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導遊詞>導遊詞精選>

介紹長江三峽巫峽的導遊詞(精選3篇)

導遊詞精選 閱讀(1.49W)

介紹長江三峽巫峽的導遊詞 篇1

據說,在三峽中,巫峽是最秀美的一個峽。暑假,我才真正認識到。

介紹長江三峽巫峽的導遊詞(精選3篇)

我們來到巫峽,首先看到的是巫山神女十二峰,這神女十二峰,像一串翠綠的寶石,鑲嵌江畔。巫山神女十二峰各有特色。有的像體態修長的少女,立在山峰上;有的好似鳳凰展翅,十分優美。一個個山峰就是一個個動人的身影。其中神女峰最為秀麗,最為有名。神女峰宛如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懸崖峭壁之上,望著滔滔江水,故名神女峰。雲層,像給那人形石柱披上了一層薄紗似的,更顯得脈脈含情,美麗動人。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三峽的一條大分支,那就是大寧河。這大寧河也在巫峽,它不但是三峽的第一大分支,還是長江的大分支。大寧河是一條美不勝收的河流,在大寧河也有三個峽,分別是:龍門峽、巴霧峽和滴翠峽。人稱“小三峽”,小三峽的風光比大三峽的風光更要壯觀,有“三峽山水甲天下,寧河山水甲三峽”之說。

我們進入小三峽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雄偉壯觀的龍門峽。龍門峽就像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大門,把你給帶進小三峽,因此命名為龍門峽。過了雄偉壯觀的龍門峽,就到了神奇的巴霧峽。在巴霧峽裡,有許多的巴人的千年懸棺,只見,一個個懸棺,在幾十米高的懸崖峭壁之上。古人真是聰明,能把這麼重的懸棺放到那麼高的山崖上。這些懸棺在大三峽裡是根本看不到的。

最後,就到了小三峽中最秀美的一個峽了,那就是滴翠峽。滴翠峽的兩岸到處是鬱鬱蔥蔥的樹林。滴翠峽的水比另外兩個峽的都要清,在滴翠峽的兩岸,到處可以看到一隻只起飛的白鷺,和一群群貪吃的猴子。這在大三峽也是找不到第二處的。怪不得說大寧河的小三峽,比長江的大三峽要美呀!

這長江大三峽中最美的巫峽,美景真是說也說不完,寫也寫不盡呀!要是你有時間的話可真的要去玩玩喲!

介紹長江三峽巫峽的導遊詞 篇2

同學們,剛才我們感受到的是瞿塘峽的雄偉壯觀,接下來,繼續帶大家領略的是長江三峽第二峽——巫峽的神奇與秀麗。

巫峽以巫山得名,它西起巫山縣城東面的大寧河口,東到巴東縣的官渡口,全長44公里。是長江橫切巫山主脈背斜而形成。峽內景點眾多,有三臺、八景、十二峰以及孔明碑等景點,但最著名的還要數巫山十二峰了。在江的北岸有六峰,它們由西向東依次是登龍、聖泉、朝雲、神女、鬆巒、集仙六峰。南岸也有六峰,但在江中能看見的只有飛鳳、翠屏、聚鶴三峰,而其餘的淨壇、起雲、上升三峰並不臨江。所以陸游在三峽歌中說:“巫山十二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

請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那就是朝雲峰。它海拔1324米,每當日出時分,峰頂就會雲海翻騰。說到這裡請大家注意周圍的景觀,它除了山、水之外,我們還能看到什麼?有霧,對了有霧。有雨,對了還有雨。霧和雨纏繞在一起就形成了是雲非雲、是雨非雨的奇妙景觀——巫山雲雨。唐代詩人元稹曾賦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可見巫山雲雨乃是天下雲雨之冠。大家知道雲雨是怎麼形成的嗎?那是因為巫山地處巫峽口,這裡山連山、峰疊峰、氣候垂直分佈十分明顯。長江上豐富的水汽蒸發上升後,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就會出現各種不同的雲霧形狀。

同學們再往前看,雲霧中是否有一突兀的石柱,它形似一個矯健的少女。這就是豔壓群芳的神女峰。石柱高約6.4米,海拔1112米。巫峽是三峽神話傳說的搖籃,其中關於神女峰的傳說最為動人。傳說西王母的小女兒瑤姬騰雲路過巫峽時,看見一群孽龍在此毆鬥,騷擾百姓,於是她就停了下來,擊斃孽龍,為民除害。而後又派人幫助大禹鑿開三峽、疏通河道、治理了水患,自己也留在人間為過往的行船導航,最終化為了神女峰。故事講到這裡,同學們!神女這種造福人類的奉獻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努力學習,發揚光大嗎?

下面請大家休息一下,之後我會帶領大家領略其餘各峰!

介紹長江三峽巫峽的導遊詞 篇3

遊客朋友們,你們好,歡迎你們來三峽觀光。七百里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四季美 景風格迥異。春冬之時,潭水碧綠,清波迴旋,怪柏凌峰,瀑布飛懸;夏季水漲,江流洶湧;秋景淒寒,猿鳴哀轉。走進三峽人家,品嚐金黃蜜桔;登上三峽大壩,感受磅礴氣勢。多情的三峽風光,熱情的三峽人民,歡迎各位常遊此地。希望您在這次旅途中感到開心,愉快。

罈子嶺景區是國家首批AAAA級景區,也是三峽壩區最早開發的景區,於1997年正式開始接待中外遊人,因其頂端觀景臺形似一個倒扣的罈子而得名,該景區所在地為大壩建設勘測點,海拔262.48米,是觀賞三峽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不僅僅能欣賞到三峽大壩的雄渾壯偉,還能觀看壁立千仞的“長江第四峽”雙向五級船閘。

罈子嶺景區是三峽工地的制高點,是觀賞三峽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罈子嶺因外形象一個倒扣的罈子而得名。景區總面積約10萬平方米整個景區包括觀景臺、浮雕群、鋼鐵大書、億年江石模型室和綠化帶等,綜合展現了源遠流長的三峽文化,表達了人水合一、化水為利、人定勝天的鮮明主題。

罈子嶺因其山體形狀酷似四川人做泡菜的罈子倒扣在山頂上而得名,海拔262.48米,是三峽壩區15.28平方公里徵地範圍內的海拔制高點,登上罈子嶺的頂部觀景臺,可俯瞰三峽壩區的施工全貌,飽覽西陵峽黃牛巖的秀麗風光和秭歸新縣城的遠景。

相傳當年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在神牛幫助下打通夔門,推開了400裡水道,川江的百姓感恩不盡,用巨舟載24頭肥豬和一大罈美酒前來犒勞。行至三鬥坪時,卻見那神牛騰雲而去,只在那高山上留下了個影像,後被百姓稱為黃牛巖。那大禹也追蹤神牛遠行,遺留下了一尊巨石作為紀念。人們深受感動久久不肯離去,令巨舟在江中守候,結果巨舟化成一座小島--中堡島。船上的肥豬則投入江中,變做24座礁石,而那罈美酒則放在了左岸,幻化成流傳至今的罈子嶺。據說,每逢晴朗天氣,微風佛過,峰間江中,酒香醺醺,還真的令人心醉。

整個園區以高度的遞增從上至下分為三層,主要由模型展示廳、萬年江底石、大江截流石、三峽壩址基石、銀版天書及罈子嶺觀景臺等景觀,還有壯觀的噴泉、秀美的瀑布、蜿蜒的溪水、翠綠的草坪貫穿其間,放眼望去,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彷彿置身於美妙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