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心得體會>學習心得體會>

時代楷模楊雪峯學習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4篇)

學習心得體會 閲讀(2.92W)

時代楷模楊雪峯學習學習心得體會 篇1

近日,學習了重慶市公安局渝北區分局交巡警支隊石船公巡大隊副大隊長楊雪峯同志因公殉職的先進事蹟後,感觸很深。楊雪峯同志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公安工作提出的“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總要求的深刻內涵。我們當以楊雪峯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對黨忠誠、心繫羣眾、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做一名為人民服務的優秀共產黨員。

時代楷模楊雪峯學習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4篇)

學習他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的政治品格。楊雪峯同志1999年入黨,已有20xx年黨齡的他政治堅定、聽黨指揮,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切實增強“四個自信”,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葆絕對忠誠的人民警察本色,永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衞士。向楊雪峯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堅定理想信念、對黨忠誠,把牢政治方向,築牢思想根基,努力做一名政治上靠得住的好乾部。

學習他愛崗敬業、真抓實幹的優良作風。自參加公安工作以來,20xx年如一日,始終紮根基層一線,把公安事業當成報效國家的平台,把交巡警崗位看作體現人生價值的舞台,全身心投入本職工作,即便老父親被確診骨癌,但楊雪峯沒有為此耽誤一天工作,長期單位、醫院兩頭跑,長期的加班加點,他不但沒有幾乎沒有能陪家人度過一個完整的節日。在石船公巡大隊任副大隊長(主持政工工作)期間,實現了隊伍“零違紀”的目標,處理交通警情350餘起,除道路交通安全隱患6處,轄區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總量環比下降5個百分點。向楊雪峯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立足崗位、擔當負責,鋭意進取、真抓實幹,創造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學習他心繫百姓、親民愛民的公僕情懷。他牢記宗旨、一心為民,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法理念,始終把人民羣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執法過程中注重人性化關愛,熱情周到解決羣眾實際困難,被羣眾親切稱為“暖警”。他幫走失兒童找到父母,幫生活困難違法駕駛員交罰款,為違法駕駛“摩的”老人買汽車票,挨家挨户送國小生回家……向楊雪峯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用真情和實績贏得廣大羣眾的信任。

學習他大公無私、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他嚴格執法、英勇無畏,不管面對親朋好友的請託,還是金錢、權力的干擾,始終秉公辦事,不徇私情;無論面對“毒駕”人員的恐嚇威脅,還是的持刀歹徒的暴力襲擊,都毫無畏懼、一身正氣。即使是楊雪峯腹部、頸部被刺數刀,血流如注,但為使兇徒不傷及周邊圍觀羣眾,楊雪峯用盡最後一絲力氣與兇徒搏鬥,將其手中的兇器打落,用鮮血和生命捍衞了法律的尊嚴、維護了社會公平正義、保護了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用大無畏的精神彰顯了人民警察的浩然正氣。向楊雪峯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勤勉敬業、忘我工作,始終保持無私奉獻、實幹拼闖的工作激情。

楊雪峯同志雖然英年早逝,廣大黨員幹部要迅速動起來,以實際行動學習楊雪峯同志對黨忠誠、心繫羣眾、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讓生活中能夠湧現出越來越多的“楊雪峯”式的黨員幹部!

時代楷模楊雪峯學習學習心得體會 篇2

張桂梅同志是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傑出榜樣。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陽光下最崇高的職業莫過於教師——他們用心靈陪伴心靈,用青春點燃青春,用夢想照亮夢想。

每一名站在講台上的師者都值得我們尊重,授業傳道成了他們生命的選擇,他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一個人,她不僅為師為表、傳道授業、解惑答疑,她還是136個孤兒的“媽媽”,19年來在她的呵護下,一個個孤兒健康成長,走進學堂;她還成立了全國第一個女子免費高中——雲南麗江華坪縣女子高中,照亮了貧困山區1645名女孩邁向大學之路。她叫張桂梅,是雲南省華坪縣女子高中黨總支書記、校長;也是黨的xx大代表,“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傑”“全國十佳最美鄉村教師”“全國百名優秀母親”。她,一個62歲的老太太,瘦弱多病、無家無子,卻用人間大愛,為孤兒、也為祖國,托起了明天的太陽。

命運無情,人間有愛。張桂梅,沒有自己的孩子,卻用一個偉大的母親的懷抱,温暖了136名孤兒的生命。“孩子,別怕!以後,我就是你們的媽媽,這裏就是你們的家了。”一句簡單的話,卻是最偉大的承諾,是最堅強的擔當。她用瘦弱多病的肩膀,為孤兒們建起了一個遮風避雨的港灣,為他們托起了命運的未來。

桃李春風,師恩難忘。張桂梅,堅信知識能改變命運,總是把貧困山區孩子的教育問題放在心頭。她深刻認識到貧困山區落後的根源在於教育,為解決孩子讀書費用問題,她四處籌資、多年奔走,20__年成功創辦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把紅色文化融入校園辦有理想信念的教育,11年來,女子高中改變了1645個農村女孩的命運,也改變了1600多個農村家庭的命運。

傳道授業的光輝崇高,興家庇幼的大愛偉大,張桂梅,用瘦弱的身軀為我們留下了頂天立地的精神光華。我們雖不在教師的崗位,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社會主義正能量、傳遞愛也是我們應盡的職責和本分。我們應當學習她的崇高精神,捨己為人民,大愛暖人間,把自己深埋在心底,時刻温暖別人,用真情為他人托起明天的太陽。

時代楷模楊雪峯學習學習心得體會 篇3

__年7月,錢海軍和他的志願團隊來到了平均海拔近4000米的仁布縣。面對頭痛、失眠、疲倦、呼吸困難等高原反應症狀,錢海軍起初還能勉強支撐,到後來實在支撐不住進了醫院,但三瓶鹽水下去,他又“滿血復活”了——手背上的棉球還未扔掉,他的聲音已經傳到了每個人的耳朵裏:“走,我們馬上出發!”

多吉赤列的家在山坳裏,地處偏僻,方圓十數裏總共只有兩户人家,汽車開不進去,必須沿着高高低低的山路走上20分鐘才能抵達,室內照明線路整改需要的大件材料則需要依靠一條空中索道,從盤山公路上順着索道穿越峽谷滑向對岸。當房間裏的燈亮起,多吉赤列激動地説:“我家這麼偏僻,路又這麼難走,我以為沒有人會想到我們,沒想到你們卻來了。”

旺堆次仁會記得,因為村子離縣城比較遠,出門一趟不容易,常常需要一次性採購很多食物回來,他最怕的是家裏冰箱突然沒電,錢海軍對室內照明線路進行改造後,家裏有了充足的電能供應,再也不怕了。

旦真羣邊也會記得,早先出門放牧,離家幾千米甚至幾萬米遠,草場沒有人煙,也沒有通電,最怕手機沒電報不了平安,自從有了錢海軍一行送來的太陽能移動電源和多功能自發電燈,不僅告別了“失聯”,還可以聽收音機、聊微信,遊牧生活變得有滋有味。

時代楷模楊雪峯學習學習心得體會 篇4

為進一步宣傳和學習王紅旭同志的先進事蹟,大力弘揚他“在生死關頭,捨生忘死,挺身而出”的崇高品格,按照教育部、黑龍江省教育廳和市教育局《關於深入開展“向王紅旭同志學習”的通知》要求,我校積極貫徹落實,深入開展向王紅旭同志學習活動。

20__年7月7日,組織全體教師深入開展學習王紅旭同志先進事蹟師德專題會議。

會上馬書記傳達了教育部追授王紅旭“全國優秀教師”稱號,及哈爾濱市教育關於深入開展向王紅旭同志學習的通知,詳細講述了王紅旭舍已救人的事蹟。

王紅旭同志,男,漢族,1986年12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20__年8月參加工作,生前系大渡口區育才國小體育教師,入黨積極分子,一級教師。

20__年6月1日下午,在長江大渡口萬發碼頭段,兩名兒童溺水被衝入江水中。正在江邊遊玩的王紅旭同志,放下自己三歲的孩子,與其他市民義無反顧跳進江中奮力施救。第一個跳入水中的王紅旭同志先救起一名女孩,傳遞給江邊的接應市民,再次轉身遊向已被江水衝遠的另一名男孩,救起男孩迴游中,耗盡全力將小孩推向接應人員。最終,兩名小孩在其他市民幫助下成功上岸,王紅旭同志因體力嚴重透支,被捲入江中漩渦,他將生的希望留給了孩子,自己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年僅35歲。連日來,王紅旭同志的英雄義舉深深地感動着每一個人,他捨己救人的事蹟被廣大幹部羣眾廣為傳頌,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告別悼念活動中,數千名羣眾自發前往送別、悼念。6月11日,教育部追授王紅旭同志“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王紅旭同志在生死關頭,捨生忘死,挺身而出,用年輕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英雄讚歌,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四有”好老師的模範代表,是新時代教育工作者的先進典型,是廣大黨員幹部羣眾的學習榜樣。他用自己的英雄行動傳承了中華民族“見義勇為”的優良傳統,詮釋了人民教師“大愛無疆”的高尚品格。

馬書記號召全體教師向王紅旭同志學習,並進行了交流研討,教師們認真學習先進事蹟,並做好筆記,每人結合事蹟撰寫了心得體會,並在教師工作羣開展了交流活動。

教師們在學校工作羣裏發表感言,還紛紛表示,王紅旭老師在危難關頭,毫不猶豫、捨生忘死,勇救落水兒童,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要積極學習王紅旭的事蹟,學習他臨危不懼、見義勇為的傳統美德,學習他正直無私、助人為樂的優良品質,學習他舍已救人、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學習他樂於奉獻、敢於獻身的高尚情操。充分認識開展學習王紅旭同志先進事蹟活動的重要意義,在學校營造學習英雄、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爭做四有好老師。

通過組織專題學習、集中研討、交流等方式,大力宣傳王紅旭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蹟,弘揚新時期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進一步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我校將把學習王紅旭同志英雄事蹟活動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與當前全黨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結合起來、與“師德師風建設規範化常態年”提出的“突出師德楷模引領,發揮示範作用”系列活動結合起來,把學習活動作為當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一個重要抓手。要把學習活動同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引導和教育師生厚植家國情懷。

時代楷模楊雪峯學習學習心得體會 篇5

“如果我能活到100歲,還有5%的人生可以成為一名光榮在黨的人”

“這一年來,我絲毫沒有鬆懈,而是以一個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我誠懇地向組織提出轉正申請,請黨組織審查。”

20__年12月26日下午,96歲高齡的李桓英教授戴上大紅色的圍巾。在黨支部黨員大會上如期轉正,正式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

“我回國不後悔,幹麻風病防治工作不後悔……我想把有限的日子,投入到無限的工作中去。”老人一字一句地認真向黨組織彙報着預備期的心聲。聲音中飽含歲月打磨過的篤定,頸間的紅圍巾和黨旗相互映襯,鮮豔無比。

預備期這一年裏,李桓英仍奮鬥在一線。2020__年初,她悄悄打包,準備再次出發前往雲南。她心裏牽掛着那些治癒的麻風病人,更惦記着尚未解的麻風病發病機制。“我身體沒問題,就是去看看病人的病情有沒有復發,他們的親屬有沒有潛在感染。”

一如她20__年對着黨旗承諾:“如果我能活到100歲,還有5%的人生可以成為一名光榮在黨的人,更加堅定跟黨走,為醫學事業繼續奮鬥!”

1921年出生於北京的李桓英,曾於1946年留學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畢業後成為世界衞生組織成立後的第一批官員,她在世界衞生組織任職7年,被派往亞洲、美洲的許多國家,為防治性病等疾病在貧窮落後地區的蔓延做出了努力。

1957年,在李桓英為世界衞生組織工作7年期滿時,世界衞生組織主動提出與她續簽合同,期約5年,她婉言謝絕,瞞着家人,隻身一人繞道倫敦,幾經周折,於1958年從莫斯科回到了祖國。

時年37歲的她,回到闊別多年的北京,被分配到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性病研究所工作,開展“梅毒螺旋體制動試驗”“麻風抗原檢測”等。

當時實驗室設備簡陋,李桓英用土法自力更生製作的麻風菌脂質抗原(PGL)提取成功。她和同事先在自己身上做試驗,至今,李桓英左右手臂上還留有清晰可見的疤痕。

1970年,李桓英來到江蘇省的一個麻風村考察,在這裏,她第一次見到麻風病人。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侵犯皮膚和周圍神經,歷來是備受歧視的、致殘的“不治之症”。

當時由於沒有治療麻風病的有效藥物,最人道的處理,是把他們趕到一個偏僻的地方,讓其自生自滅。這一幕刺痛了李桓英:“我當初回國就是為了幫助祖國的同胞!”

李桓英決定,攻克麻風病。

1978年,李桓英調到北京友誼醫院、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任研究員。從此,57歲的她將全部精力奉獻給麻風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她將國外先進的治療方法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率先開展了服藥24個月就停藥的短程聯合化療和消滅麻風病的特別行動計劃,解決了麻風病的治療難題,為數以萬計的麻風病人解除了疾苦。

1996年,李桓英又率先在國內開展消除麻風運動,首次提出了麻風病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相結合的模式,被稱為“全球最佳的治療行動”。

“很多人問過我,當初已經離開祖國那麼多年,為何選擇回國?我都毫不猶豫地告訴他們,因為我是中國人,不能忘本。”

李桓英説:“回國,我就一個目的,把我學到的東西用到生我養我的地方,不愧是個中國人。”

“全世界麻風病防治現場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1979年春天,李桓英第一次前往雲南西雙版納考察麻風病情,那時的西雙版納3個縣,分佈着大大小小十幾個麻風寨。過去,由於缺乏特效藥物,以及社會對麻風病的恐懼、歧視和偏見,麻風病人忍受着肉體上和精神上的雙重摺磨。

“麻風病面臨的最大障礙就是歧視!”為了拉近與麻風患者的感情,李桓英沒有穿戴任何防護衣服和麪具,走家串户給病人做檢查,甚至與病人見面時總是握手擁抱拍肩膀。

由於長期的疾病折磨和遠離人羣,寨子裏的人們對治療既缺乏信心,又難以適應按時按量服藥的治療要求,有的病人甚至自暴自棄,把送來的藥丟進水塘裏。

李桓英聽聞,十分着急,親自上門送藥,口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揚頭就喝,飯捧起就吃。時間一長,寨子裏的村民都傳:“村寨來了個女醫生,不怕麻風!”

“我們做醫生的是沒有恐懼的,我走遍世界,恐懼對我不是個事兒。我甚至巴不得自己被傳染上——讓你們親眼看看我能治好它!”

李桓英還會教麻風病人穿鞋。“早晨和晚上,你們要這樣。”手一下子伸進病人剛脱下來的髒鞋,“摸摸有沒有砂子和釘子,再穿上”。麻風病人手腳是麻木的,甚至,端滾燙的火盆都感覺不出燙手。李桓英不怕髒,就是為了教給他們防止皮膚破損潰爛的自我防護方法。

她用自己的行動來消除大家對麻風病的歧視,不斷向人們證明:麻風病是可治之症,麻風病人並不可怕。

為了我國麻風病防治事業,高齡的李桓英長期奔波在雲、貴、川貧困邊遠地區,7個地州、59個縣,幾乎每一個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足跡。

在她的努力下,雲南省勐臘縣的麻風病患者被全部治癒,1990年的潑水節,他們摘掉了麻風寨的帽子,作為一個行政村,被正式劃入勐侖鎮,李桓英為它取名為“曼南醒”,意思為“新生的山寨”。這一天,李桓英和人們一塊兒跳起了傣族舞蹈。

1998年,李桓英在第xx屆國際麻風會議上作了《在雲南實施麻風病防治特別行動計劃的報告》,報告結束後會場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世界衞生組織官員諾丁博士緊緊握着李桓英的手説:“全世界麻風病防治現場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治癒患者帶來的慰藉是任何酬勞都不能取代的”

“治癒患者帶來的慰藉是任何酬勞都不能取代的”。李桓英對患者的關心不僅僅體現在治好他們的病痛,更如同親人一般,時刻給予他們温暖,為他們尋求最佳的治療方案。

1993年年底,雲南省文山縣有一位女生在臨近大學聯考前不到半年,被診斷患了麻風病,李桓英得知情況後非常着急,趕去為她仔細檢查:“現在得了麻風,就像得了一塊皮膚癬,只要聯合化療一週就失去傳染性,你可以邊學習,邊治療,最多兩年就能治好,放心吧。”

李桓英還鼓勵她一定要好好學習,考上大學,不能自暴自棄。因聯合化療中有一種藥物會造成皮膚染色,李桓英又與當地醫生一起,為這位女學生設計專門的治療方案,並請當地的醫生一定要保證她的治療,不要影響學習。過後,李桓英仍然惦念着這位女學生,曾多次打電話、寫信詢問她的情況。後來,這位女學生真的考上了大學,並在畢業後成為一名教師。

麻風病是一個“窮”病,大多數麻風病患者的家境都不是很好,李桓英像照料自己的孩子一樣給予他們關懷和體貼。

20__年3月,熱研所麻風室接診了一位24歲麻風患者小馬,小馬生長在一個麻風病高發家庭,家裏有5人患麻風病。李桓英無條件接收了這一家5位患者來京免費治療。經過兩年的治療,他們的麻風病已基本治癒。一次複診中,李桓英教授看到小馬的手已破潰感染,並得知他一家租住在平房,生活十分拮据。“患者這麼年輕,一定要為他的將來着想。”她既着急又心疼,立即拿出隨身攜帶的1000元錢給了他們。

有條件幹,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幹。行醫70餘年,這就是李桓英的行事風格。

在深入麻風病區的途中,由於山高路險,道路崎嶇,她曾經4次遇險,2次翻車,2次翻船。

她遭遇過最嚴重的翻車是從翻滾的汽車前窗擋風玻璃甩出去10多米,躺在覆蓋着厚厚白雪的山坡上昏了過去。連車帶人滾下坡底的同志們從車中爬出來,大聲呼喊她。她才反應過來連聲呼喊:“我在這裏!”但是她爬不起來,李桓英歪頭一看,雪地上留下一大片殷紅鮮血。這次車禍導致她兩側鎖骨和3根肋骨骨折,頭部外傷縫了7針。大家都勸她好好休養,她卻纏着厚厚的繃帶、打着石膏投入了新的工作。

20__年,已是94歲高齡的李桓英,不顧膝關節手術後的行走不便,再次來到雲南。一進寨子,那些當年經她治癒的麻風病康復者就像見到了親人,眼含激動的淚水,撲上來就喊:“李媽媽,您回來了!”他們的子孫聽説李桓英回來的消息,也紛紛請假,從打工的城市趕回寨子,只為見上李桓英一面。在他們心中,李桓英就是改變她們命運的“貴人”。

時代楷模楊雪峯學習學習心得體會 篇6

“吳校長去過這麼多地方出差,但一個當地景點都沒去過。因為每次出差授課,她都會選擇坐晚上的飛機去,讓對方安排上午講課,然後下午就匆匆趕回。為的,就是第二天一早7點40分能準時站在校門口迎接孩子們。”盧灣一中心國小學科教導徐繼紅告訴記者。

20__年,吳蓉瑾作為特級校長被派遣流動到上海市嘉定區盧灣一中心實驗國小擔任校長,由此開啟黃浦、嘉定兩頭跑的“更忙節奏”。起初,這所學校只有6個教學班,整個校園空空蕩蕩的,很多家長都不願意把孩子送來。但現在,周邊很多家長都想着辦法要把孩子送到盧一實小,也有不少人會到校門口打聽,怎樣才可以到這裏來讀書。

讓盧一實國小生雋瀟然的爸爸感觸最深的,是吳蓉瑾校長在家長會上對他們説過的這樣一句話:“家長在爸爸媽媽的角色裏,要像當年初戀一樣有愛,這樣才能給孩子創造一個有愛的家庭環境,等未來孩子有了家庭也會是有愛和幸福的。”

被譽為“鐵人校長”的吳蓉瑾自己也是這麼做的。儘管每晚10點多才離開辦公室,但其實她的丈夫,每天下班後都會到學校陪着她一起“加班”,然後手牽手如初戀般一起走過那條“愛的走廊”。每天不管多忙,吳蓉瑾都會跟在松江上大學的兒子打一通電話,交流一下當天的狀況。雙休日,吳蓉瑾跟丈夫一起開着車把兒子送到學校後,還會一起逛個街、吃個飯,再到“愛的學校”繼續加班。

“很多人覺得我很累,但其實每當看到孩子們那一雙雙清澈如水的眼睛,我一點都不覺得累。我愛這個學校,愛學校裏的每一個孩子,所以每天我都帶着對事業的摯愛和對孩子的喜愛踏入校園。我享受與孩子們在一起相處的快樂,也享受這份為人師的幸福。”吳蓉瑾笑着説。

時代楷模楊雪峯學習學習心得體會 篇7

從事電力服務工作以來,錢海軍從一名普通電力工人成長為有口皆碑的“萬能電工”。他投身志願服務23年,一句“哪裏有需要,哪裏就有錢海軍”是百姓對他工作的肯定。他發起“千户萬燈”活動,足跡遍佈五省份,只為讓燈火照亮和温暖更多家庭……錢海軍用忠誠擔當努力詮釋着“甘為人梯、無私奉獻”的人生真諦。

錢海軍是堅定拼搏的勞動者榜樣。手機24小時開機,風雨無阻奔赴保供電現場,接一根電線、修一隻電錶、擰亮一隻燈泡都是他的拿手活。錢海軍數十年如一日為社區居民提供電力維修服務,又主動承擔起修理電器等工作,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宗旨,守護千家萬户用電安全。

錢海軍也是無私奉獻的黨員楷模。在堅守崗位的同時,他積極主動地投身志願服務,堅持為殘障人士、特困户以及其他需要幫助的特殊羣體奉獻愛心。他是無數孤寡老人共同的“兒子”,為老人的晚年增添温暖。錢海軍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提升道德文明風尚作出了卓越貢獻。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盞燈,在沉寂的夜裏亮起來的是希望,也是温暖。錢海軍用電力人的一盞燈照亮了城市的角落,也用執着的堅守展示出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本質,彰顯了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懷和勞動者的奉獻精神。他的優秀品質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時代楷模楊雪峯學習學習心得體會 篇8

王紅旭同志系重慶市大渡口區育才國小教師,奮不顧身救出兩名落水兒童英勇犧牲的感人事蹟,王紅旭同志出身教育世家。秉承一家三代熱愛教育事業、從事教師職業的優良家風,把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和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化作敬業奉獻,立德樹人的至誠行動,在平凡的教學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王紅旭老師在教學工作中注重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強健體魄,他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關心關愛學生,及時為學生排憂解難,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深受學生喜愛,他心懷大愛,在兩名兒童落水的危難時刻,義無反顧跳進江中奮力施救,將生的希望留給孩童。王紅旭同志一腔赤誠愛黨愛教,以生命託舉生命、以大我彰顯大愛的事蹟感人至深。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以王紅旭同志為榜樣,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教育情懷,立足本職崗位,立志為祖國和人民貢獻力量。創造無愧於時代的一流業績;以王紅旭同志為榜樣,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爭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以王紅旭同志為榜樣,弘揚高尚師德,潛心立德樹人,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以王紅旭同志為榜樣,心懷大我,無私奉獻,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感和職業使命感,用模範行動踐行新時代人民教師的光榮職責和神聖使命。

時代楷模楊雪峯學習學習心得體會 篇9

孫景坤:戰時衞家國,一生守初心

戰爭時期,他是屢建奇功的英雄,帶頭衝鋒陷陣,用血肉之軀築起保家衞國的鋼鐵長城;和平時期,他主動回鄉務農,閉口不談功績,鞠躬盡瘁為人民服務……回首一路走來的足跡,他的人生選擇始終與國家需要緊緊相連,他用實際行動詮釋着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

遼寧省丹東鳳城市,鳳凰山腳下的丹東光榮院裏,有一間20多平的特護區房間,設施齊全佈置簡約。上午十點,陽光柔和地灑進屋中。孫景坤老人正躺在牀上休息,陪伴他的,是盡心侍奉的子女,和牆上一件掛滿獎章的舊軍裝。“父親每次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找軍裝。”老人的大女兒孫美麗説。

8月12日,孫景坤作為特護養員來到這裏,光榮院為他提供24小時的護理服務。在此之前,他與大女兒一家住在一起。年過耄耋,他的臉上寫滿了風霜,歲月仍在不斷侵蝕他的健康,卻始終無法奪走他眼中的神采。聽聞來人是部隊的記者,老人坐在牀上,敬了一個軍禮。

這隻右手,72年前第一次舉起敬禮。對孫景坤老人來説,這是一個動作,更是一份為國家為人民鞠躬盡瘁的莊嚴承諾,完成這個動作,只要一秒鐘,踐行這個承諾,卻要用一生的時間……

1948年,解放戰爭已轉入戰略進攻階段,硝煙瀰漫在東北大地。24歲的孫景坤告別了剛剛新婚5天的妻子,毅然參軍,隨40軍119師357團南征北戰,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四平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解放海南島戰役、抗美援朝戰爭。孫景坤從北打到南,又從南打回北,7年間,總行程上萬裏。遼瀋戰役中,榮立三等功;平津戰役中,榮立二等功;解放海南島戰役中,榮立二等功;抗美援朝戰爭中,榮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

這些榮譽和一身的傷疤,映射出他戰時的英勇與無畏,但對於戰場上的功績,他很少提起。大女兒孫美麗説:“當年那麼多戰友在他面前倒下,他不願回憶起那些經歷,那是他心裏永遠的痛。”孫美麗還清晰地記得:父親年輕時從不看戰爭題材的電影,他説真正的戰場遠比電影要殘酷得多……

如今,老人已經無法完整清晰地告訴我們真正的戰場究竟是什麼樣子,但翻看老人的立功證書和戰史,我們得以窺得老英雄當年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英勇的身姿。

1952年10月26日黃昏,孫景坤所在的357團在炮火支援下,經過兩個多小時激戰,佔領了161高地。

27日,不甘失敗的敵軍在飛機、坦克的配合下向161高地猛攻,官兵連續打垮敵人多次反撲,自身傷亡很大。中午時分,孫景坤剛剛帶隊從戰場上搶運下來8個傷員,已經一天一夜沒有吃東西,正打算休息一下時,前方卻傳來161高地上人員損失慘重、彈藥告急的消息。“孫景坤帶隊在20分鐘內送8箱手榴彈和2箱轉盤槍子彈到高地上去!”營長下了這樣的命令。

飢餓和疲憊,孫景坤已經顧不上了。一箱子彈藥重達90斤,所有的道路和交通溝都已被封鎖得毫無空隙,戰士們的腳步都有些踉蹌,這幾乎是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孫景坤拍板了沒有辦法的辦法——從山崗上衝過去。冒着敵人密集的火力進攻,孫景坤帶隊通過了封鎖區,到達高地上後,他迅速進入戰鬥狀態,和戰友們一起,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完成了堅守的任務。也正是因為這一戰,孫景坤榮立一等功。

堅決執行命令,與敵人血戰到底,頑強拼搏直到勝利,這是戰時一名軍人對祖國、對人民的致禮。

1953年,孫景坤榮獲一級戰士榮譽勛章,並受到金日成將軍的接見。

這樣一位英雄,本可以留在城市,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享受優渥的待遇,過安逸的生活,但想到家中父母年邁,當兵7年只與父母和妻子見過寥寥幾面,1955年復員後,孫景坤選擇回到家鄉山城村務農。

村民們當時並不知道眼前的孫景坤是戰功赫赫的英雄,但他們覺得,他上過戰場,又是黨員,一定能帶領大家過上好日子。在這樣的期許下,孫景坤當了村裏的生產隊隊長,在這個崗位上,孫景坤要為全村謀劃,據他的大兒子孫福貴回憶,小時候他們很少能夠見到父親,他總是早出晚歸,奔波忙碌,很少有閒下來的時候。

子女們幼時覺得有些陌生的父親,卻是村民們的“老熟人”,每一户貧困户的冷暖他都牽掛在心。那些年,他帶領村民們大力發展糧菜生產,還種下了數萬棵松樹和板栗樹;洪水侵蝕農田,他就帶領村民建起簡易大壩,擋水造田。那時,機械化還遠遠沒有普及,這些工作,都是用着極其簡陋的設備,靠着孫景坤和村民們的雙手一點一點幹出來的!如果説,村民們一開始相信他是因為他政治過硬,那麼後來村民們愛他敬他,是因為他真的給大家帶來了紮紮實實的好日子!1983年不再擔任村幹部後,他仍然是村裏最受敬重的老人之一。

28年的村幹部生涯,吃苦在前,不計回報,這是一名共產黨員在和平時期對人民的致禮。

在村民心中,孫景坤德高望重,但是在家裏,他卻不是一個被子女理解的父親。因為沒錢交學費,有的孩子早早輟學;大女兒孫美麗在生產隊時,手腳麻利,組長想給她漲工分,孫景坤卻認為組長是看了自己的面子,是一種變相的不公平,因此嚴厲地批評了組長,嚴詞拒絕漲工分;每逢有單位佔地招工,即使選上了他的子女,孫景坤也會毫不猶豫地要求他們把機會讓給別人。

這麼多年,家裏一直過着清貧的日子。親朋好友有時候也會勸他“去上面找一找”,每每這時,孫景坤總會堅決地表示自己幹革命不是為了回報,他還經常提起死去的戰友,“他們才是真的英雄,與他們相比,我還活着,就已經很幸福了。”

不計付出,不求回報。但每當社會需要他時,他又總是有求必應。上世紀90年代,各地相繼開展關心下一代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孫景坤作為複員軍人欣然受邀,為青少年講戰鬥故事。

20__年5月,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徵集歷史文物資料,孫景坤心中不捨,但還是毅然捐獻了自己的立功證書、立功喜報和部分珍貴的老照片……

甘於清貧,無私奉獻,這是一名共產黨員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永恆的致禮。

如今的丹東,鴨綠江風微浪穩,鳳凰山鬱鬱葱葱,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戰火不斷、滿目瘡痍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光榮院裏,工作人員給予孫景坤老人悉心的照顧,子女也在牀邊盡心陪護,但老人每次醒來都要尋找的,卻是一位無言的“夥伴”——軍裝。這件掛滿了獎章的軍裝,現在就掛在老人的牀邊,護理員曾數次看見,老人用顫抖的手輕輕撫摸它、撫摸獎章、撫摸那一段出生入死的崢嶸歲月、撫摸這一生的付出與奉獻……

接受了採訪後,老人有些倦了,工作人員幫助老人躺下,半夢半醒間,老人又將右手舉到了耳邊,從姿勢上來説,這一個躺着的軍禮遠遠稱不上標準,可在內涵上來説,這又是一位軍人,用72年的漫漫歲月,敬出的最標準的軍禮。

時代楷模楊雪峯學習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按照廣東省教育工委和教育廳《關於廣泛開展向盧永根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要求,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中央宣傳部在北京向全社會宣傳發布盧永根院士的先進事蹟,授予他“時代楷模”稱號。11月15日晚上21時,中央電視台一套《時代楷模發佈廳》節目播出盧永根院士感人的先進事蹟。廣州珠江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學生黨支部於11月15日晚上21時,積極組織廣大學生黨員、發展對象在圖書館306黨員活動室集中收看央視直播,認真學習盧永根同志的先進事蹟。

通過觀看視頻短片的介紹,學生們紛紛被“南粵楷模”、“優秀共產黨員”盧永根同志的事蹟所感動。盧永根同志以“先黨員,後校長,先校長,後教授”為原則,堅定對黨的信仰,始終把黨的教育事業和師生利益放在首位,這是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意識的昇華。他在自己的研究領域上不畏艱辛,前仆後繼,艱苦奮鬥,一絲不苟的研究態度,勇擔重任的敬業精神,更是為指引不同專業的預備黨員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上開拓創新和攻克困難方面,起到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生活上,盧永根同志的艱苦樸素,嚴於律己,不忘初心,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更是體現了他爭做時代先鋒的精神,彰顯共產黨人的本色。

通過此次學習活動,讓廣大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勤奮學習和刻苦鑽研就是個人蔘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具體行動。學習盧永根同志的先進事蹟進一步培養了學生黨員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牢固樹立為祖國爭光的雄心壯志,也再次讓大家認識到自己的前途、命運和祖國的前途、命運是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的。大家一致認為盧永根同志是當今時代的楷模,我們要學習他愛國敬業、甘於奉獻的好思想,學習他刻苦鑽研、真才實學的好本領,學習他拼搏奮進、淡泊名利的好作風,將盧永根院士的精神發揚光大。

時代楷模楊雪峯學習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8月30日上午,全市學習李夏同志先進事蹟大會召開。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陶方啟出席會議並講話,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孔曉宏主持,市及市級領導丁紹東、周密、王為明、於靜波、楊業峯、寧偉、朱邊疆、陶庭先、劉家和,市政府祕書長王華,市政協黨組成員、機關黨組書記孫廣東等出席。

陶方啟在講話中指出,李夏同志是抗擊颱風先進人物中的典型代表,在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重大威脅的關鍵時刻,他挺身而出、衝鋒在前,將寶貴生命永遠定格在抗災搶險的路上,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基層黨員幹部的忠誠、責任和擔當。我們要認真學習李夏同志先進事蹟,對標先進、見賢思齊,像李夏同志那樣,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政治觀,堅定理想信念、對黨絕對忠誠;牢固樹立勤政務實的事業觀,認真履職盡責、敢於擔當作為;牢固樹立一心為民的羣眾觀,心繫人民羣眾、增進羣眾福祉;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踐行“三嚴三實”、堅持真抓實幹,為推進宣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設皖蘇浙省際交匯區域中心城市而努力奮鬥。

陶方啟指出,典型就是旗幟,榜樣就是力量。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深入開展向李夏同志學習活動,把學習李夏同志先進事蹟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鮮活教材和重要內容,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學習先進、崇尚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風尚。要有力有序抓好災後重建工作,堅決打好打贏災後重建這場硬仗,奮力奪取抗災救災、重建家園的全面勝利。要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隊伍建設,發揮典型引領作用,堅持重實幹重實績,關心關愛基層幹部,着力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和黨員幹部隊伍的戰鬥力。要紮實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切實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幹事創業、推動發展、服務人民的精神動力,堅持年初確定的工作目標不動搖,持之以恆地抓好工業發展、項目建設、招商引資、民生保障等工作,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確保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孔曉宏在主持會議時指出,各地各單位要認真貫徹本次大會精神,把深入開展向李夏同志學習活動作為即將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引導激勵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從中汲取精神力量,自覺對標找差距,不斷加強黨性修養,持續改進作風,認真履職盡責,為推動宣城高質量發展集聚正能量、作出新貢獻。

會前,陶方啟、孔曉宏、丁紹東等市領導親切會見了李夏同志親屬。會上,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王為明宣讀了《中共宣城市委關於開展向李夏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於靜波宣讀了省、市有關表彰決定,績溪縣委介紹了李夏同志生前事蹟,播放了《生如“夏”花——追憶優秀共產黨員李夏》先進事蹟專題片。

時代楷模楊雪峯學習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黃詩燕有兩本泛黃的《馬克思傳》,是炎陵縣95歲老黨員張朝秀臨終前送給他的。黃詩燕將其視為前輩對他的期許,始終將書擺在書櫃最醒目處。

20__年,炎陵縣尚有1.49萬户村民的住房存在安全隱患。全部解決需投入6億元,而炎陵當年財政收入僅7億元。

“不能安居,怎麼脱貧?”黃詩燕發“狠話”拍板:“砸鍋賣鐵,也要讓老百姓住上新房。每户還要給一塊菜地,造個小雜屋。以後生活好了,房子還會加層,要按兩層樓打地基,留樓梯。”

除了多方籌資,他還大力節省開支:老舊的縣委大院不裝修,紅磚裸露的辦公樓不改建,掉漆的辦公桌不更換……闖過道道難關後,全縣1250户易地扶貧搬遷户住進新房,2543户農村貧困户實現安居,1.1萬户農村危舊土坯房得到改造。

在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檔立卡户張連軍説:“我20__年從山裏搬來,黃書記來我家19次,給我一家3口推薦了工作。他真的比親人還親!”

在黃詩燕帶領下,炎陵縣幹部羣眾眾志成城抓脱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累計脱貧7224户24056人,貧困發生率從19.5%下降到0.45%,成為湖南省第一批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

在霞陽鎮石子壩村,陳遠高告訴記者,黃詩燕去世前幾個月,“桃王”也枯死了。“老樹雖然不在了,但黃書記支持村裏修的路、改的電網都還在,桃林面積也從百十來畝發展到近20__畝。”陳遠高説,“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們會一直念黃書記的好!”

時代楷模楊雪峯學習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之際,中央宣傳部以雲發佈的方式,向全社會宣傳發布中國人民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徐振明的先進事蹟,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

孫景坤是遼寧省丹東市元寶區金山鎮山城村農民,現年96歲。他先後經歷四平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和解放海南島等戰役,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在戰爭年代,他衝鋒陷陣、英勇頑強,出生入死、屢立戰功,負傷回國後又堅持重返戰場,用熱血青春詮釋了革命戰士的赤膽忠心,曾榮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多次,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級戰士榮譽勛章等榮譽稱號。在和平年代,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幾十年如一日紮根鄉村,用執着堅守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

徐振明是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首任所長,現年95歲。他先後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轉戰大江南北,經歷戰鬥無數,留下累累彈傷,從“娃娃八路”成長為“戰鬥英雄”,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保家衞國捨生忘死、英勇戰鬥,曾榮立多次戰功。他退伍不褪色,轉業到楊靖宇烈士陵園工作,父子兩代默默付出,守護英雄陵墓60餘年,身體力行保護革命遺蹟、講述英雄故事,弘揚革命文化、賡續紅色血脈,教育了無數青少年,感動了廣大社會羣眾,20__年被評為“中國好人”。

孫景坤、徐振明同志的先進事蹟宣傳報道後,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廣大幹部羣眾認為,孫景坤、徐振明同志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老戰士的傑出代表,是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革命戰爭年代,他們經過血與火的洗禮,經歷生與死的考驗,為保家衞國、維護和平立下不朽功勛;和平建設時期,他們不改初心本色,堅守革命理想,保持優良作風,在平凡普通的工作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革命戰士英勇頑強、戰無不勝的英雄氣概,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忠誠品格,退役軍人永葆本色、接續奮鬥的優良傳統。大家紛紛表示,要尊崇英雄,關愛楷模,學習抗美援朝老英雄的崇高精神風範,披荊斬棘、奮勇前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創造新的歷史偉業。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

“時代楷模”發佈儀式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授予孫景坤、徐振明“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播放了反映孫景坤、徐振明同志先進事蹟的短片。中央宣傳部負責同志分別為孫景坤親屬代表、徐振明同志頒發了“時代楷模”獎牌和證書。遼寧省、吉林省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和退役軍人代表、青年學生代表等,在本地雲發佈現場參加發佈儀式。

時代楷模楊雪峯學習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裏搶回更多病人。作為疫情的主戰場,醫院收治病人超過800例,張寧宇帶領全院600名醫護人員,奮戰了30多天。沒有節假日,不分白天黑夜,每天往往凌晨2時剛躺下,4時就得爬起來,接無數個電話,協調、處理各種突發事件。“雷厲風行”,是同事們對他的評價。張定宇微笑着為自己打圓場:“全院都曉得我性子急、嗓門大。性子急,是因為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我是一個漸凍症患者,雙腿已經開始萎縮,全身慢慢都會失去知覺。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裏搶回更多病人。”

我身為共產黨員、醫務工作者,非常時期、危急時刻,必須堅決頂上去。就在他日夜撲在一線,為重症患者搶出生命通道時,同為醫務人員的妻子,卻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接受隔離治療。可是分身乏術的張定宇,卻顧不上去看一眼妻子。除夕夜,張定宇從接到市衞健委的電話後,腳不着地忙碌起來,先後接待了4支醫療隊500多名醫護人員。安頓完已是凌晨。大年七年級早,張定宇就開始為進駐醫療隊調整空間佈局。他堅定地説:“身為共產黨員、醫務工作者,非常時期、危急時刻,必須不忘初心、勇擔使命,堅決頂上去!”

我的生命進入倒計時,只能拼了命去爭分奪秒。全院沒有一個人知道,他一瘸一拐的腳步,緣於漸凍症的折磨。這是一種罕見的絕症,無藥可治。説起自己的病情,張定宇微笑着説:“這個病的名字真的很形象,上下樓梯的時候,腿真的跟凍住了一樣。”張定宇從來不説,是因為不想影響同事。可是回憶與病毒爭分奪秒的29天中,內心最艱難的時刻,眼前這位硬漢,忽然濕了眼眶。“我很內疚,我也許是個好醫生,但不是個好丈夫。我們結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體扛不過去,怕失去她!”

我願用漸凍的生命,與千千萬萬白衣衞士一起,托起信心與希望。在災情關頭,張定宇總是衝鋒在前,四川汶川地震搶救傷員;隨中國醫療隊出征,援助阿爾及利亞;在巴基斯坦蒂默加拉醫院接生……這樣一位施恩於人的白衣衞士,卻總把“感恩”二字掛在嘴邊,“我非常感激我們的同事,我們的護理隊伍、我們的醫生隊伍、我們的檢驗隊伍、我們的後勤隊伍,我非常感激他們。”他認為,自己僅僅是帶領指揮大家,在給大家提供一些服務而已。雖然他説自己沒有他們做的更多。眼下,他還在生命極限狀態下,與白衣衞士們一起,繼續托起無數人的生命與健康。

魯迅先生曾説,“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為國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張定宇就是中國的脊樑。廣大黨員幹部,要向張定宇致敬,向張定宇學習。大疫當前,要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像張定宇那樣,不忘初心、勇擔使命,為打贏戰“疫”防控阻擊戰貢獻一份力量。

張定宇,人民的好院長,武漢人民感謝你,黨和祖國感謝你。祝願你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