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概念范文网>节日庆典>中秋节>

中秋节的祭月仪式是怎样的(通用8篇)

中秋节 阅读(2.23W)

中秋节的祭月仪式是怎样的 篇1

隋代:

中秋节的祭月仪式是怎样的(通用8篇)

祭祀乃华夏文化的信仰表征。隋朝匡扶华夏正统,便重修祭礼。于国东春明门外建坛,每年春分朝日。又于国西开远门外建“坎”,坎深三尺,广四丈,在坎中建坛,坛高一尺,广四尺。每年秋分夕月。牲币采用周制。

唐代:

二分朝日夕月于国城东西,用方色犊为牲。

宋代:

承唐之制,并升为大祀。

明代:

明初在南京建日月祭坛,迁都后在北京朝阳门外建“朝日坛”,在阜成门外建“夕月坛”。坛制区分日月。朝日坛的护坛地100亩,夕月坛的护坛地36亩。朝日无从祀,夕月以五星、二十八宿、周天星辰共一坛。春分祭日,在春分日的寅时(大约在凌晨3点到5点,古称“平旦”)迎日出。秋分祭月,在秋分日的亥时(大约在21点到23点,古称“人定”)迎月出。朝日迎神四拜,饮福受胙两拜,送神四拜;夕月迎神饮福受胙送神皆再拜。东郊以甲、丙、戊、庚、壬年,西郊以丑、辰、未、戌年,天子车驾亲祭。其它年份遣文大臣摄祭朝日坛,武大臣摄祭夕月坛。如果正祭遇风雨,则设小次于坛前,天子驾就小次行礼。

中秋节的祭月仪式是怎样的 篇2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为朝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的祭月礼仪,也逐渐流传到汉族民间。礼仪式的皇家祭神行为变成了大众化的功利性民俗活动,并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沿续下来。同时,祭月的日子,也由秋分日移到了离秋分最近的满月日----中秋。

宋代起秋祭月习俗开始成为求月神赐福,男人求功名利禄,女人则求貌美如仙。宋代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卷四“八月”中记载:“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官,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颜如皓月。”

明清时期,中秋祭月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祭拜仪式。明代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记述了明朝北京的中秋风俗:“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花。纸肆市月光纸,绘满月像,趺坐莲花者,月光遍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纸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缤纷。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描述的是中秋节夜世人面月出方位设祭案,案呈月饼月果等圆形供品,对月拜祭。而后焚毁月光纸,分食祭祀供品。

中秋节的祭月仪式是怎样的 篇3

祭月活动在民国期间仍然风行,只是四九年后才因形势的变化而逐渐消失,所以现代人中秋节只知吃月饼而不知祭月。然而,近几年来又重新开始出现由官方或汉族民间组织的祭月活动。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而著称。孔夫子有“不学礼,无以立”的庭训。祭祀礼仪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排在我国传统“五礼”首位的吉礼,就是祭祀天地神灵之礼。

所以说,祭月活动重新受到重视应该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祭祀礼仪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每年清明节祭祀黄帝陵、端午节祭祀屈原、中秋节祭月以及孔子诞辰日(八月二十七日)的祭孔大典等活动,将会成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中华文明的主要礼仪。

中秋节的祭月仪式是怎样的 篇4

周代:

周代礼仪系统十分完备。两分祭日月,以柴祀日月星辰。建日坛曰王宫,建月坛曰夜明。在南门外祭日、北门外祭月。所用牲和币皆为赤色,祭乐与祭五帝乐相同,以珪璧礼神。

秦代:

秦尚法家,除此外,诸子百家中排在第二位的就是阴阳家了,故极看重自然神祗的祭祀。秦在故都雍城就建有日月祠。秦始皇东游海上祭祀八神,月日分属第六第七神,祭日于成山,祭月于莱山。

汉代:

汉承楚风,楚文化之天地日月的信仰在汉代占有一定分量,武帝时在太乙坛祭日月,黎明之时皇帝走出用竹子建造的祠宫,向东方祭拜,夜晚向西方祭拜。后又简化为在宫殿的庭院中行礼。平帝时,改在合祭天地之日,黎明东向拜日行朝日礼,夜晚西向拜月行夕月礼。

中秋节的祭月仪式是怎样的 篇5

郑玄曰:“王朝日者,示有所尊,训人事君也。王者父天而母地,兄日而姊月,故常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况人得不事耶。”帝王自命昊天上帝之子,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日为兄以月为姊,天子祭天地日月,既是敬畏、祈求护佑,也是向天下臣民示范“孝悌”之义,即祭天地以示孝,祭日月以示悌。

日月之祭的时间,自周代就定在了春分和秋分,即所谓“两分”。为何要定在这两个日子呢?这要从天文与二十四节气说起。

每年夏至之后,太阳就从北回归线逐日南移,到每年公历9月23日前后(22-24日),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此时,太阳几乎直射赤道,再往南,北半球的秋季就将结束而迎来冬天。这一时刻,二十四节气中称为秋分。先民认为,日属阳之精,月属阴之精,“天地,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日月次天地,春分阳气方永,秋分阴气向长,故祭以二分,为得阴阳之义。”郑玄也说,“君子履端于始,举正于中,故本二分也。”因此,春分和秋分就分别成了祭祀太阳和月亮的日子。

祭日,称“朝日”,祭月,称“夕月”。“夕月礼”就成为了祭月之礼的特有称呼。

虽然《周礼》中就已经确定了“两分祀日月”之制,但日月之祀在历代的时间并不绝对固定(波动主要发生在比较短的王朝),不过,总的来看,春秋二分仍然是天子祭日月最基本的日期选择。

中秋节的祭月仪式是怎样的 篇6

今天,我们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将古老的节日文化内涵融入现代生活,创新过节方式。如有些地市广泛开展中秋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节日文化涵养孩子们的爱家情怀和爱国热情;组织中秋诗词朗诵比赛活动,使大家从古诗古韵中感受中秋文化的魅力、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组织节日送爱心活动,给孤残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送去关爱与温暖,大力弘扬中华孝善美德,积极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小朋友做灯笼、穿汉服,体验中秋传统民俗。这些活动不仅营造了祥和愉悦的节日氛围,也让参与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让传统节日焕发出崭新的生命活力。

中秋节,不妨多一些仪式感,在仪式感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让传统文化精髓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提振我们的精神力量。

中秋节的祭月仪式是怎样的 篇7

中秋之夜,金风送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在《红楼梦》中,每逢中秋之夜,阖府上下都要吟诗作赋,设宴赏月,延续至今。在普通百姓中,中秋佳节都有吃月饼、拜月、看花灯等传统习俗,远在他乡的游子即使不能回家与父母团圆,也一定会打个电话送上祝福。中秋节是农历秋季中间月份的正中,即“八月十五”,也是月亮最圆的一天,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在国人心中,中秋节就是合家团圆的节日。中秋节蕴含的文化也是以“团圆”为核心之意的文化,并被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的中秋节,时值我国首届农民丰收节之际,中秋节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祈盼五谷丰登、生活和美,是民众心中最朴素的心愿。

中秋节的祭月仪式是怎样的 篇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如何弘扬和传承我们的节日至关重要。过好中秋节,不仅可以传承优秀历史传统,也能够涵养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中秋佳节与家人团聚,赏月、拜月、祭月、吃月饼,以庄重的仪式感过好中秋节,展示它的内在魅力,不仅可以让我们的孩子了解中秋节,重视中秋节,珍惜中秋节,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将中秋节的节日文化代代传承,经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