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概念範文網>導遊詞>寧夏導遊詞>

寧夏的導遊詞範文

寧夏導遊詞 閱讀(2.8W)

寧夏導遊詞怎麼寫?小編能幫到你哦。歡迎閱讀瀏覽下列為大家準備的關於寧夏導遊詞的文章,希望能你。

寧夏的導遊詞範文

西夏省嵬城遺址導遊詞

西夏省嵬城遺址位於惠農縣廟臺鄉省嵬村,為党項族首領李德明於北宋天聖二年(1020xx年)所築。遺址為正方形,邊長600米,設東南兩城門,牆體為黃土夯實,殘牆最高1.5米。1965年,寧夏博物館在此挖掘出唐、宋、西夏等朝錢幣、古陶瓷器及鐵器,已被列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於省嵬城的建築,史料記載不多。《明一統志》載:省嵬城在河東,河東廢城也。《嘉靖寧夏新志》載:“省嵬城,河東廢城也,未詳其始。”《寧夏府志》載:“嵬城遺址在省嵬山下,西南去府(今銀川市)東北一百四十里,逾黃河。”吳廣成《西夏書事》載:“天聖(北宋)二年(公元1020xx年)春二月,德明做省嵬城於定州(西夏將銀川以北為定州)。”這些記載雖簡,但卻載明瞭省嵬城遺址的所在地點。

西夏王朝是以党項羌族為主體建立起的多民族國家政權,於1032年(宋天聖20xx年)建國,1220xx年被成吉思汗所滅,歷時近220xx年。李元昊的祖上拓跋思恭曾為唐朝鎮壓黃剿領導的農民起義軍立下戰功,被唐僖宗賜姓李,至他的祖父李繼遷、父親李德明都受到重用。李元昊這位軍事天才不贊成父親德明向宋稱臣。老辣的德明當時鑑於時機不成熟,對兒子說:“吾久用兵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錦綺,此宋恩也,不可負!”元昊頂撞道:“衣皮毛,事畜牧,蕃性祈便。英雄之生,當王耳,何錦綺為?”雄心壯志可見一斑。

元昊建國後,升興州首府為興慶府(今銀川市),之後的年代裡組織創制西夏文字。西夏文形體方正,結構複雜,筆畫較多,約有6000字左右,字型有草、篆、隸、楷等。西夏崇尚佛教,把佛教定為國教,規定每一季第一個月的朔日(七年級)為“聖節”。讓官民屆時燒香拜佛,不惜用行政手段來推行佛教,並接受漢文化及吐藩、回鶻文化,從而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西夏文化體系。宋代歐陽修曾就元昊治國有方進行過評價:“威能畏其下,恩能死其人。”

1032年西夏王李德明卒,其子元昊嗣位,首先去掉唐、宋時期所賜給的李、趙姓氏,自號嵬名氏,自標吾祖“可汗”(即天子的意思)。李德明用自己祖先嵬名氏(党項羌的姓名)給建起的省嵬城取名。其意可謂深謀遠慮,確有自稱一統的想法。嵬城遺址曾出土一具禿髮瓷制人頭。元昊曾於明道二年(1033)下令禿髮。這件文物彌足珍貴。

寧夏石空寺石窟導遊詞

石空寺石窟又名大佛寺,位於中寧縣西北的石空山南麓,《甘肅新通志稿》載其造於唐代,“寺內造像皆唐制”。西夏、元代重修增制。這裡原有上中下三寺,13個洞窟。

現存最大的洞窟是九間沒樑寺洞,面寬12.5米,進深7.4米,高約25米。洞窟內竟無一根樑柱,俗稱“九間沒樑寺”。

寧夏第一座以清代仿古建築群為主體的小型園林――寧園,於1987年國慶節期間落成。

寧園位於銀川市解放東街南側。從西門進園,便進入盆景區。主要區由“興慶殿"、“沁茗"閣、碑、廊及水池組成。“興慶殿"是園中最高大的殿宇。殿內壁畫“西夏風雲"藝術地再現了我國歷史上西夏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及風土人情。“興慶殿"前的方型水池中置漢白玉石雕“哪吒鬧海"。“興慶殿"左側是捲棚式仿古建築“沁茗"閣,右側則是一個四角由重簷亭和一個六角亭連線的曲折碑廊,名“翰墨"。廊壁刻有毛澤東、董必武及區內外書法家的作品。東區的北面是一組大型假山,有池塘、藤架、花池、供遊人活動休息。

近幾年,為了發掘被淹埋的文化藝術寶藏,自治區和中寧縣人民政府對石空寺石窟進行了清理和修理工作,大部分石窟及寺院已整修和重建。

石空寺始建於何時,尚難明確論斷。據明代史料記載,稱其為“元故寺"。對於石窟的開鑿年代,歷來有唐、西夏、元三種傳說。今天從窟室的形制和風格看,以始鑿於唐代的可能性最大。

石空寺石窟,明清時代成為遠近聞名的風景之一,曾有“石空夜燈"之稱。當時有詩讚曰:“疊嶂玲瓏竦石空,誰開蘭若碧雲中,僧閒夜夜燃燈坐,遙見青山一點紅?

寧夏方塔導遊詞

方塔位於銀川市西北方向的賀蘭山麓,拜寺口風景區內,處山泉清澈、風景優美的環境中。

介紹:方塔為11層簷實心塔,高約30米。邊長6.2米。每層略有收分,層次分明。塔身外表抹以白灰,上有彩繪,似為力士,雙手託日月。

交通:可從鎮北堡包車前往,行程約半小時。

興聖教寺塔,俗稱:“方塔”,已有九百多年曆史,興聖教寺建於五代後漢乾佑枯二年(949年),北宋熙寧、元豐、元佑年間(1068-1094)造塔,磚木結構,九級方形,高48.5米。形態結構,因襲唐代磚塔,磚身每層四面闢壺門,門內通道上施疊澀藻井,內室用券門。斗拱大部分保留宋代原物;券門上的月樑,外簷之羅漢枋、撩簷枋等均為原物,是江南古塔中儲存原有構件較多的一座。

後因年久失修,底層圍廊全毀,各層腰簷、平座、欄杆、樓板均殘缺零落。1975-1977年重修,恢復腰簷、平座、欄杆等,修葺一新的方塔端莊挺拔,造型優美,巍然屹立,玲瓏多姿,已成為古城松江的象徵。