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職場指南>HR管理>

從唐太宗看企業的人才經營之道

HR管理 閲讀(8.48K)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年)——唐朝的第二任皇帝,"貞觀之治”的締造者。在中國曆代封建帝王中,唐太宗可謂是出類拔萃,他不僅在政治、軍事上取得巨大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能在隋朝滅亡中總結經驗和教訓,健全自己的思想,開創了民君治國的新境界,同樣他的經驗也為現代企業指明瞭道路。

從唐太宗看企業的人才經營之道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太宗深知帝王之道,雖有雄才大略,但卻能以"能問於不能”,集思廣義,從諫如流。

其實,太宗也並不就是完人,但他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他指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他善於選賢任能,培養上諫的氣氛,把大臣之間的互動交流,提升到"國家興旺,社稷安危”的高度來認識,並深知基層民眾的重要性,所以一直保持清醒的頭腦,力爭為百姓做事,在太宗和他的賢臣集團的努力下,唐貞觀年間政治清明,君臣相得,人民安居樂業,不僅國家的統治力和影響力空前強大,而且社會經濟也發展迅速。史家稱為"貞觀之治”

有"全球第一CEO”之稱的通用電氣第八任總裁傑克.韋爾齊,他認為:一個成功的CEO,他本人不一定是天才,因為天才也會有疏忽的時候。因此身為一個天才的CEO,最重要的一點是一定要懂得羣策羣力、集思廣益。他説:"我最大的成就就是發現人才,發現一大批人才!他們比大多數的CEO都要優秀。”通用之所以成功,傑克.韋爾齊認為與通用的用人之道和納諫制度大有關聯。

涉及到用人之道,就聯想到現在的許許多多的民營企業,他們在招聘員工的時候,口口聲聲在強調,企業的用人理念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是在將人員招聘到企業以後,實際情況又是這樣嗎??權利沒有下放;管理沒有達到承諾的標準;連做事都會受到其他部門和其他工作人員的限制。就是有些企業在剛到企業是,的確將權利及時下放了,但是,在你短時間沒有做出業績,他們會認為能力欠佳,從沒有考慮到業績也需要時間,調整市場也需要時間的問題;就是你把業績做起來來了,他們又會考慮,此人會在企業待多久,在辭職的時候是否會給企業帶來許多不良的後果呢??

談到這一系列的問題,我就聯想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帝王之道,對人才的重視是太宗成功的最大因素,包括他廣開的納諫之路,並對納諫之人採取用、引、責、激、譽、賞、評、正、制、戒、罰等十一字,特別適合現代企業的管理,在獎罰之外另外開闢的一條新的途徑,引用前人知識,吸取競爭對手之精華,採取對臣子的責、激、譽、賞、評、正、制、戒、罰等方式激勵和獎罰並存機制。

對於企業來説用人之道也在於:

1、用有才之士:只有能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機會、發展、贏利的才是企業最需要、最適合的人才,而不是一味引進高級人才,往往許多的知名企業的高管或者MBA他們的能力需要的發展平台,一般的企業不一定可以提供,相反的還會讓企業走向一個錯誤的方向。

2、引追求上進的人才:只有不斷的學習才可以更好的工作,否者最終將被社會淘汰。

3、挖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不斷的創新是為了滿足市場的不斷需要,同樣的思路是不可能長期有效的。

4、帶團隊合作能力的人才:企業一個企業光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成功的,他需要的是結合團隊的力量共同來作好一件事。

5、創造組織協調能力:一個企業的發展需要的各個部門、各個員工的協同作戰,就需要有一個很好的協同能力。

6、制定員工的激勵機智:只有很好的激勵機智,才可以不斷創造員工的激情。(蒲光炳)

來源:中國企業戰略傳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