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專題>熱點專題>

《黃帝內經素論》第五十七篇:經絡論之一(下)

熱點專題 閲讀(2.36W)

D0210是動,則病嗌幹、心痛、渴而欲飲,是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黃、脅痛、臑臂內後廉痛、【厥】掌中熱痛。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寸口大再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黃帝內經素論》第五十七篇:經絡論之一(下)

手少陰心經異動,就病喉幹、心痛、口渴而思飲,這就是臂厥。以下是心病主要症狀:眼黃、脅痛、上下臂內側後沿痛,其掌內熱而痛。治這些病,邪氣盛就瀉它,正氣虛就補它,熱症就用瀉法疾出針,寒症就用補法久留針,經脈陷下就用艾灸。不盛不虛,調治本經。氣盛之標誌,是寸口脈動頻率大於人迎二倍;氣虛之標誌,是寸口脈動頻率反小於人迎。

D0211小腸手太陽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筋之間,上循臑外後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嚥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鋭眥】,卻入耳中;其支者,別頰上【出頁】,抵鼻,至【目內眥】,斜絡於顴。

手太陽小腸經之血管,起源於小指之端,沿手外側上行至腕部,自手踝內流出,沿前臂骨下沿直上,自肘內側兩筋之間流出,沿後臂外側後沿上行,從肩後骨縫流出,繞行肩胛,交會於肩上,流入缺盆,連絡心臟,沿咽喉下穿膈膜,抵達胃部,歸屬小腸;其分支,從缺盆沿頸部上行面頰,流至眼外角,轉而流入耳內;其分支,離開面頰上行至眼眶下方,抵達鼻部,行至眼內角,斜連於顴部。

D0212是動,則病嗌痛、頷腫、不可以顧、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聾、目黃、頰腫,頸、頷、肩、臑、肘、臂外後廉痛。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人迎大再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手太陽小腸經異動,就病咽喉痛、下頜腫、不可用於環顧、肩部似被拔起、上臂似被折斷。以下是髓液生病主要症狀:耳聾、眼黃、兩頰腫,頸部、下頜、肩部、上臂、手肘、手臂外側後沿痛。治這些病,邪氣盛就瀉它,正氣虛就補它,熱症就用瀉法疾出針,寒症就用補法久留針,經脈陷下就用艾灸。不盛不虛,調治本經。氣盛之標誌,是人迎脈動頻率大於寸口二倍;氣虛之標誌,是人迎脈動頻率反小於寸口。

公眾號:其人頌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