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導遊詞>湖南導遊詞>

湖南德夯導遊詞(精選15篇)

湖南導遊詞 閱讀(1.01W)

湖南德夯導遊詞 篇1

德夯風景區保護面積約九十平方公里,地處武陵山脈與雲貴高原相交形成長約180公里,高約數百米的武陵大峽谷,德夯就是武陵大峽谷中的精華。由於山勢跌 宕,絕壁高聳,峰林重疊,形成了許多斷崖、石壁、峰林、瀑布、原始森林。區 內溪河交錯,四季如春,氣候宜人,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自然風光十分秀麗迷 人。景區內居住著一群苗族,他們講苗語、以歌為媒,自由戀愛。女人喜戴銀飾 穿無領繡花衣,男人愛結綁腿,吹木葉。

湖南德夯導遊詞(精選15篇)

他們自己種桑養蠶,紡紗織布,手工織 品巧奪天工。他們用古老的方法榨油、造紙、碾米、織布,用筒車提水灌田。每天,小溪河旁,成千上萬大大小小筒車,吱吱攸攸地轉動,用溪水澆綠田園和 山莊。德夯屬於省級風景名勝區,民俗風情十分古老純樸,自然風光美麗,是湖南省的熱點旅遊區。風景區開展的民俗旅遊專案有苗家做客、攔門對歌、敬酒、苗家跳歌晚會、歌 舞會、苗族鼓舞、燈火送客等三十多個旅遊專案。在德夯旅遊,您還可以親手榨 油、造紙、織布、碾米等。

德夯, 苗語為“美麗的峽谷”[1]。由於山勢跌宕,絕壁高 聳,峰林重疊,形成了許多斷崖、石壁、峰林、瀑布、原始森林。區內溪河交錯,四季如春,氣候宜人,有豐富的 動植物資源。自然風光十分秀麗迷人。

德夯居住著一寨苗族,他們講苗語、穿苗服,以歌為媒,自由戀愛。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種田養蠶,紡紗織布,手工織品巧奪天工。

德夯風景名勝區,民俗風情十分古老純樸,德夯風景區開展的民俗旅遊專案有苗家做客、攔門對歌、敬酒、苗家跳歌晚會、歌舞會、苗族鼓舞、燈火送客等三十多個旅遊專案。

湖南德夯導遊詞 篇2

“德夯”——深藏在武陵山脈的中部,距吉首市24公里,名字是苗語譯音,譯為“美麗的大峽谷”。居住在這裡的苗族兒女,以其熱情奔放的個性,把你帶到了一個美麗而又古老的童話世界……

行走在峽谷中,兩旁山戀挺拔,樹木蒼翠逼人。谷內涼風習習,彎曲的山路鑲嵌在懸崖絕壁中,大自然的神奇形成了許多自然景觀 。

奔騰的小溪似乎唱著一首歡快的歌,伴隨著清澈見底的溪水,跳躍著不知疲倦的奔向遠方。車子在顛簸的小路上行駛著,我不知疲倦的雙眼貪婪的向窗外張望著。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塊巨大的石頭鑲嵌在河邊,一群孩子站在河邊上,爭先恐後的向下跳,激起片片晶瑩的水花,陽光照耀下,那純真無暇的笑容,成為著翠綠中的一抹璀璨。

看著這奔騰不息的水,我的腦海裡突然浮現起一首很有名的詩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連我自己也被我奇怪的聯想嚇了一跳,這顯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雖說都是南方水鄉的精神產物。但是西湖是像水一樣的靜。而德夯。我在腦海中長時間搜尋才找到能夠佩的上她的喻體,那就是——玉石。雖說是石頭,但是卻不失溫潤圓滑。清涼中不失一陣溫暖,粗曠中也不缺一絲細膩。籠罩在水面上的薄薄的水氣,如好像童話中的仙境。

這裡陡峭的石壁留給我很深的印象,蒼翠的樹木從幾乎是石頭的縫隙中鑽出來,曲折的樹幹上佈滿了密密麻麻的“傷疤”,似乎述說著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發生過的可歌可泣的故事,碧綠的葉子蒼翠欲滴,山中泛起層層水汽,頓時變得迷離了。似乎可以依稀望見一戶山上人家的屋子裡正冒著炊煙。一圈一圈,飄向蔚藍的天空中……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了這塊天然的美玉,湘西人民的智慧賦予了他無窮無盡的神祕。而作為可以坐享其成的我們,可以做的就是,保護這上天的賜予——德夯苗寨。

湖南德夯導遊詞 篇3

德夯距湘西自治州州府吉首市西郊20公里處,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這裡山勢跌宕,絕壁高聳,峰林重疊,形成了許多斷崖、石壁、瀑布、原始森林。區內溪河交錯,四季如春,氣候宜人,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自然風光秀麗迷人。自矮寨鎮沿溪上行4公里至德夯苗寨,沿岸筒車、水輾、古渡、小舟,伴以苗家吊腳樓,一派田園詩情。九龍溪穿寨而過,四周山色清幽,懸崖如削。過石拱橋可登盤古峰,峰高400餘米,山巔有大、小兩峰,頂寬約5公頃多,為盤根錯節的原始森林,四周絕壁,站立峰頂,方圓景色盡收眼底。

德夯,當地語言為Dei Hang。Dei為小的,幼的,年幼的;Hang從“巷”,意義是小巷,引申意義為山溝、狹小的地方,或者是“美麗的峽谷”。由於山勢跌宕,絕壁高聳,峰林重疊,形成了許多斷崖、石壁、峰林、瀑

布、原始森林。區內溪河交錯,四季如春。這裡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自然風光十分秀麗迷人,有“小張家界”之美稱。若在非枯水期去,可真正領略全國落差最大的瀑布“流紗瀑”的魅力。

湖南德夯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大家這天的導遊,我叫秦銀燕,您能夠叫我小秦,這天呢,我獎和大家一齊遊覽四大大名亭之一的愛晚亭,一齊領略它深厚的人文積澱。

愛晚亭呢是與安徽滁州醉翁亭,北京先農壇陶然亭,浙江杭州湖心亭並稱為中囯四大名亭。此刻,先讓我們一齊來了解一下愛晚亭大體的建築風格。愛晚亭最初俢建於清朝乾隆五十七,由嶽麓書院院長,山長羅典所創立。中國古建築都很注重風水,講穵陰陽五行,這在愛晚亭上有體現,我們看,這兒三面環山,林木茂盛,屬木,小溪盤繞,“半廟方搪”,屬水,亭子高踞土丘之上,屬土。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只缺金了,於是,亭子塗以丹漆,便五行齊備,大吉大利。

過去清楓峽遍地古楓,到深秋時節,楓葉火紅,故而亭子原名“楓葉紅亭”亦名“愛楓亭”。那愛晚亭的由來是什麼呢原先啊,是清朝的湖廣總督畢秋帆,根據杜牧的《山行》而改名的,而愛晚亭之所以名聲大噪,名例全國四大名亭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這首詩。

好的,這天的遊覽就到此結束了,期望我們有緣在相見。

湖南德夯導遊詞 篇5

歡迎大家來莽山國家森林公園旅遊觀光!我是莽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的導遊,本次旅程由我和師傅(汽車司機)為大家提供服務。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們真誠地向各位朋友表示問候和祝福,祝各位到莽山旅途愉快、事事勝意!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莽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風貌。莽山,這顆鑲嵌在南嶺山脈的璀璨明珠,地處湖南省宜章縣南端,毗鄰廣東乳源縣、陽山縣和連州市,距郴州市、韶關市各130公里,距長沙385公里,距廣州320公里,距廣東坪石58公里。森林公園總面積284平方公里,是湖南省面積最大的國家森林公園。現已開闢鬼子寨、天台山(崖子石)、猛坑石、猴王寨四大景區,景點176個,配有齊全的旅遊服務設施。

莽山山奇、水秀、林幽、石怪、氣爽,境內景色秀麗、奇峰疊翠、溪河縱橫、山深林密,她有華山之險峻、泰山之雄偉、西雙版納之神奇、張家界之俊俏,世人有“莽山壯美驚天下,中國生態第一山”之嘆。又因有一片世界溼潤亞熱帶面積最大、保護最完好的原生型常綠闊葉林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享有“地球同緯度帶上的綠色明珠”和“湖南動植物基因庫”之美稱。這裡氣候宜人,夏無酷暑、冬有冰雪。7月份平均氣溫22.7℃,1月份平均氣溫5.2℃,年平均氣溫僅17.2℃。園內空氣清新,每立方厘米負離子含量高達106900個,是最好的天然氧吧。

各位朋友,先請大家歇息一會,再進入景區觀賞。祝大家在神奇浩瀚的大自然中,遊得盡興,玩得開心,謝謝!

湖南德夯導遊詞 篇6

任弼時故居位於湖南省汨羅市南唐家橋新屋裡。南距長沙,北通岳陽,交通十分便利。任氏祖居白沙河西面的冷水井,後遷至此,故弼時故居又稱“任家新屋裡”。 故居建於清末,面向西偏北,為三間三進兩偏屋的南方農村建築,共有房屋 31間,佔地面積 1204平方米。

西、南兩側與民房緊連,北、西兩側有土坯圍牆,圍牆內,大門前有半圓形池塘。故居為青瓦頂三合土地面,牆壁下部用青磚,上部為土坯。中、上進 4間正房和偏屋窗戶採用回紋窗格和透雕人物、花鳥圖案。堂屋北邊為任弼時一家生活的6間用房,其中任弼時童年和少年時代的住房復原陳列著他使用過的床、茶桌和課桌。南邊原鄰居住房現闢為陳列室,陳列任弼時生平事蹟展覽。現故居內儲存和陳列有任弼時生前使用過的珍貴文物146件。1958年設專人管理故居。

現由任弼時故居管理處管理。 任弼時 (1904~1950) 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曾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政治局和書記處書記。1920xx年 4月30日誕生於此,至1920xx年赴長沙讀書,在此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

湖南德夯導遊詞 篇7

大家好,歡迎大家參加由飛揚旅行社組織的南嶽一日遊。我是你們的導遊員我姓李,大家叫我小李就可以了,在旁邊正開車的師傅姓*,有多年駕齡,由他行車大家可以放心,人常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可以說我們是百年修得同車行,有幸與大家相識,這次旅程也是百年修來的緣分啊。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將由我陪同大家一起遊覽,希望在這短暫的時間裡大家能通過我走進南嶽,瞭解南嶽。在行車途中,為了避免意外發生,請大家不要把您的頭、手、肘伸到車窗外,在遊覽途中旅遊車就是我們的第二個家,請大家注意保持車上的衛生,如果您有什麼要求,可以直接告訴我,我將會盡力為您服務。大家注意一下我們的車是藍白相間金龍車,車牌號為,請大家在上下車,注意識別。

衡山又名南嶽,是我國五嶽之一,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由於氣候條件較其他四嶽為好,處處是茂林修竹,終年翠綠;奇花異草,四時飄香,自然景色十分秀麗,因而又有“南嶽獨秀”的美稱。清人魏源《衡嶽吟》中說:“恆山如行,岱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臥,惟有南嶽獨如飛。”這是對衡山的讚美。

南嶽衡山名稱的由來,自古就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盤古開天闢地,死後化為山川林木,其頭化為東嶽泰山,其足化為西嶽華山,右臂化為北嶽恆山,腹部化為中嶽嵩山,左臂則化為了南嶽衡山。另一種說法是中華始祖之一的炎帝神農氏追趕仙鳥,用神鞭將朱鳥打落變成了南嶽,現在衡山的山徽“朱鳥”便是由此得來。還有一種說法是古人根據天空星象來占卜人間禍福,正所謂“天則有星宿,地則有州城”。南嶽衡山所對應的是天上二十八宿之中的軫星之翼,“度應璣衡”,能夠像秤一樣衡量天地之重,所以叫做衡山。在軫星旁還有一顆“長沙星”,主管凡人壽數,而衡山古屬長沙,所以又有了“壽嶽”之稱。人們祝壽時常說的“壽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就是衡山。 張家

1982年,衡山作為我國著名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以湖南衡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20xx年8月1日,南嶽衡山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衡山由包括長沙嶽麓山、衡陽回雁峰在內,巍然聳立著的72座山峰組成,亦被稱作“青天七十二芙蓉”。南嶽的首峰就在衡陽市中心的南門口——回雁峰,從“天下南嶽第一峰”向北出發,沿蒸湘北路乘汽車行駛一個多小時,從眼前閃過幾十座像芙蓉般婀娜多姿的山峰,就進入了南嶽勝景。

南嶽之秀,在於無山不綠,無山不樹。那連綿飄逸的山勢和滿山茂密的森林,四季長青,就像一個天然的龐大公園。林深樹多,光聽聽樹的名字,也夠動人了:金錢松、紅豆杉、伯樂樹、銀鵲樹、香果、白擅、青銅以及常綠的香樟、神奇的梭羅、火紅的楓林、古老的藤蘿。據統計,南嶽現有的風景林等各種植物,有1700多種。這是幾十代人的血汗結晶,其中許多是奇珍異寶。福嚴寺的銀杏相傳受戒於六朝時的慧思禪師,樹齡至少也有1400多年,樹身三個大人合抱亦不能圍攏。藏經殿後的白玉蘭,亦有四五百年的歷史,至今仍然逢春開花,香飄滿山。半山亭的古鬆,三四百歲的年齡,還是小弟弟呢!上封寺後的原始森林,許多樹都是老態龍鍾,彎腰曲背,遍身青苔,望不見紋路。乍一看去,它們長得拳曲不張,冠蓋不整,盤根錯節,相互依偎,恍如嚴寒中一群衣衫破敗的老人,相擁取暖,令人憐憫而無俊俏風華的讚歎。但在這高山風口上,它們千百年如一日,在“風刀霜劍嚴相逼”之中,彼此抱得鐵緊,你攙我扶,有的甚至同根所生,枝同連理,不僅獨秀,而且情深。

南嶽如果只是這些樹木呈現的秀色,那還不足以在天下名山中如此令人矚目。這種秀色只是它的外在之美,而秀中有"絕",才是它的深遠內涵。人們把南嶽的勝景概括為“南嶽八絕”,即“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方廣寺之深,磨鏡臺之幽,水簾洞之奇,大禹碑之古,南嶽廟之雄,會仙橋之險”。正因為“南嶽八絕”的出類拔萃,才使它贏得“五嶽獨秀”那當之

無愧的美稱。

南嶽還是著名的佛教聖地。環山數百里,有寺、廟、庵、觀等200多處。位於南嶽古鎮的南嶽大廟,是中國江南最大的古建築群,佔地9800多平方米,仿北京故宮形制,依次九進。大廟坐北朝南,四周圍以紅牆,角樓高聳。林澗山泉,繞牆流注。廟內,東側有8個道觀,西側有8個佛寺,以示南嶽佛道平等並存。

南嶽大廟,是一件有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的珍品, 其規模之巨集大,建築之精美,結構之完整,佈局之周密,實屬罕見。在南嶽古鎮,還有一座佛教古寺——祝聖寺。它位於鎮的東街,與山上的南臺寺、福嚴寺、上封寺和衡山城外的清涼寺等,合稱為南嶽六大佛教叢林。相傳大禹治水時曾經來到這裡,並在這裡建立清冷宮佘禮舜帝。清康熙年間作為皇帝的行宮進行大規模改建,並更名祝聖寺。現在寺的四周古木蒼翠,寺內香菸繚繞,木魚鐘磬之聲,不絕於耳,佛圖佛像滿目,有興趣者,還可入內與法師交談,品嚐一下南嶽著名的素餐齋席。其它如廣瀏寺、湘南寺、丹霞寺、鐵佛寺、方廣寺及傳法院、黃庭觀等,都是明代以前的古鐔,規模大小雖不相同,但也各有佳趣。

衡山還是著名的道教名山,漢武帝以南嶽名安徽霍山,隋文帝復以衡山為南嶽。道教稱第三小洞天,名其嶽神為司天王。山有七十二峰,以祝融、紫蓋、芙蓉、石廩、天柱五峰為著,祝融又為之冠。有黃庭觀,傳為晉天師道女祭酒魏華存修道處。上清宮乃晉道士徐靈期修行處。降真觀,舊名白雲庵,乃唐司馬承禎修道處。九真觀西有白雲先生(司馬承禎)藥巖。五代道士聶師道亦修道於此。

再說到作為貢茶的南嶽雲霧茶,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唐代就列為“貢茶”,唐代名典陸羽的《茶經》亦有記載:“茶出山南者,生衡山縣山谷”。南嶽衡山,處北緯27度12分,氣候溫和、溼潤,土壤含有豐富的有機質,一年中有280天雲霧籠罩,對茶葉生長尤為有利。南嶽茶無蟲害,無化學汙染,製作工藝精細,素以秀麗多毫,翠綠勻潤,鮮爽醇厚、嫩香持久而聞名遐邇,在祝融峰、芙蓉峰、紫蓋峰之間毗盧洞,有一片寬深各二十里的狹長山谷,由於三面環山,經常雲纏霧繞,因而土地肥沃、溼潤,最適宜於種茶,這裡出產的茶叫雲霧茶。這種茶葉又尖又長,宛如槍尖,泡沏後尖子朝上,兩片葉瓣,斜展如旗,綠得鮮潤,沉在水裡,香氣濃郁,喝一口沁人心脾。相傳在古代,雲霧茶是少數富貴人家的必備飲料。現在的雲霧茶,南嶽到處都有種植。雲霧茶最適宜在海拔八百米至一千一百米的山上栽培,特別是廣濟寺、鐵佛寺、華蓋峰等地,這一帶雲霧交織,陽光和煦,森林覆蓋面積大,種出的茶“條索緊細,挺秀多毫,內質優良,清香馥郁,飲後回味。1980年至1982年連續三年南嶽雲霧茶被評為部優、省優產品,暢銷海內外。

觀音筍是農曆二月十九日觀音菩薩生日前後出土的一種小筍,肉質細嫩。鮮吃,味道鮮美;幹吃尤有奇香。南嶽山上的各尚、道士,對觀音筍的幹吃方法,極為講究。選挖小筍,務在觀音菩薩生日前後幾天,擇其細嫩而肉厚者,先退去殼,用火煮沸,不至全熟,即取出晒乾,然後放置茶油內,用壇貯藏,時間愈久,香味愈濃,取出吃時,加鹽椒少許,其味無比。不用油浸,用普通泡帛之法加工,也勝於其他一般幹筍之味。觀音筍是寺觀招待賓客的佳餚。

南嶽大廟:現在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座宮殿式古建築群,就是有名的南嶽大廟,位於南嶽古鎮北端,赤帝峰下。它是一組集民間祠廟、佛教寺院、道教宮觀及皇宮建築於一體的建築群,也是我國南方及五嶽之中規模最大的廟宇,佔地面積9850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地方誌有記載的大廟最早建於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0xx年),歷經宋、元、明、清歷朝各代六次大火和十六次重修擴建,現存建築於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重建,它是仿照北京故宮建的宮殿式的古建築群,因此有“江南小故宮”之美稱。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由櫺星門、奎星閣、正川門(正南門)、御碑亭、嘉應門、御書樓、正殿、寢宮和北後門九進、四重院落組成。東邊有八個道觀、西邊有八個佛寺,中軸線上則是儒家的建築風格。雖然儒、釋、道三

教信仰不同,追求各異,但他們長期以來友好相處、共同發展、同存共榮。儒、釋、道三教共存一廟,這是我國乃至世界廟宇中絕無僅有的。早在明清時期,大廟就以其出色的木刻、石雕、泥塑被譽為“江南三絕”。同時以八百蛟龍為最大特色,無論殿宇的樑柱、屋簷,還是柱基、神座,乃至門框、斗拱,神態各異的蛟龍,隨處可見,原來這裡自古就有八百蛟龍護南嶽的傳說。

我們現在所站的這座石拱橋,叫“壽澗”橋,橋下是壽澗水,盛傳“取嶽山之水可以延年益壽”,因為南嶽是壽山、壽嶽,所以這座橋,是因水而得名的。相傳,如果誰能三步跨過這座橋,便可長命百歲。

各位請抬頭看看大廟的正門叫什麼門?有誰能認出第一個字來?(停頓)這位小姐說對啦,念“靈”字音,有好些人認不出此字,這也難怪,因為用這個“櫺”字冠以廟門的很少見。不知諸位是否去過山東孔廟,孔廟的正門即是櫺星門,其實,在中國也只有這兩處“櫺星門”。那是為什麼呢?因為櫺星本是28宿之一,叫天田星。據《星經》記載:門以“櫺星”命名,意思是人才輩出,為國所用。因此,一般的廟宇絕不可用“櫺星”來命名。要用“櫺星”冠以廟門,必須達到三個很苛刻的要件:第一,是規模較大、氣勢巨集偉的廟宇;第二,必須是人才輩出的地方;第三,須皇帝下詔書。達到以上三個條件才能建櫺星門,可見,我們南嶽確實是個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凡是出入此門的人,都將成為祖國各條戰線上的棟樑之才。請各位仔細看看櫺星門的對聯,看有誰能將它正確念出?這位老先生念得很準:櫺環卐字,檻繞回文,仰臺閣輝煌,是謂仙宸帝闕;星斂貪狼,風儀和鳳,喜山河奠定,同遊化日光天。這是副老聯新刻的聯語,它高度讚揚了大廟佛道並存及建築規模之輝煌和祖國形勢之大好。在櫺星門上方的漢白玉碑上,有金光閃閃的“岳廟”二字,是衡山學者康和聲所書。門原是木結構的,到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才換成花崗石門,門高和寬均為20米,厚1.1米,是我國現存的最高、最寬的石質牌坊大門。牌坊上的坊頂,方中有圓,圓中有方,大家想想看這是個什麼呢?對啦,是顆石印,象徵南嶽聖帝的玉璽,寓示著南嶽廟至高無上的地位。門前這兩隻古樸大方、形態逼真的石獅(西邊一隻為雄獅戲珠,東邊一隻為母獅戲仔),常年蹲在這裡,喜迎四海嘉賓進入這吉祥之門。

各位朋友,請跟隨我一起循著昔日皇宮貴族的足跡邁入櫺星門逐一參觀遊覽。跨入櫺星門,即是一個翠柏夾道、古樹參天,綠草如茵的庭院。院內左右有水火池(俗稱放生池),兩邊有東西碑亭。東亭中置有明成化年間尚書商輅撰寫的《重修南嶽廟記》碑刻;西亭中置有宋代範純仁撰寫的《祭衡嶽文》碑。

前面所見的這座古樸典雅、精緻玲瓏的樓閣叫奎星閣,又名盤龍亭,此為大廟的第二進。它為重簷歇山頂建築,面積139平方米。大家看到,閣樓上有“戲臺”二字,的確,這是 湖南省儲存最完好的一座古戲臺。為何稱為“戲臺”呢?據說歷代帝王天子或朝庭命官來嶽祭拜岳神時,地方官員都要請一些戲班子和民間藝人前來演唱,以增添喜慶氣氛。戲臺基座上有四個大銅錢孔,這些銅錢孔起什麼作用?它們起擴音的作用,同時也象徵著國富民強,國泰民安。如今回首看看戲臺兩側儲存下來的“靜聽之”、“細思之”的題字,實在令人感慨萬千。在戲臺的中央頂部,有一條巨大的木雕盤龍,由香樟樹雕刻而成,雕刻技術高超,工藝精湛,而且還會轉動哩!故此亭又叫盤龍亭。

既是戲臺,又名盤龍亭,那為何稱“奎星閣”呢?大家清楚,魁星乃文曲星之首,《孝經》記載:“奎主文章”,後人進而把奎星演化為文官之首,主管文人學士成敗命運。在三樓閣頂內原塑有一尊右手執筆、左手捧鬥、形態森然的奎星塑像,以示崇文之意。相傳誰被他點中,就會連中三元,即古代科舉考試中的解元、會元和狀元。現在有很多望子成龍的父母都帶著子女前來這神奇的奎星閣祭拜,希望能如願以償。

閣樓兩側有鍾、鼓二亭,左邊鍾亭原有一口九千斤重的大鐘,右邊鼓亭原有一個直徑2米的大鼓,據傳鐘鼓齊鳴可以鎮住洪水,使龍王不敢興風作浪,以保國泰民安。 眼前這座很象一個“川”字的三個半圓形門叫“川門”,也叫正南門,是岳廟的第三進,門洞高15米,全由青磚砌成,川門分為正川門和東西川門。正川門在古代時只有帝王天子和朝庭命官才能通行,平民百姓,只能走東、西川門。門洞上原有一棟造型別致,四周有櫺窗的大閣樓,可惜在1944年被日軍炸燬,後來整修成平臺,登上平臺可以俯瞰大廟全景。現在我們所見的閣樓為1997年重建。

過了川門,即到了第四進御碑亭。亭系木結構,為八角重簷攢尖頂,紅柱碧瓦,雀替斗拱,脊獸齊備、玲瓏奪目,八個飛簷角均掛有魚尾鐵鐘,風動鐘響,清脆動聽。此亭又叫百壽亭,亭的四周簷板上撰寫了200個篆體各異的“壽”字,每個壽字構思巧妙,無一雷同,意思是住在“壽嶽”的人們能延年益壽。亭內是清康熙四十七年所立的御製青石碑,碑高

6.6米,重約四千斤,上刻清聖祖玄燁親撰《重修南嶽廟記》碑文279字,內容敘述了康熙年間重修南嶽大廟的經過,遺憾的是康熙皇帝的手跡毀於文革之中,石碑頂上有雙龍捧日的淺雕盤龍,栩栩如生。碑座有龜趺,是由一整塊青石鏤鑿而成,重20噸。我們所見的這青石龜有幾種說法,一說為龍子,相傳龍生九子,各有奇能,此乃龍王的第九個兒子叫贔屓,它好文不好武,且擅長負重,據說碑碣立在他的背上便可久經滄桑而不倒,永存後世。因此,歷代都用它馱著御碑,供遊人欣賞。二說此青石龜叫千年長壽吉祥龜,非常有靈氣,人們都說“摸摸龜頭,一生不愁;摸摸龜背,大富大貴;摸摸龜身,財運(官運)亨通;摸摸龜尾,辦事不累;摸摸龜爪,一切都好;從頭摸到尾,萬事不後悔”。大家不妨試試,帶些靈氣回家哦!關於這隻烏龜的來歷還有一民間傳說,由於時間關係,暫且不說。大家若有興趣,稍後再講述給各位聽。

看完御碑亭,讓我們接著參觀第五進嘉應門,嘉應門是歷史上迎接賓客的儀門。古人云:“天地順而嘉應降”,“嘉應”是有客從遠方而來的意思。歷代皇帝及朝庭命官來南嶽祭祀,地方官員和廟祝都在此恭候迎接。此門寬36.8米,深16米,高18米,為單簷歇山七開間建築,是整個大廟最寬的地方。門內外原有歷代祭祀祝文,修廟碑記及眾多的名人雅士的詩詞文賦碑刻,不同時代,不同書體,各有千秋,蔚為壯觀。可惜在文革中被砸毀,現僅存有清代張鳳枝、卞寶弟《重修岳廟記》兩塊碑刻。嘉應門兩側是東、西迴廊,各有廂房53間,東迴廊外有八座道觀,西迴廊外為八個佛寺,分別供僧、道居住。這八寺、八觀表示原本勢不兩立、水火不相容、佛道不相存的佛道兩教在南嶽衡山這個神奇的地方,兩教地位平等,同存共榮。這種獨特的佛、道教共存的現象,堪稱一絕。

現在我們往前看到的則是第六進御書樓。樓內原藏有御製匾七塊和歷代祭文與祝文及加封嶽神碑等。遺憾的是這些珍貴文物都毀於十年浩劫之中。御書樓現為文物展覽之所,主要展出南嶽附近出土及收藏的200餘件珍貴文物。這些對研究古代南嶽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大價值。

穿過御書樓,展現在各位眼前的這座氣勢雄偉,金碧輝煌,雕樑畫棟,仿照故宮太和殿式的建築,便是整個大廟的精華所在——即第七進聖帝殿,又叫正殿。它凌空屹立在十六級石階之上,為重簷歇山式建築,殿基長35.3米,寬53.68米,高31.11米,佔地面積1877平方米。正殿不僅是整個大廟的最高建築物,而且高出南嶽古鎮所有建築物,以顯示其至高無上的地位。殿內外共有72根石柱,象徵著南嶽72峰。

我們現在所見的正殿前端的兩座對稱的寶庫,是供香客焚化香紙炮燭的熔爐。很久以來,一直盛傳著“南嶽聖帝有求必應,照遠不照近”。的確每年來自國內外進香朝拜的客人數以

百萬計,且很多人年年都來朝拜。右邊的這座寶庫是供活著的人祈福焚香用的,左邊的一座則是為祭祀先人焚香的地方,請各位在燒香時可不要燒錯了香爐喲。“既然南嶽聖帝照遠不照近,那麼,南嶽人一定不信南嶽聖帝囉。”確實南嶽人平時很少拜聖帝,但在南嶽卻形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就是當地居民在每年大年七年級日開門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帶著香、炮、燭去大廟給南嶽聖帝拜年,在給聖帝拜年的途中遇到親朋好友、同事等視而不見,互不招呼。而在大年三十的夜晚,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佛、道兩教的高僧高道聚集在聖帝殿前舉行隆重的新年祈福法會,那時人聲鼎沸、鞭炮震天、歡天喜地、熱鬧非凡。因而參加新年祈福法會(燒頭香),便成了南嶽最有吸引力的特色旅遊專案。

大家看到通往正殿前的16級石階中的這條漢白玉拜殿游龍,昂首拽尾,相傳它不甘拜聖,欲飛天遁逃,結果被雷神擊落在殿前,摔成五節,讓它永遠看守正殿,以示懲罰。

請各位抬頭看正殿屋脊上有許多陶龍,大的長達三米,小的不足一尺,陶龍作為建築裝飾物始於唐代,現在屋頂所見的這些陶龍都是清朝時留下的原物,塗上彩釉,經過高溫燒製成型,任憑日晒雨淋,冰封雪凍,都永葆色彩鮮豔,是陶瓷工藝中的佼佼者。殿屋脊中央是一個高4.55米,重千斤的七節青銅葫蘆,脊角兩端各有一把長一米,重三百斤的青銅寶劍,鑄造光潔,歷久不鏽,既起避雷作用,又起裝飾效果,使整個大殿增添壯麗神奇的色彩,得到國內外不少建築、冶金專家的稱讚。大殿四周有花崗石鉤欄,126個石柱上雕有獅、象、麒麟、形態可掬。144塊漢白玉欄板都是雙面浮雕,刻有飛禽走獸,花鳥蟲魚和田園風光等,內容大都取材於《山海經》上的神話和歷代傳說典故。雕刻刀法剛健、線條流暢、構圖奇巧。正殿前門的木槅門頁上是一組“臥冰求鯉”的《二十四孝圖》、《十八學士圖》和三十六臺古典故事浮雕,維妙維肖,形象逼真,精彩動人。在72根石柱中,只有正門前兩根是由整塊花崗石鑿成,柱高6米,直徑1米,重達14噸,其餘70根均由兩截連線而成。

大殿正中漢白玉基座的神龕內,供奉著高達6.3米的南嶽司天昭聖帝,也就是祝融火神。祝融是上古軒轅時代黃帝手下的一名火正官,由於他以火施化、教民熟食、生火禦寒、舉火驅獸,其功德光融天下,黃帝命他為火正官(火神、赤帝)。並委任他主管南方事物,祝融以南嶽衡山為棲息之所,死後葬于衡山,人們為了紀念他,便以衡山最高峰命名為祝融峰,並建祠紀念,埋葬他的山頭叫赤帝峰。歷代帝王都派出大臣來南嶽隆重祭祀,祈求聖帝“以衛社稷,而福生靈”。聖帝左右立著金、吳二將,兩側是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尚書。神龕背面畫有“老龍教子”巨幅壁畫,幅面高7.4米,寬6.3米。各位請抬頭看,石柱上承木柱,架接大梁,大梁用四個巨大的木雕綵鳳花瓶的葉瓣支撐上面的樑架,幾百個斗拱,一個個、一層層遞疊到屋頂。真是木雕綵鳳繞樑翩翩起舞,樑柱盤龍張牙舞爪,殿上木雕刻畫維妙維肖。殿後大門上的“五龍朝聖”石刻活靈活現,呼之欲出;簷中的丹鳳朝陽,三龍戲珠泥塑更是栩栩如生。整個殿宇由彩繪裝飾得富麗堂皇,真可謂是集建築藝術之大成,是一座雕刻的藝術宮苑。特別是反映數千年傳統文化的木雕、石刻、泥塑,數量之多、品種之全、技藝之高超,無不令人驚歎。這些都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精湛的技藝、高超的智慧。

大廟的第八進是寢宮,又稱聖公聖母殿。殿中神座上原設有南嶽聖帝與夫人景明後坐像,聖帝父母親坐像,殿內原有萬斤銅佛趺坐,可惜在文革中被付之一炬。現在所看到的是1990年重塑的聖公聖母坐像。聖公聖母是保佑夫妻恩愛、白頭到老,百年好合的。各位可一定要拜拜他們囉。

湖南德夯導遊詞 篇8

岳陽樓始建於公元220年前後,其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西晉南北朝時稱“巴陵城樓”。

南朝宋元嘉三年(426),中書侍郎、大詩人顏延之路經巴陵,作《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作》詩,詩中有“清氛霽岳陽”之句,“岳陽”之名首次見於詩文。

中唐李白賦詩之後,始稱“岳陽樓”。此時的巴陵城已改為岳陽城,巴陵城樓也隨之稱為岳陽樓了。

北宋慶曆四年(1044)春,滕子京受謫,任嶽州知軍州事。北宋慶曆五年(1045)春,滕子京重修岳陽樓,並擬修築偃虹堤。北宋元豐元年(1078)十月,岳陽樓毀於火災。北宋元豐二年(1079)春,嶽州代理知州軍鄭民瞻重修岳陽樓。元古八年(1085)孟夏,米芾將《岳陽樓記》寫成條幅饋贈索書者。北宋崇寧年間(1102~1106)嶽州知州軍孫勰重修岳陽樓。

南宋建炎三年(1129)正月,岳陽樓受損於大火。南宋慶元四年(1198)重修岳陽樓。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六月二十一日,二十三日,岳陽樓毀於火。南宋淳祜十一年(1251)重修岳陽樓。

明宣德年間至正統三年(1426~1438)明威將軍劉彥真整修岳陽樓。明成化七年(1472)五月嶽州知府吳節重修落成岳陽樓。明嘉靖二年(1523)嶽州知府韓士英重修岳陽樓,編刻《岳陽樓詩集》。明嘉靖六年(1527)五月大水成災,岳陽樓樓柱被雷擊破。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嶽州知府李臨陽修整岳陽樓,作有《重修岳陽樓記》。明隆慶元年(1567)嶽州知府李是漸繕修城垣,重修岳陽樓。

清順治三年(1646)九月,岳陽樓毀於戰亂。清順治七年(1650)知府李若星重修。是年,毀於火災。清康熙二年(1663)重建岳陽樓。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春,嶽州知府李遇時、巴陵知縣趙士珩倡捐重建岳陽樓。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嶽州火災,延燒岳陽樓。清乾隆五年(1740)湖廣總督班第撥舵杆洲歲修繕嶽州府城垣及岳陽樓。冬,興工重修岳陽樓及城垣。重建的岳陽樓其制三層,樓右側建有賓館。清乾隆七年(1742)嶽州知府黃凝道修葺岳陽樓,捐建賓館前廳。次年,請刑部尚書張照書范仲淹《岳陽樓記》勒於樓屏。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嶽州知府蘭第錫、巴陵知縣熊懋獎請求修葺府城。經湖南巡撫樑國治等先後具奏,修葺府城垣及岳陽樓、文星閣。清乾隆四十年(1775)巴陵縣知縣熊懋獎承修岳陽樓,並於樓右側建“望仙閣”,於樓左側重建“仙梅亭”。

湖南德夯導遊詞 篇9

杜甫江閣的高約20米,由主閣、遊廊、碑亭和茶室畫組成一條風景線。和天心閣的柱子一樣,顏色也是紅色的,但要兩個大人才能抱得住。走在階梯上,就能看見幾張桌子那麼大的壁畫,上面畫著一朵朵白雲,和一層層浪花,杜甫站的上面,在江邊飲酒做詩。主閣和遊廊都有護攔,在主閣的四層中,每層都有白色的護攔,這些護攔是有云紋石砌成的,上面還有杜甫的詩......走進一樓展廳,我看見了,裡面有杜甫的頭像和那些著名的詩句。二樓、三樓的展廳也是一樣,到處都是杜甫的詩句。站在三樓的展廳上眺望遠方,湘江美景盡收眼底。其實,一、二、三、四樓屋簷的顏色都是紅色的呢!每層的屋簷都有點微微上翹,沒有像天心閣那樣翹的老高老高,最讓我感到好玩的是四樓的層頂,好像兩隻小海豚在遙遙相望,互相呼喚,這個層頂讓我看了很久很久,直到媽媽叫我過去拍照,我才回過神來,我跑過去抬頭一看就看見了四樓天花板上的荷花,一隻一隻黃色的荷花,每一隻都很精美,這也許就是工匠叔叔的技藝精湛之處吧!

最後我要介紹的是:那紅色的門窗。它們的上面畫著植物的四大君子---梅蘭菊竹,在門窗的下面還有許多圖案呢!

湖南德夯導遊詞 篇10

(白羊古剎)我們現在要參觀的景點叫普光禪寺。請大家抬頭看,這座大門上方的匾額為何寫著白羊古剎”呢?相傳500多年前,這一帶森林繁茂,古木參天,小地名叫白羊山。早在宋代,道家便在此建高貞觀,但規模很小,不成氣候。到了明代永樂年間的一天,駐永定衛指揮使雍簡在這山坡上看見一群白羊,便騎馬追趕,不料白羊一下鑽入土中,他感到十分奇怪,便命人挖掘,竟挖出了一堆白花花的銀子。他把這件事奏明當時的永樂皇帝,皇帝大悅,敕命就地取材建寺,並賜名普光禪寺。後來,一些官宦豪紳藉此風水寶地,紛紛仿效,先後在這一帶建起了嵩梁書院、城隍廟和文廟等古建築,統稱為白羊古剎。剎”是梵文音譯,指佛塔、佛寺。普光禪寺屬於白羊古剎建築群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普光禪寺古建築群在1959年被省人民政府頒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普光禪寺)普光禪寺始建於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據考證,該寺比北京故宮早建7年,比武當山金頂早建3年。普光禪寺屬佛門五宗之臨濟宗,原管轄本境80餘座佛寺200餘僧侶,常住僧侶達50多人。1919-1943年,曾先後六次在這裡舉行龍華大會,湘、鄂、川、黔數省近千名教徒在這裡摩頂受戒,故有江南名剎之譽。全寺佔地面積11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3300多平方米。整個建築採用傳統斗拱和藻井結構,設計精巧、巨集偉壯觀,由大門山、二山門、鐘鼓樓、大雄寶殿、羅漢殿、觀音殿、玉皇閣、高貞觀、武廟、牌坊等組成一個龐大的古建築群。具有宋、元、明、清各朝的建築風格和特點。同時,集結構學、力學、文學、美學、風水術、建築學之大成,融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於一體,是古代勞動人民超凡智慧的結晶,在建築和宗教方面都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大山門)這大山門上有四個燙金大字普光禪寺”,據說是乾隆皇帝的御筆,左右兩邊耳門分別題著慈雲普護”、覺路光明”,按佛教的理解是佛法無邊,庇護眾生;慈悲為懷,普渡眾生,一旦覺悟便前途光明。寺門為什麼又叫山門呢?歷代名寺古剎,大都藏於深山之中,天下名山僧佔多”,進了山就等於進了寺,所以寺門又叫山門。這大山門裡面站立著兩個守門神,稱為哼、哈二將,閉口者為哼,張口者為哈。

(二山門)在二山門裡供奉著四大天王,是佛祖釋迦弁尼的外將,又稱四大金剛。手持琵琶者是東方持國天王,持劍者是南方增長天王,手纏蛟龍者是西方廣目天王,手持寶傘者為北方多聞天王。四員護法神將,威風凜凜,恪盡職守。請大家仔細瞧瞧,值得稱奇的是四大天王的法寶,琵琶無弦,寶劍無鞘,蛟龍無鱗,寶傘無骨,是什麼原因呢?按照佛經解釋,琵琶上弦會地動山搖,寶劍入鞘會盜賊四起,蛟龍有鱗會興風作浪,寶傘上骨會天昏地暗。反之,則可安享太平盛世。又有一種說法是寶劍有鋒、琵琶有調、傘能遮雨、龍蛇有鱗,隱喻風調雨調”,國泰民安。

女士們、先生們,有了哼哈二將門,四在天王把關,我們就可以高枕無憂地信步在這佛門淨地,去感受漸離塵世的超脫了。

(大雄寶殿)正殿大門上有楣有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家趙樸初先生題寫的大雄寶殿”金字巨匾。大雄”是佛祖的德號和尊稱。殿前簷柱上雕有兩條金色盤龍,張牙舞爪,叱吒風雲。據《永定鄉土志》載,清雍正年間,寺內一僧人被派往對面的天門山執事,兩地路途較遠,且崎嶇難走,可他很快辦完事回來了,眾僧都覺得奇怪,問其原因,他說是騎這條龍往返的。傳說信不信由你,這兩條龍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卻是不假。大家再仔細看這門扇上刻著許多人物故事,是佛教裡的一些典故,如唐僧取經、鑑真東渡、順治皇帝出家、李自成愛將野佛到天門山修行、懷素寫蕉等。還有門上的浮雕把釋迦弁尼從出生到成佛的全過程描繪得淋漓盡致,是其它寺院能比擬的。大雄寶殿供奉著三尊金佛像,叫三世佛。正中間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弁尼,又稱佛祖;東側藥師佛,西側阿彌陀佛。

在大雄寶殿東西牆壁原有兩塊水磨石碑,磨製精細,光滑如鏡,每當明月當寶,石碑反射月光照影,大殿一片銀輝,故有月點燈”之說。又因設計詭奇,常有清風拂地,一年四季大殿地面吹得乾乾淨淨,風掃地”由此得名。月點燈”與風掃地”是普光禪寺引人入勝的奇景之一,它體現了古代工匠對光學、建築學的深刻領悟和科學應用。可惜月點燈”因石碑丟失而不復存在。大雄寶殿是普光禪寺的核心建築,單簷歇山頂,通寬26.5米,進12米,高9米,全殿5間共365平方米。不知大家是否已經注意到大殿內外為何這般寬敞明亮,這多虧頭上的六架樑和斗拱。斗拱是我國建築傳統建築造型的主要特徵,它有逐層挑出支承荷載的作用,可使屋簷出挑較大,既易於採光,又有裝飾功能。在大雄寶殿背面有三個菩薩,中間有觀音菩薩男身像,在過亭兩側有水、火二池。無論大旱乾渴,水池四時不涸;火池雖大雨滂沱,池中滴水無存,與水池相得益彰,成為普光禪寺又一奇觀。

(羅漢殿)大家看,殿兩側十八羅漢有的滿臉慈祥,有的呲牙裂嘴,有的張口大笑,有的雙目怒視,各具形態,栩栩如生。羅漢是古印度語,指已滅一切煩惱應受天人的供養者,永遠不再輪迴,並弘揚佛法,他是佛教修行的一種低於菩薩的果位,佛、菩薩、羅漢三者之間的果位雖有區別,但同是修成正果的眾生。

羅漢殿的建築有其獨到之處,它儲存的一斗三升貳斗拱為明代原始風格的斗拱,最大特點是曲柱彎樑屋不斜”。傳說這是白羊入土化身的地方,建正殿的木材取自這裡,而時隔43年之後建此羅漢殿的時候,白羊山已無粗大直木,工匠們本著就地取材的原則,以歪就斜,殿堂的立柱、橫樑等43個主要構件全用歪材。在工藝上斗拱全由木鉚銜接,不用一顆鐵釘,而且牢固非常,天衣無縫,實為建築中一大奇觀。羅漢殿的上層是圓音樓”,正北面塑有韋馱菩薩像,手持金剛杵,氣勢威儀。圓音樓曾經是存放經書的地方,並供有佛像。樓中藻井與羅漢殿相通,信徒在殿內焚香燒紙的煙氣裊裊上升,飄散樓上,既防蟲蛀又防潮氣。保護經書真是別出心裁。圓音樓實為羅漢殿向北凸出的一座抱廈,純木結構,其造型精美,結構複雜,與羅漢殿構成兩層重簷歇山頂,正視一頂,斜看則出現三層飛簷。上層瓦面水匯流二層山尖,在交接處各設計一個開口木龍頭,龍口置吊珠。雨水排注時,吊珠前後自然彈動,如同真龍戲水,既調節了注水流連,起一定緩衝作用,又避免山尖受到沖洗,其欣賞價值與實用價值兼備,堪稱一絕。《湖南省建築志》曾把這裡的歪材、斗拱、樑柱、駝峰、工藝等作為古代建築成就的範例進行了介紹;著名古建築學家陳從周教授稱讚普光禪寺是中國古代第一流的建築。

(觀音殿)觀音殿是普光寺內佛教建築中軸線上最後的一幢建築。殿內供奉著女身觀音。她端坐蓮臺,左脅侍是善才童子,右脅侍是龍女菩薩,據說觀音慈悲為懷,隨緣而化,可變男變女,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化身。

(龍眼井)這口井叫龍眼井”,它與東200米處原城隍廟裡的另一口井,並稱龍的兩隻眼睛。據說兩井相通,一井打水,另一井裡水波盪漾。

朋友們,剛才遊覽了普光寺裡的佛教建築,頂禮膜拜瞭如來佛祖和觀音菩薩,相信您一定得到了一份超脫和昇華,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相鄰的道教場所。道教是我國漢民族固有的宗教,尊先秦道家學派創始人李耳為教祖,以《道德經》為主要經典,認為道”是萬物之母”,是無所不在的力量,神異之的,實而有性”,可以因修而得”,人若得道,可長生不老,成仙歸正果。自金元以為至今,全國道教形成全真道與正一道兩大教派。

請大家隨我上玉皇閣一同參拜玉皇大帝吧。

(玉皇閣)玉皇閣建於明朝晚期,清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重修。三層重簷歇山頂,高14.6米。下層供奉的是五嶽神和道德祖師,上層是玉皇大帝及金童玉女。你看那玉帝老兒,正襟危坐,一副道貌岸然、唯我獨尊的模樣。過去曾有文人登樓遠眺,面對腳下的古城和天門山的雄姿,即興吟誦出萬千戶盡收眼底,十六峰宛並肩頭”的佳句,不知您此刻的感覺如何。

(高貞觀)高貞觀是普光禪寺最早的建築,建於宋末元初,它的特點是單簷歇山頂,全用大斗拱托樑,枋下墊特大雕花角背,殿內有兩根象徵方土方術的全栓;殿後兩根簷柱與柱礎之間承墊了一塊厚約3公分的餅狀木質,它可以散發上升的潮氣,降低木樁直接受潮的係數,沿襲了唐宋建築的特徵,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高貞觀很早以前就沒有道士,香火由和尚代管,這是因為道教中分全真道和正一道兩個主要派別。全真道以觀為家,不能結婚,常煉丹習武,而正一道平時在家,常操民間祈禱、禳解、葬儀之事,可以婚配,不必長住道觀,高貞觀屬正一道。所以道者不必出家,只逢神聖節日,集中到觀禮拜一次,平日裡佛門弟子不忍道觀殿堂冷落,便一視同神”拜敬香火,久而久之,佛門僧眾相沿成習。普光禪寺是江南名剎,香火十分旺盛,佛道相安無事,和睦共處,成了一大特色。

高貞觀所供奉的是道教崇拜的最高神---三清神,正中間是玉清元始天尊,東側上清靈寶天尊,西側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傳說這三位神主三天、三仙境,故又稱三洞教主”。凝望三清”平和、安祥而又睿智的神態,您是否會生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

(武廟)武廟建於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14年),又叫關廟,它主要由寢殿、正殿、前殿、佛殿、前門構成。正殿端坐著被稱為武聖”的關公,兩邊站立的是關平和周倉,威武肅穆。四周封火高牆,形成四合院格局。前門內有戲臺,正殿前四合院兩側是鐘樓和鼓樓,按八角攢尖設計,巧妙地附角於牆。乍看像完整的樓,其實只有半邊,這種破中見整,虛實結合突出正殿的設計造型,與普光寺內的鐘鼓樓有異曲同工之妙。殿外空坪是過去習武、看戲、祭祀的場所。空地兩邊的偏殿陳列著永定區的部分出土文物和民間收藏的古代傢俱以及木雕花板。

(石牌坊)這裡有兩座牌坊,分別為嘉慶道光年間建造。牌坊上刻著朱買臣負薪讀書”、李密牛角掛書”、匡衡鑿壁偷光”、車胤囊螢奮讀”等我國古代聖賢勤奮攻讀的故事,時隔80多年後宣統元年修文昌祠,這個道教建築又巧妙地將牌坊空隙作大門,牌坊空門填石後作前牆,於是整個普光寺形成了集寺、觀、祠、坊、閣為一體和格局,這在國內實不多見。1990年,毛澤東主席的祕書李銳參觀普光寺後即興題寫了一幅對聯:寺、觀、閣、祠、坊一體,儒、釋、道、文、武合流”。十幾個字對普光寺的個性特點作了最好的總結。

湖南德夯導遊詞 篇11

Hunan in taojiang river lake, beautiful scenery, is famous tourist destin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Hunan has a long history, humanities, person of outstanding ability, "subject chuweicai, to fill in. Hunan rich natural resources, known as the reputation of "HuGuang cooked, the world", is the famous "land of fish and rice".

Hunan famous scenic spot: the national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changsha city, yueyang city, fenghuang county. National 5 a grade scenic spot: the capital changsha - j scenic spot, the yueyang yueyang tower, junshan island scenic spot, xiangtan shaoshan scenic spot, hengyang nanyue hengshan scenic area, zhangjiajie wulingyuan, zhangjiajie tianmen mountain scenic spot [. World natural heritage, wulingyuan scenic spot, shaoyang sunnybrook Lang mountain danxia (China)

Hunan is continental humid subtropical monsoon climate, climate has three characteristics: first, light, heat, rich in water resource, the high value of basic synchronization again. Second, climate during the year and interannual change is larger. Winter cold, summer heat, temperature is changeable, spring the autumn temperature steep fall, spring and summer rain, autumn and winter drought. Suitable for autumn tourism.

Hunan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Yangtze river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middle reaches, as mos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dongting lake in hunan province. The xiangjiang river in hunan province on the north-south, so called xiang. Hunan jiangxi province in the east, west chongqing expensive, which the guangdong to the south, north of hubei. The provincial jurisdiction over 14 province, 122 counties (city, area)

Hunan province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south dongting lake the name. The pre-qin period to the chu, "jiangnan" in hunan province, the earliest name; Until the sui dynasty, "jiangnan" for today in hunan province as the main body cover surrounding parts designed said; Tang belong to jiangnan road, Jiang Naxi, after observation, hunan province, as the beginning of the name of hunan; Song said hunan road; Yuan ridge north of hunan road; Ming HuGuang province, after the change of the provinces HuGuang originally department; Clarify HuGuang provincial place in hunan province, the province has not changed.

湖南德夯導遊詞 篇12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五月四日,我們去遊寶峰湖。一進大門,我就看見一道銀白色的瀑布從對面的高山上直衝下來,轟隆隆的流水聲像打雷一樣。我高興地叫起來:“好漂亮的瀑布啊!”

寶峰湖在高高的半山腰上。我們努力往山上爬,終於來到了寶峰湖邊。寶峰湖周圍群山環繞,湖水綠得發藍,湖面非常平靜,就像一面深綠色的大鏡子。有幾艘漂亮的遊船在湖上緩緩移動。

我們一家也上了一艘遊船。當我聽到導遊阿姨說湖水最深處有110米,最淺的地方也有65米時,我害怕得手和腳都發抖了,我緊緊挨著爸爸媽媽,生怕掉到湖裡去。船開了,我看著那碧綠的湖水,看著看著,我就忘記害怕了。遊船慢慢開過了“天門迎客”,我們看見湖邊停著一條小小的花船,船上有一個穿土家服裝的姐姐,她看到我們就唱起山歌來,我聽不懂她唱的什麼,但覺得歌聲很好聽,我都陶醉了。

我們一邊聽山歌,一邊欣賞湖邊的山。我看見有一座山峰像大肚子的彌勒佛,有一座山峰像豬八戒的半張臉,有兩座尖尖的山連在一起,就像一隻張著大嘴的癩蛤蟆,聽導遊阿姨說,每到農曆十五有月亮的夜晚,圓圓的月亮就正好掛在癩蛤蟆張開的嘴中,所以這處景點就叫“金蟾含月”。湖裡還有一座獨自挺立的山峰,就像一個石頭雕刻出來的美女,她翹鼻子,小嘴巴,大眼睛,頭上梳著高高的髮髻。你看她好像正在寶峰湖裡梳洗打扮呢!

遊船在寶峰湖裡遊了一圈,靠岸了,我們一家只好依依不捨地上了岸。

寶峰湖真美,難怪人們都叫它“人間瑤池”。

湖南德夯導遊詞 篇13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衡陽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歡迎您們來到“南嶽第一峰”——回雁峰景區參觀遊覽。

在我們湖南有兩個著名的八百里:一是“八百里南嶽”;一是“八百里洞庭”。南北朝時期有個名叫徐靈期的道士,在他的《南嶽記》中首次提出:“周圍八百里,回雁為首,嶽麓為足”。回雁峰既是衡陽城市的標誌景觀,雁城的城徽就立在回雁峰景區的門前,回雁峰景區處處表現著雁意象的魅力;又是衡陽城市的底蘊所在。這裡是偉大思想家王船山的誕生地,回雁峰壽佛殿是南嶽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山作為“壽嶽”“南山”的重要佐證;還是衡陽城市的地理依託---回雁峰不但是凝聚衡陽人想象力和自豪感的精神靠山,而且是結聚整個湖湘地理靈氣的重要“穴位”。八百里南嶽猶如一條“巨龍”,我們現在就是站在“龍頭”的風水寶地上。

回雁峰——南嶽第一峰,峰高96.8米,面積6.32公頃,位於衡陽市城南。20xx年12月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區。走進回雁峰景區,首先我們要介紹的是雁峰廣場。廣場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這座高12米的大雁雕塑,四隻銅鋁合金鑄成的大雁形態各異,昂首雲天,象是歡迎各位的到來。大家猜猜,為什麼是四隻,而不是其它數字呢?對了,四隻大雁就是表示我們“南嶽第一峰”一年四季都歡迎四面八方貴賓的到來,同時祝大家四季發財。“雁雕”的創作者是出生於湖南安仁縣,曾留學日本、法國的浙江美院已故著名雕塑家周輕鼎教授。現在這座雕像已成為衡陽市的標誌,我們衡陽也有“雁城”之稱

現在我們來到了回雁峰的北門入口,這座仿古式的門廳採用的是對稱式的建築,琉璃黃瓦,典雅古樸,門廳上方“南嶽第一峰”五個大字的匾額,是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家、社會活動家趙樸初先生的墨寶。兩邊的對聯是:

雁陣破長空 展翅騰雲 俯仰方知天地闊

峰頭攬勝景 騁懷極目 登臨不盡古今情

此聯撰文是已故衡陽市政協祕書長李兆璜,本市書法家陳文質書寫。請大家看看這幅用東北鬆雕刻的南嶽群峰圖,綿延七十二峰,氣勢磅礴,引人入勝。兩邊的對聯也是由李兆璜撰文,本市已故著名書法家鄧磐石書寫。

瞰城廓 霧散雲開 四面氛煙皆掃盡

臨福地 神怡心曠 千年名勝又重新

門廳前後兩幅對聯,對仗工整,生動而形象地把回雁峰的特點和登峰攬勝的怡情逸趣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

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回雁峰。峰頭上有出生於湖南安仁、畢業於黃埔軍校、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副部長唐天際將軍手書的“回雁峰”三個大字。在回雁峰留下了湖南安仁“一文一武”著名人物的大作:文是大雁雕塑的創作者周輕鼎教授,武就是唐天際將軍。

“回雁峰”之名來源有三,一曰:北雁南來,至此越冬,待來年春暖北歸;二曰:山形似雁,張翼迴旋,是以其山勢而得名;三是因為一個美麗的故事。傳說有個叫“雁妹子”的姑娘,曾經救過一隻受傷的大雁,後來姑娘因生活貧困勞疾而死,葬在回雁峰下,每年秋天那隻被救的大雁都要來此憑弔她,鳴叫不止,哀傷迴旋。

這裡就是衡陽八景之冠的“雁峰煙雨”。傳說天將下雨池中水氣嫋嫋升騰,如煙似霧,縈繞峰頂。由於歷史的變遷,當年的景緻已不復存在。現在我們站在此地可遙想當時那種雨霧飛濺,紫氣升騰的景觀,領略“雁峰煙雨實堪誇”的意境。

唐朝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留下了“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佳句。明朝詩人陳宗契讚譽道“青天七十二芙蓉,回雁南來第一峰”。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有詩云“萬里衡陽雁,尋常到此回”。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贊雁、詠雁,以雁寄情,託物言志,敘發思鄉之情,“衡陽雁”已成為人們傳情達意,思鄉懷古,情深意長的代名詞了。

回雁峰景色宜人,亭臺樓閣佈局合理,建設精美,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上達”牌坊,是仿明朝圖式重建的。厚重的拱形山門,上面是用漢白玉製作的“麒麟吐書(須)、獅子戲球、二龍戲珠、丹鳳朝陽”的浮雕,古色古香。拱門上“上達”兩字寓意就是上山、登高從此起步,就可以達到人生的頂點;同時也含有一種禪意,佛教認為人性有三毒,就是“貪、嗔、痴”,大家只要過了這個“山(三)門”,就能滅絕這三毒,達到心靈上的快樂自由。上達的兩邊是衡陽的“雁城長聯”,撰聯作者衡陽詩人郭龍;書法作者是加籍華人、祖籍衡陽、有“詩魔”之稱的洛夫先生。此聯氣勢磅礴,用典貼切,170個字把衡陽數千年的人文地理、風土人情都表述出來。

大家再看看背面的這幅“莫作等閒觀”的匾額,它的書法作者是民國初期的蔣銓蘅。蔣先生的書法作品在當時很有名氣。“莫作等閒觀”字面直意是莫等閒觀看這小小回雁峰,山雖不高,卻蘊藏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和佛教文化。它的喻意是莫等、莫靠,要世人腳踏實地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你們看這滴泉,日積月累在泉下形成一水池,終年不涸,人們叫它“淨手池”。燒香之前,香客們都習慣先來此淨手:一來表示對菩薩的虔誠;二來洗去人世間的煩惱,三是表示要清清白白的做人做事。各位遊客可以試一下,心誠則靈相信會帶給你更好的財氣、福氣、運氣的!

《回雁峰碑記》座落於望嶽臺下,一九八四年重建回雁峰時立的。文字雖不過五百,卻把回雁峰名稱的來歷、傳說故事、重建時的盛況一一記敘出來。石碑撰文李兆璜,書法姚賢坤,石刻黃雪聰。立此石碑時,還有一段趣聞,時任衡陽市市長楊敏之曾對碑文作者提出三點要求:一是文字不過五百;二是雅俗共賞;三是不為個人樹碑立傳。大家可以仔細閱讀一下碑文,是不是達到了這三點要求。

南嶽衡山“佛、道教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中國僅有的“佛”、“道”兩家教派共存的名山。“香火”特別旺盛,天南海北的香客千里迢迢趕到南嶽燒香。自古以來就有“南嶽菩薩顯遠不顯近”的說法。可大家知道嗎?雁峰寺菩薩顯遠也顯近。到南嶽燒香之前,須先到“南嶽第一峰”雁峰寺來燒頭柱香,這樣才會更顯靈驗。

現在我們站在回雁峰的半山腰上,大家看到這個半弧形的建築就是“望嶽臺”。顧名思義,就是站在此臺上,可以眺望南嶽諸峰。可惜因建築物的遮擋,我們只能聯想南嶽峰巒疊秀,湘水北去的美景。在這裡我想給大家講一個發生在我們衡陽的歷史故事:大家知道“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吧。這個歷史上貶褒不一的人物曾在望嶽臺原址舉行了“登基”儀式。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擄去了鎮守三海關的明朝大將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吳三桂很氣憤,降清並率兵攻打李自成,李自成兵敗。吳三桂為清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封為“平西王”鎮守雲南。康熙皇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下令削藩。吳三桂不服,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吳三桂聯合耿精忠、尚可喜等藩王扯起了“反清復明”的大旗,自雲南經衡陽北伐。為了實現個人野心,也為了穩定軍心、民心,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元)三月八年級,吳三桂在這個地方舉行“稱帝登基典禮”,自稱“大周皇帝”,定國號為“周”,加封文武百官。其“大周”王朝只存在5個月就覆沒了,在衡陽留下許多傳說。

現在我們來到了有“南天第一剎”之稱的“雁峰寺”。樑天監十二年(公元520xx年),巨集宣法師南來,選回雁峰建立寺院。梁武帝親賜“乘雲禪”寺,隋朝稱“雁峰寺”,唐朝改為“山門寺”,明清之際建“壽佛殿”,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曆史了。門上方掛著的“雁峰寺”匾額是趙樸初先生的手跡,兩側的楹聯:

縱覽豁中懷 對晴天雁字 月夜鐘聲 好把俗塵滌去

登臨尋勝蹟 看檻外江山 池邊煙雨 都從梵宇收來

細讀此聯,您的心靈會沉浸於超凡脫俗的禪境之中。

寺院一共分為前後兩進。一進為觀音殿,殿內供奉著“觀音菩薩”。觀音,按照梵文應譯為“觀世音”,因唐代迴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音,略去了“世”字。在觀音菩薩的左邊,侍立著善才童子,右邊侍立著龍女。觀音菩薩一年有三個生日:即農曆二月十九(誕辰)、六月十九(成道)、九月十九(出家)。許多香客從四面八方趕來燒香,求賜消災化難、兒女平安、家庭幸福。

二進為壽佛殿,殿內供奉著壽佛。相傳壽佛俗家姓周,出生於湖南郴州,在衡陽“得道”,成佛在廣西的全州。他十六歲出家,號宗慧,活了130多歲,人們稱其為“無量壽佛”。生前四處雲遊,傳經佈道。曾留一件袈裟在“雁峰寺”,圓寂後,常顯靈於湖南一帶。明清之際轉為高僧傳經佈道,傳說他天晴在全州,落雨在衡州,颳風在郴州。表達了人們祈壽降福的美好願望,正如寺前的楹聯所言。

五百年化身歸來 十方福地斯為美

七二峰從頭數去 千古名山不在高

大家知道“南嶽”被稱為壽嶽,而南嶽第一峰出現了土生土長的“壽佛”,南嶽的壽佛就是無量壽佛。每年農曆二月初八是壽佛的生日,善男信女紛紛來此燒香拜佛,自晨至暮絡繹不絕。

走出雁峰寺,我們來到了碑廊前,這裡鐫刻著歷代名人贊詠回雁峰的詩詞佳句。篆、隸、楷、草、行書一一俱全。如唐朝詩人杜甫的《歸雁》:“萬里衡陽雁,今年又北歸,雙雙瞻客上,一一揹人飛”。北宋范仲淹《漁家傲》:“塞上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湘江留別》:“瀟湘一夜雨,江海十年雲”等。它反映了古衡州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積澱。廓內特留有一塊空餘的地方,哪位如有雅興,不妨一顯身手,留下您的墨寶,供世人鑑賞,芳名永留!

回雁峰不僅有令人著迷的自然景觀,更有富有魅力的人文景觀。在介紹“觀天池”這個景點之前,先向大家介紹一個人物,他就是我們湖南湘鄉人,中國洋務運動的創始人之一——曾國藩。曾國藩雖然出生於偏遠山村,但他飽讀儒學、提倡經世致用,志向很高。33歲官至二品,是清朝以文人封武侯的第一人。公元1853年,他奉命從長沙移師古城衡州,與左宗棠、彭玉麟等在衡州建立十營水師。傳說他駐軍衡陽時,很欣賞回雁峰的景色,經常帶著他的愛將來此觀看天象,與雁峰寺的主持切磋儒佛之道,卜佔福禍吉凶。後人為了紀念他為民族復興做出的貢獻(創辦洋務、提倡西學),特建觀天池。

回雁峰的“雁”形建築很多,現在我們穿過雁廊,來到了“雁壁”前。1964年,出生於祁陽縣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時任中南局第一書記的陶鑄同志視察衡陽,倡導修復回雁峰。這幅“大雁壁雕”就是陶鑄同志在一次“廣交會上”親自選定的圖案,由廣東佛山陶藝廠工藝師製作的,由於“文革”的原因,原作已被毀。現在這幅壁雕,是當年擔任設計的工藝大師梅文鼎憑記憶設計的,由界牌陶瓷廠製作。壁上的十七隻大雁栩栩如生,展翅高飛。站在壁雕前,我們彷彿聽到大雁那歡快的鳴叫。大家也許會發問,大雁只是雙棲禽類,為什麼這裡只有十七隻呢?哦,原來是有一隻最小的雁,它很喜歡回雁峰,捨不得這裡的山山水水和寬厚的人們,就留了下來。大家待會兒去找找,說不定能碰上呢!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回雁亭,它的主亭像一隻雁頭,兩邊的次亭尤如兩隻翅膀,俯看就更加形象了。不知大家注意沒有,它不是依山勢走向而建的,亭正面朝北方,為什麼要這樣呢?原來它表達了大雁北歸,心向北方的思鄉之情。同時,也顯示了雁城人們的寬厚,大雁來之歡迎,去也欣然。亭的中間掛著一塊“回雁”的匾額,書法功力很不一般。傳說這兩個字是明代雁峰寺一個“破門和尚”、又名法智禪師,他曾為明末進士,明朝滅亡後看破紅塵,出家為僧詩、詞、書法皆會,最擅長的是草書。

回雁亭後面這塊“乘雲石”,傳說是天上掉下來的“飛來石”。這是雁峰寺瑞雲和尚坐禪唸經的地方,不遠處還有他的墓碑。傳說每當夜深人靜,瑞雲法師就會顯身在這“乘雲石”打坐唸經。頓時祥雲遮頂,佛光閃爍,南嶽眾僧聽此傳言,也紛紛來此坐禪禮拜。有宗教的地方就有神話故事,你要是不相信的話,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來此坐坐,或許有所收穫。

下一個大家要觀賞的景點就是為了紀念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哲學家、辯證唯物主義集大成者王夫之的出生地——“此君軒”和王船山出生地紀念館。“此君”在《清泉縣誌》裡解釋就是“竹子”的意思。古人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人變瘦,無竹人變俗”,竹子是高風亮節,剛正不阿的象徵。大家看這亭之窗櫺、亭之護欄、牆之壁畫均以竹子裝飾。配以“此間應號篔簹谷,君輩有吟淇澳詩”的楹聯,中間有王夫之先生提筆凝思的塑像。他是在思索“反清復明”的大業未成的原因?還是在懷念“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的仕途?王夫之自喻船山,後人也叫他船山先生。他一生髮奮著書立說達四十年之久,對天文、地理、曆法、詩歌、哲學均有研究,尤精於經、史、文學。現有著作七十餘種,後人把他的著作編為《船山遺書》,共358卷,800多萬字。軒內還鐫刻有王夫之用“摸魚兒”詞牌寫成的瀟湘小八景,也就是衡陽古八景。雁峰煙雨、石鼓江山、東州桃浪、西湖荷花、花葯春溪、嶽亭雪嶺、朱陵仙洞、青草漁燈,大家有時間可以細細吟賞,韻味無窮喔。王船山出生地紀念館是20xx年8月落成的一幢仿明清建築風格的四合院,佔地1200平方米,裡面陳列了船山先生曾用過的鞋、傘、床和他全部的著作,以及他的生平介紹。

各位朋友,請大家往對面的山頭看看,您發現什麼特別的建築沒有?在高層建築旁有一座古樸的磚塔,建於公元1696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相傳,當時一位叫周燮的縣令在這一帶修建城牆,挖出許多白骨,為了告慰亡靈,也為了驅災避邪修建了此塔。塔高15米,五層,八角,實心,磚石結構。塔竣工之日,該縣令就請了許多文人雅士來題塔名,可一時沒有人想出很適當的名字,只留下一個“塔”字在上面。因其座落在接龍山上,所以我們稱之為“接龍塔”,也有人稱它“白骨塔”。1944年,慘烈的衡陽保衛戰,此地是中日爭奪的制高點之一。“接龍塔”在日軍的炮火攻擊下儲存完好,也算是一個奇蹟。

我們來到了“南嶽第一峰”新區景點參觀遊覽。新區是20xx年20xx年 9月建成的,面積3.43公頃,由“落雁景區”、“船山景區”和“回雁景區”三個部分組成。這裡是“回雁景區”。大家看到這座巨集偉的建築就是“回雁閣”。它可以和“岳陽樓”相媲美,已成為衡陽的標誌性建築。閣由一個主閣和兩個副閣組成。主閣是“回雁閣”,高度為35米,為四層,頂部重簷,呈“金字塔”型。副閣由“聽瀑亭和攬翠亭”組成,四周有木護欄,突出簷口形式,使之如雁張翼,整體造型莊重古樸、典雅大方,既有濃烈的古建築韻味,又展現現代風格。回雁閣有七十二根柱子,象徵南嶽七十二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數一數,看是不是七十二根柱子!20xx年9月市政府投資80多萬元,徵集名人字畫、楹聯,將閣樓裝飾一新,整個閣樓文化氣氛濃郁,反映了衡陽厚重的歷史和豐富的人文。

沿著這條由無數鵝卵石鋪成的階梯,我們來到了“落雁景區”。落雁景區致力於表現瀟湘八景之一的“平沙落雁”景觀。蒸水、湘水與耒水在衡陽市區匯合。秋天水落沙平如雪,蘆葦蕭疏,美麗的大雁在此過冬,形成了“平沙落雁”這樣的美景。由於歷史、氣候、環境的變遷,“秋雁戲沙”的美景已不存在。我們通過人工的意境再創一個“微縮平沙落雁景觀”供大家觀賞。在花壇的東側,有一條條長的石碑廊,每塊石頭上鐫刻著歷代詩人題詠回雁峰的詩詞佳句,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一首首吟賞。再往前走,我們看到的是“南嶽第一峰”牌坊,牌坊上“南嶽第一峰”五個大字,是趙樸初先生的手跡。

穿過一條寬敞的遊路,我們來到南嶽第一峰假山瀑布前。假山再現了南嶽諸峰的形、神、韻,有“衡山千仞一峰高”的觀賞效果。山石錯落有致,中間有“水霧”噴出,形成雲煙繚繞的效果。山頂有瀑布飛流直下,水擊山石、飛流碎玉。瀑布下有“雁影潭”,山、水、石相得益彰,構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美麗畫卷。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王夫之於公元1619出生於回雁峰下“王衙坪”,老區有“此君軒”等景觀,但其表現形式略顯簡單,作為湖湘文化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應該有更豐富的內容充分反映他那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的精神和高風亮節的情操。這個反映“船山文化”的景區,與雁峰景區(老景區)“此君軒”結合起來形成內容較完整的紀念景點。“船山景區”中的中間立有王船山頭戴斗笠,腳穿木屐的石雕像。源於王船山誓與滿清王朝不共戴天,他頭不頂清朝的天,腳不踩清朝的地,表現了青年王夫之舉義旗、反清復明的民族氣概。起義失敗後,王夫之隱居在衡陽縣曲蘭鄉石船山下的名曰:“湘西草堂”(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此著書立說四十年之久。王夫之自喻“船山”,源於其隱居處山上有一塊巨石,形狀如倒扣在水中之大船。那裡古木參天,人跡罕至,密林深處有一個隧幽的巖洞,王夫之常來這裡,伴著昏暗的油燈苦讀,他在《船山記》裡寫到:“船山者,即吾山也……吾志且死,而船山者還其頑石”。以石寓志,表示他不畏強權的性格,故自喻為“船山先生”。在“雁影潭”邊建有石船,隱含“船山”之意。並利用現有地形建“船山”紀念牆,高處建有“正氣軒”。軒旁有一塊“三鑑石”,表示船山先生“神會”、“心意為主”、“鑑古酌今”等與眾不同的哲學思想。山坡上密植竹子,與船山先生酷愛竹子的性格相符合,意喻船山先生忠節不二的民族氣節。

在即將結束今天的遊覽之前,我給大家講一段衡陽的抗戰歷史。1944年6月22日,中國抗日戰爭史上最悲壯、最慘烈的一戰就發生在衡陽。國民第十軍2萬將士在軍長方先覺的率領下,頑強抵抗裝備精良近20萬人日軍的侵略。回雁峰成為中日守攻的主要陣地,我方與日軍鏖戰整整四十七個日日夜夜,直到彈盡糧絕,衡陽淪陷,將士們的鮮血流成河,屍骨堆成山,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衡陽也因此成為全國唯一的“抗戰紀念城”。讓我們永遠銘記著這一段難忘的歷史,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共創美好的未來!

各位遊客,這次導遊結束了。但願我的講解能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南嶽第一峰”的遊覽給你帶來美的享受,希望各位朋友下次再來回雁峰景區參觀、遊覽!

謝謝大家,再見!

湖南德夯導遊詞 篇14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岳陽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_。

君山,原名湘山,又名洞庭山,即神仙洞府之意。君山四周環水,景色旖旎,流傳於此的神話典故眾多。傳說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曾來這裡,死後即為湘水女神,屈原稱之為“湘君”,故後人又把這座山叫“君山”。據《巴陵縣誌》記載:君山原有三十六亭、四十八廟、五井、四臺等眾多名勝古蹟,現已修復的有二妃墓、湘妃祠、柳毅井、傳書亭、朗吟亭、飛來鍾等古蹟。新建的洞庭山莊,茶樓、酒店,玲瓏雅緻,別具一格。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君山系洞庭湖中小島,位於岳陽市

區西南方,水程12公里。總面積0.98平方公里.與千古名樓岳陽樓隔湖相望。是一個山體呈橢圓形,兩旁高、中間低的小島。山上有大小峰72個。君山四面環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雲霧繚繞,土地肥沃,宜於竹類和茶樹生長。有羅漢竹、斑竹、方竹、實心竹、紫竹、龍竹、梅花竹、連理竹等多種。相傳斑竹上的點點斑痕乃舜帝二妃攀竹痛哭時遺留下來的。島上所產的特色綠茶——君山銀針可謂馳名海內外君山銀針茶,唐時就定為貢品,專供帝王飲用。1956年萊比錫世界博覽會上,“君山銀針”被譽為“金鑲玉”,獲金質獎章,現為我國名茶之一。君山上的珍貴小動物-金龜,不僅可供觀賞,亦是藥用良材。

君山有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歷代遷客騷人在此留下許多名篇佳作。如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篇,李白有“帝子瀟湘去不還,空餘秋草洞庭間,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君山自古至今名貫中外,覽岳陽樓之華麗,沐洞庭湖之輝光,吞巫山雲雨,集衡嶽霓裳,隱隱雲間洞府,巍巍水上天堂,八百里風光旖旎,幾千年古蹟昭彰,真是“蓬萊宮在水中央”、“丹青畫出是君山”。

湖南德夯導遊詞 篇15

湖南特產:湖南農林特產豐富多彩,主要有湘蓮、湘茶、油茶、辣椒、苧麻、柑桔、湘黃雞、漵浦鵝、寧鄉豬、湖粉、湖南米粉等。湘蓮是湖南有3000多年曆史的著名特產,富含澱粉、蛋白質、脂肪、胡羅卜素和無機鹽,有補脾、養心、澀腸、固精功效,是湖南重要出口物 資,產量向居全國首位。湖南幾乎所有市縣都產茶,是中國四大產茶省之一,全國最大的黑茶產區。岳陽君山茶中的銀針茶曾被清乾隆帝指定為貢茶。湘茶名品還有大庸古丈毛尖、長沙高橋銀峰和湖波綠、沅陵碣灘茶等。湖南是我國特產油茶的最大產區,以湘江流域最多。湖南無核蜜桔含多種維生素,以邵陽、懷化、零陵、長沙、益陽、沅江等地最多。著名特產品種有濟陽、藍山金桔,雪峰蜜桔、黔陽冰糖橙、安江香柚等。湖南特產手工業工藝品首推湘繡,與蘇、粵、蜀繡並稱中國四大名繡。其他有湘西土家錦、瀏陽夏布、醴陵釉下彩瓷、邵陽竹雕、益陽水竹涼蓆、瀏陽花炮、菊花石雕、長沙、邵陽羽絨製品等。特產名食湘粉絲、湖南米粉、辣椒油等。長沙風味為主的湘菜注重酸辣鮮嫩,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

湖南吃的特產十分豐富,主要有:幹辣椒、滷豆腐、幹豆腐、黴豆腐、臭豆腐、血丸子,紅薯幹、幹竹筍、幹臘肉、……

看過《秋菊打官司》嗎?那裡面一串串、紅豔豔的紅辣椒,煞是漂亮,不過那是給人看的,這裡的幹辣椒那可是貨真價實的湖南特產,不但漂亮,而且夠味夠勁,當然你要是湖南人,或者能吃得辣的才行噢!想不到豆腐還有那麼多種吃法,湖南的幾種,味道好極了,保你不吃就流口水,有些聞起來香,有些聞起臭,但吃起來都是香香、脆脆、爽爽、滑滑的,當然你要能吃辣椒啊,不然嘴裡噴火可別怪我。吃完保你大呼過癮,額頭熱汗漣漣,身上大汗淋漓,但嘴裡還在嚷:?D再來一串……,……‖不信你試試。

滷豆腐是用新鮮的豆腐滷了之後,用火烤乾烤硬,吃的時候,煮熟了,切開來,在辣椒醬裡(自制,主料為辣椒,裡面還要許多不知名的調料,這是祖傳配方,不外洩。)一蘸,或者加點辣椒醬到裡面去和勻,味道可口就有得吃了,也可以整塊吃,或放在其他肉等裡面炒著吃,同樣美味可口。

幹豆腐沒有滷,加點鹽,慢慢地用火薰幹,當然也變硬了,吃法與滷豆腐差不多。臭豆腐,就不用我多說了,在廣州的大街小巷中都有賣,臭味遠揚,路人避之莫及,其實吃起來可香了,而且湖南長沙的那才是正宗貨,聞起來香(當然也臭),吃起來就更香了。你來試試吧!

黴豆腐,沒聽說過,我家鄉那是家家戶戶都做,通常在過年前,天氣比較冷的時候做,先用豆腐發酵,等到長了幾寸長的黴了,再拿出來一塊塊地蘸上辣椒粉,放上蔥花、生薑、酒等,再放在罈子(可大可小)密封兩三天,就可以拿出來吃了,那個味,那個爽、滑、勁,沒得彈!

血丸子,也是用豆腐做的,但裡面加了豬肉。做法是:先把水瀝乾,豆腐往往硬得變成鐵板一樣,然後再用手捏碎,把肉切碎(肥瘦各佔半,否則,太肥油膩,太瘦沒味)放到裡面,再加上豬血一起和勻,團成丸子,用火薰上十幾天,拿出來煮熟,切成一塊塊,可以直接吃,也可放在其他肉或蔬菜裡炒著吃,這可以說最有地方特色的小吃了。

紅薯幹、幹竹筍、臘肉相信大家都吃過,我就不多說了,但這可是湖南的正宗貨,幹竹筍還稱玉蘭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