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心得體會>心得體會精選>

觀看張富清老人事蹟的心得體會寫作素材彙總

心得體會精選 閲讀(1.01W)

95歲的張富清是中國建設銀行來鳳支行離休幹部,出生於陝西省漢中市洋縣,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20xx年底,在進行退役軍人信息採集時,工作人員發現老人一張泛黃的“立功登記表”,才知道他是一位功勛卓著的戰鬥英雄。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於張富清事蹟觀後感素材,歡迎大家來參閲。

觀看張富清老人事蹟的心得體會寫作素材彙總

張富清事蹟觀後感素材

英雄無言——95歲老黨員張富清的本色人生

71年前,他是西北野戰軍的突擊隊員,冒着槍林彈雨,炸掉敵人四個碉堡,戰功卓著,是董存瑞式的戰鬥英雄。

64年前,他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窮山區奉獻一生。從此,赫赫戰功被他埋在心底,隻字不提。

7年前,他88歲,左腿截肢,為了不給組織添麻煩,更為了讓子女“安心為黨和人民工作”,裝上假肢,頑強地站了起來。

現在,他95歲,仍然堅持學習。他説:“人離休了,政治上思想上絕不能離休。”

……

所有這些,只因他是一名共產黨員。

他就是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戰士張富清。

(一)

20xx年12月3日,來鳳縣城。

來鳳縣委政法委幹部張健全,小心翼翼地懷揣着一個包裹來到縣人社局。彼時,縣裏正在按照上級統一安排,開展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工作。

張健全帶來的東西,是父親張富清一生珍藏的寶貝。

“那是下午5點20分,我正準備下班。看到閃耀着光芒的勛章,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對那天的情景,來鳳縣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工作專班信息採集員聶海波記憶猶新。

在聶海波注視下,張健全鄭重地一一取出包裹裏的物品——

一本立功證書,記錄着張富清在解放戰爭時立下的戰功:立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團一等功一次,兩次獲“戰鬥英雄”稱號。

一份西北野戰軍的報功書,講述着張富清“因在陝西永豐城戰鬥中勇敢殺敵”,榮獲特等功。

一枚西北軍政委員會頒發的獎章,鐫刻着“人民功臣”四個大字……

激動地看完張健全帶來的材料,聶海波深感震撼:“沒想到我們來鳳還隱藏着這樣一位戰功赫赫的大英雄!”

(二)

“永豐戰役帶突擊組,夜間上城,奪取敵人碉堡兩個,繳機槍兩挺,打退敵人數次反撲,堅持到天明。我軍進城消滅了敵人。”

這是立功證書對張富清1948年11月參加永豐戰役的記載。

發生在陝西蒲城的永豐之戰,是配合淮海戰役的一次重要戰役。戰況異常慘烈,“一夜之間換了八個連長”。

對那場艱苦卓絕的戰鬥,95歲的張富清仍歷歷在目。

張富清所在的連是永豐戰役突擊連。張富清又是突擊連的突擊班成員。27日夜,他和兩名戰友匍匐前進,扒着牆磚縫隙攀上城牆。張富清第一個跳下城牆,與圍上來的敵人激戰。

“我一轉身,看見敵人將我圍住了,就端起衝鋒槍掃射,一下子打死七八個。”張富清説,交火的時候,他感覺到自己的頭被猛砸了一下,消滅眼前的敵人後,手一摸,發現滿臉都是血。原來,子彈擦着頭頂飛過,把一塊頭皮掀了起來……

“打死七八個敵人後,我逼近碉堡,用刺刀在城牆底下刨了個洞,把我帶的八顆手榴彈和一個炸藥包碼在一起,拉着了手榴彈,炸燬了碉堡……”

那一夜,張富清接連炸燬兩座碉堡,繳獲兩挺機槍、數箱彈藥。戰鬥中,他倖存下來,兩個戰友卻從此杳無音訊……

因在戰鬥中表現英勇,張富清獲得軍甲等“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1948年3月參軍,8月入黨,在壺梯山、東馬村、臨皋、永豐城等戰鬥中都衝鋒在前——這位陝西漢中小夥子歷盡了九死一生。

觀看張富清老人事蹟的有感

瞞得再緊,瞞不過最親的人。

妻子孫玉蘭最清楚丈夫身上有多少傷。右身腋下,戰爭中被燃燒彈灼燒,黑乎乎一大片;頭頂的傷疤至今依稀可見……

孫玉蘭和張富清是同鄉。戰爭期間及之後的幾年,村裏人都以為張富清已經不在人世了。1954年,張富清回了趟家鄉,大家才知道,他還活着。

共青團員、婦女主任孫玉蘭,和長自己11歲的張富清一見鍾情。不久後,被愛情召喚的孫玉蘭,追隨張富清到了來鳳。

這一來,就是一輩子。

上世紀60年代,為給國家減輕負擔,擔任三胡區副區長的張富清率先動員妻子從供銷社的鐵飯碗“下崗”。他的理由很簡單:“國家困難,我首先要看看自己有沒有佔羣眾、公家的好處……要精簡人員,首先從我自己腦殼開刀……”

同摯愛的人在一起,多苦都是甜。

夫妻倆生養了四個孩子。大女兒患病,至今未婚,常年在家靠母親看護;小女兒是衞生院普通職員;兩個兒子憑自己的本事上學、工作,從基層教師幹起,一步步成長為縣裏的幹部。

幾個子女,沒有一個在張富清曾經任職的單位上班。

如今,最小的兒子也快到退休年齡。形容自己眼中的父親,張健全用了一個詞:“平凡”。

從轉業到離休,數十年如一日,張富清像一塊磚頭,哪裏需要就往哪裏搬。樂觀、樸實、真誠……在大家的印象中,他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人,和普通老百姓沒什麼差別。

張富清優秀事蹟觀後感

如果不是去年11月3日進行退役軍人信息採集時,張富清拿出了泛黃的“報功書”,還有幾枚獎章,幾乎沒人知道,這位95歲的老人,是一位特等功臣。他的子女只知道父親當過兵,親朋鄰里只知道老人是縣銀行離休的副行長。

為什麼老人之前從未表明過自己的赫赫戰功?“封存”榮譽的背後,他堅守的究竟是什麼?

3月初,我們從湖北武漢乘車前往來鳳縣,探訪張富清老人。雖已年過耄耋,聽力幾近喪失,但老人精神矍鑠,聲音洪亮,見到部隊來的人,顯得格外激動。聊天中,老人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革命戰爭年代的軍歌,記憶也回溯到那段崢嶸歲月。

少時·征戰

“一衝上陣地,滿腦子就是消滅敵人,決定勝敗的關鍵是信仰、意志和勇氣”

1920xx年,張富清出生於陝西漢中洋縣,1948年3月參加西北野戰軍,在二縱隊359旅718團二營六連當戰士。老人説,他到部隊後,經常不分白天黑夜地打仗,印象最深的是永豐戰役。

永豐戰役時,張富清所在的六連擔任突擊連。那天拂曉,他和兩名戰友組成突擊組,匍匐前進率先攀上永豐城牆。他第一個跳下城牆,和敵人展開激戰。

“我端着衝鋒槍,對着敵人一陣猛掃,一下子把近距離的7、8個敵人全部消滅了。”説起這段戰鬥經歷,老人手舞足蹈,彷彿回到了當年的戰場。他説,等他回過神來,才感覺頭頂有血往下流,用手一摸,一塊頭皮翻了起來。他這才意識到,一顆子彈剛剛擦着他的頭皮飛過,在頭頂留下一條淺溝。

擊退外圍敵人後,張富清衝到一座碉堡下,刨出一個土坑,把捆在一起的8顆手榴彈和一個炸藥包碼在一起,將碉堡炸燬。

這場戰鬥一直打到天亮,他炸燬了兩座碉堡,繳獲兩挺機槍。戰鬥結束,他死裏逃生,突擊組的另外兩名戰友卻再也沒回來。回想起在戰鬥中壯烈犧牲的戰友,張富清老淚縱橫。

老人説,打仗時他多次參加突擊組打頭陣,但當年他的身體其實很瘦弱,打勝仗的關鍵是不怕死。“一衝上陣地,滿腦子就是消滅敵人,決定勝敗的關鍵是信仰、意志和勇氣。”説起打仗的訣竅,老人仍一臉自豪。

永豐戰役後,彭德懷到連隊視察,接見張富清和突擊組戰士。彭德懷握着他的手説:“你在永豐戰役表現突出,立下了大功。”當時張富清很受鼓舞:“作為一名革命軍人、一個共產黨員,我做了應該做的,完成了任務,組織上給我這樣大的榮譽,我非常感動。”

後來,張富清一直跟隨部隊南征北戰,先後兩次榮獲“戰鬥英雄”榮譽稱號,除了“報功書”上提到的“特等功”,還3次榮立一等功,1次榮立二等功。

離營·奉獻

“軍人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不計較個人得失,堅決完成任務”

1955年,張富清已是359旅的正連職軍官,他所在部隊面臨調整,要去地方支援經濟建設。多次立功、身體有傷的張富清,原本可以選擇回到老家陝西,但得知單位鼓勵大家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邊疆、山區去支援建設,他就選擇去了偏僻的鄂西山區,在來鳳縣一干就是一輩子。

在來鳳縣,組織先是安排張富清到縣公社工作。今年68歲的田洪立,是張富清在來鳳縣卯洞公社的同事。當記者説起張富清是位戰鬥英雄時,田洪立非常驚訝,此前他從未聽張老提過自己的那段經歷。他回憶道,張老為人正派,工作中總是挑最困難的任務。當年公社班子成員分配工作片區,張老搶先選了最偏遠的高洞片區,那裏不通路、不通電,是全公社最困難的片區。

上世紀60年代,公社面臨改革精簡。當時,張富清的家屬孫玉蘭也是公社職工。田洪立説:“張富清是副主任,大家眼睛都盯着呢。如果他裁別人,不裁自己家屬,別人會説閒話;裁了自己家屬,他妻子就得下崗失業。”

在公社研究改革方案時,張富清第一個站了出來,讓自己家屬回家待業。“公社要完成任務,領導自己要過硬,執行政策才能堅決,動員別人才好做工作。”然而,每當憶起此事,張富清仍感覺對老伴有着深深的愧疚。

之後,老人還先後在當地糧食局、銀行等單位工作,無論在哪個崗位,都保持着軍人的形象,“軍人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不計較個人得失,堅決完成任務。”

但是,他的軍功卻從不示人,甚至連自己的子女都不清楚。他的小兒子張健全説:“父親從來不和我們説這些,他把立功證書和獎章都鎖在一個小皮箱裏,打包捆着。就是現在,不經過他同意,家人都不能拿出來。”

晚年·堅守

“我有什麼資格把戰功拿出來顯擺呢?又有什麼資格向組織提要求呢?”

在建行來鳳縣支行,許多人知道張富清這位離休的副行長,但都沒聽説過他的英雄事蹟。不過,33歲的年輕行長李甘霖仍對張富清欽佩有加。

去年11月,李甘霖得知老人要做白內障手術,需要植入人工晶體。他囑咐張老:“您是離休幹部,醫藥費全部報銷,可以選好一點的眼球晶體,保證效果。”然而,老人做完手術回來報銷,李甘霖發現他只選了3000多元那種最便宜的眼球晶體。後來他得知,考慮到晶體質量和身體適應情況,醫生原本給張富清推薦了7000多元至2萬元的眼球晶體。

“當時,和我住一個病房的一個農民也做白內障手術,他選了3000多元的晶體,我就跟醫生説跟他選一樣的吧。”説起這事,老人很坦然。他認為,自己作為一名90多歲的老黨員,如今不能再為黨、為國家作什麼貢獻,就更不能向黨和國家提“過分”的要求。

多為黨作貢獻,少給組織添麻煩,即使是離休後,老人的信念也從未改變。20xx年,張富清的左膝患原發性膿腫危及生命安全,醫生為他做了左腿高位截肢手術,表示老人的餘生只能在輪椅上度過。手術康復後,老人沒有放棄,堅持天天鍛鍊,依靠輔助工具練習走路,最終重新站了起來。

在張富清看來,自己年紀大了,不能為家人、為黨做事情,但要確保生活能自理,不給家裏和組織添麻煩。“我不能給家人增加負擔,得讓他們集中精力為黨多做點事情。”

張富清的事蹟經媒體報道後,來鳳縣領導多次上門探望。老人總是動情地説:“當年和我並肩戰鬥的那些戰友,許多都犧牲了,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向組織提任何要求。比起他們,我今天吃的、住的已經很好了。我有什麼資格把戰功拿出來顯擺呢?又有什麼資格向組織提要求呢?”

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張富清老人深藏功名63載的緣由,道出了一名老兵最樸素的內心獨白,也道出了一名共產黨員最純粹的理想信念。

張富清事蹟心得體會

“共產黨處處都是為人民辦事的,為國家昌盛辦事的。只有跟着共產黨,進一步受黨的教育,使自己為黨、為人民做點工作。”

今年95歲的老革命、老黨員、老幹部張富清,這樣講述着自己的入黨初心。

在硝煙瀰漫、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張富清捨生忘死,只要部隊一有突擊任務,就報名參加。翻城牆、繳機槍、炸碉堡……越是艱險,越要向前。敵人的子彈和彈片,掀起過他的頭皮,灼燒過他的腋下,撞碎過他的牙齒,但擊不穿他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什麼都不説,祖國知道我。

在看不見硝煙的建設和改革年代,張富清公忠體國,響應組織號召,脱下軍裝,收起獎章,直奔當時湖北最艱苦、最邊遠的恩施來鳳,一干就是三十年。

時局艱難時,他以身垂範,動員妻子下崗;忠孝兩難全時,他堅守崗位,沒奔母喪成為畢生遺憾;改革開放時,他殫精竭慮,破除陳規桎梏……在同事眼裏,他勤勞肯幹,任勞任怨,不矜不伐。

或許在一般人看來,為國浴血奮戰、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幹部,應該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離休了的張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沒有離休。他時刻銘記着自己老黨員的身份。

當他認為自己不能再為國家貢獻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歲截肢的他,拒絕在輪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條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來;白內障手術期間,明明可以給自己安一個好的晶體,他卻選了最便宜的一款;明明沒人會動他的藥,但他每次都將藥瓶鎖上,生怕別人挪用他全額報銷的一粒藥。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張富清的偉岸,不止在少年從戎時屢立戰功,也在中年轉業後恪盡職守,還在晚年離休間奮進不息。

張富清曾説,戰場上決定勝敗的關鍵是信仰和意志。

的確,在人生的征途上,因為信仰,他也一往無前。

讀完張富清事蹟的感受

這是一個“隱者”的故事,也是一位“勇者”的傳記,更是一個“智者”的傳奇。

他叫張富清,95歲,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戰士。20xx年12月3日,在信息採集時發現,他是一位有着卓著功勛的戰鬥英雄。1950年張富清被授予 “人民功臣”獎章。1955年退役後,他將包括“人民功臣”獎章在內的三枚軍功章,和那些立功證書一起,裝進了一隻舊皮箱裏,被封存、被隱瞞、被遺忘……

大隱隱於市,張富清老人是一名真正的隱者。人生在世,難以迴避“功名”二字。有人把功名看得很重,把榮譽作為向人炫耀的資本,專提當年勇,喜歡躺在功名簿上睡大覺,殊不知功名反而成了其前行的負擔和累贅。老英雄張富清把功名看得很淡,深藏功與名,轉業之後沒有向政府“擺資歷”、“論勛章”而是悄無聲息地主動請纓,紮根一線山區,直到壯年變成暮年青絲變白髮。對他隱士般的做法,他這樣迴應 “一想起和我並肩作戰的戰友,有許多都不在了,比起他們來,我有什麼資格拿出立功證件去顯擺啊?”在“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思潮中,隱去功名的張富清老人,卻似一股清流,滌盪浮躁的污垢,沖刷喧囂滋生的温牀。

勇者無懼,張富清老人是一名真正的勇者。在硝煙瀰漫、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張富清捨生忘死,只要部隊一有突擊任務,就報名參加。敵人的子彈和彈片,掀起過他的頭皮,灼燒過他的腋下,撞碎過他的牙齒,但他無畏無懼。他不僅是戰鬥中的英雄,更是一位精神的勇士。7年前,88歲的張富清因病左腿高位截肢,為了減輕家人的負擔,他卻出乎家人和醫生的意料,裝上義肢,依靠頑強的毅力和一股打不倒的執拗,站了起來。

大智若愚,張富清老人是一名真正的智者。戰爭年代,張富清在槍林彈雨中衝鋒陷陣,立下赫赫戰功;和平建設時期,離家征戰已經7年的張富清本可以轉業回原籍工作,他卻選擇了到艱苦、困難地區為黨工作、為人民造福。有本錢不用,這是傻嗎?不是,這是智者,直面自己的內心,有明確的志向,敢於擔當,勇於奉獻;有堅定的信仰,一個共產黨人忠誠的信仰。一個心懷社會,心懷祖國的人就是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

張富清老人的事蹟,讀之讓人淚目,為之震撼。他是我們的心中的精神座標,一座豐碑,更是一面鏡子,讓我們在這面鏡子面前理儀容、正衣冠,在功利面前做隱者,在工作中做勇者,在利益面前做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