教學系統設計的方法完成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任務,進而探索出新的教學模式。

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應用,才能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才能體現教師專業的特點。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先從基礎做起,這個基礎就是教師個體的從業技能。反之,高投入的設備和數字化資源,新的教學理念和標準都不會有高產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教育事業也無從談起。

提高教師教學技能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常抓不懈、反覆實踐的訓練課題。教學技能如同教學方法一樣,沒有某項最好的技能,只有用得最恰當的某項技能,更沒有可以代替教師技能的現代化設備。我講了多年的課,真沒注意教學技能有這麼多的説道。今後要繼續加強教學技能的學習和演練,提高自己的從業素質和教學水平。

教師教學技能心得體會簡短範文 篇3

人生在世,除了物質生活之外,還應有自己的精神生活,而這往往是從讀書開始的。“生命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一個人的精神成長,與他的閲讀息息相關;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閲讀水平。作為教師,更應該讀書,多讀好書。為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按照學校的安排部署,我認真學習了《教師怎樣提升課堂教學技能》一書,從中我得到了一些體會和感悟。

第一、我對在教學中如何突出重點、排除難點、抓住關鍵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

在教學實踐中,要認真仔細研讀《課標》、教材,集中精力深刻揭示教學重點的科學內涵,使學生掌握重點知識的內在本質,徹底摒棄不切實際的照抄照搬現象。對學生難於理解掌握的內容,要明確“難”在哪裏,從感性認識入手,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具體形象的內容。對內容深奧的知識,設法通過複習或聯繫有關知識進行鋪路搭橋,同時採取分解化簡和分散處理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對於教材中能使學生順利學習其他內容起決定性作用的知識,要精心設計、精心安排,爭取以最少的時間獲得最佳效果,以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去解決重點與難點。

第二、在教學中要注意語言溝通反饋和語言溝通效果。

教師的教學語言是一種藝術,它是指教師嫻熟的運用綜合技巧,按照美的規律進行的獨創性教學活動。面對新課程改革下開放的課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用語言的表達藝術去調控課堂和引導點撥學生?讓我們共同努力,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用我們優美生動恰當的語言,使學生享受每一節課,讓我們的孩子們喜愛我們那精彩絕倫的動聽的語言。

具體的做法可以採取如下的方法首先要傾聽學生的心聲。師生語言溝通價值無限。多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師生交流的基本條件。傾聽學生的理解、觀點、思路或構想,或者傾聽學生心靈的困惑、學習上的感悟,甚至人生感悟。一個善於傾聽學生的教師,必定是能夠使學生產生親近感的教師。

第三、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以情促教。

育人之道,愛心為先。中國台灣教育家高震東説:“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所以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

人説:讀書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一次與大師的對話,與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會讓人收穫非淺。《教師的教學技能》給了我很多新的啟示,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向上,開創一片屬於我自己的天空。

教師教學技能心得體會簡短範文 篇4

本學期我認真學習了《教師的教學技能》這本書,在這裏簡單談談自己學習的心得體會。

1、要掌握某種教學技能,必須領會這種教學技能的基本知識,弄清它的本質意義和適應範圍,瞭解其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及要領,這是技能形成的基礎。其次,技能總是在練習與應用中形成和發展的。

2、就技能的來源而言,教學技能即表現為個體的經驗,又是人類經驗的結晶。它源於教學經驗,又高於教學經驗,是個體經驗與人類經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因此教學技能需要學。教學技能和其他技能一樣,熟練運用要經過選擇活動方式和練習。練習:第一要明確練習的目的;第二要了解練習的結果;第三要反覆練習。教學技能的形成是有規律可循的,也是可以經過科學訓練而掌握的。

3、掌握教學技能要注意分析不同技能的特點。要特別提到的是,各種教學技能的難度是不一樣的。教學中有些影響師生交流互動的技能,如場面控制、活動調節、診斷與評價、及時確認等教學技能,更應當受到重視。

4、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認真反思。“反思被廣泛看作是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説謂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分析的過程。反思具有自覺性、針對性、過程性、廣泛性、創造性、超越性等特點。

5、教師要主動建構經驗的意義。當代建構主義認為,學習就是學習者經驗系統的變化。也就是説,學習者經過學習,其經驗系統得到重組,轉化或者改造,這一學習結果是學習者經由主動構建而獲得。

6、教師的教學技能在一定文化脈絡中習得的。教師的教學技能是在活動中表現出來,是在學校的組織環境中逐步習得的。學校裏教師之間交往與溝通,工作中的合作與切磋,實踐中的觀摩與互動,都是教師掌握教學技能的重要途徑。

總之,教師的教學技能是在教師整體素質不斷提高的基礎上,在教學活動的參與和磨礪中,通過自覺的訓練和經驗的反思而構建起來的。教學技能只有在實踐中綜合地創造性的應用,才能得到發展。

教師教學技能心得體會簡短範文 篇5

《教學技能》全書分為:教師的教學基本技能包括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作業批改和課後輔導、教學評價、教學研究等五個層面詳細解讀教師的教學技能,並結合新課程下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與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指導教師瞭解並掌握新課程下的新技能,為新課程下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有效幫助。它是教師素質的重要體現,每個教師都要有基本的教學技能,以勝任所從事的教學工作。對於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完成教學任務、增強教學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這是一本書,一道彩虹。它是那麼明亮,又是那麼多彩。既有理論思考,又有教學實踐;既有班主任工作,又有課堂實錄。讀之,如涓涓清流沁人心脾,又似熊熊烈火促我激情。讀罷此書,不僅為我注入了新的血液,更加珍貴的是它帶給我更多的思考。現將讀後的感受隨記如下:

一、投身於自身修養的提高

教師的教學技能對於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年輕教師還需不斷學習,潛心鑽研,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首先來説明第一點——瞭解自己所教學科的課程,掌握教學技能,完成所有有效教學所涉及的所有活動:這裏所要説明的是,對有效的教學而言,學科的課程並非是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所以教師要做的是不僅要了解起學科課程,而且要能夠將知識傳達給學生,因為傳達知識的能力絕非簡單地瞭解知識,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大學教授儘管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裏才華橫溢、知識淵博,但教起學生來卻捉襟見肘,條理紊亂而詞不達意。所以掌握教學技能對一個教師來説便成為關鍵所在。故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教學目標以及其他因素的差異性來完成教學任務:激勵學生、管理課堂紀律、評估先前知識、有效地表達觀點、考慮學習者的各種特性、評估學習結果,以及複習相關內容等,許多事實證明了這些任務完成的多寡,直接決定了教學質量的好壞,亦即決定了“好”與“壞”的關鍵。

人們常説:“要讓學生得到一杯水,教師先得有一桶水。”而這桶水永遠都裝滿鮮活可口的聖水。我崇拜竇桂梅老師,記得在一書中曾寫道竇老師在平時工作之餘大量閲讀有關教育的書籍,並做好讀書筆記,幾年來記的筆記有10萬字之多,多篇發表。正是在她不斷的學習、符號學中,自身修養日益提高,才能在工作中高瞻遠矚地指導實踐。

這使我想起了宋代學者朱熹的一句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源頭活水不正是我們發展提高的最關鍵所在嗎?“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樂無窮;得大道恩師而學之,樂在其中。”我們青年教師是二十一世紀教壇的主力,繼往開來是我們使命。用我們的不懈的追求、堅定的信念、永恆的執着去不斷學習、探索教育教學的規律,才能實現我們的遠大理想,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才會無愧於自己的一生。

二、立足於情感的薰陶

《教師的教學技能》告訴我們:學生若具有良好的心境,健康向上的情緒就能壓倒消極落後的情緒,學習的效率就高。課堂上恰當地調控起學生的情感,教師靈活掌握“調控課堂教學活動的技能”對於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自身情感表現和投入,注重建立教育“情緒場”,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和氛圍中依靠對教師的認識、模仿、領悟,達到對優良的同化與溝通。

這給我以極大的震撼,反省自身,有多少節課真正做到了“與學生同喜,與學生同悲”。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困惑:同一個班級、同一年齡段的學生,有些同學就能夠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專心細緻地投入學習,而有些學生卻始終對學習缺乏興趣,表現得懶散而缺乏自信心。

書看到此時,我豁然明白,我在教學中缺少的是情感的薰陶,興趣的培養。教師沒有激情,總是以冷臉面對學生,學生固然沒有了學習興趣。這使我不禁想到了我所崇拜竇桂梅老師,仔細品味,她的課學生喜歡聽,可謂是情真意切,融會貫通,其中一點或許就是課堂上教師情感的注入。直到此時我才體悟到竇老師曾説的這樣一句話:“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這亦或就是書中所説的“教師的課堂調控技能”!閉眼回放竇老師的課:在教學時,她的“課伊始,情既生”、“課深入,情漸深”、“課終了,情更切”;在育人時,她的“以愛育人”、“以愛樹人”,讓每個孩子都生活在燦爛的陽光下。在情感的薰陶下,她的學生學生個個自信、健康、快樂、奮進。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品質的培育時,教師自身的心理品質和嚴謹的教風,在師生情感交流中起到重要的體現與重要的作用。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以積極的情感參與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在這種氛圍下,學生除產生一種對學習的需要和對教師的熱愛,進而產生“尊其師、信其道、樂其學”的效應。

其次,我們要為學生創設富有情趣的教學情境,如探索性的、競爭性的、遊戲性等的情境。這種情境在學生頭腦中留下的不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思路、情感和內心的感受,必將促使學生積極的進行思維活動。

最後,我們應充分利用學生的成功的願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成功的體驗,使每個學生在不斷獲得成功的過程中,產生獲得更大成功的願望。在組織練習時,不斷設置思維障礙,以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在學生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讓學生跳起來摘果子,在“再創造”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喜悦,得到更理想的發展。

《教學技能》這本書,在我眼中就是一道美麗的彩虹。七種色彩,每種都亮麗,清朗。這虹指引我高峯所在,我想那裏應有更為壯美的詩篇。跨越彩虹,放飛夢想。用我的青春與激情去開創輝煌創造超越!

教師教學技能心得體會簡短範文 篇6

學習了《教師的教學技能》,感覺收穫很多。對我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我們要牢記專家的建議

第一、讓教學貼近學生的情感。以人為本、以學為主,從學生的學情、學生的感情、學生的興趣入手,而不是一廂情願地“閉門造車”,“以本為本”、“以教參為本”、“以自己為本”。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説得好:“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我要把有效教學與教材、學情、教法統一起來。

第二、讓教學貼近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基礎。許多教師的教學忽視對學生知識和能力基礎的研究,起點定位過高,學生難以給予積極的迴應,教與學都頗為吃力。而優秀教師的教學都特別注重對學生知識和能力基礎的研究。這也是我們在教學中應注意的。

第三、讓教學貼近學生的思維狀態。

第四、教學過程中別讓學生的思想缺席。

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學生的有效參與不可或缺。有效參與不只是行動上的呼應,更重要的是思維的同步、情感的共鳴。當學生能全員參與、全程參與、主動參與、真實參與時,教學的有效性才有保證。當全體學生的興趣被充分激發、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身心從始到終都能全程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時,動口、動腦、動手,方能真切地感受知識的獲得、體驗能力的發展變化。

關注學生的“學”,而非教師的“教”,這才是有效教學的生命。教了不該教的,丟了該教的,都違背了有效教學的宗旨。有效的,必是學生需要的,想要的;有效的,必是文本個性的,獨特的。

第五、努力贏得學生的情感認同

“親其師,信其道;疾其師,隱其學。”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就要贏得學生的情感認同。當學生喜歡、熱愛、敬仰教師,渴望與教師敞開心扉對話時,就會對教師所講的內容產生心理上、情感上的認同。情感認同離不開教師的學識才華、人格魅力、與學生和諧的關係。課堂教學要實現和諧有效的師生對話,需要講的人聲情並茂;聽的人心情愉悦;講、聽雙方關係和諧。這三者缺一不可。

1.以自身的學識和獨到的見解贏得學生的情感認同

2.以教師的人格魅力贏得學生的情感認同

3.以和諧的師生關係增強學生的情感認同

第六、注重課堂動態生成。

要注意給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讓機智應變有效生成。

第七、開展有效的師生對話。

“對話、平等對話、多重對話”已經成為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時尚用語,它藴涵新的教學理念,反映新的價值追求,提倡新的教學策略。這裏要探討的“對話”並不是高深理論,而是作為教學技能的較為明確的教學行為——互為陳述、互為補充、互為啟發、互為質疑、互為辯論,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通過對話,能夠使新課程教學建立在清晰、可辨的實踐基礎之上,使教學模式、教學行為具有針對性,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另外,反思自己教學實踐中出現過的某次無效和低效的行為和原因。

注重了以上幾點,我想我們的教學有效性會大大的提高。

教師教學技能心得體會簡短範文 篇7

人生在世,除了物質生活之外,還應有自己的精神生活,而這往往是從讀書開始的。“生命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的精神成長,與他的閲讀息息相關;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閲讀水平。

作為教師更應該讀書,讀好書。所以在這寒假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寒假裏,我感覺收穫頗豐。但作為教師更要上好每一節課,所以我花較多的時間讀了《教師的教學技能》,我談一下我的心得。

第一、本人對在教學中如何突出重點、排除難點、抓住關鍵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

在教學實踐中,要認真仔細研讀《課標》、教材,集中精力深刻揭示教學重點的科學內涵,使學生掌握重點知識的內在本質,徹底摒棄不切實際的照抄照搬現象。對學生難於理解掌握的內容,要明確“難”在哪裏,從感性認識入手,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具體形象的內容。對內容深奧的知識,設法通過複習或聯繫有關知識進行鋪路搭橋,同時採取分解化簡和分散處理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對於教材中能使學生順利學習其他內容起決定性作用的知識,要精心設計、精心安排,爭取以最少的時間獲得最佳效果,以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去解決重點與難點。

第二、在教學中要注意語言溝通反饋和語言溝通效果。

教師的教學語言是一種藝術,它是指教師嫻熟的運用綜合技巧,按照美的規律進行的獨創性教學活動。因此教師授課時不僅僅要傳授學生知識,還要使學生在老師富於創造性,表演性,和審美性的教學過程中,感受到教學的藝術性。教學的藝術性要體現在導課,授課,結課等各各方面。面對新課程改革下開放的課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用語言的表達藝術去調控課堂和引導點撥學生?讓我們共同努力,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用我們優美生動恰當的語言,使學生享受每一節課,讓我們的孩子們喜愛我們那精彩絕倫的動聽的語言。

具體的做法可以採取如下的方法首先要傾聽學生的心聲。師生語言溝通價值無限。多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師生交流的基本條件。傾聽學生的理解、觀點、思路或構想,或者傾聽學生心靈的困惑、學習上的感悟,甚至人生感悟。一個善於傾聽學生的教師,必定是能夠使學生產生親近感的教師。

第三、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涵養師愛,以情促教。

育人之道,愛心為先。中國台灣教育家高震東説:“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為能喚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為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

人説:讀書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一次與大師的對話,與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會讓人收穫非淺。《教師的教學技能》給了我很多新的啟示,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向上,開創一片屬於我自己的天空。

教師教學技能心得體會簡短範文 篇8

最近終於擠了點時間讀了讀《教師的教師技能》這本書,這本書雖算不上是教學指導類書的極品,但我認為還是給我很大的啟發。它把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運用到的有關的知識和經驗,以及要採用的教學手段進行了系統的介紹。對於提高教學工作質量.教學工作任務.增強教學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師的教學技能》這本書看似理論重重,實則是一本理論與實例相結合的書,它用形象具體的實例告訴我們每一個要介紹的概念,便於更好地理解其含義。上.中.下篇,分別對教學設計.教學活動.指導學生學習的技能有詳細的闡述。讓我感到教學不再是簡單的教與學.不再是簡單的技能問題,而是跳出説教的條條框框,常教常新。沒有最好的課堂,只有更好的課堂。

就拿指導學生學習的技能來説,把教師與學生的教學過程的關係賦予對話.合作的關係。教師也承擔着多重角色是圍繞着促進學生髮展.推動學生而展開的。語言是載體;形象.生動.精闢,幽默的語言向學生傳輸知識,表達思想情感.啟迪學生心智.指導學生學習和調控課堂活動等。課內的措辭要有藝術;注重富有啟發性.開放性,具有激發力,引導學生自主地.合作地去解決問題。

討論是新教育實驗溝通構建所必需。使得個體的知識建構過程,不是個體頭腦中封閉的事件,是通過與他人的互相作用.合作交流才能獲得的。突出探討的重要性。

讀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總結,領會教育改革精髓,讀哲學,讀文學,讀歷史,讀科學……在與大師.優秀教師的對話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在反覆的實踐中不斷豐富自己。我相信終有一天我會把這些教學技能應用的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